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海洋初级生产力

合集下载

基于RS和GIS的黄海海区海洋初级生产力估算

基于RS和GIS的黄海海区海洋初级生产力估算

t d b n S。t i p p r i t o u e h e y RS a d GI h s a e n r d e d t e VGPM o e tma e OP n t e Ye l w e . Th t s i t P i h l o S a e
基于 R S和 G S的 黄 海 海 区 海 洋 初 级 生 产 力 估 算 I
贾艳 红 孙 莹 牛博 颖 , ,
( 海 工学 院 a 测 绘 工 程 学 院 ;b 东 港 学 院 , 苏 连 云港 2 2 0 ) 淮 . . 江 2 0 5
摘 要 : 海洋初级 生产 力估算在 渔业 资源 管理 、 循环 和全球 变化研 究 中具 有 重要 意 义。准确 的海 碳
Hu i a n t u eo c n l g ,Lin u g n 2 0 5,Ch n ) ah i s i t fTe h o o y I t a y n a g2 2 0 ia
Ab t a t s r c :Es i t n o c a r a y p o u to ( P)i a tma i fo e n p i r r d c i n OP o m s n i o t n s u n fs e y r s u c mp ra tis e i ih r e o r e
Es i a i n o e n Pr m a y Pr d c i iy i he Ye l w e tm to f Oc a i r o u tv t n t l o S a Ba e n Re o e S n i g a S s d o m t e s n nd GI
第 1 9卷 第 4期 2 0年 l Ol 2月
淮海 工 学 院学 报( 自然科 学 版 )

海洋生态学复习资料

海洋生态学复习资料

1、海洋生态学:研究海洋生物有机体与其栖息地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分子生态学:以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分子进化,种群遗传,物种形成与进化生态学效应与规律的科学。

3、随着生态学的发展,关于生态学的定义有何新的内涵?现代生态学的发展已经不仅是生物科学中揭示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分支学科,而已经成为指导人类对自然的行为准则的一门学科。

提出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高度概括为“人类生存的科学”。

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海洋生态学有哪些重要的研究成果?(1)在海洋初级生产力方面发现初级生产力是由再生产力和和新生产力两部组成,初步估计新生生产力在总初级生产力中所占比例,并且与海洋生物泵过程及海—气之间的CO2交换联系起来。

(2)在食物网结构研究中发现微型生物食物网结果及在海洋生态系统能流、物流中的作用。

(3)在生物地化循环方面对包括以碳为主的各种元素循环的源,汇集其与全球生态平衡的关系等方面都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4)发现热液口,冷渗口生态系统,对海底生物也有新的认识。

1、为什么说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单位?联系海洋主要分区说明海洋在纬度、深度和从近岸到大洋三大环境梯度特征。

1) 地球表面大部分为海水覆盖,海洋约占地球面积的71%,平均深度为3820m,最深处超过10000m。

海洋的空间总体积达1370 ×106km3,比陆地和淡水中生命存在空间大300 倍。

所以,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单位。

2) 大洋区是海洋的主体,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海洋具有三大环境梯度,即从赤道到两极的纬度梯度,从海面到深海海底的深度梯度以及从沿岸到开阔大洋的水平梯度。

①纬度梯度主要表现赤道向两极的太阳辐射强度逐渐减弱,季节差异逐渐增大,每日光照持续时间不同,从而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季节差异和不同维度海区的温跃层模式。

古海洋生产力与氧化还原指标——元素地球化学综述

古海洋生产力与氧化还原指标——元素地球化学综述
还能 通过 影响水 体/ 积 物 的 氧化 还 原 状 态来 间接 沉 控 制 金 属 元 素 的 分 布 。 现 代 海 洋 研 究 认
其分 配系数 D 约 为 4 。与 其 它 生 产力 指 标 容 易受后 期 改造作 用 的 影 响不 同 , 酸 盐 中的铁 离 子 碳 被束 缚在 方 解 石 晶格 中 , 非 发 生 溶 解 和 重 结 晶 , 除 碳酸 盐 中的铁 不容 易 损 失 , 生 产 力信 息 可 以 长期 故 保存 。相 比总铁 , 酸盐 铁 作 为 古 生产 力 指 标 更 为 碳 可 靠 , 含 量 越 高 , 体 营 养 越 丰 富 , 生 产 力 就 其 水 古
7 8
沉 积 与 特 提 斯 地 质
殖 。铁 的生物 地球 化学循 环 过程 中 , 定海 洋表 决
元素 重新 释放 到水 体 中。 同样 , 些 生 物颗 粒 也 可 这
层 浮游 植物 生产 力是 上 层 水 体 的铁 的浓 度 , 目前 利 用 铁来 研究 海洋 生 物 生产 力 主 要 有 两种 形 态 的铁 : 总铁 和碳 酸盐铁 。
着深 度为 2 0 以上 水 体 中 z 0m n的浓 度 j 。尽 管 还
存 在某些 争议 J海 水 中溶 解 Z , n浓度 的 降低 抑 制
浮 游植物 的生 长
。z n之所 以对 有机 体 生 长重
要 是 因为它 是几 乎 30种酶 辅 助 因素 , 些 酶 包 括 0 这 酒精脱 氢 酶 、 脱 水 酶 以及 羧 肽 酶 , 们 参 与 新 陈 碳 它 代谢几 乎 所 有 的方 面 J 。总 而 言 之 , u N 和 z c 、i n 作为 营养元 素 与 有机 质 结 合 合 物 或形 成 有 机 质 络 沉淀埋 藏下 来 , 的 C 、 i z 高 uN 和 n含量 指

海洋科学导论名词解释狂背.

海洋科学导论名词解释狂背.

海洋科学导论名词解释(这个是我整理出来的可能会考的名词解释,括号里是历年出过的题目)第三章1.海水:是一种溶解有多种无机盐、有机物质和气体以及含有许多悬浮物质的混合液体。

1902年盐度定义(07、09):1kg海水中的碳酸盐全部转换成氧化物,溴和碘以氯当量置换,有机物全部氧化之后所剩固体物质的总克数。

”单位是g/kg,用符号‰表示。

2.海水组成恒定性:海水中的主要成分在水样中的含量虽然不同,但它们之间的比值是近似恒定的。

3.氯度(08):1kg海水中的溴和碘以氯当量置换,氯离子的总克数。

单位是g/kg以符号‰来表示。

4.标准海水(09):氯度值为19.374‰,对应盐度值为35.000‰。

5.盐度与氯度关系式(07):S‰=0.030+1.8050Cl‰6.热容:海水升高1K(℃)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为热容,单位J/K,J/℃。

7.比热容:单位质量海水升高1K(℃)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为热容,单位J/Kg/K,J/Kg/℃。

8.热膨胀系数:海水温度高于最大密度温度时,若再吸收热量,除增加其内能使温度升高外,还会发生体积热膨胀,其相对变化率称为海水的热膨胀系数。

9.比容:单位体积的质量。

10.位温(08):海水中某一深度的海水微团,绝热上升到海面时所具有的温度称为该深度海水的位温。

此时的相应密度称为位密。

11.比蒸发潜热:使单位质量海水化为同温度的蒸汽所需的热量,称为海水的比蒸发潜热。

12.绝热变化(15):在海水绝热下沉时,压力增大使其体积缩小,外力对海水微团做功,增加了其内能导致温度升高;反之当绝热上升时体积膨胀,消耗内能导致温度降低。

上述海水微团的温度变化称为绝热变化。

13.饱和水汽压:对纯水而言,所谓饱和水汽压,是指水分子由水面逃出和同时回到水中的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水面上水汽所具有的压力。

14.海水渗透压:如果在海水和淡水之间放置一个半透膜,水分子可以透过。

但盐分子不能透过。

那么淡水一侧的水就会慢慢渗向海水一侧,使海水一侧压力增大,直到达到平衡状态,此时膜两边的压力差,称为渗透压。

海洋生态 总复习

海洋生态 总复习

第○章绪论1.海洋生态学:研究海洋生物之间及其与栖息地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海洋生态学重大研究成果:(自我发挥)①海洋初级生产力总量的研究。

②微型和超微型浮游生物研究。

③海洋新生产力研究。

④海洋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的研究。

⑤海洋微食物环研究。

⑥大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

⑦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

⑧生物泵及海洋对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调节作用研究。

⑨热液喷口和冷渗口特殊生物群落的研究。

⑩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与实践。

第一章生态系统概述2.Gaia假说/大地女神假说(地球自我调节理论):大气中活性气体的组成、地球表面的温度及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电位和pH值等是受地球上所有生物总体的生长、代谢所调控的,当地球环境受到干扰或破坏时,地球上的生命总体就会通过其生长、活动和代谢的变化来缓和地球环境的变化。

Gaia 假说是生物圈水平上的控制论系统。

第二章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生态类群1.海洋三大环境梯度:①从赤道到两极的纬度梯度;②从海面到深海海底的深度梯度;③从沿岸到开阔大洋的水平梯度。

2.海洋生物的生态类群:①浮游生物:在水流运动的作用下,被动地漂浮在水层中的生物群。

②游泳生物/自游生物:具有发达的运动器官、游泳能力很强的一类大型动物。

③底栖生物:生活在海洋基底表面或沉积物中的生物。

3.按浮游生物的个体大小:①微微型:<2μm;②微型:2-20μm;③小型:20-200μm;④中型: 200-2000μm;⑤大型:2000μm-20 mm;⑥巨型:>20mm。

4.浮游生物的重要性:(1)数量多、分布广,是海洋生产力的基础,也是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最主要环节(2)浮游植物生产的产物基本上要通过浮游动物这个环节才能被其他动物所利用。

(3)浮游动物通过摄食影响或控制初级生产力,同时其种群动态变化又可能影响许多鱼类和其他动物资源群体的生物量(4)有些浮游生物本身就是渔业对象。

(5)水团、海流的指示种(indicator species)(6)有些化石种类的分布有助于勘探海底石油资源 .5.游泳动物的洄游:①产卵洄游:产卵季节前集群游向产卵场的洄游。

海洋生态学复习大纲

海洋生态学复习大纲

海洋生态学复习大纲海洋生态学复习大纲绪论生态学的一般定义: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栖息地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海洋生态学的定义:海洋生态学是研究海洋生物与各种海洋栖息地环境间相关关系的科学。

简单地讲就是研究海洋生物生存方式的科学。

海洋环境与陆地和淡水环境有着很大的不同,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既表现有一般生物共同的规律,同时也表现出有它们所特有的特点。

三个优先研究的领域:全球变化(global change)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可持续的生态系统(sustainable ecosystem)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同位素的应用对海洋学研究也有巨大贡献)第一章生态系统概念: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和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并且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自然整体。

(一)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food chain)生物之间通过食与被食形成一环套一环的链状营养关系。

食物链上每一个环节称为营养级。

食物链类型:牧食食物链或称植食食物链(grazing food chain)碎屑食物链(detritus food chain)寄生食物链食物网(food web)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网状营养结构,称为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繁多,一种生物往往有多种食物对象,同一种生物也可被多种摄食,因此一种生物不可能固定在一条食物链上。

食物网更能真实地反映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有机体之间的营养位置和相互关系。

(二)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理解)自养生态系统的自养成分和异养成分在空间上通常是分层的。

上层的“绿色带”自养代谢最旺盛,称为生产层;下层(陆地土壤或水域沉积物)则是光照条件很差或无光照的“褐色带”,异养代谢最为旺盛。

(例如:森林生态系统的光合作用主要在林冠上占优势,在乔木层之下依次还有灌木层、操本层和地被层,共四个层次结构,它们适应不同的光照条件。

湖泊、池塘等水域生产系统也有明显分层现象。

海洋科学导论思考题

海洋科学导论思考题

《海洋科学导论》思考题第一章:1、如何理解地球科学是一个复杂的科学体系?2、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是什么?3、海洋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4、回顾海洋科学发展历史,从中你能够得到哪些启示?5、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前景如何?第二章:1、简述地球运动的主要形式及其产生的重要自然现象。

2、地球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是怎样划分的?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3、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以及海洋的划分。

4、什么是海岸带?说明其组成部分是如何界定的。

5、大陆边缘分为几种主要来源?说明各自的构成及其主要特点。

6、什么是大洋中脊体系,它有哪些主要特点?7、简述大陆漂移、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的内在联系与主要区别。

8、根据板块构造原理说明大洋盆地和边缘海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9、滨海沉积物主要有哪些?说明各自趁机作用的控制因素及沉积特点。

10、大陆架沉积作用过程有哪些?说明现代陆架沉积物的主要来源类型及分布规律。

11、按照大洋沉积物的成因将其分为哪几种主要类型,请归纳它们的分布规律、12、按照矿产资源形成的海洋环境和分布特征,海洋矿产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如何认识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第三章:1、简述海水组成与纯水的异同点。

何谓海水盐度?2. 简述海水的主要热学与力学性质,它们与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关系如何?3. 何谓海水的位温?有何实用价值?4. 简述海水密度的表示方法(历史上和现在的)。

何谓海水状态方程?5. 海水结冰与淡水结冰的过程有何不同?为什么?6. 海冰的主要物理性质是什么?海冰对海况有何影响?7. 海洋热平衡方程中各项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对海洋的热状况产生作用的?8. 世界大洋热平衡的分布与变化规律如何?9. 简述世界大洋中温度、盐度和密度的空间分布基本特征。

10. 大洋温度和盐度的平面分布与铅直分布有什么异同点?11. 何谓大洋主温跃层和极峰?何谓季节性温跃层?12. 为什么大洋热带海域盐度的最大与最小值总是出现在表层以下?13. 何谓海洋水团?它和水型、水系有什么关系?14. 何谓海洋混合?引起混合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5. 涡动混合与对流混合效应有何异同之处?在不同纬度的海域中和不同季节中它们对海况的影响有什么变化与不同?16. 海洋中温度、盐度与密度细微结构的基本特征如何?第四章:1、海水的组成为什么有恒定性?2、海水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哪些?3、海水的pH值一般是多少?海水的缓冲能力主要由哪种作用控制?4、海水中营养盐有哪些?有哪些主要形式?5、海洋污染如何防治?第五章:1、简述海流的定义、形成原因及表示方法。

水域生态学课件第二节 初级生产力zm(共17张PPT)

水域生态学课件第二节 初级生产力zm(共17张PPT)
第四页,共17页。
第二节 初级(chūjí)生产力
第五页,共17页。
初级(chūjí)生产力
• 1,初级生产力的概念 • 2,决定初级生产力的因素 • 3,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 • 4,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 • 5,其他(qítā)生物的初级生产力 • 6,生物圈的初级生产力和光能利用效率
第六页,共17页。
1,初级(chūjí)生产力的概念
• 1,初级生产力的定义 • 2,水体的初级生产过程 • 光合作用(guānghé-zuòyòng) • 化合作用
第七页,共17页。
2,决定初级(chūjí)生产力的因 素
• 1,现存(xiàncún)量 • 2,光照 • 3,水温 • 4,营养盐类 • 5,垂直水流 • 6,动物滤食
第十四页,共17页。
5,其他(qítā)生物的初级生产力
• 1,水草 • 现存(xiàncún)量 • 生产量和呼吸量 • 2,底生或周生藻类
第十五页,共17页。
6,生物圈的初级(chūjí)生产力和光能利用 效率
第十六页,共17页。
初级(chūjí)生产力
• 1,初级生产力的概念(gàiniàn) • 2,决定初级生产力的因素 • 3,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 • 4,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 • 5,其他生物的初级生产力 • 6,生物圈的初级生产力和光能利用效率
• 此法的缺点是设备和技术较难掌握,此外藻类分泌 出的溶解有机质(胞外产物)流入滤液中,可能产生 巨大的误差。因此,必须同时测定滤液中的放射性。 如不需要区分细胞和胞外产物的产量时,可将曝光 (bào guāng)后的水样不经过滤直接测定其放射性。
• 一般认为14C法所得数值为净产量或接近于净产量, 但也有作者认为仍属于毛产量,可能是介于两者之 间的一种数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