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江苏省昆山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江苏省昆山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江苏省昆山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昆山市国土资源局

二00四年十二月

序言

为保障昆山市环境、资源和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满足昆山市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求,依据国务院办公厅[2001]35号文、江苏省国土资源厅[2002)53号文以及《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草稿)》的要求,结合昆山市城市化进程发展的现状,编制《昆山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议》。

本规划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面沉降(包括因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和因软土分布造成的不均匀沉降)、山体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规划建议》以2004年为基准进行三期规划,近期规划(2005中期规划(2011―2015年)、远期规划(2016--2020年)。

一、地质灾害现状和发展趋势预测

(―)地质灾害现状

昆山市现有地质灾害以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及软土地质灾害为主。

1、地面沉降地质灾害

目前,昆山市已形成以新镇、兵希、陆家为中心,形态尚较和缓的地面沉降洼地,漏斗中心区最大沉降量超过400mm,200mm地面沉降等值线已包含陆扬、周市、干灯、石浦、花桥等镇。面积近400K?O。由于目前该区域内第II承压水位埋深仍超过30m,地面沉降仍在继续发展,沉降速率大于l0mm/a。尤以周市镇最为严重,达18.3 mm/a。外围乡镇累计地面沉降量小于200 mm。其中锦溪、淀山湖一带小于l00mm。沉降速率也小于5mm/a。

2、软土地质灾害

区内易引发地质灾害的软土主要是指30m以浅的淤泥质粉质粘土,昆山市内以第四纪全新世冲一湖积、湖沼积沉积为主。具有埋藏浅、沉积时代较新、含水量大、强度低、高压缩性、易触变等特性,在增加地面荷载的情况下易产生地面形变灾害。

昆山市软土分布较广泛,但发育程度变化较大。现自北向南分区叙述如下:

北部地区:吴淞江以北,软土分布不均匀,西侧阳澄湖湖滨段分布稳定,厚度大于3m。东侧与太仓交接部位,软土分布不稳定,常呈暗沟或暗浜状,厚度一般小于3m,与上海接壤地段,软土分布又趋向稳定,厚度大于3m。其间在石牌镇北部、巴城、正仪、城北、昆山开发区、蓬朗及陆家镇一片相当面积内为软土基本不发育地区,软土顶板埋深由南向北、由西向东有逐渐变深趋势,但总体埋藏较浅,埋深在l--3m之间,且垂向上常呈互层状,

中部地区:指吴淞江沿岸地带,是昆山市境内软土相对最发育部位,分布稳定,顶板埋深、厚度变化均不大。顶板埋深在2--3m之间,厚度普遍大于3m,最大可达16m。

南部地区:软土分布又趋向不稳定状态,除淀山湖镇一带基本缺失外,厚度普遍小于3m,软土顶板埋深由北向南逐渐变深,大市一线埋深小于3m,至周庄,埋深增加至l0m左右。

软土地质灾害属于特殊上体类型地质灾害,一般被作为地基土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倘若工程建设中(无论是地面工程建设,还是开挖工程建设),采取工程措施不当,极可能引发不均匀沉陷,侧向滑动、基坑壁滑塌等灾害问题。这是平原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二)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昆山市以地面沉降及软土地质灾害为主,软土层的分布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在没有工程活动的情况下,不易引起形变而产生地质灾害。因此,其与工程活动密切相关,特别是高速公路、高层建筑等极易诱发。其表现形式为不均匀沉降,但又具有可预防性,只要合理设计,按规范施工,往往可避免。地面沉降地质灾害与长期大规模不合理开采第II承压地下水有关,在省政府关于苏锡常地下水禁采令的作用下,昆山市地下水开采量大幅度下降,但由于受外围开采的影响,地下水位的回升幅度相对较小,地下水位埋深由高峰时45m左右回升至40m,另外,由于地面沉降具滞后性,因此区内地面沉降仍将在一定时间内存在,但沉降速率会明显下降,在地面沉降漏斗中心区,如兵希、陆家、新镇,沉降速率小于10mm/a,在5--l0mm 左右,而在其余地区,沉降速率小于5mm/a。

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与存在问题

昆山市是较早认识到地面沉降及软土地质灾害的地区之一,在实际工作及工程建设项目中,一些相关部门和单位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但由于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因此在防治过程中尚存在较多的问题。

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

90年代末以前,昆山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要是在建设项目中针对软土地质灾害而进行,如在修建两层以下房屋时将底部的软土清除,在施工多层、高层建筑、公路、铁路、桥梁等重要工程建设前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并采用软土处理或桩基等措施,在长期的建设实践中,取得软土地质灾害防治经验非常丰富。在此阶段,针对地面沉降地质灾害,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及原江苏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也曾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及研究工作,如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在1996年对昆山市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评价。对昆山市的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组)的划分、地下水的补、迳、排条件等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和评价,并为预防地面沉降问题,首次提出了水位控制值,在此基础上,初步核定了

各乡镇地下水的可开采资源量。原江苏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一直致力于地下水动态及地质环境的监测研究工作,也已积累了近二十年监测数据。这些都为了解及进行地面沉降、软土的防治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90年代末以后,随着外围如苏、锡、常三中心城市及无锡西部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严重发生,井诱发了地裂缝。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严重程度引起了全社会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昆山市也将这一问题正式列入了政府议事课题,在江苏省政府关于苏锡常地区实行地下水禁采计划实施中,在相继开展的“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预警预报工程”中,昆山市各级政府均以积极的姿态响应。在短短的四年时间中,基本建成了以阳澄湖水体为水源的区域供水网工程,如期完成了境内地下水禁采计划。同时在千灯镇成功建立了地面沉降基岩深标,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已初步形成。从而使地面沉降的防治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1999年,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发(1999)392号文件的形式下发了《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将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又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进行各项建设项目(特别是重大的工程建设项目)时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讦估已成为一种强制性规定。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逐步走向正轨。

2、存在的问题

(1)昆山市地质灾害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程度相对较薄弱,没有针对地质灾害进行过系统的研究。

(2)针对地质灾害的监测网络不完善,目前仅在千灯有一座基岩标,包括地下水监测网在内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也有待完善。

(3)对区内地面沉降现状监测资料不多,控制精度很低,原有的水准点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地面沉降监测工作还未能进入正常的执行计划中,研究工作只能处于半定量的研究阶段。

(4)调查中还发现,在昆山市有相当多的部门单位对区内地质灾害危害性的认识不足,不能正确、全面的理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使得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3、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形势

通过近些年的努力,昆山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区内的高层建筑及重要工程设施会越来越多,建筑面积和建筑规模也会越来越大,在注重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地质灾害的防治将面临更高的挑战。

倘若忽视地面沉降,任其继续发展,势必会使昆山大片土地沼泽化,洪涝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倘若对软土问题习以为常,不从管理上采取积极的应对防治措施,势必会使昆山大规模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进程中,渐显被动局面。建筑群体彼此间的干扰影响,越来越大的地面负荷,必要引发局部范围内的地面沉陷。

二、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和目标

(―)地质灾害防治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其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服务于苏州市经济建设与城市发展规划和提高人民生活与生存环境质量为目的,以地质灾害防治机制、体制改革为保障,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促进入与地质环境和谐共存,为苏州市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二)地质灾害防治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并重

就是要加强地质环境方面的管理,对于各项工程活动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要有预见性和善后措施,包括开展必要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群测群防工作,将地质灾害的治理同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良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将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类活动聚集地及财产作为防治工作的重点。

2、坚持改革创新,发挥各级政府及社会公众参与作用

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坚持改革创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究实效。

3、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全面推进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一般包括孕育阶段、发展阶段、破坏阶段。各个阶段的危害程度是不相同的,其防治重点亦不一样。应根据地质灾害变形破坏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防治对策,并进行不同程度的防治,以突出重点。同时应综合考虑不同地区地质灾害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地区及重点工程,带动和推进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4、地质灾害防治与江苏省重大战略部署相一致,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重大战略部署,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井诱发地质灾害,此类地质灾害可防性很强,只要措施得当,便可确保安全。以真正做到地质灾害防治与经济建设相协调,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对人类工程活动过程中诱发的地质灾害,应坚持谁引发、谁治理,谁收益、谁治理的原则。

5、避让与治理工程措施和监测预警能力建设相结合

区内大多数地质灾害的诱发均与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关系密切。大量开采地下水,不规范的工程建设活动等,会造成地质环境的变化或破坏,诱发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因此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时首先应考虑如何防止地质灾害,通过避让及工程治理等措施来杜绝地质灾害的发生。若不能避免,应通过监测预警等手段将地质灾害的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6、尊重自然规律,依靠科技进步

地质灾害的防治,首先应尊重自然规律,查清地质环境背景和形成条件,查明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成因机制、稳定性和危害程度。在充分掌握以上资料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才能取得良好的防灾效果。同时,在防治规划中,要充分利用“3s”技术,引进先进的勘察监测方法和手段,捉高信息化管理

水平。

(三)地质灾害防治目标的确定

昆山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是: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建全,严格控制诱发地质灾害的人类工程活动的发生。加强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了解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加强地质灾害危

险性评估工作,力争从源头上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加强地质灾害的治理力度,建立并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通过以上的工作,将地质灾害防治从过去分散的、被动应急的状况、转变为有组织的、专门的系统工作。现结合《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草稿),分期明确地质灾害防治目标,即近期(2005―2010年)、中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日标。

1、近期(2005―2010年)目标

(1)建立建全比较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法规体系和地质灾害监督管理体系,使推个地质灾害管埤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2)编制全区性的地质灾害防泊规划。

(3)刘区内开采地下水等人类工程活动严格按江苏省及苏州市政府的要求逐步清理,实行全面禁采。

(4)逐步完善地质灾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规范的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5)初步建立全区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并确保正常运行,特别是地面沉降及地下水水位监测网络。

2、中期(2011―2015年)目标

(1)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法规体系和地质灾害监督管理体系。

(2)完善全区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建立软土三维评价模型。

(3)开展重大工程建设区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工作。

(4)建立地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3、远期(2016 ―2020年)目标

(1)建立较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控网络,其中重要监测点实现自动化监测,开展全过程跟踪监测。

(2)开展区内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工作。

(3)真正进入地质环境地质资源科学管理轨道,实现国内先进的目标。

三、地质灾害易发区、重点防治区

(―)地质灾害易发区

1、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分布在马鞍山山体,面积约0.15K?O。山顶和山坡上部分布有一定厚度的覆盖土层,容易沿岩土交界面滑动形成滑坡;山坡下部因旅游开发的需要,有切坡现象,易产生崩塌、滑坡灾害。

2、地面沉降地质灾害易发区

工作区松散土层累计厚度最大达230m,除因马鞍山的隆起厚度发生急剧变化外,广大平原区厚度变化不是太大,土层结构以粘性上、砂性土为主,沉积物粗细变化以单旋回为主,层次变化清晰。区内因受自身强烈开采第II承压地下水及受外围开采的影响,均产生了地面沉降现象。只是累计沉降量的大小略有不同。根据地下水位、累计地面沉降量及沉降速率的大小可划分为中易发区及低易发区。

(1)地面沉降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分布于以新镇、兵希、陆家为中心的沉降漏斗区,其也为昆山市地下水位漏

斗中心区,面积约181.55 K?O,累计地面沉降量大于300mm,新镇、兵希、陆家镇地面沉降量大于400mm,地下水位埋深普遍大于30m,陆家镇地下水位埋深达41.34m。目前沉降速率大于l0mm/a,周市镇南部更高达18.7mm/a。

该区域在90年代中期曾为昆山市地下水强开采区,开采量占全市开采量的60%以上,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并使得地面沉降地质灾害进入强加速发展期。近年来,地下水开采量已明显减少,2003年地下水开采量仅1.89万?O/d,尚不及1996年时陆家一个镇的开采量,但由于受外围,如苏州市、太仓市、上海市开采

地下水的影响,地下水位埋深仍处在40m,另外区内沉积的松散层以淤泥质粉质粘

土、粘土及粉砂、粉细砂互层为主,压缩沉降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地面沉降仍会进一步发生、发展。

区内地面沉降发育特征以平盘式较均匀下沉为主,未出现地裂缝现象。

(2)地面沉降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分布在除中易发区外的广大地区,累计地面沉降量小于300mm,现状沉降速率小于lOmm/a,第II承压地下水位埋深小于40m。目前地下水开采量较小,但由于受外围开采的影响及地面沉降滞后性的影响,仍有少量的沉降现象发生。

3、软土灾害易发区

根据对收集和施工的工程地质勘察孔资料的综合分析,昆山市软土较发育,

而且埋藏深度较浅,绝大部分地区小于l0m。厚度较大,且常呈蜂窝状展布,软土主要是淤泥质粉质粘土,呈软塑一流塑状态,具有较高的压缩性,在建设工程和外力荷载作用下易产生触变、不均匀沉陷和侧向挤出变形等灾害问题。根据软土的分布状态及厚度可划分为中易发区及低易发区。

(1)软土灾害中易发区

主要分布在吴淞江沿岸地区、花桥、兵希与上海市接壤的部分及阳澄湖地段,面积约226.67K?O。软土分布稳定,顶板埋深、厚度变化均不大。顶板埋深在2―3m之间,厚度普遍大于3m,垂向分布不均匀,局部出现多层软土分布层,在昆山市火车站一带,厚度最大可达16m。

(2)软土灾害低易发区

分布于除中易发区以外其余地区,软土断续分布,呈蜂窝状,顶板埋深变化

不大,在1―3m之间,但厚度变化较大,局部地区缺失。

㈡地质灾害防治分区与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1、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B)

该区又可细分为地面沉降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亚区(B5)和软土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亚区(B5)

(1)地面沉降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亚区(B5)

该区分布于以新镇、兵希、陆家为中心的地面沉降漏斗区,面积约181.55K?O。累计地面沉降量大于300mm,年沉降速率大于l0mm。目前地下水位埋深超过30m。

(2)软土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亚区(B5)

分布于吴淞江沿岸、兵希、花桥大部地区、阳澄湖一带。该区地形平坦,淤

泥质粉质粘土分布稳定,厚度大于3m。具含水量高、孔隙比大、抗压强度低等特征。

2、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C)

该区又可细分为地面沉降地质灾害一般防治亚区(C5)、软土地质灾害一般防治亚区(C5)及滑坡、崩塌地质灾害一般防治亚区(C1)。

(1)地面沉降地质灾害一般防治亚区(C5)

新区分布于除次重点防治亚区外的其余地区。累计地面沉降量小于300mm,年沉降速率小于IOmm。大多在2―5m。

(2)软土地质灾害一般防治亚区(1)

分布除次重点防治亚区外的大部分地区。该区淤泥质粉质粘土呈断续状、蜂

窝状分布,厚度小于3m。

(3)滑坡、崩塌地质灾害一般防治亚区(C1)

分布于马鞍山一带,面积约0.15 K?O。山体坡度较缓,地层为寒武系灰岩,

上覆第四系松散层。因开发为旅游区,局部有切坡现象,但排水系统较好,植被丰富。

四、地质灾害防治项目

地质灾害的防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运用多种手段、多种措施、因地制

宜,结合实际才?能取得成效。其根本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手段及措施,消除或减轻因地质灾害而对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安全隐患,从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结合昆山市的实际,提出以下防治方案。

㈠地质灾害防治基础调查和科研工作

1、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的目的是进一步查明昆山市地质灾害隐患,掌握地质

灾害的发育规律、分布状况、危险性及危害程度。并划分出地质灾害易发区,以

便有的放矢,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及编制各乡镇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立地质

灾害预警预报体系是所有防治工作的先行。规划在近期(2005―2010年)完成区

内各乡镇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

2、地质灾害风险区划

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对昆山市诱发地质灾害的条件、人类工

程活动特点、各乡镇对地质灾害的承受能力等进行研究,分析地质灾害与社会经

济发展的关系及各乡镇对地质灾害的承受能力的差异,并进行风险区划,为国土

开发和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规划在近期(2005--2010年)完成昆山市地质灾害风险区划,至中期(2011―2015年)以乡镇为单位,完成地质灾害风险区划。

3、地质灾害空间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基于GIS系统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立地质灾害数据库,实现地质灾害灾情实时速报。规划至2010年,使各级政府机构及一般民众可通过互联网了解及查询任一乡镇的地质环境情况、地质灾害历史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危害范围。并定期向社会及公众发布地质灾害防治信息。至2015年建成全区较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控空间信息网络系统,井形成数据采集、分析,发布一体化。

4、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规划工作

昆山市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诱因即为强烈开采地下水,因此开展地下水资源

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规划工作,对防治地面沉降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规划

在近期(2005―2010年)完成昆山市地下水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规划工作,至中期(2011―2015年),完成各乡镇及重点用水单位的地下水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规划工作。

(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

1、地下水动态监测网布设

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建设的目的是获得区域性的地下水动态资料,为合理开

采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要为地面沉降研究服务。因此,地下水动态

监测网络构成了地面沉降监测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时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优化井位的选取,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佳的水情资料。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开采井位,尽量与地面沉降控制点相协调,尽可能使两种点位相接近,这样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地下水位与地面沉降变化的动态规律。同时注意面上控制与重点区控制相结合,在面上要保证观测点能控制全区,在垂向上要以第Ⅱ承压为主,根据地区开采特点合理增减各含水层的观测孔数。据此,在区内布设第II承压地下水位观测井(孔)14个,第II承压地下水位观测井(孔)5个,基本可涵盖全区,在地下水漏斗中心区及外围均有分布,且在中心区加密。

2、地面沉降监测网站预警预报系统

昆山市地面沉降中心区沉降量己大于400mm,但由于没有建设全区性的监测网络,一直没有能够系统而深入地开展地面沉降定量分析研究工作。因此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其对预防及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必须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维护,空间上分布合理,数量上要满足观测精度要求。通过监测网络获得地面沉降动态信息,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一方面可避免当地由于对地面沉降认识不足而导致的盲目建设;另一方面可有针对性地调整地下水开采方案,达到经济发展一资源有效开发一地面沉降控制三协调的目标。

在进行地面沉降监测网络规划时,本着面向全区,突出重点,经济适用的原则。另外还要与区域地质环境现状相协调,监测点应尽可能的布置在那些软土发育地区和地下水超采严重地区。本着经济、快速、有效的原则,区内应以建立GPS监测点为主,通过与千灯基岩标及马鞍山国家一级水准点的对比达到控制及了解区内地形变的目的。在布设GPS监测点时应严格按照国家测绘局颁布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2001―92)和建设部批准的“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的技术要求来布设、实施及测量。

在进行昆山市地面沉降GPS监测网络设计时,精度定位在C级,以原有的GPS为控制点,适当进行加密,以保证监测网边距一般不大于l0km。

据此,在昆山市境内共布设6PS监测点19个,并形成控制全市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

3、工程建设与运营中的地质灾害减灾工程

针对区内地面沉降及软土地质灾害普遍存在,因此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应进行预先处理,以达到减灾的目的,在进行新建开发区及加工区建设时,适当增加地面高程。或进行土质改良和加固措施,并注意填土质量,以控制总体工程性地面沉降和防止软土引起的形变灾害。

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实施地质灾害的防治目标,首先要

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领导,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并调动各方面的

积极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根据本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现状、分布特征,其

重点防治的灾害种类为地面沉降、软土等地质灾害,地质灾害防治的措施主要包

括规章制度措施、行政管理措施、规划管理措施、监测预报措施、经费保证措施

等。

(―)健全完善法规制度

2003年11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394号国务院令,颁布了《地

质灾害防治条例》,2004年3月1日起实施。为了规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2004年3月25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井以附件的形式一并下发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这些行政法规,从制度和内容上为地质灾害防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昆山市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与《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配套的相关法规、地方性法规体系;制定地质灾害调查、危险性评估,防泊工程勘查、设计、施工、验收等相关制度,并严格监督执行,实现地质灾害防治法制化、规范化。

(二)建立分级、分部门领导目标责任制,推进社会化减灾体系建设

地质灾害防治须实行各级政府领导负责制,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完善目

标管理责任制,确保责任到位。只有强化行政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地实施地质灾

害防治工作。《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结合地质环境状况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调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加强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等。只有各职能部门共同努力,共同完善社会化减速灾体系的建设,才能更好的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规划设立昆山市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全面负责及监管昆山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落实情况及具体工作部署工作。

( 三)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体系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

部门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依据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和

上一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城市总体

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应当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作为其组成部分。这些规定,

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了各项规划的内容之中,能够保证在项目的规划阶段就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的防治要求。

(四)制定相关政策,建立防治经费投入机制

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对地质灾害对防治经费的投入,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建立保障机制,同时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机制,本着“谁诱发、谁出资,谁受益、谁出资,谁管辖、

谁出资”的原则,广开筹资门路,切实解决治理经费问题。

(五)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的能力,特别要做好综合勘察、评价和评估工作,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报。充分利用新科学新方法(如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提高灾害信息采集和快速处理水平。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提高抗灾应变能力。

(六)加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进行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捉高政府部门、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使地质灾害防治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六、附则

(1)本规划成果包括规划图件、规划和调查与规划研究报告,规划图件和调查与规划研究报告同样具有法律效力,调查与规划研究报告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和研究。

(2)昆山市国土资源局是实施本规划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规划解释、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和协调指导工作。

(3)本规划末尽事宜,按国家、江苏省、苏州市有关规定执行。

江苏省昆山市普通中学和小学在校学生数量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江苏省昆山市普通中学和小学在校学生数量3年数据分析报 告2019版

报告导读 本报告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江苏省昆山市普通中学和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江苏省昆山市普通中学和小学在校学生数量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江苏省昆山市普通中学和小学在校学生数量数据分析报告对关键因素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相信江苏省昆山市普通中学和小学在校学生数量数据分析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 第一节江苏省昆山市普通中学和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 (1) 第二节江苏省昆山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指标分析 (3) 一、江苏省昆山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 (3) 三、江苏省昆山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占全国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比重统计 (3) 四、江苏省昆山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江苏省昆山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江苏省昆山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同全国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8)变动 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江苏省昆山市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指标分析 (7) 一、江苏省昆山市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江苏省昆山市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占全国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江苏省昆山市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江苏省昆山市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委托单位:苏州市人民政府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批准时间:2000年1月10日 规划范围:苏州市域包括苏州市区及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县、吴江六市(县)在内的行政区范围,总面积8488.4平方公里。 苏州市城市规划区指苏州市区的行政范围和苏州市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面积2014.7平方公里。 苏州中心城指苏州市规划建成区,包括各规划分区(含吴县市区),面积186.6平方公里。 苏州古城指外城河以内的古苏州城,面积14.2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近期1996年—2000年;中期2001年—2005年;远期2006年—2010年;远景2010年以后。 城市性质:苏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城市人口规模:近期128.1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2万人。2005年149.1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3.5万人。远期185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5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近期为134.4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2平方公里。2005年为150.2平方公里,其中吴县新区13.5平方公里。远期为186.6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5平方公里。 城市总体布局:总体布局分都市圈、中心城(包括吴县市区)、古城三个层次,形成以中心城为主体,周边城镇卫星烘托的形态。 规划期内形成古城居中、东园(工业园区)、西区(苏州新区)、一体两翼、南景(风景区)、北廊(交通走廊)的城市形态。 古城内保持传统的“假山假水城中园”和“路河平行双棋盘”格局,古城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真山真水园中城”和“路河相错套棋盘”的格局。 “四角山水”以楔形绿地的形式引入古城四角,与古城环城绿带组成城市绿地的基本骨架。东北角:阳澄湖;东南角:独墅湖;西北角:虎丘至三角咀鱼塘;西南角:上方山、石湖。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一城、二线、三片。一城:外城河以内的整个古城;二线:山塘线、上塘线;三片:虎丘片、留园片、寒山寺片。

江苏省苏州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8.2”特别重大爆炸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安全生产工作动态 特刊 泗水县人民政府安委会办公室 2015年1月5日 江苏省苏州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8.2”特别重大 爆炸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2014年8月2日7时34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昆山开发区)的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台商独资企业,以下简称中荣公司)抛光二车间(即4号厂房,以下简称事故车间)发生特别重大铝粉尘爆炸事故,当天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规定的事故发生后30日报告期,共有97人死亡、163人受伤(事故报告期后,经全力抢救医治无效陆续死亡49人,尚有95名伤员在医院治疗,病情基本稳定),直接经济损失3.51亿元。 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及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 (一)司法机关已采取措施人员(18人)。 1.吴基滔,中荣公司董事长。因涉嫌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被司法机关批准逮捕。 2.林伯昌,中荣公司总经理。因涉嫌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被司法机关批准逮捕。 3.吴升宪,中荣公司经理。因涉嫌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被司法机关批准逮捕。 4.陈艺,昆山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党工委委员,安委会主任。

因涉嫌玩忽职守罪,被司法机关批准逮捕。 5.黄惠林,昆山开发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局副局长兼安委会副主任。因涉嫌玩忽职守罪,被司法机关于2014年8月23日刑事拘留,8月29日对其取保候审。 6.陆冠峰,昆山市安全监管局副局长。因涉嫌玩忽职守、受贿罪,被司法机关批准逮捕。 7.陆小明,昆山市安全监管局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科科长(副科级)。因涉嫌玩忽职守罪,被司法机关批准逮捕。 8.叶锡君,昆山开发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局安全生产科科长、安委会办公室主任。因涉嫌玩忽职守、受贿罪,被司法机关批准逮捕。 9.李江,昆山市安全生产监察大队副大队长兼一中队队长。因涉嫌玩忽职守罪,被司法机关批准逮捕。 10.王剑,昆山市公安消防大队原参谋、现任张家港市公安消防大队大队长(副处级)。因涉嫌玩忽职守、受贿罪,被司法机关批准逮捕。 11.尹有海,昆山市公安消防大队原参谋、现任昆山市检察院法警。因涉嫌玩忽职守、受贿罪,被司法机关批准逮捕。 12.宋秀堂,昆山市公安消防大队大队长(副处级)。因涉嫌玩忽职守、受贿罪,被司法机关批准逮捕。 13.张平,昆山市公安消防大队民警。因涉嫌玩忽职守罪,被司法机关批准逮捕。 14.丁玉东,昆山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正科级)。因涉嫌玩忽职守、受贿罪,被司法机关批准逮捕。 15.仇建军,昆山市环境保护局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因涉嫌玩忽职守、受贿罪,被司法机批准逮捕。

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设计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394号令)、《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省政府第116号令)、国土资源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2001-2015)、《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政办字〔2010〕118号)要求,为切实做好我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目的和主要依据 (一)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应急救灾能力和防治水平,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规划的目的 落实省省和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目标任务,细化省、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中对我县地质灾害防治的容和要求,并对未涉及到的部分制定相应的规划目标任务。同时,以依法批准的规划为依据,对我县行政的地质灾害防治进行监督管理,实现全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化、综合治理科学化,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对经济社会安全保障能力。 (三)编制规划的依据 1、政策法规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2)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2、相关规划 (1)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2001-2015); (2)省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0-2020); (3)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11-2015); (4)县相关行业发展规划。 3、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 二、规划名称、围和规划期 (一)规划名称 《省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0年)。 (二)规划围

《昆山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编制与管理细则》文本

《昆山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编制与管理细 则》文本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部分文本部分

目录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管理部门职责及评审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从业单位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附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一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交通影响评价技术细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二选址(或出让)阶段和报建阶段交通影响评价技术细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A 规划单元分区、交通设施服务水平分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B 部分条文解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昆山市交通影响评价编制与管理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为了促进昆山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规范交通影响评价规划管理工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昆山市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实施条例》、《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 141-2010)、《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2012年修订)》、《江苏省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编制要点》等。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 第四条【阶段划分】交通影响评价(简称“交评”)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简称“控规阶段”)、选址阶段或地块规划条件核提阶段(简称“选址(或出让)阶段”)、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设项目方案设计阶段(简称“报建阶段”)三个阶段。

昆山介绍

昆山介绍 昆山具有“小上海”之称,是中国大陆经济实力最强的县级市,连续多年被国家统计局评为全国百强县之首。近年昆山还凭借雄厚的综合实力蝉联福布斯中国最佳县级城市第一名。昆山交通便捷、教育发达、国际化水平高。2011年昆山全市完成GDP达2530亿元,按常住人口164万计算,人均GDP相当于23000美元,按全市户籍总人口71.13万人计算,人均GDP相当于56000美元,财政收入6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00亿元,工业总产值8000亿。 昆山地处江苏省东南部、上海与苏州之间,位于东经120°48′21″~121°09′04″、北纬31°06′ 34 ″~31°32′36″,北至东北与常熟、太仓两市相连,南至东南与上海嘉定、青浦两区接壤,西与吴江、苏州交界,由苏州市代管。东西最大直线距离33公里,南北48公里,总面积927.6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占23.1%。昆山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是中国大陆经济实力最强的县级市,连续多年被国家统计局评为全国百强县之首。2010年9月,昆山与维也纳、新加坡等5个城市一起获得该年度的联合国人居奖。 昆山位于东经120°48′21″~121°09′04″、北纬31°06′ 34 ″~31°32′36″,处江苏省东南部、上海与苏州之间。北至东北与常熟、太仓两市相连,南至东南与上海嘉定、青浦两区接壤,西与苏州吴江区、苏州市区交界。东西最大直线距离33公里,南北48公里,总面积927.7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占23.1%。 上海溢出效应 所谓溢出效应,是指一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会产生活动所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这是书上的定义,简而言之,就是某项活动要有外部收益,而且是活动的主体得不到的收益。上面说到的交通,学校是放假的行为主体,放假了,老师同学都高兴,这是它的可预期的内部收益;由此,家长不需要再在城里开着车七拐八绕地送孩子上学,交通畅通了,这就是外部收益,是溢出来的,所以和学校无关的人也分享到了交通改善的好处。 5月5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英特尔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与昆山综保区内企业仁宝信息(昆山)有限公司的一批货物通过分送集报模式,在昆山海关实现跨关区顺利通关。这是南京关区首票采用集中申报实现跨关区快速流转的货物,也标志着南京关区对接上海自贸区、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间保税货物结转试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昆山综保区紧邻上海自贸区,与自贸区之间有着巨大的货物结转需求。其中,仅仁宝和纬创两家企业,因特尔公司每年的发货量就达120亿美元左右。但是昆山综保区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之间的货物流转过去一直采用每一票都要报关的模式。随着上海自贸区一批通关新政的实施,尤其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间保税货物快速结转模式的成功试点,给区与区之间的货物流转带来了极大便利。昆山海关积极向上争取,海关总署加贸司去年11月份同意昆山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一模考试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一模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昆山化学教研员提醒您﹣“实验千万个,安全第一位;操作不规范,亲人两行泪!”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A. 测定pH B. 过滤 C. 蒸发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 D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稀释浓硫酸 2.向1 mL白醋中滴加2滴石蕊试液后,溶液颜色变为() A. 红色 B. 蓝色 C. 紫色 D. 黄色 【答案】A 【考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3.下列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A. Ag B. Cu C. Fe D. Sn 【答案】C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4.下列物质中,属于微溶性盐的是() A. Ca(OH)2 B. CaSO4 C. BaCO3 D. Ba(NO3)2 【答案】B 【考点】酸碱盐的溶解性 5.下列化肥中,属于铵态氮肥的是() A. NaNO3 B. NH4 HCO3 C. CO (NH2)2 D. K2 SO4 【答案】B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6.下列物质中,可用来配制波尔多液的是() A. 硫酸铜 B. 碳酸钠 C. 碳酸氢钠 D. 高锰酸钾 【答案】A

【考点】酸碱盐的应用 7.下列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大于7的是() A. 二氧化碳 B. 蔗糖 C. 食盐 D. 碳酸钾 【答案】 D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8.实验室里,常用浓硫酸作为干燥剂,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 A. 吸水性 B. 脱水性 C. 酸性 D. 氧化性 【答案】A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9.蒸馒头、炸油条时常用到一种白色物质,它既能中和发酵过程产生的酸,又能起发泡作用,这种白色物质是() A. NaOH B. NaHCO3 C. Ca(OH)2 D. CaO 【答案】B 【考点】常用盐的用途 10.《基础实验6粗盐的初步提纯》蒸发操作结束后,观察到干燥的食盐的颜色为() A. 乳白 B. 雪白 C. 灰白 D. 无色 【答案】C 【考点】粗盐提纯 11.下列措施能使氯化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的是() A. 增加水的质量 B. 增加氯化钾的质量 C. 升高溶液的温度 D. 把氯化钾粉碎,在溶解过程中不断搅拌 【答案】C 【考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12.下列有关农药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施用农药是最重要的作物保护手段 B. 化肥能增产,所以要长期施用硫酸铵 C. 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 D. 为了减少污染,应根据作物、虫害和农药的特点按规定合理施用农药 【答案】B 【考点】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1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食用油加入水中,振荡后可形成溶液 B.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C. 稀硫酸能够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 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少量氯化钠固体,固体不溶解 【答案】C 【考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北京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

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 (2001~2015) 规划文本

北京市人民政府2002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导言 (4) 第二章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总则 (5) 第三章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的目标 (9) 第四章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10) 第五章分期(近期与远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及其重点 (16) 第六章北京市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 (27) 第七章实施规划措施 (28) 第八章附则 (34)

第一章导言 第一条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北京地区由于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和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人类对大自然过多的索取和不合理 的工程活动,使人类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使北京的 地质环境负担沉重并趋恶化,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越来越 高,地质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不断加大。 在世界大都市中,北京是发生地质灾害较多较严重的城市之一,由于地形地质条件较复杂,断裂构造发育,降水时 空分布不均,致使北京地区的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较为 发育,并且地质灾害具有灾害频发、灾种多、群发性强的特 点,又因灾害的突发性与隐蔽性,故存在着大量的灾害隐患, 地质灾害已成为限制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条规划编制的意义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具有独特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背景,因此,防御和治理地质灾害,保证北京区域经济长期、 稳定、可持续、协调发展,对于实现在21世纪中叶把北京 建设成为当代世界一流城市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世纪初始,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大,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我国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北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因此,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40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 编者按:创新、生态、人文!响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展望2040年,上海将成为一座怎样的城市?目前正在编制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已经形成了一些初步设想。下面我们节选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的部分内容为您一一展现。 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 Striving for the Excellent Global City 城市愿景: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座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城市性质: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基础上,到204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1、城市目标 The Primary Objective 1.1更具竞争力:一座繁荣创新之城GlobalCompetitiveness: a City of Prosperity and Innovation 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中心为支撑,以建设国际贸易、航运中心为基础,以建设自由贸易区为契机,提升上海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和影响力,建立上海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领先地位。 进一步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门户和国家交通枢纽的功能,强化综合交通的服务能力,提高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辐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上海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支点作用,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吸引创新人才,建立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使上海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枢纽和主要科技策源地之一,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城市的全面创新。 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生活、出行、交流交往模式,促进城市生活的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智能化和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建设高效互联的智慧城市。 打造新型产业体系和良好创新体系,充分发掘传统行业、创新经济的增长潜力,实现经济多样化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建设适合各类人才成长创业的宜业城市。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2018年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8年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1.(3分)﹣2的相反数是() A.B.2 C.﹣ D.﹣2 2.(3分)若无理数x0=,则估计无理数x0的范围正确的是() A.1<x0<2 B.2<x0<3 C.3<x0<4 D.4<x0<5 3.(3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a2?a3=a6 B.3a2+2a3=5a5C.a3÷a2=a D.(a﹣b)2=a2﹣b2 4.(3分)实数a,b,c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a+c>0 B.b+c>0 C.ac>bc D.a﹣c>b﹣c 5.(3分)若2x﹣y=3,则4﹣x+y的值是() A.1 B.C.D. 6.(3分)如果m<0,化简|﹣m|的结果是() A.﹣2m B.2m C.0 D.﹣m 7.(3分)如图,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直尺两边之间,若∠1=66°,则∠2的度数为() A.34°B.24°C.30°D.33° 8.(3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x,﹣x2﹣4x﹣3),则点P所在的象限不可能是()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9.(3分)如图,抛物线y1=ax2+bx+c(a≠0)的顶点坐标A(﹣1,3),与x轴的一个交点B(﹣4,0),直线y2=mx+n(m≠0)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下列结论: ①2a﹣b=0;②abc<0;③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坐标是(3,0); ④方程ax2+bx+c﹣3=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⑤当﹣4<x<﹣1时,则y2<y1.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③④ 10.(3分)如图,Rt△ABC中,∠ACB=90°,AC=3,BC=4,将边AC沿CE翻折,使点A落在AB上的点D处;再将边BC沿CF翻折,使点B落在CD的延长线上的点B′处,两条折痕与斜边AB分别交于点E、F,则线段B′F的长为() A.B.C.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题,每小题3分,共24分,不需要写出解答过程,请把最后结果填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11.(3分)﹣的绝对值是. 12.(3分)截止2017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运里程达到25000km,居世界首位,将25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13.(3分)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14.(3分)已知a2﹣4b2=12,且a﹣2b=﹣3,则a+2b=. 15.(3分)如果α,β(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1=0的两个根,则α2+α

昆山市动迁安置房规划建设实施意见

昆山市人民政府文件 昆政规〔2010〕14号 市政府关于印发昆山市动迁安置房 规划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昆山开发区、花桥经济开发区、昆山高新区、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昆山市动迁安置房规划建设实施意见?业经市政府第2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八月十八日 —1—

昆山市动迁安置房规划建设实施意见 为加快我市城乡统筹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保障和提高动迁居民生活居住质量,提升城市品质,结合昆山动迁安置房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意见。 一、各区镇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以及城乡一体化工作的要求,制定规划区的动迁计划,编制动迁房用地规划和动迁安置房建设规划。 二、动迁安置房的选址,应充分利用现有公共设施,结合撤并镇原镇区的改造,严格控制在中心城区和镇区规划区范围内的居住用地上。 三、合理控制动迁安置小区规模,原则上以1500~2000户的规模为基本单元,每个动迁安置小区用地面积掌握在150~250亩(10~16.6公顷)。受现状条件限制,用地面积无法达到上述标准的,小区用地规模也不得小于100亩(6.67公顷)。 四、动迁安置房建筑形态以中高层和高层为主。古镇风貌区内不得建设动迁安置房。临近古镇风貌区建设多层动迁安置房的,需专项审议。(相关经济技术指标见附表一) 五、动迁安置小区应合理组织内部交通,有条件的实施人车分流,尽可能减少人车相互干扰。小区停车位按照中心城区 1.0—2—

辆/户、镇区0.8辆/户的标准配置。人防工程应按结建规定结合地下停车库配套建设。 六、由社区服务中心(除少数独立设置的设施外)与社区公共绿地组成的社区中心,应设置在动迁安置小区内交通便利的中心地段。其服务人口为0.5~1万人,服务半径为200~250米,用地规模控制在5000平方米左右。(相关建设要求见附表二) 七、配套建设的幼儿园按35生/千人测算,配建规模为9~12班,用地规模为4500~6000平方米。 八、小区绿化景观必须进行专业规划设计,与小区整体规划同步进行,由市住建局负责审批。原则上小区绿地率应不低于40%,集中绿地面积不小于3000平方米,组团绿地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 九、动迁安置小区规划建设时,要综合考虑公厕、垃圾房、配电房、智能化技防等公用设施,以及供水、雨水、污水、电力、弱电、燃气、消防等规定设置的管线的敷设,并将不少于30%住宅基地面积进行架空作为公共活动空间。同时,鼓励对动迁安置房进行简单装修,封闭阳台,统一设计空调架、空调孔及晒衣架等。 十、按照资源、设施共享和服务、管理统一的原则,推进智能化小区建设,营造现代化、安全、便利的生活环境。 十一、动迁安置房的建筑节能设计不得低于50%水平,其中 —3—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设计书提纲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设计书提纲 前言 一目的任务 二上作区范围和自然地理概况 二以往工作程度及评述 第一章区域环境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现状第一节区域环境地质条件 第二节地质灾害现状 第二章工作部署及进度安排 第一节工作部署原则 第二节工作部署 第二节工作量与工作进度 第三章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第四章组织管理 第一节组织管理 第二节项目组人员与分工 第五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项目全面质量管理措施 第二节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 第六章预期成果 第一节成果图件

第二节成果报告 第三节监测点和监测网络 第四节信息系统 第五节提交成果时间 附图: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部署图,比例尺1/10万。 成果报告的章节及主要内容 序言 主要内容:目的任务;交通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地质灾害灾情;以往 调查工作程度;本次清查工作部署、方法、完成的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第一章区域自然地感与地质环境 主要内容:地形地貌:气象与水文特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活动 与地震;岩土体工程地质基本特征,地下水类型与补、径、排特征;人类工程经 济活动特征等。 第二章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主要内容: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各灾种的分布、规模、特征、稳定状态、危 害程度、形成条件及影犒力素;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和不稳定斜坡的稳定性、”危 险性初步评价与预测。 第三章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 主要内容:评估原则、要求与方法;备灾种(或主要灾种)经济损失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重要地质灾害的灾情与危害程度分级评价标准见表9。

地质灾害灾情与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表9 注;c人情分组——即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交度分级采用“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 失”栏指 标评价; ②危害程度分级——宽大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的预测分级,采用“受威胁人数”和 “直接 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 现状评估是指已发生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数的统计。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来用统一价格折价法,即各省(市、g#区)采用经访问 的大部分县(市)物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本省(市、g治区)经济损失评估的统 一计算单价,据此进行统一计算。参与统计的经济】子一乡土达(包括农田、林 地、果地。牧场等),牲畜,房屋,公路、铁路、桥梁、管道、渠道、涵洞、输 电线路,电站,厂矿,学校、机关及公共设施等。 预测评估,要在概要论述地质灾害危险性初步评分的基础二,对各区地质灾 害隐患点可能发生的受威胁人数和受威胁的直接经济素夫签约分析预测。 第四章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 主要内容:分区的原则、方法与要求和分区评价。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的要求: ①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依据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去竞环境条件、发育现状 (强度,即单位面积内灾害体个数、面积和体积)、人类二运行动强度与研究工 作程度,以定性评价和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等方法确定: ②评价单元的划分,一般以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老交不安条件差异确定,当 条件较单一时也可以乡镇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 ③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为:较易发区、中易发工、任易变区和不发育区区

昆山市建设项目日照间距计算及管理细则(试行)

昆山市建设项目日照间距计算及管理细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市日照间距规划管理工作,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2002年版)、《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年版)以及《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 年版)》等相关文件规定,结合本市规划管理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章日照分析的标准与计算规则 第二条低、多层住宅建筑之间以及对高层住宅的日照间距,按间距系数法控制;中高层住宅建筑对其它建筑的日照间距,按间距系数法和日照分析法控制,实行双控;高层建筑对其它建筑的日照间距,按日照分析法来控制。 第三条住宅建筑按不应低于大寒日3小时的日照标准来控制。旧区改建项目内新建住宅建筑的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1小时的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的规定只适用于各申请建设项目内的新建住宅本身。对现状已不满足日照规定的住宅,不得进一步降低其有效日照时间。 第四条其它有日照要求的非住宅建筑,低、多层按间距系数控制,高层按日照分析控制。 医院的病房楼、休(疗)养建筑、幼儿园、托儿所的日照时间,按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3小时的标准;老年人居住建筑和中、小学的教学楼的日照时间,按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

1

第五条在考虑建筑自身遮挡的前提下,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冬季日照,当一套住宅中居住空间总数超过4个及4 个以上时,其中应有2个居住空间能获得冬季日照。非自身遮挡引起的日照不足时不采用此条。 此条计算规则仅用于新建小区内部或新建住宅,对周边已经存在的建筑,应保证已有建筑所有南面的居室都能满足日照。对于现状住宅建筑本身已存在日照不足的现象,应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建设前、建设后的日照情况,不应对其进一步加剧影响。 本规则中的居住空间,是指卧室、起居室(厅)的使用空间。第六条现状为别墅或宅基地住宅,应从地面层开始计算。若底楼有柱廊(下图左),应从柱廊外侧算起;若底楼无柱廊落地(下图右),可从底层外墙面算起。 第七条在规划方案审批阶段,应通过多点区域分析法和多点沿线分析法来审核住宅建筑的日照是否达到标准;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通过多点区域分析法、多点沿线分析法和窗户分析法来审核住宅建筑的日照是否到达标准。 第八条日照分析采用洛阳众智软件公司研发的SUN日照分析软件。

我的家乡昆山范文作文我的家乡昆山

我的家乡昆山范文作文我的家乡昆山我的家乡是江苏省的昆山市,就在苏州和上海的中间这是一个有一百万人口、有五十万移民、有三千多家外资企业的经济发达、美丽、富饶的城市。 我的家乡是个经济发达的城市,走进我的家乡,到处看到宽阔的马路、新建的厂房,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新的商城、新的书店、新的学校、新的小区。大街上人流如潮,车水马龙。每当夜幕降临,彩色的霓虹灯不停的闪烁着,散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马路上更是人头挤挤,热闹非凡。 我的家乡是个文明的城市,这里通过全市人民创建文明城市的努力,昆山现在已变成了个清洁、卫生、花园式的文明城市,走在路上,到处可以看到清清的河水,花红草绿的秀美公园,到处有各种特式的优美住宅小区,到处是鸟语花香、干净整洁的公共环境,人们还都学会了文明用语、礼仪待人。人们穿着整洁,精神振奋,都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努力。 昆山最令人骄傲的还是昆山的四宝1.琼花、2.昆石、3.并蒂莲、4.阳澄湖大闸蟹。

我的家乡有二百年树龄的琼花,树干粗如盆,树冠大似幕,叶茂花艳,在国内首屈一指,被誉为琼花王。 我的家乡有精美的昆石,昆石有三大特点:瘦、漏、透,昆石千资百态,玲珑剔透,被誉为石中精品。 我的家乡每当八月时,正是并蒂莲盛开的季节,一片片红色、粉色、白色的并蒂莲竟相开放,把昆山装饰得多姿多彩。 我家乡的阳澄湖大闸蟹是闻名中外的美食,秋风一吹,大闸蟹就肥了,吸引了更多的中外美食家来品尝阳澄湖大闸蟹的美味。 我爱我美丽、富饶的家乡昆山,想必你看了以后也一定会喜欢我的家乡昆山 昆山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它地处上海和苏州之间,是一个景色宜人、物产丰富、文化悠久、人杰地灵的现代化城市。 说起昆山的秀丽风景,那真是数不胜数。每年的四至五月琼花盛开,七到八月并蒂莲绽放;生态森林公园中有湖泊和多达百多种花草树木,整个公园宛如一个巨大的天然氧吧;阳澄湖烟波浩渺;周庄因水成街,桥廊相连,组成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

昆山市“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昆山市“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昆山市“十三五”产业研究与战略规划参考指导报告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的机遇以及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前所未有。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国际产业分工、全球投资贸易规则、能源资源版图、地缘政治环境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十三五”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十三五”规划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编制好“十三五”规划意义重大而深远。

2014年04月1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宣布启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十三五”规划编制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积极推进市县规划体制改革,坚持开放民主编制规划,使“十三五”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 “十二五”期间昆山市地区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素质明显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发展后劲大为增强,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对外开放全方位拓展,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持整体和谐稳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成就为“十三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昆山市“十三五”产业研究与战略规划参考指导报告》由中商产业研究院的资深专家和研究人员通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参考国家统计局、政府部门机构发布的最新权威数据,并对多位业内资深专家进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市场研究的工具、理论和模型撰写而成。本报告总结了昆山市“十二五”经济与社会发展成就、“十二五”重点产业发展规模与经济效益、预测了“十三五”期间昆山市地区的投资环境;提出了昆山市“十三五”整体规划建议、产业规划建议、区域规划建议、园区建设建议;最后,就昆山市地区“十三五”期间投资机遇、投资风险、投资策略进行了审慎分析。 本报告专业!权威!报告根据昆山市地区经济发展形势及“十二五”的实践经验,对昆山市地区“十三五”规划进行了科学分析与建议,对昆山市地区“十三五”投资机遇、风险、策略做出了审慎分析与预测,是昆山市地区政府、昆山市地区企业、欲投资昆山市地区的外阜企业了解地区规划重点,把握市场机会,正确制定发展战略的必备参考工具,极具参考价值!

2018年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中考英语一模试卷含答案

2018年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中考英语一模试卷 一、选择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A)单项填空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1.(1.00分)﹣A Bite of China is documentary I've introduced to you several times. ﹣It's great.I've never watched more attractive one.()A.the,a B.the,the C.the,/ D.a,the 2.(1.00分)A good student what he reads what he sees around him.() A.compares,to B.compares,with C.considers,to D.complains,to 3.(1.00分)﹣How can Lucy say had words about me?I thought we were good friends. ﹣Who told you that?True friends need .() A.distance B.courage C.trust D.shame 4.(1.00分)﹣is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It's about 1.4billion.I think it's becoming .() A.what,more and more B.How many,larger and larger C.What,larger and larger D.How much,smaller and smaller 5.(1.00分)Sephirex is that he often shows off in public,but I think it's silly.() A.so wealthy man B.such wealth man C.such a wealth man D.so wealthy a man 6.(1.00分)﹣I've told Mary the good news let her give up the job. ﹣That's great.I worry about her.() A.in order not to;can't B.not in order to;can't C.in order not to;needn't D.not in order to;needn't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在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市人民政府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为重点,着力完善地灾防治机制和群测群防体系,狠抓民生工程的实施与监督,强力实施工程治理,实现了财产“零伤亡”、人员“零伤亡”的“双零”目标,为推动“三次创业”奠定了和谐的地质环境基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精心组织,筑牢地质灾害防治基础 (一)坚持以防为主,着力巩固防治基础。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坚持科学防治,先后开展5次巡查和3次“拉网式”排查,将108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纳入市、县两级监测,并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将42处成灾危害性大的隐患点纳入市级以上预案管理,其中4处纳入省级预案管理。对纳入预案管理的隐患点,各区市县编制完善《临灾预案》,落实监测和预警人员,制作设立警示标志(牌),划定危及对象和撤离路线,明确预警和报灾方式,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3000余份,健全“市、县、乡、村、社”五级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将防灾责任落实到了最基层的操作层面上。 —1—

(二)狠抓规范管理,着力健全防灾制度。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会商、汛前检查、汛期巡查、应急预案、灾情速报、监督管理等机制,确保防灾工作“分工、任务、要求”三明确。在汛前排查的基础上,编制了《201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2013年度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实行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片定点督导责任制,市、县、乡政府逐级签订了年度地灾防治责任书,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明确了责任。 (三)建立部门联动,多管齐下联合防灾。进入汛期后,我局与市气象台合作,建立了降雨信息共享平台。凡有强降雨预警信息就及时以短信发送到市局分管领导、地环科、站长及区(市)县局分管领导及地环股、站长,再由区(市)县局发送至隐患点监测人、在建工程及矿山企业负责人。同时,市地环站与气象台、应急办、防汛办等多部门建立了QQ群,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业务交流、信息共享。同时,近期我局将准备地质灾害防治相关节目在市电视台《防灾与应急》栏目播映,向全社会宣传、普及防灾应急知识。 市政府成立了以各区市县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各部门齐抓共管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如市气象局、国土资源局、水务局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建立了—2—

昆山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与准则(试行)

昆山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与准则(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的规划管理,使停车设施的设计和建设符合交通组织需要和管理要求,改善城市静态交通环境,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标准与准则》。 第二条本《标准与准则》适用于本市中心城区(168平方公里),城区以外各乡镇可参照该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标准与准则》所称的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是指提供给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的专用场所。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配建。 (一)新建建筑物应按附表一规定的标准设置停车泊位。 (二)改建、扩建部分的建筑,其改、扩建部分按附表一 所列要求配建停车泊位。原建筑配建不足的,应在改、扩建的同时按车位差额数的20%-50%补建。 (三)体育场馆、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公园、各类城市交通设施或交通枢纽(附表一中所列其他建筑),特大型、综合性建筑项目、特殊区位开发建筑项目,以及城市规划部门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认为对城市交通有较大影响的其它类建设项目的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应通过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的停车需求预测初步确定配建标准,报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执行。

(四)综合性建筑物具有两种以及上主要功能,应充分考虑共用停车位的设置,其配建车位总数应按建筑性质与规模分别计算后累计,按其累计值的80%计算;群体布置的建筑物,在符合规定的配建停车设施总指标的条件下,可以统一安排,协调布置。 (五)本《标准与准则》规定的建筑物配建停车车位指标,机动车以小型汽车为计算单位,非机动车以自行车为计算单位。 (六)核算车位时,安排的其他车型机动车、非机动车车位,可按附表二所列的换算值折合成小型汽车的车位或者自行车的车位进行计算。 (七)在用地范围内,应按表三规定的标准和合理组织交通流线的要求,配置装卸车、出租车和无障碍车位。 (八)宾馆、饭店应在用地的地面部分或者规定的空地上,按每50个客房配置1个大客车停车位。 (九)建筑物每设置1个大客车停车位可按附表一所列标准减设2.5个小型汽车停车位。 (十)建筑物按配建指标计算出的车位数,尾数不足1个的按1个计算。 (十一)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的布置与设计应考虑将来转化成为机动车停车设施需要的可能性。 (十二)建筑物的临时停车位和特殊建筑的停车位配建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