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套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冀教版 九年级数学初三上册28.4《垂径定理》ppt课件

(1)垂径定理中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用语 言叙述. (2)上面思考(1)(2)中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 么? (3)如果不要求“弦不是直径”上述结论还 成立吗?
在☉O中,设直径CD与弦AB(非直径)相交于
中的一 点E.若把AE=BE,CD⊥AB, AD BD
项作为条件,则可得到另外两项结论.
第二十八章 圆
学习新知 赵州桥是我国隋代建 造的石拱桥,距今约有 1400年的历史,是我国古 代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 晶.它的主桥拱是圆弧形, 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的 长)为37.4 m,拱高(弧的 中点到弦的距离)为7.2 m,你能求出赵州桥主桥 拱的半径吗?(结果保留 小数点后一位)
在自己课前准备的纸片上作图: 1.任意作一条弦AB. 2.过圆心O作弦AB的垂线,得直径 CD交AB于点E. 3.观察图形,你能找到哪些线段相 等?哪些弧相等? 4.沿着CD所在的直线折叠,观察有哪些相等的 线段、弧. 5.图形中的已知是什么?你得到的结论是什 么?你能写出你的证明过程吗?
[知识拓展]
1.由垂径定理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若直径垂直于弦,则直径平分弦及其所对的 两条弧. (2)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 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垂直且平分一条弦的弦是直径. (4)连接弦所对的两条弧的中点的线段是直径.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在①过圆心,②垂直于弦,③ 平分弦,④平分弦所对的劣弧,⑤平分弦所对的 优弧这五项中满足其中任意两项,就可以推出 另外三项,简称“5.2.3”定理.
理由是:连接OA,OB,如图所示,则 △OAB是等腰三角形,
∵AE=BE,∴CD⊥AB.
, . AD BD AC BC 由垂径定理可得
(2)CD⊥AB,AE=BE.理由是: ,∴∠AOD=∠BOD, ∵ AD BD 又∵OA=OB,OE=OE,∴△AEO≌△BEO, ∴∠AEO=∠BEO,AE=BE,∴CD⊥AB.
在☉O中,设直径CD与弦AB(非直径)相交于
中的一 点E.若把AE=BE,CD⊥AB, AD BD
项作为条件,则可得到另外两项结论.
第二十八章 圆
学习新知 赵州桥是我国隋代建 造的石拱桥,距今约有 1400年的历史,是我国古 代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 晶.它的主桥拱是圆弧形, 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的 长)为37.4 m,拱高(弧的 中点到弦的距离)为7.2 m,你能求出赵州桥主桥 拱的半径吗?(结果保留 小数点后一位)
在自己课前准备的纸片上作图: 1.任意作一条弦AB. 2.过圆心O作弦AB的垂线,得直径 CD交AB于点E. 3.观察图形,你能找到哪些线段相 等?哪些弧相等? 4.沿着CD所在的直线折叠,观察有哪些相等的 线段、弧. 5.图形中的已知是什么?你得到的结论是什 么?你能写出你的证明过程吗?
[知识拓展]
1.由垂径定理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若直径垂直于弦,则直径平分弦及其所对的 两条弧. (2)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 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垂直且平分一条弦的弦是直径. (4)连接弦所对的两条弧的中点的线段是直径.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在①过圆心,②垂直于弦,③ 平分弦,④平分弦所对的劣弧,⑤平分弦所对的 优弧这五项中满足其中任意两项,就可以推出 另外三项,简称“5.2.3”定理.
理由是:连接OA,OB,如图所示,则 △OAB是等腰三角形,
∵AE=BE,∴CD⊥AB.
, . AD BD AC BC 由垂径定理可得
(2)CD⊥AB,AE=BE.理由是: ,∴∠AOD=∠BOD, ∵ AD BD 又∵OA=OB,OE=OE,∴△AEO≌△BEO, ∴∠AEO=∠BEO,AE=BE,∴CD⊥AB.
23.1算术平均数第一课时-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共17张PPT)

分析:15个数的和增加了45-15=30. 则相当于每个数平均增加了30÷15=2
(课本32页C组第1题)某单位有1000名职工,通过验血普查是否感染乙肝病毒, 如果逐一检验,需要检验1000次.现在将每8个人分成一组,共分成125组, 将每组的血样混合进行检验.如果结果为阴性,说明这8个人都没有感染, 如果结果为阳性,说明这8个人中至少有一人感染,则需要对该组的8个人 再检验一次,假设125组中有80组检验结果为阴性,45组检验结果为阳性, 求每个人平均需要检验的次数.采用这种方法能否减少检验次数?
例2.小王按固定的路线上下班,上班时的速度为50km/h,下班的速度为
30km/h,求小王上、下班的平均速度.
分析:平均速度
总路程 ,即 上班路程 下班路程
时间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解:设小王上班路程为s,则下班路程也是s
x 2s ( s s ) 2s 150 37.5
50 30
8s
∴ 小王上、下班的平均速度是37.5km/h.
解:x 801 45 9 0.485 1000
0.485<1 ∴采用这种方法能减少检验次数.
1. 算术平均数: 一组数据的总和与这组数据的个数
之比叫做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2. 计算公式:
x1+x2+ x3+ ···+ xn
x=
n
3. 算术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中数据总体的平均水平, 代表了数据的集中趋势.
例3.已知一组数据x1,x2,x3,…,xn的平均数为x.
(1)求一组新数据x1+5,x2+5,x3+5,…,xn+5的平均数; (2)求一组新数据3x1,3x2,3x3,…,3xn的平均数;
(3)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课本32页C组第1题)某单位有1000名职工,通过验血普查是否感染乙肝病毒, 如果逐一检验,需要检验1000次.现在将每8个人分成一组,共分成125组, 将每组的血样混合进行检验.如果结果为阴性,说明这8个人都没有感染, 如果结果为阳性,说明这8个人中至少有一人感染,则需要对该组的8个人 再检验一次,假设125组中有80组检验结果为阴性,45组检验结果为阳性, 求每个人平均需要检验的次数.采用这种方法能否减少检验次数?
例2.小王按固定的路线上下班,上班时的速度为50km/h,下班的速度为
30km/h,求小王上、下班的平均速度.
分析:平均速度
总路程 ,即 上班路程 下班路程
时间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解:设小王上班路程为s,则下班路程也是s
x 2s ( s s ) 2s 150 37.5
50 30
8s
∴ 小王上、下班的平均速度是37.5km/h.
解:x 801 45 9 0.485 1000
0.485<1 ∴采用这种方法能减少检验次数.
1. 算术平均数: 一组数据的总和与这组数据的个数
之比叫做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2. 计算公式:
x1+x2+ x3+ ···+ xn
x=
n
3. 算术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中数据总体的平均水平, 代表了数据的集中趋势.
例3.已知一组数据x1,x2,x3,…,xn的平均数为x.
(1)求一组新数据x1+5,x2+5,x3+5,…,xn+5的平均数; (2)求一组新数据3x1,3x2,3x3,…,3xn的平均数;
(3)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套ppt课件

千米)如下表:
杀伤半 20≤x 40≤x 60≤x
径 数量
<40 8
<60 12
<80 25
这批炮弹的平均杀伤半径是多少千米? 由上表可得出各组数据的组中值分别是30,50,70,90, 30× 8+50× 12+70× 25+90× 5 根据加权平均数公式得 x= 8+12+25+5 =60.8(千米), 因此,这批炮弹的平均杀伤半径大约是60.8千米
中数学考试成绩为80分.
(1)请问他一学期的数学平均成绩是多少? (2)如果期末总评成绩按:平时成绩占20%,期中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50%计算,那么该同学期末总评数学成 绩是多少? 1 (1)x= (76+90+80)=82(分) 3 (2)x=76×50%+90×20%+80×30%=80(分)
分组 体重 人数 结论
A 30-35
B 35-40 32
C 40-45
偏瘦
正常
偏胖
11.(12分)体育委员在统计了全班同学 60秒跳绳的次
数后,绘制了下面两幅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求全班 同学60秒平均跳绳大约多少次?
全班同学60秒跳绳的平均次数是(70×4%+90×8% +110×40%+130×24%+150×14%+170×8%+ 190×2%)÷(4%+8%+40%+24%+14%+8%+ 2%)=123.6(次)
23.1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1)
知识梳理
1.一般地,我们把n个数x1,x2,„,xn的和与n的比,
算术平均数 平均数 记作 叫做这n个数的______________ ,简称__________ x,读作“x拔”. 2.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不一定相同,在 计算它们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由
冀教版九年级上册 数学 课件 26.4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3课件(18张PPT)

tan37 0.75,tan66 2.25
A
B
D
C
10
合作学习
为了测量路灯AC的高度,在水平面B处测得路 灯A的仰角为30°,AC⊥BC,自B沿着BC方向 向前走1000m,到达D处, 又测得路灯A的仰角 为45°,求路灯的高度.(结果保留根号)
11
12
当堂训练
如图,某直升飞机执行海上搜救任务, 在空中A 处观测到海面上有一目标B ,俯 角是α(tan α=0.28),这时飞机的高度为 1200 米,求飞机A与目标B的水平距离( 精确到1 米).
α
A
B
C
总结归纳 1.仰角、俯角
视线
仰角 俯角
水平线 视线
总结归纳
2.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是:
(1)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出 平面图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2)根据条件的特点,适当选用锐角三 角函数等去解直角三角形;
(3)得到问题的答案,解决实际问题
课下作业
视线
仰角 俯角
水平线 视线
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看一栋高楼顶部的仰角为 30°,看这栋高楼底部的俯角为60°,热气球与高楼的水平 距离为120m,这栋高楼有多高(结果取整数).
B αD Aβ
C
合作学习
为了测量路灯AC的高度,在水平面B处测得路 灯A的仰角为30°,AC⊥BC,自B沿着BC方向 向前走1000m,到达D处, 又测得路灯A的仰角 为60°,求路灯的高度.(结果保留根号)
A
B
D
C
8
合作学习
变式:为了测量路灯AC的高度,在水平面B处测 得路灯A的仰角为30°,AC⊥BC,自B沿着BC 方向向前走1000m,到达D处, 又测得路灯A的 仰角为45°,求路灯的高度.(结果保留根号)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PPT精品课件

9
8
1
观察计算的结果,当α增大时,角α的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值怎样变化?
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而增大(或减小)
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知识讲解
2.已知一个锐角三角函数的值求锐角的度数
例2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锐角的度数:(结果精确到1″) (1)已知cosα=0.5237,求锐角α; (2)已知tanβ=1.6480,求锐角β.
知识讲解
(2)在计算器开机状态下,按键顺序为
2ndF tan-1 1 . 6 4 显示结果为58.750 786 43. 即β≈58.750 786 43°.
80=
再继续按键: 2ndF
DEG
显示结果为58□45□2.83.
即β≈58°45‘ 3″.
知识讲解
例3 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AB=5,BC=4.
2.已知 sin232°+cos2α=1,则锐角α等于( A )
A.32°
B.58°
C.68°
D.以上结论都不对
3.用计算器验证,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D ) A.sin18°24′+sin35°26′=sin45° B.sin65°54′-sin35°54′=sin30° C.2sin15°30′=sin31° D.sin72°18′-sin12°18′=sin47°42′
2.求cos72°的值. 第一步:按计算器 cos 键,
第二步:输入角度值72, 第三步:输入 键, 屏幕显示结果为0.309 016 994.
即cos 72°=0.309 016 994.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PPT精品教学课件

在图中,α=30°,β=60°.Rt△ABD中,
α=30°,AD=120,所以利用解直角
三角形的知识求出BD;类似地可以求
出CD,进而求出BC.
随堂练习
解:如图,α = 30°,β= 60°, AD=120.
∵ tan =
, tan =
3
40 3
3
CD AD tan 120 tan 60 120 3 120 3
随堂练习
1.如图,小明为了测量校园里旗杆AB的高度,将测角仪CD竖直放在距旗杆底部B点6 m的
位置,在D处测得旗杆顶端A的仰角为53°,若测角仪的高度是1.5 m,则旗杆AB的高度
9.5
约为______m.(精确到0.1
m,参考数据:sin53°≈0.80,cos53°≈0.60,tan53°≈1.33)
BD AD tanα 120 tan 30 120
BC BD CD 40 3 120 3
160 3 277.1
答:这栋楼高约为277.1m.
解直角三角形的
26.4
应用
第2课时
知识回顾
直角三角形中诸元素之间的关系:
(1)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 (勾股定理);
B
(2)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sin A
a
b
a
, cos A , tan A .
c
c
b
c
a
A
b
C
情景导入
如图,从山脚到山顶有两条路AB与BC,问哪条路比较陡?
B
A
α=30°,AD=120,所以利用解直角
三角形的知识求出BD;类似地可以求
出CD,进而求出BC.
随堂练习
解:如图,α = 30°,β= 60°, AD=120.
∵ tan =
, tan =
3
40 3
3
CD AD tan 120 tan 60 120 3 120 3
随堂练习
1.如图,小明为了测量校园里旗杆AB的高度,将测角仪CD竖直放在距旗杆底部B点6 m的
位置,在D处测得旗杆顶端A的仰角为53°,若测角仪的高度是1.5 m,则旗杆AB的高度
9.5
约为______m.(精确到0.1
m,参考数据:sin53°≈0.80,cos53°≈0.60,tan53°≈1.33)
BD AD tanα 120 tan 30 120
BC BD CD 40 3 120 3
160 3 277.1
答:这栋楼高约为277.1m.
解直角三角形的
26.4
应用
第2课时
知识回顾
直角三角形中诸元素之间的关系:
(1)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 (勾股定理);
B
(2)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sin A
a
b
a
, cos A , tan A .
c
c
b
c
a
A
b
C
情景导入
如图,从山脚到山顶有两条路AB与BC,问哪条路比较陡?
B
A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PPT教学课件

所以2x=2×14=28.
答:当矩形温室的长为28 m,宽为14 m时,蔬菜种植区域的面积
是288 m2.
6. 如图1,在宽为20米,长为32米的矩形地面上修筑同样宽的道路
(图中阴影部分),余下的部分种上草坪.要使草坪的面积为540
平方米,求道路的宽.
解:设道路宽为x米,由平移得
到图2,则宽为(20-x)米,长为
24.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 经历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认识
方程模型的重要性.(难点).
2 掌握面积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能运用一元二
次方程解决与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重、难点)
新课导入
复习交流
(1)列方程解应用题有哪些步骤?
①审题; ②设出未知数;
③列方程;④解方程;
张长方形包书纸如图所示,它的面积为1260 cm2,虚线表示的是
折痕.由长方形相邻两边与折痕围成的四角均为大小相同的正
方形.求正方形的边长.
思考:
(1)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
包书纸的长×宽=1260.
(2)包装纸的长和宽如何用正方形的边长 表示?
包装纸的长=书宽+厚1 cm+2,包装纸的宽=书
长+2 .
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 cm,
根据题意,得
(26+2x)(18.5×2+1+2x)=1260.
整理,得x2+32x-68=0.
解这个方程,得1 = 2, 2 = −34(不合题意,舍去).
答:正方形的边长是2 cm.
例3 如图,某小区在一个长为40 m,宽为26 m 的长方形场地ABCD 上
⑤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答:当矩形温室的长为28 m,宽为14 m时,蔬菜种植区域的面积
是288 m2.
6. 如图1,在宽为20米,长为32米的矩形地面上修筑同样宽的道路
(图中阴影部分),余下的部分种上草坪.要使草坪的面积为540
平方米,求道路的宽.
解:设道路宽为x米,由平移得
到图2,则宽为(20-x)米,长为
24.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 经历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认识
方程模型的重要性.(难点).
2 掌握面积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能运用一元二
次方程解决与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重、难点)
新课导入
复习交流
(1)列方程解应用题有哪些步骤?
①审题; ②设出未知数;
③列方程;④解方程;
张长方形包书纸如图所示,它的面积为1260 cm2,虚线表示的是
折痕.由长方形相邻两边与折痕围成的四角均为大小相同的正
方形.求正方形的边长.
思考:
(1)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
包书纸的长×宽=1260.
(2)包装纸的长和宽如何用正方形的边长 表示?
包装纸的长=书宽+厚1 cm+2,包装纸的宽=书
长+2 .
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 cm,
根据题意,得
(26+2x)(18.5×2+1+2x)=1260.
整理,得x2+32x-68=0.
解这个方程,得1 = 2, 2 = −34(不合题意,舍去).
答:正方形的边长是2 cm.
例3 如图,某小区在一个长为40 m,宽为26 m 的长方形场地ABCD 上
⑤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件ppt《一元二次方程》

当m ≠±2 时,它是一元二次方程,当m =-2
时,它是
一元一次方程.
河北教育出版社 年级 | 上册
知识点二: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 8.兰州市某广场准备修建一个面积为200平方米的矩形 草坪,它的长比宽多10米,设草坪的宽为x米,则可列 方程为 x(x+10)=200 . 9.设一个奇数为x,与相邻奇数的积为328,所列方程 正确的是( D ) A.x(x+2)=328 B.x(x-2)=328 C.x(x+1)=328 D.x(x-2)=328或x(x+2)=328
3、美化城市,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 市近几年来,通过拆迁旧房,植草,栽树,修公园等措施,使城区绿地面 积不断增加(如图所示)。
2003
①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2003年底的绿地面积为 公顷,
比2002年底增加了60 公顷;在2001年,2002年,2003年这三个中,绿
为
5y2-y-4=0 .
15.美丽的丹东吸引了许多外商投资,某外商向丹东连续投资3年,
2013年初投资2亿元,2015年初投资3亿元,设每年投资的增长率 为x,则可列出方程 2(1+x)2=3 .
河北教育出版社 年级 | 上册
16.根据下列提示列方程,并将其化为一元二次 方程的一般形式.
(1)已知两个数的和为7,积为6,求这两个数; (2)如图,在一块正方形纸板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 相同的边长为2 cm的小正方形,然后把四边折起来, 做成一个没有盖子的长方体盒子,使它的容积为32 cm2,所用的正方形纸板的边长应是多少厘米? 解:(1)设其中一个数为x,则另一个数为(7-x),则x(7-x)=6, 即x2-7x+6=0 (2)设正方形纸板的边长应是x cm,则没有 盖的长方体盒子的长,宽为(x-2×2)cm,高为2 cm.根据题意 列方程,得(x-2×2)·(x-2×2)×2=32,即x2-8x=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本次大赛组委会决定,总分为80分以上(包含80分)的学 生获一等奖,现获悉乙,丙的总分分别是70分,80分.甲的 七巧板拼图、魔方复原两项得分折算后的分数和是20分,问 甲能否获得这次比赛的一等奖?
(2)设趣题巧解所占的百分比为x,数学应用所占的百分比 为y,由题意,得
20+60x+80y=70,解得x=0.3,
A.28℃ B.29℃ C.30℃ D.31℃ 2.(5分)(2013·大连)在一次“爱心互助”捐款活动中,某班 第一小组8名同学捐款的金额(单位:元)如下表所示:
金额/元 5 6 7 10
人数 2 3 2 1
这8名同学捐款的平均金额为( C ) A.3.5元 B.6元 C.6.5元
D.7元
3.(5分)近年来,义乌市民用汽车拥有量持续增长,2009 年至2013年该市民用汽车拥有量依次约为:15,19,22, 26,x(单位:万辆),这五个数的平均数为22,则x的值为 ___2_8____.
23.1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1)
知识梳理
1.一般地,我们把n个数x1,x2,…,xn的和与n的比, 叫做这n个数的__算__术__平__均__数____ ,简称____平__均__数__记作
x,读作“x拔”.
2.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不一定相同,在
计算它们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由
分数 5 4 3 2 1 人数 3 1 2 2 2
12.(18分)(2013·温州)某校举办八年级学生数学素养大赛,比
赛共设四个项目:七巧板拼图,趣题巧解,数学应用,魔方复
原,每个项目得分都按一定百分比折算后记入总分,下表为甲,
乙,丙三位同学得分情况(单位:分):
七巧板
趣题
数学
魔方
拼图
巧解
应用
复原
(1)请问他一学期的数学平均成绩是多少? (2)如果期末总评成绩按:平时成绩占20%,期中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50%计算,那么该同学期末总评数学成 绩是多少? (1)x=1(76+90+80)=82(分)
3 (2)x=76×50%+90×20%+80×30%=80(分)
8.某居民院内月底统计用电情况,其中3户用电45
测试项目测试成绩 面试 笔试
上镜效果
A
B
90 95
80 85
80 70
6.(5分)在一次捐款活动中,某班50名同学人人拿出自己 的零花钱,有捐10元、20元和30元的,还有捐50元和100元 的.如图反映了不同捐款数的人数比例,那么该班同学平 均每人捐款____3_8__元.
7.(10分)上学期期末考试后,小林同学数学科的期末 考试成绩为76分,但他平时数学测试的成绩为90分,期 中数学考试成绩为80分.
分
35 B. 4
分
40 C. 3
分
D.8 分
10.对某校八年级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进行体能测试, 成绩记为1分,2分,3分,4分4个等级,将调查结果绘 制成如下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该 测试的平均数是( C )
A.2.25 B.2.5 C.2.95 D.3
11.(2013·十堰)某次能力测试中,10人的成绩统计 如下表,则这10人成绩的平均数为___3_._1___.
度 , 5 户 用 电 50 度 , 6 户 用 电 42 度 , 则 平 均 每 户 用 电
( C) A.41度
9.在一次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对九(1)班的40名 同学进行了立定跳远项目的测试,测试所得分数及 相应的人数如图所示,则这次测试的平均分为( B )
5 A.3
20+80x+90y=80
y=0.4,
∴甲的总分为:20+89×0.3+86×0.4=81.1>80, ∴甲能获一等奖
13.(18分)某风景区对5个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进行了调 整,据统计,调价前后各景点的旅客人数基本不变.有关 数据如下表所示:
景点
ABCDE
原价/元
10 10 15 20 25
66
89
86
68
66
60
80
68
66
80
90
68
(1)比赛后,甲猜测七巧板拼图,趣题巧解,数学应用,魔 方复原这四个项目得分分别按10%,40%,20%,30%折算后 记入总分,根据猜测,求出甲的总分;
(1)由题意,得甲的总分为: 66×10%+89×40%+86×20%+68×30%=79.8(分)
现价/元
5 5 15 25 30
平均日人数/千人 1 1 2 3 2
(1)该风景区称调整前后这5个景点门票的平均收费不变, 平均日总收入持平.问风景区是怎样计算的?
(1)风景区是这样计算的:调整前的平均价格:
10+10+155+20+25=16(元)
调整后的平均价格: 5+5+155+25+30=16(元),
∴调整后的平均价格不变,平均日人数不变, ∴平均日总收入持平
(2)另一方面,游客认为调整收费后风景区的平均日总收入 相对于调价前,实际上增加了约9.4%.问游客是怎样计算的?
(2)游客是这样计算的:原平均日总收入: 10×1+10×1+15×2+20×3+25×2=160(千元),现平均 日总收入:5×1+5×1+15×2+25×3+30×2=175(千元), ∴平均日总收入增加了: 175-160×100%≈9.4%
此求出的平均数叫做___加__权___ 平均数.
3 . 若 n 个 数 据 x1 , x2 , …xn 的 权 重 分 别 是 w1 ,
w2,…wn,则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为
x1w1+x2w2+…+xnwn w1+w2+…+wn
题组练习
1.(5分)某市某一周的日最高气温(单位:℃)分别为:25,28, 30,29,31,32,28,这周的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为( B )
4.(5分)(2013·株洲)某招聘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种,其中 笔试按60%、面试按40%计算加权平均数作为总成绩.孔明 笔 试 成 绩 90 分 , 面 试 成 绩 85 分 , 那 么 孔 明 的 总 成 绩 是 ____8_8___分.
5.(5分)某市广播电视局欲招聘播音员一名,对A,B两 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测试,两人的三项测试成绩如表所 示.根据实际需要,广播电视局将面试、笔试和上镜效果 测 试 的 得 分 按 3∶3∶4 的 比 例 计 算 两 人 的 总 成 绩 , 那 么 ____A____(填A或B)将被录用.
(2)设趣题巧解所占的百分比为x,数学应用所占的百分比 为y,由题意,得
20+60x+80y=70,解得x=0.3,
A.28℃ B.29℃ C.30℃ D.31℃ 2.(5分)(2013·大连)在一次“爱心互助”捐款活动中,某班 第一小组8名同学捐款的金额(单位:元)如下表所示:
金额/元 5 6 7 10
人数 2 3 2 1
这8名同学捐款的平均金额为( C ) A.3.5元 B.6元 C.6.5元
D.7元
3.(5分)近年来,义乌市民用汽车拥有量持续增长,2009 年至2013年该市民用汽车拥有量依次约为:15,19,22, 26,x(单位:万辆),这五个数的平均数为22,则x的值为 ___2_8____.
23.1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1)
知识梳理
1.一般地,我们把n个数x1,x2,…,xn的和与n的比, 叫做这n个数的__算__术__平__均__数____ ,简称____平__均__数__记作
x,读作“x拔”.
2.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不一定相同,在
计算它们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由
分数 5 4 3 2 1 人数 3 1 2 2 2
12.(18分)(2013·温州)某校举办八年级学生数学素养大赛,比
赛共设四个项目:七巧板拼图,趣题巧解,数学应用,魔方复
原,每个项目得分都按一定百分比折算后记入总分,下表为甲,
乙,丙三位同学得分情况(单位:分):
七巧板
趣题
数学
魔方
拼图
巧解
应用
复原
(1)请问他一学期的数学平均成绩是多少? (2)如果期末总评成绩按:平时成绩占20%,期中成绩占 30%,期末成绩占50%计算,那么该同学期末总评数学成 绩是多少? (1)x=1(76+90+80)=82(分)
3 (2)x=76×50%+90×20%+80×30%=80(分)
8.某居民院内月底统计用电情况,其中3户用电45
测试项目测试成绩 面试 笔试
上镜效果
A
B
90 95
80 85
80 70
6.(5分)在一次捐款活动中,某班50名同学人人拿出自己 的零花钱,有捐10元、20元和30元的,还有捐50元和100元 的.如图反映了不同捐款数的人数比例,那么该班同学平 均每人捐款____3_8__元.
7.(10分)上学期期末考试后,小林同学数学科的期末 考试成绩为76分,但他平时数学测试的成绩为90分,期 中数学考试成绩为80分.
分
35 B. 4
分
40 C. 3
分
D.8 分
10.对某校八年级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进行体能测试, 成绩记为1分,2分,3分,4分4个等级,将调查结果绘 制成如下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该 测试的平均数是( C )
A.2.25 B.2.5 C.2.95 D.3
11.(2013·十堰)某次能力测试中,10人的成绩统计 如下表,则这10人成绩的平均数为___3_._1___.
度 , 5 户 用 电 50 度 , 6 户 用 电 42 度 , 则 平 均 每 户 用 电
( C) A.41度
9.在一次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对九(1)班的40名 同学进行了立定跳远项目的测试,测试所得分数及 相应的人数如图所示,则这次测试的平均分为( B )
5 A.3
20+80x+90y=80
y=0.4,
∴甲的总分为:20+89×0.3+86×0.4=81.1>80, ∴甲能获一等奖
13.(18分)某风景区对5个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进行了调 整,据统计,调价前后各景点的旅客人数基本不变.有关 数据如下表所示:
景点
ABCDE
原价/元
10 10 15 20 25
66
89
86
68
66
60
80
68
66
80
90
68
(1)比赛后,甲猜测七巧板拼图,趣题巧解,数学应用,魔 方复原这四个项目得分分别按10%,40%,20%,30%折算后 记入总分,根据猜测,求出甲的总分;
(1)由题意,得甲的总分为: 66×10%+89×40%+86×20%+68×30%=79.8(分)
现价/元
5 5 15 25 30
平均日人数/千人 1 1 2 3 2
(1)该风景区称调整前后这5个景点门票的平均收费不变, 平均日总收入持平.问风景区是怎样计算的?
(1)风景区是这样计算的:调整前的平均价格:
10+10+155+20+25=16(元)
调整后的平均价格: 5+5+155+25+30=16(元),
∴调整后的平均价格不变,平均日人数不变, ∴平均日总收入持平
(2)另一方面,游客认为调整收费后风景区的平均日总收入 相对于调价前,实际上增加了约9.4%.问游客是怎样计算的?
(2)游客是这样计算的:原平均日总收入: 10×1+10×1+15×2+20×3+25×2=160(千元),现平均 日总收入:5×1+5×1+15×2+25×3+30×2=175(千元), ∴平均日总收入增加了: 175-160×100%≈9.4%
此求出的平均数叫做___加__权___ 平均数.
3 . 若 n 个 数 据 x1 , x2 , …xn 的 权 重 分 别 是 w1 ,
w2,…wn,则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为
x1w1+x2w2+…+xnwn w1+w2+…+wn
题组练习
1.(5分)某市某一周的日最高气温(单位:℃)分别为:25,28, 30,29,31,32,28,这周的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为( B )
4.(5分)(2013·株洲)某招聘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种,其中 笔试按60%、面试按40%计算加权平均数作为总成绩.孔明 笔 试 成 绩 90 分 , 面 试 成 绩 85 分 , 那 么 孔 明 的 总 成 绩 是 ____8_8___分.
5.(5分)某市广播电视局欲招聘播音员一名,对A,B两 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测试,两人的三项测试成绩如表所 示.根据实际需要,广播电视局将面试、笔试和上镜效果 测 试 的 得 分 按 3∶3∶4 的 比 例 计 算 两 人 的 总 成 绩 , 那 么 ____A____(填A或B)将被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