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文化-喻玺

合集下载

恩施市的民间艺术与民族风情

 恩施市的民间艺术与民族风情

恩施市的民间艺术与民族风情恩施市的民间艺术与民族风情恩施市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是一个美丽而充满活力的地方。

这里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深受人们喜爱。

在恩施市,民间艺术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体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一、木版年画木版年画是恩施市最著名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这些年画通常用木板雕刻而成,表现了各种各样的历史和文化主题。

人们通常会在春节期间挂上这些年画,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通过这些年画,人们可以感受到恩施市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二、石鼓舞蹈石鼓舞是恩施市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

这种舞蹈以石鼓为乐器,演员们在石鼓的伴奏下跳舞,表演出独特的舞蹈动作。

石鼓舞蹈既富有节奏感,又具有独特的韵律美。

它通常在重要的节日和庆典活动中表演,吸引了众多的观众。

三、巴人布艺巴人布艺是恩施市独特的手工艺品。

这种布艺通常使用彩色的纱线编织而成,以花纹和图案为特色。

巴人布艺制作精细,色彩鲜艳,图案独特,深受人们的喜爱。

这种布艺常常被用于家居装饰和服装设计,展示了恩施市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四、三峡民歌三峡民歌是恩施市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这些民歌通常以自然景观、爱情故事和农田劳作为主题,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著称。

在恩施市农村地区,人们经常会在田间地头唱起三峡民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活的情感。

五、妙笔山水画妙笔山水画是恩施市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

这些画作通常以崇山峻岭、清溪流水和奇特的自然景观为主题。

艺术家用精湛的技巧和想象力,将这些山水景色绘制在纸上,形成了一幅幅令人陶醉的画作。

妙笔山水画展现了恩施市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综上所述,恩施市的民间艺术与民族风情丰富多样,独具特色。

木版年画、石鼓舞蹈、巴人布艺、三峡民歌和妙笔山水画都是恩施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民间艺术形式不仅展现了恩施市的历史和文化,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通过欣赏和传承这些民间艺术形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恩施市的独特魅力。

恩施州博物馆文物介绍

恩施州博物馆文物介绍

恩施州博物馆文物介绍
恩施州博物馆是中国湖北省的一家重要博物馆,坐落于美丽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博物馆内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展示了恩施州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以下是其中几件值得一提的文物:
1. 恩施州土家族传统服饰
这套传统服饰由精心编织的纺织品制成,体现了土家族独特的纺织工艺和刺绣技巧。

它是土家族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代表了他们独特的文化传统。

2. 恩施州古代器皿
这些古代器皿由陶瓷制成,经过精湛的工艺制作而成。

它们既具有实用功能,也体现了恩施州古代人民的审美品味和艺术造诣,展示了恩施州古代陶瓷文化的瑰宝。

3. 恩施州历代名人字画
这些字画来自于恩施州历代著名文人墨客之手,体现了恩施州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杰出贡献。

它们以精湛的笔墨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示了恩施州人民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博物馆还有许多其他精彩的文物和展览,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

恩施州博物馆致力于文化传承与交流,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恩施州历史与文化的窗口。

无论你对历史、文化还是艺术感兴趣,恩施州博物馆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它将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难忘的经历。

土家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恩施民俗文化广场为例中期报告

土家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恩施民俗文化广场为例中期报告

土家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恩施民俗文化广场为例中期报告一、研究背景恩施市作为湖北省文化旅游重点城市之一,土家族文化作为其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资源之一,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恩施市民俗文化广场是恩施市最大的一个文化广场,也是展现恩施土家族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

因此,对该广场的景观设计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研究目的1.分析土家族文化与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探究土家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模式,以及其在恩施民俗文化广场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情况。

2.通过对恩施民俗文化广场的实地调查、图纸解析等方式,深入研究其景观设计理念、空间构成、风格特点等方面的政策和相关标准,全面分析该广场的景观设计与土家族文化的契合度。

3.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恩施民俗文化广场景观设计的建议,以更好地发挥土家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为推广土家族文化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1)分析土家族文化与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总结常用的土家族文化元素,探索土家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模式。

(2)以恩施民俗文化广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图纸解析、文献资料查阅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其景观设计理念、空间构成、风格特点等方面的资料,并对其与土家族文化的契合度进行评估。

(3)结合前期研究结果,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恩施民俗文化广场景观设计的建议。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查阅法: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论文、专利等资料,了解土家族文化的内涵和景观设计的相关知识,为后续探讨提供基础。

(2)实地调研法:前往恩施民俗文化广场进行实地考察,对广场的整体环境、建筑布局、景观元素等进行实际观察和记录。

(3)图纸解析法:通过分析恩施民俗文化广场的图纸,深入探讨广场的空间构成、园林植物、照明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4)专家访谈法:邀请景观设计专家、土家族文化研究者等有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土家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及恩施民俗文化广场的评价。

恩施土家绣花鞋垫历史文化、色彩艺术特征

恩施土家绣花鞋垫历史文化、色彩艺术特征

Fashion Color人文阙青凤 戚明明 赵全宜Que Qingfeng, Qi Mingming, Zhao Quanyi新疆工程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23Xinji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Urumqi Xinjiang 830023Enshi Tujia Embroidered Shoe Cushion Historical Culture and Color Art Features恩施土家绣花鞋垫历史文化、色彩艺术特征摘 要:恩施土家绣花鞋垫在2011年入选了湖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恩施土家人民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手工艺品,鞋垫上绣有具有土家族特色的故事和传说,用其独特的图形、色彩和工艺手法来反映恩施文化形态特征,使其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生态性和民族性。

但随着现代化文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社会习俗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猛烈冲击,多项民俗文化艺术正在消失,根据调查研究,恩施土家绣花鞋垫艺术也同样面临生存危机,因其耗时费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时间短、收益高的机器制品,也正因为如此才让手工制作的绣花鞋垫显得尤为珍贵,才让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针对恩施土家族绣花鞋垫的历史文化、艺术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使得更多人了解和认识恩施土家族绣花鞋垫。

关键词:恩施土家族;绣花鞋垫;历史文化;艺术特征Abstract: Enshi Tujia embroidered insole was selected as the third batch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HubeiProvince in 2011. It is a handicraft created by Enshi Tujia people in their long-term life and practice. The insole isembroidered with stories and legends with Tujia characteristics. Its unique graphics, colors and techniques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shi's cultural morphology, making it distinctive regional, ecological and national. However,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vilization, people's material life has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which has also led t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social custom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as been severely impacted, and many folk culture and arts are disappearing. According to research, Enshi Tujia embroidery insole art is also facing a survival crisis. Because of its time-consuming and laborious, more and more people choose machine products with short time and high income,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this that the handmade embroidered insoles are particularly precious, and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protect and inheri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cultural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Enshi Tujia embroidered insoles,hoping to make more people understand and understand Enshi Tujia embroidered insoles.Keywords :Enshi Tujia nationality;embroidered insole;history and culture;artistic characteristics一、恩施土家绣花鞋垫的历史渊源根据文献资料的记载,鞋垫有着悠久的历史,约5000多年前出现了最原始的鞋,于仰韶文化时期的兽皮缝制。

恩施市的文化遗产与历史建筑

 恩施市的文化遗产与历史建筑

恩施市的文化遗产与历史建筑恩施市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

这些遗产和建筑物见证了恩施市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本文将介绍恩施市的主要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以及它们对该地区的重要性。

恩施市的文化遗产包括民间传统艺术、手工艺品、文化节庆等。

这些文化遗产反映了恩施市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传承了他们的历史和传统。

例如,恩施市闻名于世的“恩施木偶戏”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戏剧形式,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和演化。

恩施木偶戏以其精湛的木偶制作工艺和生动的表演风格而闻名,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

此外,恩施市还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如织布、染色、编织和雕刻等,这些手工艺品传承了数百年的历史,体现了恩施市丰富的文化底蕴。

恩施市的历史建筑是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建筑物包括古老的庙宇、宫殿、城堡和民居等,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技术。

其中最著名的历史建筑之一是恩施古城墙。

恩施古城墙是中国重要的历史遗迹之一,始建于明朝,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古城墙由城墙、城门、城楼等构成,它不仅是恩施市的象征,也是历史文化的见证。

另外,恩施市还有一些古老的庙宇和宫殿,如恩施府城文庙和恩施府城文祠等。

这些古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雄伟的规模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研究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恩施市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对该地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们是恩施市的文化瑰宝,展示了该地区悠久而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这些遗产和建筑物使人们对恩施市的过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对恩施市的认同感。

其次,它们对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恩施市作为一个具有丰富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到访,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此外,这些遗产和建筑物也是教育和研究的重要资源,为学者们提供了研究和探索的机会,促进了文化和历史领域的学术发展。

总之,恩施市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丰富多样,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湖北恩施城市旅游人文风俗推介PPT图文课件可修改文字

湖北恩施城市旅游人文风俗推介PPT图文课件可修改文字

大美恩施,醉美峡谷
大美恩施,醉美峡谷
恩施简介
恩施州森林覆盖率近70%,享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烟草王国”、“世界硒都”之称号。全州水 电资源理论蕴藏量达600万千瓦,可开发量达500万千瓦,风电资源蕴藏量达300万千瓦,是华中地区重要的清 洁能源基地。恩施州的鄂西铁矿是中国四大铁矿之一,已探明储量13亿吨;天然气已探明储量1500亿立方米。 恩施还拥有世界最大的独立硒矿床。恩施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计划政策,是单列的三个地级行政区享受相关政 策的地区之一。 恩施州属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海拔落差大,小气候特征明显,垂直差异突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 同天”;年均气温16.2℃,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地处武汉和重庆两大“火炉”之间,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 AAAA级旅游景区,距利川城区8公 里,景区位于清江上游的三渡峡,山清水秀,风光如画, 在这里天然溶洞群与地下暗河融为一体,土苗民俗风情 得到完整的展示。
景区由2千米的土苗洞穴游览区、5千米的地下伏河观览 区、3千米的土苗民俗体验区、8千米的清江漂游区四大 版块组成。大小景点共计85个之多,景区游览路线,以 水路为主线贯穿全程,分三次乘船游览,每次所乘船只 各不相同,风味各异,其乐无穷。
大美恩施,醉美峡谷
04 恩施文化
土家族服饰
大美恩施,醉美峡谷
土家族服饰,是土家族人民特有的一种服装,由于土家 族历史上汉化较早,传统土家族服饰已经基本消失。由 于表演的需要,现代的土家族服饰大多各自研制不同款 式,种类非常繁多。 土家族服饰的结构款式以俭朴实用为原则,喜宽松,结 构简单,但是注重细节,喜宽松、衣短裤短、袖口和裤 管肥大。男女老少皆穿无领滚边右衽开襟衣,衣边衣领 会绣上花纹 ,绣工精彩,色彩艳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 点。 不同的服饰,是区分不同民族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时 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土家族服饰虽历经变革,但仍 然保留了本民族传统的特点。

恩施土家族文化-喻玺

恩施土家族文化-喻玺

恩施— 恩施—炕腊肉
相比凡是了解土家文化的人, 相比凡是了解土家文化的人, 都知道土家人著名的炕腊肉, 都知道土家人著名的炕腊肉,土家 人家家都兴喂年猪, 人家家都兴喂年猪,主要是图过年 时有肉吃,过年吃不完的, 时有肉吃,过年吃不完的,土家人 便把它制作成腊肉,不仅便于保存, 便把它制作成腊肉,不仅便于保存, 而且肉色更加好看, 而且肉色更加好看,把腊肉放在锅 里烹煮,香飘十里,勾人食欲, 里烹煮,香飘十里,勾人食欲,是 土家人平时招待客人摆在席上的主 熏好的肉应该放在通风处, 菜,熏好的肉应该放在通风处,可 保存两至三年不变质,名曰“ 保存两至三年不变质,名曰“腊 也称“土家腊肉” 肉”,也称“土家腊肉”、“腊肉 的烹调方法比较多, 的烹调方法比较多,不同的部位做 法也就不同,排骨, 法也就不同,排骨,猪蹄一般用来 制作火锅, 炖,制作火锅,其他部位一般用来 和鲜广椒,蒜苗,小米一起炒, 和鲜广椒,蒜苗,小米一起炒,睁 而食,比较出名的腊肉菜品有: 而食,比较出名的腊肉菜品有:小 米蒸年肉,鲜广椒炒腊肉,糖年肉, 米蒸年肉,鲜广椒炒腊肉,糖年肉, 蕨粑炒年肉,腊蹄子火锅等, 蕨粑炒年肉,腊蹄子火锅等,口味 独特,深具土家特色, 独特,深具土家特色,收到了人民 的广泛好评。 的广泛好评。
民以食为天,所以我首先介绍一下土家人的饮食习惯, 民以食为天,所以我首先介绍一下土家人的饮食习惯,土家族日常 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包谷饭是以包谷面为主, 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包谷饭是以包谷面为主,适量地掺 一些大米用鼎罐(一种下身是半圆形,空心的做饭工具,有盖), ),煮或 一些大米用鼎罐(一种下身是半圆形,空心的做饭工具,有盖),煮或 用木甑(一种比较常见的木质蒸饭工具)蒸而成。有时也吃豆饭, 用木甑(一种比较常见的木质蒸饭工具)蒸而成。有时也吃豆饭,即将 绿豆、豌豆,红豆,黄豆等与大米合煮成饭食用, 绿豆、豌豆,红豆,黄豆等与大米合煮成饭食用,粑粑也是土家人的主 食之一,粑粑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洋芋粑粑,苞谷粑粑,吊浆粑粑, 食之一,粑粑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洋芋粑粑,苞谷粑粑,吊浆粑粑, 糍粑等,其中以糍粑最为出名(每到年关时节, 糍粑等,其中以糍粑最为出名(每到年关时节,这都是各家各户的必备 ),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 民间家家都有酸菜缸, 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 品),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民间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 泡酸菜,几乎餐餐不离酸菜,酸辣椒炒肉视为美味, 泡酸菜,几乎餐餐不离酸菜,酸辣椒炒肉视为美味,辣椒不仅是一种菜 也是每餐不离的调味品。豆制品也很常见,如豆腐、豆豉、豆叶皮、 肴,也是每餐不离的调味品。豆制品也很常见,如豆腐、豆豉、豆叶皮、 豆腐乳等。尤其喜食合渣,即将黄豆磨细,浆渣不分,煮沸澄清, 豆腐乳等。尤其喜食合渣,即将黄豆磨细,浆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 叶煮熟即可食用。民间常把豆饭、包谷饭加合渣汤一起食用。 叶煮熟即可食用。民间常把豆饭、包谷饭加合渣汤一起食用。土家族平 时每日三餐,闲时一般吃两餐;春夏农忙、劳动强度较大时吃四餐。 时每日三餐,闲时一般吃两餐;春夏农忙、劳动强度较大时吃四餐。如 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 过早” 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汤圆或绿 豆粉一类的小吃。据说“过早”餐吃汤圆有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 豆粉一类的小吃。据说“过早”餐吃汤圆有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 土家族还喜食油茶汤。下面, 土家族还喜食油茶汤。下面,我具体的提出一些具有恩施特色的传统小 吃。

文化恩施,风情醉人

文化恩施,风情醉人

文化恩施,风情醉人
佚名
【期刊名称】《湖北画报:湖北旅游》
【年(卷),期】2014(000)005
【摘要】恩施文化灿烂,风情袭人,巴文化和土家族文化诞生于此,中原文化和苗族少数民族文化在这里交融,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不仅烘托辉映了恩施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也为恩施这片土地抒写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动人故事。

【总页数】2页(P4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7
【相关文献】
1.城镇化进程中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恩施青树林新区中央风情园概念规划为例 [J], 章莉;甘泉;姚欣
2.绿色恩施州土家风情园--略论恩施民间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J], 刘世权
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原生态文化资源的译介——以湖北恩施土苗民俗风情简介为例[J], 龙江华
4.对武陵山片区民族团结示范村经济与文化建设的思考——以湖北省恩施市枫香坡侗族风情寨为例 [J], 谷中富
5.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原生态文化资源的译介——以湖北恩施土苗民俗风情简介为例[J], 龙江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以食为天,所以我首先介绍一下土家人的饮食习惯,土家族日常 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包谷饭是以包谷面为主,适量地掺 一些大米用鼎罐(一种下身是半圆形,空心的做饭工具,有盖),煮或 用木甑(一种比较常见的木质蒸饭工具)蒸而成。有时也吃豆饭,即将 绿豆、豌豆,红豆,黄豆等与大米合煮成饭食用,粑粑也是土家人的主 食之一,粑粑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洋芋粑粑,苞谷粑粑,吊浆粑粑, 糍粑等,其中以糍粑最为出名(每到年关时节,这都是各家各户的必备 品),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民间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 泡酸菜,几乎餐餐不离酸菜,酸辣椒炒肉视为美味,辣椒不仅是一菜 肴,也是每餐不离的调味品。豆制品也很常见,如豆腐、豆豉、豆叶皮、 豆腐乳等。尤其喜食合渣,即将黄豆磨细,浆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 叶煮熟即可食用。民间常把豆饭、包谷饭加合渣汤一起食用。土家族平 时每日三餐,闲时一般吃两餐;春夏农忙、劳动强度较大时吃四餐。如 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汤圆或绿 豆粉一类的小吃。据说“过早”餐吃汤圆有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 土家族还喜食油茶汤。下面,我具体的提出一些具有恩施特色的传统小 吃。
恩施—张关合渣
另一道具有土家特色的饮食文化就是 张关合渣(之所以说它具有土家特色,而不 说它具有侗族特色,是因为合渣本身就是土 家人所喜爱的食物)然而恩施地区的张关合 渣确实发源于侗族的聚居区——晓关乡,之 所以以张关合渣命名,是因为在晓关乡的北 面有一个叫做张关的小地方,而这种合渣就 原产于哪里,因而用张关合渣命名,合渣, 又名懒豆腐。恩施土家人对合渣有着深厚的 感情,特别是在兵荒马乱之年,由于粮食奇 缺,合渣救下了不少人的性命,流传有“辣 椒当盐,合渣过年”的民谚。如今,恩施人 吃合渣已不是逢年过节才能吃的“奢侈品” 了,平时在家里都能吃上合渣,许多餐馆更 是把它当成一道特色菜上桌供应,深受顾客 的青睐。也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土家风情 。
首先,我对恩施的具体地理位置进行简明的介绍,然后再进行介绍恩施各个 少数名族的具体民族风情,我个人认为一个民族(主要是针对少数民族而言) 民族风情特征,应该是要综合这个民族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礼仪文化及其 他的特殊文化特色,从普片性中寻找民族的特殊性,需找民族的闪光点。
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清江中上游,介东经109°448—109°5842, 北纬29°5033—30°3930。东邻建始、鹤峰,西界利川、咸丰,南连宣恩,北 接重庆奉节,恩施市中心的地形式典型的盆地地形,四面环着高山,在中间的 平地上形成了人类的聚居区,是一个典型的山城,这里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 然而大多数人对恩施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他们均持着恩施是有汉族和土家族两 个民族构成的,而且是以土家族为主,当然,恩施最大的民族的确是土家族, 然而这里除了土家族和汉族以外,苗族和侗族也是不可忽视的两个民族,苗族 主要集中居住在宣恩县高罗的一个苗寨里面,那里的房子基本上沿袭了苗族祖 先居住的样式(当然,现在,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不少当地的苗族人 民为现代文明所吸引,也有拆了古老的苗居而建立现代化的楼房)而侗族人民 则主要居住在宣恩县的晓关乡,这个乡镇内大部分都是侗族,想着附近的农村 地区均居住着古老的吊脚楼(也许,这里会有人提出质疑,吊脚楼应该是土家 族特有的居住房屋,但是,大家也许没有考虑这么一个情况,毕竟侗族不是这 个地区的纯民族,他是与汉族,苗族,土家族混居的,而且,这一地区土家族 占据着主导地位,所以其他的民族,类似于苗族,侗族,汉族也就被土家化了, 从而接受了土家的文化,包括他的语言,服饰,饮食,住房,对于侗族的和苗 族的其他民族风情,我将在下面进行一一的介绍。
正如我所说的一样,张关合渣因宣恩 一小集镇“张关”而得名,以合渣火锅为典 型特征,尤以镇上一位黄姓老太婆制作的最 有名、最为地道。张关合渣口味纯正,营养 丰富,人们戏称“全价食料”。无论在城市 还是在农村,无论是本地人还是中外游客都 特别喜欢吃,受到极高评价。
恩施—炕腊肉
相比凡是了解土家文化的人, 都知道土家人著名的炕腊肉,土家 人家家都兴喂年猪,主要是图过年 时有肉吃,过年吃不完的,土家人 便把它制作成腊肉,不仅便于保存, 而且肉色更加好看,把腊肉放在锅 里烹煮,香飘十里,勾人食欲,是 土家人平时招待客人摆在席上的主 菜,熏好的肉应该放在通风处,可 保存两至三年不变质,名曰“腊 肉”,也称“土家腊肉”、“腊肉 的烹调方法比较多,不同的部位做 法也就不同,排骨,猪蹄一般用来 炖,制作火锅,其他部位一般用来 和鲜广椒,蒜苗,小米一起炒,睁 而食,比较出名的腊肉菜品有:小 米蒸年肉,鲜广椒炒腊肉,糖年肉, 蕨粑炒年肉,腊蹄子火锅等,口味 独特,深具土家特色,收到了人民 的广泛好评。
包谷饭
土家 豆饭
恩施—油茶汤
土家油茶汤是恩施州土家族具有代表 性的饮食文化现象之一,堪称中国茶文化 一绝,源远流长。至今在全州,特别是在 咸丰、来凤等地盛行。1992年,“来凤县 土家族油茶汤茶艺团”参加了在杭州举办 的中国首届茶文化节,博得“来凤名茶传 千里,土家油茶香九州”的赞誉。宣恩是 有名的硒都,这里的土壤的含硒量极高, 因而形成了有名的富硒茶,用富硒茶叶制 作的油茶汤更是别有一番风味,从热带动 了当地茶文化和茶产业的发展,韩国代表 团称赞土家族油茶汤“是中国茶文化一 绝。”后来有关部门将土家族油茶汤提炼、 整理成“四道茶”(即白鹤茶、泡儿茶、 油茶汤、鸡蛋茶)、油茶道表演等形式, 使之成为一种规范化的程式茶道。在2005 年中国茶叶协会主办的中国富硒茶文化节 上,幽雅卓绝的“四道茶”茶道茶艺表演 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使得油茶汤这一土 家茶文化精髓得以发扬光大。
恩施—柏杨豆干
说道恩施就不得不提一下位于利川 市的柏杨镇了,那里因盛产柏杨豆干而出 名,明清以来,在利川柏杨集镇一带就大 量生产豆干,其中尤以沈记好吃婆豆干作 坊生产的豆干最为有名,并被当地官员列 为朝廷贡品,深受朝廷皇族们的喜爱,康 熙皇帝还给沈记好吃婆豆干作坊亲笔御赐 “深山奇食”金匾,从此沈记好吃婆豆干 就改称为深山奇食好吃婆豆干,并以皇恩 御赐为荣,使豆干制作传统工艺沿袭几百 年传承至今,成为人们喜爱的地方风味小 吃。柏杨豆干主要以优质地产大豆、龙洞 湾泉水和若干种天然香料为原料,经过水 洗、浸泡、碾磨、过滤、滚浆、烧煮、包 扎、压榨、烘烤、卤制、密封等十几道独 特工序加工而成,柏杨豆干在整个制作过 程中,当地泉水和传统工艺中,是制豆腐 业中的一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