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考点归纳总结

第6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6.1考点难点归纳

1.总需求函数

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所谓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提高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其机制在于: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LM 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也会减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2.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和移动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变动多少。从IS -LM 模型分析中可知,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变动会使LM 移动,进而影响收入水平,而LM 移动究竟会使均衡收入变动多少,取决于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斜率。IS 曲线斜率不变时,LM 曲线越陡,则LM 移动时收入变动就越大,从而AD 曲线越平缓;相反,LM 曲线斜率不变时,IS 曲线越平缓(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或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LM 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动越大,从而AD 曲线也越平缓。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支出扩大(A 增加),或扩张性货币政策(M 增加),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

3.总供给

总供给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者总产出),一般而言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的。宏观经济学中一般用宏观生产函数来表示产出与劳动和资本等之间的关系。

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其中,y 为总产出;N 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或者就业量;K 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 在宏观经济波动分析中,一般把资本存量作为外生变量处理,即:

),(K N f y =

同时,宏观经济学假定宏观生产函数有两条重要性质:一是总产出随总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二是由于“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总产出按递减的比率增加。如图6-1所示。

),(K N f y =

图6-1 宏观生产函数

4.潜在就业量与潜在产量

潜在就业量即充分就业量,此时的失业率不为零,而是处于自然失业率。在短期,可以认为潜在就业量为一个外生变量,长期它会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长。而潜在产量就是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即:

),(**K N f y =

5.劳动市场

总供给由总就业水平决定,而总就业水平又由劳动市场的均衡决定,即:s d N N =。而)(

P W N N d d =,其中P W 为实际工资,P

W N d 与成反向变动关系,即劳动需求函数向右下方倾斜;)(P W N N s s =,劳动供给函数为P W 的增函数。 6.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又称为长期的总供给曲线。在长期中,根据西方经济学,经济的就业水平并不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而是总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此时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即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其原因在于工资的充分弹性或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保证了劳动市场经常处于均衡位置即充分就业。劳动的供求主要受实际工资的影响。在名义工资既定时,价格变动将引起实际工资变动,从而导致劳动市场非均衡;或劳动供大于求、或劳动求大于供。由于充分竞争性,非均衡将导致名义工资变动,直至重新回到均衡位置。如图6-2所示。

图6-2 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7.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两个假设为:(1)货币工资刚性,只能升不能降;(2)人们有“货币幻觉”,只注意货币的票面价值,而忽视货币的实际购买力。理解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应该从满足充分就业量时候的(00,p y )开始。当价格上升到1p 时,实际工资1

0P W 下降,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减少,

要求货币工资增加,1

1P W 恢复原值,就业量不变,总供给不变。当价格下降到2p ,20P W 增加,劳动力市场需求减少,而货币工资又不能减少,所以导致厂商减少劳动力供给,就业水平小于均衡状态,总供给减少。如图6-3所示。

图6-3 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8.简化的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其经济含义是:在未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0y 前,经济社会能够以大致不变的价格提供任何数量的国民收入,而在达到了0y 后,不管价格被提到何种程度,国民收入不会增长,只会出现通货膨胀。这种假设反映了萧条时候,由于存在大量的闲置劳动力和资本,所以能够在保持一定价格水平的情况下,保证国民收入的增长(如图6-4所示的实线部分)。

图6-4 简化的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9.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作为凯恩斯主义重要代表的主流学派经济学家试图用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来解释宏观经济波动(萧条、高涨和滞胀)。他们同时使用长期和短期总供给曲线。也就是说,他们把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把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10.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

(1) 凯恩斯情形和古典情形。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存在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凯恩斯情形;另外一种为古典情形。

在凯恩斯情形下(如图6-5a ),扩张的财政政策只是提高产量和就业。同样,扩张的货币政策,即名义货币量的增加,也不对价格产生任何影响。

在古典情形下(如图6-5b ),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不能改变产出,而只是提高价格。对于货币政策还有如下著名的古典结论:在古典供给条件下,名义货币的增加将促使价格水平上升同一比例而利率和实际产出维持不变。在宏观经济学中,货币存量的变动只会导致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实际产量(产量、就业)无一发生变化的这种情况,称为货币是中性的。

图6-5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2)常规总供给曲线情形下总需求曲线移动的不同效应。用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说明政府旨在刺激总需求的措施所产生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两条曲线相交于何处。图6-6进一步说明了这一问题。

图6-6 总需求曲线移动的不同效应

在总供给曲线的平坦(有弹性的)部分,经济存在着过剩的生产能力。这时,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比如6-6(a)图中从AD1移动到AD2,这时产量较大的增加只伴随着价格以较小的幅度上升。另一方面,在总供给曲线的陡峭(弹性较小)部分,经济接近于其生产能力。这时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比如在6-6(b)图中从AD3移动到AD4,产量增加很少,而价格却显著上升。

(3)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

图6-7说明了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这里考虑的是由于经济中企业的设备投资增加而造成生产能力增大的情形。这时,总供给曲线将向右移动,从AS0移动到AS1。如果经济最初运行在总供给曲线的陡峭部分而且总需求曲线是相当无弹性的,比如说,图6-7中的AD1,那么总供给的增加意味着新的均衡价格水平将明显低于初始价格水平。另一方面,如果经济最初运行在总供给曲线的平坦部分,比如说,图6-7中的AD0,则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果不大。这是因为总供给曲线的平坦部分表明了经济中存在着过剩的生产能力。新追加的生产能力对于生产的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水平的影响都很小。

6-7 生产能力增加的效应

图6-8描述了从国外购买的投入品(比如石油)价格上涨的效应。这时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从微观角度看,为了使厂商愿意生产与以前相同的产量,它们必须能得到更高的产品价格。从图中可以看出,即使这时经济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价格水平也会上升。

图6-8 进口投入品价格上涨的效应

11.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数学小结

对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研究涉及了三个市场和一个总量函数,即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总量生产函数。

以短期总供给模型而论,存在着四个方程,即: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t t y s g r I +-=+)()(

(式中,g 和t 分别为政府购买和税收)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21r L y L P

M += 劳动市场均衡条件:W W P W N f ==,)( 总量生产函数:),(K N y y =

从上面四个方程可以确定y 、N 、r 和P 。

以长期总供给模型而论,也存在着四个方程: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t t y s g r I +-=+)()(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21r L y L P

M += 劳动市场均衡条件:P W N h P W N f ==)(,)( 式中,f 和h 分别为劳动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 总量生产函数:),(K N y y =

通过四个联立方程,可以求得y 、N 、r 和P 的数值。

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6.2.1 概念题

1.古典的总供给曲线(上海理工大学2004研)

2.总需求函数(武大2001研;中国海洋大学2001研)

3.劳动供给曲线(labor supply curve)(中央财大2000研)

4.劳动市场均衡

4. 附加预期的总供给函数(对外经贸大学2007研)

5.总供给曲线

6.总需求曲线

7.潜在就业量和潜在产量

8.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9.凯恩斯的AS—AD模型

10.修正的凯恩斯的AS—AD模型

11.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6.2.2 简答题

1.根据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扩大总需求?通过哪些途径扩大总需求?(人大2002研)

2.决定总需求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复旦大学1998研)

3.西方主流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及其政策含义有什么不同?(人大2000研)

4.“古典”模型中的总供给曲线和凯恩斯模型中的总供给曲线有什么差别?为什么有这种差别?(人大1996研)

5.分析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

6.解释以下概念,说明其内涵和联系:总需求、有效需求和充分就业下的有效需求。(天津财大2000研)

7.对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研究,涉及了“三个市场和一个总量函数”。请就此分别作简要说明。(武大2000研)

8.总需求曲线和单个商品的需求曲线有什么不同?

9.凯恩斯理论是如何解释西方国家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原因的?

10.凯恩斯学派关于劳动市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1.说明主流学派的经济学家是怎样用总供求分析法解释经济的“滞胀”状态的。(华中科技大学2005研)

12.假设工人同意在一年的时间里,可以按劳动力供给曲线上的名义工资水平提供相应的劳动供给。试问:

(1)当在这一年内价格水平从P0增加到1.05P0,再到1.1P0时,图6-9中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将如何变化?

(2)当价格水平按(1)中假定上升时,劳动力需求曲线会如何变化?

(3)经济的实际就业水平如何变化?

图6-9 价格水平和劳动需求

13.如果没有工资刚性的假设,凯恩斯扩张总需求的政策效应将如何?

14.请说明简单凯恩斯模型、IS-LM 模型和AS-AD 模型这三个模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15.导致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是什么?

16.解释为什么未预料的通货紧缩会改变人们的收入在分配,从而进一步减少总需求?

17.物价水平对总支出曲线的影响如何引起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18.画图说明总支出曲线和总需求曲线之间的区别。

19.你认为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动态模型与卢卡斯模型的核心差异是什么?说明哪一种模型更为合理以及你认为为什么合理。

20.宏观短期均衡直接和间接地决定了哪些变量?

20.为什么说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曲线是看待同一宏观经济现象的两种不同方式?(武大2007研)

6.2.3 计算题

1.设一两部门的经济由下述关系式描述:消费函数C =100+0.8y ,投资函数为I =150-6r ,货币需求函数为L =0.2y -4r ,设P 为价格水平,货币供给为M =150。试求:

(1)总需求函数。

(2)若P =1,均衡的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3)若该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AS =800+150P ,求均衡的收入和价格水平。(人大1998研)

2.假设有一经济社会是由三部门构成的。其消费函数为C=20+0.8(Y -T ),投资函数为I=600-4000r ,政府支出G=420,税收函数T=100+0.25Y ,名义货币供给M s =345,货币需求函数为M d =25+0.4Y -4000r 。试求:(1)IS 曲线方程式;(2)当价格水平P=1时,LM 曲线的方程式;(3)当价格水平P=1时,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4)总需求曲线方程式。(厦门大学2005研)

3.已知某宏观经济中的总量生产函数1,=+=ββ

a L K Y a ,K 和L 分别为两个生产要素,它们相应的价格分别为C 和W 。产出Y 的价格为P 。

(1)写出劳动需求函数;

(2)写出总供给函数;

(3)设1)/(,25,500,5.0=====P W W K a β,写出凯恩斯学派的总供给函数和古典学派的总供给函数。

4.(1)名义货币供给为150美元,价格水平为1,实际货币需求函数为0.2y -4r 时(这里r 为利率水平,y 为实际国民收入),求解货币市场均衡的LM 方程。(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价格水平上升到1.2,LM 方程如何变化?(3)画图说明价格水平变化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

5.假定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函数为P (14-0.08N ),这里N 是劳动投入量。

(1)当P =1时,单位劳动的名义工资为4、3、2、1美元时,劳动力需求各为多少?

(2)给出劳动力需求方程。

(3)当P =2时,在名义工资分别为4、3、2、1美元时,劳动力需求各为多少?

(4)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对劳动力需求有何影响?

6. 一个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分别为:

AD :m+v=p+y

AS :p=p e +λ(y —y*)

其中,p e 代表对价格水平的预期,y*为充分就业产出水平,m 为货币总量。y 和λ常数。

(1)若预期为完美预见(Perfect Foresight ),求出均衡的价格与产出水平。

(2)若货币当局实行了一次意料外的并且是永久性的货币扩张,图解这次政策操作的短期和长期效应。(中山大学2006研)

7.经济的充分就业产出水平为700亿美元,在P =2时,总需求等于总供给。IS 方程为y =1000-30r ,这里C =30+0.8Y d ,I =150-6r ,T x =100和G =100。LM 曲线为y =500+20r ,这里M =200,P =2,货币需求为0.2y -4r 。试问:

(1)当政府支出增加15亿美元、总需求扩大、价格水平上升到2.22时,IS 、LM 方程如何变化?

(2)求解在P =2和2.22水平下的r 、C 和I 水平。

(3)政府支出的增加对产出构成有何影响?

8.假设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曲线为:Y=667+1.11G +1.11(M/P );价格调整曲线为:()e Y ππ+-=-1500/15001;政府支出G=200,货币供给M=550。若预期的通货膨胀率e π始终等于0,求出经济从P 0=1.4开始的运行路径;GDP 达到与潜在GDP 相差2%还要多少年?

9.假定某经济最初的通货膨胀率为18%,政府谋略通过制造10%的失业率来实现通货膨胀率不超过4%的目标,当价格调整方程的系数h=0.4时,试问其通货膨胀率下降的过程如何?

6.2.4 论述题

1.试述扩张性财政政策对需求曲线的影响。(武大2002研)

2.试说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上海财大2003研;北航2005研)

3.根据IS 曲线方程和LM 曲线方程推导总需求函数,并说明函数中的参数对总需求函数的影响及其经济学含义?(对外经贸大学2002研)

4.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武大2000研)

5.主流经济学派是如何利用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来解释宏观经济运行的?(人大2002研)

6.什么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请作图说明。(武汉理工大学2004研)

7.试结合总供给-总需求分析法说明宏观经济波动中短期的萧条状态、高涨状态、滞胀状态和长期的充分就业状态。并简要说明政府治理滞胀的对策。(武大2002研)

8.主流学派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如何得到的,其政策含义如何?(厦门大学2004研;人大2001研)

9.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是怎样形成和怎样变化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的政策意义是什么?(北师大2002研)

10.总供给曲线的形成及其意义。(中央财大2000研)

11.解释总供给曲线三个区域的含义,用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解释西方国家七十年代的滞胀和美国九十年代的新经济。(电子科技大学2004博) 12

如何引起总需求的变动,政府支出的增加如何引起总需求水平的变动?

13.已知:线性生产函数、成本加成的定价原则和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为:)(*u u gw --=ε,其中gw 为名义工资增长率,u 为实际失业率,*u 为自然失业率,ε为

名义工资增长率对失业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试推导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北大2001研)

14.试推导古典经济学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并指出其政策含义。

15.假设有下列形式的总供给曲线:

0),(1>-+=-x x y y t t t n t t ππ,

y 代表log (Y ),Y 是总产出。n t y 是自然失业率下的产出(natural rate of output ),t π代表通货膨胀率,t t π1-代表在1-t 期形成的对第t 期通货膨胀率的预期。

(1) 简要解释名义工资粘性程度(degree of rigidity of the nominal wage )增大,参数x 的变化。(不超过100字)

(2) 将总供给曲线改写成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 )并且在(π,Y )坐标图中画出来(将此曲线的重要性在图中标明)。

(3) 用通常语言描述和解释怎样计算牺牲指数(sacrifice ratio )。(不超过100字)

(4) 假设通货膨胀的预期根据11--=t t t ππ形成,5.0=x 初始稳态通货膨胀率为5%。假设自然失业率下的产出不受总需求管理的影响。中央银行希望将稳态通货膨胀率降到2%的水平。

① 在第一期,中央银行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实际的(actual )产出水平比自然失业率下的产出低1个百分点。实际的(actual )通货膨胀率会降低多少?预期通货膨胀率怎样变化?

② 第二期,中央银行继续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实际的(actual )产出水平比自然失业率水平下出低0.5百分点。实际的(actual )通货膨胀率会降低多少?预期通货膨胀率化?

③ 第三期,中央银行实行中性货币政策,而且Y=Y n 。第三期事实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

④ 将① 、② 和③ 的结果在菲利普斯曲线图上画出来。

⑤ 假设理性预期,即t t t ππ=-1,简要讨论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产出水平,价格和就业的影响。(北大2004研)

16.利用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分析框架,(1)分析石油危机引起的经济衰退即滞胀问题,和西方国家1929~1933年大萧条时期因为总需求骤减带来的经济衰退;(2)如果政府不加干预,经济能否恢复正常?为什么?(3)说明时间、预期和市场是否完善在这种分析中所起的作用。(4)基于上述分析,货币数量的改变会对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可以考虑时间因素,考虑不同的理论或学派)?为什么?(5)解释什么是货币中性和理性预期。(武大2005研)

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6.3.1 概念题

1.古典的总供给曲线:一种长期总供给曲线。在长期中,根据西方的经济学,经济的就业水平并不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而是总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此时,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即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其原因在于工资的充分弹性或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保证了劳动市场经常处于均衡位置即充分就业。劳动的供求主要受实际

工资的影响。在名义工资既定时,价格变动将引起实际工资变动,从而导致劳动市场非均衡;或劳动供大于求、或劳动求大于供。由于充分竞争性,非均衡将导致名义工资变动,直至重新回到均衡位置。

2.总需求函数:指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所谓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由产品市场均衡条件:t t y s g r I +-=+)()(和货币市场均衡条件:)()(21r L y L P

M +=可以求得总需求函数。 3.劳动供给曲线(labor supply curve ):指描述人们提供的劳动和对劳动所支付的报酬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假设每一个劳动力的供给都只取决于工资,则劳动供给曲线可用图6-10表示。图中S 曲线为劳动供给曲线;0W 、0L 轴分别表示工资率和劳动数量。①图a 中S 曲线为水平状态,当工资为W 0时,能够提供的劳动数量与所需要的数量相等;当工资低于W 0时,劳动供给为零;高于W 0劳动供给也不增加。②图b 中的S 曲线是整个行业或某种职业可能的情形。工资从W 0提高到W 1,劳动供给就从L 0上升到L 1;工资下降,劳动供给相应减少。该图的纵轴可用实际工资W/P 表示,从而代表宏观(总量)意义上完全竞争的劳动供给曲线,它是实际工资的函数。③图c 中的S 曲线说明工资增减对劳动供给没有影响的情形。这种情形可能在短时期内出现,此时,个人来不及调整他们的工作计划或某些职业培训期较长,而此时工资增加了。即使增加工资也不能吸引更多的劳动。④图d 是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它说明,当工资足够高(如W 0)时,人们可以享用更多的闲暇而从事较少工作。在E 点上,提高工资会减少劳动的供给,当工资从W 0提高到W 1时,劳动供给则从L 0减少到L 1。

图6-10 劳动供给曲线

4.劳动市场均衡:指劳动的供给和需求处于均衡状态。反映在劳动供给曲线和劳动的需求曲线上,就是这两条曲线的交点。在这一点上,劳动的供给总量和劳动的需求总量正好相等,既不存在劳动力过剩,也不存在劳动力短缺。这一点决定的就业量是均衡就业量。

4. 附加预期的总供给函数:是指加入预期价格后表示产出与价格变动关系的总供给函数,又称卢卡斯总供给函数,用公式一般表示为:

ˆ*()y y P P

γ==- 式中y 为总产出,P 为价格水平,y *为经济的潜在产量,参数γ>0,ˆp

为预期价格。 附加预期的总供给函数表明,经济的总产出与未被预期到的价格上升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预期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偏离会导致实际产出与经济正常产出的偏离,如果价格水平等于人们预期的值,则总供给等于自然率的产出水平。否则,随着现实价格水平超出预期的价格水平,产出增加到自然率水平之上。

5.总供给曲线: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示,表示经济当中的生产总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一般地,生产总水平与价格总水平变化方向相同,也就是说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总供给曲线可以通过劳动市场和总量生产函数的分析得到。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取决于价格总水平如何影响劳动市场上的均衡就业量。如果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以相同的方式影响劳动的需求和供给,那么它对均衡就业量不产生影响,也就不会对产出量产生影响。这时,总供给曲线是一条直线。如果价格总水平变动对劳动的需求和供给产生不同的影响,则供给曲线就会具有其他形状。例如,如果价格总水平只影响劳动的需求而不影响劳动的供给,那么价格总水平提高将使得劳动需求增加,从而均衡就业量增加,并最终导致产出量增加。此时,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短期和长期的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有(1)在短期内,随着总需求的不同,经济可以处于萧条和高涨的状态。此时,政府可以通过调整总需求使得经济位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2)在长期中,经济保持在潜在产出的水平,需求管理政策不能改变国民收入,只能改变价格总水平。

6.总需求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的曲线。所谓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提高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其机制在于: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LM 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也会减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变动多少。IS 曲线斜率不变时,LM 曲线越陡,则LM 移动时收入变动就越大,从而AD 曲线越平缓;相反,LM 曲线斜率不变时,IS 曲线越平缓(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或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LM 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动越大,从而AD 曲线也越平缓。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支出扩大,或扩张性货币政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

7.潜在就业量和潜在产量:潜在就业量即充分就业量,指一个社会在现有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避免的原因,当就业量等于潜在就业量时,失业率并不为零,这时的失业率被称为自然失业率。一般地,当就业量低于潜在就业量时,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反之,当就业量高于潜在就业量时,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在宏观经济学中,潜在就业量通常被看做是一个外生变量,即它不取决于产量、消费、投资和价格水平等宏观经济变量。但另一方面,一个社会的潜在就业量又不是

固定不变的,它随着人口的增长而稳定增长。潜在产量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即:

),(**K N f y

式中,*

N 为潜在就业量;*y 即为潜在产量。因为潜在就业量不受价格水平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所以潜在产量也不受价格水平等经济变量的影响,也被视为一个外生变量。当一个经济社会的生产达到了其潜在产量时,意味着该经济社会较充分地利用了现有的经济资源。

8.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一种短期总供给曲线。它的两个假设为:(1)货币工资刚性,只能升不能降;(2)人们有“货币幻觉”,只注意货币的票面价值,而忽视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它是一个倾斜线段和垂直线段连接在一起的图形。当价格上升时,实际工资下降,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减少,要求货币工资增加,实际工资恢复原值,就业量不变,总供给不变。当价格下降时,实际工资增加,劳动力市场需求减少,而货币工资又不能减少,所以导致厂商减少劳动力供给,就业水平小于均衡状态,总供给减少。

9.凯恩斯的AS —AD 模型:由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和一条由水平段和垂直段构成的总供给曲线(即反L 型总供给曲线)所构成的模型。此模型的含义是:在总供给曲线的水平阶段,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时,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提高,只是引起产量增加。而在总供给曲线的垂直阶段,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时,只能引起价格水平的提高,而不能引起实际产量的增加。

10.修正的凯恩斯的AS —AD 模型:指由修正了的总供给曲线和向右下倾斜的总需求曲线构成的模型。西方经济学界有人认为,在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产量情况下,价格水平就会随着总需求的提高而逐步提高。因此,根据这种看法,他们将反L 型的总供给曲线的水平段修正为向右上方倾斜的正斜率段,但总需求曲线仍为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从而得到了修正的凯恩斯的AS-AD 模型。其基本含义是:在到达充分就业前的产量水平上,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会引起价格和产量水平都增加,而在到达充分就业产量水平后,总需求的提高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提高,而不会引起实际产量的增加。

11.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把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来分析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及其变动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在图6-11中,横轴代表国民收入(Y ),纵轴代表价格水平(P ),AD 1代表原来的总需求曲线,AS 1代表短期总供给曲线,AS 2代表长期总供给曲线。最初,经济在E l 点时实现了均衡,均衡的国民收入为Y 1,均衡的价格水平为P 1。这时E l 点又在长期总供给曲线AS 2上,所以,Y 1代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在短期内,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增加了总需求,从而使总需求曲线从AD 1向右上方平行地移动到了AD 2。AD 2与短期总供给曲线AS 1相交于E 2。这样。总需求的增加使国民收入水平从Y 1增加到Y 2并使价格水平从P 1上升到P 2。但是,价格的上升必然引起工资增加,总供给减少,短期总供给曲线从AS 1向左上方平行移动到AS 3,AS 3与AD 2相交于E 3。这样,国民收入水平从Y 2减少到Y 3,价格水平从P 2上升到P 3。在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AS 2)。AD 2与AS 2相交于E 4,国民收入水平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Y l ,而价格水平上升到P 4。这一模型是用总需求来说明国民收入决定的收入—支出模型的发展。它说明,总需求与总供给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同时运用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的政策。

图6-11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6.3.2 简答题

1.根据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扩大总需求?通过哪些途径扩大总需求?(人大2002研)

答:(1)总需求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在每一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描述这一函数关系的曲线被称为总需求曲线。由于实际资产效应、跨期替代效应和开放替代效应等因素,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反方向变动关系。可以从简单的凯恩斯模型和IS-LM模型中推导出总需求曲线。

(2)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也就是有效需求不足,出现通货紧缩趋势时,应采取措施扩大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抑制通货紧缩。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支出扩大,或扩张性货币政策,都会使总需求扩大。

2.决定总需求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复旦大学1998研)

答:(1)决定总需求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是LM曲线的斜率和IS曲线的斜率。

(2)在IS曲线斜率不变的情况下,LM曲线越陡,则LM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越大,从而AD曲线越平缓;相反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越平缓。则IM曲线斜率不变时收入变动越大,从而AD曲线也越平缓。

3.西方主流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及其政策含义有什么不同?(人大2000研)

答:总供给函数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与全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函数关系。将这种函数关系作成曲线,就得到总供给曲线,简称AS曲线。西方主流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和古典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的差别如下:

(1)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差别。古典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是长期总供给曲线,而主流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是短期总供给曲线。

(2)图形形状差别。古典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在图形上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如图6-13所示;而主流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是一个倾斜线段和垂直线段连接在一起的图形,如图6-12所示。

图6-12 主流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

图6-13 古典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

(3)理论基础不同。古典理论认为,劳动市场运行毫无摩擦,总能维持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既然在劳动市场,在工资灵活调整下充分就业的状态总能维持,因此,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化,经济中的产量总是与劳动力充分就业时的产量,即潜在产量相对应,所以总供给曲线总是垂直的;而凯恩斯主义则假设工资刚性,并且劳动力市场存在摩擦,充分就业和达到潜在产量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工资和名义工资的变化会带来劳动供给的变化,所以总供给曲线不会在充分就业保持垂直,而是应该保持水平或者至少保持正斜率。

(4)蕴含的政策效果不同。古典模型中,除非总供给曲线发生变动,否则财政和货币政策只会带来价格上涨,没有任何效果。凯恩斯模型则正好相反。

4.“古典”模型中的总供给曲线和凯恩斯模型中的总供给曲线有什么差别?为什么有这种差别?(人大1996研)

答:参见简答题第3题。

5.分析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

答:宏观经济的均衡是指一国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从而实现了宏观经济的平衡这样一种状态。宏观经济均衡包括产品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以及劳动市场的均衡。

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AS=AD),或总储蓄等于总投资(S=I)。

当S>I时,即AS>AD时,生产过剩,供过于求,导致存货上升,价格下降,利润减少,企业缩减生产,解雇工人,这一过程表现为经济衰退和失业增加的过程。

当S<I时,即AS<AD时,生产不足,存货下降,导致价格上涨,利润增加,此时企业扩大生产,增雇工人,表现为经济扩张过程。

因此,只有当S=I时,宏观经济实现了均衡。

6.解释以下概念,说明其内涵和联系:总需求、有效需求和充分就业下的有效需求。(天津财大2000研)

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通常用产出水平来表示。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推动总需求的力量除了价格水平、收入、对未来的预期外,还包括诸如税收、政府购买或者货币供给等政策变量。

(2)有效需求强调不但要有需求的欲望,更要有需求的能力,即购买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3)充分就业下的有效需求,有如下特性:在现有的资本和技术条件下,由于处于充分就业的情况,不可能再提供更多的供给,这样,此时的有效需求只会带来价格的上涨,而对产出没有经济贡献。

7.对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研究,涉及了“三个市场和一个总量函数”。请就此分别作简要说明。(武大2000研)

答:对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研究涉及了三个市场和一个总量函数,即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总量生产函数。

以短期总供给模型而论,存在着四个方程,即: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t t y s g r I +-=+)()(

式中,g 和t 分别为政府购买和税收。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21r L y L P

M += 劳动市场均衡条件:W W P W N f ==,)( 总量生产函数:),(K N y y =

从上面四个方程可以确定y 、N 、r 和P 。

以长期总供给模型而论,也存在着四个方程: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t t y s g r I +-=+)()(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21r L y L P

M += 劳动市场均衡条件:P W N h P W N f ==)(,)( 式中,f 和h 分别为劳动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 总量生产函数:),(K N y y =

通过四个联立方程,可以求得y 、N 、r 和P 的数值。

8.总需求曲线和单个商品的需求曲线有什么不同?

答:(1)总需求是指支出,单个商品需求是指商品数量;

(2)总需求受价格总水平的影响,单个商品的需求受相对价格的影响;

(3)二者都受到价格的影响。对前者的解释必须从利息率的变化入手,对后者的解释则是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开始。

9.凯恩斯理论是如何解释西方国家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原因的?

答:根据凯恩斯总需求决定理论,已有的收入、消费倾向、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预期收益和资本品价格是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国民收入的因素。

在社会经济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可将已有的收入、货币供给数量以及资本的供给价格视为常量,因而国民收入主要取决于人们的消费倾向、对货币的流动偏好以及投资者对投资未来收益的预期。

对于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凯恩斯理论给出的理由如下: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决定了消费不足。

(2)资本边际效率下降,即在萧条时期投资者对未来收益预期偏低决定了投资不足。

(3)流动偏好。当人们处于流动偏好陷阱时,经济中的货币需求趋于无穷大,无论货币供给多少,利息率都居高不下,从而也导致了投资不足。

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的共同作用,使得总需求不足,最终决定均衡国民收入处于较低水平,从而使得经济出现萧条。

10.凯恩斯学派关于劳动市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1)工资刚性是在供给方面对失业的一个基本解释。当价格水平较低时,实际工资较高,这样会形成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由于工资能上不能下,这种状况将持续下去。这就是产生失业的原因。(2)在名义工资不降的情况下,价格提高可以使实际工资下降,刺激企业增加劳动需求。由于工人存在“货币工资幻觉”,实际工资下降可以被工人接受。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提高价格的政策,解决失业问题。

11.说明主流学派的经济学家是怎样用总供求分析法解释经济的“滞胀”状态的。(华中科技大学2005研)

答:(1)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含义

总供给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总供给函数表示国民收入(总产出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数量关系。描述这一函数关系的曲线就是总供给曲线,可以用来表示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各种不同组合。总供给曲线可以根据总生产函数、劳动需求函数和劳动供给函数以及货币工资曲线推导而得到。

总需求指整个社会经济在每一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描述这一函数关系的曲线被称为总需求曲线。由于实际资产效应、跨期替代效应和开放替代效应等因素,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反方向变动关系。可以从简单的凯恩斯模型和IS -LM 模型中推导出总需求曲线。

作为凯恩斯主义重要代表的主流经济学派试图用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来解释宏观经济运行。他们同时使用长期和短期总供给曲线。他们把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把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2)运用总供求分析法对经济“滞胀”状态的解释

从图6-14(a )中可以看到。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AD 是总需求曲线,S AS 是短期总供给曲线,二者交点E 决定的收入或产量为Y ,价格水平为P ,二者都处于很低的水平。这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第二种情况是,当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从AD 向右移动到'AD ,短期总供给曲线S AS 和新的总需求曲线'

AD 的交点'E 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 ,价格水平为'P ,二者都处于很高的水平,这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

现在假定短期总供给曲线由于受到供给冲击(如石油价格和工资等提高)而向左移动,但总需求曲线不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短期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可用图6-14(b )表示。

在图6-14(b )中,AD 是总需求曲线,S AS 是短期总供给曲线,二者交点E 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 ,价格水平为P 。现在出现供给冲击,S AS 左移到S

S A ,与总需求曲线AD 交于'E ,'E 点所决定的产量为'Y ,价格水平为'

P 。这个产量低于原来的产量,而价格水平

却高于原来的价格水平,这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滞胀状态,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结合在一起的状态。

(3)治理滞胀的对策

在政策主张上,主流学派经济学家认为,虽然资本主义经济在长期内可以处在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总需求增加只是提高了价格水平,而不改变产量或收入,如图6-14(c )所示;但短期内的萧条和过度繁荣是不可避免的,仍然可以给社会带来损失。因此,有必要执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以熨平萧条和过度繁荣所带来的经济波动,使经济持续处于稳定的充分就业的状态。

图6-14 总供求分析对滞胀的解释

政府治理滞胀的对策主要有:①紧的货币政策;②财政政策:实施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利用财政杠杆调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12.假设工人同意在一年的时间里,可以按劳动力供给曲线上的名义工资水平提供相应的劳动供给。试问:

(1)当在这一年内价格水平从P 0增加到1.05P 0,再到1.1P 0时,图6-15中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将如何变化?

(2)当价格水平按(1)中假定上升时,劳动力需求曲线会如何变化?

(3)经济的实际就业水平如何变化?

图6-15 价格水平和劳动需求

答:在劳动力市场上,以名义工资W 为纵轴、就业量N 为横轴,劳动力供给曲线在一定的时期内是一条有正斜率的曲线,如图6-15中N s ;劳动力需求曲线N d ,是一条负斜率的曲线。这样:

(1)如果工人同意在1年的时间里按供给曲线N s 所描述的名义工资与就业的关系提供就业,那么,价格水平从P 0增加到1.05P 0再到1.1P 0时,就不会影响N s 曲线。

(2)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劳动力的边际产值也随之上升,企业就会扩大就业。在价格水平上升到1.05P 0时,N d 曲线右移至d N ';上升到1.1P 0时,N d 曲线右移至'

'd N 。

(3)劳动力市场上随着劳动力需求的扩大,就业量会由0N 扩大到210,,N N N 。

13.如果没有工资刚性的假设,凯恩斯扩张总需求的政策效应将如何?

答:如果没有工资刚性的假设,凯恩斯扩张总需求的政策效应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考虑:(1)假设在价格水平既定情况下出现了失业。如果不是工资刚性而是工资弹性,那么,名义工资就会下降。接下来,劳动需求增加、就业增加、产出增加,最后直至充分就业。这样,根本就不需要凯恩斯扩张总需求的政策。

(2)假设政府在失业的情况下采取扩张总需求的政策。在一般情况下,这会引起价格提高,如果不是工资刚性而是工资弹性,那么,名义工资就会提高。如果名义工资和价格水平同比例提高,这样,政府扩张总需求的政策就失效了。

可见,在凯恩斯提出扩张总需求的政策建议所依据的宏观经济理论中,工资刚性的假设是非常重要的。

14.请说明简单凯恩斯模型、IS-LM模型和AS-AD模型这三个模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1)简单凯恩斯模型假设价格不变、利息率不变。用乘数理论刻画财政政策效应。该模型对总产出决定和政策效应的分析实际上是总需求分析。

(2) IS-LM模型保持价格不变的假设。重点引入货币因素从而说明了利息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该模型在利息率可变情况下分析总产出决定,并分析了利息率决定。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分析既保留了乘数效应,又引入了挤出效应。此外,还分析了货币政策效应。但是,该模型仍然是总需求分析。

(3)总供求模型引入劳动市场从而分析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于是放弃了价格不变假设。该模型在价格可变的情况下分析总产出决定,并分析了价格水平决定。不仅分析了需求管理政策的产出效应,而且分析了它的价格效应。不仅进行了总需求分析,而且进行了总供给分析。

15.导致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是什么?

答:导致总需求曲线变动的因素:(1)消费需求尤其是对于耐用品的购买变化;(2)投资需求的变化;(3)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化;(4)净出口的变化。

导致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1)自然灾害和战争等;(2)技术变化;(3)风险承担偏好,如果市场风险增加,而厂商恰恰是风险回避者,则可能会减少供给;(4)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5)劳动意愿的变化,即人们在闲暇和工作之间进行选择的偏好。

16.解释为什么未预料的通货紧缩会改变人们的收入再分配,从而进一步减少总需求?

答:未预料到的通货紧缩增加了债务人的债务负担及债权人的实际财富。通常,债务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债权人,债务负担的加重就会使债务人的消费减少。总需求就会随之减少,从而总需求曲线就会向左移动,进一步使经济收缩。

17.物价水平对总支出曲线的影响如何引起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答:总需求曲线说明了物价水平与总支出之间的关系。总支出曲线表明了物价水平不变时由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决定的支出水平。如果物价水平改变了,总支出曲线就要移动,并形成新的支出水平。因此,每一个物价水平都有不同的支出水平。物价水平与相应的总支出结合的点在总需求曲线上。例如,如果物价水平上升,自发支出要减少,总支出曲线就要向下移动。这就使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既定时总支出减少。由于物价水平上升与总支出的减少相关,所以,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

18.画图说明总支出曲线和总需求曲线之间的区别。

答:总支出曲线表示在每一收入水平上的总支出量AE,有AE=C+I+G+NX,如图6-16(a)所示,AE线与45度线的交点表示总支出等于总收入。AE0线表示其他情况不变时,价格水平为P0时的总支出曲线,AE0线与45度线的交点决定收入水平为Y1;AE1线表示价格水平上升为P1时的总支出曲线,AE1线与45度线的交点决定收入水平为Y2。总需求曲线表示与不同的价格水平所对应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如图6-16(b)所示。由图6-16(a)可以导

出图6-16(b)。将不同价格和相应的均衡产量或收入(也等于总支出)的组合点连接起来,就得到总需求曲线AD。价格水平越高,总需求量或者说均衡总支出量越小;反之亦然,也即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存在反向变化的关系。这是由于:①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就需要更多的货币从事交易活动。如果货币供给没有增加,货币交易需求增加,利率上升,这将使投资和收入水平下降。②价格水平上升,以货币表示的资产(如现金、存款)的购买力下降。人们实际所拥有的财富减少了,消费和投资水平就会下降。③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名义收入水平增加,由于税率的累进性,从而使消费者税收负担增加,实际可支配收入下降,消费和投资水平也会随之下降。④国内物价水平上升,本国公民购买外国商品增加,因而净出口减少。

图6-16 总支出曲线和总需求曲线间的异同

19.你认为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动态模型与卢卡斯模型的核心差异是什么?说明哪一种模型更为合理以及你认为为什么合理。

答:(1)理论基础不同:前者来源于经验事实,由历史数据得到的菲利普斯曲线为基础得到总供给曲线;后者建立在微观经济基础上,从理性人如何进行决策得出,前提是市场出清。

预期形式不同:前者为适应预期的一种特殊情况;后者是理性预期,人们不会犯系统性错误。

政策决策不同:前者认为需求管理政策可以使产量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后者认为经济人的理性预期会使得对付失业的系统性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无效。

(2)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动态模型更为合理。卢卡斯模型的两个假定前提是市场出清和理性预期,而劳动力市场的经验数据表明均衡并非常态,同时期望理性预期也是不现实的,尤其对中国来说,因此对于预期的产出,就业和物价的变动等问题的解释尚缺乏经验支持。但不管这样,随着事实上经济主体的理性的加强,这一模型的意义正与日俱增。

20.宏观短期均衡直接和间接地决定了哪些变量?

答:宏观短期均衡直接决定的变量有5个:均衡的劳动力数量,均衡的实际工资,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均衡的价格水平,均衡的实际利率。同时,它间接决定的变量有6个:均衡的实际货币数量,均衡的消费数量,均衡的投资量,均衡的国外净需求量,均衡的货币交易需求,均衡的货币资产需求。

20.为什么说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曲线是看待同一宏观经济现象的两种不同方式?(武大2007研)

答:(1)总供给曲线与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相似的关系并且可以用于分析相同的现象。总供给曲线表示的是价格与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表示的是在一定的通货膨胀预期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率取决于两种力量: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失业与自然率的背离(周期性失业),即:

л=л e –b (U – U n)

而总供给曲线可以写成:

Y = Y + a (P –P e )

进一步可写成: P= P e +(1/a)(Y -Y)

两边减去上一年的物价水平P -1:得到:

P - P -1=(P e -P -1)+(1/a)(Y -Y) 有:()()1e a Y Y ππ=+-

再结合奥肯定律,就可就将总供给曲线与菲利普斯曲线连接起来。

(2)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实际上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都反映了经济中的价格调整机制。可以从菲利普斯曲线推导出总供给曲线,也可以从总供给曲线推导出菲利普斯曲线。总供给曲线提供了产出和价格之间的关系,这可以通过变换得出产出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结合奥肯定律,又可以得出产出和失业的关系,然后就可以得到描述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

例如,沿着总供给曲线移动价格水平上升的同时,产出水平增加。根据奥肯定律,产出增加,失业率会下降。因此,伴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就会下降,并产生向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当通货膨胀预期变化时菲利普斯曲线就会移动。如果假定当工人的通货膨胀预期变化时,他们会改变工资需求,就可以断定菲利普斯曲线上的移动是对总供给曲线上移动的反映,因为更高的工资意味着更高的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曲线是看待同一宏观经济现象(价格与产出关系)的两种不同方式。

6.3.3 计算题

1.设一两部门的经济由下述关系式描述:消费函数C =100+0.8y ,投资函数为I =150-6r ,货币需求函数为L =0.2y -4r ,设P 为价格水平,货币供给为M =150。试求:

(1)总需求函数。

(2)若P =1,均衡的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3)若该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AS =800+150P ,求均衡的收入和价格水平。(人大1998研)

解:(1)IS :150-6r =0.2y -100

LM :

r y P

42.0150-= 总需求曲线为:P Y 450500+= (2)当P =1时,根据(1)的结果可求得:y =950,r =10;

(3)AS =800+150P =AD =500+P

450 解得:P =1,Y =950,即为均衡的价格水平与收入

2.假设有一经济社会是由三部门构成的。其消费函数为C=20+0.8(Y -T ),投资函数为I=600-4000r ,政府支出G=420,税收函数T=100+0.25Y ,名义货币供给M s =345,货币需求函数为M d =25+0.4Y -4000r 。试求:(1)IS 曲线方程式:(2)当价格水平P=1时,LM 曲线的方程式;(3)当价格水平P=1时,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4)总需求曲线方程式。(厦门大学2005研)

答:(1)IS 曲线方程:

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

第六章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 前两章我们分别对总需求与总供给问题进行了讨论。在第五章中,我们对长期总供给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形成进行了说明,但没有讨论不同条件下总供给曲线形状变化和移动方向。在第四章中,由于将讨论的主题放在乘数原理的阐述上,因此没有进一步对总需求曲线的形成与移动条件开展讨论。因此,本章将重点对总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形成及其变化进行阐述,并进而对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的结构进行分析。 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假定总供给由生产函数Y=f (K, L) 给定。这样,在短期内,由于生产函数的相对稳定性,要使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均衡状态,就取决于总需求的大小。如果“有效需求”足够大,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会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反之就会出现源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引起的非自愿性失业。为此,我们把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恒等式写成:Y=C+I+G+X,或C+S+T=C+I+G+(X-M)。这种分析方法实际上是假定总供给是一种给定的外生变量。 在本章中,我们放开上述假定,考察总需求曲线的形成及其变动将怎样决定并引起总供给的变动。并且还放开物价水平既定不变的假定,考察以货币表现的名义总需求的变动将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引起物价指数和实际国民收入的变动。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 为理解总需求曲线(aggregate demand curve),我们首先从总需求和总需求函数谈起。总需求即社会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正如第二章中所表述的那样,总需求一般由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政府需求(G)和国外需求(X)构成。当然,推动总需求的力量除了价格水平、人们的收入水平、人们对未来的预期等因素外,还包括税收、政府购买、以及货币供给等政策变量的变动。 总需求曲线描述的是总需求函数。总需求函数指的是产量(或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它表示在特定价格水平下满足总需求所需要的收入水平。从几何图上看,总需求曲线的纵坐标为价格水平,横坐标为产出水平,它表示的是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产出水平的组合。我们可以从简单的收入决定模型中推导出总需求曲线。 为理解如何从简单的收入决定模型中推导出总需求曲线,我们先理解价格水平的变化是

第六章++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

第六章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 二、内容结构 三、重点和难点 1.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在每一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描述这一函数关系的曲线被称为总需求曲线。由于实际资产效应、跨期替代效应和开放替代效应等因素,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反方向变动关系。可以从简单的凯恩斯模型和IS—LM模型中推导出总需求曲线。 2.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总供给函数表示国民收人(总产出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数量关系。描述这一函数关

系的曲线就是总供给曲线,可以用来表示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各种不同组合。总供给曲线可以根据总生产函数、劳动需求函数和劳动供给函数以及货币工资曲线推导而得到。由于总供给是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量,而产出量是由生产函数决定的,因此,在短期,当资本存量既定时,总产出量就取决于劳动者的总就业量。总就业量决定于劳动市场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的均衡。把劳动力需求函数和劳动力供给函数结合起来就可以确定均衡的实际工资率水平和劳动力就业水平。但是,由于西方学者各自依据的假设条件不同,因而对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存在不同看法。按照古典理论,货币工资和物价有完全灵活性,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供求量会始终保持在充分就业水平,国民收入不会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而提高,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的垂直线,这条垂直线被称为古典的或垂直的总供给曲线。与古典总供给曲线不同,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在短期内,货币工资具有完全的向下刚性,但具有完全的向上伸缩性,从而提出了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这条曲线在达到充分就业产量时则成为一条垂线。在得到向上倾斜的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之后,西方学者将该曲线进一步简化,即把向上倾斜的曲线部分当作一条水平线,称为反L形的总供给曲线。该曲线赖以建立的假设前提一是存在超额劳动供给时,货币工资率具有刚性;二是在达到充分就业产量之前,劳动的边际产量是一个常数。新凯恩斯主义者用工资粘性假设代替了工资刚性假说,提出了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新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是对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修正和发展。理性预期学派用信息不完全理论提供了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另一种解释。 3.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把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结合在一起,以此来说明国

价格鉴证师考点:总供给、总需求及其平衡

价格鉴证师考点:总供给、总需求及其平衡 价格鉴证师考点:总供给、总需求及其平衡 导语: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由社会生产活动实际可以提供给市场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总量。总需求指一个在一指定时期及物价的经济体系(Y)内对最终物品及服务的需求的总和。 总供给、总需求及其平衡 (1)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的时期内,全社会提供的可供国内最终使用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二部门的社会总供给 Y=C+S 三部门的社会总供给 Y=C+S+T 四部门的社会总供给 Y=C+S+T+M 总供给函数 AS=f(P) 例题2-11(单选)修正后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条( )。 A平行于纵轴的曲线 B平行于横轴的曲线 C反“L”形的曲线 D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答案:D (2)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的.时期内,各个经济主体用于购买国内市场上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支付能力的总量。 二部门的社会总需求 Y=C+I 三部门的社会总需求 Y=C+I+G 四部门的社会总需求 Y=C+I+G+X 总需求函数AD=f(P) 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3)AD-AS模型 短期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f(p);SAS= f(p);AD=SAS 长期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f(p);LAS=Yf;AD=LAS=Yf 通过AD-AS模型的分析,可以解释经济的高涨阶段、萧条阶段和滞胀状态。

例题2-12(多选)使总需求曲线的位置向右移动的因素主要包括( )。 A增加货币量 B减少货币量 C增加政府购买 D减少政府购买 E降低税收 答案:ACE (4)总供求平衡 在开放经济中,总供给和总需求总量平衡的公式是: 投资品+消费品+服务+进口品=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服务需求+出口需求 如果考虑到政府的收支活动,总供给和总需求总量平衡的公式就是: 投资品+消费品+服务+税收+进口品=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服务需求+政府购买+出口需求 【价格鉴证师考点:总供给、总需求及其平衡】

15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十五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名词解释: 1. 总需求 2.总供给 二、判断题 1.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2.总需求曲线AD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3.短期常规总供给曲线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4.古典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 5.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长期均衡中,总需求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6.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7.技术变动的影响一般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三、单项选择题: 1.总需求曲线是表明()。 A.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C.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D.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2.总需求曲线AD是一条()。 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C.水平的直线; D.垂直的直线。 3.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 A.与横轴平行的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C.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D.与横轴垂直的线。 4.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 A.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B.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 C.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 D.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失业。 5.常规总供给曲线表明()。 A.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B.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C.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D.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6.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增加会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不变;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7.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减少会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第7章-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教学)

第七章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迄此为止,我们一直假定,总供给即总量生产函数Y=F(K,N)为给定。这样,总供给与总需求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达到均衡状态时会有的国民收入(Y)的大小,取决于总需求的大小。如果“有效需求”足够大,将实现充分就业。反之,会出现源于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非志愿失业。总供给Y=总需求C十I十G十X-M,Y(C十S十T)=C 十I十G十(x—M)。其次,我们还一直假定,物价水平是既定不变的,这样,总需求任一项目以货币表现的名义值的变动以及由此引致的名义国民收入的变动,可以认为是实际的即实物量的变动。在这一章里,我们将进而考察以上存而不论的问题,即在考察国民收入均衡值的决定时,不再假定总供给是给定的外生变量,而是考察总需求及其变动将怎样决定着并引起总供给的变动。鉴于总供给意指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所有厂商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它一方面取决于生产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技术状况(生产函数),另一方面取决于有关产品和劳务的成本和卖价情况,因此,所谓总供给指的是,厂商按一定的价格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产品和劳务。所以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假定物价指数是可以变动的,来考察以货币表现的名义总需求的变动将怎样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引起物价指数和实际国民收入的变动。为此,我们将在上一章IS—LM模型基础上,假定物价指数可以变动,推导出总量需求曲线(The aggregate demand curve,简写为AD),从总量生产函数推导出总供给曲线(The aggregate supply

curve,简写为AS),然后把两者结合在一起,考察总供给函数与总需求函数在相互作用下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 第一节AD曲线 在上一章里,我们假定物价指数是既定不变,采用表达产品市场达到均衡状态的利息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曲线,及表达货币市场达到均衡状态时国收入与利息率之间的对应关系的LM曲线。考察这两个市场怎样相互作用中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时会有的利息率和国民收入。现在假定物价指数是可以变化的,由此推导出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条件下物价指数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总量需求曲线AD。 一、总需求曲线 1、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是表明在物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总需求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的。 总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 y = f(P)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一般价格水平P提高时,均衡国民收入y就减少;当一般价格水平P下降时,均衡国民收入y就增加,二者的变动方向相反。

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研究当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都实现均衡时,价格总水平与国民收入关系的模型就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简称“AS-AD”模型。把劳动市场的均衡结合到IS-LM模型中来,研究就业水平、产出水平和物价总水平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 一、“AD”曲线的推导 1.含义 总需求曲线表明了在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实现了均衡时物价总水平与国民收入或产量之间的关系的曲线。(负相关) 从IS和LM方程可以看出:P的变动不改变IS曲线,而影响LM 曲线。这是因为M/P代表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当价格水平发生变动,如名义货币量发生变动,则实际货币供给量也发生变动。 两种解释: 1)凯恩斯的利率效应。

?????? ? ↓↓?↓?↑??<↓?↑??↑↑?↑?↓??<↑?↓??Y AD I r M L P M P M Y AD I r M L P M P M S S 价格和总需求Y 反方向变动。 2)庇古财富效应: 2、推导 把2式代入1式可求出总收入水平,考虑物价总水平可得出收入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函数式。

A kb h h Y M kb h b P P M kb h b A kb k h Y M kb h b A kb h h Y ?+-?+=? +++=+++=) (0 αααααααα ααα

例题一: 又解:

hr kY P M r I Y S -==) ()( 图示推导: A kb h h Y M kb h b P P M kb h b A kb k h Y M kb h b A kb h h Y ?+-?+=? +++=+++=) (0 αααααααα ααα 这里货币供给:M/P ,指实际货币供给量 联立消去r ,得到P 与Y 的总需求函数式。 ???? ?? ?=-=-=+=500 )40002.0(20007209.080M P r Y L r I Y C 由S I =,也可得Y=C+I Y= 80++720-2000r 或2000 1.0800Y r -= 由M L =得:r Y P 40002.0500-=

第五章 总需求

第五章总需求—总供求模型 一、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影响总需求曲线斜率变化的主要因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2.总供给曲线 工资弹性假说与新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推导、工资刚性假说与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不同工资弹性假说条件下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解释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 (二)难点 1.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的数学推导、如何通过图形和数学公式说明总需求曲线斜率的影响因素。 2.总供给曲线 如何通过图形和数学公式来比较新古典总供给曲线与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差异。 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如何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描述经济的动态调整。 二、关键概念 总需求总需求曲线实际余额效应总供给总供给曲线工资弹性假说工资刚性假说劳动力市场均衡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三、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价格变化的利率效应是,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反方向变动,进而导致投资和产出同方向变动 B.价格变化的利率效应是,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导致投资和产出反方向变动 C.价格变化的实际余额效应是,价格下降使人们持有货币等资产的实际价值增加,人们变得更富有,从而增加消费需求 D.价格变化的税收效应是,价格下降使人们的名义货币收入减少,纳税档次降低,进而导致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需求增加 2.当()时,总需求曲线变得更加平缓 A.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B.支出乘数较小 C.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D.货币供应量较大 3.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A.价格下降增加了实际余额,因此,LM曲线下移,收入提高 B.价格下降迫使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因此,IS曲线下移,收入提高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5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 第三篇宏观经济学的短期模型 第五章总供给与总需求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总需求分析 1.总需求的决定 (1)总需求的含义 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也就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需求。因此,总需求反映了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2)总需求的构成 按照总需求的定义,用AD代表总需求,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总需求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 =+++ AD C I G NX 其中,C为消费需求,指国内居民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I为投资需求,指企业购买资本品的需求;G为政府需求,指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需求;NX为净出口,指外国购买本国产品和服务的净需求。 2.总需求曲线 (1)总需求曲线的含义 总需求曲线反映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与商品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如图5-1所示。物价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图5-1 总需求曲线 (2)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①财富效应。物价水平下降提高了货币的真实价值,反之名义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财富效应使得消费者在物价水平下降时,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增加。反之,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减少。

西方经济学15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 IS —LM 模型讨论收入决定的三点不足: 第一,没有分析劳动市场,不知道两市场均衡时的收入是否是充分就业收入; 第二,没有说明一般价格水平对总支出与均衡收入的影响; 第三,没有分析总供给变动对收入的影响。 2.本章讨论的主要内容 本章引进一般价格水平与劳动市场,在产品市场、货币市场与劳动市场三市场中,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个方面,研究一般价格水平和收入的决定: 先考察总需求,然后考察总供给,最后将总需求和总供给联系起来,构建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一般价格水平和收入的决定。 3.名义变量值和实际变量值的区别 在没有引入价格水平之前,所有变量都可以看成是实际变量。一旦引进价格水平,变量就有名义变量值和实际变量值之区分。实际变量值= 一般价格水平 名义变量值。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含义 1.总需求定义:总需求(AD )是指在每一一般价格水平上对一国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 2.总需求构成:总需求由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组成:)(M X G I C AD -+++=。 3.关于总需求的假定 (1)单市场中的均衡收入与两市场中的均衡收入都可以叫做总需求。因为收入均衡的条件是收入=总需求,因此,均衡收入≡AD 。 (2)由于对收入决定的研究已进入到三市场之中,为了思路的连贯起见,在以后的分析中,假定两市场中的均衡收入,即IS 曲线与LM 曲线交点所对应的收入,叫做总需求。 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1.一般价格水平影响总需求的机制:财富效应与利率效应 (1)财富效应(庇古效应) 财富效应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动会影响财富的实际价值,进而影响消费,最终影响总需求: P ↓→财富的实际价值↑→人们不急于增加储蓄→C ↑→总需求↑ (2)利率效应 利率效应是指价格水平的变动会影响实际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利率与投资,最终影响总需求: ↑↑→↓→↑→↓→ d Y I r P M P 0

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宏观经济学-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6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6.1考点难点归纳 1.总需求函数 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所谓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提高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其机制在于: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LM 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也会减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2.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和移动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变动多少。从IS -LM 模型分析中可知,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变动会使LM 移动,进而影响收入水平,而LM 移动究竟会使均衡收入变动多少,取决于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斜率。IS 曲线斜率不变时,LM 曲线越陡,则LM 移动时收入变动就越大,从而AD 曲线越平缓;相反,LM 曲线斜率不变时,IS 曲线越平缓(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或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LM 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动越大,从而AD 曲线也越平缓。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支出扩大(A 增加),或扩张性货币政策(M 增加),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 3.总供给 总供给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者总产出),一般而言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的。宏观经济学中一般用宏观生产函数来表示产出与劳动和资本等之间的关系。 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其中,y 为总产出;N 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或者就业量;K 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 在宏观经济波动分析中,一般把资本存量作为外生变量处理,即: ),(K N f y = 同时,宏观经济学假定宏观生产函数有两条重要性质:一是总产出随总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二是由于“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总产出按递减的比率增加。如图6-1所示。 ) ,(K N f y =

西方经济学重点难点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学习辅导 1.总需求 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如前所述,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的社会总需求公式分别为:Y=C+I;Y=C+I+G;Y=C+I+G+X。从上式可看出,社会总需求表现为全社会各经济主体的总支出。社会总需求除受价格水平影响外,还受收入水平、对未来的预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只考察总需求和价格的关系,用AD代表总需求,公式:AD=f(P) 第一,价格水平上升,将导致利率上升,进而引起投资和总支出水平下降。可称为利率效应。 第二,价格水平上升,人们所持有货币及以货币表示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消费水平必然降低,因而使总支出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可称财富效应。 第三,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名义收入增加,必然引起税收增加和可支配收入减少,进而使人们消费水平下降,总支出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必将随之下降。 分析表明,价格水平上升,从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必然引起总支出水平和收入水平的下降;反之,价格水平下降,将引起总支出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2.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随着价格总水平上升而减少。 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个人持有的财富可以购买到的消费品数量下降,从而消费减少。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持有财富的实际价值升高,人们会变得较为富有,从而增加消费。价格总水平与经济中的消费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此外,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利息率上升,投资减少,即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投资支出减少。相反,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利息率下降,引起厂商的投资增加,即价格总水平下降使得经济中的投资支出增加。因此,价格总水平与投资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以上两个方面的影响,当价格总水平提高时,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同时减少,从而社会总支出水平下降;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消费和投资支出同时增加,从而社会总支出水平提高。也就是说,总支出水平随着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下降,即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3.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在一个特定的价格总水平下,任何引起总支出变动的因素都将导致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总支出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总支出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具体地说,在三部门经济中引起总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支出。 首先,消费者的需求增加,每一价格总水平对应的总支出增加,从而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由于消费与储蓄成反方向变动,因而储蓄增加使得总需求下降,从而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而储蓄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其次,投资增加导致总支出增加,从而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投资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正文移动。 另一方面,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利息率下降,从而投资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货币供给量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最后,政府购买增加,经济中的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政府购买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宏观)

第六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名词解释 1、总需求; 2、总需求函数; 3、总供给; 4、总供给函数; 5、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6、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7、利率效应; 8、总生产函数; 9、潜在就业量;10、潜在产出; 二、单项选择题 1、价格水平上升时,将()。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引起LM曲线右移; 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引起LM曲线左移; 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引起LM曲线右移;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引起LM曲线左移。 2、下列哪一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A、当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3、总需求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将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将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将减少; 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4、当()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B、支出乘数较小; 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D、货币供给量较大。 5、总需求曲线()/ A、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 B、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 C、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 D、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 6、短期劳动力供给函数()。 A、由于不断增加的劳动负效用而呈正斜率; B、由于不断减少的劳动负效用而呈负斜率; C、由于不断减少的闲暇负效用而呈正斜率; D、由于不断增加的闲暇负效用而呈负斜率。 7、在既定的劳动需求函数中()。 A、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减少; B、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增加; C、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增加; D、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减少。 8、当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函数是800-2N,(N是使用劳动的数量)产品的价格水平是2美元, 每单位劳动的成本是4美元时,劳动力的需求量是()。

宏观第五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五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名词解释 1价格变动的利率效应: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 2价格变动的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它以货币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的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的减少,这种效应称为实际余额效应。 3总需求曲线:表示在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社会的均衡的总支出水平。 4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 二、单选题 1.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D ) A. 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 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 价格水平上升时,所得税会增加 D. 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2. 当总供给线是(C)时,扩张总需求政策的价格效应最大 A. 水平的 B. 向右上方倾斜的 C. 垂直的 D. 难以确定 3. 假定经济已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线是垂直的,减税的政策将(B ) A. 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 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 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无影响

4. 假定经济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AD与AS相交于AS向右上倾斜的阶段,增加政府支出会(A ) A. 提高产出和价格水平 B. 减少产出并降低价格水平 C. 提高产出和实际工资水平 D. 提高产出和实际利率水平 5. 价格水平提高,则LM线(B ) A. 右移 B. 左移 C. 不变 D. 不确定 6. 凯恩斯认为,价格水平下降,则消费需求(A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确定 7. 扩张总需求政策适用的区域是总供给曲线(D )阶段 A. 水平 B. 向右上倾斜 C. 垂直 D.“A+B”的情况 8. 随着物价水平上升,实际货币量(D) A. 增加,从而总需求增加 B. 增加,从而总需求减少 C. 减少,从而总需求增加 D. 减少,从而总需求减少 9. 长期总供给线所代表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水平是(A) A. 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 B. 劳动力得到了绝对充分的使用 C. 经济中的产量已达到生产极限 D. 还有周期性失业存在 10. 实现充分就业之后,若总需求继续增加,会引起(B) A. 产出增加 B. 通货膨胀

总需求-总供给分析题库42概念题

1.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 答: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任何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上升时,总需求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总需求水平就上升。 由产品市场均衡条件:I(r)+G=S(Y-T)+T 和货币市场均衡条件:)()(21r L y L P M +=可以求得总需求函数。如果AD 代表总需求,P 代表价格水平,总需求函数可写成AD=AD (P )。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物价水平P 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Y 之间的关系。由于价格和国民收入呈反向关系,所以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 ) 答:总供给即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者总产出),指整个经济社会在任何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下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总供给一般而言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的。宏观经济学中一般用宏观生产函数来表示产出与劳动和资本等之间的关系。 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其中,y 为总产出;N 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或者就业量;K 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 在宏观经济波动分析中,一般把资本存量作为外生变量处理。即: ),(K N f y = 同时,宏观经济学假定宏观生产函数有两条重要性质:一是总产出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二是由于“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总产出按递减的比率增加。如图9-8所示。 图9-8 总供给 3.冲击(shocks )、需求冲击(demand shocks )及供给冲击(supply shocks ) 答:冲击是指引起总供给曲线或总需求曲线外生变动的因素。它包括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需求冲击是使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冲击,例如由于货币流通速度的提高引起总需求增加(外移);供给冲击是使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冲击,例如拉动成本与价格上升的冲击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冲击会使产出与就业偏离自然率水平,从而可能破坏经济福利。可以用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来分析冲击如何引起经济波动。 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 ) 答: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它既可以用于描述某个企业或行业的生产特征,也可以作为总生产函数应用于整个经济。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生产分析中,通常把企业视为将投入组合转化为产出的“黑匣子”,生产函数就是对企业的这种功能的描述。生产函数),(K N f y =

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 导读 本章的中心是介绍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该模型从总需求与总供给两个方面来说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物价水平的决圧。学习本章,应重点掌握以下问题: 1 •总需求曲线的含义。总需求曲线表示物价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由于财产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P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物价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反方向变动。P1 2.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影响总需求的因素不仅仅有物价水平,还有诸多因素,如消费习惯改变会引起消费增加,P1 政府投资、税收优惠会引起投资增加,技术改进会引起净出口增加等等。当物价水平不变而影响总需求的其他因素变动时,总需求曲线会平行移动。消费增加、投资增加、净出口增加都会引起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消费减少、投资减少、净出口减少都会引起总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 3•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表示经济体中总供给 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分析总供给曲线时要区分短期 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反映短期中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 关系。短期总供给曲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向右上方倾 斜,表示总供给随物价水平的上升而上升:另一部分是 向上垂直,表示总供给要受经济中资源和其他因素的制 约,不可能随物价上升而无限增加。 长期中,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位置由经济的潜力决上(取决于制度、资源与技术进步等因素),随着经济增长向右移动。 4•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移动有两种情况:一是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或右移动。当投入的资源增加,技术进步使一个经济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时,短期总供给曲线也会向右移动,反之当一个经济遇到自然灾害或其他冲击,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时,短期总供给曲线也会随之向左移动。二是当物价水平不变时,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或向下移动。成本上升,短期总供给曲线上移动:成本下降,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下移动。 5•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在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中,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龙了均衡国内生产总值与物价水平。如何总需求曲线或总供给曲线发生移动,均衡国内生产总值与物价水平也会发生变动。(见解析) 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决立的是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并不一立等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到底会出现那一种情况取决于不受物价水平影响的潜在总供给。

宏观经济学-5总需求-总供给

A .水平 B .上倾 10、价格水平下降,则( A •产出增加利息率提高 C • 产出减少利息率提高 三、多项选择题: B )。 B. 产出增加利息率下降 D .产出减少利息率下降 1、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BCD ) A. 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息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B •总需求曲线上的点表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C •总需求曲线是表明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D •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E .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 标的坐标系,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2、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 BCE )。 A •水平的直线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B •水平的直线被称为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C •垂直的线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判断题: 1、若自发性支出增加,则有效需求增加。 ( 对 ) 2、若扩张性总需求政策的产出效应等于乘数效应,说明总供给曲线是上倾的。 3、在极度萧条时期,供给价格弹性是无穷大的。 ( 对) 4、在一般情况下,若名义工资不变,价格提高,则总供给减少。 ( 错 ) 5、凯恩斯学派认为未达到充分就业时,劳动供给对工资的弹性是小于 1 的 错) 错) 、单项选择题: 1、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使总需求曲线( D ) A .右移 B .左移 2、扩张货币的效应是( C A •价格提高 C •各个价格上的总需求增加 3、水平的劳动供给曲线表示( A •工资不影响劳动供给 C •劳动供给不影响工资 C .不变 D .不确定 )。 B .总需求增加 D .价格下降总需求增加 B )。 B •工资对劳动供给影响最大 D •劳动供给对工资影响最大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 不确定 5、 在一般情况下,供给价格弹性( A )。 A . 大于零 B •小于零 C . 等于零 D . 无穷大 6、 在充分就业时,供给价格弹性( C )。 A . 大于零 B •小于零 C . 等于零 D . 无穷大 7、 根据总供求模型,扩张性财政政策使产出( D )。 ) A . 增加 B .减少 C . 不变 D . 不确定 4、若名义工资不变,价格提高,则劳动需求( A ) 8、扩张总需求政策的产出效应最大,表明总供给曲线( A ) A .水平 B .上倾 C .垂直 D .不确定 9、扩张总需求政策的价格效应最大,表明总供给曲线( C ) C .垂直 D .不确定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后凯恩斯主流派——新古典综合派用于分析国民收入决定的一个工具,这个模型是在凯恩斯的收入—支出模型和希克斯的IS—LM模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将总需求和总供给结合起来解释国民收入的决定及相关经济现象,是对前两个模型仅强调总需求方面的片面性进行的补充和修正。所以,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所依据的理论已经不是标准的或纯粹的凯恩斯理论。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用公式表示: 短期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方程为:AD=f (p) SAS=f(p) AD=SAS 长期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方程为:AD=f (p) LAS=Y f AD=LAS= Yf 一、经济萧条与繁荣分析 西方主流学派经济学家试图用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来解释宏观经济波动。他们把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把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根据长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以及其与总需求曲线的相互关系对经济波动做出如下的解释: 从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总需求曲线变动来看,总需求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国经济的萧条和繁荣状态下的均衡水平,如图1所示。

图1 在图中,Y*为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在此点垂直的曲线LAS就是长期总供给曲线。SAS为短期总供给曲线,AD为总需求曲线。假设经济的初始均衡状态为E点,即AD 与SAS的交点,这时国民收入为OY,价格水平为OP,显而易见,国民收入OY小于充分就业的产量Y*。这意味着国民经济处于萧条状态。但是,如果政府采取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则AD曲线会向右方移动。在商品、货币和劳动市场经过一系列调整后,经济会移动到新的短期均衡点,比如随着AD 曲线的右移会使SAS、LAS、AD三条曲线相交于同一点,即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点。如果在政府采取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的同时,市场上另有强烈刺激总需求扩张的因素,则AD曲线有可能移动到充分就业的Y*的长期总供给曲线右方的某一点与SAS曲线相交于E点,这时,均衡的国民收入为OY,大于OY*点。表示经济处于过热的繁荣状态。这说明引起国民经济由E点移动到E'点的原因是需求的变动方面。这时市场价格上升到OP点,出现了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同时出现的状况。总之,经济的总需求的扩张可以使社会就业水平和总产出水平提高,但经济扩张一旦超过潜在的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时,则会产生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编辑] 二、经济滞胀分析 下面考察总供给曲线变动,需求曲线不变条件下的市场价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在短期内,如果AD不变,AS曲线发生位移,则会产生市场价格与国民收入反方向的运动。如果AS的水平下降,市场价格会上升,而国民收入则下降,产生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共生的“滞胀”现象。如图6-7所示: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作者: ————————————————————————————————日期:

幻灯片1 内容回顾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是国民收入的决定。 假设价格、利率不变,考察投资、储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简单凯恩斯模型; 引入利率因素,考察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IS-LM 模型; 引入价格因素,考察价格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幻灯片2 第 五 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幻灯片3 主要内容 ● 总需求曲线; ● 总供给曲线; ●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幻灯片4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ag gregate demand)是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或收入来表示。 总需求函数是指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表示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下社会对产出的需求。 总需求曲线则表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产出水平的组合。 幻灯片5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总需求取决于实际货币供给。 实际货币供给与价格水平有关。 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可以利用IS-LM 模型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现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惟一变动的是价格水平。 问题: 价格水平的变动将会对商品市场的均衡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产生何种影响? 幻灯片6 价格水平变动对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 Y d c d e C r --+=1 ● IS 函数: ● LM 函数:

h m Y h k r -= P M m = 幻灯片7 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但会影响到货币市场的均衡 ● 价格水平下降的结果是使总需求增加,而价格水平上升则会使总需求减少。为什么? ● 利率效应 :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 情况,被称为利率效应。 幻灯片8 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但会影响到货币市场的均衡 ● 实际余额效应 :价格水平下降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 际价值增加,从而使人们变得相对富有,这又会使人们增加消费需求。这种效应被称为实际余额效应。 ● 价格水平下降使人们的名义货币收入减少,这会降低人们的纳税档次,并使人们的税负减 少,可支配收入增加,从而增加消费需求。 幻灯片9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r LM0 IS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