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幸福教育”

浅谈“幸福教育”
浅谈“幸福教育”

浅谈幸福教育

从教育发展来看,教育是沿着两条线进行的:一条线指的是以培养人才为教育目的,教育为政治服务;另一条线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教育目的。无论教育是以“个人”还是“社会”抑或兼顾社会与个人需要,试图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通过教育协调起来从而实现幸福教育。

何谓“幸福教育”呢?有人说过:“真正的幸福教育是不能描写的,它只能体会,体会越深就越难以描写,因为真正的幸福教育不是一些事实的汇集,而是一种状态的持续。”幸福的教育不是给别人看的,与别人怎样说无关,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充满快乐的阳光,也就是说,幸福的教育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在别人眼中幸福的教育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应该是愉快的,使人心情舒畅,甜蜜快乐的;幸福教育就是以培育人的情感为目的的教育,是培养能够创造幸福、享有幸福的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但是在教育实践中,由于缺少对学生幸福的关照,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常常总是痛苦和心灵的扭曲。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幸福教育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幸福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但它是核心的目的,教育活动的其他目的要围绕“为了幸福”这一核心目的来安排,其他目的是帮助学生间接实现幸福的手段和工具。幸福作为教育目的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有助于复兴那种完整意义上的、知识情感交流共在的教育教学活动。

幸福教育不是直接、单纯的教育,它是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通过对学生的“理解”、“关怀”、“育德”,并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而实现。其中,学习活动是教育帮助学生达成幸福的主要方式,是幸福教育的核心环节。

教育幸福感是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交往中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是由双方在认知和情感的双向交往中激发的。其中民主与尊重是教师必备的人格特征,是幸福教育的基础;关注与激励是教师的教学行为特征,是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审美与道德是教学方法和氛围的特征,是师生幸福感的直观体验;自由与创造是教育的思维特征,是幸福教育追求的理想状态,成功与发展是幸福教育的最终目标。

幸福教育是一种以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幸福人生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或结果是为了人的幸福;教育的过程是人体验幸福的过程,幸福教育就是一次人性回归的教育,一次生命的回归。幸福教育下的师生关系建构是当今研究新型师生关系的必然趋势。

幸福教育下的师生是一种情感互动,双方全身心地去创造、享受幸福的关系。在移情的力量下,幸福作为一种情感,与其他情感一样,包括体验和表情,有了外部表情,教师的幸福情感就可以通过表情表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这种表情,引起自己内心的心理体验,当一个人受到外界的感染时,他也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回馈给传达者,这样双方相互感应,共同达到一种浸在幸福的体验。这种情感体验的教育方式是建构幸福教育下的师生关系的桥梁。建构这样的师生关系需要老师具有丰富的体验式教学,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关系当中,在这个关系当中,双方达到了一种“忘掉角色”的高度,剩下的就只是共创共享幸福体验。教师是幸福的缔造者,也是享受者;学生既是幸福的受众,也是教师幸福来源的创造者。

目前,教师群体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缺少职业幸福感,师生关系紧张,与学生、家长沟通不畅。新闻媒体报道的师生矛盾激化案例也折射出教师的职业

生存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首先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和学生共成长。有了爱,不等于有了教育,还要有科学性。要把握时代特征,仅有爱是不够的。教师要了解学生心理,要研究学生,否则学生就会离心离德。转变教育观念已经提了许多年了,但是我们许多教师仍然没有把这种新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一个教育行为背后,总会有无数教育理念在支撑,大多数教师还是把学生的成绩放在了首位,很少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兴趣以及成功感的培养上。

我一直主张教师要换一种方式看教育,换一种角度和思维方式处理学生的问题。当遇到一个让人头疼不已的学生时,我们何不换一种思维方式做教师,顺难则逆(“逆”指逆向的思维),不妨来个“反弹琵琶”。有时,打破常规,变通一下方式,会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有一次这样的成功体验就会给你带来成功的喜悦,会产生职业幸福感。改变思维方式,是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法宝。

要体验这种快乐的历程,教师还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使自己的心灵像天空一样开阔。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提高自己的职业生存状态的保证。歌德曾说:“你要我指点四周风景,首先你要爬上屋顶。”在我看来,无论是爬上屋顶还是蹲在地上,都是突破了以往的局限性,处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事物。换个角度关注学生,才能找到学生问题背后的“冰山”,才能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

教育的本质是给予学生的教育,即使它本身被忘记了,却仍然把种子留在学生身上,传递给学生的是信念的火种,启迪、激励学生向更高、更亮的目标前进。这颗种子要有教师的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作基础,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作保障,这样在学生有成功体验的同时,教师也收获了职业价值感。要想让学生快乐,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快乐的;教师要乐教、激情、有诗意地活着,校园才会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无数事例启示我们,孩子是块璞玉,需要我们练就一双慧眼。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长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孩子是面多棱镜,需要我们拥有验光师的本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换一个角度,变一种思维,换一种职业生活方式,世界就会因此多一个奇迹。教师在积极主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帮助学生走向成功;在开发学生潜力的同时,也会享受到职业幸福!

还有,情感是学生学习与学校发展的基础。而今天我们学校把一些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本身变成了目的来追求。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级性价值。建构”幸福教育”的两个体系是:其一,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因为孩子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和幸福能力主要从教师那里获得。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其二,不仅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童年,还要拥有一个幸福人生。所谓幸福童年,指快乐的校园生活;所谓幸福人生,是为孩子今后人生走向构成完整而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生基础。幸福既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在这种体验过程与追求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学生对幸福拥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外,还需要他们具有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以及享用幸福的能力。

幸福教育与以前提出的“愉快教育”等不一样。“愉快”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是“人类原始的情绪之一”。幸福要跟人性联系起来界定。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本性,应该是生理、心理和伦理的统一;所以,幸福应该也是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伦理幸福的统一。幸福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它首先是一种主观感受,所

以,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空,感受是有差异的。而人性的肯定方式有三种,一是正面的肯定,这也是我们通常对幸福的理解,即人性得到积极发挥和通达满足的时候所产生的快乐之情。二是反面的肯定,在人性遭到否定时,主体便有不安、抱怨、痛苦、忿恨等情感,这可以看作是人在反面地追求人性的肯定,它们反映了人具有肯定自我的渴求并能促进人性的发展。比如面对社会上不正义的现象,人们往往感到非常愤慨,而这种愤慨之情正是从反面对人性做出了肯定,在这种愤慨中,我们的人性得到了证明和升华。

幸福是人生美好的主题,是人之追求的终极目的。幸福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人对幸福的追求并在追求中获得幸福。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对人之幸福的特殊价值就在于为幸福的实现奠定生命基础。教育应把幸福作为对人生命关怀的终极着眼点。幸福教育要始终立于人的生命基础之上,使教育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幸福生活的过程。

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与学生共同成长”已经成为时代赋予教师的一种责任和使命。因为直接面对生动活泼、日新月异的孩子,我们承担着更多的教育职责和教育任务,所以,“成长”对于教师而言尤为重要。它更多地体现在生命和生活阅历的丰富、教育和教学素养的改善、育人智慧和能力的提高。真切体验、品味生命质量的提升,无疑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与幸福。

综上所述,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幸福”。如果教师有职业幸福感,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内容上能挖掘人文精神,崇尚理性,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幸福的教育”,实现教与学双重幸福。

浅谈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培养

浅谈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培养 什么是职业幸福感?一个人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由于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强度直接关系到教师队伍的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把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特征,探寻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来源,是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基本前提,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条件。 一、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来源 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每天从家到学校,面对一群群学生,日复一日地做着同样的事情,做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哪里呢? 1、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不仅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而且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基本条件。只有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才能使教师感觉到?从事这一职业是光荣的?,才会在内心建立起对这一职业的高度认同感,并激发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科教兴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等战略的提出,为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而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则为教师职业幸福水平的提升创造了最重要的社会条件。 2、教师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教师职业幸福感实现的重要条件。金钱是人生幸福的重要条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恐怕应做‘贫穷不是幸福’的解读?。教师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既是其社会地位提升的外在表现,又是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的物质基础。一个需要经常为个人和家庭的生活担忧的教师其体验教育幸福的能力必然是有限的。社会和学校必须在为教师个人及其家庭生活提供保障的同时,逐步提高教师的物质生活水平,使他们得以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国家和地方财政必须为教师待遇水平的提高承担应有的责任。

3、教师职业幸福感在学校的人性化管理和人文关怀中实现。学校是教师的学校,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的场所。学校的管理水平、制度文化和干群关系对教师职业幸福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制定宽严适度的人性化管理措施,充分保障教师的民主权利,而领导干部又能够放下架子、善待教师、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不仅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且能有效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学校人性化管理中,教师获得作为?教师?的职业尊严(而不是校长眼里的?学生?)和人格尊严(而不是学校发展的?工具?);给予教师以人文关怀,在教师遇到工作和生活的困难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表达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及爱护,则让教师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这种幸福体验是其他任何形式都不可代替的。 4、教师的职业认同是其职业幸福感的心理基础。如果教师仅仅把这一职业选择作为谋生工具,而缺少对教师职业的价值认同,或者确切地说并不是喜欢教育,而仅仅是找不到其他更好工作的无奈之举,那它也就缺少了感受教育幸福的可能性。只有具有了教师职业的深度认同,并把它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教师才能真正感受到来自于课堂内外的幸福体验;只有把自己的生命融入教育事业,而又对教育事业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才会真切感受到?燃烧自己?不仅仅是一种付出,而更重要的是人生价值得以实现所产生的满足感。正是因为如此,培养教师的职业认同、不断增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感不仅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教师幸福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5、教师专业发展是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途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师生情感交流的状态和能否基于教学成就产生幸福体验。教师专业发展越充分,教师构建幸福课堂的能力越强,教学效益越明显,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越强烈。在

《做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 3篇

《做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3篇 《做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多,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适应时代的潮流;要能把学生教育好,培养国之栋梁;要求教师有高尚的师德,一旦有违背师德的教师出现,就把整个教师群体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受社会舆论的谴责。在这样的一个社会背景下,我们真的能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吗?心中不免有些疑惑,带着这些疑惑我拜读了王南老师给大家推荐的陶继新老师的《做幸福的教师》这本书。 随着时间的推移,读书的深入,我才深深的理解,更为陶老师的理论而折服。这本书一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第二部分是打点幸福人生;第三部分是孔子的精神境界。这其中第一部分另我感受颇深,收获很大,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本次的读书心得。 一、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和状态 教师的职业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幸福是一种心态,当你桃李满天下的时候,那种幸福感溢于言表,这时候很难用金钱,社会地位去衡量我们所创造的价值。因为我们培养的是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人才需要很长的时间,是个长久之计,十分不容易。我们深知其中的不易,当学生成功时,成就感就油然而生,那我们自然会感到幸福,当我们青丝变为白发时,一届届的学生返回母校看望恩师时,你就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幸福也是一种状态,只有感到幸福的人,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对于我们来说只有自身感到幸福了,才能给学生带来阳光。试想一个整天愁眉苦脸的老师给学生上课,能让学生幸福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为了影响学生,我们要懂得享受我们平常的工作,高高兴兴是一天,愁眉苦脸也是一天,干嘛不让自己高高兴兴去工作呢?所以我们要享受我们所上的每一节课;享受我们所教的每一个有特征的学生,享受和同事们为研究某个热点问题而争论的热火朝天;享受每一分每一

初中教育叙事案例篇一

初中教育叙事案例 初中教育叙事案例(一) 案例背景 在我心中,每个孩子都是一朵会开的花,或迟或早,或长或短;或迎风招展,潇潇洒洒;或含苞欲放,羞羞答答……需要我们用爱去呵护。尤其是孩子犯错误时,更需要我们怀有一颗爱心,耐心地等待,送一缕阳光温暖他们,化一丝春风爱抚他们,就一定会听到世界上最美的声音——花开的声音! 案例描述 1、跳绳风波 记得那是一个冬日的午后,我正坐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门突然被推开了,只见吴梦已哭成了小泪人,“怎么啦?谁欺负你的,快告诉老师。”她伤心地哭着说:“我今天刚带来的跳绳不见了,这是我南京的大姑新帮我买的……”我忙问:“是什么样儿的?什么时候不见的?”和她同来的同桌连声说:“她的跳绳可漂亮了,还是带计数器的,早上第四节体育课时,我和她还在一起比赛的。可中午到校后,就不见了。”“你把它放在什么地方啦,会不会带回家了啊?”“没有,我放学时就把它放在了抽屉里,我想下午来的时候再跳。”

那我们快去班里找找,说不定放在角落里没发现呢?于是,我来到教室发动全班孩子,对大家说:“你们见过吴梦那根漂亮的跳绳吗?”同学们都叽叽喳喳地说见过。“吴梦想把跳绳借给大家玩,可是忘了把跳绳放在哪儿了,你们能帮忙找找吗?”全班孩子一起找遍了教室的每个角落——但令人失望的是……没找到。看来不得不承认:是有人喜欢上了这根跳绳,把它悄悄“借”走了。 2、出谋划策 怎么办?望着一张张天真可爱的小脸蛋,我实在找不出怀疑的对象。还是等等吧!兴许跳绳能自己出现呢!回到办公室,其他老师帮忙出谋划策:“你一个一个地仔细观察,也可让孩子互相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向你报告。”“找一面他们未见过的镜子,可以美其名曰‘魔镜’,让全班孩子都来照一照,不敢照的那肯定与这根跳绳有关系。”“你干脆告诉孩子们教室里有监控……”看着好心的同事,我不免有些担忧:这些主意也许会有效,可也会给孩子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互相揭发会使孩子互相不信任,照“魔镜”,利用监控会让“借跳绳”的孩子心怀恐惧而不愿上学。 3、灵犀一闪 思考再三,这些办法都不太理想。怎么办?总不能让这事不了了之吧。事发第二天,我在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的班主任日记《心灵写诗》中找到了答案:班主任最重要不是管理,而是走进心灵,用“悄

关于幸福记叙文的作文600字合集9篇

关于幸福记叙文的作文600字合集9篇 关于幸福记叙文的作文600字合集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幸福记叙文的作文600字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日的暖阳照在宁静,安祥的大地上,这份宁静便是幸福! ——题记 终于可以放下手中的笔,揉揉酸痛的眼睛,阳光透过窗照在身上,暖暖的,难得这么好的天气,拿一本喜欢的书搬一把陈香木椅到阳台上妈妈正在那儿织鞋,我在她身边坐下来,也不支声,手轻抚者书页,感受到那特有的书香气息,阳光照在数上,也照在我的身上,果然暖暖的。 轻轻翻着书页,感受着阳光的美好,妈妈坐在身边,阳光也会毫不自私地照在她的身上,我相信此时他的身上也一定是暖暖的。我慢慢放下书,转过头去,看着妈妈,仿佛是本能的召唤,她并没有注意到我,一双凹陷的眼睛盯着鞋,两手不停地织着,那双手也是如此的认真,总是能准确地织

入每一段线,手上那一道道无法抹除的印记不停地晃动,像一把把明晃晃的大刀剁在我的心头,我不忍心再看下去,目光上移,看到的是一张平静、略显老态却又有些陌生的脸,我一惊,怎么可能?她可是我妈妈,我亲爱的妈妈啊!可那模糊的印象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细细想来,曾何时我细细地端详过这张脸?那记忆就更加遥远了吧!我不得不承认这越来越繁重的学业,不能留给我太多喘息的时间,这般独处,就更加鲜见了,却也不知道多年之后,这场景还能否重现……想来,明朗的心头又多了些不该有的惆怅…… 妈妈仍在织着,我悄悄将目光移开,生怕打破这珍贵的宁静,心思重新回到书中,试图重新感受到那般温暖……阳光依旧照在身上,不知怎的,我却丝毫感觉不到温暖…… 许久我重新抬起头,扭了扭僵硬的脖子,转过头,妈妈正看着我,手中的活儿也停了下来,我分明看见她的眼里闪着泪光,见我转过头,她忙一挥衣袖,拭去了眼角将要绽放的泪花,我的心头一震,心中的那份惆怅仿佛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来试试我刚给你缝好的鞋!”妈妈的嘴角又露出了微笑,递过手中的鞋,我放下手中的书,将鞋穿上,暖暖的,这种感觉从脚底直蹿到心头,像淘气乱跑的小孩,又似浓郁的花香,不一会儿便占据了整个身体,那份惆怅也不知何时烟消云散了,现在,身边,只有春日暖和地照在身上,心中的阳光,似乎也更盛了,妈妈静静地坐在那里,我也不吱声,

浅谈挫折教育与幸福品质的关系

浅谈挫折教育与幸福品质的关系 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己在发达国家兴起。这种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一种内在的自信和乐观。 西方有一个颇为流行的观点:幸福既是一种外部的状态,也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幸福状态易来易失,如给孩子一件新玩具,孩子欢乐雀跃,但这种情绪很快就会消失;幸福的品质却十分稳定,这是一种感觉良好和产生乐观的素质。西方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几乎公认,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和青少年时不断受挫和解决闲难中学来的。父母和教师在培养孩子“幸福品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据西方学者研究,要培养出这种品质,父母应重视家庭中宽松的氛围,在父母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给孩子更多的选择,而不应事事以自己的'喜恶去强求一致。尽管有时孩子的选择是痛苦的,但他们可从中“悟”出点道理。每―个父母都应清醒地认识到他们不可能一辈子呵护孩子,孩子最终要到社会上摔打,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子女与父母的人际关系以及父母与他人交往的基础上的,热情好客、待人诚恳宽容的父母对孩子有很好的影响。在一些富裕国家,人们已深刻认识到物质条件的优厚并不是与孩子的幸福感觉成正比。在适当的物质生活保证下,要教会孩子除了物质外,如何在内心创造’种快活的情绪。西方教育专家认为,堆积物质的溺爱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目前在西方流行一句话叫“幸福的人过着一种平衡的生活”。许多西方教育家强调在“挫折教育”中应培养孩子从多方面获得幸福的能力。只把幸福寄托在一种追求上,最终往往是痛苦的。有些孩子因父亲不让其玩电子游戏而整天闷闷不乐,而另一些孩子却会很快地从另一种游戏中找到欢乐。兴趣爱好广泛和灵活调整目标对那些有“专长”的孩子尤其重要。 西方“挫折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孩子对受挫的恢复力。乐观的孩子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很快从痛苦中解脱,重新振奋。父母和家长应认真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 此外,西方专家一致认为,父母对生活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孩于的认识。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悲悲戚戚的父母常常有同样品质的孩子。 西方教育界人士说,“挫折教育”说白了就是使孩子不仅能从别人或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幸福,而且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一种自找幸福的本能。这样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处之,永远乐观。

教师教育叙事范文10篇

教育叙事范文10篇 教育叙事范文(一):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从教二十余载。在这二十余年里,是学生带给我无限的欢乐,我热爱他们,感激他们,是他们的欢乐与真挚、问题与好奇、成长与提高,让我体验到了我的职业的魅力和工作成就感带来的欢乐!茫茫宇宙,短暂人生,沧海一粟,弹指一挥。慨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却总是笑颜与鲜花为伴,从容与阳光同行。 然而一名教师要想所有的学生对你都多一份亲近、敬爱与信任,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你平等的关注,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躬下身来主动去亲近每一位孩子的心灵,照亮他们的精神世界。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的:“如果教育学期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学生,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了解学生。”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而岁月却是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多年来为人师表,在讲坛上不断地上演着自我的教育教学故事,许多都已随着时的流逝而渐渐淡忘,可也有一些就如同树根一样深深地扎在了我的心上。虽不曾惊天动地,但仍历历在目。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本着这一原则,我从教开始,在课堂上以严厉著称,上课从不露笑容,所以学生十分怕我。有一天,我所教班级的语文教师给我看了一篇学生作文,文中提到了我上的一节课,孩子在作文中说了一句话:“我最终看到数学教师笑了,他笑起来其实很帅。”孩子的作文让我回忆起他所说的这节课。当时是一位上课迟到了,按照我对迟到的规定,他能够给学生讲一个笑话或者长一首歌以示道歉。而这个五音不全的迟到的学生,不知什么原因他选择了唱歌。因为本身唱歌就跑调,再加上有些害怕,当他开始颤颤巍巍唱歌时,我和其他学生立刻被他唱得晕头转向找不到北,根本不明白他唱得是什么。可是学生们怕我批评课堂乱,因而大家都极力忍住不笑。唱了几句以后,这个学生越唱越不害怕,并且发现我们被他唱晕之后,索性放声高歌起来。学生们再也忍不住了,乐得东倒西歪,我最终也没能忍住,笑了。等他唱完之后,我对他说:“期望你下次换个场合让我们欣赏你的歌声。”这个学生也当众表示以后不会再迟到。正式上课后,这节课一向是在简便、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并且教学效果十分好。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世人对中国教育现状,众说纷纭。中国教育模式形成已久,并不能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但事实确实,中国教育现状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现状一:教育商业化、功利化。 从古代文人考取功名以图走上仕途之路,到如今我们把“教育”与将来的工作、收入、生活、居住条件等紧紧联系在一起,十年寒窗为的不过是以后有一个优越的生活。我相信,90%以上的人都是这样想。以致于如今的教育愈加趋向商业化、功利化的方向。而许多学校,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致力于追求虚名,以图在各大“排行榜”上图的一席之地。许多学校并不专心于学术教育,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升学率,提高学校知名度等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藩在微博上透露自己对学生的要求——40岁时如无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另外,云南大学副教授尹晓冰开50多万宝马去上课,是3家上市公司董事,他在全国性的研讨会上提醒同行:做好教学是基础,但把精力都放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两名教授的言论也让我们看到中国教育功利化的现状。大部分教授只注重发表了论文的数量,而并不注重质量,一味的敷衍授课、课题蒙混,而学校重金“收买”高分学生更是层出不穷,教育这块本来让人敬仰的“圣地”逐渐沦为追名逐利的市场。 学生求学的功利化以及学校办学的功利化使得整个中古教育日趋商业化、功利化。 现状二:教育不公平。 经柏龙教授曾在一次采访中说中国教育存在着十大不公平: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不公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公平;男童教育与女童教育的不公平;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公平;关注知识与关注能力的不公平。 我所说的教育不公平主要是指教育区域不公平跟师资分布不均的问题。对于中小学而言,

教育叙事范文(10篇)

教育叙事范文第1篇: 如何让每个成员都参与课堂,成为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体验到学习的欢乐和做人的尊严呢我评价机制上动脑筋,不仅仅采用将全员参与作为评价小组的重要指标、提高幅度大的成员为小组双倍加分等方法,还利用沟通平台(每个班级门外墙壁上一块由各任课教师书写,用来公示班级优秀小组和提高学生的小黑板)来放大他们的成功,让各班师生一整天都能见证他们的光荣.还别说,这种做法真让我收获着因学生提高而带来的欣喜和幸福呢. 课上,分配好朗读的展示任务后,各组进入紧张的准备阶段.当我走到四组巡视时候,正好组长劝说组员冯世阳,“你读倒数第二段吧”,“我能行吗”冯施洋细心翼翼地说,拒绝的语气里却分明又是热烈的期待.我明白他底子太差了,他想读却又怕读不好,影响小组……我连忙俯身轻拍着他的肩膀和大家说:“我看你们组长有眼力,他能读好,你们说呢”“是的,你要是不读,咱们就少一个人次分呢.”同学们鼓励道. 展示时间到,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到第四组冯世阳的时候,同学们诧异第四组怎样能让他单独亮相呢!因为冯施洋大家眼中就是一个胆小、说话吞吞吐吐的同学.那一刻,屋子里更是格外宁静,宁静里还带着紧张.他开始读了.“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他想起他以往怎样被人迫害和讥笑过……”他的声音里像是凝聚了所有的磁力,个别地方还有些不连贯,但这个文段的朗读中竟然让人感觉到是激动和难忘的回味,当他坐下,片刻的宁静后是一片雷鸣的掌声.“给第四组加2分,因为他们组员提高大!”我说,“你们的掌声就是加分的最好理由,对吧.”“对!”全班同学大声地喊道.当我把加分写黑板的小组评价栏里后,我看到他的小脸涨得通红,正如他所读的文段里的话一样,“他感到太幸福了”. 为小组加分的愿望,让他超越了自我,勇敢地站起来;而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日趋提高,让这样的丑小鸭享受到成功的幸福. 沟通平台,点亮每一个名字 课后,当我来到走廊沟通平台上写评语的时候,围过来的同学说,“教师,写冯施洋!教师,写冯施洋!”我笑了,同学们多可爱呀,他们怀着一颗好的心和我一样为同学的提高而品尝到了互帮互助、合作学习的欢乐,他们都成长,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更有人格的完善.我沟通平台上写下有力的几个大字:“我为冯施洋本节课的表现而骄傲,我为第四组的力量感到震撼!”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花,每一朵花都有自我的名字,让每一个名字都闪光,每一阵风吹过,都是一片幸福的颤抖.倾心于课堂的每一个细节,巧用团队评价和沟通平台让我听见学生成长的拔节之声,收获着帮忙学生成功的欢乐. 教育叙事范文第2篇: 微笑是教师给学生最好的礼物 微笑,是人类最基本的动作。微笑的风采,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它是一种激发想像和启

浅谈幼儿教育与幼儿幸福

浅谈幼儿教育与幼儿幸福 发表时间:2019-04-17T15:31:14.910Z 来源:《教育学》2019年3月总第171期作者:赵艳丽 [导读] 幸福是一种真正的愉快,它可能外露,也可能内藏。所谓真正的愉快是指这种感受是发自儿童内心的,是与其成长的方向一致的。幸福的感受能引发儿童不断地创造、探究和成长。所以幼儿教育应该给幼儿以知识,发展幼儿的能力,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使幼儿真正感受到幸福,这也是衡量幼儿教育成效的最根本的标准。 赵艳丽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上官庄幼儿园711300 摘要:幸福是一种真正的愉快,它可能外露,也可能内藏。所谓真正的愉快是指这种感受是发自儿童内心的,是与其成长的方向一致的。幸福的感受能引发儿童不断地创造、探究和成长。所以幼儿教育应该给幼儿以知识,发展幼儿的能力,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使幼儿真正感受到幸福,这也是衡量幼儿教育成效的最根本的标准。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儿幸福积极情感 一、幸福是美好童年不可缺少的 幸福是人类的根本追求,人类的一切奋斗都指向最终的幸福。幸福是主体的一种积极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是同人生的内在生命力量联系在一起的。一切与人的身心健康成长相关的积极感受才是幸福。因此,幸福不是一种外在的恩赐,幸福也不等同于物欲享受。儿童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除了机体在生长发育外,他的精神也在成长。儿童来到人世,就开始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进入如蒙台梭利所说的“精神胚胎”期。这个时期,不同于他的“生理胚胎”期,也不同于日后的成人生活阶段。蒙台梭利认为:“生活最重要的时期并非大学时代,而是人生之初,即从出生到6岁这一阶段。这是因为,这一时期正是人的潜能,其最伟大的工具,本身开始形成之时。不仅仅是智能,人的所有心理能力亦然。”精神胚胎期,儿童开始心理建构的工作。这种工作,是儿童生命本能的自然展开。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也许的确不能缺少成人的协助,但儿童主要的和根本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使自己长大成人。“儿童并非毫无能力,并非须事事依赖成人,好似一只等待成人灌注的器皿。正是儿童‘创造’了人,没有一个人不是从曾经经历过的儿童时代的创造而长大成人的。”“是儿童自己从周围世界中吸取材料,是儿童用这些材料造就未来的人。”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这种创造能力是其心理世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原动力。 二、幸福为什么与部分幼儿失之交臂 1.幸福观的偏差。 一定的物质条件是幸福感受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只有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个体所从事的活动、所获得的体验与其生命成长尤其是内在精神成长取得一致,内在的生命潜能得以不断激发时,个体才能有真正的幸福感受。所以,对于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成人来说,了解儿童,了解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了解儿童精神世界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就是“发现儿童生命的法则”。教师和家长“必须遵循这些法则而行动,因为它们表明了普天下共同的人的权利”,并为儿童的成长、为儿童生命法则的展开提供适宜的而非奢侈的条件。只有这样,儿童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2.个体需要认识的偏差。 个体能否真正体验到幸福,关键在于当前的活动是否与个体的需要或兴趣协调一致。在现实生活中,成人经常把自己的需要和意志强加给儿童。有的成人以为,自己需要的,儿童也一定需要。其实,儿童与成人处于生命历程的不同阶段,他们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需要。儿童在生命法则展开的过程中,有特殊的需要和兴趣。 3.儿童学习认识的偏差。 儿童是怎么学习的?3~6岁的幼儿是怎么学习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幼儿的学习不同于中小学生的学习,幼儿的学习是同幼儿的一日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日生活是幼儿学习的内容,也是幼儿学习的过程。因此,除了集体教学活动以外,在幼儿园中,一日生活的其他环节如饮食、劳动、游戏、散步、卫生等等都是幼儿的学习活动,也都是幼儿的学习内容。幼儿学习这些内容的主要方式不是坐而静听,而是在特定的生活和学习情境中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如果缺少了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就不可能有真正有效的学习,这是现代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所明示的。 三、幸福是幼儿教育的应有之义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儿童的幸福与成人的作为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成人的干预使儿童没有充分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同时,我们也可以认定,成人的努力──朝着儿童生命潜能成长的方向的努力能使儿童更好地拥有幸福。我认为,幸福是科学的幼儿教育的应有之义。一方面,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项智慧性的文明事业,它是人类幸福的有机构成部分,即“幸福需要教育”。因此,教育是人类包括儿童幸福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教育是在人类幸福的光辉映照下的伟大工程,而幼儿教育是这一工程的核心和起始,幼儿正是由于接受了教育,才促进了身体、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使他能更好地感受并创造幸福。另一方面,教育应包容幸福。当然,全面包容幸福的教育一定是依循现代心理科学、教育科学而实施的教育,是确实有助于儿童生命潜能发展的教育,即科学的教育。科学的儿童教育,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儿童的幸福;科学的儿童教育,其内容和过程应该能够激起儿童的幸福感受,让儿童感到满足和兴奋。使儿童教育充满幸福的关键在于“在儿童教育中运用隐藏在儿童内心深处的那些力量”,这“不仅可能,而且必须这样做”。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一点更重要的事了。”只有这样,儿童教育才可能与儿童的兴趣与需要联系起来,与儿童的发展联系起来,最终与儿童的幸福联系起来。 总之,根据多年的学前教育实践,我们热切地呼吁,儿童教育工作者切实地关注儿童的幸福吧,儿童今天的幸福,就是人类未来的幸福。

对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思考

对新时期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考 宣恩县教育局喻明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空前关注,国家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空前增加,特别是义务教育实现了基本免费入学,人们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标志着我国教育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充分认识和把握新时期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变化,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发展纲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催生新教育时代 从全国来看,自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期开始,我国教育的投资政策、管理体制、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如期实现。(2)农业税取消以后,规范了农村中小学收费,取消了“三提五统”和教育附加、教育集资等加重农民负担的一些不合理收费。(3)教育管理体制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转变为“分级负责,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由以乡镇管理为主改为以县为主管理。(4)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2007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入学进入免费阶段。这标志着中国几千年以来,教育投入由老百姓自己负担为主的历史结束。(5)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开始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展开。(6)今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相联系的。进入新的世纪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教育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1)新时期经济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促进了就业岗位的增加,同时也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新要求。目前,一方面技术工人的短缺状况日显突出,另一方面,大多数高、初中毕业生不愿就读职业院校。教育如何适应经济的发展,构建一个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刻不容缓。(2)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虽然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但对农村教育却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许多家庭的父母外出打工,将孩子交给年迈的老人或其他留守的亲属,有的甚至是全部交给学校。我们全县仅留守儿童据统计达40%左右。这一时期的农村学校承担了学校和家庭的双重责任。(3)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为子女获得好的教育提供了经济保障或支撑。这是新时期我国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长足发展的基础。但是与此同时,人们收入差距拉大,高收入和中等收入人群扩大,人们不满足于教育的现状,对“优质”教育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对校园环境、教学设施、师资水平以及教育多样化

教育叙事:感动中享受幸福

教育叙事:感动中享受幸福 教育叙事:感动中享受幸福感动,无须言语的华丽词句来修饰,无须眼泪的晶莹来映衬,而要的是颗真诚的心来感应。体会了感动,也就领悟了深刻的哲理,品味了生活的真谛。即使并非眼泪哗哗直下的那种感动,心也一样受到了莫的震动,理解了更多。 9 月1日,我有幸参加xx教学区的教师职称聘后管理材料的检查活动。在朱晓达副主任和许金莲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到达xx教学点的七所学校,每到一所学校老师们的热情接待,让我感觉到的不是生疏,而是别样的亲切。检查到中午11点多了,肚子早已饿得咕嘟嘟叫了,细心的桂芳校长吩咐老师从她的校长室里拿出了一些小点心,让我们充饥,虽不能填饱肚子,但却是雪中送碳,心里暖暖的。 12点多,我们一行人刚踏入前埔小学的大门,育茹校长便在式生教学楼二楼的走廊上,挥着手大声地喊着:“12点多了,肚子饿坏了,先用过来吃点东西,补充体力。”我们笑了:“还是先检查吧!刚刚在早毓小学先吃了点,不是很饿!”在赖德锋教导主任的引领下,我们径直往材料处走去。椅子还没坐热,育茹校长已手拿一袋馒头走了进来,笑着说:“先吃吧!不是什么好东西,只是馒头,身体重要呀!”为了能尽快地检查好材料,我们没有放下手头的事,说:“检查完了再说吧!”在检查过程中,育茹校长陪伴在身边,说:“如果存在什么问题,直接说出来,我们才能更好地整理材料。”多么坦诚明理的校长呀!检查完后,育茹校长不忘往我们手中塞馒头,细细嚼着馒头,让我明白王主任说当初育茹校长要离开下洪小学时,老师一同请求让育茹校长继续在下洪小学担任校长的原因。正是因为育茹校长坦诚相待,感动下洪小学的老师们。快到1点时,终于踏上返途旅程,虽是疲惫不堪,但大家还是乐不思蜀,和时间赛跑,我们跑赢了,下午可以给学生好好地上一节课了。金莲校长笑着说:“今天上午大家辛苦了,你们的办事效率特高,一天的事情,半天就完成,得给你们点赞!时间太迟了,一起到xx中心小学小食堂用快餐。我已吩咐食堂的阿姨准备了。”听了这真诚的赞赏,不吃饭也饱了一半。我笑着说:“不用了,我还是回去家里吃吧!”金莲校长说:“没关系,我已让食堂准备了。”我知道这是一个临时的决定,肯定会给食堂带来诸多的不方便,于是再次推辞。一到学校,便马不停蹄地往家里赶,校长的热情邀请早已抛之脑外。第二天早上,走廊上偶遇食堂阿姨,阿姨说:“丽鸳,昨天中午校长让我到办公室找你去吃饭,可找不到你,丹兰告诉我,你已回家了。”听了这直白的话语,心中甜甜的滋味油然而生,细细体味这份真诚的关怀,忘情地沉浸于那种被受的幸福之中。这一次检查,身体上是累了,但是精神上却是感动满满,这份感动源自于校长们的真诚相待、善解人意。这份感动源自检查组成员身上散发出来的那股强烈的责任感。在这份感动中,我体领悟了深刻的哲理,品味了生活的真谛:活着就应该好好工作,享受幸福。

浅谈幸福课堂教学模式 资料

浅谈“幸福课堂”教学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的渡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所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幸福。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立足长远,努力争取教育给孩子们带来的终极幸福,更应该着眼现在,让孩子们享受学习过程带给他们的幸福体验。“满堂灌”式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为打造幸福教育,构建高效课堂,近年来,我校进行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深入开展“幸福课堂”的教学模式。 一、“幸福课堂”的特点 “幸福课堂”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圆心”,以课堂为“半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享受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可以概括为“活力”加“实效”。整个课堂将充满活力的预习与讨论、有效的板书反馈与精彩的表述展示融为一体,这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全新的变革。 一是课堂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其特点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二是教学时间发生了彻底改变,由传统的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练习为辅转变为教师精讲、点拨,大多数时间是用于学生的学习、探讨、交流与展示;三是空间上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教师不再只是站在讲台“传道、授业、解惑”,而是深学生桌椅也不再是单打独斗式的孤零零的整齐入学习小组之中,

划一的排列,而是合理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四是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发生变化,不一定有现代教学手段,教室里最简单的教具不再只是老师的专用设备,四周的黑板成为课堂学生操练演示的工具,?样,既锻炼了学生的书写能力,又强化了记忆,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成果和进行交流的舞台;五是师生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走下讲台,真正走进学生中间,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点拨者和辅导者,而学生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成为自主学习的实践者;六是课堂把学生培养成了“敢说、能说、会讲、会问”的小主人,同学们都争着展示自己,人人都有成就感,个个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幸福;七是敢于正视学生课堂出现的错误,课堂上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课堂上教师没有斥责,同学们没有耻笑,大家思想活跃,情感态度积极向上。 2.“幸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及要求 2.1“幸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包括:①学习目标;②重点、难点;③学习方法指导;④课前预习;⑤课堂学习;⑥课堂小结;⑦当堂检测;⑧教学反思。 2.2“幸福课堂”的基本环节。“幸福课堂”教学模式分三大环节、四个步骤。“三大环节”即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巩固提升;“四个步骤”为目标导学、自主合作学习、展示归纳、检测反馈。 具体做法如下: (1)“目标导学”,教师通过导学案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确学习

(完整版)教师的教育叙事3篇(完整版)

教师的教育叙事3篇 教师的教育叙事3篇 为了祖国的下一代,为了民族的未来,我就要勇担责任,就要去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社会,就要去体验教育的快乐,感受教育的幸福,就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才是教师的人生的至高境界!这才是教师完美的人生!下面我为大家提供3篇的教师的教育叙事的范文,欢迎阅读欣赏。 教师的教育叙事一: 今年我带五年级的数学课,这天我进行单元检测,在教室里,我没有什么事情,就要求潜能生交基础训练。突然在一本书里面掉出来一张纸条。我拣了起来,上面写着: XXX: 5139201X 我一生就爱你一个 !我本来打算课后再处理这件事情,没想到几个调皮的学生看见了。他们问: 老师,上面写了什么呀? 这时,其他同学都把目光投向了我,问: 老师,上面写了什么呀? 没什么。我说。我知道,是要传递的情书一个调皮的男生脱口而出,老师,念念看。好,那我就念给你们听。我把纸条慢慢地展开了,我就一本正经地念道: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随后,我就把纸条折了起来,把它放入口袋里。旁边一个男生问:老师,就这个? 当然了。我郑重地告诉他,学习不就是这样吗。我朝她那里看,发现她的脸一直红到了脖子。我又接着说:

继续认真做题。第二天中午,她来到我的办公室里,低着头红着脸不敢说话。我说: 在你们这个年龄段,男女同学之间相互有好感,这非常正常。因为你们的年龄到了青春的发育期,但是你们毕竟还是孩子,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不告诉你的家长,也不告诉其他教师,但是希望你今后好好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功课成绩。因为你们今后的路还很长,你知道吗? 她点了点头,眼里噙着泪花..最后,那位女同学非常用功的学习,在她毕业考试时数学成绩是班级前3名。记的有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 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确实,通过陈陈的事例,我深深感到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是多么重要。精神是行为的支撑。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多从精神上关心孩子,教育孩子,那么对孩子行为上的过错,我们也会多一份理解,对孩子的迷惑行为我们也可以找准标本兼治的对策。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教育要以人为本,学校要以教师为发展之根本,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人为本,就要以教师为最重要的,最渴望的,最有利于发展的一切为根本,为此我们工作中要做到勤学习,辩方向,明确思路,重研究,找突破,谋求发展,办实事,暖人心,追求幸福。我们的学校是教师干事业图发展的乐土,对单位应该有一种眷恋,有荣誉感,优越感,成就感,责任感,总之为职业的幸福感。献身职业,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以忘我的精神献身于崇高的职业,这是一个教师的最大幸福。教师的职业意识和责任在职业劳动中的反映,就是个人把献身职业和做出成就看成是自己的职责、使命和责任,把它看成非这样做不可的需要和义务。教师在职业生活中,经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世人对中国教育现状,众说纷纭。中国教育模式形成已久,并不能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但事实确实,中国教育现状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现状一:教育商业化、功利化。 从古代文人考取功名以图走上仕途之路,到如今我们把“教育”与将来的工作、收入、生活、居住条件等紧紧联系在一起,十年寒窗为的不过是以后有一个优越的生活。我相信,90%以上的人都是这样想。以致于如今的教育愈加趋向商业化、功利化的方向。而许多学校,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致力于追求虚名,以图在各大“排行榜”上图的一席之地。许多学校并不专心于学术教育,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升学率,提高学校知名度等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藩在微博上透露自己对学生的要求——40岁时如无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另外,云南大学副教授尹晓冰开50多万宝马去上课,是3家上市公司董事,他在全国性的研讨会上提醒同行:做好教学是基础,但把精力都放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两名教授的言论也让我们看到中国教育功利化的现状。大部分教授只注重发表了论文的数量,而并不注重质量,一味的敷衍授课、课题蒙混,而学校重金“收买”高分学生更是层出不穷,教育这块本来让人敬仰的“圣地”逐渐沦为追名逐利的市场。 学生求学的功利化以及学校办学的功利化使得整个中古教育日趋商业化、功利化。 现状二:教育不公平。 经柏龙教授曾在一次采访中说中国教育存在着十大不公平: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不公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公平;男童教育与女童教育的不公平;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公平;关注知识与关注能力的不公平。 我所说的教育不公平主要是指教育区域不公平跟师资分布不均的问题。对于中小学而言,城乡师资水平分配不均无可争议,农村的教学水平相较与城市,无论是教师水平还是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同一城市的学校同样存在着师资分布不均的问题,对于“重点学校”来说,无论是教师水平还是教学基础设施配置都比一般学校优越。这就使得重点学校越来越强而一般学校越来越弱的局面,难以形成教育公平竞争。而这样的情况就造成了家长花钱为孩子选择较好的学校。 另外,除了中小学教育的不公平,大学在录取学生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公平现象,这样的不公平体现在“区域保护”等方面。例如,上海的考生在考上海的大学时相较于非上海考生来说要容易的多,北京的考生在考北京的大学时要比非北京考生容易的多。而这就出现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重点大学的数量多,考生少,考生容易考的现象,而对于山东、河南、广东、浙江等高考大省却有重点大学数量少、考生多的现象。因此,诸如此类的高考大省的考生要比上海、北京等地的考生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考上一个相对于优秀的学校。 现状三: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高等院校增加,职业学校虚化。 最近这几年,到处盛传着“读书无用”“毕业等于失业”等说法,很显然这些说法是错误的,但我们却能从这一现象中看出人们对中国教育的失望。“读书无用论”盛行的原因无非是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只是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而更重要的是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转型,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步调又太缓慢了。按照原有的培养方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没本事”,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大学教育无法生产出于公司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大部分毕业生走出学校后发现:专业知识没学好,没有一技之长,也没发现自己身上有什么过人之处。因此,只能等着失业。中山大学一会社会学教授曾说:“目前许多教育政策的制定不是以就业为导向,不看人才市场需求,但培养出来的学生又要在人才市场消化,这就造成一时难以消化、甚至消化不了的问题。”我国的大学教育更加注重理论知识,而非专业技能,而更多的大学追求高等

教育和幸福的关系

教育和幸福的关系 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最终目的,也是人之为人的最根本的确证。从观看中央电视台“你幸福吗”的访谈之后,我给的定义为,从唯物的观点来说,便是所需要的生活物质,人生目标等的完成,从唯心观点来说,便是心灵的满足感。但后者必须以前者为基础才能达到幸福。 教育作为人类几千年来基本生活环节来说,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问题。小到日常生活,大到人生哲理,教育往往在人类生活中起了关键作用。 那么教育能影响幸福吗?幸福是否反作用于教育?教育和幸福的关系是什么?近年来,有关幸福的问题在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都已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而有关教育领域内的幸福问题也得到了不少研究者的关注。我觉得有必要成为一个研究的课题。 首先我想从马斯洛理论来解释。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从这一理论来看,我们不难发现,随着我们的需求不断被满足,我们的幸福感会进一步上升。那么如何得到这些需求呢?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从简单的生理需求到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实际其中也隐含从基本教育到高层教育的要求。因此来说,教育,就是要培养人的生活能力、幸福能力,同时,它本身就是幸福的。幸福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幸福。 那么我便总结为以下观点: 1)教育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幸福的认识。 我们每个人都追求幸福,但并非每个人都能获得幸福。为什么呢?我觉得,主要原因是有些人缺乏足够断定如果对幸福的认识,使得对幸福的追求越追越远。如果有教育提供辅助作用,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相信能重新认识幸福。所以,幸福观教育也应该成为幸福教育的重要内容。 2)教育有助于提升人们追求幸福的水平。 教育是一种人类生存追求幸福的武器,在教育下,总会能提高我们自己满足的需求,追求幸福的能力。同时,只有在创造的过程中,才能感知到真正的幸福,也只有在感知到真正的幸福时,才能体会到创造幸福的的价值所在。 3)教育需要幸福,幸福是教育的目的。 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不能只是实施强硬的硬记办法,人类本身是喜欢被教育的,我们应该是以幸福为最终目的来实施教育,让受教者感到幸福,敢于追求幸福,得到幸福。

【幼儿园教育论文】浅谈幼儿教育与幼儿幸福

【幼儿园教育论文】浅谈幼儿教育与幼儿幸福浅谈幼儿教育与幼儿幸福 幼儿教育与幼儿幸福 ??对幼儿教育的一种反思 谁都不会否认,幼儿教育应该给幼儿以知识,应该发展幼儿的能力,应该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我认为这还不够,幼儿教育还应让幼儿感受到幸福。并且,我坚信,幼儿有没有获得幸福,是衡量幼儿教育成效的最根本的标准。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种理论上的反思。 1(幸福是美好童年不可缺少的幸福是人类的根本追求,人类的一切奋斗都指向最终的幸福。幸福是主体的一种积极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是同人生的内在生命力量联系在一起的。一切与人的身心健康成长相关的积极感受才是幸福。因此,幸福不是一种外在的恩赐,幸福也不等同于物欲享受。儿童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除了机体在生长发育外,他的精神也在成长。儿童来到人世,就开始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进入如蒙台梭利所说的“精神胚胎”期。这个时期,不同于他的“生理胚胎”期,也不同于日后的成人生活阶段。蒙台梭利认为,“生活最重要的时期并非大学时代,而是人生之初,即从出生到6岁这一阶段。这是因为,这一时期正是人的潜能,其最伟大的工具,本身开始形成之时。不仅仅是智能,人的所有心理能力亦然。”精神胚胎期,儿童开始心理建构的工作。这种工作,是儿童生命本能的自然展开。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也许的确不能缺少成人的协助,但儿童主要的和根本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使自己长大成人。“儿童并非毫无能力,并非须事事依赖成人,好似一只等待成人灌注的器皿。正是儿童…创造?了人,没有一个人不是从曾经经历过的儿童时代的创造而长大成人的。”“是儿童自己从周围世界中吸取材料,是儿童用这些材料造就未来的人。”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这种创造能力是其心理世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原动力。对于儿童来说,不受任何阻碍地投入到自己的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