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精症或严重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
无精子和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精子发生相关基因检测分析

无精子和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精子发生相关基因检测分析李启运;石之磷;王沙燕;王长花;胡玉华【期刊名称】《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年(卷),期】2005(13)8【摘要】目的探讨原因不明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患者与Y染色体精子发生相关基因的关系。
方法对82例原因不明的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患者进行G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筛选核型正常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患者,采用多重PCR技术对Y染色体上AZF区15个序列标记位点进行检测。
结果染色体核型异常16例,异常发生率为19.5%;66例核型正常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患者,有7例在Y染色体上出现不同位点基因片段微缺失,缺失率为10.6%。
结论Y染色体上基因片段微缺失是造成无精子或少精子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多重PCR技术对原因不明的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精子发生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分析是一种有效的好方法。
【总页数】3页(P22-23)【关键词】无精子症;少精子症;Y染色体【作者】李启运;石之磷;王沙燕;王长花;胡玉华【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附二院深圳市人民医院遗传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6【相关文献】1.精子发生相关基因VASA在正常和少精子症患者精子中的表达及意义 [J], 郭新;桂耀庭;唐爱发;李泽廷;张立兵;蔡志明;高新2.桂西地区原发性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检测分析 [J], 潘云;卢冬;潘国刚;李北林3.少弱精子症、死精子症、无精子症患者染色体及性激素检测分析 [J], 陈伊;罗明;胡硕楠;卢雪芳;饶研文4.特发性无/少精症患者精子发生相关基因DAZ,DAZLA的微缺失 [J], 赵静;姚元庆;李东红;杨艳红;高萍5.严重少精子症和无精子症中Y染色体基因微缺失检测分析 [J], 王洪华;周小金;胡玲卿;龚健;熊芳;俞红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

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试剂盒背景介绍根据国际卫生组织调查数据,约15%育龄夫妇存在生育障碍,其中男性因素引起的生育障碍约占一半。
在已知的导致男性不育的遗传学因素中,发病率最高的两种是Y染色体的微缺失和克氏综合症。
Y染色体具有大量重复基因序列及回文结构,这些结构在维持Y染色体进化稳定性的同时也使回文结构内部基因易于丢失,进而导致不育。
缺失率最高的三个影响精子发生的区域被命名为AZFa,AZFb和AZFc,它们之中任何一个出现缺失都有可能导致育性下降或不育。
Y染色体微缺失在无精症或少精症患者中发病率在10-15%,已成为男性不育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图1,Y染色体AZF区结构示意图(AZFa区两端有两段原病毒序列、AZFb/c区内部有5个序列高度一致的大的回文结构,这些序列和结构导致相应染色体片段易发生同源重组,造成缺失或复制。
)欧洲男科学协会和欧洲分子遗传实验质控协作网(EAA/EMQN)2004年发表“Y染色体微缺失分子诊断指导意见”建议通过对各AZF区的共6个STS位点和两个对照位点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
产品简介本剂盒通过“多重定量荧光PCR技术”(Multiplex Quantitative Fluorescent PCR),以一个高度复合的扩增体系中扩增至少15个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相关的位点,并根据各位点有无扩增产物及扩增产物剂量判断缺失类型。
对于Y染色体微缺失,由于各AZF区片段相对较小,常规核型分析等方法难以发现其缺失。
本项目采用的检测方法是:在各AZF区上分别选择具有序列特异性的多个位点,通过多重定量荧光PCR方法检测各位点。
根据有无扩增产物判定样本染色体是否包含所检测的序列特异性位点,进而推断样本染色体是否在位点所在AZF区域发生缺失;通过部分位点扩增产物相对剂量确定相关位点拷贝数比例,根据拷贝数比例推断相关位点对应区域是否发生缺失或复制,并对于AZFb和/或AZFc区部分缺失或复制,实现了首次检测。
原发性少精、无精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分子检测的应用研究进展

少精 、 无精 子症 与 Y染色 体 微缺 失密 切 相关 , 总缺失
率 约为 82 V 通 过 辅助 生殖 技 术如 卵胞 浆 内单 精 .%E
子 注射 ( S) 使 这 种 遗传 缺 陷传 递 给 后 代 _ 因此 I I C 将 3 l , 在 进行 I S 治 疗之 前 , Y染 色 体 微缺 失 进行 分 子 CI 对 检 测具 有重 要 的临 床及伦 理意 义 。
2Y染色体 微 缺失 与精 子发 生 障碍 的研 究概况 21A F . Z a区缺 失 患 者精 子 发 生 阻滞 于 青春 前 期 . 表 现 为唯 支持 细胞 综 合征 (C SL 该 区的主 要候 选 基 S O ).  ̄
因是 U P Y、 B S 9 S 9 D Y U P Y是 A F Z a区最 早发 现 的基 因 , 称 为 D F Y。 在 Y染 色体 上 为单 拷 贝 . 在 又 FR 它 并 X染色 体 上有 同 源基 因:其产 物 可 能具 有 C端 泛 素
域 ,相 当 于 连 锁 图 谱 的 5 C区 的 近 侧 ; Z b位 于 AF
Y1 q 1中 间 的 D1 一 6区域 .相 当 于 连 锁 图 谱 的 3 D1 5 一 C区 域 : Z c 于远 端 的 D 0 D 2区域 . 当 O6 AF位 2一 2 相
录本 1在很 多 组 织表 达 . 括 睾丸 和 精液 . 录本 2 包 转
22A F . Z b区缺 失 患 者 精 子 发 生 阻滞 在青 春期 减 数
分 裂前 或 减数 分裂 期.睾丸 活 检可 见初 级 精母 细胞
_ 5 _
.
1A F的发 现 与定位 Z
17 9 6年 Te o ipl o等报道 6例 原发 性 无 精 子症 患 者 Y染 色体 长 臂存 在 大片段 的缺失 .推 测 Y l q 1内 可 能包 含与 精子 发生 相关 的基 因 .他们 把这 些基 因 或基 因簇 称为 无 精子 症 因子 (Z ) 基 于多 重 聚合 A Fs 酶 链 反 应 ( lpe C 1 术 及 基 因组 物 理 图谱 研 mut lxP 技 i R 究 的成 果 . o t H 等 将 Y l Vg P q 1区 划 分 成 2 5个 区 ( 1D 5 , 取 7 D 一 2 )选 6个 位 点 , Y染 色 体 A F区进 对 Z 行 定位 . 将 A F划 分 为 A F . Z b及 A F 并 Z Z aA F Z c三个
对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畸变和微缺失的研究及评估

对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 染色体畸变和微缺失的研究及评估金辛良 徐丹枫△ 朱晓明 谭剑敏 周伟民 张涛亮 许嘉骏 高 斌贝 闵志廉△(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闸北分院泌尿外科 上海 200070;△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泌尿外科 上海 200433)【摘要】 目的 研究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患者染色体畸变及Y 染色体(Yq 11区)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c fac 2tor ,AZF )微缺失情况,建立Y 染色体微缺失的临床筛查方法。
对原发性无精子及少弱精症患者与AZF 微缺失的关系。
方法 对145例患者(无精子症102例,严重少精子症43例)经染色体核型分析及AZF 的3个位点8对引物PCR 扩增,检测染色体畸变和Y 染色体微缺失率。
选取6个Y 染色体特异性序列标签位点(STS ),用PCR 技术检测145例精子发生障碍患者AZF 区微缺失情况。
结果 145例中染色体核型异常12例,占8.3%。
AZF 区微缺失21例,缺失率为14.5%。
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AZF 缺失率分别为14.70%和11.62%。
145例中AZF 区微缺失21例,表现为无精子症。
缺失均在AZFc 区,7例为DAZ (sY 254、sY 255)缺失,另2例为DNA 加sY 157缺失。
结论 染色体畸变和Y 染色体微缺失是导致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无精子症缺失率高于严重少精子症患者。
AZF 3个位点8对引物PCR 扩增可作为Y 染色体微缺失的临床筛查方法。
【关键词】 不孕症; 男性; 染色体畸变; Y 染色体; 微缺失【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 R 698+.2Investigator and Evaluation of Chromosome Abnormity and Y ChromosomeC ases of Azoospermia and Serere OligozoospermiaJ IN Xin 2liang ,XU Dan 2feng △,ZHU Xiao 2ming ,TAN Jian 2min ,ZHOU Wei 2min ,Zhang Tao 2liang ,XU Jia 2jun ,G AO Yun ,M IN G Zhi 2lian △(Department of U rology ,Zhabei B ranch of S hanghai Changz heng Hospital ,S hanghai 200070;Department ofU rology ,Changz heng hospital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 niversity ,S hanghai 200433,China )【Abstract 】 Purpose To study chromosome abnormity and the frequency of microdeletion on Y chromosoefor the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zoospermia and severe oligozoospermia.To set up the method for screening of microdeletion on Y chromosom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deletion of azoospermia factor (AZF )and male infertility. Methods We analysed the chromosome K arotype and frequency of mi 2crodeletion on Y chromosome by using 8primers from three locus of AZF regions for 145patients including 102azoospermic cases and 43severe oligozoospermic cases :PCR amplification was performed by using 8primers from three locus of AZF regions.Six Y chromosome specific sequence 2tagged 2sites (STS )in AZF re 2gions were screened and the microdele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PCR in 145patients with spermatogenetic malfunction. R esults There were 11cases (7.6%)with chromosome abnormity ,and 21cases with mi 2crodeletion on Y chromosome among 145patients ,the frequency of AZF microdeletion was up to 14.5%.The frequency of AZF microdeletion was up to 14.5%.The frequency of AZF microdeletion for azoospermia and severe oligozoospermia were 15.44%and 11.91%,respectively.Microdeletions in genomic DNA were observed in 7cases who presented with azoospermia and limited to AZFc subregion.The total deletion rate was 4.8%.The deletion patterns of the 2cases were DAZ (sY 254、sY 255)and DAZ plus sY 157,respectively.Conclusions It is one of the major causes that chromosome abnormity and microdeletion on Y chromosome lead to azoospermia and severe oligozoospermia.The frequency of AZF microdeletion for azoospermia is64 复旦学报(医学版)Fudan Univ J Med Sci 2005J ul ,32(4)higher than oligozoospermia.PCR amplification can be used to screen microdeletion on Y Chromosome by using8primers from three locus of AZF regions.【K ey w ords】 infertility; male; chromosome abnormity; Y chromosome; microdeletion Y染色体长臂远端区存在控制精子发生的基因(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c factor,AZF),这一区域的染色体微缺失可导致精子发生障碍。
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微缺失的筛查与临床探讨

·论 著·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微缺失的筛查与临床探讨欧妙玲,陈志华,刘丽雅,朱晓丹(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528000) 【摘要】 目的 筛查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F)微缺失发生率,并分析缺失类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3年1~12月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男科就诊的男性不育症患者200例,其中非梗阻性无精子症141例,重度少精子症59例;另选取100例正常孕育男性作为阳性对照;100例正常孕育女性作为阴性对照。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分析男性Y染色体AZF微缺失。
结果 特发性不育组AZF微缺失率显著高于非特发性不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所有AZF微缺失类型中以AZFc最常见,占55.6%;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与重度少精子症组微缺失率及微缺失类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Y染色体AZFa、AZFb、AZFc区微缺失与男性不育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关键词】 男性不育症; Y染色体; 无精子症因子DOI:10.3969/j.issn.1672‐9455.2015.03.0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455(2015)03‐0365‐03Screening and clinical phenotype explore of Y chromosome microdeletions of azoospermia factor in male infertility pa‐tients OU M iao‐lin g,C H EN Zhi‐hua,L IU L i‐y a,ZH U X iao‐dan(De p artment o f Clinical L aborator y,M aternaland Children H ealth Hos p ital o f Foshan Cit y,Foshan,Guan g dong528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cidence of Y chromosome microdeletions of azoospermia factor(AZF)in male infertility patients,an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ypes of gene deletion and clinical phenotype.Methods A total of200cases of patients with male infertility were recruited in this study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2013,including141cases with 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 and59cases with severe oligozoospermia.Another100healthy males were enrolled as positive control group,and100healthy females were enrolled as negative controlg roup.M ale Y chromosome AZF microdeletion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ethod.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ZF microdeletions of idiopathic infertilit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n‐idiopathic infertility group(P<0.05).In all types of AZF microdeletions,AZFc was the most common type,accounting for55.6%.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AZF microdeletions incid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types of AZF microdele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 group and severe oligozoospermia group(P>0.05).Conclusion Y chromosome AZFa,AZFb and AZFc microdeletion could be closely correlated to male infertility.【Key words】 male infertility; Y chromosome; azoospermia factor 大约有10%~15%育龄夫妇存在不育情况,其中男性因素大约占了50%,在男性不育中30%是因为遗传因素所导致。
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研究

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研究杨艳红;苏明权;王晓红;罗亚宁;张顺;姚元庆【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讯》【年(卷),期】2008(19)4【摘要】目的:研究Y染色体微缺失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技术,研究正常男性、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区域3个序列标志位点(STS)的缺失情况.结果:在93例无精子症或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15例有Y染色体微缺失,缺失率为16%.其中,42例无精子症患者中,6例为AZFc 区SY255位点缺失,2例为AZFb区SY134位点缺失;51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7例为AZFc区SY255位点缺失.40例正常男性无Y染色体微缺失.结论:多重PCR技术是简便而有效的对男性不育患者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筛查的方法;Y染色体微缺失是造成男性不育的一个重要原因,对男性不育患者进行辅助生育技术治疗前应常规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总页数】3页(P535-537)【作者】杨艳红;苏明权;王晓红;罗亚宁;张顺;姚元庆【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陕西,西安,710038;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临床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陕西,西安,710038;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陕西,西安,710038;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陕西,西安,710038;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陕西,西安,71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492.4【相关文献】1.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类型与睾丸活检成熟精子检出率的相关性 [J], 刘兴章;唐运革;王奇玲;郑立新;邓顺美;周冰燚;刘晃;李铭臻2.严重少精子症及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分析 [J], 王新阳;唐开发3.PCR-荧光探针法检测严重少精子症或无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研究 [J], 杨洋;王树玉;周丽颖;白万凯4.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和基因缺失研究 [J], 李座祥;汪朝晖;王媛媛;唐文豪;马潞林;马旭5.佛山地区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基因分析 [J], 吴智刚; 李炜煊; 李启欣; 李小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指导

丫染色体微缺失是严重少精子或无精子症的重要原因,是导致男性不育的第二大遗传因素,其发生率仅次于Klinefelter综合征(克氏综合征)。
从1999年开始,欧洲男科学协会和欧洲分子遗传实验质控网(EAA/EMQN为提高诊断质量,出版了丫染色体微缺失分子诊断指南,并提供了客观的实验质量评价方法。
最新版的实验室指南是2013年9月EAA/EMQN根据12年的临床积累和专家共识,在1999版和2004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新指南重点阐明:在少精子症或无精子症男性中发现的丫染色体微缺失区域,主要是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区域仅包含AZFa AZFb AZFbc AZFc和AZFabc区,独立的AZFd区并不存在;AZFc 区中gr/gr 缺失是影响精子生成的一个危险因素,但临床意义尚存争议,不作为常规检查指标;检测位点增加并不能提高检测灵敏度,反而可能使结果复杂化;基于两管多重PCR的检测方法仍适用于整个AZF缺失检测。
EAA/EMQN 12年国际质量评估计划(EQA计划)的实施表明,参与实验室通过规范实验操作,改善报告质量,可有效降低诊断错误率。
丫染色体微缺失在中国不育男性中的发生频率为11.5%,处于较高水平,我们建议将AZF检测作为男性严重少精子或无精子症的常规检测项目,呼吁国内AZF检测实验室加入EQA计划,完善中国丫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实验操作规范。
丫染色体微缺失分子检测在中国已开展多年,国内专家对AZF缺失模式、检测序列标签位点(sequenee- tagged site, STS的数量、检测方法和内部质量控制等临床问题未达成共识。
各实验室的诊断操作方法有很大不同,导致不准确或错误诊断时有发生,迫切需要建立丫染色体微缺失诊断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
EAA/EMQN 更新的2013版指南对以上问题都给出了明确的专家共识,对我国建立自己的检测指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丫染色体微缺失发生频率丫染色体微缺失在健康人群中发生率约为1/4 000,但在不育男性中显着升高,微缺失发生频率为2%〜10%(甚至更高)。
生殖激素水平和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在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穿刺中的应用

生殖激素水平和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在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穿刺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11-12T09:05:31.449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8期作者:周昕[导读] 对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穿刺中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和生殖激素水平研究的意义进行评价分析,周昕扬州市江都妇幼保健院男科江苏扬州 225200【摘要】目的对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穿刺中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和生殖激素水平研究的意义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方法抽取在2016年6月-2019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46例,另抽取同期梗阻型无精子症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睾丸穿刺中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和生殖激素水平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结果经统计发现,非梗阻型无精子症患者的FSH水平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穿刺有精子患者的FSH水平较穿刺无精子患者发生明显降低(P<0.05);与Y染色体微缺失的非梗阻型无精子症患者比较FSH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FSH水平在非梗阻型无精子症诊断中可作为主要观察指标,临床价值显著,但是针对Y染色体微缺失者则预测价值不大,临床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无精子症;睾丸穿刺;Y染色体微缺失;生殖激素曾有调查结果显示[1],约有50%的无精子症患者在其睾丸内可发现精子,因此可以让这部分患者经显微取精与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技术进而获得拥有自己遗传学特征的后代。
现阶段临床上睾丸穿刺术为取精时对无精子症患者实施生殖病理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也是临床上男性不育患者诊断、分类、病因分析以及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临床意义重大[2]。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穿刺中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和生殖激素水平研究的意义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收集到的非梗阻型无精子症患者以及梗阻型无精子患者展开了睾丸穿刺中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和生殖激素水平检测,并对受试者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汇报结果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者 单 位 :30 6 南 昌大 学 第 一 附 属 医 院 泌 外 研 究 所 300
自 19 9 4年 K b ys i 采用 P R 方 法 对 不 育 o a ah 等 C
5 2例 男 性无 精 子症 或 严 重 少 精 子 症 患 者 均 为 自 20 0 7年 1月至 2 0 0 8年 1 在本 院进 行单 精子 卵 月
细 胞 浆 注 射 ( t ctpami sem ijci , S) i r y ls c pr etnI I na o n o C 治
[] o oiS N k t Y S kt K e a. n l i frmeo eeoso 2 K m r , aaa , a a , t 1A ay s o irdlt n f a s i
Y c r mo o i sn l p r t z o fo h o s me n a i ge s e mao o n r m a ma t s v r n wih e e e
oi zopr i[ . m G nt20 . () 6 7 . loosem a ]J g J Hu e e 0 1 62:  ̄ 9 . 4 7 [】 li nS , gvI a e a. h rgot a eo est 3 Ke ma E Yoe ^PzG,t 1T epon scvl fh i i u t e a detn f ho oo irdltn nsema gn s J. n x t e rm smemc e i so pr t eei 1 e oY o eo o s[
2 结果
应 用 多重 聚合 酶链 反 应 f C 对 部分 男 性不 育 患者 P R)
进 行 Y染 色体 微 缺失 检 测 . 了解 S G P Y基 因 片断 的 缺 失情 况 . 分析其 与 男性 不育 的关 系 . 现报 告如 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11 研 究 对象 .
电 泳后 样 板 置 紫 外 透 射仪 下 观
Hae a , 0 2 1 12: 8 l 02 22 1 rf h 2 0 , 4 () 7 一 8 , ,2 . u 1 2
后 的细 胞缺 乏. 提示 在 青春 期减 数 分裂前 或 减数 分 裂 中精 子发 生 中断 . 人 的睾 丸活 检 切片 中不 能发 病 现 任何表 型变化 大部 分人 A F Z b缺失 引起 不育. 而
【 要】 目的 探 讨不育男性无精子症或 严重少精子症与 Y染色体微缺失之 间的关 系 。 方法 利用 摘
多 重 P R 法 检 测 无 精 子 症 或 严 重 少精 子 症 患 者 的 Y染 色 体 微 缺 失 情 况 结 果 C 5 2例 无 精 子 症 或 严 重
Y 染 色 体 微 缺 少 精 子 症 患 者 中 共检 出 Y 染 色 体 微 缺 失 4例 , 失 率 为 76 %。 精 液 正 常 者( 照 组12例 未 发 现 Y 染 色 缺 .9 对 1 体 微 缺 失 。4例 Y染 色体 微 缺 失 的 无 精 子 症 患者 睾 丸 细 胞 学 检 查 均 未 发 现 精 子 。 结 论 失 是造 成 男 性 精 子 发 生 障碍 的常 见 病 因之 一
男性 SG P Y基 因均得 到 D A 扩 增产 物 见附 图 N 3 讨论 Y染 色体微 缺 失是 引起 男性 不育 的 常见 原 因之
一
1 方 法 . 2
1. N .1 2 D A提 取 取 患 者 外 周 血 1 . D A抗凝 。 m1E T C e x 1 0提取 D A。 hl 一 0 e N
察 分 析带 纹 , 检测 s G P Y基 因有无 缺失 。
5 标 本 中检 出 S G 2例 P Y基 因缺 失 4例 . 失 率 缺
76 %。其 中无 精子 症 3例 .约 占无 精 子 症 患者 的 . 9 66 %: 重 少 精子 症 1 。 占严重 少 精 子症 患 者 . 7 严 例 约
男 性 外 周 血 D A进 行 Y 染 色 体 微 缺 失 域 研 究 以 N 来 . 已 经 确 定 Y 染 色 体 上 A F 、Z bA F Z a A F 、 Z c和 AF Z d是 与精子 生成相 关 的 4个 区域 A F Z a缺 失者
7 %表现 为仅 有 S r l细 胞 .5 5 et i o 2 %有 部 分 精 子 生 成
C T A TI G 一 ’ A F AG TA C 3 ;反 向 弓 物 : ’ A A TIT— I 5 一 C A r r 1
G T G C G AC C A 一 ’ A A T T A A A GC 3 扩增 产 物 4 0 p : 6 b 对
照 引物 : H 0f lbn ’ G A A C A G A A G 2 g i1 一 A G G C A G C G o 5
Ex e i na pr me tl& L b Me . c mb r 0 8 Vo 6 No a d De e e 2 0 . l2 。 6
结果 显示该基 因可 能与精 子发 生相关 我们 的研 究
中得 到的精子 发生 相关 基 因 S G P Y的缺失率 与 国 内 同行 报 道 的 Y染 色 体微 缺 失 的缺 失率 基本 一致 【 l l 1 与 已有文献报 道 Y染 色体微 缺失 主要见 于 A F Z c相 符【 。
疗 的患 者 , 按照 WHO的诊 断 标准 。 诊 为无 精 症 和 确
少精 症 . 中无 明确 病 因 的无 精症 患者 4 其 5例 . 精 少
症 患 者 7例 ,常 规 染 色 体 核 型 分 析 均 为 正 常 f6 4,
XY1 。
的 l .9 42 % 4例 Y染 色体 微缺 失 的无精 子症 患者 睾 丸细 胞 学检 查 均未 发 现 精 子 对 照 组 中 1 健 康 2例
T AC 一 ’扩 增产 物 2 0 D C C3, 5b 。
l . 多 重 P R 反 应 试 剂 由大 连 宝 生物 工 程 公 -3 2 C
司提供 。 总反应 体 5 。 0 C 0 l 5 l R反应 体 系包括 去 P 离 子 水 、 冲 液 、 N P、 缓 d T 引物 、 a N T q D A聚 合 酶 以及 模板。 C P R反应 条件 9 o r n 9 ℃ 3 s6 c 5 . 3C 3 i ,3 0 ,5I2 s a C 7 ℃ 4 s3 2 5 。0个 循环 。2C l m n 7 o O i 。所 使用 P R 扩 增 C
首 次证 实 部 分 特 发 性 的 睾 丸 生 精 障 碍 与 男 性 Y 染
色 体微 缺 失 相 关 . 后 对 Y 染色 体 微缺 失 的研 究 此 日益 深 入 和广 泛 近 年 来研 究 表 明 . 性 原%存 在 Y染 色 体 上 .%~ 5
实 验 与检 验 医学
20 0 8年 1 2月 第 2 6卷
第 6期
・
实验研究・
无精 症或严重 少精症 患者 Y染 色体微缺 失 的检测
黄 学明 王共先 胡红林 冯 亮 李冬水 汪 泱 中图分类号 R 9 . Q 5 .3 .3 32 6 8 9 44 * Q 4 . . 4 2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7— 92 0)6 0 3 — 3 6 4 12 (0 80 — 6 7 0 1
色体 功能 研究 的新 领域 。经 过 近 3 O年 的研究 . 目前 将Yl q 1划分 为 A F 、 Z b和 A F Z aA F Z c3个互 相 并不
重叠 的 区域 . 发现 了至 少 1 5个 与精 子发 生相关 的基
因嘲 。
基 因 引 物序 列 .正 向 引 物 :’ r A A A A C 5一 C C T C G — 几T
无 精 子 因子 A F区域微 缺 失【 我 院 自 2 0 Z 3 J 0 7年 起 .
仪 为 P 90 E 6 0型 fE公 司 . 国1 P 美 。为 避 免 假 阳性 结
果, 所有 的缺失标 本都 至 少检测 3次 . 对所 缺失 的 并 片 段进行 多 重 P R 扩增 以进 一步验 证 C 1 . 琼 脂糖 电泳 P R扩 增产 物 1 p .置 l .4 2 C 0 ̄ 1 %琼 脂糖 凝胶 电泳 3 m n 0 i 1 . 结 果 分析 .5 2
附 图 P R产 物 l 脂 糖 凝 胶 电泳 : Mak r1健 康 男 性 : 水 C %琼 M: re; : 2:
3 5 男 性 无 精 子症 或 严 重 少 精 子 症 患者 。 -:
生相 关基 因微缺 失可能 通过辅 助生殖技 术传递 到患 者 的男 性后代 『. l 因此 . 3 j Y染 色体微 缺 失 的筛 查 和患 者选 择 临床治疗 方式 的遗传咨 询也是值 得关 注的 问
I 词 】 男 性 不育 ; 染 色 体微 缺 失 ; 精 子 症 ; 重 少 精 子 症 关键 Y 无 严
据 WHO调查 . 在育 龄 夫 妇 当 中约有 1%~ 5 0 1% 患 者不 育 , 中男 性 因 素约 占 4 %~ 0 . 其 0 5 % 而精 子 生 成 障碍 的则 占其 中的 3 %『 自 17 0 1 ] 。 9 6年 . 国外 学 者
常 规将 Y 染 色体 微 缺 失 的筛 查 作 为对 男 性 不
育患 者 的一项 常规 检查项 目, 以利于长 期 、 系统 开展 研究 : 对原 因不 明无 精子 症 或严 重少 精 子症 患 者进
行 Y染 色体 微缺 失 检测 . 以明确 患者 生精 障碍 的原 因, 为诊 断与 治疗 提供 指导 。由于 Y染色体 精 子发
.
17 9 6年 . i oo研究 发 现 Y染 色体 的 Y 1 Te l p q 1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