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英语介绍

处暑节气英语介绍
处暑节气英语介绍

6 things you may not know about End of Hea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lunar calendar divides the year into 24 solar terms. End of Heat, (Chinese: 处暑), the 14th solar term of the year, begins this year on Aug 23 and ends on Sep 6.

End of Heat implies that most parts in China are getting rid of the hot summer and entering autumn. But in some areas, especially in South China, autumn is late in coming and people are still bothered by hot weather. End of Heat is also the busy harvest season for farmers.

The following are seven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End of Heat.

Enjoying fall colors in early September

In China, regions beyond the Great Wall will enter autumn in early September. People can enjoy the scenery as it changes gradually from summer to autumn.

Autumn weariness

There is a saying that, "People tend to feel sleepy in spring, doze in summer and feel tired in autumn." As the weather becomes cool during End of Heat, many people will feel languid and weary, which is called "autumn weariness". It is a sign that the human body needs rest, since people have consumed excessive energy in the summer. Get enough sleep, do more exercises and keep plants indoor to help.

Enjoying clouds

When the End of Heat comes, summer heat is gone. Clouds in the sky scatter around forming different shapes. There is a saying that goes, "Enjoying the clouds of various forms in July and August (lunar month)."

Time for night-blooming cereus

The night-blooming cereus is a flower full of mystery, which often blooms during the period of End of Heat. This is because the climate during End of Heat, characterized by warm days and cold nights, is similar to tropical deserts.

Night-blooming cereus originates in the tropical deserts from Mexico to Brazil in South America. They blossom at night to avoid the blazing daytime sun.

Eating Duck

Duck has a sweet flavor and according to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it has a "cool" nature. A folk tradition is to eat duck during the End of Heat period. There are many recipes for cooking duck such as roast duck, cooked duck with lemon, smoked duck with walnut dressing and sautéed duck with ginger shoots. The tradition of eating duck during the End of Heat period is still popular in China.

The Fishing Season Festival

For fishermen, the End of Heat is a season of harvest. During this period, the Fishing Season Festival is held in regions along the coastline of the East China Sea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festival is held on the day when the fishing ban ends and fishermen can start fishing again. Due to high temperatures in the sea, stocks of fish remain and become mature. People can enjoy many kinds of seafood during this period.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链接)

12月21-23日1月5-7日1月20-21日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表(详表) 季节月份节气太阳到达黄经 七十二候 第一候第二候第三候 春孟春 立春 2月3—5日 315°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雨水 2月18—20日 330°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 仲春 惊蛰 345°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3月5—7日 春分 3月20—21日 0°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季春 清明 4月4—6日 15°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戴 谷雨 4月19—21日 30°苹始生鸣鸠拂其羽胜降于桑 季节月份节气太阳到达黄经 七十二候 第一候第二候第三候夏孟夏45°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立夏 5月5—7日 小满 5月20—22日 60°苦菜秀靡草死小暑至 仲夏 芒种 6月5—7日 75°螳螂生鶰始鸣反舌无声 夏至 6月21日—22日 90°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季夏 小暑 7月6—8日 105°温风至蟋蟀居辟鹰乃学习

大暑 7月22—24日 120°腐草为蠲土润溽暑大雨时行季节月份节气太阳到达黄经 七十二候 第一候第二候第三候 秋孟秋 立秋 8月7—9日 135°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处暑 8月22—24日 150°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仲秋 白露 165°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9月7—9日 秋分 9月22—24日 180°雷始收声蛰虫培户水始涸 季秋 寒露 10月8—9日 195°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华 霜降 10月23—24日 210°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季节月份节气太阳到达黄经 七十二候 第一候第二候第三候 冬孟冬225°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24节气与阳历对应简表

24节气与阳历对应简表 24节气与阳历日期对应的转换公式 立春2日 3 —— 5日315°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雨水2月18 —— 20日330°桃始花仓庚鸣鹰化为鸠。 惊蛰3月 5 ——7日345°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 春分3月20 —— 21日0°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清明4月 4 ——6日15°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 谷雨4月19 —— 21日30°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 立夏5月 5 ——7日45°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小满5月20 —— 22日60°苦菜秀靡草死小暑至。 芒种6月 5 ——7日75°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 夏至6月21 —— 22日90°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小暑7月 6 ——8日105°温风至蟋蟀居辟鹰乃学习。 大暑7月22 —— 24日120°腐草化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立秋8月7 ——9日135°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处暑8月22 —— 24日150°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白露9月7 ——9日165°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秋分9月22 —— 24日180°雷始收声蛰虫培户水始涸。 寒露10月8 —— 9日195°鸿雁来宾雀攻大水为蛤菊有黄花。 霜降10月23 —— 24日210°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立冬11月7 ——8日225°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11月22 —— 23日240°虹藏不见天气上腾地气下降闭塞而成冬。大雪12月 6 ——8日255°鴠鸟不鸣虎始交荔挺生。 冬至12月21 —— 23日270°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小寒1月 5 ——7日285°雁北向鹊始巢雉始雊。 大寒1月20 —— 21日300°鸡始乳鸷鸟厉疾水泽腹坚。

二十四节气介绍(最简单).

二十四节气介绍(最简单二十四节气时间: 立春(2月3—5号交节雨水(2月18—20日交节 惊蛰(3月5—7日交节 春季 春分(3月20—22日交节 清明(4月4—6日交节 谷雨(4月19—21日交节 立夏(5月5—7日交节小满(5月20—22日交节 芒种(6月5—7日交节 夏季 夏至(6月21—22日交节 小暑(7月6—8日交节 大暑(7月22—24日交节 立秋(8月7—9日交节处暑(8月22—24日交节 白露(9月7—9日交节 秋季 秋分(9月22—24日交节寒露(10月8—9日交节霜降(10月23—24日交节 立冬(11月7—8日交节小雪(11月22—23日交

节 大雪(12月6—8日交节 冬季 冬至(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1月5—7日交节 大寒(1月20—21日交节二十四节气说明: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 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 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 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 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 ,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 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 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农历传统节日介绍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农历传统节日介绍 篇一:农历传统节日 春节 1、农历时间:正月初一 2、节日习俗:扫尘、守岁、拜年、贴春联、贴窗花、贴“福”字、贴年画、燃爆竹、办年货、吃年糕、吃水饺 3、节日来历: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元宵节 1、农历时间:正月十五 2、节日习俗:张灯结彩、猜灯谜、耍龙灯、踩高跷、划旱船、舞狮子、吃元宵等 3、节日来历:元宵节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正

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因此又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 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而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寒食节 1、农历时间:四月初四 2、节日习俗: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子、 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 3、节日来历: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种说法是清明前两天)(现大多和 清明寒食一起过的习俗)。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 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逃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子推。介子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市东南]。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子推不愿当官,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绵山改为“介山”,立祠 祭祀介子推,并把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全国禁动烟火,只吃冷食。后来便形成了在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清明节 1、农历时间:四月初五 2、节日习俗:蹴鞠、荡秋千、踏青、植树、放风筝、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教学内容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春夏秋冬 月 正月 JAN 二月 FEB 三月 MAR 四月 APR 五月 MAY 六月 JUN 七 月 JUL 八月 AUG 九月 SEP 十月 OCT 冬月 NOV 腊月 DEC 节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 秋 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 气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 暑 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立春 Spring begins 02月03- 05日 雨水 The rains 02月18- 20日 惊蛰 Insects awaken 03月05- 07日 春分 Vernal Equinox 03月20- 22日 清明 Clear and bright 04月04- 06日 谷雨 Grain rain 04月19- 21日 立夏Summer 小满 Grain buds 芒种 Grain in

begins 05月05- 07日05月20- 27日 ear 06月05- 07日 夏至 Summer solstice 06月21- 22日 小暑 Slight heat 07月06- 08日 大暑 Great heat 07月22- 24日 立秋 Autumn begins 08月07- 09日 处暑 Stopping the heat 08月22- 24日 白露 White dews 09月07- 09日 秋分 Autumn equinox 09月22- 24日 寒露 Cold dews 10月08- 09日 霜降 Hoar-frost falls 10月23- 24日 立冬 Winter begins 11月7-8 日小雪 Light snow 11月22- 23日 大雪 Heavy snow 12月6-8 日 冬至 Winter 小寒 Slight 大寒

二十四节气知识整理资料讲解

二十四节气知识整理

一、二十四节气 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2、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3、“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 4、“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 在 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

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5、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体现为以下五大领域:(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二十四节气”的申报从整体上归为第四类遗产领域。 6、反映四季变化: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反映温度变化: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反映天气现象: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反映物候现象: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7、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8、中国古代实行阴阳历,阴历的依据是地球与月亮的位置关系,阳历的依据则是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关系。二十四节气就是阳历的一部分,从地球上看,太阳运行的轨道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夏秋冬 月 正月 JAN 二月 FEB 三月 MAR 四月 APR 五月 MAY 六月 JUN 七月 JUL 八月 AUG 九月 SEP 十月 OCT 冬月 NOV 腊月 DEC 节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气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立春Spring begins 02月03-05日 雨水The rains 02月 18-20日 惊蛰Insects awaken 03月 05-07日 春分Vernal Equinox 03月20-22日清明Clear and bright 04 月04-06 日 谷雨Grain rain 04月19 -21日 立夏Summer begins 05月05-07日小满Grain buds 05月 20-27日 芒种Grain in ear 06月05- 07日 夏至Summer solstice 06月21-22日 小暑 Slight heat 07月 06-08日 大暑Great heat 07月22 -24日 立秋Autumn 处暑白露White

begins 08月07-09日 Stopping the heat 08 月22-24 日 dews 09月07 -09日 秋分Autumn equinox 09月22-24日寒露Cold dews 10月 08-09日 霜降 Hoar-frost falls 10月23 -24日 立冬 Winter begins 11月7 -8日小雪 Light snow 11月 22-23日 大雪 Heavy snow 12月6- 8日 冬至 Winter solstice 12月21-23日 小寒 Slight cold 1月5 -7日 大寒 Great cold 1月20- 21日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 雪雪冬小大寒。 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 二候草木黄落; 三候蜇虫咸俯。 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二十四节气文字简介

二十四节气简介: 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因此二十四节气又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类: 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 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 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 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 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1、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2、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3、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4、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5、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6、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7、立夏:夏季的开始。 8、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9、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10、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11、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12、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13、立秋:秋季的开始。 14、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15、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16、秋分:昼夜平分。

二十四节气介绍

二十四节气介绍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华民族的二十四节气如今终于得到世界的认可。 二十四节气是指一年中地球绕太阳运行到24个规定位置上的日期,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于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仍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二十四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为方便记忆,人们编成了《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每年2月3日或4日,是立春时节。“立”是“开始”的意思,《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8个节气名称。自秦代以来,中国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 中国传统将立春的15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5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5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碎冰片,从上面往下看,就像被鱼背着走一样。 立春之日迎春已有3000多年历史,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后来逐渐演变成世世代代的全民迎春活动。 雨水 公历的2月18日至20日,是雨水时节。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作为对这一时节降水现象的反映,“雨水”之名从此而来。 “拉保保”是一项与雨水有关的民俗活动,“保保”是“干爹”的意思。在过去,到了雨水这天,不管天晴下雨,父母会带着孩子、拿着酒菜在人群中穿梭找干爹。如果希望孩子长大有知识就拉一个文人做干爹;如果孩子身体瘦弱就拉一个身体强壮的人做干爹。一旦有人被拉着,大多都会爽快答应,因为这是一件挺有面子的事。 雨水也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这一时期,水獭开始捕鱼了,他们习惯将捕到的鱼摆在岸边吃,就像作祭祀一样;5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5天,春雨降临,草木开始抽出嫩芽,大地渐渐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季节,天气忽冷忽热、变化不定,正所谓“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惊蛰 每年3月5日或6日是惊蛰时节。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此时节,天上的春雷惊醒了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所以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传说在清代雍正年间,晋商渠百川将要“走西口”时,恰逢惊蛰之日,他的父亲拿出梨来让他吃下,随后嘱咐道:先祖贩梨,历经艰辛,创下基业,今日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为“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惊蛰日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有“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的说法。再有,农谚中提到:“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这是说,中国大部地区已进入了春耕季节。

二十四节气字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二十四节气字体 篇一:二十四节气文字简介 二十四节气简介: 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 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因此二十四节气又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类: 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

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 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 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1、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2、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3、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4、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5、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6、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7、立夏:夏季的开始。 8、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表格-二十四节气时间,节气,农事活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表格:二十四节气时间,节气,农事活动 篇一: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祖先在历法上的一个独特创造,它综合了天文、物候、农业气象的经验,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从春秋到汉朝逐步演变而完整形成,与近代天文学的历法计算一致,阴阳历都可以推算,在阳历的推算中规律性更强,能记忆。在节气的顺序中,年月的双日为节气,单日为中气,合称为节气。在农村大多以阴历来推算,城镇都以阳历推算。在阳历中一个月有一“节”一“气”,上半年的“节”在每月的6日左右,“气”在21日左右,下半年的“节”在每月的8日左右,“气”在23日左右。每年的顺序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 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各节相距15天左右。为了便于记忆,先祖们把二十四节气各取一个字编成“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

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歌诀。 二十四节气主要是根据我国的地理气候集中反映出了 黄河流域的自然季节特征,往北或往南有明显的差别,各地都有各自的节气特点。因此,在日常的生产农事活动中及农业科技项目实施推广中,应结合节气,合理制定工作计划,安排工作日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立春至谷雨 立春:2月6日左右,象征着春季的开始,气温回升,大地回春。雨水:2月21日左右,降雪停止,开始下雨,雨量逐渐增加,生产上主要指导农户抓好小春作物的田间肥水管理及中耕除草,屯集农家肥,制定大春生产工作计划。惊蛰:3月6日左右,开始雷鸣,蛰伏地下的冬眠动物开始苏醒和出土活动,树木生根发芽,是林果嫁接的最佳时期。春分:3月21日左右,太阳直射赤道,白天黑夜各占一半,是气候温暖的春季,生产上主要抓好小春作物的中后期田间肥水管理,翻犁冬闲田地,筹备种子、化肥、农膜等农用物资,进入春耕备耕工作。清明:4月5日左右。气候温暖,草木萌发,万物复苏。谷雨:4月20日左右。雨量显著增加,适宜谷物生长。生产上指导农户进入水稻育秧,早播玉米,春耕备耕。同时注意观察天气气候,农彦上有“大旱不过五月十三”之说,若雨水至谷雨都不降雨或少降雨,则是干旱的征找兆,应作好遇旱的准备。

中华民俗 节日与节气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传统璀灿辉煌,传统节日异彩纷呈,充分反映了我们的文化渊源,为了让我们的后代对我们的传统节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特把我们的节日、节气分述如下: 一、节气 节气:即季节、气候。《乐府诗集》“三二”南朝宋谢灵运《燕歌行》:“盛冬初寒节气成,悲风入闺霜依庭。” 我国古代历法,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又叫二十四气。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是我国农历的特点。 农历平均每月有两气,即一个节气,一个中气。月初叫节气,月中叫中气。因农历小月29天,大月30天,所以有时一个月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那么这个月就是农历闰月,如某农历二月后的这个月没有中气,那么这个月就是闰二月,则这一年就是13个月了。(《逸周书·时则》《礼记·月令》《淮南子·天文》《汉书·律历志》) 节气可作两个意思理解:一、二十四气中的一类。从小寒起,太阳黄经每增加30°,为另一个节气。计有小寒、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称十二节气。二、二十四气的泛称。节气一般是按阳历算出来的。 地球每365天5时48分46秒〔精确〕,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大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来讲,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称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经到了夏、冬两季的中间了。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秋两季的中间,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样长。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节气都是指的时刻,即太阳黄经等于15度时,便是清明节。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一一相间。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反应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反应物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应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时间 现代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准确地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 春季 立春太阳位于黄经315度,2月2-5日交节 雨水太阳位于黄经330度,2月18-20日交节 惊蛰太阳位于黄经345度,3月5-7日交节 春分太阳位于黄经0度,3月20-22日交节

中考作文素材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介绍

中考作文素材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介绍 出guo“中考作文素材: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介绍”,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本网站中考栏目。 春雨惊春清谷天,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即: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即: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即: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

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是:春天有90天又18小时,分为:立春、雨水、惊螫、春分、清明、谷雨。夏天有94天又1小时,分为: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天有91天又20小时,分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天有88天又15小时,分为: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相差为1~2天。如果按照太阳的运转来制定节气,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其中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用来划分一年四季的;二分、二至是季节转折点,即春分、秋分表示昼夜平分,气候适中;夏至、冬至表示暑夏寒冬的到来。“四立”表示季节的开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雨水表示降雨季

节的开始;惊蛰是冬眠蛰虫开始复苏,出土活动;清明表示天气开始转暖草木新绿,景象清新;谷雨是降雨开始增多,有利于谷物的生长;小满表示草木开始繁茂,夏熟谷物子粒开始饱满;芒种是一年中农事繁忙的时节,需要及时进行夏收、夏管、夏种。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表示一年中最热、最冷的出现时期,其中处暑表示炎热季节的结束。白露、寒露、霜降反映气温下降的过程与程度,具体来说,白露表示气温下降快,湿度尚大,多露水;寒露表示地面辐射冷却快,凝结的露水温度低;霜降表示进入降水季节;小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雨降雪时期的程度;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映季节和农作物的生长现象。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气候、万物生长的变化及民俗,也给后代子孙们适当的指示。有了各种节气定律作为依循,只要“不违农时”,就会民丰物阜,民族续存,命脉自得延绵,可见各种的节令与农事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十二个月的农作物如:正月葱,二月韭,三月苋,四月蕹,五月匏,六月瓜,七月笋,八月芋,九芥蓝,十芹菜,十一蒜,十二白。 节气的口诀为: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寒又寒。

节气节日

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具体时间 春季 立春,2月2-5日交节雨水,2月18-20日交节惊蛰,3月5-7日交节春分,3月20-22日交节清明,4月4-6日交节谷雨,4月19-21日交节夏季 立夏,5月5-7日交节小满,5月20-22日交节芒种,6月5-7日交节夏至,6月21-22日交节小暑,7月6-8日交节大暑,7月22-24日交节秋季 立秋,8月7-9日交节 处暑,8月22-24日交节白露,9月7-9日交节 秋分,9月22-24日交节寒露,10月8-9日交节霜降,10月23-24日交节冬季 立冬,11月7-8日交节小雪,11月22-23日交节大雪,12月6-8日交节冬至,12月21-23日交节小寒,1月5-7日交节 大寒,1月20-21日交节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反应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反应物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应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特点、习俗 一、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1、迎句芒神: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 2、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 3、鞭春牛: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 4、咬春: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咬春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 二、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故春分也称升分。 1、立蛋:在每年的春春分竖蛋分那一天,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 2、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 3、送春牛:春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春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 4、粘雀子嘴: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5、春祭: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 三、立夏 1、迎夏仪式:“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 2、尝新活动:在后世,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新熟的食品)。 3、吃鸡蛋: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

二十四节气常识及农事

xx文化历史区二十四节气景观墙展板 一、二十四节气历史及二十四节气歌 1、二十四节气总体介绍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指导农事活动的工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随着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现在我们习惯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2、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两天。 二十四节气从每年公历2月初的立春开始,循环一周到下一年1月中下旬之交的大寒结束,其次序列下: 3、二十四节气特点分类说明 二十四个节气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按其性质,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类。 (1)、描述季节起始一类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是根据气候的变化定位,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二十四节气划分四季的标准是地球运转到了黄道上的某一位置,说穿了就是以太阳光的入射角大小来界定季节之间的分野。比如一年开始的立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15度。 (2)、描述天文现象一类的: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它们分别表示昼夜的长短,如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太阳光线直射在赤道上,地面各处昼夜等长);夏至白天最长(太阳光线直射在北回归线即北纬23 2能,接着就南移。此时北半球黑夜最短白昼最长);冬至黑夜最长(太阳光线直射在南回归线即南纬23 26t,接着就北 移。此时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3)、描述物候特征一类的: 惊螯、清明。它们反映的是是白然物候现象,表示和提醒随着开春以后气温的不断升高变暖,惊蛰反映了开始打雷,冬眠动物复苏;清明反映了气候温暖,天气清和明朗。 (4)、描述作物生长一类的: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小满: 麦类等夏热作物子粒逐渐饱满。芒种: 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5)、描述降水规律一类的: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它们分别描述降水的时节特点及降水量的大小、以及降水的表现形式(液态?固态?),总的就是表示降水的性质和程度。 (6)、描述气温特点一类的: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它们根据气温的高低程度而定,表示夏季天气的炎热或冬季天气的寒冷程度。 (7)、描述水汽转换现象一类的: 白露、寒露、霜降。这几个节气特别表示在进入秋季到深秋的气温下降期中,近地环境中水汽随着气温下降的程度产生的凝结状态。它们主要反映的还 是气温下降的程度,例如水汽凝结成露和水汽凝华为霜,降温的绝对值就大不一样。 二、二十四节气及农事歌

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简介 一、春 1、1立春 立春就是二十四节气之首。自秦代以来,古人就以立春作为春季得起点,甚至新年得开始。春归人间,温风解冻,草本先知,大自然与人类一起希冀着春天得来临。 1、2雨水 雨水时节,鸿雁北归,雨雾初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润物无声得好雨过后,烹茶燃香,临窗小坐,微微凉意中已能嗅到大地回暖得气息. 1、3惊蛰 惊蛰古称“启蛰”,后来为了避汉景帝刘启得名讳而改为“惊蛰”.此时春雷乍响,草间蛰虫潜出,万物生长得时节开启了帷幕。北方迎来春耕农忙,人们正用辛勤劳作换取年尾得收成。 1、4春分 仲春时节,繁花似锦,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煦暖得春天.汉代《春秋繁露》记载:“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在赤道线上,昼夜长度相等。玄鸟梁间,春与景明里,人们重又活跃在田野河畔。 1、5清明 “万物皆洁齐而清明"。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与节气共通得就就是“清

明”.在此时祭祖扫墓得风俗,相传就是来源于古代帝王得“墓祭之礼”。天朗气清,桃花盛开,正就是踏青插柳、游园赏花得好时节。 1、6谷雨 谷雨就是春季得最后一个节气,也就是牡丹花盛开得季节。在明代《群芳谱》中写道:“谷雨,谷得雨而生也。"此时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得滋润,因此有“春雨贵如油”得说法。 二、夏 2、1立夏 《吕氏春秋》记载:“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于南郊”。“斗指东南,维为立夏”,此时北斗七星得柄指向东南方.在“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得暮春初夏,开启了虫与草得时节,大自然正蓄积着能量,等待热情得释放。 2、2小满 小满未满,就是麦类作物开始灌浆,尚未成熟之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丽日暖风之中,或许清粥小菜、桃李瓜果即可带来小小得满足。 3、3芒种 “芒种”二字所反映得就是农业物象,此时正就是有芒类作物成熟,亟待抢收得季节。“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池边阵阵蛙鸣声唱与着采菱人得曲调,合奏着夏日得交响. 2、4夏至 夏至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得一日。“仲夏之月,万物方盛。”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正月JAN 二月 FEB 三月 MAR 四月 APR 五月 MA Y 六月 JUN 七 月 JUL 八月 AUG 九月 SEP 十月 OCT 冬月 NOV 腊月 DEC 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 立 秋 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 处 暑 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立春 Spring begins 02月03-05 日 雨水 The rains 02月18- 20日 惊蛰 Insects awaken 03月05-07 日 春分 Vernal Equinox 03月20-22 日 清明 Clear and bright 04月04- 06日 谷雨 Grain rain 04月19-21 日 立夏 Summer begins 05月05-07 日 小满 Grain buds 05月20- 27日 芒种 Grain in ear 06月05-07 日 夏至小暑大暑

Summer solstice 06月21-22 日Slight heat 07月06- 08日 Great heat 07月22-24 日 立秋 Autumn begins 08月07-09 日 处暑 Stopping the heat 08月22- 24日 白露 White dews 09月07-09 日 秋分 Autumn equinox 09月22-24 日 寒露 Cold dews 10月08- 09日 霜降 Hoar-frost falls 10月23-24 日 立冬Winter begins 11月7-8日 小雪Light snow 11月22-23 日 大雪Heavy snow 12月6-8日 冬至Winter solstice 12月21-23 日小寒Slight cold 1月5-7日 大寒Great cold 1月20-21 日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季的过渡节气。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