桃花坞木刻年画吉祥语境在现代服装风格中的创意呈现

合集下载

桃花坞木刻年画文化意象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桃花坞木刻年画文化意象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桃花坞木刻年画文化意象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赵雅婷;徐亚平;张毅【摘要】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南方年画的代表,历史悠久,也是我国江南地区关于\"年文化\"的一个重要文化意象,具有深厚精神底蕴和艺术价值.通过分析不同时代背景下桃花坞木刻年画的题材风格,解读其多层次的文化意象,发掘其美学意义和多元性,将桃花坞木刻年画与时俱进,探索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装饰语言并得到合理的应用,让年画重返生活.【期刊名称】《武汉纺织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32)003【总页数】4页(P33-36)【关键词】桃花坞木刻年画;文化意象;服装设计【作者】赵雅婷;徐亚平;张毅【作者单位】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 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941.12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苏州珍贵的传统文化技艺之一。

桃花坞木刻年画拥有的独特风格、特殊寓意的手工艺,符合现代主流群体的审美和追求。

然而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桃花坞接收到越来越多外界大生产和浮躁风气潜移默化的影响,木刻年画因其繁杂的工艺和长久的耗时濒临失传。

在国内对于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研究集中在图文整理、制作工艺、和其他地区年画的对比研究,未能给桃花坞木刻年画如何重返人们的生活更多的关注。

理清桃花坞木刻年画相关资料,分析其设计装饰语言,使之运用在服装设计的开发,唤醒中国人对传统年画美的回忆。

桃花坞木刻年画的题材分类多,根据桃花坞木刻年画现存状况梳理其意义和代表作品将桃花坞木刻年画分为佛道杂神类、福善嘉庆类、世俗风情类,从主流题材分析不同时代背景下江南地区苏州人民的文化和审美情趣,在展示苏州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市井人们繁荣的生活状态外也充分表达了不同时期苏州的独特文化意象。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在文化创意设计中的构想和研究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在文化创意设计中的构想和研究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在文化创意设计中的构想和研究作者:陈燕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5年第09期摘要:桃花坞年画作为四大年画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强烈的装饰色彩、精湛的做工技艺。

通过对桃花坞地方传统文化历史及发展优势的了解和认识,以这一传统元素作为现代文化创意设计开发的一个构想源点,并将这一元素与现代材质、工艺、平面领域及多媒体数字表现手法等方面结合起来,在传承的基础上,全新地诠释桃花坞年画的一些构想。

关键词:桃花坞;年画;文化创意;设计;传承一、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历史及发展优势年画是中国绘画中最具有传统民间风格的一种表现形式。

始于古代的“门神画”,大都用于新年时张帖,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年画。

明末清初,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出现了一大批年画产地,北方以天津杨柳青为首,苏州则以桃花坞为江南最大的年画刻印中心,人称“南桃北杨”。

苏州的桃花坞年画起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一直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的艺术流派,清代乾,嘉年间为鼎盛时期。

桃花坞年画以木板雕刻,用一版一色的传统水印法印刷,兼用着色与彩套版的形式,无论从做工、刻工、色彩、造型都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民间艺术风格。

民间画坛称之“姑苏版”。

与天津的“杨柳青”形成了鲜明的风格。

明清时期的苏州由于经济的蓬勃发展,同时涌现了一些手工艺坊,主要集中在虎丘、阊门、山塘街一带,此时的桃花坞木版年画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在内容上主要以表示喜庆、小孩、美女、忠孝礼仪、苏州本地的生活场景等为主。

工艺上主要用水色套印,一套一色,雕工精细,从表现形式上以构图饱满,色彩鲜明和以装饰性为主的独特的木版年画风格。

苏州桃花坞年画由于战乱、文革等因素,留下来的版画及画版并不是很多,其中在兴盛期的《姑苏阊门图》和《三百六十行》两幅合成了阊门全景,《姑苏阊门图》十分细致地刻画了苏州古城与市井生活的风貌,画中城郭、街道、船只、人物具体细致,远近层次分明,构图宏阔深远,使观者产生人在画中游之感。

文创设计中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应用表现

文创设计中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应用表现

视界观 OBSERVATION SCOPE VIEW40文创设计中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应用表现陈玉玲 龚忠玲(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北,黄石 435002)摘 要:本文主要对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元素提取、应用构图、色彩表现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文创中设计的独特性,设计出具有桃花坞特点的文创产品设计。

让桃花坞木刻文化以一种全新的状态出现在大众面前,以另一种发展方向将传统文化继续延续下去。

关键词:文创设计;桃花坞木刻年画;传统文化把桃花坞木刻年画和创新设计二者结合起来是以一种新的形式让其传承下去。

把文创产品和桃花坞木刻年画结合起来设计,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桃花坞文化“活”起来。

一、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特点桃花坞木刻年画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的山水风格作品,作品多是反应苏州劳动人民的生活写照。

桃花坞木刻艺人借以夸张、精炼的手法,巧妙的将民间文化融入自己的作品当中,使得那个时候的桃花坞木刻年画极具浪漫色彩。

二、文创产品与桃花坞木刻年画理论分析(一)文创产品与桃花坞创作风格当代文创产品是设计师对之前的文化研究与现代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结合的产物。

一个好的文创产品是具有实用和美观的双重属性。

现代的人们更多的要去追求“美”的感受,和一种与文化的共鸣。

三、桃花坞木刻年画在文创中的应用表现(一)桃花坞木刻传统图案元素提取:设计元素提取是通过文化元素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以视觉符号的形式对产品进行再设计,这就是桃花坞元素在新型文创上的运用;是一种在文化元素的应用中,运用文字和一些传统图案。

桃花坞木刻年画通过视觉符号与文创产品进行表达[1],是以元素提取的形式。

如,以桃花坞代表作“一气团和”为设计原图,制作为矢量图形再进行创作,桃花坞的“门神”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处,看上去像是剪纸的矢量图案,以精炼的平面化提取在进行设计。

如(图1),先将桃花坞木刻的图案大范围的矢量图形化再根据文创产品(贺卡)的适配性局部应用,图中将“一气团和”矢量简单化提取,以红色为底运用到贺卡上,展示了元素提取的第一步骤。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艺术特征探析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艺术特征探析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艺术特征探析0、引言“中国三大木刻年画”之一的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因所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和历史境遇的不同,呈现出来的艺术形象及精神内涵与其它年画有着明显的差异。

经过不同历史时期的更替与沉积,桃花坞木刻年画形成了多种艺术风格,这些风格时而并存、时而替代,具有鲜明的苏州文化意境特征。

1、苏州文化的意境特征意境积淀着内蕴丰富的文化内容,不仅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1].苏州凭借优越的人文与自然环境,从春秋吴国起始发展到明清时期,文化积累丰富,逐渐衍化成了一种现象,一种理念,一种生活方式,呈现出鲜明而独特的意境特征。

1.1 精巧细腻的文化意境苏州文化中的精巧细腻内化于历代苏州人的生活本身。

苏州传统农业以精耕细作着称于世;苏帮菜和苏式糕点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苏州的工艺技术同样具有工巧艺精的独特风格。

苏绣“劈丝拼色”技艺与双面异色异形绣、发绣等缜密针法;苏州缂丝“细经粗纬”、“白经彩纬”、“直经曲纬”等缂织方法[2], 让织物富有雕琢缕刻般的立体感效果;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发、衬、挑、复”繁复缜密的刻版技艺,一版一色、分版套印的水印方法等,形象体现出苏州人文精神的精巧与细腻。

园林文化是苏州文化物化形态的典型代表,集建筑、雕刻、花木盆景、诗词楹联、家具陈设等诸多艺术为一体的苏州园林,其长处不在于“大”而在于“精致”, “小中见大”的创意在有限空间创造出一个浓缩的自然环境,达到“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的审美情趣。

1.2 雅致秀丽的文化意境苏州秀丽的自然环境,数千年来吸引了诸多文人雅士聚集与此,独特的古城文化滋养着各类文脉,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碰撞,和挚爱这一方秀美水土的思想交织在一起,构成雅致秀丽的艺术色彩。

如苏绣艺术中的“精细雅洁”;吴门画派艺术中的“淡雅秀丽”;昆曲艺术中的“求精尚雅”;园林艺术中的“意境高雅”;苏派三雕艺术中的“精细典雅”.雅致秀丽的文化氛围造就出了苏州人偏爱清雅秀美的生活情境,从一代代苏州人身上透出的是一种文人之雅特质;苏州人与人相处时显现出的是宽容儒雅之气;从古至今,作为普通姑苏人生活一部分的“饮茶品茗”之风雅与惬意,以及苏州文人对于昆曲的“清赏”与“雅玩”的态度, 处处渗透着雅致秀丽的地域特质。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天工|2021年第4期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历史悠久,其起源于宋代,在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后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自身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

因为年画的题材广泛,种类相对较多,所以在现代文创设计中非常受欢迎。

而相关设计者若想将桃花坞木刻年画与现代艺术文化相结合,设计出新的艺术文化形式,就需要对桃花坞木刻年画的文化内涵、文化特点、题材种类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从中选取合适的传统文化元素,将其与现代工艺技术、材料等进行有机结合,在延续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对桃花坞木刻年画的新的文化理念创意构想。

一、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优势其一,历史悠久。

桃花坞木刻年画起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原本它的画面是由很早的绣像图演变的,之后到了明代慢慢发展成为民间流传艺术,到了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是最为鼎盛的时期,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刻年画数量达到百万张。

从发现的嘉靖十五年的《皇明一统地理图》以及在1597年制作出来的《寿星图》中可以推断出桃花坞木刻年画所出现的时间,即这一文化艺术形式在明代中叶就已经形成。

其二,形式独特。

桃花坞木刻年画的题材内容极其丰富,它涵盖民俗生活、神佛类、喜庆类、戏曲以及花鸟等,而且色彩鲜艳明丽,造型也比较夸张,且人物肖像生动,具有极为浓郁的民间气息和较强的装饰性,适用于不同文化艺术形式的设计。

其三,工艺精良。

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制作过程主要有绘稿、刻板和印刷三道工序,若是工序合理,制版无误,桃花坞木刻年画的质量就会得到良好的保障,反之,则会受到破坏[1]。

二、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在文创设计上的构想与应用(一)桃花坞木刻年画元素与现代先进材质、工艺的结合我国年画的传统表现形式是在逢年过节时人们张贴在门窗上,其材质通常以纸质居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年画的传统功能正在逐渐弱化,其市场需求也在不断降低。

在文创设计中,相关设计人员可以将桃花坞木刻年画中的装饰性图案、色彩以及构图等元素提取出来,并对其进行再创造、再设计,而且在第二次创造与设计中,相关设计人员可以将现代先进的材质与工艺融入其中,最终在保留其原有的艺术形式的同时又增添了现代工艺的艺术需求。

桃花坞木版年画阅读题答案

桃花坞木版年画阅读题答案

桃花坞⽊版年画阅读题答案 桃花坞年画处处透露着民间艺⼈精巧的匠⼼。

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桃花坞⽊版年画》阅读题⽬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家学习。

《桃花坞⽊版年画》阅读原⽂: ①苏州桃花坞⽊版年画,因曾集中在苏州城内桃花坞⼀带⽣产⽽得名,它与天津的杨柳青⽊版年画、⼭东潍坊的杨家埠⽊版年画⼀起,成为明清时期中国民间⽊版年画艺术的代表,是中国三⼤⽊版年画之⼀。

②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艺,由绣像图演变⽽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桃花坞年画有400多年历史,现在最早的桃花坞⽊版年画,是在⽇本刊⾏的《古版画图录》中收录的“寿星图”,画⾯上刻有“万历廿五年(1597年)”的刊记。

从其画⾯来看,作品的构图、刻⼯、印制均已达到了相当的⽔平。

③桃花坞⽊版年画⽤⽊版雕刻,采⽤⼀版⼀⾊的⽔⾊套印,画⾯宏⼤,构图丰满,⾊彩明快,刻版精细,富有装饰性;作品题材丰富,能“巧画⼠农⼯商,妙绘财神菩萨”,并且“尽收天下⼤事,兼图⾥巷所闻”。

内容有⼈情风俗、戏⽂故事、时事新闻、花鸟⾍鱼、美⼈娃娃、驱邪避⿁等,充满了浓厚的⽣活⽓息,节⽇氛围浓郁,表达了⼈们美好的愿望。

④在⾃⾝历史发展的脉络上,桃花坞年画的题材、风格、⾊彩都发⽣了明显的变化。

早期的桃花坞年画,在处理仕⼥、花卉等题材时,风格较为雅致,⾊彩较为清秀。

从现存的作品来看,最典型的当推古代仕⼥图,表现出了桃花坞年画⼗分细腻的刻⼯技巧,其线条为⽑笔细描⽽成,但⼜不失⽊版画的⼑味、⽊味。

到雍正、乾隆年间,出现了不少模仿西洋铜版雕刻风格的作品,如《苏州万年桥》、《西湖⼗景》等。

这类作品在画⾯上,采⽤焦点透视,除⼈物⾯部外,⾐纹、树⽯、房屋等均⽤明暗画法来表现。

艺术风格上,画⾯远近分明、层次清楚但略显⽣硬。

乾隆以后,这类作品已不多见,以传统技法为表现形式的作品⼜成为主流。

与早期的作品相⽐,画⾯构图简练⼤⽅,线条刚劲有⼒,⾊彩也开始鲜明起来。

鸦⽚战争以后,因为销售重点转向农村,作品的题材除了原有的以外,增加了不少反映农村⽣活及与农事有关的内容。

关于桃花坞木板年画的资料

关于桃花坞木板年画的资料

关于桃花坞木板年画的资料
桃花坞木板年画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起源于江苏苏州桃花坞一带。

它以木板为载体,运用线条勾勒和色彩填充的方式,表现各种吉祥的图案和寓意,既具有观赏价值,又富有文化内涵。

桃花坞木板年画的制作过程非常独特。

首先,艺人会选择一块木板作为基础,然后用刀将木板雕刻成各种形状,如花鸟、人物、动物等。

接着,艺人会运用丰富多样的颜料进行上色,使画面更加生动。

最后,艺人会在画面上加以修饰和装饰,使之更加美观。

桃花坞木板年画的题材丰富多样,常见的有神仙、仙鹤、牡丹花、桃花、金鱼等。

每一幅年画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间传统,寓意着吉祥和美好的愿望。

桃花坞木板年画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它不仅展现了江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还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和价值观念。

年画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表情生动,仿佛能够走出画面与观者互动。

桃花坞木板年画传承了千百年来的传统艺术,是中国民间文化的瑰宝。

它不仅美化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如今,桃花坞木板年画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桃花坞木板年画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传统艺术形式。

通过它,我
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地方文化和民间传统,同时也能够欣赏到艺术家们的创作才华和智慧。

它不仅是一种观赏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方式。

让我们共同珍惜和传承这一传统艺术,让桃花坞木板年画继续在时代的长河中流传下去。

桃花坞木刻年画的评价

桃花坞木刻年画的评价

桃花坞木刻年画的评价桃花坞木刻年画呀,那可真是个超有趣的东西呢!一、独特的艺术风格。

桃花坞木刻年画的风格特别鲜明。

它的色彩那叫一个鲜艳,就像把彩虹的颜色都抓过来涂在画上了一样。

大红大绿大黄的搭配,看着特别喜庆。

这种色彩组合可不像现在有些画搞得那么低调含蓄,桃花坞木刻年画就是要把那种欢快、热闹的劲儿给表现出来。

而且画面里的人物啊、景物啊,线条都特别流畅。

你看那些人物的衣褶,一笔下来就像真的有风吹过似的,特别灵动。

就拿那些传统的戏曲人物年画来说吧,人物的动作姿态通过这些线条展现得活灵活现的,感觉他们下一秒就能从画里蹦出来唱戏呢。

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里面蕴含的文化可深啦。

它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文化宝库,把过去的好多东西都装在里面。

从题材上来说,有很多都是关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的。

像什么牛郎织女啊,在桃花坞木刻年画里就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画作。

这些故事通过年画的形式一代代地传下去,让大家都能记住咱们老祖宗的文化。

还有那些反映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比如说耕种啊、收获啊,这就像是一部部记录老百姓生活的小纪录片。

而且啊,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制作工艺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从刻板到印刷,每一个步骤都有讲究,这可不是随便能学会的,得跟着老师傅一点点学,这其中的匠心精神也是咱们传统文化里很宝贵的一部分呢。

三、民俗价值。

桃花坞木刻年画在民俗里的地位那可相当高。

逢年过节的时候,家里要是不贴几张桃花坞木刻年画,就感觉少了点什么。

它就像是节日的一个小标志,一贴上,家里的年味啊、节味啊就立马浓起来了。

结婚的时候也会用到,贴在新房里,那就是一种美好的祝福。

新媳妇进门看到那些喜庆的年画,心里也高兴。

它还能反映不同地方的民俗特色呢。

比如说有的年画里会有当地特有的建筑或者习俗的描绘,这对于研究地方民俗可是很有帮助的。

而且小朋友们也特别喜欢这些年画,花花绿绿的,看着就好玩。

听老人们讲,以前小孩子们就盼着过年贴年画,这也是童年里很美好的回忆呢。

四、艺术创新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34卷)第3期现代纟绸科学与技术17羽匕花坞木刻年画吉祥语境在现代月艮装风格中的创意星现张丹(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9)摘要:国际时尚的多元化发展态势.现代服装呈现岀风格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兼容性。

提取桃花坞木刻年画层次丰富的吉祥语境,解读其所蕴含的地缘文化观念、独特审美意境和多元表现形式;寻求与现代美学思想和创意方式的契合点,转化为夸张诙谐、雅致灵动、自然本真、意趣横生的时尚创意语境;结合具体的设计实践,探讨在超现实主义时尚、地缘时尚、现代简约和新中式等现代服装风格中的创意与呈现。

以期让中国的时尚文化理念融入到国际时尚设计语境中,散发岀独特的文化价值与时尚魅力并成为重要的国际时尚力量。

关键词:桃花坞木刻年画;吉祥语境;现代服装风格;创意全球经济-体化、时尚多元融合化的背景下,现代服装呈现出风格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兼容性,寻求可供现代创意又能彰显民族文化意趣的设计语境成为当代设计师关注的焦点。

年画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年节风俗形象及民间信仰的文化载体,将社会民众朴素的思想观念和情感祈求转化为特定的吉祥语言,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与向往桃花坞木刻年画描述了一种设计文化在民间的发展历程,它融会江南文化的精巧秀雅,并积极面对新技术的介入和推动.即时调整适合自我生存与情感延续的方式。

在六百多年吴地年节风俗的演变过程中,桃花坞形成了鲜明的地缘文化观念、独特的审美意境和多元的表现形式,其吉祥语境甚至超越了年画自身范畴.在社会生活中呈现出形态各异的特征。

本文通过对桃花坞吉祥语境的形态提炼及寓意解析,结合具体的设计实践,探析其在现代服装风格中的创意呈现。

1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吉祥语境源于吴地民间新年祝福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充满了喜庆色彩与乐观主义精神.它善于运用借代、隐喻、比拟、谐音等艺术手法,将人们的审美取向和祈福心愿以直观的自然物体或人为事物表现出来,其吉祥语境形态多样、寓意丰富。

1.1夸张诙谐的吉祥语境桃花坞木刻年画展现出吴地民众理想中的形象世界,它与现实世俗生活相互补充演进,形象塑造既贴近人的本性特征又融进强烈的主观臆想,情感胜于理性、幻想胜于现实。

宗教诸神多以世俗形象呈现,《门神五子图》的门神体态作横向夸张,体型相比前面五子硕大很多,形成一种身架四称、方厚如山的力量感•面部表情虽立眉瞪眼却目中含笑,最大限度地把形洗练单纯的特征发掘出来.充满了诙谐幽默的情趣与感染力;对于世俗人物的描述,具有现代卡通形象的味道,《双美弹琴图》中的仕女,头与肩几乎一样宽,面如满月又十分清秀,强调纤细四肢与婀娜身姿的刻画,将人物柔美的特点以夸张诙谐的形式表现岀来;祥禽瑞兽则怪诞有趣,《金钱虎》中身形肥大的老虎几乎填满整个画面空间⑵,全身布满旧时的铜钱,威武勇猛地仰望红日.装饰趣味浓厚。

桃花坞崇尚圆满完美的审美取向,突破传统束缚、极尽夸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桃花坞木刻年画文化意境对服装创意设计应用的启迪研究(16YJA760049)18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34卷)第3期张的画面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焕发出乐观诙谐的浪漫主义精神情怀。

1.2雅致灵动的吉祥语境苏州文化中深厚的人文积淀,是桃花坞木刻年画艺术风格形成的重要基因。

受到江南文人画的影响,年画设色清秀雅逸.即使是吉庆类年画也多选用淡雅的色彩组合,以紫红色调表现欢乐气氛凶,主流色彩则使用间色或复色,如素雅的中纯度粉绿色应用.蓝色中混入带绿的偏暖色调等;桃花坞刻版线条灵动而富有节奏感,表现出轻重、转折、粗细、浓淡等微妙变化,人或物脉络清晰、栩栩如生。

《五子登科图》传承了传统国画的工笔勾线技法,以文雅细致的线条刻画出人物的清秀五官、纤细手部以及服装的细腻花纹。

画中仕女形象秀美、体态优雅,低眉含笑地斜靠在树上,身姿婀娜裙裾飘逸,一颦一笑中透着灵动气息;身边孩童形象纯真、憨态可掬,或登高折枝或嬉戏打闹,富含节奏变化和韵律美感,在精细秀丽的楼台殿阁、池水园林印衬下,动静相间的画面给人以沉静典雅又轻灵生动的感觉。

1.3自然本真的吉祥语境桃花坞木刻年画隐含教人敬畏感恩、忠孝行善以及与自然植物、动物的和谐相处,表达崇尚自然、追求本真的精神目标和价值理念。

世俗风景年画以写实手法,再现明清时代的繁华市井和近代纯朴清新的民间活动,人物、故事与风俗都融入在自然山水园林之中,表达一种对自然顺应亲和的态度。

早期年画将崇尚自然的情怀反映在将自然要素尽可能多地组织到画面当中⑷,《姑苏阊门图》与《三百六十行》以大对屏的形式左右双幅合成全景,以苏州阊门城楼为中心,远处绵延的山峦、大片的水波,护城河由城外向城内蜿蜒延伸,成荫绿树中隐约的亭台楼阁,画面运用西式绘画的焦点透视原理和阴阳刻线技法,极富立体感与真实感;桃花坞体现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文气息,《水乡四季图》组画以园林建筑、枕河人家生产生活场景为构图元素,用四季不同色调展示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与丹窗青瓦,以及似不经意般散落在墙角的一草一木.人物融入其中或评弹欢聚、或划船赏灯,“人景合一”、“景人一体”,展现苏州人文精神中一贯追求的本真之美和自然之趣。

1.4意趣横生的吉祥语境桃花坞木刻年画艺术构思委婉隽永、表现手法含蓄蕴藉。

从意到形、形生意象,桃花坞多采用象征性的图形隐喻或谐音,动植物、器物、人物、图案及符号等众多元素.相互交叠、互相补充,在深藏曲折之中,融入吴地主体文化意识、社会形态和风尚习俗,意趣横生的组合语境透发着浓浓的苏州民俗文化厚味。

《马上封侯•代代封侯》将生活中本无关系的骏马、蜜蜂和猴子拟人化的组合在一起,与成语“马上封侯”谐音,让观赏者通过谐音形象,体会画中寓意并获得猜解的成就感与快乐感。

图文组合是桃花坞经常出现的构图形式,在吉祥字体上添加相关联的元素,如《福字图》以一个醒目的大福字为载体.内藏“赵公元帅”、“麒麟送子”、“天官赐福”、“刘海戏蟾”、“和合见喜”、“赐福财神”等与福相关的形象,背景穿插象征富贵的牡丹和桂花,表示对长辈的尊敬与祝福。

桃花坞借助民俗文化的叠加、吉祥寓意的组合,将美好的祈盼形象化和趣味化,既强化了祈福主题又增添了年画的装饰性,这种解读方式成为吴地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段。

2桃花坞吉祥语境在现代服装风格中的创意与呈现2.1以夸张诙谐的创意语境,诠释超现实主义时尚风格超现实主义时尚风格摆脱传统理性束缚,在形式上追求反逻辑的无意识结构,它与后现代主义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处,主张颠覆常规、超越传统、跨越性别及年龄,充满着隐喻和象征、“破坏”与“否定”⑸,从而创造出一个具有时代气息的全新意念,全新廓形、视错与重组的创意布局,带有幽默怪诞以及游戏意味的夸张设计,呈现出极为震撼的时尚表达力和戏剧张力。

超现实主义设计师具有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与创造力。

Elsa Schiaparelli突破艺术与时装设计的界限,将张牙舞爪的龙虾与柔美轻盈的女性礼服戏剧性的组合在一起,粉色纱裙与鲜艳图案相映成趣(图1,穿针引线网),怪诞却不失优雅、新颖而不落俗套,显示出自由不羁的设计美感和幽默感。

受天马行空的超现实主义思维影响,伦敦08春夏时装周掀起了“泼溅”手法的超现实时尚潮流,设计师们用绘画笔触,让服装图案犹如油墨直接泼溅在面料上,服装风格清新亮丽,即使有色彩对比,在明度与纯度控制上也把握到位,并没有因泼溅而产生暗沉及肮脏的感觉。

例如.Malo品牌用梦幻而有活力的蓝色系列,“泼溅”出在复古和未来感中游走的超现实时尚单品(图2,中国纺织网)。

2019年(第34卷)第3期现代鱼绳科学与技.术19桃花坞木刻年画突破常规的夸张手法、戏谑式的诙谐意味,给我们感悟和启发。

解构与重构《桐下美人图》,保留年画古朴的圆形构图,以及隐匿着江南风情的园林花窗元素,借鉴毕加索的分解立体构成法.颠覆人物原有结构,采用拆解、变形、复制、重组手法,将本已夸张比例的头部放大,分成若干碎片,再把这些碎片从上、下、前、侧等多个视角重新组合,添加童趣的图形点缀,配以明快、跳跃的色彩,重构出奇特、幽默的非理性效果,在简洁流畅的廓型衬托下,形成一种新的服装艺术的内在张力与秩序[图3,张丹、高娅设计(外观设计专利)],展示具有东方思维的超现实主义时尚风格。

图2Malo品牌2008春夏女装图1Elsa Schiaparelli的龙虾裙图3《桐下美人图》的解构与重构2.2以雅致灵动的创意语境,诠释地缘时尚风格服装风格是创意与造型的统一所呈现岀来的艺术特征,其艺术性通过一定地域与人文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艺术个性来体现,因此,服装具备了地域文化的功能,带有明显的地方艺术倾向。

众多服装设计师以人体之美为圭臬,放眼世界、打造个性鲜明的地缘时尚风格冏,并形成了很强的时尚影响力。

Les Benjamins2018春夏男装灵感源于澳洲原住民文化,品牌将有仪式感的土著文化符号和纹样,转化为适合当下年轻人的街头文化元素;将手绘、拼贴与线绣等匠心工艺,升华为雅致图案、精巧装饰和前卫刺绣技法,通过品牌标志性的当代风格,演绎带有土著文化气息的时尚街头服饰(图4,Y()KA时尚网)。

设计师Grace Chen找寻民族工艺与现代设计之间的结合点,她吸取贵州锡绣看似简单却内涵深厚的工艺精髓.用裹着纱线的纤细锡丝,绣出具有极强几何造型、中性化的花边图案,将锡的金属质感及自然色调,转化为有力量感的装饰细节,融入高级定制服装中,让观者仿佛回到了那个盛行甲胄之风的冷兵器时代.创造出一种跨时空、跨文化、跨国界的时尚美。

地缘时尚风格的形成有赖于对地域文化内核的深刻解读。

受吴文化的晕染,桃花坞木刻年画体现岀温婉雅致、内敛灵动的人文气息,“历史积淀”与“当代语境”对话.提取《麒麟送子图》的麒麟图形,进行现代婚礼服的设计。

第一款借鉴桃花坞的凸版水色干印技法,单色拓印形成粗细不一、断续相间的效果,表现古朴雅致的水乡痕迹;第二款以金色替代传统年画的墨色线版.稠密微细的金色线条勾勒麒麟轮廓,借鉴中国绘画的大写意手法,裙尾用相近色烘染形成颜色晕化效果。

通过层次、叠加、交错、内外穿搭、前短后长的现代造型,营造出服装的灵动空间与雅趣韵味,让散发着浓浓祝福的婚礼服在桃花坞吉祥语境的本体领域,超越地缘性塑造出独特的时尚风格(图5,高娅设计)。

图4Les Bei\jamins2018春夏男装图5基于《麒麟送子图》的婚礼服设计20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34卷)第3期2.3以自然本真的创意语境,诠释现代简约风格上世纪20年代,现代简约风格的形成带给女装设计颠覆性的变革。

它打破传统审美格调和性别差异,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功能设计,即服装的舒适度与实用性⑺。

设计师不再以服装外形为出发点,提岀设计的纯粹性,去掉多余繁杂的装饰,合理组织服装结构、材料与工艺等要素,图案设计注重自然形态,尤其是对几何图案的推崇与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