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包合物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生姜黄色素的应用研究

姜黄色素的稳定化研究及应用前景近年来天然色素日益受到人们重视,而开发具有一定营养价值或药理作用的功能性天然色素,是色素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姜黄色素,又称为"郁金黄色素",是姜科植物姜黄的提取物。
姜黄素具有利胆、行气、抗炎、抗氧化、抗菌、抗动脉粥样硬化、镇痛、降血脂、抗癌等诸多药理作用。
同时作为一种天然色素,姜黄色素着色力强,且安全无毒,是我国食品卫生法允许使用的食用天然色素,同时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所规定的使用安全性很高的天然色素之一。
可广泛用于饮料、糕点、糖果、冰激淋等多种食品,是当前最具开发价值的食用天然色素之一。
1姜黄色素的理化性质姜黄色素是一种植物多酚,主要成分包括姜黄素(C21H20O6)、脱甲氧基姜黄素(C20H18O5)、脱双甲氧基姜黄素(C19H16O4),是自然界中极为稀少的二酮类有色物质。
姜黄色素呈橙黄色粉末结晶状态,具有类似胡椒芳香,稍有苦味。
熔点为179~182℃。
姜黄色素为亲脂性物质,不溶于水、苯和乙醚等,溶于甲醇、乙醇、冰醋酸、丙二醇、乙酸乙酯和碱性溶液。
在不同pH条件下呈现的颜色不同。
对光、热稳定性差。
有很好的着色性,特别是对蛋白的着色力强。
姜黄色素的最大允许日摄入量(ADI)为0.1mg/kgbw。
2姜黄色素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姜黄分子中含有多个双键以及酚羟基、羰基等基团,因此很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其稳定性易受光照、温度、酸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酸碱度是影响姜黄色素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偏酸性环境中姜黄色素呈浅黄色,在中性环境中则呈现玫瑰红色,而在碱性环境下姜黄色素呈红褐色或棕色。
因此可作为化学反应指示剂测定硼离子。
此外有研究表明在姜黄色素在pH≤4.5的酸性溶液中易出现沉淀,而在碱性条件下色素则呈可溶状态。
有学者还研究了姜黄色素在不同pH的缓冲液中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pH为中性的缓冲液中姜黄色素分解最快。
温度越高,姜黄色素显色能力越差。
姜黄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测定

姜黄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测定吴雪松【摘要】目的:探讨姜黄素脂质体的制备,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其包封率。
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姜黄素脂质体,采用超速离心法分离脂质体及游离药物,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姜黄素含量,计算其包封率。
结果: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得的姜黄素脂质体为黄色,呈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粒径为0.49μm,分布均匀,脂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96.02%,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的要求。
姜黄素脂质体中姜黄素含量为9.87mg/g,RSD为0.99%。
结论:薄膜分散法可以简单快速地制备姜黄素脂质体,操作流程掌握容易,制备的脂质体形态较好、包封率较高;超速离心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结合可以准确、可靠地测定姜黄素脂质体的含量。
%Objective:TO discuss how to prepare the liposome of Sculellaria barbata flavones,establish the method of total flavonoids determination, and determate its encapsulation rate.Method:By using the film dispersion method to prepare the liposome of Sculellaria barbata flavones,and by using the ultracentrifugation to liposome and free drugs, and by using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UV) to determinate the total content of flavonoids, and determate its encapsulation rate.Result:The Liposome color is dark brown,round or class round,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was 0.54 microns, uniform distribution,and the average of liposome encapsulation rate is 94.38%, it is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10 version.Conclusion:The film dispersion method is easy and simple to preparate the Sculellaria barbata flavones Liposome,the operation is easy to grasp,the morphology of liposomes prepared well andhigh encapsulation rate;The Ultracentrifugat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UV can be accurate, reliable to determinate of the encapsulation rate.【期刊名称】《北方药学》【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2页(P8-8,9)【关键词】姜黄素;脂质体;制备方法;含量测定【作者】吴雪松【作者单位】泰州市人民医院泰州 22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3药用植物姜黄的主要药效成分是姜黄素,主要存在于根茎中,属于酚类物质,橙黄色,毒性较低[1]。
姜黄素的稳定性研究

姜黄素的稳定性研究韩刚;霍文;李秋影;孙广利;段离潼【期刊名称】《中成药》【年(卷),期】2007(029)002【摘要】姜黄素是姜科姜黄属(Curcuma longa L.)植物姜黄、莪术、郁金等根茎中的一种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菌、保肝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对姜黄素的药理作用报道较多,但有关姜黄素制剂的报道较少。
其主要原因是姜黄素几乎不溶于水,体内吸收差,姜黄素不稳定易降解。
本文采用动力学方法,对姜黄素在不同pH的缓冲溶液中降解速率常数进行了测定,并考察了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姜黄素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发现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可使姜黄素的稳定性增大一倍。
【总页数】3页(P291-293)【作者】韩刚;霍文;李秋影;孙广利;段离潼【作者单位】华北煤炭医学院药学系,唐山市新药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河北,唐山,063000;华北煤炭医学院药学系,唐山市新药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河北,唐山,063000;华北煤炭医学院药学系,唐山市新药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河北,唐山,063000;华北煤炭医学院药学系,唐山市新药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河北,唐山,063000;华北煤炭医学院药学系,唐山市新药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河北,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相关文献】1.姜黄素的增溶及稳定性研究 [J], 陶慧;余楚钦;黄劲恒;张伦;解仲伯;林华庆2.姜黄素-胡椒碱复方自微乳结肠稳定性研究 [J], 李秋萍;蒋俏丽;翟文文;戴俊东3.姜黄素在PEG-400中的溶解度及稳定性研究 [J], 仝永涛;高勇;高保安;岳力群;陈建明4.姜黄素立方液晶制备工艺过程中的光稳定性研究 [J], 李瑾;李楠;李晓琴;邓盛齐;尹罡5.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稳定性研究 [J], 韩刚;崔静静;毕瑞;赵琳琳;张卫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H值偏移大豆油体-姜黄素复合乳液的物理特性及稳定性

pH值偏移大豆油体-姜黄素复合乳液的物理特性及稳定性
康梦雪;孙禹凡;宋晗钰;钟明明;王帅;齐宝坤
【期刊名称】《食品科学》
【年(卷),期】2023(44)4
【摘要】以大豆油体为原料,利用油体天然水包油结构,借助pH值偏移法将姜黄素负载到油体油相内核中,制备姜黄素递送体系。
通过乳液包封率、粒径、Zeta电位、显微结构等研究其包封特征,通过内源荧光光谱、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其结构变化,探讨其贮藏稳定性、pH值稳定性及氧化稳定性。
结果表明:
大豆油体借助pH值偏移可成功包封姜黄素,pH值偏移为1.0时,大豆油体对姜黄素的包封效果最佳,乳液包封率为65.55%;脂滴形状规则、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590.5 nm;氧化稳定性良好,但贮藏稳定性、pH值稳定性较差;蛋白质结构与未处理油体相比,未发生明显改变。
本研究为天然油体运载姜黄素等亲脂性多酚物质提供
一定参考。
【总页数】8页(P1-8)
【作者】康梦雪;孙禹凡;宋晗钰;钟明明;王帅;齐宝坤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14.2
【相关文献】
1.pH值和EGCG对β-胡萝卜素乳液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2.pH值对醇酸树脂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3.包封姜黄素的果胶-核桃蛋白复合物乳液稳定性及体外消化
4.大豆油体乳液稳定性和流变性分析
5.碱性pH值提取对大豆油脂体稳定性及消化特性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反溶剂诱导法和p H驱动法对姜黄素的增溶及稳态化

反溶剂诱导法和p H驱动法对姜黄素的增溶及稳态化
王永辉;汪新月;郭卫芸;高雪丽;李光辉;孙思胜;黄继红
【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
【年(卷),期】2023(44)3
【摘要】为改善姜黄素的溶解性及稳定性,该研究以酪蛋白酸钠为载体,分别通过反溶剂诱导法和pH驱动法制备姜黄素复合物,对比分析两种制备方法对姜黄素的增溶能力及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制备姜黄素复合物,并均能够明显提高姜黄素的水溶性。
但在相同条件下,反溶剂诱导法能更好地提高姜黄素的水溶性,其增溶效果约为pH驱动法的4倍。
两种方法制备的姜黄素复合物均在低温环境下(4℃)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而在较高的环境温度(50℃)下稳定性均明显下降。
在相同的贮藏时间及贮藏条件(4℃)下,反溶剂诱导法制备的复合物具有更高的姜黄素保留率。
在可溶性大豆多糖存在的条件下,反溶剂诱导法相对于pH驱动法能够更好地提升姜黄素的水溶性及其在酸性环境的稳定性。
因此,反溶剂诱导法能够对姜黄素起到更好的增溶与稳态化作用。
【总页数】6页(P47-52)
【作者】王永辉;汪新月;郭卫芸;高雪丽;李光辉;孙思胜;黄继红
【作者单位】许昌学院食品与药学院;河南省食品安全生物标识快检技术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反胶束体系对姜黄素的增溶及其稳定性作用
2.反溶剂法制备姜黄素-高粱醇溶蛋白复合颗粒及其特性分析
3.球磨-溶剂热诱导法合成WS2纳米棒及其摩擦性能
4.对采用微格反似诱导法纠正错误技术动作的研究
5.LHJ增溶剂用于测定果冻中山梨酸,苯甲酸的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溶性姜黄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等 。姜黄 色素着 色 能力 强 , 全无 毒 , 副作 用 , 国 安 无 是 内外 允许用 于食 品的重 要 天 然色 素 之一 。此 外 , 黄 姜 色素 还可 用于 医药 、 化妆 品等 着 色口 。但 是 姜 黄色 素 ] 不易 溶于 水 , 限制 了其 应 用 范 围。本 试 验 以姜 黄 为原
21 年第 E N C M NT
中 国 调 味 品
食 品添 加 剂
水 溶性 姜 黄色 素稳定 性 的研 究
范春梅 , 学 文 刘
( 四川 大学 食 品工程 系 , 成都 606 ) 1 0 5 摘 要 : 姜黄 中提取 的微溶 于水 的姜黄 色素 , 从 对浸 膏进 行增溶后 得到 水溶性 姜黄 色素乳状液 试验 研 究 了 p 光 照 、 度 、 e 、 檬 酸 和 维 生 素 C对 水溶 性 姜 黄 色素稳 定性 的影 响 , 果表 明 p 光 照 、 H、 温 F抖 柠 结 H、 F 抖 、 檬 酸对水 溶性姜 黄 色素稳 定性 的有一 定影 响 ; H 不 同 , e 柠 p 色素对 温度 变化 的敏 感性 不 同 ; 生 素 维 C对水 溶性姜 黄 色素稳 定性 的影 响较 小。 关 键词 : 溶性 ; 水 姜黄 色素 ; 定性 稳 中图分 类号 : 2 2 3 TS 0 . 文献标识 码 : B 文章编号 :O o 9 3 2 1 ) 3 1 8 0 1 O 一9 7 (O 2 O —0 0 - 3
天然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合成_国大亮

·实验研究·天然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合成国大亮1,李艳梅2,朱晓薇1,张艳军1(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2.舒泰神(北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176)摘要:目的以化学合成法制备天然姜黄素类化合物。
方法以对羟基苯甲醛或香草醛和乙酰丙酮为原料经硼络合保护,分别合成姜黄素、一脱甲氧基姜黄素和二脱甲氧基姜黄素,测定熔点,并以氢谱进行结构解析。
结果姜黄素、一脱甲氧基姜黄素和二脱甲氧基姜黄素合成品分别为亮黄色、橙黄色和橙红色粉末,氢谱所确证的结构与已知结构一致。
结论本合成法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可在短时间内制备大量天然姜黄素类化合物,效率较传统的提取分离法大大提高。
关键词:天然姜黄素类化合物;姜黄素;一脱甲氧基姜黄素;二脱甲氧基姜黄素;合成中图分类号:R28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375(2013)03-0125-003Synthesis of natural curcuminsGUO Da-liang1,LI Yan-mei2,ZHU Xiao-wei1,ZHANG Yan-jun1(1.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300193,China;2.Staidson BeijingBiopharmaceuticals Co.,Ltd.,Beijing100176,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prepare natural curcumins by chemical synthesis.Methods Curcumin,demethoxycurcum-min and bisdemethoxycurcumin were synthesized using p-hydroxybenzaldehyde or vanillin,together with acetylacetone by boron protection.Melting point and1H-NMR were determined to resolve the structures.Results Curcumin,demethoxy-curcummin and bisdemethoxycurcumin were bright yellow,orange and orange red powders.Structures were proved same as natural curcumins by melting points and1H-NMR.Conclusion This method was simple and easy to control.Amount of curcumins could be prepared in a short time.So it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traditional extraction methods in preparation of curcumins.Key words:Natural curcumins;Curcumin;Demethoxycurcumin;Bisdemethoxycurcumin;Synthesis姜黄素类化合物为姜黄属植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预防和治疗癌症及脑神经保护等多种作用[1,2]。
姜黄素CTPP—PEG—PCL胶束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姜黄素CTPP—PEG—PCL胶束的制备及体外评价该研究合成了材料3-羧丙基-三苯基溴化鏻-聚乙二醇-聚己内酯(CTPP-PEG-PCL),并且采用自组装溶剂挥发法制备载姜黄素CTPP-PEG-PCL 胶束,芘荧光光谱法测定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考察粒径、包封率、形态、体外释放度;采用MTT实验进行肝星状细胞毒性评价。
所得材料CTPP-PEG-PCL经1H NMR表征确证其结构,CMC为2.252 mg·L-1,胶束粒径约为190 nm,含药量为(0.66±0.008)g·L-1,包封率(94±0.6)%,体外释放显示缓释特性,姜黄素胶束对肝星状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显著高于姜黄素原料药(P<0.05)。
表明CTPP-PEG-PCL胶束临界胶束浓度小,包封率高,肝星状细胞生长抑制效果显著。
标签:3-羧丙基-三苯基溴化鏻;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胶束;姜黄素;细胞毒性姜黄素是从多年生草本植物姜黄的根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多酚类化合物[1-2]。
传统的姜黄素一般都是作为食品染料和添加剂,近年来,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姜黄素有着广泛的药理作用,比如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抗癌作用,抗纤维化等[3-6]。
但是姜黄素难溶于水,口服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低[7]。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设计一种有效的给药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EG-PCL)载药系统具有载药量高、载药范围广、体内滞留时间长、提高药物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降低毒副作用等特点,不仅可以实现被动靶向给药,还可在表面连接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靶向分子实现主动靶向给药,使药物有效的到达靶点,目前已成为药物传递系统研究的热点之一[8-9]。
三苯基磷(TPP)及其衍生物是一类亲脂性阳离子化合物,它们不仅能穿透细胞膜(膜电位差Δψ=-30~60 mV),达到细胞浆内释放,而且可以继续利用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差更大(Δψ=-150~180 mV)的特点,在线粒体内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