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中药炮制学-醋炙法
教案学科中药炮制技术授课人黄敏课题醋炙法授课

3、炒乳香:表面油黄色,微透明,质坚脆,具特异香气。
(五)炮制作用
1、乳香:性味辛、苦,温。归心、肝、脾经。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
2、乳香生用:气味辛烈,对胃的刺激性较强,易引起呕吐,但活血消肿、止痛力强,多用于瘀血肿痛或外用于疮疡肿痛,溃破久不收口。如治瘀血肿痛的乳香定痛《发挥》。
每100kg柴胡片,用醋20kg。
3、鳖血制柴胡
(1)取柴胡片,加人定量洁净的新鲜鳖血及适量冷开水拌匀,闷润至鳖血被吸尽,置预热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
(2)取柴胡片,加入定量洁净的新鲜鳖血及定量黄酒拌匀,闷润至鳖血和酒液被吸尽,置预热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
每100kg柴胡片,用鱉血13kg,黄洒25kg。
4、炒没药能缓和刺激性,便于服用,易于粉碎。如治疔疮,无肿毒的舌化丹《疡医》、治痈疽疮毒的海乳散《疡医》。
柴胡
(1)处方用名:柴胡、醋柴胡。
(二)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三)炮制方法
1、柴胡: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醋柴胡:取柴胡片,加入定量醋拌匀,闷润,待醋被吸尽后,置预热的炒制容器内,文火炒干,取出,晾凉。
教学内容方法及过程
第9章炙法
第二节醋炙法
项目:代表药物(乳香、没药、柴胡、五灵、三棱、莪术)
任务一:项目导入
1、组织教学。
2、复习上次课醋炙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任务二:讲授新课
乳香
(一)处方用名:乳香、醋乳香、炒乳香。
(二)来源:本品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及同属植物树皮渗出的树脂。
(三)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学 第十章 炙法

大
黄
[处方用名] 大黄、生大黄、川军、酒军、酒大黄、
醋大黄、熟军、熟大黄、大黄炭
[来
源]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 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历史沿革] 现代主要有酒炙、酒蒸、醋炙、炒炭、
清蒸等药材,净制,浸润,切厚片,干燥 酒大黄-生药材+黄酒——拌匀——颜色加深
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
活血散瘀: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 疏肝止痛: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
2.降低毒性,缓和药性的作用
峻下逐水药,如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
如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四、操作方法
1.先拌醋后炒药
药物——加米醋拌匀——闷润——用文火 炒——出锅——放凉——筛去碎屑。
柴
胡
[处方用名] 柴胡、炙柴胡、醋柴胡、鳖血柴胡。 [ 来
源 ]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 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 柴胡”。
[历史沿革] 炙制、蜜制、鳖血制、并有“柴胡泻
肝火,须用黄连佐之。欲上升则用根酒浸。欲中 及下降,则生用梢” 。现行,有醋炒、鳖血黄酒 炒、鳖血炒等炮制方法。
一、含义 醋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 量醋拌炒的方法。 二、醋 古时称酢、醯、苦酒,习称米醋。炮制用 醋食用醋,指米醋或其他发酵醋,而化学合 成品(醋精)不能用。
1.成分
以米、麦、高梁以及酒精等酿制而成。
成分为:主要为醋酸,约4-6%,另有维生 素、灰分、琥珀酸、草酸、山梨糖等
当归
酒当归
[炮制作用]
当归传统习惯止血用当归头,补血用当归身,破血用当归
尾,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完整10第十章炙法2醋炙课件

• 方法:
• 生药-洗、润,切薄片
• 炙-生药+醋(醋炙一法)-炒干
•
药:醋=100:20
• 醋煮-净药+醋+水(平药面)-醋液
被吸尽,元胡透心
•
药:醋=100:20
• 醋蒸-净药+醋—拌匀,闷润 蒸至透
心 干燥后粉碎(或切片)
•
药:醋=100:20
• 酒炙-生药+黄酒(酒炙一法)-炒干
•
药:黄酒=100:15
• 作用: • 生品-不多用,功效因成分的关系难以
发挥制(多用于冠心病—降压、扩冠)
• 醋制品-行气,止痛作用增强。 • 平安丸;乌金丸;元胡止痛片 • 酒制品-活血祛瘀,止痛作用增强。 • 瓜蒌薤白汤;筋骨痛不止方。
• 研究:止痛成分-生物碱(延胡索乙素)。醋
制后总生物碱 ,叔胺碱 ,止痛作用 • (1)止痛作用增强
•
芫花
•
芫花
•
芫花
• 历史:汉《金匮玉函经》始载熬(炒)制。 至宋代《太平圣惠方》出现醋炒制,现行
《药典》收载的方法为生芫花和醋芫花两 种。
• 方法: • 生药:去杂质 • 制品—醋芫花
• 醋炙法:芫花+醋(100:30)(醋炙一
法)-至微干
• 醋煮法:生药+醋+水(100:30-40:30) -煮- 醋洗尽,微炒干
• 作用: • 生品-有毒,峻泻逐水力猛,多外用 • 牙痛-芫花散 • 制品-毒性下降,峻泻作用缓和,可内服,于
舟车丸、十枣汤
• 其作用可概括为 • (1)降低毒性; • (2)缓和泻下和腹痛
• 研究: • 脂肪油(类巴豆,斑蝥素)—呕吐,剧烈
腹泻 • 醋炒后,毒性降低,副作用减少,疗效增
强。
•
中药炮制学习题(可用A型题B型题)

中药炮制学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 .中药炮制是随着____而产生的,有了中药就有了中药炮制,其历史可追溯到2 .中药材必须经过____才能人药。
3 .中药炮制的基本工序是____,____,____.4 .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提出“凡药____,贵在____,不及则____,太过则____”。
5 .中药炮制的起源经过 ____ 。
6 .“凡有修合,依法炮制”始见于____。
7 .治半夏最早记载在 ____。
8 .中药炮制中的“炮”是指____,“制”是指 ____ 。
二、选择题( 一 )A 型题1 .我国古代第一部炮制专著是 ( )A .《本草纲目》B .《神农本草经》C .《雷公炮炙论》D .《炮炙大法》E .《修事指南》2. 提出“雷公炮制十七法”的是()A .陈嘉谟B .缪希雍 c .李时珍 D .雷敩 E. 张仲岩3 .中药炮制理论形成时期是 (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E .清代4 .“作蘖、作曲、作豉、作大豆黄卷、芒硝提净等法”载于 ( )A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B .《神农本草经》C .《新修本草》D .《本草纲目》E ,《得配本草》5. 将“父咀”改为“细切”始于()A. 《证类本草》 B .《肘后备急方》 C .《炮炙大法》D 。
《本草经集注》E .《神农本草经》6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炮制的专目是 ( )A .修事B .修拣C .炮炙D .炮制E .修治7 .张仲岩所著《修事指南》为清代炮制专书,收录药物有 ( )A . 232 种B . 300 种C . 439 种D . 1892 种E . 526 种8 .最早的炭药是 ( )A .地榆炭B .血余炭C .槐花炭D .蒲黄炭E .荆芥炭9 .《本草蒙筌》“制造资水火”中载有“除劣性降下”的制法为 ( )A .酒制B .麸制C .醋制D .童便制E .蜜制10 .首先提出炭药止血理论的作者是 ( )A .葛可久B .李东垣C .李时珍D .张仲岩E .王好古( 二 )B 型题A .修治B .炮制C .制造D .炮炙 E. 修事11 .《金匮玉函经》证治总论例中药物炮制称 ( )12 .《本草蒙筌》“制造资水火”中药物炮制称 ( )13 .《本草纲目》药物正文炮制项称 ( )14 .《雷公炮炙论》药物正文中炮制称 ( )15 .《修事指南》药物正文中炮制常称 ( )A . 439 种B . 300 种C . 232 种D . 185 种E . 1892 种16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录药物 ( )17 .《雷公炮炙论》收录药物 ( ) 18 .《修事指南》收录药物 ( )19 .《本草纲目》收录药物 ( )20 .《炮炙大法》收录药物 ( )简述中药炮制及中药炮制学的含义。
(精)《中药炮制学》基础知识之炙法

(精)《中药炮制学》基础知识之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深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制方法。
目的:使药物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和理化性质方面发生某些变化,起到降低毒性、抑制偏性、增强疗效、矫嗅矫味等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
分类: ( 根据所加辅料不同 ) 可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和油炙。
第一节酒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酒拌炒的方法。
[ 一般每100kg 药物,用黄酒 10~20kg]目的①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大黄、黄连、黄柏等】②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当归、川芎、桑枝等】③矫臭去腥【乌稍蛇、蕲蛇、紫河车等】方法先拌酒后炒药~适用于质地较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药物【黄连、川芎、白芍等】先炒药后加酒~多用于质地疏松的药物【如五灵脂】注意事项①加入一定量酒拌匀闷润过程中,容器上面应加盖,以免酒被迅速挥发。
②若酒的用量较少,不易与药物拌匀时,可先将酒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润。
③药物加热炒制时,火力不宜过大,一般用文火,勤加翻动,炒至近干,颜色加深时,即可取出晾凉。
【区别】加辅料炒法炙法辅料固体液体温度高低时间短长文火(个别中火[杜火力中火或武火仲])不入药,炒后入药,渗入药材组织内辅料去向筛去部辅料作用传热介质协同或拮抗作用多为先预热辅先加辅料后炒药或先操作方法料后投药炒药后加辅料炮制程度颜色加深炒干【续断】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的干燥根。
→续断:补肝肾,通血脉为主 ;~酒炙,能增强通血脉,强筋骨作用; ~盐炙,增强补肾强腰的作用。
第二节醋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的米醋拌炒至规定程度的方法称为醋炙法。
[ 一般为每 100kg 药物,用米醋 20~30kg,最多≯ 50kg]目的①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乳香、没药、三棱、莪术 ; 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②降低毒性,缓和药性 [ 主要用于峻下逐水药 ] 【京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③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 主要用于某些具特殊气味的药物 ]【乳香、没药、五灵脂等】方法┍先拌醋后炒药~适用于大多数植物类药材【甘遂、商陆、芫花、柴胡、三棱、元胡等】┕先炒药后喷醋~适于用树脂类、动物粪便类药材【乳香、没药、五灵脂】注意事项①醋炙前药材应大小分档;②若醋用量较少,不易与药材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药材拌匀 ;③用文火炒制,勤加翻动,使受热均匀,炒至规定的程度 ; ④树脂类、动物粪便类药材必须先炒药后喷醋 ; 且出锅要快,防熔化粘锅,摊晾时宜勤翻动,以免相互粘结成块。
4.6醋炙法

狼毒
• 【别名】格枝糯、乌吐、五虎下西山、矮
红、隔山堆 • 【来源】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大狼毒 Euphorbia nematocypha Hand.-Mazz.,以 根入药。秋冬挖根,洗净泥土,放入淘米 水中浸泡3日取出,再放入石灰水中浸泡3 日,取出,洗净石灰,置锅内煮2小时,取 出,切片晒干。
• 【炮制】 醋灵脂:将净五灵脂放锅内微炒,喷
洒米醋,再炒至微干,表面稍有光泽时取出,晾 干即可。如系灵脂块须砍成小块(每10斤用醋 1.5斤)。 • 【性味】甘,温。 •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炒炭止血。用于心腹淤 血作痛,痛经,血瘀经闭,产后淤血腹痛;炒炭 治崩漏下血;外用治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 【用法用量】 1~3钱;外用适量,研粉酒调敷。 • 【注意】不宜与人参同用。
(糖灵脂) • 灵脂米(散灵脂):长椭圆形颗粒,两端钝圆, 长0.5~1.2厘米,直径0.3~0.6厘米。表面粗糙, 棕褐色或黑褐色,显麻点,体轻,质松,易折断。 断面呈纤维性,黄色、黄绿色或黑棕色。气微弱, 味苦咸。 • 灵脂块:为鼯鼠尿和粪粒凝结而成的不规则团块, 黑棕色、黄棕色或灰棕色,凹凸不平,有的有油 润性光泽,粪粒呈长椭圆形,表面常裂碎,显纤 维性,体轻,质较硬,但易碎。断面不平坦,可 模糊看出粪粒的形状,有的间有黄棕色松香样物 质。有腥臭气,味苦。以块状、黑褐色、有光泽、 显油润、无杂质者佳。
• 【性味】甘,平。 • 【归经】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 【功能主治】健胃消食,涩精止遗。用于食
积不消,呕吐泻痢,小儿疳积,遗尿,遗精。 • 【用法用量】 3~9g。 •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思考题 各药物的炮制作用。
• 【炮制】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或洗
净,干燥,打碎。 • 【性味】辛、苦,寒。 • 【归经】归肝、心、肺经。 • 【功能主治】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 黄。用于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 昏,癫痫发狂,黄疸尿赤。 • 【用法用量】 3~9g。 •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中药炮制学试题库

中药炮制学试题库第一章绪论l.中药炮制的历史可追溯到EA.汉代B.秦代C.周代D.春秋战国E.原始社会2.提出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是AA.雷敩B.陶弘景C.缪希雍D.陈嘉谟E.李时珍3.提出三类分类法的是AA.陈嘉谟B.陈师文C.张仲景D.王好古E.张元素4.中药发展史上,第一部具有炮制规范性要求的书是DA.神农本草经B.备急千金要方C.新修本草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E.汤液本草5.第一部炮制专著是D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肘后备急方D.雷公炮炙论E.炮炙大法6.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是DA.汉代B.唐代C.宋代D.元、明代E.清代7.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BA.炮制文献研究B炮制原理研究C.炮制工艺研究D.炮制设备研究E.炮制品质量研究8.葛可久的《十药神书》提出了CA.炮制解毒理论B.净制理论C.炭药止血理论D.归经理论E.以上都不是9.《修事指南》的作者是BA.李时珍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10.提出生熟异用学说的人是BA.孙思邈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11.提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的作者是CA.缪希雍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12.中药炮制的理论依据是AA.中医中药理论B.五行学说C.藏象学说D.现代医药理论E.归经理论13.“酒制升提”是谁归纳总结的?EA.李时珍B.张仲岩C.陈嘉谟D.陶弘景E.缪希雍14.炮制品种的扩大应用时期是CA.元代B.明代C.清代D.梁代E.现代15. 强调“凡有修合,依法炮制……”的是AA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B .本草经集注C .雷公炮炙论D .五十二病方E .修事指南 填空题29.“治半夏”最早记载在__黄帝内经_________。
[答案]30.中药炮制形成的关键是____火的发现_______。
[答案]31.“有须烧炼炮炙,生熟有定”是 ___张仲景____提出的。
[答案]32.中药炮制起源于__用药实践_____。
谈中药的醋炙

谈中药的醋炙醋主要成分是醋酸,还有维生素,灰分,琥珀酸,草酸山梨醇等。
其味酸苦,性温,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等作用。
在中药炮制中常用醋作辅料,醋炙就是将选净或切制后的药物拌炒至规定程度。
通过使醋渗入到药物组织中而起到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增加药物的溶解度进而提高疗效,降低毒性,缓和药性,矫味矫臭,另外一些质地坚实的药材,在炮制时也用醋作淬液,使药材变酥脆,易于调剂和服用。
炮制中所用的醋是指米醋或其他发酵醋,且以贮存年久的陈醋为佳。
常用醋炙的药物有延胡索、香附、三棱、莪术、柴胡、郁金、乳香、没药、商陆、甘遂、大戟、莞花、狼毒、鸡内金、青皮、艾叶等。
其中前八种药是理气、理血药,经醋炙引药入肝,增强药物的疏肝解郁、散瘀止痛作用。
①延胡索是中医常用的止痛药,其主要成分是延胡索乙素、去氢延胡索甲素等,是具有止痛和镇静作用的生物碱,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药材中,难溶于水。
为了提高疗效,宋代开始就采用醋炙品,经过漫长的实践发现经醋炙后,延胡索中的生物碱与醋酸结合生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煎煮时易于溶出使生物碱含量增加,实验表明:生延胡索水煎液中的总生物碱含量(相对值)为25.06%,而醋延胡索即为49.33%[1],说明了止痛作用明显增加的原因;②香附中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r-香附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香附,醋炙香附乙醇提取液中r-香附酮的含量,结果生香附为0.174 mg/ml,醋炙香附为0.208 mg/ml,溶出量提高了近20%,对生香附和醋炙香附的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醋炙品的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也明显高出生品,说明醋炙香附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而增强疗效。
香附经过醋炙,提高了解痉和镇痛作用;③柴胡的炮制前后水浸出物的含量顺序为醋柴胡>酒柴胡>生柴胡,浸出液对麻醉大鼠胆汁流量的影响来看,醋炙柴胡明显增强了胆汁的分泌,所以醋炙可增强柴胡的疏肝解郁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炮制方法】
• 1.香附 取原药材,除去毛须及杂质,碾碎或润透,切薄 片,干燥。筛去碎屑。
• 2.醋香附 • (1)取净香附颗粒或片,加定量的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
吸尽后,置炒制容器中,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 去碎屑。 • 每100kg香附,用米醋20kg。 • (2)取净香附,加入定量的米醋,再加与米醋等量的水, 共煮至醋液基本吸尽,再蒸5小时,闷片刻,取出微晾, 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或取出干燥后,碾成绿豆大颗粒。 • 每100kg香附颗粒或片,用米醋20kg。
2
• (二)操作方法 • 1.先拌醋后炒药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的米
醋拌匀,闷润,待醋被吸尽后,置于炒制容器内,用文火 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晾凉,即得。此法适用于大多数植物 类药材,如柴胡、香附等。 • 2.先炒药后喷醋 将净选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炒 至表面熔化发亮(树脂类)或炒至表面颜色改变,有腥气逸 出(动物粪便类)时,喷洒定量米醋,炒至微干,晾凉。此 法适用于树脂类、动物粪便类药材,如乳香、没药、五灵 脂等。 • 醋炙时用醋量,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米醋20~30kg。
• 1.柴胡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茎,洗 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 2.醋柴胡 取净柴胡片,加入定量的米醋 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置炒制容器内, 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
• 每100kg柴胡,用米醋20kg。
6
7
【炮制作用】
• 性微寒,味苦。归肝、胆经。具有和解表 里、疏肝、升阳的功能。
17
18
【炮制作用】
• 性平,味辛、微苦、微甘。归肝、脾、三焦经。 • 香附生品理气解郁,用于胸膈痞闷,胁肋疼痛
等。 • 醋香附,增强疏肝止痛作用,并能消积化滞。 • 酒香附,能通经脉,散结滞,多用于治寒疝腹
痛。香附炭,多用于治妇女崩漏等。 • 四制香附,以行气解郁、调经散结为主,多用
于治疗胁痛、痛经、月经不调等。
第3节 醋炙法
1
定义: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的米醋拌炒至规 定程度的方法称为醋炙法。多用于疏肝解郁、化瘀止痛、
攻下逐水的药物。
• (一)主要目的 • 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 延胡索、莪
术、三棱、乳香、没药等醋炙后可增强活血散瘀 止痛作用;柴胡、香附、青皮等醋制后可增强疏肝 行气作用。 • 2.降低毒性,缓和药性 甘遂、芫花、商陆等 峻下逐水药,生用毒性很大,经醋炙后,可降低 毒性,缓和其峻泻作用。 • 3.矫味矫臭 乳香、没药、五灵脂等有特殊气 味的药物,经醋炙后,能矫味矫臭。
• 2.醋延胡索 • 取净延胡索或延胡索片,加入定量的米醋拌匀,闷润至
醋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 凉。筛去碎屑。 • 每100kg延胡索,用米醋20kg。 • 3.酒延胡索 取延胡索片,加入定量的黄酒拌匀,闷润 至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 晾凉。筛去碎屑。 • 每100kg延胡索片,用黄酒15kg。
• 柴胡生品升散作用较强,多用于感冒发热, 寒热往来。
• 醋炙柴胡能缓和升散之性,增强疏肝止痛 的作用。多用于胸胁胀痛,月经不调。
• 鳖血柴胡能填阴滋血,增强清肝退热的功 效。可用于热入血室,骨蒸劳热。
8
【炮制研究】
• 柴胡主要含有挥发油、柴胡皂苷、多糖等。 • 1.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 2.对药理作用的研究 • 3. 对炮制工艺的研究
13
【炮制研究】
• 1.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 2.对药理作用的研究 • 3. 对炮制工艺的研究
14
香附
• 【处方用名】香附 炙 香附 醋香附 四制香 附 酒香附 香附炭
• 【来源】为莎草科植物 莎草 Cyperus rotundus L. 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 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 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 后直接干燥。
11
12
【炮制作用】
• 性温,味辛、苦。归肝、脾经。 • 延胡索生品具有活血,利气,止痛的功能。用
于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打 肿痛等证。 • 醋延胡索行气止痛作用增强。用于身体各部位 的多种疼痛证候。 • 酒延胡索以活血止痛为主。用于心血瘀滞所致 的胸痛、胸闷、心悸;也可用于跌打损伤,瘀血疼 痛。
9
延胡索
• 【处方用名】延胡索 元胡 醋延胡索 酒延 胡索
• 【来源】为罂粟科植物 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 的 干燥块茎。夏初茎叶枯 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 净,置沸水中煮至恰无 白心时,取出,干燥。
10
【炮制方法】
• 1.延胡索 取原药材,大小分开,洗净,稍浸,润透,切 厚片,干燥。或用时捣碎。
16
• 3.酒香附 取净香附颗粒或片,加入定量的黄酒拌匀, 闷润至黄酒被吸尽,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 出晾凉。筛去碎屑。
• 每100kg香附颗粒或片,用黄酒20kg。 • 4.香附炭 取净香附,大小分档,置炒制容器内,用中
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喷淋清水少许, 灭尽火星,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 5.四制香附 取净香附颗粒或片,加入定量的生姜汁、 米醋、黄酒、食盐水拌匀,闷润至汁液被吸尽后,用文火 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 每l00kg香附颗粒或片,用生姜5kg(取汁),米醋、黄酒 各10kg,食盐2kg(清水溶化)。
4
柴胡
【处方用名】柴胡 炙柴胡 醋柴胡 鳖血柴胡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 或狭叶 柴胡B.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 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 “北柴胡”及“南柴胡”。春 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 干燥。
5
【炮制方法】
19
【炮制研究】
• 香附中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为α-香附酮、β-藿香酮及少量单萜化合 物。
3
• (三)注意事项 • 1.醋炙前药材应大小分档。 • 2.若醋的用量较少,难与药材拌匀时,可加适
量水稀释后,再与药材拌匀。 • 3.树脂类及动物粪便类药物不能用醋拌润,以
免粘结成团块。应采用先炒药后喷醋的方法;而且 要出锅快,以防熔化粘锅,摊晾时也应勤翻动。 • 4.一般用文火炒制,勤加翻动,要亮锅底,使 之受热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