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压管在两座蓄能电站上水库的监测成果比较
密云水库测压管运行状况分析娄阳光杨梦鑫王征崔凯

密云水库测压管运行状况分析娄阳光杨梦鑫王征崔凯发布时间:2021-10-28T07:58:13.289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9期作者:娄阳光杨梦鑫王征崔凯[导读] 测压管是土石坝渗流观测的最常见的方法。
密云水库管理处北京市 101512摘要:测压管是土石坝渗流观测的最常见的方法。
密云水库共设有233个测压管,正常运行的有147个,存在异常的有86个。
渗流情况对于土石坝坝体的稳定及发挥水库的蓄水效益有着重大的影响。
渗流观测可以掌握水库在运行过程中渗流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现象,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水库安全运用。
笔者通过历年观测资料分析和现场踏勘检查,做出测压管水位异常的分析判断并提出处理建议。
关键词:测压管降雨淤积1 工程概况及监测设施布置情况密云水库坐落在燕山南麓密云县境内,距离北京市区约90公里,总库容43.75亿立方米,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库。
工程于1958年9月1日动工兴建,1960年9月1日基本建成,是一座具有防洪、供水、发电、灌溉、养殖等多种功能综合利用、多年调节的大型水利枢纽。
密云水库经过数次改、扩建之后,现有主要建筑物包括七座大坝、七条输泄水隧洞、三座溢洪道、一座电站和一座调节池。
大坝都为土石坝,采用埋设开敞式测压管来观测大坝的渗流状况。
各建筑物渗流监测设备中,共有测压管233个,1998年密云水库大坝渗流监测系统(中加一期)建成:该系统包括白河主坝、潮河主坝、第一溢洪道共计86个测压管,实现数据遥测,现在潮河主坝因遥测设备损坏,无法正常采集数据,故采用人工观测测压管水位;第一溢洪道部分测压管可采集遥测数据但仅作比测之用。
2003年密云水库自动化系统渗流监测系统改造项目开始实施,该项目包括北白岩副坝、走马庄副坝、西石骆驼副坝、南石骆驼副坝、九松山副坝、第二溢洪道和第三溢洪道坝基渗压力、渗流浸润线、坝肩绕渗、坝基渗流量、量水堰渗流量及测缝计等参量的自动化监测。
2 测压管运行现状2.1总体状况目前正在监测的233个测压管中,其中正常运行的有147个,受降雨影响的有76个,最明显的为走马庄副坝27#管(水位涨幅可达27米),其余管一般涨幅均在几米不等。
鸭河口水库测压管观测数据分析

和 库水位 的关系及 坝体 坝基 渗流 情况 , 根 据 鸭河 口
1 + 7 1 0 、1 + 9 4 5 、2 + 4 7 0断面处 设置坝 基测 压管 。为 水 库 实际情 况和 观测 资料序 列 , 通 过对坝 基测 压管 观测坝 体 和坝基 渗流 量 , 分 别设 置 了黑 山头 流量 堰 在 2 0 1 2 年  ̄2 0 1 4 年 期 间的观 测 资料进 行统 计分
和 电厂流 量堰 。
析 ,绘制 大坝 测压 管水位 过程 线 , 观 察发 现大 坝各 断面测 压管 水位 与库水 位 的变化 相关 性很 好 , 且管 水 位 明显低 于库 水位 1 0 ~ 1 5 m,符 合渗 流规 律 。通
3 鸭河 口水库测压管数据分析
3 . 1测压 管水位 成 因分析
2 观测设施布置 时过程 线 ,或按 时间顺 序 , 绘 制库 水位 与测
程 的运 行 动态 , 根 据水 库大 坝地质 特 征和筑 坝施 工 压 管水位 时序 曲线 等 。 为 了合 理地 分析测 压 管水位
特 点 ,在 1 + 2 5 0 、1 + 3 0 0 、1 + 3 5 0 、1 + 4 0 0 、1 + 5 0 0 、
会 直 接 渗 透到 测 压 管 中进 而 影 响测 压 管水 位 。此
河 南 省 鸭河 口水 库 是汉 江 支 流 白河 上 的 主要 外 , 在渗透 过程 中, 渗透 水 克服土 颗粒之 间的 阻力 , 从上 游渗透 到 测压 管需要 一定 时 间 , 故测压 管水 位
库容 1 3 . 3 9亿 m 。是一 座 以防洪 、灌溉 为主 ,兼 与前 期库 水位 有关 。因此 综合 以上 因素 ,影 响测 压 顾 工业 及城 市供 水 ,结 合发 电等 综合利 用 的大 ( I ) 管水 位 的主要 因素 为 :上下游 水位 、降雨和 时效 。 型水利 枢纽 工程 。鸭河 口水库 于 2 0 0 9 — 2 0 1 1 年 进行 3 . 2 测压 管水位 定性 分析
丹江口水库蓄水试验期右岸土石坝安全监测成果分析

丹江口水库蓄水试验期右岸土石坝安全监测成果分析周荣;田凡;夏杰【摘要】2017年秋季,利用丹江口水库来水偏丰的有利时机,在2017年9~11月底,开展了164 m和167 m两个阶段的蓄水试验.为了解右岸土石坝实际工作状况,评价其安全性,开展了右岸土石坝安全监测.研究了蓄水试验期间右岸土石坝各项监测数据,综合研判了右岸土石坝变形、渗压、渗流等性态.分析结果表明,右岸土石坝变形发展规律正常,整体工作性态正常,具备正常运用条件,可进一步抬高蓄水位.该项成果可为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安全运行和进一步抬高蓄水位提供技术支撑.【期刊名称】《水利水电快报》【年(卷),期】2018(039)012【总页数】4页(P25-28)【关键词】安全监测;蓄水试验;土石坝;丹江口水库【作者】周荣;田凡;夏杰【作者单位】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湖北丹江口 442700;武汉扬子江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 430010;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湖北丹江口 442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6981 工程概况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是在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基础上进行的改扩建工程。
枢纽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的汉江干流与其支流丹江汇合口下游约800 m处,坝址控制流域面积 9.52万km2,多年平均径流量388亿m3,多年平均流量1 230m3/s,具有防洪、供水、发电、航运等综合功能。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混凝土坝及左岸土石坝培厚加高、新建右岸土石坝、铁路副坝及董营副坝、改扩建升船机、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更新改造等。
2005年9月26日主体工程正式开工,2013年底基本完建,大坝加高后枢纽正常蓄水位170 m,设计洪水位172.2 m,校核洪水位 174.35 m,总库容 339.1亿 m3。
右岸土石坝为新建黏土心墙坝,最大坝高60 m,坝体采用黏土心墙防渗,坝基采用帷幕防渗。
上游坝坡为1∶2.5~1∶2.25,下游坝坡为1∶2.25~1∶2.0,上、下游坝坡在高程165,155,145 m各设置马道。
乌拉泊水库大坝监测资料成果分析

20 0 6年 , 4 %上 升 到 4 % , 由 4 5 略有 提 高 ; 3号 管水 位 1—
位势由 2 %下降 到 2 % ; 4号管 水位位 势 由 9 5 4 1— %下 降 到 8 。总体上讲 , 排 测压 管所处 的东坝肩 , % 1 渗流条件 比 较平 稳 , 有些略有好 转 , 明工程是安全的 。 说
比分析 法等进 行分析 , 出了水库 大坝是安 全 的结论 。 得 [ 关键词] 观测 资料 ; 成果 ; 分析 ; 大坝 ; 乌拉 泊水库 ; 疆 新
[ 中图分类号] S5 17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0 7 7 ( 00 0 0 6— 15 2 1 )9—10 0 0 6— 2
平防渗铺盖 , 壤土心墙 和斜 墙坝 ; 固后 为垂直混凝 土防 加
渗 墙 。主 要 水 工 建 筑 物 有 : 水 闸 为 6 s 溢 洪 道 为 泄 0m / ,
程线根 据若心墙 及其 下游 的测压管 位势 随时 间减 少 , 说 明渗流条件 日趋好 转 , 工程 是安 全 的, 之 , 反 则意 味着 坝 基 或 坝体 遭 到 了渗 流 破 坏 , 予 警 惕 … 。 由此 可 知 : 应
务
2 乌拉 泊水 库 大 坝观 测 资料 成 果
乌拉泊水库的大坝监测的资料选择 20 00~20 0 7年的 资料 , 并筛选 有代 表性 的资料 作为 观测 资料 的成果 。测 压管资料选 择为 : 大坝东 坝肩 的 1 测压管 ; 排 主坝段 的 3
排 测 压 管 ; 副 坝 交 接 处 的 6排 测 压 管 ; 坝 段 的 9排 测 主 副 压 管 ; 坝肩 的 1 测 压 管 。坝 渗 资 料 选 择 为 : 坝 渗 流 西 2排 副 量 。应 变计 资 料 选 择 为 : 个 段 面 的 上 中 下 三 个 层 面 的 每
口头水库坝体测压管观测成果分析

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 GY I NFORM TI ON 2008N O.03SC I ENC E &TEC HNO LO GY I N FO RM A TI ON 工业技术口头水库坝体测压管观测成果分析赵芳(口头水库管理处河北行唐050600)摘要:结合观测成果,分析水库浸润线的规律和特点,并指出渗透直观反应坝体的工作状态,是保障大坝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口头水库测压管观测成果中图分类号:TV69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08)1(c)-0011-011工程概况行唐县口头水库位于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沙河支流郜河上游口头镇1公里处,控制流域面积142.5平方公里,总库容1.056亿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
现状枢纽工程由主坝、副坝、正常溢洪道、非常溢洪道、输水泄洪洞和水电站。
大坝为粘土心墙坝,全长1355.94米,最大坝高30米,坝顶宽8米。
工程于1958年开工兴建,1964年10月主体工程竣工。
1970年扩建,修建了正常溢洪道和水电站。
1982年改建了泄洪闸,1988年除险加固,扩建了非常溢洪道,使水库的校核标准达到了2000年一遇。
2测压管布置与成果分析2.1观测系统布置坝体设有4个断面5排,即0+383.1安装1~5号管;0+503.1安装6~10号管;0+623.1安装11~15号管;0+783.1安装16、17号管;共安装17根,总长349米。
2.2测压管观测资料整理目前现有大坝测压管1979~2006年统计资料。
根据库水位选出4个典型年1985表2特征库水位与测压管水位对应表注:15号管1999年9月无水表1特征库水位与测压管水位对应表年、1999年1979年和1996年测压管水位情况见表1、2。
2.3观测成果分析从测压管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大坝上游第一排(粘土心墙以上)直接受上游库水位的影响,测压管水位随坝上水位的上升而上升,随坝上水位的降低而降低,比较敏感的是16号管,与库水位非常接近,6、11号管的水位许多年份高于库水位,变化不正常;第二排(粘土心墙以下)因粘土心墙的作用管水位下降,受上游水位的影响较小,但7号管水位较高,受库水位影响较大;第三排、四排管水位较稳定,受上下游水位的影响较小;第五排管水位受下游水位的影响较大;17号管因在基岩上,管水位不受上游水位的影响,受附近积水的影响。
望亭水利枢纽翼墙测压管水位观测成果浅析

管 7 . %的观测 数据 与墙前水位 的差值分布 在 0 5~ 43 .
1O .m之 间 ,5测压 管 8 . %的观 测数据 与墙前 水位 c 47 的差值分布在 0 5~ . m之 间 ,6测压管 8 . % 的观 . 09 C 19 测数据 与墙 前 水 位 的差 值 分 布 在 0 3~ .m 之 间, . 06 C O测压管 7 . %的观测数 据与墙前水位 的差值 分布 I 92
◆
上游水位
n
4 8 4 6 4 4 4 2
l
2 8 2 6
*运 水 F 位 河 游
O O O O O O 0 O 0 9 8 7 6 5 4 3 2
的距 离 。
4 测压 管灵敏 度测试 情 况
4 1 灵 敏 度 测 试 方 法 .
4 2 灵敏度测试情况 .
20 0 6年 8月 、09年 6月 对 翼 墙 测 压 管 进 行 了两 20
采用注水法对测压管灵敏度进行检查试验 。试 验 前, 先测定管中水位 , 然后 向管 中注入清水 。用水将测 压管灌满 , 测得注水水 面高程 后 , 分别 以 5 i、O i、 m n l mn
1m n 2 rn 3 m n6 m n的 间隔 测 量 水 位 一 次 , 5 i 、 a 、 i、0 i 0 i 0 以后
次灵敏度测试 , 在观测时段内 , 测压管管 中水 位都基本 恢复 到原来水位 , 测压管符合使用要求 。
5 翼 墙测压 管水 位观 测成果
20 0 6年 5月至 2 1 年对翼 墙测压 管水位共 进行 01 了7 2次观测 , 在观测 的同时对工程上下游水 位进行 了 同步观测 。20 06年 5月至 2 1 0 1年翼墙 测压管水 位观 测情况见图 1~图 2 。
水库测压管观测数据分析

水库测压管观测数据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水库作为重要的水源储备和调控工程,其安全稳定运行对于保障供水安全和防洪减灾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水库的安全监测和运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而水库测压管观测数据分析作为水库安全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供水库的安全运行信息,指导工程管理。
一、什么是水库测压管观测数据?水库测压管是一种用于测量水库水位、水压、温度等水文信息的设备,是水库安全监测的重要手段。
水库测压管观测数据则是指通过水库测压管采集到的各种水文信息数据,包括水位、水压、温度、流量等参数。
二、水库测压管观测数据分析方法1、水位变化分析水位是水库安全监测中最主要的指标之一,对于水库的调度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库测压管采集的水位数据通过图表分析,可以了解水位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及时掌握水库蓄水量,为水库调度提供重要参考。
2、水压分析水压是指水库中水的压力,是表征水库渗漏状况的重要指标。
水库测压管采集的水压数据可以通过特定的分析方法,计算出水库中的总渗漏量,从而对水库土石体稳定性进行评价和分析。
3、温度分析水库中的温度对于水生态环境和水生物生态具有重要的影响。
水库测压管采集的温度数据可以通过图表分析,了解水库中水温的分布情况,评估水体的生态环境。
4、流量分析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的数量。
水库测压管采集的流量数据可以通过特定的分析方法,计算水库中总出流量、总入流量等参数,为水库调度和设计提供参考。
三、水库测压管观测数据分析的作用1、提供水库安全运行信息,为水库调度和管理提供依据。
2、评估水库土石体稳定性,为水库抗震、抗滑、抗渗、抗冲刷等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3、评价水库的生态环境,为水库环保工作提供依据。
4、提高水库的安全运行水平,减少水害事故发生。
四、水库测压管观测数据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数据采集方法不规范,数据精度低。
建议规范数据采集设备,提高数据采集的精度和稳定性。
水库容量测量成果记录1

水库容量测量成果记录1
概述
本文档记录了对水库容量进行测量的成果及相关数据。
通过测量水库容量,我们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水资源,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测量设备
在进行水库容量测量时,我们使用了以下设备:
- 测量船:用于在水库中测量水深和水位的测量船。
具有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和传感器。
- GPS装置:用于定位和记录测量船在水库中的位置坐标。
- 数据记录器:用于记录测量数据,包括水深、水位、位置坐标等。
测量方法
我们采用以下方法对水库容量进行测量:
1. 网格测量法:将水库划分为多个网格,通过在每个网格中测
量水深和水位,计算每个网格的容量,并最终求得整个水库的容量。
2. 校正方法: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采用了校正方
法对测量数据进行校正。
校正方法基于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和参考数
据进行计算。
测量成果
经过测量和计算,我们得出了以下水库容量的成果数据(单位:立方米):
- 水库总容量:X 立方米
- 各个网格的容量:详见附表1
结论
本次水库容量测量成果数据可作为水资源管理和规划的重要依据。
我们将持续进行定期的测量和更新,以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和可靠性。
请参考附表1查看具体的测量结果。
附表1:各网格容量数据
注:以上数据仅作为示例,请填写实际的测量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压管在两座蓄能电站上水库的监测成果比较
摘要:水库的渗流既影响水库的安全,又影响其经济效益,所以对其进行监测十分必要。
在监测中除渗压计和量水堰外,测压管能直观的反应出地下水位的变化,是监测水库渗漏的重要手段。
现在以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和宜兴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测压管
的监测成果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工程;测压管布置;监测成果;水位过程图
中图分类号:tv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1.1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郊,距市区3km,其上水库利用小狼洼、大狼洼和龙华寺等几道沟谷组成的洼地为库盆,主要建筑物为主、副坝各一座,在主坝~副坝间布置上水库进/出水口及引水明渠。
主坝采用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型,坝顶高程174.50m,防浪墙顶高程175.10m,坝顶宽度8.0m,坝顶总长度665.0m,最大坝高64.5m,上、下游坝坡均为1:1.4,在下游140.00m高程设置
2.0m宽马道。
钢筋混凝土防渗面板厚度为40cm,沿趾板布置灌浆兼检查廊道,廊道内进行防渗帷幕灌浆。
结合施工导流和放空水库的需要,在左岸靠近沟底部位的坝体下设一个放水底孔,采用闸阀控制,后接无压城门洞型涵洞,尺寸为1.6m×1.8m。
副坝位于丰乐溪冲沟顶部垭口内,采用混凝土重力坝坝型,坝顶高程174.00m,防浪墙顶高程174.60m,坝顶宽度4.5m,坝顶长度
320.0m,最大坝高20.0m。
坝体上游面上部铅直,下部为与库区水平辅助防渗粘土铺填层相连接,坝踵以上2m~5m高度范围内坡比为1:0.25,下游坡比为1:0.7。
上水库库区副坝~龙华寺一带车水桶组灰岩受岩性及地下水活动等因素的控制,岩溶比较发育,库区防渗方案以垂直灌浆帷幕防渗为主、结合溶洞掏挖回填混凝土或做混凝土防渗墙、水平粘土铺填辅助防渗为辅的综合处理措施。
防渗帷幕线从库区东南岸的龙华寺沟头起经主坝趾板基础、上水库进/出水口、副坝至西北岸的小狼洼沟顶的岩脉处连续布置,竖向与相对不透水层连接,帷幕两端与地下高水位相连接,在上水库库区的东南、东、北及西北侧形成完整封闭的防渗圈。
1.2宜兴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江苏省宜兴市境内西南郊10km处的铜官山区,其上水库位于铜官山主峰北侧,库岸分水岭单薄,地下水位普遍较低,水库渗漏严重。
库外侧边坡陡峻,岩层平缓倾向左岸及下游,构造发育,岩石完整性较差。
上水库由主坝、副坝、库盆、进/出水口和主坝脚混凝土挡墙等建筑物组成。
主坝为钢筋混凝土面板混合坝,坝顶长494.9m,坝轴线处最大坝高75.0m,坝顶宽8.0m,上游坝坡1:1.3,下游坝坡1:1.26,坝基横跨一梁两沟,主沟处坝基高程从427.0m顺沟降至约335.0m高程,高差约9
2.0m。
副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长216.0m,最大坝高34.9m,坝基设有排水廊道、混凝土断层塞和钢筋混凝土抗剪桩;库盆主要由开挖而成,采用钢筋混凝土护面防渗。
进/出水口总宽59.9m,总长42.0m,在进/出水口外的库内设置长40.0m,宽59.9m的前池,5斜坡段与上
水库库底连接。
主坝坝脚混凝土挡墙,最大墙高45.9m。
2.测压管布置
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采用垂直灌浆帷幕防渗为主、结合溶洞掏挖回填混凝土或做混凝土防渗墙、水平粘土铺填辅助防渗为辅的综合处理措施。
宜兴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则采用钢筋混凝土护面防渗。
琅琊山上库除主坝、副坝一侧外,仅引水系统一侧山体略显单薄,其余龙华寺、大狼洼、小狼洼等处的山体均较厚,但存在溶洞;而宜兴上库四周山体均较为单薄,所以渗漏监测非常重要。
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根据库区地质条件,在上水库整个工程区包括龙华寺、大狼洼、小狼洼、主坝和副坝等部位共布置测压管81
个测压管。
宜兴抽水蓄能电站上库受地形限制总共布置测压管30支,其中副坝8支,绕坝渗流8支,库底廊道14支。
3.监测成果分析
3.1琅琊山上水库测压管监测成果分析
据长期观测资料分析: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
同时在岩深发育的车水桶组地层中地下水位年变幅达20m以上,在琅琊山组地层中地下水位年变幅一般小于10m。
在主坝、副坝和进/出水口区域的地下水位大部分低于上水库的正常蓄水位;大狼洼和小狼洼区域地下水位普遍较高,一般都在上水库正常蓄水位之上;龙华寺f39~f11断层分水岭车水桶组厚层灰岩地段地下水位凹槽的最低水位为171.28m,比上水库正常蓄水位略低0.52m。
由观测结果曲线图可以看出,各测压管水位在水库蓄水后其变化规律与蓄水前基本一致,并未受水库水位影响。
对整个工程区测压管长期系统的观测发现库区地下水位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岩溶发育程度和岩溶结构的透水性等影响,地下水位与库水位变动无相关性,上库运行以来,各部位地下水位基本上无异常变化。
3.2宜兴上水库测压管监测成果分析
宜兴上库副坝廊道内测压管水位在开始蓄水时比库水位至少高25米,水库蓄水至最大高程后,测压管水位并没有明显变化。
库底廊道内测压管水位在开始蓄水时大部分较库水位高,蓄水超过测压管孔口高程后,部分测压管出现满水溢流现象,但在随后的观测中发现,库水位虽然持续升高,但测压管水位出现小幅波动,在库水位高程超过437米后,则又出现持续满水溢流现象,在安装压力表后,结果显示水压并不大,表明库盆在不同高程存在细小的渗漏环节。
处于上库四周的8支绕坝渗流测压管水位普遍未受上库蓄水影响,仅位于左坝头的up1水位与库水位显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但水位高程较库水位低30米左右,由于up1孔口高程为400.91米,低于库水位高程,而测压管从未满水溢流,说明在此方向并不存在和水库直接的渗漏通道。
由于在up1左右和后侧上方各有一条排水廊道,且与库底廊道相连接,所以判断up1测压管水位变化主要由
其引起。
与库底廊道内的测压管监测结果一致。
比较两座抽水蓄能电站上库测压管观测成果可以看出,琅琊山电站上库由于流域面积较大,所以布设测压管较多,其监测结果很好的反映了库周地下水位的变化;宜兴电站上库则由于库盆相对较小,且山体单薄陡峭,没有足够的空间布设更多的测压管,仅在重要部位和薄弱环节设置,也很好的反映了地下水位的变化。
宜兴上库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和施工的影响,测压管安装和观测较晚,蓄水前的地下水位变化资料采集和分析受到些影响。
4.结论
琅琊山和宜兴两座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由于不同的环境和地质条件,采用了各自不同的防渗方案,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测压管在监测过程中直观的反映出水库地区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是蓄水期、蓄水初期和运行期地下水位变化重要的观测手段。
在蓄水前经过一个雨季和旱季观测探寻水位变化规律,对水库蓄水和蓄水后的资料分析更为有利。
参考文献:
[1]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sl 551—2011.
[2] 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