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著名桥梁专家信息一览表
茅以升简介

茅以升简介茅以升简介(一):茅以升简介茅以升(1896.1.9—1989.11.12),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上世纪30年代,他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主持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是用心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
在工程教育中,始创启发式教育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致力教育改革,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长期担任学会领导工作,是我国工程学术团体的建立人之一,是我国爱国人士之一。
茅以升简介(二):茅以升简介茅以升,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著名桥梁专家。
1896年出生于江苏镇江,早年留学美国,获工学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
1933年至1937年主持设计建造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唐山工学院院长、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
建国后,历任中国交通大学校长、铁道部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高级会员。
1982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茅以升外籍院士称号。
茅以升长期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9年11月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
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著有《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
茅以升简介(三):茅以升简介茅以升(1896―1989)茅以升,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
本世纪30年代,他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中国桥梁大师

桥梁设计大师邓文中博士世界工程科技界的权威刊物——美国《工程》学术周刊,曾在2000年评选出世界近现代史上包括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内的125位对人类发展最具贡献的杰出科学家,华裔科学家仅占3、5位,而桥梁设计大师邓文中就是其中的一位。
邓文中也是125人中迄今仍健在的20多人中的一个。
在中国旅美科协11月15日在纽瓦克机场喜来登酒店召开的2002年年会暨10周年庆典上采访邓文中时,很难相信面前这位文质彬彬、慈祥而和善的老者就是多次创新并改写世界桥梁史的那个人。
只有从旅美科协工程学会会长陈立强一旁的介绍中,才得知邓文中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拥有8000多名员工的美国林同炎国际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以及中国旅美科协名誉顾问。
作为世界著名的桥梁专家,邓文中在世界各地设计和建造了包括美国旧金山——奥克兰大桥、中国上海杨浦大桥在内的各种桥梁100余座,其中有6座创建了当时桥梁建造的世界纪录。
问及这些大桥中最喜欢哪一座时,邓文中笑称,每个人都问我这个问题。
说实话,哪一座我都喜欢,不管有没有获过奖,我花心血搞的桥,都像我的孩子,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个性。
邓文中说,像1980年开工的北卡罗莱纳州Linn Cove桥,位于优美的北卡州国家公园风景区,建桥时牵涉到风景区保护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连桥墩也不能进去做,只好从空中往下施工,人员和施工材料也一律不能放在地面。
这座桥原是一位法国人设计的,但采用他的设计,就要采用法国的特殊机械,工程造价就会相当昂贵。
承包商找到我们,我们对美国的施工工具加以改良,使这一工具既可做桥面,又可做桥墩,从而造出了世界上最复杂的悬臂桥。
邓文中说,对自己的孩子,爱是爱,但不会个个都满意;完成每座桥以后,也都会做出检讨,发现一些缺点。
邓文中设计的建筑物高效、美观、引人注目,能够充分反映其所在国家、地区的环境、文化和历史,许多已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
在北美,在南美,在非洲,在亚洲,都有邓文中设计、建造的桥梁,也为他赢得了“邓氏大桥永无日落”的美誉。
桥梁大师林元培

桥梁大师林元培林元培祖籍福建省莆田县西天尾渭阳村。
1936年出生于上海,1954年毕业于上海土木工程学校。
长期担任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学会副主任。
现任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资深总工程师,1989年被建设部首批命名为“中国工程设计大师”。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一)创造历史自1988年12月15日开工的上海南浦大桥,到2005年5月25日全线贯通的东海大桥,林元培在17年的时间里设计了造价200多亿元的桥,几乎每座桥都开创了我国桥梁建造史上的奇迹,,林元培无愧为中国的桥梁大师。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原直属于建设部,不是“上海市”的市政工程设计院,是原建设部负责华东片区设计的一个市政设计大院。
然而,位于上海市,看着浦西的繁荣与拥挤,浦东的空旷与荒凉,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的桥梁工程师们(包括第一任桥梁总工的刘作霖和后任的总工林元培),就一直想着要在黄浦江上建桥,以沟通两岸。
然而那时浦东还是农村,市政府并没有在此建桥的规划,但这并没有妨碍林元培等桥梁工程师早期对在黄浦江上建桥的研究兴趣。
黄浦江是长江下游的支流,流经上海市区,是历史上最早人工开凿疏浚的河流之一,它源于青浦县的淀山湖,至吴淞口入长江,全长114km,宽约400m。
黄浦江在穿越市区的60km 江段,水面宽阔,深度较大,是上海港客货码头所在地,是上海繁华的重要条件之一。
要在黄浦江上建桥,必须一跨过江,在江中设墩是不可能的,最可能的桥型是什么桥型呢?对于400m左右的跨度,梁式桥只能采用钢桁梁桥,但我国当时钢材非常缺乏,拱式桥与悬索桥需要抵抗水平力的桥台与锚锭,在这样软弱的地质条件处,是很昂贵的。
二战以后,现代的斜拉桥从欧洲开始,在世界各国发展起来。
1955年德国DEMAG公司在瑞典修建的主跨182.6m斯特伦松德(Stromsund)桥开创了现代斜拉桥的建设历史,此后,德国又在莱茵河相继建造了若干座斜拉桥,为斜拉桥设计、施工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1_中国石拱桥(精品)

共性
历史悠久、结构坚固、 形式优美
赵州桥:单拱、拱上加 拱 、28道拱圈拼成 卢沟桥:联拱、 石狮百态
个性
卢沟桥与赵州桥最大的不同是:
卢沟桥是联拱石桥,赵州桥是独拱石桥。
为什么课文中单举赵州桥、 卢沟桥这两个例子呢?
这两座桥是我国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之作, 又具备石拱桥的共同特点,而且又各有各的 特色。所以以这两座桥为例很有代表性。前 者是独拱,后者是联拱,既有共性,又有个 性。选择两者可以互相对照,互相补充,说 明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的特点。
说明语言的准确(说说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的语言很
讲究分寸,如: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比较”一词起限制作用,表明“石拱 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的时间是早的, 但并不是最早的,用语讲究分寸,留有 余地,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语言的准确(说说加点词能否去掉)
桥名 位置 赵 州 桥
历史和修建年月
结构特点
1、一个大拱;2、大拱 两肩各有两个小拱; 3、大拱由28道拱圈拼 成;4、全桥结构匀称。
修建于公元 横跨 605年左右, 在洨 到现在已 河上 有1300多年
修建于公元11 由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 卢 位于 89年至1192年 每个石拱长度不一,几乎 沟 永定 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 河上 间,至今已有 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 桥 800多年的历史 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
这些描写突出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
历史久 坚固 美观
这是石拱桥的一般特点,那么赵州 桥的独特之处体现在哪里?
只有一个大拱, 没有陡坡 设计科学 施工巧妙 拱上加拱
高度的技 术水平
28道拱圈组成大拱
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

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第一篇: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茅以升(1896.1.9-1989.11.12)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
1926年应刘仙洲校长之邀,到北洋大学任教,1928年至1930年任北洋工学院院长。
任职期间,以严治校、率先垂范。
上世纪30年代,他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工程教育中,创始启发式教育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致力教育改革,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
长期担任学会领导工作,是我国工程学术团体的创建人之一。
茅以升个人简介1、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先驱作为我国多学科卓越专家的茅以升,允为我国现代桥梁工程先驱,20世纪30年代,其担任在钱塘江上建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现代钢铁大桥——钱塘江大桥,在中国桥梁工程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2、出身商人家庭茅以升先世经商,祖父茅谦为举人,思想进步,倾向革命,曾创办《南洋官报》,是镇江市的名士。
茅以升出生于江苏丹徒县(今镇江)一户书香之家,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南京。
3岁时接受母亲的启蒙教育; 6岁读私塾;7岁就读于思益学堂(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 1905年进入江南商业学堂;1911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及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
每次考试,他的成绩都是全班第一,5年各科总平均92.5分,为该学堂历史上所罕见。
3、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1916年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毕业后,被清华学堂官费报送赴美留学。
1917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
因茅以升成绩特优,从此康奈尔大学面试接收唐山交通大学的毕业生,为中国的大学特别是母校赢得了荣誉。
1921年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
其博士论文《桥梁桁架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
最新中国著名桥梁专家信息一览表(2010年)

中国公路学会百名优秀工程师。198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公路与城市道路 专业,从事公路勘察设计领域的特大型桥梁的设计与管理工作,先后担 任过桥梁室副主任、桥梁室主任、副总工程师等职务 1963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桥梁与隧道专业,从事公路勘察设计领域的 大型桥梁的设计、管理与咨询工作,先后担任过主任工程师、道桥设计 室主任、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等职务
51
51
设计院副 济南市市政 总工、道 工程设计研 王建光 桥二所所 究院有限责 长、所总 任公司 工
桥梁专家名录
简介 周绪红,男,汉族,1956年10月生。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专业 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兰州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结构工程、桥梁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徐岳,男,陕西乾县人,195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工学博士。长安大 学教务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安大学公路科学研究院长,国务 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理事,中 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理事,陕西省公路学会理 事,《中国公路学报》、《长安大学学报》编委。 刘健新,男,山西清徐人,1942年9月18日生,汉族。现任长安大学公路 学院桥梁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土木学会桥梁与结构分会 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委员及风工程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46
47
徐 波
48
深圳市市政 教授级高 冯昌茂 设计研究院 工 有限公司 济南市市政 工程设计研 牟林海 究院有限责 任公司
49
院长
50
济南市市政 工程设计研 技术副院 邵玉振 究院有限责 长 任公司 济南市市政 工程设计研 周建林 究院有限责 任公司 院长助 理,副总 工程师、 公路所所 长,高级 工程师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一、创业者的基本情况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茅以升1916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时称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英文名称Tangshan Engineering College),1917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教授、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工科主任、国立河海工科大学校长、交通部唐山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院长、江苏省水利厅厅长、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代院长、院长、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北洋大学校长、北方交通大学校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茅以升主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
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
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
1989年11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
二、创业历程茅以升十一岁那年的端阳节,南京秦淮河上举行热闹非凡的龙船比赛。
他和小伙伴约好,一块儿到河畔看个痛快。
但不巧得很,头天晚上,他突然病了,不得不憋在家里。
端阳节一天,茅以升身子躺在床上,心儿却飞向了秦淮河。
他多么羡慕自己的小伙伴啊!晚上,小伙伴回来了,一个个无精打采,眼泪盈眶。
茅以升很是奇怪,一问才知道,原来秦淮河上出了事。
由于看龙船的人太多,把一座叫做文德桥的古老拱侨给挤塌了,许多人掉到河里淹死了。
这太不幸了。
茅以升直愣愣地望着天花板,好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来:“我长大了一定要学会造桥,为大家造最结实的桥!”从此,茅以升的头脑几乎被桥占据了。
茅以升:在中国桥梁建造史上_他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

少年立志奋斗青年彼岸扬名茅以升20岁时远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桥梁系学习,仅一年时间即取得硕士学位,然后去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的30万字的博士论文《桥梁框架结构的次应力》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其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
2006年4月,卡内基梅隆大学在校园里专门竖立了茅以升的雕像,以纪念该校历史上首名工学博士,这是该校建校百余年来第一尊人物纪念雕像,也是美国大学校园里的第一座中国人雕像。
1919年,谢绝多家美国知名学府和桥梁公司的盛情相邀,茅以升毅然决定回国,决心要在祖国的江河上架起“长虹”。
079茅以升,1896年1月9日生于江苏镇江,1989年11月12日逝世,享年93岁。
桥梁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爱国、爱桥,所以建造钱塘江大桥;他爱国、爱桥,所以挥泪炸毁钱塘江大桥。
他只留下一句话:“抗战必胜,此桥必复!”这就是著名桥梁工程专家茅以升的国家情怀。
桥,贯穿了茅以升生命各个阶段,是他求学海外争分夺秒为之拼搏的青春梦想,是战火纷飞中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是建设年代攻坚克难一往无前的使命担当……在茅以升诞辰128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与桥的那些故事。
在中国桥梁建造史上他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科学家故事1937年12月23日,为阻断侵华日军南下,茅以升接到炸毁大桥的命令。
尽管心如刀绞,可在最后诀别之时,茅以升依然坚持一位桥梁学家严谨的态度,精准标识爆破点,确保将侵略者隔绝在江对岸,迟滞日军的进攻。
抗战胜利后,茅以升带着精心保护的14箱资料回到杭州,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将钱塘江大桥修复完成。
自建成至今,钱塘江大桥服役时间远远超过了当初预计的50年寿命,如今仍屹立在钱塘江上。
1987年,91岁的茅以升最后一次登上钱塘江大桥,此时的他视力已经模糊,靠着钱塘江大桥的栏杆,他仔仔细细地抚摸桥架,如同看望一位至交老友,静默无言。
挥泪炸桥为抗日为国复桥大丈夫1933年3月,茅以升接下被外国桥梁专家称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主持建造钱塘江大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詹建辉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院长
桥梁工程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帖,教授级高工,现任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院长。1986年毕业于长沙交通学院,后获东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
9
史佩杰
苏州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兼院长
学历:上海同济大学桥梁工程专业
10
孟凡超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
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教高
长安大学
桥梁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刘健新,男,山西清徐人,1942年9月18日生,汉族。现任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桥梁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土木学会桥梁与结构分会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委员及风工程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4
黄平明
长安大学
桥梁教研室副主任
黄平明,男,1965年1月出生。2001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1996年起,历任桥梁教研室副主任,桥梁与结构实验室主任,桥梁研究所副所长,桥梁系副主任等职务。交通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跨世纪人才)。
24
王丽荣
黑龙江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系桥梁教研室主任
女,1968年7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教授。1991年7月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桥梁工程专业;2001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桥梁与隧道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25
刘士林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副院长
刘士林,男,汉,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国家级专家、路桥集团专家委员会委员、省级劳动模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
14
彭宝华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
公司技术顾问、教高
中国公路学会百名优秀工程师。198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从事公路勘察设计领域的特大型桥梁的设计与管理工作,先后担任过桥梁室副主任、桥梁室主任、副总工程师等职务
15
苏善根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公司
技术顾问、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63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桥梁与隧道专业,从事公路勘察设计领域的大型桥梁的设计、管理与咨询工作,先后担任过主任工程师、道桥设计室主任、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等职务
男,汉族,1959年12月出生,四川人,中共党员。1982年7月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桥梁与隧道专业。历任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原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桥梁室副主任、主任、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1
张喜刚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教高
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桥梁委员会主任、交通部青年科技英才、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中国十大桥梁人物、中国公路学会百名优秀工程师。198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桥梁工程专业,从事公路勘察设计领域的特大型桥梁的设计、管理与科研工作,先后担任过主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等职务。
20
刘济源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公路学会百名优秀工程师、交通青年科技英才、全国交通系统青年岗位能手。198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桥梁工程专业,从事公路勘察设计领域的特大型桥梁的设计、管理与咨询工作,先后担任过主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等职务
21
雷俊卿
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雷俊卿,女,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工作在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桥梁与防灾工程研究所
徐岳,男,陕西乾县人,195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工学博士。长安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安大学公路科学研究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理事,陕西省公路学会理事,《中国公路学报》、《长安大学学报》编委。
3
刘健新
26
林元培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总工
林元培(1936.2.8 -)桥梁专家。出生于上海市,原籍福建省莆田县西天尾渭阳村。。1954年毕业于上海土木工程学校。曾任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学会副主任。现任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资深总工程师,1989年被建设部首批命名为“中国工程设计大师”。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40多年的桥梁工程设计和桥梁理论研究中,他设计或主持设计的大跨度桥梁达20余座,中小桥梁有上百座,涵盖了各种桥型,获得了无数的荣誉。
最新中国著名桥梁专家信息一览表(2010年)
编号
姓名
现在单位
职位
简介
1
周绪红
兰州大学
校长
周绪红,男,汉族,1956年10月生。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兰州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结构工程、桥梁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2
徐岳
长安大学
教务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恭义,男,汉族,1963年2月出生,山东青岛人,中共党员。1984年7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曾任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第三设计室设计主管工程师、设计项目负责人,第四设计室副主任、主任,现任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学位,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人才奖和茅以升铁道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铁道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及科技拔尖人才,武汉市、湖北省、铁道部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专家人才库科技专家,东北林业大学、湖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兼职教授。2006年当选全国工程设计大师。
18
宋晖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
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大桥事业一部经理,教授
198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桥梁工程专业,从事公路勘察设计领域的特大型桥梁的设计、管理与咨询工作,先后担任过主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等职务
19
崔冰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
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大桥事业二部经理,教授级高级工
198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桥梁工程专业,从事公路勘察设计领域的特大型桥梁的设计、管理与咨询工作,先后担任过桥梁室副主任、副总工程师等职务
16
袁洪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
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咨询审核部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54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公路工程专业,从事公路勘察设计领域的桥梁的设计与技术咨询工作,先后担任过主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等职务
17
周山水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
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中国公路学会百名优秀工程师。1984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桥梁工程专业,从事公路勘察设计领域的特大型桥梁的设计、管理与咨询工作,先后担任过桥梁室主任工程师、桥梁室副主任、副总工程师等职务
22
郑明珠
1959年考入唐山铁道学院,毕业后在甘肃兰州铁道部第一设计院工作。1978年底调至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获“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交通建设标兵”称号。现任江苏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总工程师,为北京市中交公路规划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3
凤懋润
交通运输部
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主任
出生于1942年8月的凤懋润,是江苏苏州人,曾任交通部总工程师,现任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主任,是第八、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8年6月,凤懋润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之后,从事铁路和桥梁工程的勘察设计与研究工作30余年。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主持了国家级重点科研公关项目——高等级公路路线和综合优化大型CAD软件系统的开发。20世纪90年代,作为项目和技术总负责人主持设计了当时的“中国第一大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该桥于1999年建成通车。
12
徐国平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公司
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教高
中国公路学会百名优秀工程师。1990年毕业于西安公路学院桥梁工程专业,从事公路勘察设计领域的特大型桥梁设计、管理与科研工作,先后担任过主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等职务
13
王仁贵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
公司总经理助理,教高
中国公路学会百名优秀工程师。1990年毕业于西安公路学院桥梁工程专业,从事公路勘察设计领域的特大型桥梁设计、管理与科研工作,先后担任过主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等职务
刘永健
长安大学
桥梁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永健,男,汉族,1966年6月出生于江西婺源。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桥梁系(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协会理事;《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副主编。
6
徐恭义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副总工、教高
7
姜友生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党委书记
教授级高工
桥梁工程专业年轻技术骨干之一,现任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党委书记。1999年被交通部授予“交通青年科技英才”称号,被省人事厅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0年被湖北省政府授予“省劳动模范”称号。负责或主要参与过多种类型的特大桥设计,主要参与的郧阳汉江公路大桥设计获国家银质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