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柔比星毒副作用机制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国内防护多柔比星心脏毒性的中药研究现状

[] 余 1 静, 索有瑞 , 张生平 , 甘肃黄 芪对 多柔 比星心肌病大 鼠 等.
改善多柔 比星诱导 的大 鼠心 电图异常 , 、 高 耸 以及 心 率 变 缓 , 滞 多 柔 比星 引 起 的 T波 阻
总 S D、u—Z —S D、 O C n O 全m S G H—P x活性降低 、D L H和 C K 活性升高及 MD A的升高 , 改善心肌超微结构 的病 理变化 , 认 为西红花酸可 以减轻 多柔 比星 的心脏 毒性 。刺 五加是 一 种落 叶植 物 , 与人参 同属 于五加科 , 具有 补 中益 精 、 坚筋骨 、 强意志的作用 , 医疗价 值极 高 , 其 而刺 五加 叶皂甙是 刺五 加
【 综 述 】
国 内 防 护 多 柔 比星 心 脏 毒 性 的 中药 研 究 现 状
贾中服
( 林市医 院, 林 吉 吉 吉林 120 3 00)
di1.9 9 ji n 17 o:0 3 6/.s .6 2—06 .0 02 .8 s 3 9 2 1 .4 04
中图 分 类 号 : R 7 . 991
2 4—2 6. 9 9
东, 郭海 宜, 黄芪注射液 预防多柔 比星相关性 等.
心脏毒性反应 的临床 观察 [ ] 中 国癌症 杂志 ,0 5 1 3 : J. 2 0 ,5( ) [ ] 邹文俊 , 5 李 忌 , 忠荣, 黄芪注射液 拮抗阿霉素 心脏毒性 刘 等.
作用的研究 [ ] 中成药 , 0 1 2 ( ) 3 8— 5 . J. 2 0 ,3 5 : 4 3 0 [ ] 杨秀丽. 6 生脉注射 液预 防多柔 比星相关性心脏毒性反应的临床 观察 [ ] 中国医药指南 ,0 8,(5)2 3—2 5 J. 20 6 1 :0 0.
生物标记物诊断蒽环类化疗药物致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

生物标记物诊断蒽环类化疗药物致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蒽环类药物作为抑制细胞生长的抗生素,在半个世纪前被发现,当今以多柔比星为代表的抗肿瘤化疗药物已广泛应用在临床实践中。
不幸的是,该类药物引起的心脏副作用使肿瘤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大于肿瘤复发。
尽管心脏肿瘤学近年来已备受关注,然而由于没有能力充分预测肿瘤治疗所带来的相关心血管副作用,导致了低估或过度诊断心脏毒性,甚至有时不恰当的终止了肿瘤患者的生命救治。
《2016欧洲心脏病学会癌症治疗与心血管毒性实用指南》将肿瘤相关心血管毒性分为9类:心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心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瓣膜疾病、心律失常、高血压、血栓栓塞性疾病、周围血管病和卒中、肺动脉高压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
抗肿瘤药物挽救生命的同时预防或减轻心脏毒性,促进潜在心血管副作用与抗肿瘤治疗最大效益的平衡,是心脏肿瘤学的治疗目标[1-5]。
现对生物标记物诊断蒽环类化疗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传统生物标记物国内外学者对蒽环类药物引起心脏损伤的机制做了大量研究,一般认为氧化应激和线粒体损伤为主要因素[6]。
肌钙蛋白作为心脏唯一的结构蛋白,是心肌特殊同源异构体,缺血使细胞膜的完整性发生改变,溶胞浆池快速耗尽。
当心肌细胞受到破坏时,进一步使肌钙蛋白释放入血。
因此肌钙蛋白升高提示心肌损害,超敏肌钙蛋白因更敏感被广泛应用作为心肌缺血的早期标志。
研究发现所有蒽环类药物治疗患者中Hs-cTnT值均正常,且在不同累积剂量分组中其数值并无区别,甚至当NT-proBNP升高和/或EF中度降低时,其值仍正常[7]。
与之相似的研究,对比NT-proBNP和cTnT值对预测迟发性心脏毒性的价值,发现所有患者中只有NT-proBNP值异常,且在该值升高的亚组中,LVEF值下降更明显[8]。
这表明了cTnT和Hs-cTnT并不是监测迟发性心脏毒性的理想敏感指标。
但值得关注的是cTnT可以作为急性心脏毒性的检测指标,有研究发现在cTnT升高的患者中,LVDD在6个月时有明显改变(P=0.0026),而在NT-proBNP明显升高的患者中,并未观察到任何ECHO值的改变[9]。
银杏黄酮苷元减轻多柔比星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

银杏黄酮苷元减轻多柔比星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Δ蔡英 1, 2*,钱丽 2,王开靓 1, 2,李琴 3,刘春花 4,孙佳 1,潘洁 4,李勇军 2, 4,陆苑 1, 3 #(1.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省药物制剂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04;2.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贵阳 550004;3.遵义医科大学基础药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 遵义 563006;4.贵州医科大学民族药与中药开发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贵阳 550004)中图分类号 R 965;R 285.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4)06-0659-06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6.04摘要 目的 探究银杏黄酮苷元(GA )减轻多柔比星(DOX )心脏毒性的潜在作用机制。
方法 将雄性ICR 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 组)、模型组(DOX 组)和GA+DOX 组(GDOX 组),每组12只。
DOX 组小鼠隔天尾静脉注射DOX 药液3 mg/kg ,GDOX 组小鼠每天灌胃GA 混悬液100 mg/kg+隔天尾静脉注射DOX 药液3 mg/kg ,连续15 d 。
给药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肌酸激酶(CK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乳酸脱氢酶(LDH )水平。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质谱技术,在主成分分析(PCA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 )的基础上,以变量重要性投影值≥1、峰面积差异倍数>1且P <0.05为标准筛选差异代谢物(DEMs ),并基于HMDB 、PubChem 等数据库进行生物学分析。
结果 与CON 组比较,DOX 组小鼠血清中AST 、CK 、CK-MB 、LDH 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与DOX 组比较,GDOX 组小鼠血清中上述指标(CK-MB 除外)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
药物对多柔比星诱导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药物对多柔比星诱导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安英;徐博;王艳春【摘要】多柔比星具有很好的抗肿瘤作用,但因其心、肝、肾等毒副作用明显而限制了其应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多柔比星诱导的肝损伤发生机制以脂质过氧化和自由基损伤为主,因此应用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药物预防和治疗多柔比星诱导的肝损伤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已知多种抗氧化药物,如降脂类药物、维生素类药物、含硫醇类药物等都具有很好的肝保护作用,此外一些植物提取物也可以作为肝保护剂缓解多柔比星诱导的肝毒性.【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13(032)012【总页数】4页(P1613-1616)【关键词】多柔比星;损伤,肝;肝保护【作者】安英;徐博;王艳春【作者单位】吉林医药学院,吉林,132013;吉林医药学院,吉林,132013;吉林医药学院,吉林,13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9.14;R575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是蒽环类抗生素,作为常用的一种抗癌化疗药物,对造血系统肿瘤和实体肿瘤都具有高效的抑制作用,DOX抗癌作用强,化疗指数较高,然而不良反应也多,其对心、肝、肾等都具有毒性作用,因此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现将DOX诱导肝损伤的机制以及药物对其肝毒性的保护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DOX作用机制及诱发肝损伤机制DOX能嵌入DNA碱基对之间,并紧密结合到DNA上,阻止RNA转录过程,抑制RNA合成,也能阻止DNA复制,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1]。
DOX抗癌谱广,疗效高,主要用于对常用抗肿瘤药耐药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以及卵巢、乳腺、肺、甲状腺等实体性肿瘤[2-3]。
与大多数抗肿瘤药物相同,DOX不良反应较多,对心、肝、肾等都有不良反应[4]。
有研究认为DOX的分子结构中,半醌基氧化还原反应引起过氧化氢和羟自由基的形成,造成膜脂质过氧化,从而导致膜的损伤[5];也有研究报道DOX诱导肝细胞凋亡可能是肝损伤机制之一,DOX可以损伤DNA系统,导致DNA链的断裂,这种作用可能启动或抑制了某种凋亡相关基因或因子,而诱导了凋亡的发生[6];DOX也能干扰肝细胞的能量代谢,因此在超微结构上显示出胆小管扩张,微绒毛减少、短缩,胞质空泡化等形态结构的改变;DOX可使肝细胞5'-核苷酸酶活性降低,致使肝细胞内AMP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平衡失调[7]。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在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输注中的护理研究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在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输注中的护理研究摘要】目的:观察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输注中的不良反应,探讨其有效护理措施。
方法:对113例运用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的患者,化疗前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及预处理,化疗过程中加强毒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结论: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在治疗晚期乳腺癌可取得良好疗效,但因其存在诸多毒副反应,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化疗前后的观察及护理,预防并减少其毒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的效果[1]。
【关键词】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输注;乳腺癌;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4-0275-01乳腺癌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也是女性主要恶性肿瘤之一。
化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多柔比星是乳腺癌临床治疗的基石类药物,脂质体多柔比星作为由脂质体包封的蒽环类药物,它的活性成分为盐酸多柔比星,是从一种波塞链霉菌表灰变种(strep tomyce speucetius var.cae-sius)培养液中提取得到的蒽环类细胞毒性抗生素。
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突破了既往剂量限制的局限性,拓宽了多柔比星的临床应用[2]。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6年9月—2017年3月在我科晚期乳腺癌应用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治疗的11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9岁~67岁,平均年龄49.7岁;学历:初中及以下22人,高中及中专58例,大专以上33例;其中111例患者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输注顺利,2例首次应用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治疗的患者在输注1分钟后随即出现胸闷、心悸、气促、呼吸困难、腰背部疼痛等症状。
其中1例患者立即暂时停止输注,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盐酸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处理后,患者自觉症状逐渐缓解,应患者及家属的强烈要求(因此药物价格昂贵,患者不愿意丢弃药物)再次缓慢地将剩余的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静脉输注,该患者没有再次发生输注反应,顺利完成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的输注。
聚乙二醇脂质体多柔比星注意事项及相关并发症处理(多美素)

225 mg/ m2
米托蒽醌
2.2
200 mg/m2
心脏毒性不是脂质体阿霉素的剂量限制毒性
Keefe DL: Anthracycline-Induced Cardiomyopathy. Semin in Oncol, 2001, 28(4): 2.
多美素®的优势
•平均粒径90nm, EPR效应 •93%~98%的多柔比 星在血浆中以脂质体 形式存在
脂质体阿霉素在心脏组织中的浓度只有普通阿 霉素的四分之一
脂质体阿霉素与普通阿霉素心脏毒性换算
药物
转换系数
终身累积剂量
ADM
1.0
PLD
0.22
450 mg/m2 2045 mg/m2
柔红霉素
0.5
Epirubicin
0.5
900 mg/m2 935 mg/m2
THP
0.5
900mg/m2
去甲氧基柔红霉素 2.0
输注反应
输注反应处理
预处理:输注前30min给予地塞米松 用法用量:10mg i.v.
配置药液: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 稀释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
前15分钟输注速率:5-10滴/min
15min后将速率调至20滴/分钟 静脉滴注时间至少应在90min以上
出现输注反应,停止输注;耐心等待症状消失 后重新开始以更慢的速率(5滴/分钟)输注; 或考虑加用下列药物处理:
蒽环类药物的研发史
• 1968年 • 1975年 • 1975年 • 1979年 • 1990年 • 1995年
阿霉素
Doxorubicin
阿克拉霉素 Aclarubicin
表阿霉素
Epirubicin
吡柔比星
抗肿瘤药物多柔比星脂质体

药学与临床研究Pharmaceutical and Clinical Research 2010多柔比星(Doxorubicin )是1969年从松链丝菌浅灰色变株(Str.peucetius var.caesius )中提取分离到的蒽环类抗生素,具有很强的抗癌活性,化疗指数较高,临床上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抗癌药物联合使用可有效治疗各种恶性肿瘤。
多柔比星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它主要通过嵌入DNA 碱基对之间并与DNA 紧密结合,从而阻止DNA 的复制,抑制DNA 依赖性多聚酶的作用,干扰RNA 转录过程。
这种阻止细胞分裂的作用,并不能选择性地区分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因此与大多数化疗药物一样,多柔比星的不良反应很多。
除呕吐、恶心、脱发等常见副作用外,还由于阿霉素类化合物与心肌的亲和力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并能通过半醌代谢物损害心肌细胞,从而带来严重的剂量依赖性心脏毒性,使其临床应用受到极大限制[1]。
虽然通过减少累积给药剂量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阿霉素类抗肿瘤药物的心脏毒性,但同时会降低对肿瘤的控制效果。
近年来,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的靶向药物载体,可以增加药物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在肿瘤药物开发中备受重视[2]。
大量研究表明,脂质体技术对克服阿霉素心脏毒性尤为有效,阿霉素脂质体因此迅速成为各大制药公司开发的热点,先后有多个药物上市,进入临床应用,其中以多柔比星脂质体为最多。
1脂质体制剂脂质体(liposome)是一种具有类似生物膜结构的磷脂双分子层小囊泡。
最初是在1965年由英国科学家Bangham 和Standish 等发现的。
他们用电镜观察到磷脂分散在水中自然形成多层囊泡,每层由厚度约为4纳米的双分子层组成,囊泡中央和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3]。
1971年Ryman 等人提出将脂质体用于药物载体,以提高药物靶向性和降低药物的副作用,此后对其研究日益深入,并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与传统剂型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4]。
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5ml:10mg)抗癌卫士

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5ml:10mg)抗癌卫士【适应症状】多柔比星是抗有丝分裂的细胞毒性药物,能成功地诱导多种恶性肿瘤的缓解,包括急性白血病、淋巴瘤、软组织和骨肉瘤、儿童恶性肿瘤及成人实体瘤,尤其用于乳腺癌和肺癌。
【副作用】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是多柔比星最主要的两种不良反应。
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脱发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大约86%接受多柔比星治疗的患者会出现脱发,男性患者伴有胡须生长停滞,但停止治疗后所有毛发均可恢复正常生长。
局部毒性、皮疹/瘙痒、皮肤变化、皮肤及指甲过度色素沉着、光敏反应、照射皮肤过敏(放射线回忆反应)、风疹、肢体末端红斑和手足综合症。
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含多柔比星辅助治疗的研究中,除已知多柔比星的不良反应外,还观察到患者出现体重增加。
感染和侵染:感染,脓毒血症/败血症。
良性及恶性病变: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血液和淋巴系统损伤: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免疫系统异常:偶见过敏性症状、并伴有发热、寒战、和/或风疹。
过敏性休克也有所报道。
感染和侵染:感染,脓毒血症/败血症。
良性及恶性病变: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血液和淋巴系统损伤: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免疫系统异常:偶见过敏性症状、并伴有发热、寒战、和/或风疹。
过敏性休克也有所报道。
代谢及营养失衡:厌食、脱水和高尿酸血症。
眼部异常:结膜炎/角膜炎和流泪。
血管异常:出血、潮热、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血栓栓塞和休克。
生殖系统及乳腺异常:闭经、精子减少和无精。
全身性及给药部位异常:不适/虚弱、发热、寒颤,多柔比星给药时溢出静脉会造成组织损伤甚至坏死。
小静脉注射或反复注射同一血管会造成静脉硬化。
骨髓抑制和口腔溃疡:存在骨髓抑制和口腔溃疡时不可重复使用本品,后者可能存在口腔烧灼感的先兆症状,出现症状时应不再使用。
多柔比星使用后10天左右可出现明显的骨髓抑制,故不管是血液疾病或非血液疾病患者都应常规监测血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链霉 菌变 种S t r e p t o m y c e s p e u c e r i u s v a r . c a e s i u s 发 酵液
中提 取 的 一种 蒽 环 类 抗 生 素 。多柔 比星 与 柔 红 霉 素
在 结 构 上 十 分相 似 ,柔 红 霉 素 1 4 位 C上 的H被 OH取 代 即可 得 多柔 比星 , 因此 ,也可 由柔 红 霉 素 经 化 学 合 成 制得 。 多 柔 比星 可 抑 制 R NA和 DNA的 合 成 ,对 RNA 的抑 制 作 用 最 强 ,抗 瘤 谱较 广 ,对 多种 肿瘤 均 有 作 用 , 属 周 期 非特 异 性 药 物 ,对 各 种生 长 周 期 的肿 瘤 细胞 都 有 杀灭 作 用 ,但 S 期 细胞 对 其最 敏感 。主要 适
s i d e e f f e c t s
恶 性 肿 瘤 是 一 种 严 重 威 胁 人 类 健 康 的 常 见 病 和 多 发 病 , 是 引 起 死 亡 的 主 要 原 因 之 一 。2 0 0 8 年 GL OB OC AN数 据库 对 1 2 7 0 万 癌 症 病 例和 7 6 0 万 癌 症 死 亡 者进 行 了评 估 ,其 中约5 6 %的癌 症病 例 和6 4 %癌 症 死 亡者 来 自发 展 中 国家和 地 区[ 】 。预 测2 0 3 0 年全 球 癌 症 的发展 趋势 ,结 果显示 全球 新发 癌症 例数 从2 0 0 8 年的1 2 7 0 万增 加 到2 0 3 0 年 的2 2 2 0 万 ,增 长7 5 %。 蒽环 类 抗 肿 瘤 抗 生 素 是 近 3 0 年 来 研 究 较 多发 展
国外 医药抗生素分册
2 0 1 7 年7 月第3 8 卷第4 期
・
专论 ・
多柔比星毒副作用机制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顾 觉奋
( 中国药科 大学生命 科学与技术学院 ,南京 2 1 0 0 0 9 )
摘要 :多柔 比星是 蒽环 类抗肿瘤抗生素 中最重要 的一种 ,它 具有 很好的抗癌活性,然而其毒副作用较大 ,限制了在临床上
Cur r e n t Vi e ws o n t he Me c ha ni s m o f Do x o r u bi c i n— i n duc e d Ca r d I t s Pr e ve n t i o n
a nd r e d u c t i o n i n wa ys of s i d e e fe c t s wa s c o n e l ude d.
Ke y wo r d s :d o x o r u b i c i n ;c a r d i o t o x i c i y t mo l e c u l a r me c h a n i s ms ;DNA d a ma g e ;c e l l a p o p t o s i s ;r e d u c t i o n o f
Gu J u e . f e n
( I n s t i t u t e o f L i f e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C h i n a P h a r ma c e u t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Na n j i n g 2 1 0 0 0 9 )
Ab s t r a c t : Do x o r u b i c i n wa s o n e o f t h e mo s t i mp o r t a n t a n t h r a c y c l i n e a n t i t u mo r a n t i b i o t i c s . I t h a d v e r y g o o d a n t i t u mo r a c t i v i t y ,b u t i t s s i d e e f f e c t s 1 i mi t e d c l i n i c a 1 a p p l i c a t i o n . Ne w a d v a n c e s i n mo l e c u l a r me c h a n i s ms o f d o x o r u b i c i n — i n d u c e d c a r d i o t o x i c i t y wa s r e v i e we d . h y p o t h e s e s r e g a r d i n g t h e c a r d i a c t o x i c i t y o f D0X i n c l u d e o x i d a t i v e s t r e s s , g e n e r a t i o n o f f r e e r a d i c a l s , DNA d a ma g e , c a l c i u m o v e r l o a d , c e l l a p o p t o s i s a n d i t s p r e v e n t i o n we r e r e v i e we d ,
的应用 。本 文概 述 了多柔 比星心脏毒性 的分子 作用机制 ,普遍认 可的多索茶碱( DO X) 心脏 毒性机制包括氧化应激 、 自由基的产 生 、DN A损伤 、钙超载,细胞凋亡等假说 。并 归纳 了降低其毒 副作用 的途径 。 关键词 :多柔 比星 ;心脏毒 性分子机制;D NA 损伤 ;细胞 凋亡 ;降低毒副作用 中图分类号 :R 9 2 6 文献标识 码:A 文章编号: 1 0 0 1 . 8 7 5 1 ( 2 0 1 7 ) 0 4 — 0 1 4 5 — 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