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蒂组织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的可行性研究
下斜方肌皮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

The nap吕r越1舭df如m 8 cm x 7 cmt012 cm×10 cm ResIllts 1、renty om n8ps sIl nrivedfully andthe
端部分坏死,供区瑚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全部皮瓣无坏死,头颈部形态功能满意。结论下斜
方肌皮瓣具有血管蒂长、旋转度大,皮瓣薄而柔软,操作简便,适台同期修复头颈部术后较大的缺损。 f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外科皮瓣;修复外科手术
z^∞-huI’,删~佯“一zio昭,x[,如w,删^峪“on—g眦喈,工,五n啪碍 LOwer t舶pezi峭myocutaneo吣fIap for repair.mg defects jn h嘲d卸d n∞k腭g-oⅡ
aⅡd㈣k础目on吕 rot酣10n,and 1t 18 p”eferred for reconstructi”g h“ge son—tissues defec【s ln the head
slmu】taneouslv.
neck咖plasms; 【Key words】 Head and
s”憎ca】n8p8; Reconstmctive 8“rgical pmcedures
二、手术方法 1.皮瓣设计:利用下斜方肌及其表面皮肤、皮 下组织构成的复合组织瓣,斜方肌皮瓣血供来源为 颈浅动脉和肩胛背动脉,颈浅动脉为颈横动脉的浅 支,肩胛背动脉为颈横动脉的深支。在第3—7胸椎 棘突线与肩胛骨内侧缘之间作中垂线,为颈横动脉 浅降支体表投影1,作为下斜方肌皮瓣以及肌肉血 管蒂的中轴线。根据受区缺损范围和远近设汁皮瓣 大小和位置,岛状皮瓣设计在肩胛骨内仞l缘和脊柱 之间,一般呈椭圆形,皮瓣面积略大于缺损区。本组 病例皮岛最小8 cm×7 cm,最大12 cm×lO cm,肩 胛骨上角外r方1.5 cm定为皮瓣旋转中心, 2.皮瓣切取:患者采取侧卧位,患侧上臂内旋 外展使肩胛骨向外侧移位,沿设计线切开皮肤、皮下 组织,切取下斜方肌皮瓣远端自深筋膜层掀起,下斜 方肌下端位于背阔肌浅面,两者之间有深筋膜相隔, 先从斜方肌内侧在胸椎棘突附着处切开,掀开下缘 深面,继而切开斜方肌皮瓣外界,向近端掀起时.以 O号线将肌层和皮肤层缝合数针暂时固定,防止皮 肤和肌层撕脱分离损伤肌皮穿支血管,在太菱形肌 浅而可见到肩胛背动脉的穿支进入到斜方肌,予以 切断结扎,才能获得较大的旋转度。在大小菱形肌 之问见到肩胛背动脉浅支进入斜方肌,予以切断结 扎。术中不要损伤深层的菱形肌,以免影响肩部功 能。在上斜方肌深面筋膜内面仔细寻找到颈横动脉 浅降支,沿血管蒂两侧各约2 cm切断斜方肌纤维形 成肌肉血管蒂,保证皮瓣供血和静脉回流,循着血管 轴向颈端解剖至肩胛上角肩胛提肌附着处停止,以 肩胛上角外上方1.5 cm为旋转中心,将带蒂肌皮瓣 旋转至头而部缺损区,必要时可将上斜方肌横纤维
带蒂组织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护理分析论文

带蒂组织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带蒂组织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的最佳护理模式,为临床护理工作给予参考和借鉴。
方法将2007年2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头颈部肿瘤患者4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带蒂组织瓣修对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比观察两种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恐惧抑郁情绪降低,对疾病认可程度提高,睡眠质量提高,与对照组患者的各个指标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
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社会背景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
由于头颈部肿瘤患者术后不仅外貌遭到破坏,局部功能也表现为受损[2],如口腔术后吞咽困难、吐痰功能障碍,语言表达不清,而且出现口角流涎;喉癌的患者术后失音,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急躁不安,再加上气管造瘘,咳嗽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痰液外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不适。
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交谈,根据患者不同的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与移植皮瓣有关的成活因素[3],如患者的心理状态、营养状况、伤口的感染情况、休息情况、抵抗力、环境污染等,介绍患有同种疾病但康复情况良好的患者,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增强自身的营养,尽可能的减少亲友的探视,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如果患者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应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沮丧、抑郁心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对于术后的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1.3 疗效诊断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可分为优、良、差,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将所得的数据录入到spss15.0数据库中,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附46例报告)

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附46例报告)
任书伟;张锋;杜大军
【期刊名称】《肿瘤基础与临床》
【年(卷),期】2003(016)003
【摘要】目的探讨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所需各肌皮瓣的设计、制备、转移和预防肌皮瓣坏死的措施.方法分析我院1989年1月~2001年12月应用头颈部局部肌皮瓣、额部带血管蒂皮瓣、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唇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46例效果.结果术后肌皮瓣存活良好,外观与周围组织色泽相似,外观及丰满度满意度为93.5%,功能满意度为91.3%.结论修复头颈部缺损所需肌皮瓣要邻近取材,以缺定需,适中取瓣,保证血供,保护功能,注意肤色,修复丰满.
【总页数】2页(P181-182)
【作者】任书伟;张锋;杜大军
【作者单位】信阳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河南,信阳,464000;信阳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河南,信阳,464000;信阳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河南,信阳,46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91
【相关文献】
1.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分析 [J], 王朝晖;陈锦;李春华;蔡永聪;李彬;王少新
2.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Ⅰ期修复14例报告 [J], 刘继远;黄旋平;韦善文
3.游离皮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 [J], 吴海涛; 程磊; 陶磊; 张明; 何培杰; 周梁
4.胸大肌肌皮瓣Ⅰ期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附25例临床分析 [J], 邹淑娟;陶阳;房居高;王超;杜娟
5.胸锁乳突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附21例报告) [J], 赵吉虹;胡传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良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头颈部晚期恶性肿瘤术后复杂缺损的临床应用

改良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头颈部晚期恶性肿瘤术后复杂缺损的临床应用田皞;喻建军;李赞;周晓【摘要】背景与目的:带蒂胸大肌皮瓣因为具有多种优点一直是头颈部组织缺损修复应用的经典组织瓣。
当今,随着显微技术普及和提高,游离组织瓣逐步取代了带蒂组织瓣。
然而,临床上并非所有病例均适宜接受游离组织瓣修复手术,邻近带蒂组织瓣更安全可靠。
拟通过改进胸大肌皮瓣的制备及修复方法,探讨改良带蒂胸大肌皮瓣在修复头颈部晚期恶性肿瘤术后复杂缺损时的应用。
方法:在皮瓣设计方案及制备方法等多方面改进胸大肌皮瓣,修复头颈部晚期恶性肿瘤术后复杂缺损患者51例。
结果:51例改良胸大肌皮瓣全部存活,缺损区修复后外形和供区外形情况满意,缺损区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供区术后功能损伤最小化。
结论:胸大肌皮瓣在设计及制备方法等多方面的改良,提高了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复杂缺损修复的范围及修复的距离,减少皮瓣坏死的概率,术后供区和受区外形、功能效果满意,目前仍然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重要修复手段之一。
%Background and purpose:The pedicled 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lfap has been a common choice of tissue lfaps for head and neck reconstruction. Nowadays, with rapid advancement in microsurgery, free lfaps gradually replace the pedicled lfaps. However, not all patients are good candidates for reconstruction surgery using free tissue lfaps. Adjacent pedicled lfaps are safer and more reliable. This paper explores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pedicled 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flap in reconstruction of complex surgical defects following resection of advanced head and neck malignancies through modification of their preparation and repairmethod.Methods:Flap design scheme and method of preparation were modiifed to improve the pectoralis major muscle lfap. Fifty-one patients with surgical defects from resection of head and neck malignancies received reconstruction surgery using modiifed pectoralis major muscle lfaps.Results:Modiifed pectoralis major muscle lfaps survived completely in 51 patients. The area of defect regained its shape and appearance after reconstruction surgery. The area of defect obtained excellent functional recovery. Postoperative functional injuries to the donor sites were minimized.Conclusion:Modiifcation in designing and preparing method of the pectoralis major muscle flap improved repair range and distance in reconstruction of complex surgical defect following resection of head and neck malignancies. It also reduced necrosis rate of skin lfaps. Postoperative donor and recipient sites regained their appearance and functions successfully. The pectoralis major muscle lfap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issue lfaps used in reconstruction of surgical defect following resection of a head and neck malignancy.【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年(卷),期】2016(026)002【总页数】4页(P151-154)【关键词】头颈肿瘤;胸大肌皮瓣;修复重建;外科【作者】田皞;喻建军;李赞;周晓【作者单位】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二科,肿瘤整形外科,湖南长沙 410013;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二科,肿瘤整形外科,湖南长沙 410013;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二科,肿瘤整形外科,湖南长沙 410013;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二科,肿瘤整形外科,湖南长沙 41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91Correspondenceto:LIZanE-mail:**************头颈肿瘤切除术后,由于组织不够,无法直接拉拢缝合,缺损常需要组织瓣修复。
带蒂胸大肌肌皮瓣在大型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带蒂胸大肌肌皮瓣在大型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作者:杨毅来源:《海峡科学》2007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带蒂胸大肌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大型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及治疗效果。
方法:11例应用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一期修复口腔颌面部大型组织缺损,其中舌癌5例,牙龈癌2 例,口底癌2例,颊部肉瘤1例,口咽癌1 例,肌皮瓣面积为5cm×6cm ~8cm×9cm。
结果:10例胸大肌皮瓣全部成活,1例部分皮瓣坏死,11例均获得满意的外观,10例功能良好。
结论:带蒂胸大肌肌皮瓣能满足口腔颌面部大面积缺损的修复,而且安全、可靠、成活率高。
【关键词】胸大肌肌皮瓣口腔颌面部重建外科手术口腔颌面部T3~T4期恶性肿瘤切除后存在大范围的组织缺损,破坏了面容,严重影响着咀嚼、吞咽功能。
自1979 年Ariyan首次报道应用胸大肌肌皮瓣同期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的组织缺损以来,胸大肌肌皮瓣已成为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的重要方式之一[1]。
我院于1987年来,已成功的应用胸大肌肌皮瓣一期修复口腔颌面部术后组织缺损80余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将2004年1月~2006年12月间11例病例总结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例中男8例,女3例,年龄 34~ 67岁。
病变类型:舌癌5例,牙龈癌2 例,口底癌2例,颊部肉瘤1例,口咽癌1例,病变属T3~T4期。
11例均行联合根治术+胸大肌肌皮瓣转移修复术+预防性气管切开术,颌后区、胸部创口分别防治负压引流。
术后予鼻饲管饲食、改善微循环、抗生素预防感染等治疗。
临床资料详见表1。
1.2皮瓣设计和制作口腔颌面部病变组织切除后,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设计皮瓣;根据缺损下缘到锁骨的距离决定蒂的长度。
11例均为单皮岛状皮瓣,以胸肩峰动静脉为肌蒂,肌皮瓣面积为5cm×6cm ~8cm×9cm,肌蒂长12cm~14cm。
肌皮瓣从锁骨表面引入颈部至缺损区。
组织瓣移植修复头颈癌术后缺损

本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14~78岁,中位年龄 52岁。I临床诊断及分期:舌癌7例(T。N。M。、T。N。M。、 T。NoMo各2例,T。N。M。1例),颊黏膜癌4例 (TsNzM。1例,T。N。M。2例,放疗后未控1例),下牙 龈癌3例(T。N。M。2例,术后复发侵犯皮肤1例),口 底癌2例(T。N。M。、T。N。M。各1例),硬腭癌 (T。N。M。)、硬腭癌术后复发、软腭癌放疗后未控各 1例,下咽癌放疗后未控2例,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
1例;软腭癌放疗后未控1例;下咽放疗后未控2例;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复发侵犯皮肤2例;颞部皮肤癌1例;喉癌术
后复发1例。采用游离组织瓣12例,其中桡侧前臂皮瓣8例,空肠瓣2例,髂骨瓣1例,股前外侧皮瓣1例;带蒂组织瓣
13例,其中胸大肌肌皮瓣4例,斜方肌肌皮瓣2例,舌骨下肌肌皮瓣7例。术后观察组织瓣成活率、并发症和近期疗效。
基金项目: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A2006460) 作者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头颈科(广东汕头,
515031)
通讯作者:杨熙鸿,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头颈肿瘤诊治,E—mail: penghanwei@1 26.corn
复发侵犯皮肤2例,颞部皮肤癌、喉癌术后复发各 1例。25例均为鳞状细胞癌,I级17例,Ⅱ级6例, Ⅲ级2例。 1.2治疗方法
因此必须根据缺损程度、组织类型、修复的目的、 患者年龄及一般状况等决定采取游离组织瓣,还是带 蒂组织瓣进行移植修复。同时须考虑术者的技术特点, 选择熟悉而成熟的方法进行修复,以提高移植组织成 活率。本组根据上述原则选择修复手段,尽管文献报道 大于75岁患者游离组织瓣修复技术[6],为了确保手术 成功,本组年龄大于70岁的2例均采用带蒂组织瓣修 复;对于T。病变舌癌6例修复目的是尽量恢复舌功 能,采用舌骨下肌肌皮瓣修复,既可满足组织类型和组 织量的需求,又可将颈袢包含在组织瓣中,获得功能性 舌再造的疗效。 3.3组织移植修复的注意事项
游离组织瓣修复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观察和护理对策

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头颈部恶性肿瘤 术后缺损手术 复杂 , 好围手术期观察 和护理对于游 做
[ 关键词] 游离皮瓣 ; 头颈部肿瘤 ; 缺损 ; 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4 3 6 7 .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7 6 2—27 ( 00 0 86 2 1 ) 4—00 0 35— 2
李艳 萍
[ 摘要] 目的 探讨前臂游离组织瓣修复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 缺损可能发生 的问题和护理对策 。方法 对 1 患者进行术前情 景训 5例 I 5例患者 中 3例 出现血管
练和皮瓣供区准备 , 术后 加强 口腔和组织瓣移植区护理 、 微血管危象的观察处理及药物应用 中的观察护理。结果
危象 , 例抢救成功 , 例皮瓣 出现部分坏死 。结论 2 1
①组 织瓣 供 区护理 : 将供 区的肢体
抬高 , 以利静脉 回流 , 早期局部制 动 , 以免 张力大影响创 面愈
合 ; 免 在 患 肢 输 液 , 观 察 供 皮 瓣 区 手 的肤 色 、 度 、 动 避 并 温 活
例静脉危象发生原因为头位突然变动 , 继发创腔 出血压迫静
脉, 经及 时处理皮瓣 成活 。1 5例供 区伤 口 I 愈合 , 期 未发生
3 2 1 基 础护理 ..
术后 环境安静 , 密观察 心率 、 严 血压 、 呼
( 16 5 .7±1 .9 岁 。其 中颊癌 4例 、 癌 6例 、 13 ) 舌 口咽癌 4例 、
术 前 注 意 患 者 的心 理 、 口腔 、 瓣 供 区 和 受 区 以 皮
吸和血氧饱和度等变化 , 其应 注意 呼吸变化 , 尤 以免 因术 后 组织瓣水 肿而发生 呼吸道 阻塞 。患者 卧床 头部制 动期 间定 时轴式翻身 , 强皮肤 护理 , 加 防止 压疮 。术后 第 1天给予 鼻 饲营养匀 浆膳 , 根据病 情逐 渐加 量 , 0 l次 , 并 <30 m/ 4次/ 。 d 7d后根据组织瓣 成活情况 , 让患者经 口进 流食 , 确定 可经 口 进食 者拔除鼻饲管 。 3 2 2 特殊 口腔护理 .. 术 后 由于 口腔 内渗血 、 渗液较多 , 不 但影 响呼吸道 通畅 和组 织瓣 的观察 , 可能增 加感染 机会 , 还 常规 给予 口腔护理 7d 2~4次/ , , d 操作 时禁止用 力 , 禁用 刺 激性 液体擦拭 。必要 时用 3 %双氧水和生理盐水进行 1腔冲 2 1
自体组织瓣修复头颈部癌术后缺损及并发静脉危象的护理

文章 编 号 : 6 1 8 5 2 0 ) 1 0 7 2 1 7 —9 7 ( 0 9 0 —0 2 —0
晚期 头 颈 部 癌 需 实施 手术 为 主 的综 合 治 疗 , 术后局部 缺 损 可 造 成 功 能 障碍 及 面部 畸形 , 重 严 影响患 者的生活 质 量 。 自体 组 织瓣 移 植 是 目前 头 颈部 癌 术 后 缺 损修 复 的 主要 方 法 ] 0 4年 8 1 。2 0
颈部 活动 。
癌 1例 , 鼻咽癌 放疗 后 颈部 转 移 1例 ; 前行 动 脉 术
灌注化 疗 1 例 ; 1 4例伴有 不 同程度 的高 血压 、 心 冠 病 , 例 伴有糖 尿病 。 3 12 静 脉 危象 分 期 根 据组 织 瓣 危 象 的病 程 进 .
2 1 3 术 前 准 备 准备 移 植 的组 织 瓣 同侧 禁 止 . .
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 4例 , 1 男 1例 , 3例 ; 女 年 龄 3 ~7 7 8岁 , 平均 5 . 7 5岁 ; 临床诊 断 : 癌 6例 , 舌
口底 癌 2例 , 口咽癌 3 , 例 下颌 骨肿 , 1 ~3 。 卧位 , 用 5 O半 限制 头
促其 每天用软 毛刷 刷牙 1 ~2次 , 无 刺激 的漱 口 用 液漱 口每 日 3 4次 , ~ 以保 持 口腔 清 洁 ; 老 年患 对
展 和临床 表 现 进 行 分 期[ : 期 为 组 织 瓣 色 泽 偏 3一 ]
红, 毛细血 管 充盈 速 度 加快 , 静 脉 血 栓 的前 奏 ; 是 二期 为组 织瓣 中心 及 皮 缘 出 现 散 在 的 暗 红 色 斑 , 静脉 血栓 形成 ; 三期 为 暗红 色 斑 逐 渐 向边 缘 扩 大 并转 成黑 色 , 组织瓣 高 度肿 胀 ; 四期 为静 脉 血栓 形 成后, 静脉 血 回流 障 碍 , 循 环 阻 力 增 加 , 后 导 微 最 致 动脉血栓 形成 , 整个组织瓣 紫绀 坏死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蒂组织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的可行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17T16:53:39.9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14期作者:郑跃彬孙荣昊段礼府杨羿容[导读] 头颈部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工作十分关键和重要。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四川自贡 643000) 【摘要】目的:探讨带蒂组织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6月80例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随机分组。
对照组选择常规皮瓣修复,观察组选择带蒂组织瓣修复。
分析两组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后的美观度、语言功能恢复时间、吞咽功能恢复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F-36量表分值;并发症。
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SF-36量表分值、头颈部肿瘤术
后缺损修复后的美观度、语言功能恢复时间、吞咽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等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实施带蒂组织瓣修复可获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带蒂组织瓣;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可行性【中图分类号】R73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4-0127-02 头颈部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工作十分关键和重要,在修复方面,胸大肌肌皮瓣是一种传统的头颈部肿瘤修复头皮瓣,存活率高,无需进行血管吻合,但是伤口比较大。
目前,随着微创方式的发展,各种皮瓣移植和修复技术不断发展,带蒂组织瓣修复创伤小,可自由选择供体,创伤轻[1],可减少相关并发症。
本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8年6月80例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随机分组。
对照组选择常规皮瓣修复,带蒂组织瓣修复组选择带蒂组织瓣修复。
分析了带蒂组织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的可行性,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2016年1月-2018年6月80例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随机分组。
观察组(带蒂组织瓣修复组)40例,年龄32~65岁,平均(47.72±
2.90)岁。
患者合并糖尿病1例,合并高血压3例。
下咽癌20例,喉癌12例,其他8例。
对照组40例,年龄32~66岁,平均(47.24±2.29)岁。
男女分别有29例和11例。
患者合并糖尿病1例,合并高血压2例。
下咽癌20例,喉癌13例,其他7例。
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对照组选择常规皮瓣修复,观察组选择带蒂组织瓣修复。
切取皮瓣之后进行皮瓣移植,将皮瓣完全游离至锁骨下后,在锁骨上下横行将锁骨骨膜打开,并在锁骨及骨膜间用骨膜剥离器进行锁骨深面分离,上下相互汇合,并在锁骨下降三横指左右空间游离而促使皮瓣顺利经过锁骨下,血管蒂没有扭转情况下转移到缺损部位给予缝合固定。
而供区则给予止血冲洗,将离断皮瓣近端肌肉原位缝合,皮瓣深面残端缝扎,直接拉拢缝合创面。
1.3 观察指标分析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后的美观度、语言功能恢复时间、吞咽功能恢复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F-36量表分值;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SPSS1
2.0软件,t、χ2检验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
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2.1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SF-36量表分值分析比对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SF-36量表分值相似,P>0.05;治疗后带蒂组织瓣修复组生活质量评分SF-36量表分值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
3.讨论
术后软组织缺损是头颈部肿瘤术后常见症状,出现肌腱暴露和骨暴露,使用皮瓣修复、手术修复是临床实践中常用的方法。
而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皮瓣的存活与皮瓣的类型密切相关。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头颈部肿瘤术后缺陷的修复方法越来越多样化。
结合缺损的大小和位置,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目前已发现新的带蒂组织瓣对游离组织瓣有相似或甚至更好的修复效果,并具有方便和快速的优点,符合以最小的供体损伤获得最佳修复效果理念,可重复结合患者的特点,平衡修复效果和成本,确保修复的美观度,提高修复皮瓣的存活率,因此,带蒂组织修复方法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2]。
虽然传统的胸大肌皮瓣可有效覆盖胸锁乳突肌患者颈动脉鞘中的重要血管,但其创伤比较大,可对患者造成损害。
采取带蒂组织瓣修复,可有效增加修复范围,改善皮瓣存活率,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吞咽和语言功能的恢复能力,且可减轻组织损伤,更好保护组织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
本研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皮瓣修复,观察组选择带蒂组织瓣修复。
结果显示,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SF-36量表分值、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后的美观度、语言功能恢复时间、吞咽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实施带蒂组织瓣修复可获得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宋达疆,李赞,周晓,章一新,彭小伟,周波,吕春柳,伍鹏,唐园园,彭文,毛煌兴,柳泽洋.带蒂胸肩峰动脉嵌合穿支肌皮瓣修复下咽环周缺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8,32(11):1441-1445.
[2]汤喜,张玉莲,张成瑶,赵彦广,周晓红,郑晓东,陈锐,李真华,何云.改良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J].重庆医学,2018,47(04):477-479.
[3]陈杰,黄文孝,李赞,宋达疆,钟外生,张海林,谭平清,包荣华,李晋芸,崔捷.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颈咽部软组织缺损[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7,23(06):536-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