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完整《透视原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课件-人美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课件-人美版
艺术创作:在艺术创作中,利用透视原理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使作品更加生动和具有 视觉冲击力
03
透视原理
近大远小的原理
近大远小的原理
平行透视与成角 透视
视平线与消失点
透视在绘画中的 应用
近实远虚的原理
近处的物体色彩鲜艳,远处 的物体色彩暗淡
近处的物体清晰可见,细节 丰富;远处的物体模糊不清, 细节缺失
近处的物体大小适中,远处 的物体大小变小
近处的物体立体感强,远处 的物体立体感弱
近高远低的原理
近高远低的原 理
近实远虚的原 理
近大远小的原 理
近色彩鲜艳 远色彩灰暗
的原理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
04

线性透视的应用
平行透视:一点透视,物体只有一个消失点 成角透视:二点透视,物体有两个消失点 斜角透视:三点透视,物体有三个消失点 透视图与绘画的关系:如何运用透视图来表现绘画中的空间感
色彩透视的应用பைடு நூலகம்
色彩透视的概念和原理 色彩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技巧 不同绘画风格中的色彩透视表现 色彩透视在绘画中的艺术效果和意义
05
透视的规律与技巧
透视的规律
近大远小:物体离观察者越近,看起来越大;离观察者越远,看起来越小
近实远虚:离观察者越近的物体,细节和颜色越清晰;离观察者越远的物体,细节和颜 色越模糊
YOUR LOGO
20XX.XX.XX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课件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目 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透 视 现 象 概 述 03 透 视 原 理 04 透 视 在 绘 画 中 的 应 用 05 透 视 的 规 律 与 技 巧 06 透 视 在 绘 画 中 的 重 要 性

初中美术形体透视课件

初中美术形体透视课件

初中美术形体透视课件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初中美术教材第八章第二节《形体透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形体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运用透视知识,绘制出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的美术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形体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透视知识,提高绘画作品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形体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难点:如何将透视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提高作品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画纸、画笔、橡皮、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具有强烈空间感和立体感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兴趣,提问学生对这幅作品的感受和认识,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形体透视。

2. 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形体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如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等。

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种透视现象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

3. 示范:教师在黑板上进行透视示范,讲解绘制过程,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分析。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透视知识,自行绘制一幅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的美术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形体透视基本原理、规律及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所学透视知识,绘制一幅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的美术作品。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掌握的透视知识,绘制出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的美术作品。

2. 请分析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阐述其运用透视知识的巧妙之处。

答案:学生分析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阐述其运用透视知识的巧妙之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学习形体透视知识,欣赏和分析更多优秀的美术作品,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

透视与制图PPT课件

透视与制图PPT课件
透视与制图ppt课件
• 透视基础 • 制图基础 • 透视与制图实践 • 透视与制图进阶 • 透视与制图案例分析
目录
01
透视基础
透视原理
透视是绘画中表现三维空间和立 体感的一种重要技巧,通过透视 可以使画面呈现出深度和立体感。
透视原理主要是基于人眼的视觉 特点,通过观察物体在不同角度 下的变化,表现出物体的远近、
02
制图基础
制图工具


圆规
橡皮擦
用于绘制线条和标记。
用于测量和绘制直线。
用于绘制圆形和弧形。
用于擦除错误或不需要 的线条。
制图流程
收集资料
收集相关的数据、 图片和信息。
制作幻灯片
根据设计,使用工 具进行绘制和编辑。
确定主题和目的
明确要表达的信息 和目标受众。
设计布局
规划幻灯片的布局 和结构。
透视与产品设计制图
产品设计的透视表示
利用透视原理,将产品设计图纸上的二维图形转化为三维立体效 果,便于评估和优化产品的外观和结构。
产品透视图的绘制技巧
掌握绘制产品透视图的技巧,如线条的消失、灭点和视平线的确定 等,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产品的透视效果。
产品透视图的解读
学会解读产品透视图纸,能够更好地理解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和产品 功能要求,为产品开发和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透视与建筑制图
建筑图纸的透视表示
建筑透视图的解读
通过透视原理,将建筑图纸上的二维 图形转化为三维立体效果,便于理解 和呈现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结构。
学会解读建筑透视图纸,能够更好地 理解建筑师的设计意图和施工要求, 为施工和项目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建筑透视图的绘制技巧
掌握绘制建筑透视图的技巧,如线条的 消失、灭点和视平线的确定等,能够更 加准确地表达建筑物的透视效果。

透视学PPT课件

透视学PPT课件
19、基面——景物的放置平面。一般指地面。标识为GP (GROUND PLANE)
20、画面线——画面与地面脱离后留在地面上的线。标识 为PL。(PICTURE LINE)
21、原线——与画面平行的线。在透视图中保持原方向, 无消失。
22、变线——与画面不平行的线。在透视图中有消失。 ( VARIABLE LINE )
23、视高——从视平线到基面的垂直距离。标识为h (VISUAL HIGH)
Perspective on Science
24、平面图——物体在平面上形成的痕迹。标识为N (PLAN)
25、迹点——平面图引向基面的交点。标识为TP (TRACK POINT )
26、影灭点——正面自然光照射,阴影向后的消失点。 标识为VS(VANISHING OF SHADOW)
• 中国绘画:常以世外鸟瞰的高远之目、心灵的眼睛,游目 周览,体现了以大观小、以远观近、以上观下的方法,形 成回旋往复的空间。其画面视域中心多是分散的,空间形 体表现常常给画面带来散漫的、遥远的空灵感。
Perspective on Science
透视学的运用
第二章、透视的定义及常用术语
• 第一节
• (3)远视距 中国画讲求“仗山尺树,寸马豆人”要求画中物体符合事 物的正常比例,因此,画者必须采用远视距来表现。
Perspective on Science
• 中外透视:空间观念、观察方法、构图方式不同形成的。
• 西方绘画:透视研究集中体现于焦点透视理论的形成与发 展,它是一种三进向空间的推理法,形成目极无穷,视线 失落与灭。其画面为单视域中心,空间形体表现常常有堆、 叠、灭的效果,给人一种近距离观察的集中现实感。
7、视域——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HORIZON )

初中美术形体透视课件

初中美术形体透视课件

初中美术形体透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初中美术教材第七章《空间与透视》中的形体透视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形体透视的基本原理,掌握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绘制方法,学习如何在绘画中运用透视技巧,创作具有立体感的作品。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形体透视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2. 学会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绘制方法,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对美术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形体透视的基本原理,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绘制方法。

难点:如何在实际绘画中灵活运用透视技巧,创作出具有立体感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示范画纸、绘画工具。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直尺、画笔、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具有强烈透视效果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为什么看起来如此立体?透视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 知识讲解:a. 简要介绍形体透视的基本原理。

b. 详细讲解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绘制方法。

3. 示范演示:a. 以一点透视为例,现场演示绘制过程。

b. 以两点透视为例,现场演示绘制过程。

4. 学生练习:a.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用一点透视方法绘制简单的场景。

b. 学生用两点透视方法绘制复杂的场景。

5. 作业点评: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初中美术形体透视2. 板书内容:a. 形体透视基本原理b. 一点透视绘制方法c. 两点透视绘制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利用一点透视方法,绘制一个室内场景。

b. 利用两点透视方法,绘制一个室外场景。

2. 答案:a. 室内场景:床、书桌、椅子等家具,注意透视关系。

b. 室外场景:建筑、道路、树木等,注意透视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形体透视知识的情况,是否能够在实际绘画中灵活运用。

美术透视入门ppt课件

美术透视入门ppt课件
43
这幅画是文艺复兴 早期,弗兰斯卡伟大的 创作作品之一,是为故 居的市政厅所创作的。 画面分为两个透视区, 下面的区域画了几个卫 兵正在睡觉,它的视觉 消失点走得很低,这使 得人物显得更威风、更 壮实。据说,那个胡子 刮得十分干净、背靠着 幕墙的卫兵,实际上是 弗兰切斯卡的自画像。
44
《千里江山图》宋 王希孟
卡米耶•毕沙罗《蒙马特大街》
吴冠中《水乡》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透视?
(2)美术设计需要透视,大与小、虚与实、鲜与灰的视觉透视 变化,让设计作品产生强烈的空间感、立体感以及丰富的层次感。
37我Leabharlann 为什么要学习透视? (3)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以及工业产品等等,都离不开透视知 识,只有在透视的基础上才能建立真实的效果图。
38
向大师学透视
39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 一幅。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
40
《带伞的缝纫机》达利
41
《着了魔》钢笔素稿 达利
42
向大师学透视
曼泰尼亚喜欢从不 同角度去描绘对象 的透视关系,他选 择了难度最大的透 视比例缩短,精确 表现人物的平面透 视关系,最难莫过 于这幅《死去的基 督》,以正面纵向 透射在画面上。画 家并不是着意于哀 悼基督,而是着力 描绘人体平面缩短 透视形态,这是绘 画中人们极力回避 的画法,可见画家 是作为一种透视研 究而作的。
45
9
基本术语
5、视角——视点与任意 两条视线之间的夹角。
10
基本术语
6、消失点 灭点——当我们正面看物体时,视线最后消失
于视平线上的一点,这个点称为中心灭点。 消失点——当我们从一个角度看物体时,视线

七年级美术透视的原理课件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美术透视的原理课件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美术透视的原理课件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美术教材中“透视的原理”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什么是透视,掌握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会运用透视方法进行绘画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的原理及运用。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绘画中灵活运用透视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绘画工具。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具有透视效果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的物体为什么会有近大远小的现象,从而引出透视的概念。

2. 基本概念:讲解透视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透视。

3.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的原理,配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4. 实践环节:学生根据所学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例题讲解:分析一幅经典透视作品,讲解其透视原理及绘画技巧。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幅透视绘画作品。

7.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透视的原理2. 主要内容:透视的定义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的原理绘画创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透视原理,完成一幅绘画作品。

2. 答案要求:作品需符合透视原理,画面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和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4.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在于透视原理的讲解和运用,特别是三种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的区分和应用。

七年级美术透视的原理课件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美术透视的原理课件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美术透视的原理课件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美术教材中关于透视原理的内容。

具体章节为第三章“空间的描绘”,第三节“透视的魅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透视的定义、基本类型(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以及如何运用透视原理来增强绘画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透视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培养学生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透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透视的基本类型及其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绘画教材。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画笔、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具有强烈透视效果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中的空间感是如何表现出来的?2. 新课导入:讲解透视的定义,介绍透视的基本类型,并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3.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运用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绘画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透视原理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透视原理2. 内容:透视的定义透视的分类: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校园风景为题材,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透视原理及其应用?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运用透视原理进行其他题材的绘画创作,提高绘画水平。

同时,关注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透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运用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进行绘画创作。

3. 作业设计:以校园风景为题材,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