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美国金融危机_基于实体经济的视角

解读美国金融危机_基于实体经济的视角
解读美国金融危机_基于实体经济的视角

经济评论2009年第2期ECONOMIC REVIEW No122009

解读美国金融危机

)))基于实体经济的视角

陈继勇盛杨怿周琪X

摘要:在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灭与美联储先松后紧的货币政策等因素促使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并加速其向全球蔓延。金融危机不仅重创美国实体经

济,而且通过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多种渠道侵蚀全球实体经济,世界经济下行

风险日益凸现。面对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应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重建全球

实体经济,循序渐进调整世界经济失衡。为此,中国应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基础,调整经

济结构,扩大内需,并积极主动地参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重建。

关键词:美国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失衡实体经济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被视为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美国大批与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有关的金融机构纷纷破产倒闭,并迅速向次级贷款债券持有者蔓延。危机快速扩散到整个美国金融市场,如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收购,房利美和房地美陷入困境,股市剧烈震荡。特别是进入2008年9月以来,随着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美林被收购,高盛、摩根士丹利转型,大批中小商业银行以及保险公司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次贷危机进入高潮。美国的次贷危机通过各种途径在国际间传导,已引起了全球范围的金融市场动荡,形成了一场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世界各国的实体经济面临着衰退的风险。目前,在美国历史上和世界经济史上正上演着前所未有的全球金融救助行动。因此,深入、细致地分析这场危机,特别是从实体经济的角度剖析危机产生的原因、影响、传导机制与发展趋势,对于中国积极应对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协调与协作,勇于承担作为发展中大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责任和义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关于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目前理论与实务界已形成了三点共识:(1)过度的金融创新与金融自由化是导致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Keys(2008)、Laeven等(2008)、Yuliya De myanyk和Hemert(2008)等分别从金融自由化进程中过度债券化、信贷标准和信贷质量下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2)美国现有的分散的金融监管架构和过度放松的金融监管与各类金融市场之间日益联系紧密的发展趋势不匹配,加速了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的众多财政金融要员如Paulson(2008)、Bernanke(2008)都支持这一观点,纷纷提出改革美国金融监管架构的短期、中期及长期建议。(3)美国金融市场上道德风险的上升、市场信心的下降加剧了金融危机的破坏程度。Mian和Sufi(2008)等人认为美国抵押信贷市场违约率的上升导致美国房地产市场萎缩,引发了次贷危机,随着市场上道德风险的上升、市场信心的下降,危机蔓延到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以上三点均从金融系统的视角考察了此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但金融危机根源于实体经济,并作用于实体经济。因此,如果仅仅从金融系统的角度,单纯地依靠救助金融机构或注入流动性等举措,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金融系统层面下实体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与深层次风险,甚至可能催生下一次金融危机。为此,有必要

X陈继勇,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邮政编码:430072,电子信箱:cjyhubei@https://www.360docs.net/doc/9c12364687.html,;盛杨怿、周琪,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邮政编码:430072。

本文是陈继勇教授主持的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5美国双赤字与世界经济失衡6(项目号: 07JJD790142)和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互利共赢对外经济开放战略研究6(项目号: 07AJL016)阶段性研究成果。

深入探讨导致金融危机的实体经济的深层次原因。

(一)美国网络经济破灭激发的房地产经济泡沫是孕育金融危机的摇篮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平稳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的创新能力。但自2001年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灭至今,美国的科技创新还没有出现新的重大突破,没有找到新的经济增长驱动力。当实体经济领域中信息行业的高收益投资神话不复存在时,华尔街的金融投资家以及私人资本开始寻找新的投资目标。此时高收益低风险的房地产成为投资者的追逐目标,虚拟经济活动繁荣。2001年以来,美国国内私人房地产投资在私人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至2005年第四季度达到37.95%。大量资金流入以及与房地产相关的融资衍生工具的迅速发展,加快了房地产泡沫的形成。

(二)21世纪初美联储先后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和紧缩货币政策是金融危机的催化剂和导火索

2001年,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灭,经济陷入衰退。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开始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从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连续13次下调,从6.5%下降到1%的历史最低水平,并维持了一年之久。这一轮降息为美国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廉价资金,直接促成了2001-2005年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推动了房地产泡沫的持续膨胀。然而,随着全球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涨,美国经济通胀压力日益增大。从2004年开始,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内,为了抑制通胀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使得联邦基金利率提升至5.25%。1骤然紧缩的货币政策极大地加重了贷款人的利息负担,使得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的违约率上升,从而直接引发了次贷危机。

(三)全球经济失衡支撑的美国过度消费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长期以来,消费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特别是自2001年以来,随着资产价格膨胀,尤其是房价上升,美国银行业在住房按揭贷款上进行了各种创新,同时发行了大量的消费投资信贷,提高了美国居民的消费能力。最近20年里,美国实际消费需求增长率每年高达3.5%,而平均实际可支配个人收入增长率仅为3.2%。消费信贷领域的快速扩张使美国债台高筑,系统性风险不断增加。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信贷消费模式所积累的风险便通过金融危机的形式释放出来。美国经济的这种过度消费是在以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和资本账户顺差为主要特征的全球经济失衡的背景下得以持续的。

一方面,美国凭借自己在全球产业分工格局中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外围国家发展制造业的有利地位,以及自身对技术创新范式、市场标准、知识产权、金融资产定价等权利的垄断,大量进口了来自东亚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廉价商品,降低了国内生活和生产成本,提高了本国的消费水平,增加了居民财富。这体现在美国不断增长的经常账户逆差上,据统计,在2000-2007年8年间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平均增长率高达5%。o

另一方面,随着美国国内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大量国际资金流入美国,特别是来自石油输出国、东亚新兴经济体巨额贸易顺差所积累资金的回流,弥补了美国国内高消费和低储蓄的缺口,为美国国内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为其长期实施低利率的货币政策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全球金融体系中各国货币地位的不平等加速了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蔓延

在当今国际金融体系中,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处于主导地位,所占比重约为63.9%。因此,美元以及美国的金融创新资产成为世界各国金融机构进行海外投资的必然选择。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金融危机就极易通过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与国际金融等渠道传导到世界各经济体的金融机构,并影响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实体经济的影响

当前,美国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已通过各种途径向实体经济传导,并很可能演变为全面的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一)对美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反映了其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失衡。这种金融体系的失衡一旦表现出来,其负面影响就迅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金融动荡向实体经济传导的渠道是:随着金融危机深化,信贷收缩笼罩市场,企业融资成本急剧攀升,导致新增投资来源枯竭;金融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大幅下滑带来强烈的逆向财富效应,抑制居民消费;最终,金融危机通过投资和消费两个渠道导致实体经济下滑。具体体现在: 11房地产泡沫破灭,房地产投资的不断萎缩严重拖累着美国经济。标准普尔公司2008年5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一季度美国房价跌幅达20年之最。美国哈佛大学联合房地产市场研究中心在2008

1

相关数据来源: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相关数据,https://www.360docs.net/doc/9c12364687.html,。

o数据来源:IMF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https://www.360docs.net/doc/9c12364687.html,。

年6月23日发表的年度报告中指出,目前美国房地产市场正在出现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当前住房投资占GDP 的比重已经从2005年下半年的5.5%下降到3.7%,达到1991年经济衰退以来的最低点,住房

投资已经连续7个季度成为拖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1同时,美国与住房相关的投资占美国固定资产投

资的30%左右,房地产市场衰退使消费者和投资者对与房屋相关的支出减少,投资持续低迷,直接影响经济增长。另外,由于房价持续下跌带来的财富负效应及对消费信心的影响将大大弱化美国经济增长中的消费动力。

21消费的下滑加快美国经济回落的速度。当前美国私人消费占美国GDP 的72%,在过去的10年里这一比重整整提高了10个百分点。然而,金融危机造成了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证券市场价格也经历了深度调整,居民财富大幅缩水,这直接导致了美国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显著下降,社会消费急剧下滑,宏观经济增长受到影响。2008年9月美国汽车销售量剧减28%,表明美国最大消费品市场急转直下。美国2008年第三季度GDP 的增速为-0.3%,明显低于第二季度2.8%的增速;而美国非农就业岗位在2008年12月削

减52.4万个,失业率升至7.2%,创下1992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o31信心和信任危机导致企业融资困难,实体经济投资锐减。金融市场动荡和金融机构的信心和信任危机造成市场流动性短缺、清偿能力受损,市场信贷紧缩。企业投资来源急剧减少,一些企业出现流动性困难。同时,企业自身股票价值的大幅下降,削弱了其投资的意愿和能力,从而加剧了投资的进一步萎缩,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复苏。

(二)对世界实体经济的影响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经将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预

测由之前的3.9%调低至2.2%。?从世界范围来看,此次美国的金融危机已经通过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

际投资等多种渠道在全球传导,侵蚀全球的实体经济,引起全球性的消费下降、投资放缓、出口跌落、经济下滑和失业上升。

1.在全球金融体系联动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美国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市场之间、金融市场与全球实体经济之间的传导效应大大增强。由于当前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已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融入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大潮中,巨额/热钱0在全球各地迅速移动,各种金融衍生品将全球金融机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使得金融危机一旦发端于美国,便迅速扩散到其他各国,发展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次贷危机带动全球金融产品价格调整幅度的加大、加快,造成全球短期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加剧。2008年美国股市与其他发达国家股市同步下跌。自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以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最大跌幅达24.61%,而英国F TSE100指数、日本日经225指数最大跌幅分别达2

2.19%和31.8%,均创

5年新低。?这种全球范围的股市波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跨国机构在全球范围内调整风险资产比重的行为所致。此外,由于此次危机是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引起的,全球金融机构的资产损失巨大。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资产价格可能会继续下跌,金融机构也会继续紧缩信贷以改善自身的财务状况。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中信贷紧缩、经济衰退现象的发生几乎无法避免。

2.金融危机已通过国际贸易渠道从发达国家传导至发展中国家,重创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的实体经济。由全球资产价格下跌所造成的负向财富效应使得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显著下降,直接导致发达国家进口萎缩,全球贸易量锐减。据I MF 估计,2008年和2009年世界贸易量

(货物和服务,剔除汇率和价格因素)增速将放缓,分别为4.6%和2.1%。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进口需求下降将对贸易伙伴国的出口行业构成严重冲击。尤其是那些金融市场上外资比重较大、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出口且出口结构单一、自身存在比较严重的资产价格泡沫的发展中国家将深受其害,譬如部分东欧国家和中亚国家,严重的情况下这些国家将会出现金融危机甚至经济衰退。

3.市场信贷紧缩、信心下降导致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纷纷撤资,使国际投资的东道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滞缓。由于跨国公司原有的产能过剩,对经济增长的预期降低,加上融资成本增加,导致许多投资项目被搁置。据世界银行统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展中国家借债的平均利率与发达国家借债利率之差1o???数据来源: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https://www.360docs.net/doc/9c12364687.html, 。

数据来源:根据美国彭博社https://www.360docs.net/doc/9c12364687.html, 每日股指数据测算得出。

数据来源:IMF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https://www.360docs.net/doc/9c12364687.html, 。

相关数据来源: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相关数据,https://www.360docs.net/doc/9c12364687.html, 。

中金公司:5经济陷入衰退,通胀高位回落6,载5美国经济6,2008-04-17。

从2%攀升至8%,而且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官方和私人资本出现了大幅下滑。资料表明,2007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私人资本达1.1万亿美元,而2008年该数字预计将降至8000亿美元,2009年将继续下降至5300亿美元左右,仅占发展中国家当年GDP的3%。1甚至原先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如今也开始大规模地撤离。2008年4-9月份印度全国已有大约175亿美元的投资项目被搁置,o进一步抑制了当地经济增长活力。

三、世界各国的救市方案与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一)世界各国的救市方案

面对美国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世界各国相继实施了一系列救市行动。目前来看,世界各国的救市举措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金融危机发生初期,各国政府救市着眼于稳定金融市场,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期迅速恢复金融市场信心,避免危机蔓延。这段期间,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暂时国有化0的方法救市,即政府向金融机构注资,换取部分股权,以解决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不足问题。2008年10月美国出台700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0(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即TARP),其目的在于通过购买银行不良资产以恢复信贷市场正常运转,注入资金以增加流动性来救活金融业。欧盟国家一开始也采取了向金融机构注资和确保储户不受损失的方式。此外,有的国家采取了向市场抛售美元以稳定本国货币的做法,还有的国家运用国家主权财富基金、投资本国股市等方式挽救金融企业。在确保金融机构流动性充足之后,各国政府又普遍采取了降息的做法。

虽然初期的救市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对恢复市场信心和拓宽融资渠道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仍然无法阻止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世界经济面临下行风险。这是因为上述救市行动只是针对金融市场功能在短时间极度萎缩,市场流动性枯竭等问题,注入的大量流动性也只停留在金融机构,并未进入实体经济。因而经济复苏并未受到强有力的刺激,经济的内在调整也尚未完成。因此,各国政府开始重新思考救市的重点。

第二阶段,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以刺激消费为主来刺激实体经济增长的救市政策。首先是美国财长保尔森2008年11月12日突然宣布将转变救助重点,不再动用7000亿美元救市基金收购/有毒资产0,而计划/以消费为主0;与此同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财政部11月25日共同宣布,将向美国民众追加总额达8000亿美元的信贷投入,创设新的信贷工具,支持消费信贷和抵押贷款担保证券市场。在欧洲,英国将实施以减税为核心包括额外公共支出在内,总额约为300亿英镑的经济激励方案帮助房屋市场,并鼓励银行恢复对小型企业的贷款,以提升消费者信心;法国12月4日也出台了一项260亿欧元的经济激励计划,旨在促进正处于衰退边缘的法国经济增长。日本中央银行为了促进金融机构扩大对企业的贷款,缓解企业因银行惜贷而面临的资金紧张问题,将放宽抵押担保条件,向金融机构提供3万亿日元特别融资,以阻止已经陷入衰退的日本经济进一步恶化。显然,各国政府行动的一致性和救市的力度都达到空前的程度。

(二)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重建全球实体经济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更需要全球性的应对。自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领导人与国际金融机构频频召开金融峰会,商讨如何应对金融危机。2008年11月15日在美国首府华盛顿举行的20国集团(G20)金融峰会就促进经济增长达成共识,并为此制定了五项强有力的行动计划。在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应加强协调合作,综合运用有效可行的经济和金融手段,以达到重建全球实体经济基础、恢复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11各国加强宏观经济的协调与合作,发达国家应重构与虚拟经济相匹配的实体经济,新兴经济体要积极实行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以重建世界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之一,就在于其虚拟经济严重脱离实体经济并过度膨胀。当前,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从降息、向金融市场注资、债务担保等各方面,积极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试图为经济重新注入活力,但收效甚微。这是因为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长期过于注重服务业和金融业,而把工业等制造业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旦消费和资本市场出现问题,严重依赖资本市场融资的实体经济将受到很大的冲击。当服务业和金融业对经济增长贡献下降,就会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复苏困难重重。显然,发达国家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的失衡是长期积累而成的,短期内难以达到平衡。这就要求发达国家加强与其他实体经济相对强大的国家如中国进行合作,调整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使经济

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实体经济基础上,并制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协调的发展机制,使虚拟经济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从目前来看,发达国家通过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调节经济的空间有限,反而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通过降息等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的贡献比较大。因此,新兴经济体应积极、广泛地参与到全球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合作中来,采取审慎、主动的刺激经济增长的扩张性政策,促进全球经济复苏。与此同时,为避免短期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未来可能给经济带来通货膨胀压力,东亚新兴经济体也需要采取相应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对金融危险,如扩大政府投资规模,着力加强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国内需求;推进税制改革,实行减税政策等来带动居民的消费,以保持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21建立各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合作与政策协调机制,循序渐进地调整全球经济失衡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世界经济失衡影响着全球资源合理配置、加剧了全球经济结构性矛盾,它也是爆发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之一。各国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扩大国内需求,削减财政赤字,加快结构调整,深化体制改革,相互开放市场,加强战略对话和宏观政策协调,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均衡发展。目前在I MF的协调下,美国、日本、欧元区国家、中国和沙特阿拉伯等已经开始为失衡的调整进行多边磋商。但这种协调尚处于初级阶段。各主要经济体需进一步加快建立双边或多边的协调机制,为调整失衡制定明确的政策方向与行动重心:如美国应逐步提高国内储蓄,降低财政赤字;东亚各新兴经济体应逐步调整贸易结构,提高汇率弹性;日本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内需;欧洲应帮助美国吸收世界其他经济体出口,力争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的/发动机0。

31世界各国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建立有约束力、行之有效的国际金融管理体制,使虚拟经济的发展更好地与当前世界实体经济相匹配

首先,要改革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金融危机预警系统。国际经济组织,特别是IMF 和世界银行,应通过在财政、金融和货币领域制定国际通用的行为准则、改进国际会计标准、完善各国经济和金融形势的信息披露制度等措施,建立合理有效的国际金融监管标准、预警系统和风险防范体系。其次,世界各国应通过彼此的政策谈判和协调,循序渐进地改革国际金融组织体制。尤其是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解决金融危机的双重标准,改革IMF的决策方式,提升发展中国家的知情权、参与权、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使它们在国际金融组织体系改革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后,要推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建设,即在未来要改变以美元为主导的货币体系,提高区域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以对美元形成一定的约束。多元化的货币体系有利于形成货币之间的竞争,使货币反映其背后所代表的经济实力的变化,共同支撑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

四、美国金融危机与中国

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一个向更深层次的经济改革、更高质量和水平的对外开放转变的关键时期。当前的美国金融危机及其造成的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已使中国经济下行风险初现,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的GDP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进入第四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连创新低,世界银行、高盛、摩根大通等纷纷调低对中国2008年第四季度GDP增速的预期。1具体而言,美国金融危机已通过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投资渠道,对中国的消费、投资和出口部门产生负面影响。

11受美国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的双重影响,国内居民实际购买力下降,消费热点不断降温。一方面由于大量外向型中小企业的倒闭,失业人口增加,必然导致这部分居民全面缩减消费支出。另一方面,由国内资本市场的全面下跌引发的财富负效应会进一步抑制国内消费增长,以中产阶级为消费主体的汽车、住房、建筑装潢、娱乐、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持续降温。

2.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国际资本抽逃,导致中国吸收国际投资锐减。作为新兴市场,中国长期以来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投资及投机资金。然而,金融危机引起全球短期资本的剧烈波动,导致大量国际资本从中国的资本市场如股市、房地产等市场撤离,造成资本市场市值下跌。在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2008年10月,中国内地上证综指累计下跌了24.6%,创14年跌幅之最。o与此同时,自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锐减。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12月,我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

923.9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58%,增速低于1-10月的35.06%。自2008年7月份以来,中国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已经连续5个月出现下降,1下降幅度远远超出了市场预期。

3.由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增速减缓,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得海外市场需求大幅下降,中国出口贸易缩减,国内出口企业面临严峻的经营局面。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95

4.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仅增长12.7%;11月出口额较上年同期下滑2.2%,为2001年6月以来出口额首次出现下降;与10月份增长19.2%和2007年增长近26%的强劲势头构成了鲜明反差。这意味着需求萎缩已经影响到中国的出口,国内经济的疲软态势逐渐显现。另外,综合反映中国制造业生产情况的PMI指数中有关订单的分项指数自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全部大跌,11月份出口订单指数更是暴跌至29,创下自2005年来最低水平。未来中国企业的出口环境会更加恶劣。o

然而,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也给中国带来了机遇:首先,金融危机的爆发削弱了外部需求,为中国政府调整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改善国际收支失衡、实现宏观经济的软着陆提供了动力和契机。其次,美国金融危机削弱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的作用,中国可以进一步发挥世界市场和资金提供者的作用,加快实现人民币和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最后,金融危机为推进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国际化提供了契机,为我们提供了反思和汲取教训的机会,提醒我们在中国推行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进程中必须对风险保持高度警惕,使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

(二)中国的应对措施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运行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使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困难,但机遇与风险并存,中国应在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基础、保证本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与世界各国一起共同抵御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遏制危险进一步地蔓延。

11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基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内需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和促进作用中国政府目前已出台了高达4万亿元投资规模的扩张性计划,主要用于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等十个方面,以进一步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具体而言,中国经济政策应着眼于调整经济结构、扶持困境产业、扩大内需,保证经济健康发展。

首先,要将产业升级转型作为中国政府的一项长期举措。对于/三农0、节能环保、高科技领域的投资适度倾斜,而对于/两高一资0行业的投资要加大限制力度。要加大农村新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同时,要通过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加速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和完善产业政策等积极措施,加速推进节约型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其次,应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拉动内需,保障对外贸易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通过适度扩大政府的投资性支出,增加对一些部门的转移性支出和政府补贴,支持一些急需发展的部门、行业、产业,财政可通过各种措施如补贴、减税、增加投资等支持其发展。

21积极、主动地参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重建,刺激世界实体经济复苏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只要中国政府应对得当,中国很有可能率先摆脱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继续保持高速稳定的经济增长,成为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之一。因此,我们要抓住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转变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中国不断上升的国际影响力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重建,为实现国家的和平发展创造出一个最有利的外部环境。

首先,坚决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多哈回合贸易谈判进程,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与主要贸易伙伴加强合作抵御贸易保护主义,积极推动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促进世界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其次,适当参与各国针对金融危机的救市行动。参与国际救市行动应实施/三优先0、/一防范0原则:即优先扶持自己的企业,优先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合作,优先帮助发展中国家和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对中国经济的侵蚀和影响。

最后,积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中国应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努力改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和投票权基于经济规模的分配原则,重新审核基金份额、扩大基础投票权;力争在设计份额和投票权及其分配的过程中,既要反映已有经济规模的总量指标,还要前瞻性地考虑能够反映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指标,从而保证制度设计的前瞻性和动态的公正性,体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潜力及相应的话语权;废止少数发达国家事实上的一国否定权,特别是要约束美国滥发美元的行为;实现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从而带动地区间贸易和投资的多元化发展。(下转第85页)

21李豫川、陈刚:5欧佩克/火线会议0力挺油价6,载5中国证券报6,2008-10-25。

31吕建中、王炜瀚:5世界石油市场结构:演进、动因及影响6,载5国际贸易问题6,2008(6)。

41Roshanak Taghavi:5欧佩克下月可能减产6,载5华尔街日报6,2008-08-18。

51托马斯#赫尔伯林、瓦莱丽#默瑟-布莱克曼和凯文#程:5世界商品价格高涨的原因及其影响6,载5江西社会科学6,2008 (6)。

61王洛林、李向阳:52004-2005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6,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71王洛林、李向阳:52005-2006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6,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81王洛林、李向阳:52008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6,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91新华社:5欧佩克秘书长:全球原油市场/供应充足06,载2008-05-21新华网。

101新华社:5印尼考虑退出石油输出国组织6,载2008-05-06新华网。

111中国驻沙特使馆经商参处:5海湾地区基础设施展望6,2007-06-04,见https://www.360docs.net/doc/9c12364687.html,。

121中国驻阿联酋使馆经商参处:51996年-2006年海湾国家发展情况6,2008-08-05,见https://www.360docs.net/doc/9c12364687.html,。

131中国驻沙特使馆经商参处:5沙特国别资料2007版6,2007-12-01,见https://www.360docs.net/doc/9c12364687.html,。

141中国驻科威特使馆经商参处:5海湾大型项目投资规模达两万亿美元6,2008-06-04,见https://www.360docs.net/doc/9c12364687.html,。

151中国驻沙特使馆经商参处:52006年沙特石油天然气行业概况6,2007-12-05,见https://www.360docs.net/doc/9c12364687.html,。

161朱民、马欣:5新世纪的全球资源商品市场6,载5国际经济评论6,2006(6)。

171左小蕾:5美元贬值是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的直接原因6,载5华人世界6,2008(2)。

181BP,2008./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08.0https://www.360docs.net/doc/9c12364687.html,.

191Coleman,N.and Levin,Carl,2006./The Role of M arket Speculation to the Ri se of Oil and Gas Price:Reback the Higher Limi t to the Normality10Energy Intelli gence Group,Staff Studies Vol.26(2).

201Kokurin,D.;Melkumov,G.and Melkumov,G.,2005./Participants in the International Oil Market.0Problems of Economic Transi tion,Vol.47,Issue10,pp.71-87.

21.Interagency Task Force on Commodity Markets,2008./Interim Report on Crude Oil.0https://www.360docs.net/doc/9c12364687.html,/stellent/groups/public/ @newsroom/documents/file/i tfinterimreportoncrudeoil0708.pdf.

22.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2005./World Energy Ou tlook2005.0https://www.360docs.net/doc/9c12364687.html,.

23.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2007./World Energy Ou tlook2007.0https://www.360docs.net/doc/9c12364687.html,.

24.OPEC,2008./Annual Statistical Bulletin2007.0https://www.360docs.net/doc/9c12364687.html,.

(责任编辑:陈永清)

(上接第78页)

参考文献:

1.陈雨露、庞红、蒲延杰:5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6,载5中国金融6,2008(4)。

2.高辉清、熊亦智、胡少维:5世界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6,载5国际金融研究6,2008(11)。

3.李若谷、冯春平:5美国次贷危机的走向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6,载5国际经济评论6,2008(2)。

4.廖岷:5从美国次贷危机反思现代金融监管6,载5国际经济评论6,2008(4)。

5.孟辉、伍旭川:5美国次贷危机与金融稳定6,载5中国金融6,2007(18)。

6.孙立坚、周、彭述涛:5次级债风波对金融风险管理的警示6,载5世界经济6,2007(12)。

7.徐克恩、鄂志寰:5美国金融动荡的新发展:从次贷危机到世纪性金融危机6,载5国际金融研究6,2008(10)。

8.余永定:5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6,载5当代亚太6,2008(5)。

9.曾康霖:5对金融风险、金融危机的理性认识过程)))改革开放以来的回顾6,载5中国金融6,2008(5)。

10.张松涛:5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机遇与挑战6,载5国际贸易6,2008(10)。

11.张明:5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6,载5国际经济评论6,2008(4)。

12.张明:5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化及中国的对策6,载5国际经济评论6,2008(6)。

13.M ian,Atif R.and Sufi,Amir,2008./The Consequences of Mortgage Credit Expansion:Evidence from the2007Mortgage Default Crisis.0SSRN Working Paper,https://www.360docs.net/doc/9c12364687.html,/sol3/papers.cfm?abstrac-t id=1072304.

14.Bernanke,Ben S.,2008./Financial Markets,the Economic Outlook,and Monetary Policy.0Speech at the Women in Housing and Finance and E x chequer Club Joint Luncheon,Washin gton,D.C.

15.Keys,Benjamin J.;Mukherjee,Tanmoy;Seru,Amit and Vi g,Vikrant,2008./Did Securitization Lead to Lax Screening?Evidence from Subprime Loans.0EFA2008Athens Meetings Paper.

16.Eichengreen,B.,2007./The Subpri me Crisis and Asia.0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Working Paper,Issued in August2007.

17.Giovanni Dell.Ariccia;Deniz Igan and Luc Laeven,2008./Credit Booms and Lending Standards:Evidence from the Subpri me Mortgage Market.0CEPR Discussi on Paper,No.DP6683.

18.Demyanyk,Yuli ya and Van Hemert,Otto,2008./Understanding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0SSRN Working Paper,http:// https://www.360docs.net/doc/9c12364687.html,/sol3/papers.cfm?abs trac-t id=1020396.

(责任编辑:陈永清)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章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金融危机,这次危机的爆发是以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事件为标志,2007年年底、2008年年初花旗、美林、瑞银等大机构出现巨额亏损,2008年7月美国房利美、房地美被美国政府收购,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告申请破产,美国次贷危机已发生1年零6个月,至今还在持续。这次危机的波及面广,由房贷市场蔓延到了美国的投行、商行、保险领域,2008年10月开始跨出国界,从美国蔓延到西欧、东欧、亚太、拉美等国的商行、投行、保险领域,进而演变成为全球性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也可称之为次级债券危机,其爆发原因可以主要归结为以下三点: 1.1次级抵押贷款导致购房门槛降级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所产生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居民居住条件。这个出发点是好的,而且在最初10年里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美国的房屋拥有率在1994年为64%,而到了2006年已经上升到69%。在这期间,超过900万的家庭拥有了自己的房屋。领硕学术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c12364687.html,这主要归功于次级房贷。其中大部分是低收入者,有一半以上是少数族裔。这些利用次级抵押贷款获得房屋的人群由于信用记录较差或付不起首付而无法取得普通抵押贷款。对于这些低收入者,次级抵押贷款不是直接拒绝提供房贷,而是为他们提供了选择权。 正是这种次级房地产抵押贷款制度为这次次级债危机提供了制度基础和物质条件。比如一些贷款机构推出了“零文件”、“零首付”的贷款方式,即借款人只要申报其收入情况而不用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如完税证明、工资条等,就可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这使得一些中低收入者纷纷入市购房。同时,这种“零文件”、“零首付”的贷款方式促使很多借款人通过虚报收入获得贷款。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和采取的政策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一.金融危机的前世今生 含义: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类型: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最终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大体上说,可以划成三个阶段:一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的危机。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一些有关金融机构不能够及时有一个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第三个阶段,信用危机。就是说,人们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怀疑,造成这样的危机。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席卷整个世界,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关于对我国的影响大致如下: 第一,次贷危机主要影响我国出口。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出口增长下降,一方面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 其次,我国将面临经济增长趋缓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我国已经截止到目前我国CPI已连续两个月低于4% ,分别为10月4.0% ,11月2.4% ,而PPI为10月3.2% ,11月2% ,经济形势非常严峻,第三季度的GDP增长率只有9% ,11月份的工业企业的利润率只有4.9%,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面临巨大压力。而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业的倒闭,也加剧

2008年经济危机的成因,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2008年经济危机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2008年下半年源自美国的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国际经济的失衡,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内部爆发的次贷危机,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混乱,担忧和信心丧失,是目前全球经济和金融震荡的主要根源。如何迅速遏止金融危机、迅速遏制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世界各国的头等大事和一致行动。 关键词:经济危机次贷危机美国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 (一)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 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贷款是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但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在过去10年里购房实行“零首付”,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5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购房按揭贷款制度,让美国人超前消费、超能力消费,穷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国经济辉煌的十年。但这辉煌背后就潜伏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及关联的坏账隐患。 (二)房贷证券化。 出于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考虑,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将购房按揭贷款包括次级按揭贷款打包证券化,通过投资银行卖给社会投资者。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就转嫁到资本市场,并进一步转嫁到全社会投资者——股民、企业以及全球各种银行和机构投资者。 (三)第三个环节,投资银行的异化。 投资银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国的投资银行为房贷证券化交易的巨额利润所惑而角色异化。在通过承销债券赚取中介费用的同时,大举买卖次级债券获取收益。形象地说,是从赌场的发牌者变为赌徒甚至庄家。角色的异化不仅使中介者失去公正,也将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四)金融杠杆率过高。 金融市场要稳定,金融杠杆率一定要合理。美国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过度扩张,用极小比例的自有资金通过大量负债实现规模扩张,杠杆率高达1:20—30甚至1:40—50。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金融机构以这个过高过大的杠杆率,炮制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和虚假的繁荣。比如雷曼兄弟就用40亿美元自有资金,形成2000亿美元左右的债券投资。 (五)信用违约掉期(CDS)。 美国的金融投资杠杆率能达到1:40—50,是因为CDS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险机构为这些风险巨大的融资活动提供担保。若融资方出现资金问题,由提供保险的机构赔付。但是,在没有发生违约行为时,保险机构除了得到风险补偿外,还可将CDS在市场公开出售。由此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超过33万亿美元的CDS 市场。CDS的出现,在规避局部风险的同时却增大金融整体风险,使分散的可控制的违约风险向信用保险机构集中,变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风险。 (六)对冲基金缺乏监管。 以上五个环节相互作用,已经形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而“追涨杀跌”的对冲基金又加速危机的发酵爆发。美国有大量缺乏政府监管的对冲基金,当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时,对冲基金大肆做多大宗商品市场,比如把石油推上147美元的天

浅析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其影响

浅析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其影响 摘要:这次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相信已经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那么金融危机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它对国际、国内的经济有什么影响?有有多大的影响呢?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创新,金融监管,过度消费 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正在一步步演化和扩大为一场全球金融危机。其时,危机刚爆发时,很少有人预料到,美国次级抵押债券市场的这场疾患会迅速星火燎原;更想不到它会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如此大的连锁反应。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 美国金融危机表面看是由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中的问题所引起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衡、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美国的过度消费三个方面。 1、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失衡,金融监管缺位,是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一个国家在金融发展的同时要有相应的金融秩序与之均衡。美国在1933年大危机以后,出台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实行严格的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在随后近60年里,美国金融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性相应增加。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了金融监管,并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 此外,金融生态中的问题,也助长了金融危机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金融生态本质上反映的是金融内外部各要素之间有机的价值关系,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仅是金融监管的问题,次贷危机中所表现出的社会信用恶化、监管缺失、市场混乱、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正是金融生态出现问题的重要表现。 从1999年开始,美国放松金融监管使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出现问题。金融衍生品发生裂变,价值链条愈拉愈长,终于在房地产按揭贷款环节发生断裂,引发了次贷危机。华尔街在对担保债务权证(CDO)和住房抵押贷款债券(MBS)的追逐中,逐渐形成更高的资产权益比率。各家投行的杠杆率变得越来越大,金融风险不断叠加。 2、美国金融危机的另一重要原因还在于美国经济基本面出了问题。 仔细分析美国金融危机发生时的宏观经济环境,我们可以发现,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世界原有的供需曲线断裂,出现了

08年金融危机后美元分析

金融危机后的美元霸权与美元走势 自19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所谓的“牙买加体系”。由于在该体系中,美元扮演着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角色,因此该体系也被称为美元本位制。美元本位制的独特之处在于,尽管美元并未与任何实物资产挂钩(例如黄金或者商品篮),但其他国家依然对美元币值保持着高度信心,这或许是其他国家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规则能够维持较低的国内通胀率有信心。然而,正是因为美元的发行没有任何实物资产的约束,在牙买加体系中,周期性的美元超发、全球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泡沫就成为常态。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日益凸显。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与美元本位制有着密切的关联。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国家,美国获得大量实体商品与资源的注入,通过经常账户赤字输出美元。由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外围国家并未完全花掉出口收入,而是以外汇储备的形式将出口收入储存起来。这就导致外围国家持有的美元通过购买美元资产(主要是美国国债)的方式回流美国。换句话说,在第一重循环里,美国用美元换来实体商品与资源。在第二重循环里,美国用美元金融资产换回美元。以上双重循环意味着美国利用金融产品换回实体商品与资源,同时能够把美元数量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美国获得了征收铸币税以及避免恶性通胀的双重好处。 持续的经常账户赤字导致美国净对外负债不断上升。一般而言,投资者对美国净对外负债与GDP之比的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一旦这比率超过一个阚值(例如100%),投资者将对美国偿还外债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拒绝继续对美国提供融资。因此美国不得不通过美元贬值来降低贸易赤字以及净对外负债规模。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经济学家们都对未来美国经常账户的可持续性忧心忡忡,认为未来的美元大幅贬值将引发全球国际收支危机。 除了鲁比尼这样的“末日博士”之外,很少有人能够想象,危机会以美国次贷危机的形式爆发出来。问题并没有出在美元贬值上,而是出在美国金融产品的质量上。随着房价下降与利率上升,建立在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基础上的若干衍生产品(例如MBS、CDO和CDS)的违约率上升、信用等级下调、市场价值瞬间蒸发。美国金融市场的危机不仅蔓延到全球金融市场,而且拖垮了全球实体经济。美国政府出台的极其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尽管在稳定金融市场与提振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然而却给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埋下了若干不确定性。财政政策方面,美国政府的巨额开支造成财政赤字高居不下。2009财年的联邦财政赤字高达1.84万亿美元,约为GDP的12%。这远高于3000-4000亿美元的历史平均水平(约为GDP 的2-3%)。美国政府不得不通过大量增发国债来为财政赤字融资。问题在于,当东亚国家和石油出口国的出口收入下降导致外汇储备累积速度放慢,当美国居民投资者在次贷危机中损失了13万亿美元的金融财富,当美国机构投资者开始重新追逐风险,美国国债市场可能出现持续的供过于求的局面,这意味着美国国债的市场价值未来可能显著下滑。美国国债的潜在风险,使其对外围国家的吸引力下降,这就意味着美元霸权的基础受到削弱。 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的定量宽松政策导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由危机前的8000亿美元左右飙升至目前的2.2万亿美元左右。在负债方,增长最快的是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一旦美国金融市场回暖、实体经济反弹,而美联储出于维稳考虑而未能及时实施退出策略,那么这些银行准备金将在旦夕之间转变为广义货币和信贷,这意味着潜在的通货膨胀与美元贬值难以避免。美元贬值的潜在风险,使得外围国家持有美元资产的动机下降,美元霸权的基础被进一步削弱。 为了维持美元霸权,美国政府目前的主要任务是防止美元汇率大跌,从而永久性地损害外围投资者的信心。为了防止美元汇率大跌,美国政府就必须一方面及时实施退出策略,另一方面将经常账户赤字维持在可控范围内。目前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已经由2007年的6%以上下降到目前4%左右。推动经常账户赤字缩小的主要是美国居民储蓄率的上升,该指标已经由危机前的负值上升至目前的6%左右,并且可能继续上调。然而,一方面美国居民储蓄率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内蒙古财经大学双学位学士论文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作者 内容提要 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在美国发生并蔓延到全世界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发展也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对我国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于今天的去全球经济一体化来说,由于美国造成的金融危机我国必须正视其问题,对其问题采取正确的措施来

解决全球金融危对我国造成的损失将金融危机中的危害转为利,使我国经济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状态下,迅速将金融界快速发展起来,并对金融影响也越来越大。然而面对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与在金融发展中使人们对其备受关注。 关键词:金融危机债务汇率风险 Abstract A massiv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pread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round the world, also caused huge loss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lso caused huge loss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For today's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caused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our country must face the problem of taking the right step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n China's losses from the financial crisis harm to benefit, make our economy get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 in this state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rapid will finance developed quickly, and the financial impac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ig. However, in the face of the outbreak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to its attention. Key words:The financial crisis Debt Currency risk 目录 一、金融危机发展概况 (1) ㈠金融危机概述 (1) ㈡金融危机的原因与过程 (2)

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南京理工大学 课程考核论文 课程名称:风险管理 论文题目: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姓名:孙浩 学号:914113590125 成绩: 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目录 1.案例简介 (2) 2.原因分析 (6) 3.启示 (9) 4.参考文献 (11) 一、案例简介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始于泰国货币危机,早在1996年泰国经常贸易项目赤字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8.2%,为了弥补大量的经常项目赤字和满足国内过度投资的需要,外国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房地产、股票市场,泡沫经济膨胀,银行呆账增加,泰国经济已显示出危机的征兆。 1997年5月中旬,以美国大投机家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对泰铢发动猛烈冲击,更加剧了泰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泰国宣布放弃自1984年以来一直实施的固定汇率制度安排,改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泰铢即贬值20%,这标志着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由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也面临着与泰国相似的一些问题,再加上所谓的“接触传染”效应以及国际投机者的不断狙击,危机开始蔓延到整个东南亚。 7月11日,菲律宾首先步泰国后尘,宣布允许比索在更大范围内与美元兑换,比索当天贬值11.5%,利率一夜之间猛升到25%;

同一天,马来西亚则通过提高银行利率阻止林吉特进一步贬值。印度尼西亚被迫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比价,印尼盾7月2日至14日贬值了14%。一向稳健的新加坡元也于7月18日跌至30个月以来的最低点1.4683新元兑换1美元;8月14日,印尼宣布汇率自由浮动,当天印尼盾再次贬值5%;8月16日,马来西亚林吉特暴跌了6%,跌至24年来的最低点。东南亚外汇市场的震荡,使投资者信心受挫,外资大量撤离,东南亚股市也因此低迷,泰国货币危机由此逐步发展成为更为广泛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港元联系汇率制也接受了严峻的挑战,香港特区政府采取果断对策,成功地捍卫了港币联系汇率制度,但是,由于利率飙升,香港股市为此受到较大冲击。 继泰国等东盟国家金融风波之后,台湾的台币贬值,股市下跌,掀起金融危机第二波,10月17日,台湾货币当局在经济状况良好,经济项目盈余,外汇储备充足,有能力维护新台币稳定的情况下,突然主动放弃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当日,新台币兑美元的汇价即跌至29.5,为10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不仅进一步动摇了投资者对东南亚的信心,加剧了东南亚金融市场的混乱,10月28日,香港恒生指数再次下探,自1996年来首次跌破1万点,最低见到8775.88点,跌幅达13.7%。至此,与8月份最高点相比,香港股市跌幅几乎过半。 11月,韩国汇市、股市轮番下跌,掀起了亚洲金融危机的第三波。11月20日,韩国中央银行决定将韩圆汇率浮动范围由2.25%扩大到10%,至此韩国开始成为亚洲金融风波的新热点。截至12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论2008年至今的金融风暴危害 摘要: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例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劵,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金融危机呈现多种形式混合的趋势。金融危机的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的现象,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泡沫信贷次贷危机 一、金融危机发生的趋势 2008年美国由于次贷危机引起了全世界的金融危机,而这次著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

美国金融危机的论文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已经有1年多了,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济衰退现象明显,失业人数急剧增加。中国也成了这次危机的受害者,产品出口困难,失业人员增加。和全世界共同应对美国金融危机,但又要保持国内经济增长的相对独立性是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 始于2007年末的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简称次贷危机),持续已经有1年多了,危机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愈演愈烈,不仅重创美国经济,还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巨烈震荡和全球经济的衰退。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及其向金融危机的演变 要理解什么是次债危机,就必须先了解什么是美国的次级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国外住房按揭的一种类型,贷给个人信用记录低于一定级别的人以谋求更高的利息进而增加银行收入。2001-2004年,美联储实施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美国人的购房热情不断升温,次级抵押贷款成了信用条件达不到优惠级贷款要求的购房者的选择。应该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产生的出发点是好的,在最初10年里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994-2006年,美国的房屋拥有率从64%上升到69%,超过900万的家庭在这期间拥有了自己的房屋,这大部分归功于次级按揭贷款。银行把发放的贷款捆绑打包进行证券化并在资本市场进行出售,这样就把原本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贷款资产移除报表,并以此转移相关风险。这样资产证券化的结果就是银行看似把风险已经完全转移给了其他金融机构(SIV等),得到了一笔“无风险”的类似于手续费的收入,而这种无风险收入进一步刺激了银行从事这种业务。这种业务模式在如今负债累累的英国银行Northern Rock上表现最为明显。 然而放贷机构间竞争的加剧催生了多种多样的高风险次级抵押贷款产品。如浮动利率贷款,这种形式的贷款看似提供给贷款者更多的优惠(例如贷款者可以先支付利息不付本金),但事实上由于当时偏低的利率水平,接受这种贷款的贷款者被暴露在利率上升风险之下。而在银行方面看似通过浮动汇率转移了利率风险,但却把自己暴露在一旦房地产价格发生逆转,按揭贷款还款率骤跌的风险之中。 在进行次级抵押贷款时,放款机构和借款者都认为,如果出现还贷困难,借款人只需出售房屋或者进行抵押再融资就能够解决问题。但事实上,由于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借款人很难将自己的房屋卖出,即使能卖出,房屋的价值也可能下跌到不足以偿还剩余贷款的程度。这时,很自然地会出现逾期还款和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案例。案例一旦大幅增加,必然引起对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悲观预期,次级市场就可能发生严重震荡,这就会冲击贷款市场的资金链,进而波及整个抵押贷款市场。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价格也会因为房屋所有者止损的心理而继续下降。两重因素的叠加形成马太效应,出现恶性循环,导致了次债危机。 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走低以及以房地产为抵押的资产不断缩水,导致借款人无法偿还借款,从而引起投资银行的资产无法回收。 冷静审视问题的来龙去脉,不难发现这场危机追根溯源是由美国房地产市场不断累积的资产泡沫引起的,泡沫的产生和不断堆积是危机的酝酿,泡沫轰然破灭之时就是危机爆发之日。 次贷危机的产生使得银行债务危机恶化,不良贷款数量急剧增加,最终造成银行资金链的紧张,最终演变成金融危机。 二、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仅仅是中国在美国金融投资上的资金安全,更深层次对

2008年金融危机与2011年经济危机比较

美刊载文指出——2011年与2008年金融危机的区别 经济参考报2011-10-11 08:40:38 美国《世界政治评论》网站不久前发表一篇文章,题为《2011年的金融危机:为什么这一次不一样》,主要分析了5方面的不同。 该文章指出,两次危机之间的第一个重要区别与处于每次风暴中心的“有毒资产”的性质有关。2008年,银行之间的短期贷款——从许多方面看是全球金融体系的生命线——利用对愚蠢的投资可能造成贷款合作伙伴破产的担心。美国财政部承认,为了让信贷再次流动,必须把坏账清除出这个体系。 目前,解决办法没有这么简单,因为目前处在危机中心的坏账已经公开。如今,银行间贷款就像2008年底一样正在收紧,不是因为金融机构在提防抵押贷款方面的糟糕投资,而是因为它们担心对政府本身的糟糕投资。 两次危机之间第二个相关区别是地理上的。2008年,危机的中心是一个国家,而目前危机的根源是有17个成员的欧元区。3年前,美国的决策者只需要自己讨论适当的应对措施;如今,欧洲有预算盈余的经济体的决策者与存在赤字的经济体的决策者,因截然不同的优先选择互相争斗。因为欧元区自己都无法达成一致,七国集团无法达成协调的行动就不足为奇了。 第三,2008年的危机让决策者大吃一惊,而且突然达到了最低点。虽然有一些预警迹象——即那年春天贝尔斯登公司破产——但是当雷曼兄弟公司也破产时,世界领导人基本上是毫无防备的,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了冲击波。决策者没什么时间做出反应,当然也没有时间就适当的应对措施争论不休。在国际上,二十国集团的紧急会议在数周内召开,做出了强有力的集体反应。 相反,目前的危机是缓慢发展的。如果说2008年的危机像遭受水刑的话,那么2011年的危机就像坐水牢。其症状是逐渐显现的,使政治家有时间去争辩、停止、只同意下一个权宜之计,只要能把问题再拖延一两个月。这一点在欧元区解决好几个成员面临的债务危机时最明显。它们没有达成能彻底解决问题的大胆的办法,而是逐步采取行动,只同意采取防止近期内主权债务违约所必须的最低限度的行动。在国际上,同样的方法似乎很普遍,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观望态度。简而言之,发展缓慢的危机让人缺乏紧迫感。 同样与2008年不同的是,2011年的危机因为债务和赤字问题上的政治斗争而复杂化。虽然债务程度3年前就成问题,但并没有高度政治化。如今,从雅典到华盛顿,关于不可持续公共债务的长期担忧压倒了对增长停滞和二次探底可能性的近期担心。在欧洲,这已经使加强对预算纪律的集体监督的呼声压倒了深化经济治理的需要。在华盛顿,类似的变化推动着美国的“债务危机”。 当然,发达经济体的主权债务必须得到控制,欧洲加强预算纪律是非常好的目标。但是寻求这些目标不应影响这些国家阻止其经济重新陷入衰退的行动。专注长远已经使决策者看不到正在迫近的信贷危机、乏力的增长和高失业率。 最后,央行——正是这些经济决策者最熟练地应对了上一次危机——已经没有其他应对办法的事实让2011年的危机进一步复杂化。利率已经到底,货币政策不可能再放宽。美联储和欧洲央行都承担起责任,向金融系统注入流动性并购买政府债券,但这些战略的效果是有限的,美联储不愿实行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就证明了这一点。这意味着如果会出现进一步刺激行动,将来自于预算政策,由政治领导人而非央行做出艰难的决定。 因为这些原因,2011年即将出现的金融危机不是2008年危机的再现,国际反应也不是。这一次,世界发达经济体不是像3年前那样通过合作降服危机,而是选择了放弃。

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发展 摘要:中外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其实质和根源并没有超越马克思的逻辑,根源仍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质,是以金融危机为突出表现的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实体经济严重过利、资本的逐利本性引起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越来越脱离,造成投机过度从而失控、爆发危机。在全球金融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必须认真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以便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下文中本人将重点阐述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影响的几个方面,并就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几点启示阐述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发展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全球蔓延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重要影响,中国也不例外。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例如,与对发达国家的影响相比存在一定“滞后效应”;对我国出口影响较大;工业生产增速下降,产品库存增加;第三产业一些行业出现困难;股市持续低迷;就业压力增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 1.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影响明显 中国近几年经济增速放缓将成为大势所趋,出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将是必然趋势。—直以来,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贸易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我国贸易依存度远远高于其他国家。金融危机的造成美周国民财富大幅缩水,居民消费支出减少。而中美贸易占据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最大比重,美国人不消费对我国的出口带来巨大的冲击。这就要求我国:(1)调整对外贸易结构。改变以低档产品出口为主的模式,进行产品升级,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创新和研发的力度,加强出口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贩之地。(2)扩大内需。要加大农村市场的开拓力度,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劳动者工资,提高农民消费能力,疏通内需渠道,为农村人民消费需求提供物质基础。

金融毕业论文浅议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启示

浅议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启示 始于2007年8月的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已经成为一场世界范围的资本主义危机,它不仅重创了美 国金融与,无疑也给全球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加速了世界经济的下滑。相信这场危机的影响会是空前的,留下的反思也会是相当深远 的。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此次金融危 机的直接影响是造成了美国大量金融机构的破产或重组,导致货币供给的紧缩,逆转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势头,并且至今尚未看到好转 的迹象,最终影响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本文从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收入再分配、金融自由化进程和国际货币体系的运作所造 成的影响这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对全球范围内收 入再分配的影响金融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应在于它服务实体经济的融资,降低经济社会的交易成本,优化经济资源的配置。但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虚拟经济在社 会整体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极速膨胀,资本在金融市场的加速流转越来越表现为追逐超额利润的投机行为。在虚拟经济条件下,庞大的投机性交易成为主要的收益来源,而虚拟经济交易的对象是经过各种加工以及粉饰过的“风险”,这些交易并不是以合理的条件融通和配置资金,而是围绕着货币和证券的价格波动和利率变动所造成的损失由交易当事者的哪一方承担或盈利的归属。资本市场的运 行是在资产定价模式的基础上由心理预期的支撑而自我实现的,在金融创新的杠杆放大作用下,人们对于超额利润的向往超出了对于风险的评估,表现为一种典型的“博傻”行为。一旦外在扰动引起金融市场运行趋势的逆转,高台跳水式的资产价格暴跌不可避免,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刺激措施及实施情况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刺激措施及实施情况2010/08/11 --------------------------------------------------------------------------------------------------- 为应对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财政部和美联储联手推出力度空前的金融救援和财政刺激计划。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连续不断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措施,从金融救援到实体解困,从应急式的“危机处理”到长期性的“结构调整”,其使用频率之高、政策范围之广、实施力度之强实属罕见,对遏制经济深度下滑,提振美国经济,促进美国可持续增长的基础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着眼于应对金融危机的金融救援与经济刺激计划 在应对经济危机的过程中,美国政府重拾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手段,建立起一套比较系统的危机应对机制和政策框架。 金融救援计划 (一)金融救援的目标与途径 美国金融机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数据显示,金融机构的资产减记规模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GDP)总和的13%,家庭金融资产缩水20%。为挽救频临崩溃的金融系统,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决策当局“三管齐下”,从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方入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非常规的政策,实施全面的金融救市方案。第一,从资产方来看,危机之后金融机构亏损严重,不得不低价抛售金融资产,导致金融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救助的办法是政府出资购买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第二,从负债方来看,危机之后金融机构纷纷“惜贷”,导致金融市场上流动性短缺,救助的办法是央行通过各种形式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试图缓解信贷紧缩的困境。第三,从所有者权益来看,遭受损失的金融机构不得不减少自由资本金,甚至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救助的办法是通过直接向有问题的金融机构注入资本金,实施“国有化”控股。 (二)美国两轮金融救援计划 为实现上述目标和途径,布什政府(7000亿)和奥巴马政府(1.5万亿)实施了总规模达2.2万亿美元的两轮金融援助计划: 1、布什政府的金融援助计划(TARP) 内容要点:2008年10月3日,美国总统布什批准了《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推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7000亿美元计划。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授权美国财政部处理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在两年有效期内分步使用7000亿美元资金,通过“资本收购计划”、“目标投资计划”以及“资产保证计划”等购买金融机构受损资产;二是建立问题资产处置计划后,允许财政部向金融机构受损失资产提供保险;三是成立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和独立委员会对法案的实施进行监督;四是要求将美国国债最高法定限额从现有的10.6万亿美元提高到11.3万亿美元,以便为政府实施救援计划留下资金空间;五是将保护纳税人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六是增加对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房贷申请人帮助。 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增发国债,而联储方面筹措资金的渠道则来自资产置换、财政注资和货币政策工具创新(杠杆化),其中,资产置换超过3000亿美元,财政注资2000亿美元,其余部分为货币政策工具创新。

案例:俄罗斯的金融危机(1997-1998)

俄罗斯金融危机(1997-1998) 一、进程与原因 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了三次金融危机。 第一次金融风波发生在1997年10月28日至11月中旬之间。俄罗斯于1996年起对外投资开放,1997年是俄罗斯经济转轨以来吸入外资最多的一年。但是外资总额中直接投资只占30%左右,70%左右是短期资本投资。 1997年10月韩国爆发的金融危机立即对俄罗斯金融市场产生连锁反应。结果,自1997年10月28日到11月10日间由于大量抛售股票,股价平均下跌30%,债市和汇市也纷纷告急。当时央行拿出35亿美元拯救债市,以维持国债的收益率吸住外资。虽然国债收益率上升至45%,但外资依然撤走了100亿美元。 第二次金融大波动发生在1998年5月~6月间。具体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政府危机引起投资者对俄罗斯政局不安;第二、俄罗斯严重的财政、债务危机引起投资者心理恐慌;三是议会修改政府的私有化政策。 面对上述不断发生的金融市场动荡,政府当时采取的对策主要有以下三条: 首先,保卢布,办法是提高利率,同时抛售美元干预汇率。 其次,由举借内债转向举借外债。 第三,延长整个债务的偿还期。 1998年8月,俄罗斯又爆发了更为严重的第三次金融大波动。这次金融大波动的直接诱因是由于政府贸然推行三项强硬的稳定金融措施:第一项,扩大卢布汇率浮动区间;第二项,延期90天偿还到期外债;第三项,转换内债偿还期。 这三项措施一公布,股票大跌而停摆,卢布汇率猛跌,后来,央行宣布任由卢布自由浮动,卢布汇率失守,股市更是一泻千里。到8月28日,俄国综合指数所包括的100种股票的市价下跌85%。

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的区别

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区别 1、定义不同。 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 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2、特征不同。 经济危机: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表现出来的生产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一种相对的过剩,即相对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表现为过剩的经济危机。 ②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时,一方面资本家的货物堆积如山,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广大劳动群众却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因购买力下降而得不到必需的生活资料。 ③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最显著地表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 金融危机: ①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 ②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3、产生原因不同。 经济危机: ①经济政策错误; ②原材料紧张,尤其是原油危机; ③自然灾害;

④全球化的后果; ⑤金融政策错误 金融危机: ①金融业中有制度漏洞,或者有垄断现象出现; ②制造业由于过分生产、原料紧缺、市场收缩等等原因造成崩盘; ③行政措施不力,投机或者恐慌情绪蔓延④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 4、产生的后果不同。 经济危机: ①国民经济调节和经济恢复; ②政变、政党、政策的巨变; ③战争,关于显形和隐形的争夺资本,资源; ④几万至几千万人失业,失业人群也就是新生产业的主导力量,比如大学生的失业会激发知识性的成长; ⑤国家的主要依赖群体变化。 金融危机: ①进出口行业受到巨大冲击; ②次贷危机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从而降低了出口产品的优势; ③世界经济下滑; ④经济领域的剧变带来了人心理上的改变,人们越来越失去安全感。 扩展资料 所谓金融危机,就是指与货币、资本相关的活动运行出现了某种持续性的矛盾,比如说,票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姓名:傅志强 学号:20110204398

2008年金融海啸虽然退潮,但危机余波未息,2011年美债困境与欧债危机再度拉响了后国际金融危机的红色警报。在我国“十二五”期间,国际环境异常复杂,宏观形式混沌不清,世人信心跌宕起伏,世界经济、金融、贸易格局发生变迁,各国发展参差不齐,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国际能源资源价格持续大幅上涨、高位波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再度兴起,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以转型促发展”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主线的新形势,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地区都在适时调整思路政策,全新筹划经济社会发展蓝图,以催生新一轮产业变革,孕育新一轮技术突破,创造新一轮发展需求。 1. 后国际金融危机 一、概述 所谓后金融危机时代,是指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触底、回升直至下一轮增长周期到来前的一段时间区间,可能是两年、三年或者八年、十年甚至更久。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一个地区企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点,一方面国内外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期,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另一方面由于普遍经济刺激计划后出现的全球性产能过剩,企业生存压力空前增大,形势非常严峻,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很有可能在即将来临的下一个经济增长周期中被市场所淘汰。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六大趋势特征 第一,世界经济逐步进入复苏轨道。当前美国、欧盟、日本三大

经济体先后逐步复苏,2009年四季度,美国、欧元区、日本经济分别环比(比上一季度)增长1.4%、0.1%和1.1%。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5.01%,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为2.968%,新兴市场为7.253%,亚洲发展中国家为9.53%。本轮世界经济复苏主要是依靠新兴市场 拉动的,而且未来很长时间内将维持这一现状。2011年世界经济实 际增长了3.3%。世银同时表示,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已经从金融危机中脱离出来开始了新的发展道路。而欧洲的金融形势却不容乐观。 第二,世界经济、金融、贸易格局发生变迁。特别是以中国为代 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危机中强势崛起,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逐渐增强。2009年中国出口总额超过德国居全球第一,上海证券市场交易额居 全球第三;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中国GDP增速有所放缓,但仍高于市场预期。其中,“三驾马车”的变化令人关注。统计显示,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 的贡献率是54.2%,消费是51.6%,而净出口是-5.8%。从数据看,投资仍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第三,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美国、德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等均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开展新能 源革命,努力抢占经济和科技制高点。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产业 将成为引领全球新一轮产业升级的主导产业。 第四,国际能源资源价格持续大幅上涨、高位波动。石油、黄金、铜、棉花等大宗商品价格均涨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高点。当前,各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仍然有待时日,国际流动性过剩现象还将持续,

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的背景分析

内容摘要: 摘要:作为经济走向重要参照信号的房地产价格出现拐点给迅速增长的世界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通过对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背景的分析来寻求探讨本次金融危机发生的真正原因。 摘要:作为经济走向重要参照信号的房地产价格出现拐点给迅速增长的世界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通过对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背景的分析来寻求探讨本次金融危机发生的真正原因。 关键词:次及按揭贷款;风险定价;资产证券化 1 次债危机的形成 要理解什么是次债危机,就必须先了解什么是美国的次级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国外住房按揭的一种类型,贷给个人信用记录低于一定级别的人以谋求更高的利息进而增加银行收入。2001~2004年,美联储实施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美国人的购房热情不断升温,次级抵押贷款成了信用条件达不到优惠级贷款要求的购房者的选择。应该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产生的出发点是好的,在最初10年里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994~2006年,美国的房屋拥有率从64%上升到69%,超过900万的家庭在这期间拥有了自己的房屋,这大部分归功于次级按揭贷款。银行把发放的贷款捆绑打包进行证券化并在资本市场进行出售,这样就把原本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贷款资产移除报表,并以此转移相关风险。这样资产证券化的结果就是银行看似把风险已经完全转移给了其他金融机构(siv等),得到了一笔“无风险”的类似于手续费的收入,而这种无风险收入进一步刺激了银行从事这种业务。这种业务模式在如今负债累累的英国银行northern rock上表现最为明显。 然而放贷机构间竞争的加剧催生了多种多样的高风险次级抵押贷款产品。如浮动利率贷款,这种形式的贷款看似提供给贷款者更多的优惠(例如贷款者可以先支付利息不付本金),但事实上由于当时偏低的利率水平,接受这种贷款的贷款者被暴露在利率上升风险之下。而在银行方面看似通过浮动汇率转移了利率风险,但却把自己暴露在一旦房地产价格发生逆转,按揭贷款还款率骤跌的风险之中。 在进行次级抵押贷款时,放款机构和借款者都认为,如果出现还贷困难,借款人只需出售房屋或者进行抵押再融资就能够解决问题。但事实上,由于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借款人很难将自己的房屋卖出,即使能卖出,房屋的价值也可能下跌到不足以偿还剩余贷款的程度。这时,很自然地会出现逾期还款和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案例。案例一旦大幅增加,必然引起对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悲观预期,次级市场就可能发生严重震荡,这就会冲击贷款市场的资金链,进而波及整个抵押贷款市场。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价格也会因为房屋所有者止损的心理而继续下降。两重因素的叠加形成马太效应,出现恶性循环,导致了次债危机。 2 导致次债危机的原因 (1)错误的风险定价。 作为衡量银行风险定价重要指标的存贷款利率差降至历史低点。而如此低水平的利率在这段时间内并没有对宏观经济产生丝毫通胀迹象,cpi水平与政府调控目标十分接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