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案例分析——边缘性人格
边缘型人格障碍——访谈记录

访谈记录访谈时间:2019-09-03访谈地点:医生办公室访谈对象:患者访谈过程:患者男,19岁,因“情绪不稳伴自残、自杀未遂5年,加重半年”于2019-08-21入院。
目前诊断:边缘型人格障碍。
患者因受分离症状影响,反复有自残、冲动行为,今行个体访谈。
医师:你这次住院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患者:希望把身体里的两个人消除掉。
医师:两个人?怎么解释把两个人消除掉?患者:在我很早以前开始,当其中一个人出来的时候,另一个人很大部分记忆就不在了。
我们两个通过本子进行聊天,现在有1万多条聊天记录了。
医师:你现在带有这个记录吗?患者:没在我身上,但是我这次住院期间,我朋友陪我回家的时候看到了那本记录。
医师:你做了记录?患者:我说一句话,另外一个人就会在本子上面说一句话。
医师:那个人是你吗?患者:是另外一个我。
医师:你知道那是另外一个自己吧?患者:我知道。
医师:我以前遇到过得更多的情况是变成小孩子或者是一些不一样的形象。
那你有没有不是你自己?还是你自己能够意识到这些?患者:每次发生之后,没有太多的东西能够记住。
医师:是那种发作性的吗?患者:是的。
医师:你的发作像我们的专业术语中的分离症状。
患者:确实有点儿。
医师:分离症状就是自我意识的范围和自我整合发生变化。
患者:这次在住院期间发作过两次。
有一次在河边喝酒,后来跳河了。
后面我只知道11点我从东方红大桥走回医院,到医院时已经是早上6点。
前面那段记忆都没有了。
医师:那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听到一些声音呢?患者:没有,那时已经是另外一个人了。
医师:你能形容一下另外一个人是什么样子吗?患者:两个极端。
一个是为了别人而活,一个是为了自己而活。
一个特别自信,一个特别自私,自负,做事情绝对做到最坏的极致。
医师:坏到什么程度呢?患者:我不知道,就是两个人格,我可能也会做自残那些行为。
医师:那有没有杀人的想法呢?患者:有过,就想拿钢管将他人的头打爆。
医师:还有就是自杀和跳河吗?患者:对,他可以自杀,而我只能自残。
结合案例谈谈边缘性

结合案例谈谈边缘性魏老师(化名)是一所中学的政治老师和班主任。
29岁的他在学生和同事眼中是一名有思想、有激情、爱创新的老师,也是一个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别人无法想象的大量工作的“工作狂”,因此收获了别人无法比拟的荣誉,学校早已把他视为先进教师的典型。
然而,他是天使与魔鬼的结合,让人捉摸不透。
他不善于与人交流,与同办公室的同事几天都不说一句话,但却下笔千言,毫不费劲就写出上万字的博客日志,还与一名女教师产生了一份特别的情愫,尽管未曾越轨。
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他到了夜里竟然经常嫖妓!结婚3年,他有一个女儿,因为妻子对“红颜知己”的不满,经常引发夫妻口角。
最后在今年7月25日,他留下一封长信给学校领导后,便失踪了。
法律专家称,嫖娼虽然不算犯罪,但也是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行为,患有精神心理问题者如果去嫖娼,同样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在现行司法实践中,还鲜见嫖娼者因心理疾病免责的案例。
我恨你,但我又离不开你在离家出走前,魏老师每天躲在一个无人的办公室里拼命打字,给妻子,给宝宝,给领导写了很长的信。
他竟给妻子留了100多页A4纸以日记形式写成的信,长达数十万字,详细记录了他们今年以来每一天的生活感受,记录妻子的每一次微笑与生气的时间和原因。
在信中,他表达了对妻子的爱与责怪,但始终认为妻子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
从6月份开始他严重失眠,每天仅睡2个小时,还在带初三毕业班,他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给妻子写信。
他责备妻子不理解自己,反复表示他与那个女教师之间没有她想象的那样。
妻子从中看到他们之间发生的很多误会,回想起6月份他离家出走之前,每天极少吃饭,导致人急剧消瘦,面色难看。
她大为不解:生活中的小误会,明明可以用语言说明,为什么不做解释,却详细地写下来呢?他在给领导的信中说,我要让我的老婆做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要为她写完一辈子,现在不给她看,到时候给她一个惊喜和感动。
可是,妻子接到信后却说:“我很怕看他的东西,很累。
”假如你和一位边缘性人格障碍者有亲密的关系,例如是他的知己好友、女朋友或妻子,他会把你想象成完美的偶像,但是很快又将你否定,贬低得一钱不值,切齿痛恨。
边缘性人格障碍(徐四清)

临床表现
3.紊乱的自我身份感:自我意象不满意。 4.对真正的或想象的被抛弃的恐惧
这种恐惧感是BPD一切症状的根源。对分离、 被拒绝、即将失去的外部支持表现出应激性反应,并采取 极端行为来加以制止。 5. 冲动、自伤自残、自杀行为
患者耐受挫折、控制情感的能力极差,导致不计后 果的行为。其原因在于慢性积累的愤怒突然爆发。
足自己的情感需要。 2.母亲对婴儿需要的误解及作出不恰当的反应。
母亲只有正确理解婴儿言语和行为的意义,并为 婴儿提供稳定的、充满爱的环境,婴儿才能发展 内在的自我,较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客体关系理论的解释
在分离—独立期,婴儿在独立过程中会出现分 离焦虑,同时对母亲产生依恋。婴儿分离后,受到 挫折,母亲及时提供支持鼓励,就能较好地社会化。 否则,会产生人际关系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同 时,婴儿对母亲产生“坏客体”印象,并伴有愤怒情 绪,但因无力改变,采用一系列心理防御机制,将 “坏客体”或创伤性事件内化,并压抑到潜意识中, 这样,“坏客体”就不存在了。
5 反复发生自杀行为、自杀姿态、或威胁、或自伤行为
DSM—IV:边缘型人格障碍
6 由于显著的心境反应而情绪不稳定,例如,心境恶
劣强烈发作、激惹、焦虑、持续数小时,很少超过 几天
7 长期的空虚感
8 不合适的强烈愤怒、或难以控制的发怒
9 短暂的与应激有关的偏执观念或严重的分离性症状
CCMD—3: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MD—3:冲动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4. 对事物的计划和预见能力明显受损.不能坚持任何没 有即刻奖励的行为.
5. 不稳定的和反复无常的心境. 6. 自我形象、目的、及内在偏好(包括性欲望)的紊乱
和不确定。 7. 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或不稳定,时常导致情
边缘型人格障碍典型案例

边缘型人格障碍典型案例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 是一种临床诊断,主要特征包括情绪不稳定、自我形象问题、关系困扰和冲动行为。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案例:
小明是一个20岁的大学生,他有着极度不稳定的情绪和自我形象。
在个人关系方面,小明经常陷入强烈的崇拜与轻视之间的快速交替。
他的朋友们也经常被他的情感波动和忽然的冲动行为困扰。
当小明与他的朋友相处时,他可能会完全投入的崇拜某人,直到过后突然将其彻底轻视,认为这个朋友不值得同他相处。
这种快速转变给他和他的朋友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导致他与他的朋友之间的关系频繁破裂。
此外,小明经常有强烈的情绪反应,比如无缘由的愤怒、焦虑或悲伤。
这些情绪波动往往导致他的自我形象受到冲击。
有时他会觉得自己是无用的、不被人关心的,而在另一时间,他可能过度自大、觉得自己与众不同。
小明的冲动行为也常常给他带来问题。
他常常参与危险的活动,比如追求夜间驾驶、过度饮酒或参与偷窃行为。
这种行为容易给他带来后果,也让他的家人和朋友非常担心。
小明的例子是一个典型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案例,揭示了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常见
的情绪不稳定、自我形象问题、关系困扰和冲动行为。
这些症状对患者的生活和人际关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边缘型人格障碍典型案例

边缘型人格障碍典型案例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自我认同模糊、人际关系困难等特征。
下面列举了10个边缘型人格障碍典型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1. 小明(化名)是一名25岁的女性,她经常表现出情绪波动剧烈的特征。
她经常在一分钟内从极度愤怒转变为极度伤心,这给她的家人和朋友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2. 张先生(化名)是一名40岁的男性,他总是对自己的身份感到困惑。
他在不同的场合中表现出完全不同的个性,有时是一个开朗自信的人,有时又变成一个沮丧自卑的人。
3. 李女士(化名)是一名30岁的女性,她有着强烈的恐惧被遗弃的情绪。
她害怕失去亲密的关系,因此经常采取控制和依赖的行为来确保她不会被抛弃。
4. 王先生(化名)是一名35岁的男性,他对自己的身体形象非常不满意。
他经常进行极端的节食和运动,以期达到他心目中的完美身材。
当他感到身体不满意时,他会陷入严重的抑郁情绪中。
5. 小红(化名)是一名20岁的女性,她在人际关系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她经常感到被他人忽视或拒绝,并因此产生强烈的愤怒和恐惧情绪。
她经常对他人采取攻击性的行为,以保护自己。
6. 张女士(化名)是一名28岁的女性,她在工作和个人生活中都缺乏稳定性。
她经常跳槽,无法长期保持一份工作,同时她也无法建立持久的亲密关系。
7. 李先生(化名)是一名33岁的男性,他经常表现出自残行为。
他会刻意伤害自己的身体,以缓解内心的痛苦和焦虑。
8. 小芳(化名)是一名22岁的女性,她对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非常缺乏。
她经常因为一些细微的事情而陷入极度的愤怒或沮丧中,无法自我平复。
9. 王女士(化名)是一名27岁的女性,她经常陷入自我怀疑和自责的情绪中。
她认为自己是无能、无价值的,经常对自己进行负面评价。
10. 张先生(化名)是一名30岁的男性,他经常感到内心空虚和孤独。
边缘型人格

边缘型人格许多人经常感觉人际关系紧张,总幻想自己被亲人抛弃,被朋友背叛,于是选择逃避。
这种心理上的孤独感会在事实上造成自己的孤立。
其实,这些人是患上了“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有关调查显示,中国有大约1%~2%的人患有这种心理障碍。
王婷离职前是一名医生,换过好几家医院,平均在每家工作的时间都不到半年。
“每次我都想有个好的开始,我努力融入新环境,但最后总是失望。
”她无奈地说。
无论什么时候,她与周围的人都是一副很亲密的样子,可一听到否定意见就立即情绪失控。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她屡次被迫离职?答案就是“边缘型人格障碍”。
zhlzw.com中华勵志网“边缘型人格障碍”(BPD)已经无声无息地潜入大众生活。
有调查显示,中国大约有1%~2%的人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
北京阿尼玛心理分析研究与咨询室心理专家赵晨滨表示,通常,统计学数据显示,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中女性居多。
但由于男性暴力破坏性较强,BPD男性患者多被误诊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zhlzw.com中华勵志网比如焦虑时寻衅更壮硕的男子、打架斗殴导致被拘留这种逃避抛弃和自毁行为,常常不被认为是BPD的表现。
天堂与地狱一墙之隔“我被抛弃了,到底该怎么办?”停职让一直纠缠王婷的“被抛弃”成了“事实”。
zhlzw.com中华勵志网无人交流的痛苦使难以忍耐的空虚感不断涌上心头,她只能不停地给以前的同事打电话,即使是在凌晨时分。
这种异常行为更使同事们对王婷敬而远之。
DSM-IV-TR(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显示,BPD患者的人际关系紧张,因为他们对别人的期望总是很高,而后又极度失望。
他们的世界中充斥着“全好”和“全坏”,当假想的依赖对象无法满足要求时,便产生厌恶感和抵触情绪。
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通常选择逃避现实的解决方式。
34岁的王婷开始工作时,觉得每个同事都是善良单纯的。
当发现没有人接受她午夜的电话倾诉、手拉手地上卫生间的亲密后,立刻觉得办公室变成了“把天使堕落成魔鬼的地狱”,嫌恶和批评每天都搅得她心神不宁,情绪会忽然亢奋,忽然又抑郁。
边缘型人格障碍典型案例

边缘型人格障碍典型案例引言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BPD)是一种复杂的精神障碍,表现为情绪不稳定、自我认同模糊、人际关系困难等特征。
本文将通过典型案例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症状、成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案例介绍小明,一个25岁的年轻人,最近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因为他感觉自己无法控制情绪,经常产生自杀念头,并对自己产生强烈的自我厌恶感。
他还描述了一些焦虑症状,例如经常担心被他人抛弃,害怕独处,以及对他人的过度依赖。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症状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情绪不稳定•患者常常经历强烈的情绪起伏,从激动不安到沮丧绝望,难以预测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2. 自我认同模糊•患者常常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现出不同的自我形象,缺乏稳定而连贯的自我认同。
3. 自残和自杀行为•患者倾向于使用自残或自杀来宣泄内心的痛苦和情绪压力。
4. 人际关系困难•患者对他人过度依赖,害怕被抛弃,并常常经历人际关系的不稳定和冲突。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成因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生物学、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因素。
1. 遗传因素•有研究显示,边缘型人格障碍可能与遗传有关,家族研究发现患有该障碍的患者的亲属中也存在较高比例的边缘型人格障碍。
2. 神经化学因素•某些神经化学物质的失衡可能与边缘型人格障碍有关,例如血清素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
3. 童年创伤经历•有研究发现,在童年时期经历过身体、性别和情绪虐待等创伤的人更容易出现边缘型人格障碍。
4.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的不稳定和冲突可能对个体的人格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增加患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风险。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诊断和治疗诊断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标准主要包括DSM-5(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和ICD-10(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的诊断标准。
边缘性人格障碍案例

边缘性人格障碍案例篇一:强迫性人格障碍案例强迫型人格障碍案例一张某,男,十九岁,待业。
自己来心理门诊,自述情形如下:“我家在农村落,父母均为农夫。
在家我排行老大,下有一弟一妹。
从小我就很懂事,理解父母很辛劳,对自己要求极为严厉,一点儿时光也不许自己挥霍,造诣一直名列班上前几名,初一后还任班干部,深得老师喜欢。
初一后半学期,父亲节约开支给我买了块表,作为奖励。
初二上半学期,我进行惧怕将表弄丢了,结果果真在一次早操中将表丢了,我深知父母挣钱不简单,内心极度内疚,常常有意识地到寝室和马路边绝力寻找,希望能够发现,但始终没找到,也不敢告知父母,造诣也进行下降。
”说到此处,他有些颓丧。
这是强迫型人格障碍初始阶段表示出的特性,如在此阶段能及时发现注重自我调整,是能够得到改正的,但是他没能意识到也不知详细怎么做。
“后来我家添置了沙发,平时我喜欢坐在沙发上望书。
一次母亲说别坐坏了,以后不准坐在沙发上望书。
从此我果真再也不敢坐沙发,后来发铺到望见椅子也惧怕了。
初中我勉强读完,其后一直待业在家,成天为望病四处奔波,父母为此花去了不少钱,我更觉得不好受。
我最苦恼的,仍是小便失禁,老想去厕所,但又自觉不该去。
越想把握则想去厕所的念头说强烈。
尤其是吃饭之后想去厕所,拼命抑制自己不去,结果吃了饭就吐,按胃病治了良久也未奏效。
如斯症状连续了3年,什么事也做不了,真是苦不堪言。
近段时光以来,我老是想着自己是否渴了也许饿了,椅子该不该坐,泡在盆里的衣服是目前洗仍是过一会儿洗,见到点灯就要反复检讨点灯开关,出了门要反复望是否关好锁好等等。
与他人交去时,我总惧怕别人笑话我,以为别人的眼睛都在望自己。
后来在医生的指点下,服用一段时光的氯丙咪嗪等药,饭后不再呕吐,能抑制一点自己惧怕的设法主意和行为,但停服不久则症状再次呈现。
医生,我的病还能治吗?”末了,他显示出一种急于理解结果的紧张感。
强迫型人格障碍案例二担心细菌染身的大夫患者,男,22岁,某医科大学本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2
• 某天晚上,该女生正趴在桌子下的地面上 嚎啕大哭,嘴里一 直重复喊着“不要,不 要…”。值班老师在宿舍同学的帮助下将 其拉到椅子上坐下,其情绪更加激动,难 以控制,双手抱头,头发凌乱,似乎见到 男老师更加的严重。
案例2
• 在老师离开她宿舍大概10分钟时间后,李 某就冲出了宿舍,同 宿舍的同学拉都没拉 住。多名值班老师赶到时,发现她已经在 一湖桥 与饭堂之间的甬路上,依然是嚎啕 大哭,似乎有些失去理智,嘴里一 直重复 喊“不要抓我,坏人”。
DSM-Ⅳ
• (l)发狂似的努力以避免真正的或想象的被抛弃。注:不包括第5项
所指的自杀或自残行为;
• (2)人际关系的不稳定和紧张,交替地变动于极端理想化和极端贬 低之间;
• (3)身份障碍:自我意象或自我感觉持久地和显著地不稳定;
• (4)至少在二个领域方面出现冲动性,有潜在的自我毁灭可能性, 例如,挥霍、性、药物滥用、鲁莽驾驶、暴食。注:不包括第5项的 自杀或自伤行为; • (5)反复发生自杀行为、自杀姿态、或威胁,或有自残行为;
爱她,她就这样不断重复。当事情真的变得很糟糕的时候,她
会指控我们计划从她背后伤害她9。” 很明显,珍妮在极力地 抑制她的情感。当珍妮反复无常地爆发愤怒,指控他人,以及 体验到遭背叛时,一开始平静优雅的举止会跑得无影无踪,珍 妮的言行和愤怒很难让人把握6。
案例1
• 珍妮是心理治疗的常客,据其继母反应,珍妮在她十来岁 的时候住过一次院,并且接受过两次治疗,每次大约有一 年的时间。珍妮有一次短暂的物质滥用史,包括大麻、酒、
案例
• 珍妮有时候暴怒,不问青红皂白8,她刚从医院出来,因 为她在和男朋友在去音乐会的路上,从男友的吉普车上跳 了下来(以前她也这样做过)4,内脏受了一些轻伤。她
声称,当时她和男朋友在争论一些问题,她认为自己是对
的,并想离开他。她把男友描述万为一个“恶魔”。她显 然很蔑视她的继母,在访谈的时候多次称继母为“恶毒的 巫婆”。
案例2
• 在老师离开她宿舍大概10分钟时间后,李 某就冲出了宿舍,同 宿舍的同学拉都没拉 住。多名值班老师赶到时,发现她已经在 一湖桥 与饭堂之间的甬路上,依然是嚎啕 大哭,似乎有些失去理智,嘴里一直重复 喊“不要抓我,坏人”。
• 边缘性格的人自己是痛苦,可是有一些也 有很强的创造力,又精彩又有趣,也是这 个世界的一道风景吧。芸芸众生有几个不 苦呢。冰火的作者马丁大爷,应该也是个 边缘性格的人,你看他总是写出特别有主 角范的人物来,然后一点预警都没有,就 突然给咔嚓了。然后大爷还一脸无辜坏 笑……
DSM-Ⅳ
• (6)由于显著的心境反应而情绪不稳定(例如,心境恶劣强烈发作, 激惹或焦虑持续数小时,很少会超过几天); • (7)长期的空虚感; • (8)不适当的强烈愤怒,或愤怒难以控制(例如:常发脾气、发怒、 殴斗);
• (9)短暂的、与应激有关的偏执观念或严重的分离性症状。
案例1
• 珍妮,25岁,由继母维拉带来做评估。“有时候她看起来很敬 重我,但有时候又恨我入骨2,”维拉迷惑地说,“她知道我们
致谢
• @刘昭《漫谈边缘性人格障碍》 • 松塔,教育咨询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案例1
• 母亲的死和与父亲的疏远使她感觉自己内心是“中空”的
7。她说,“有时候生活就像电影里的慢镜头,我像一个
观察者,从外面麻木地看着发生的一切9。” 有时她会用 锋利的刀片划自己,“这样会很痛,但是我会从这种感觉
中走出来。它会震动我的内心,把我带回现实。”
案例2
• 李某,09级女生,家庭经济贫困,和家人 关系不和,和父亲 的关系特别糟糕,家庭 早期经济状况较好,后因父亲好赌,家里 状况日下。因欲割腕自杀未遂而休学一年, 后复学回来,心理状况不稳定。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定义与诊断
•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是一种复杂和严重的精神 障碍,其特征为情绪调节和冲动控制困难 以及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象不稳定。 • DSM-Ⅳ的描述:一种人际关系,自我意象 和情绪或情感的不稳定,并带有明显冲动 性的普遍模式。这种情况从成年早期开始, 产生的背景不一。以下5项。
安非他明、摇头丸、LSD,前不久她还使用了可卡因。她
以前的性活动很活跃,12岁时和她的表哥发生了第一次性 交,并憎恨没有男朋友4。她的母亲在她9岁的时候,因肺 癌去世。两年后,父亲和继母维拉结婚。珍妮的哥哥一开 始就和继母的两个儿子相处得很好。
案例1
• 珍妮对母亲的死和父亲的再婚反应复杂,退缩、愤怒和不 断增加的极端行为。在一次试图自杀之后,珍妮离家出走, 并因私带毒品而被捕5。家人认为她难以管教,在她14岁 的时候,将她送往一所管教严格的寄宿学校住读。然后, 她还是一次次地威胁要自杀,而且看上去没有生活目标和 真正的价值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