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罗马神话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古希腊罗马神话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古希腊罗马神话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古希腊罗马神话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摘要:
古希腊罗马神话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前,因其人格化的艺术形象而富有魅力。本文从其对:
1)欧洲文学与艺术--以神话故事为素材,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2)欧洲民族的精神世界--追寻自我自由,富有勇气和冒险主义;
这两方面的影响展开,简要论述了古希腊罗马神话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关键字:
古希腊罗马神话欧洲文化浪漫主义自由主义

◆古希腊罗马神话
古代世界大概没有一个民族曾经像古代希腊人那样编出如此美妙的神话故事:这里有关于神灵、人类英雄的故事,有奢华的宴会盛事,有残酷的血腥战争;神祇们也并非高居奥林匹亚山上不食烟火,他们也有爱恨情仇,个性鲜明,可以为了私情而掀起血雨腥风。神话中的神祇都是人格化了的形象,如天父宙斯就经常下界追逐引诱凡间女子,而他的妻子赫拉则如同一个妒忌心极强的女人一样迫害她的情敌。正是因为幻想与人性的融合,才使得这些神话故事拥有无穷魅力。

这种西方世界最早的文学形式,大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以前,可以说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明的起源。它在广大爱琴海的怀抱中诞生,如同蔚蓝色海洋中的一颗明珠,在包括荷马在内的众多诗人的修改创造下,在古代游吟诗人的竖琴的伴奏中,来自各地的英雄传说逐渐汇聚在一起,凝聚糅合了艺术的美感,最终汇集成了雄伟的史诗,代代相传。
而出于罗马人对希腊璀璨绚烂的文化的崇拜,罗马文化也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罗马诗人常常取材于希腊神话,给后世研究希腊罗马神话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参证。
不论是希腊神话还是罗马神话,都在欧洲文化史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对欧洲文艺及人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欧洲文学艺术的影响
古希腊罗马神话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渐形成的,可以说古希腊神话是整个西方文学的源头,后世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曾从古老的神话中汲取养分。它们成为了众多文学家艺术家的创作素材;同时,它们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欧洲文艺作品创作风格(比如浪漫主义)。

首先,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古希腊罗马神话在欧洲引起广泛的关注,人们重新对它们有了浓厚的兴趣。文学大师们都纷纷用神话故事为创作素材--莎士比亚,弥尔顿,济慈,雪莱。这些诗人们常常以神话人物自喻,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追求。其中被歌颂最多的莫过于普罗米修斯了。这位为人类偷取火种的巨神挑战宙斯的神权,即使被囚禁于高加索山上日日被巨鹰啄食内脏,他也不愿屈服,坚韧不拔。《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就慷慨激昂的讴歌了这位意志坚强的不屈斗士,反映了当时的革命时代背景和作者雪莱对革命的向往。古希腊罗马神话对欧洲文化的影响在艺术方面也有诸多表现。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达芬奇等大师运用神话主题,创作了无数艺术瑰宝。至今现存的雕塑如断臂维纳斯、阿波罗像,还有名画《维纳斯的诞生》等等,都具有独特的古典美感,反映了古希腊罗马神话对欧洲文化的渗透。

至今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与古希腊罗马神话紧密相连的各种现象:打开潘多拉的盒子,意指灾难的开始;阿喀琉斯的脚跟,则指强者的致命弱点。这些故事代代相传,已经融入了欧洲的血液当中。


其次,古希腊罗马神话也影响着欧洲文艺作品的风格。从神话中,我们读到了众神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读到了人类壮烈恢弘的战争,读到了英雄的勇气与顽强精神。这些寓意美好的故事使后世作品反映出强烈的浪漫主义特色。浪漫主义时期(18~19世纪)的文艺思潮主张:
感情重于理性;重回自然,返朴归真;培养自我,解放个性;追求自由平等。这四项要旨贯穿欧洲文艺作品的风格中。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这出悲剧描述的绝望的爱情故事就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莎士比亚的剧本作品也多为描述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不论是终成眷属的喜剧、或是令人唏嘘的悲剧,都是浪漫而唯美的;而众多优美的抒

情诗,则向世人们展现了浪漫多情的欧洲文化,令人神往。
文艺复兴时期,古希腊罗马神话对欧洲文艺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些古老的、耳熟能详的神话丰富了当时的文学艺术,而后人们卓越的文学艺术又反过来给古代神话以新的生机活力,赋予其新的意义。可以说,西方文化正是在神话和文学艺术互相推移促进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对精神世界的影响
每每读到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拯救人类,因此被囚禁在高加索的山顶忍受孤独和痛苦的折磨,我都能深切感受到希腊民族,乃至整个欧洲民族的价值取向。古希腊罗马神话中贯穿始末的主题是对希腊民族的荣光的歌颂,赞美勇敢、坚强、正义、无私、勤劳等善良品质,讴歌克服一切困难的乐观精神,肯定人的生命与生活的价值。
可以说,古希腊罗马神话不仅对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有着卓越贡献,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欧洲民族的精神世界:重视自我个性和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崇敬勇气和冒险精神等等。
爱琴文明属于海洋文化。与我们华夏大陆文化熏陶下的追求被统治下的平静、中庸、保守、农耕生活不同,海洋文化充满了反叛精神、探求自然世界的渴望、冒险精神的身影,充满了生机活力,充满了对自由和浪漫的追求。
黑格尔也曾强调过:希腊的精神是自由,是雄伟的、美丽的。古希腊罗马文学中的神和人都具有自由奔放、独立不羁、狂欢取乐、享受人生的意识,譬如宙斯与欧罗巴,阿波罗与奥罗拉;而在困难面前神话人物们又表现出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精神,譬如阿喀琉斯、奥德修斯。十二主神的儿女情长,人类英雄的叱咤战场,都是神话所表现的主题。
古希腊罗马神话表现了人们对宇宙、自然与人生的理解与思考:外部世界的神秘莫测,大自然不可驾驭,人生的变幻无常,使他们形成了带有宿命论色彩的"命运观"。威力无穷的命运给古希腊人带来了困惑与恐惧,也培养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个体精神,使他们在与命运抗争中激发出了蓬勃的生命活力。
这些神话正是在描写人们对个人价值的追寻、人与命运的矛盾和抗争过程中展现了人性的坚强与美丽,表现了自由、乐观与浪漫的精神世界。伯里克利曾在一篇悼念雅典牺牲的战士的悼词中这样写道:"希腊人是爱美的,但是绝不娇柔;希腊人是勇敢的,但是绝不蛮干。"我想这很好地反映了他们的民族精神。

◆结语
短短一篇文章并不足以展现古希腊罗马神话的魅力与内涵所在。在阅读这些故事的过程中,我时刻感觉到古希腊罗马神话神话不仅仅是文学殿堂中的一枚明珠而已。它是爱琴海上的一座翠绿小岛,在这里,欧罗巴从公牛背上悠悠转醒;在这里,欧洲大陆的文化悄悄滋生繁衍;在这里,无数的神的子民在爱琴海的摇篮中成长,从海港启航驶向未知的冒险征途,探求自然,找寻自我。

浅谈古希腊文化与古罗马文化的异同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古罗马和古希腊文化的异同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共同构成了西欧古典文明,它们关系密切,人们也总是将二者相提并论。“光辉的希腊,伟大的罗马”,这是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特点的高度概括。如果说古代中国文明是东方文明的源头,那么古希腊和古罗马两大文明却是西方文明的摇篮,是西方人所津津乐道的光辉时代。古希腊文化又是罗马文化的源头,罗马文化在其基础上不断地发展与创新,创造了许许多多独树一帜的文化,艺术构想和杰作。 古希腊文化及其文化特征: 古希腊文化作为古典文化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爱琴海文明虽较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伯来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迟,但其影响却更为巨大。换言之,上述文明以淘汰于历史长河之中,而古希腊文化精神却未被湮没,足可见其文化内涵的深刻性。希腊是城联邦,各城即是独立的奴隶制国家,没有统一的政体。所谓的希腊文明是个包罗万象的文明,主要是包括雅典文明、特洛伊文明、斯巴达文明等等。比较注重文学、哲学、数学、天文学等科学,总得来说都是比较先进。 古罗马文化及其文化特征: 罗马文明更为复杂,一般我们说的古罗马文明好象说的是罗马第一帝国以及此前的罗马共和国。罗马从政体上看是统一的,实行联邦民主制度。较早地开创和实践了民主的概念。政体上很像现在的美国。与希腊文明相比较,罗马是个强大的国家,但文明远落后与希腊。因此罗马的文明是从希腊继承来的。这点与我国古代元、清等朝代有相似之处。古罗马受斯巴达很大,崇尚意志,有一种潜在的唯心哲学的雏形。另外,罗马的疆土的广大,使得罗马文明具有更大的多样性,包括继承吸收了希腊文明、迦太基文明、绯尼基文明、日尔曼文明、埃及文明甚至早期基督教文明等等。典型的强式文化,影响力大、多样、开放。在哲学、文学、建筑等方面,为全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比他们的不同: 一、政治与民主 一谈到民主,我们就会想到当代西方的“人权”社会,但民主这个字眼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的雅典。希腊的民主政治,一方面给予几百人或几千人以民主,另一方面又剥夺了数以万计的奴隶与自由民参与政事的权力。当时希腊民主的要义就是:多数人的统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个人生活自由。虽然此时的民主具有很强的阶级性,只是对于公民的民主,但在几千年前,这种观点己远远超越了它的那个时代。相比我们这个时代的民主,我认为它们的内涵是一致的。虽然当代西方政界口口声声说的是“人人平等,维护人权”,可是这种民主真实存在吗?比如美国,它的政治还是掌握在少数有钱有权的大资本家手中,体现在表象上是一个由其资助的“民主”代言人——美国总统。处于中,下层的公民在很多时候仍是被政治家玩弄于“民主”的假象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民主和古希腊的民主是完全一致的。 古罗马早期的政治体制是仿照希腊的,后期从奥古斯都·凯撒起,“民主”便不存在了,转为君主专制,直到它的灭亡。罗马人最大的贡献是立法。在贵族

欧洲文艺复兴3个艺术代表人物

欧洲文艺复兴3个艺术代表人物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代表人物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的艺术代表人物,被誉为”文艺复兴三杰“。15、16世纪是欧洲历史上辉煌的时期,在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繁荣,这便是“文艺复兴”。这一名称的含义,是“再生”、“复活”,是希腊和罗马的古典形式在世界文学、艺术和建筑中的复活,它标志着资产阶级思想萌芽的产生。恩格斯曾经热情地赞颂: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伟大时代。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就是这个时代出现的艺术巨匠,史称“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 达芬奇(1415—1519),出生于意大利北部的芬奇村。他是15、16世纪意大利的一位杰出的艺术大师和科学巨匠,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可以说他是一位全才,他是画家和雕塑家,作品完美而超过前人。作为科学家和发明者,他的理论和发现比他的时代先进几百年。这位实践工程师,可以从容地造出战争工具和和平年代的纪念碑,同时他又是一位有成就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他解剖过尸体,测量过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正因为他博学多才,所以他的绘画作品才那么的杰出、那么的耐人寻味,如《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自画像》等等,多少年来以其隽永的魅力吸引后世,倍受美术爱好者的赞赏和推崇。

达?芬奇对建筑、雕刻和绘画创作都以大量素描为构思和研究的基础,每个人物,甚至每个手势都准备了充分的素描习作及写生。可以这么说,达?芬奇的素描起到了相当于甚至超过现代摄影作品的作用。例如在素描作品《自画像》中,画家观察入微,用的线条丰富多变、刚柔相济,尤其用浓密程度不同的斜线表现了明暗的微妙变化。而且用线生动灵活、概括性很强,寥寥数笔却包含着许多转折和体面关系,立体感很强,人物表情也相当传神。整个意大利,确切地说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达?芬奇是个天才,正因为他多才多艺,精通各方面的知识,有着很深的文化素养,所以他能将前辈画家关于人体解剖、透视和素描等研究成果,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上升到系统理论。他将透视法运用到绘画中,将中世纪的平面装饰的风格改用焦点透视法,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他总结了明暗造型的规律,使用暗部和亮部的光线把物体表现的结实而又真实,例如名作《最后的晚餐》。 在技法上,他也不断探索,经常改变颜色的调法,创造出一种被称为“薄雾法”的表现手法。当时文艺复兴初期的一些绘画技法中,仍然残存着哥特式宗教祭坛画的痕迹,单线平涂,色彩比较单调,体积感和空间感相对较弱。而达?芬奇“薄雾法”则将人物的边线逐渐消失,若有若无,更加接近真实。如作品《蒙娜丽莎》,如今全世界的人都一直在谈论她那“神秘的微笑”、“迷人的微笑”,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都不一样,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很严肃,有时又略带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忧郁。这是为什

外国饮食文化

第一章饮食文化概论 1. 饮食与文化 (1).饮食的基本含义:①中文:一是吃的和喝的东西;二是吃东西和喝东西。 ②英文:一是food and drink;二是diet(可指规定的、特别的饮食, 也可指日常的膳食). (2).文化:①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 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 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②泛指一般知识,包括语文知识···。③中国 古代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 (3).饮食文化概念的基本理解:(特定群体)关于食物获取的知识、技术、方式、习俗和制度。 (4).饮食的功能:①满足生理需要;②满足心理需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你有安全感, 使你感到“自我价值”,使你感到“美味”带来的快乐);③满足“公关”需要。 (5).文化的认识:①“人”是文化的主体;②动态性(丰富和发展、重新认识和修正、对某 些旧的或传统的东西的否定);③多样性(内容、观念、方式方法);④结构性;⑤共 同享有;⑥后天习得;⑦强制或规范;⑧理想与现实;⑨适应性。 (6).饮食受文化影响:“食欲也是被文化决定的”是说特定群体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对其成员的饮食行为特点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其中社会环境对其群体特殊饮食习 惯、方式形成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可能是决定性的。 (7). 饮食文化内容的基本理解:①观念(精神性):指特定群体对待饮食的态度或看法; ②获取(物质性或技术性):指特定群体的食物选择、加工制成技术、日常饮食结构、 餐饮方式(食具的样式和使用方法、分食还是合食、具体食物的食用方式)等;③风 俗(民众的自发的重复性行为,具有传承性和社会性),制度。 (8).影响人对饮食选择的主要因素:①家庭因素:包括文化传统,食物供应,生活状况与观 念,人口结构,食物制作水平,宗教;②个人因素:包括教育背景,价值观,生 活经历,职业(阶层)与生活方式,经济状况,心情;③环境因素:包括政治与经济 全球化,人员流动与文化交流,参照对象与团体归属,商业促销与流行趋势,营 养、卫生、健康知识的普及以及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消费环境。 2. 饮食文化与社会 (1).经济发展---恩格尔系数:“恩格尔定律”是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家庭食品开支与家庭总收 入的比例关系的定律,系数在59%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勉强度日, 40%~50%为小康水平,30%~40%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2).社会文明---“文明”的土壤:人类的饮食状况不仅表现出人类文明的进步程度,同时也 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土壤----食物生产技术、方式对科学技术发明的贡献。(3).习俗传承的载体----标记:即某种事物或行为成为某一文化群体传统习俗中的标志性民 俗事象。如日本新年的干沙丁鱼、黑豆之类的食物。(4).社会文明---文明:文明就是一切能减少人们生活麻烦的手段。 平等:“平等”、“自由”的餐饮服务文化或服务精神。 多元化共存:人们享受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乃至不同时代的美食文化。 环境协调:对自然的尊重、理解和爱护,引导“绿色消费”。 (5). 习俗传承的载体---传承:即某一特定的习俗会通过“代际”关系而代代相传。 寓意:如“喜饼”“蛋糕”等。 交际:饮食或宴席在交际场合总是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交换:“互报交换系统”。

浅谈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的关系

浅谈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的关系 摘要: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摇篮,对欧洲甚至是整个世界都有深刻的影响。古希腊人吸收、借鉴古代埃及和西亚文化遗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希腊文化。古罗马人继承希腊和东方文化成果,逐渐建立罗马文化。纵观这两个在人类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文化,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希腊是罗马的老师,罗马的法律来自希腊雅典;罗马神话基本都是来自希腊神话;罗马的政体吸收了希腊成分。 关键词: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 古希腊是指从希腊历史上公元前8世纪的古风时期开始到前146年被罗马征服之前的这段时间的希腊文明。在雅典的领导下,成功抗击了波斯的侵略,并在前5世纪到前4世纪之间达到鼎盛,被称作“黄金时期”。在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希腊化文明在地中海西岸到中亚的大片地区继续繁荣发展。 在政治制度方面,古希腊是一个城邦林立的地区,因此许多不同的政治制度都有在此地区获得实践和发展,有些古希腊城邦如斯巴达一样奉行君主制,将统治权集中在国王手中;有些城邦则如雅典一样实行民主政治;还有一些城邦则是由贵族统治或由少数人控制的议会进行统治。虽然古希腊所处地域狭小,但其政治制度在广泛的时间上获得了丰富多彩的发展。仅就政体来分古希腊就经历了贵族制、民主制、寡头制和僭主制的演变。尤其突出的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古代人类对直接民主制度最早的尝试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罗马文化作为独立的文化形态与民族特性我们在探讨古罗马文化形态时,不得不涉及到古罗马文明的起源。根据英国大史学家阿诺德·约·汤因比的“母文明”与“子文明”学说,只有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明才属于母文明,其他都属于子文明,希腊罗马文明理所当然地应当纳入子文明的范畴之中。 罗马国家是以罗马城为中心逐步向外扩张而形成的地跨欧、亚、非三州的奴隶制大帝国。罗马城位于意大利半岛,而半岛上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是伊达拉里亚人。伊达拉里亚人在公元前七世纪左右便是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它通过商业贸易,外交往来,战争征服等等方式对罗马的政治、经济、文化施加影响。 古希腊文化与古罗马文化同属于地中海文明。在同一片海洋孕育下的两种不同的文化,从生活习性到社会变迁甚至是思想发展自然会有其相同之处。罗马人自称是特洛伊人埃涅阿斯的后代,当然这个可能只是罗马人抬高身价的做法。罗马人属于亚平宁半岛上的拉丁人的一支,之后融合了萨宾人。埃特鲁底亚人等意大利古民族,之后肯定还有希腊人,因为希腊人一直住在意大利南部,称大希腊地区。在罗马公民权普遍授于外省人后成分就更复杂了。 一.政治方面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特点研究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特点研究 小组成员:胡珊、刘洋、裴倩、陈美娟、尹婉仪、吴令仪、谭思铭组长:胡珊 指导老师:王红老师 【摘要】 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13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关键词】文艺复兴社会特点 【引言】 文艺复兴(意大利语:Rinasc imento,由ri-“重新”和nascere“出生”构成)是一场发生在14世纪中期至16世纪末的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佛罗伦萨,后扩展至欧洲各国。“文艺复兴”一词亦可粗略地指代这一历史时期,但由于欧洲各地因其引发的变化并非完全一致,故“文艺复兴”只是对这一时期的通称。 【调查报告主体】 研究概述: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特点研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特征有哪些?为何会产生此类社会特征?采用研究方法主要是上网搜寻资料、翻阅书籍,辅之以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 【结论与分析】 西欧的中世纪是个特别“黑暗的时代”。基督教教会成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什么文学、什么艺术、什么哲学,一切都得按照基督教的经典《圣经》的教义,谁都不可违背,否则,宗教

法庭就要对他制裁,甚至处以死刑。《圣经》里说,人类的祖先是亚当和夏娃。由于他们违背了上帝的禁令,偷吃了乐园的禁果,因而犯了大罪,作为他们后代的人类,就要世世代代地赎罪,终身受苦,不要有任何欲望,以求来世进入天堂。在教会的管制下,中世纪的文学艺术死气沉沉,科学技术也没有什么进展。黑死病在欧洲的蔓延,也加剧了人们心中的恐慌,使得人们开始怀疑宗教神学的绝对权威。 中世纪的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多种条件的促生下,于欧洲的意大利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来运转的,而市场上择优选购、讨价还价、成交签约,都是斟酌思量之后的自愿行为,这就是自由的体现,当然要想有这些自由还要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自由,而所有这些自由的共同前提就是人的自由。此时意大利呼唤人的自由,陈腐的欧洲需要一场新的提倡人的自由的思想运动。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也为这场思想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可能。城市经济的繁荣,使事业成功财富巨大的富商、作坊主和银行家等更加相信个人的价值和力量,更加充满创新进取、冒险求胜的精神,多才多艺、高雅博学之士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这为文艺复兴的发生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和适宜的社会环境。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艺术的成就很高,人们也可以自由地发表各种学术思想,这和黑暗的中世纪是个鲜明的对比。14世纪末,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东罗马(拜占廷)的许多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亦有一说是十字军3次东征(尽管第三次半途而废)带回来的纪念品,他们在路上发现了这些书,就搬了回来藏在教堂的地下室,后被人发现,惊叹古罗马的艺术,文学等,就开始极力传播,意图达到古罗马那时的成就)一些东罗马的学者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办了一所叫“希腊学院”的学校,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文明和文化等。这种辉煌的成绩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人们追求的精神境界是一致的。于是,许多西欧的学者要求恢复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和艺术。这种要求就像春风,慢慢吹遍整个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由此兴起。 社会影响 资本的原始积累:文艺复兴运动作为一场弘扬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传播过程中为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也同时为早期的资产

德国的待客礼仪

德国的待客礼仪 在德国这样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不论在偏僻的小乡镇,还是在繁华的大都市;不论是私人宴请,诬是官方招待,主人待客的饭菜都极其简单:一道主菜,外加色拉、面包或油炸土豆条;饭前开胃汤,饭后咖啡茶加甜点。虽不能说千篇一律,但从程序到内容,大致相仿。烹饪作为一种文化,德国显然不如中国发达.但德国请客吃饭的做法确值得我们中国人效法。 第一,不摆阔气。德国是众所公认的“经济巨人”,人均国民收入比我们要高出几十倍。但人们不讲排场,不摆阔气。 第二,不浪费。德国人视浪费为“罪恶”,讨厌凡事浪费的人,所以没有奢侈的习惯。如与他们进餐时,不能多要根本吃不了的东西,自己要的饭菜必须吃光;剩下的汤水饮料,也要用面包蘸着吃下去或喝光;用舌头舔光盘子的场面也司空见惯。德国的官方招待会或宴会,经常采用自助餐的形式:菜、面包、点心、饮料、酒类,放在桌子上,客人爱吃什么取什么,能吃多少拿多少。 第三,不劝酒。德国人请客时,饮料和酒类是必备的,主人会向客人介绍各种酒,希望你喝,还会陪你喝,但绝不硬劝,硬灌。在家宴请时,主人做了饭菜。总希望你多吃,但也不硬劝。 第四,不拖长宴会时间。德国的官宴、私宴,历时都不长,边吃边聊,一般不超过一个小时。 第五,陪吃者不能吃完就走。有些社会团体和官方的宴会,客人自然不用掏钱,但陪吃者必须自掏腰包。

韩国的礼仪 韩国人崇尚儒教,尊重长老,长者进屋时大家都要起立,问他们高寿。和长者谈话时要摘去墨镜。早晨起床和饭后都要向父母问安;父母外出回来,子女都要迎他人才能吃。乘车时,要让位给老年人。吃饭时应先为老人或长辈盛饭上菜,老人动筷后,其他人才能吃。 韩国人见面时的传统礼节是鞠躬,晚辈、下级走路时遇到长辈或上级,应鞠躬、问候,站在一旁,让其先行,以示敬意。男人之间见面打招呼互相鞠躬并握手,握手时或用双手,或用左手,并只限于点一次头。鞠躬礼节一般在生意人中不使用。和韩国官员打交道一般可以握手或是轻轻点一下头。女人一般不与人握手。 在社会集体活动和宴会中,男女分开进行社交活动,甚至在家里或在餐馆里都是如此。 在韩国,如有人邀请你到家吃饭或赴宴,你应带小礼品,最好挑选包装好的食品。席间敬酒时,要用右手拿酒瓶,左手托瓶底,然后鞠躬致祝辞,最后再倒酒,且要一连三杯。敬酒人应把自己的酒杯举得低一些,用自己杯子的杯沿去碰对方的杯身。敬完酒后再鞠个躬才能离开。做客时,主人不会让你参观房子的全貌,不要自己到处逛。你要离去时,主人送你到门口,甚至送到门外,然后说再见。 韩国人用双手接礼物,但不会当着客人的面打开。不宜送外国香烟给韩国友人。酒是送韩国男人最好的礼品,但不能送酒给妇女,除非你说清楚这酒是送给她丈夫的。在赠送韩国人礼品时应注意,韩国男性多喜欢名牌纺织品、领带、打火机、电动剃须刀等。女性喜欢化

欧洲与中国

中国与西方关系史时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汉学家研究的热门题目。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英国学者赫德逊写的《欧洲与中国——从古代到1800年的双方关系概述》一书,不但概括了此前西方学者(特别是玉尔、赫尔曼、肖夫、李希霍芬等人)对中西古代陆路交通史的研究成果,而且对中西关系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书中引证史料繁富,考证经核,脉络清楚,基本上描绘出古代中西关系史的面貌。本书自1931年问世以后,被认为是一部有代表性的学术著作。 本书作者赫德逊(G.F.Hudson,1903-1974),是英国研究东方与国际关系史的著名学者。《欧洲与中国》于1931年由英国伦敦的爱德华·阿诺德公司出版。30年后即1961年,又由美国波士顿的比康公司重印。英国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论述古代中西陆路交通的部分,主要就参考了本书。《欧洲与中国》至今仍然是一部中西文化交流史,尤其是丝绸之路历史的一步优秀著作,所以我们将它翻译出版,以供我国读者的研究和参考。 本书译校工作分工如下:第一、二、三章由张毅翻译,第四、五、六章由王遵仲翻译,第七、八、九、十章和《前言》由李申翻译;张广达校阅了第一章,何兆武校阅了其它各章译稿。(orchidson) 中华书局编辑部 附: 欧洲与中国 [英]赫德逊著李申王遵仲张毅译何兆武校 中华书局 1995年4月第1版2004年6月第2版 印数:3001-6000册 定价:19.00元 欧洲与中国·前言(1)点此blog 1515年,安德鲁·科萨里斯(Andrew Corsadis)写给洛伦佐·梅狄奇公爵(Duke Lorenzo de Medici)的信中用“和我们具有相同的品质(di nostra quaeita)”来形容中国人。而更为高明的中国人则以一句流行的谚语回敬说,惟有他们自己才有两只眼睛,佛郎机(法兰克) 人(即欧洲人)只有一只眼睛,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都是盲人。(orchidson) 中国人和欧洲人这两个民族,居住在旧世界的两端,一个靠近太平洋之滨,另一个濒临地中海和大西洋,是在地理上互相隔绝的情况之下而在文化上发展和成熟起来的。起初,他们互相不知道对方的存在,后来通过传闻和间接贸易中的商品交流才互相认识,然后,旅行带来了偶然的接触,最后葡萄牙人在1511年占领马六甲之后,才有了直接来往和军事接触。(orchidson) 说欧洲人是一个民族,以及把欧洲和中国的关系视为单一的关系,似乎都是语言的滥用;即把现今的中国,无论它是多么分裂,都当成是政治上和语言上的一个单元,而欧洲则分裂成许多个主权民族国家,甚至要数清他们都不是桩容易的事。然后,我们希望处于低潮的那些事物能使得“良好的欧洲人”这一称呼并不太荒唐。自古以来,一直有一个欧洲整体,它有别

古希腊罗马古典主义美学的总体特征

结合具体艺术作品谈希腊古典主义时期艺术的审美特 点 古希腊罗马古典主义美学的总体特征摘要:古希腊美学是西方美学的源头之一,从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可以分为三 大时期:古典主义美学思想早期,即古希腊前苏格拉底时期;古典主义美学思想成熟期,即古希腊伯里克利时古典主义美学思想定型化时期,即希腊化和古罗马时期。它的总体特征主要在于:古希腊罗马美学的全方位性古希腊罗马美学的体论色彩;古希腊罗马美学的客体主义基调。 关键词: 古希腊罗马古典主义美学 一、古希腊罗马美学的分期我们一般把古希腊罗马统括为西方历史的一个发展时期,这是因为,一方面古罗马与古希腊都是处在奴隶制社会的历史阶段上,另一方面古罗马社会是在古希腊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过,由于地域和繁荣时期的不同,二者仍然是西方古代奴隶制社会的两大发展阶段。从总体上看,古希腊社会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而古罗马社会是奴隶制社会的成熟和衰落时期。从整个社会发展史来看,古希腊时代从公元前12世纪起至公元前2世纪(前146年罗马人攻占所有希腊城邦)止。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过渡的时期,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是奴隶制形成和巩固时期,其中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5世纪中,是雅典民主制时期。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希腊化时期,奴隶制民主制开始衰落。从公元前2世纪以后,奴隶制军事独裁帝国逐渐代替了共和国,奴隶制的中心转移到古罗马。到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帝国达到鼎盛,形成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从此奴隶制走向离散衰落,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西欧的奴隶制社会宣告结束而进入封建社会。 从已有的文献资料来考察西方美学的起源———古希腊罗马美学,我们可以在上述总体分期基础上作如下的划分。第一时期: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古典主义美学早期,又可称为前苏格拉底时期,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和苏格拉底。这是古希腊美学的形成期。第二时期: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古典主义美学成熟期,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是古希腊罗马美学的鼎盛期。第三时期: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5世纪,古典主义美学定型期,主要代表人物是西塞罗、贺拉斯、朗吉弩斯和普丁。它包括希腊化时期和古罗马帝国的漫长时期。这是古希腊罗马古典主义美学的一个发展廓。这里要说明的是,苏格拉底是由早期古典主义美学转向成熟的古典主义美学的转折式人物。其具体表现就在于,前苏格拉底的美学是宇宙论的一部分,而到苏格拉底以后,美学就成了人本论的一部分,这是重大的突破。还要说明的是,希腊化和古罗马帝国时期,时间跨度虽长,但在美学上,这时主要是继承了柏拉图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因而是古典主义美学的定型化过程。 二、古希腊美学的一般特征 1.古希腊美学的全方位性古希腊罗马时期是人类的童年时代,这时期的人发展得比较正常,人类的社会分工尚刚刚开始,人们对于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也处在直观把握向理性把握中,因此,这时的美学思想也在最全面的方向上得到了阐述,虽然它还没有独立起来,但在全面揭

德国的饮食文化

德国的饮食文化 德国饮食文化是指德国国内和日耳曼族的饮食习惯。德国由于身处欧洲大陆之中心,饮食文化与内陆地区之物产分布息息相关。整体上德国较为爱好肉类。其中德国人尤其爱吃猪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国菜都是猪肉制品,例如香肠。相较于欧洲中南部精致饮食,德国的传统饮食普遍较粗犷,但仍具特色;传统菜肴如烤猪肘、烤猪膝[1],常佐以马铃薯泥、酸甜甘蓝食用。另外德国也是世界啤酒生产大国之一。德国人均啤酒消费费量居世界首位。其中尤以慕尼黑的啤酒节最为知名。 提起德国,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啤酒。的确,德国的啤酒如同汽车、电器、足球一样,举世闻名,是当今世界上著名的啤酒王国。德国人均啤酒消费量居世界首位,是世界“第一啤酒肚”。德国的饮食文化有其独特之处,他们在“吃”和“请客”方面有很多做法值得我们深思。 德国的早餐比起午餐和晚餐是最丰盛的。在旅馆或政府机关的餐厅,早餐大多是自助形式。有主食面包、肉类、蔬菜、饮料、水果等,品种非常丰富,且色泽鲜亮悦目。面包有精粉的、黑麦的、燕麦的、白面和杂粮掺和的等等。蜂蜜、果酱、奶油、奶酪、牛油等,都装在比火柴盒略小的精美小盒内,撕去表面软纸,即可食用,既方便又不浪费。办公室内大多都设有专门煮咖啡和茶的房间,职工在上午10

点和下午4点各有20分钟的喝咖啡或茶的时间,他们同时还要吃一些糕点。这种点缀,可以防止中午和晚上因饥饿而过量饮食,是一种科学的“饮食习惯”。 德国的午餐和晚餐一般是猪排、牛排、烤肉、香肠、生鱼、土豆和汤类等。在德国喝啤酒,酒量不大者不必担忧,因为酒宴上,德国人互不劝酒也不逼酒,喝者各自量力而为。即使喝啤酒,他们也是先问你是否要,若不要绝不会给你送来。用餐是一人一份,食者大多会用面包将盘内的肉末或汤汁蘸着吃尽,绝不浪费。德国的饮食特点是营养丰富,方便省时,文明科学,吃饱吃好。 与"民以食为天"烹饪技术举世闻名的中国相比,德国的饮食不免人觉单调乏味。有人说德国的饭菜无非清煮、白炖加烤制,这同德国人呆板、拘泥的性格一样不讨人喜欢。不过现在如果你去德国,则大可不必为此苦恼了。由于世界各国的美食家云集德国,你在此可品尝到世界各国的美味佳肴,不论是法式、俄式、意大利式,还是日式及中餐等等都能见到。今日德国的餐饮业可说是国际风味大荟萃,而德国菜也已不再如传统的做法,仅仅是白炖猪蹄加酸菜了。现在的德国厨师善于吸收其他外来饮食特色,在博采亚、欧、美众家烹调特色的基础上,也可做也美味可口的佳肴。德国的餐饮业在近几十年中达到很高的水平,从五花八门的冷热饮小吃店、小餐馆、小酒馆到豪华的星级宾馆饭店遍布全国各地,各种风味一应俱全。那诱人的色泽、扑鼻的香味吸引人们一次次掏出钱包,以饱口福。

3.古希腊罗马 文化

第三课古希腊、罗马文化 古希腊文化作为古典文化的代表,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古希腊神话: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产生,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征服自然的愿望。神话长期口头流传,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一整套的神话故事。后来在荷马史诗及古希腊的诗歌、戏剧、历史等著作中记录下来,就是现在的古希腊神话故事。 古希腊神话包括神的传说和英雄史诗。 神的传说:古希腊的神各有分工。宙斯是最高的天神,他的兄弟姊妹有海神、冥神、农神。还有太阳神、智慧女神、爱情女神、战神、火神、酒神都是他的子女。这些神都具有人的形象和思想感情。中国和西方神话产生都是一样的。像创世造人:中国的女娲造人,亚当夏娃造人说。 (一)《荷马史诗》:史诗是指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荷马史诗》是著名的英雄史诗,相传出自盲诗人荷马之手。包括《伊利亚特》(记述希腊人攻打小亚细亚特洛伊城的故事)和《奥德赛》(描写希腊将领奥德赛在特洛伊战争后返国途中的惊险经历)两部分,反映了特洛伊战争的相关情况。 当时在希腊,有许多行吟诗人来往于各城邦之间,为人们演唱关于古代英雄事迹的诗歌。久而久之,这些口头吟诵的故事形成两部史诗的基本情节。后来经过文字加工,成为长篇史诗。荷马史诗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伊利亚特》重点描写特洛亚战争第十年发生的故事。史诗开头就点出“阿基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战争虽然进行了九年多,但双方依然相持不下。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将领阿基琉斯因为一个女俘起了纷争,阿基琉斯愤而退出战场。他的退出导致希腊方面连连失败,情况危急。阿基琉斯的好友帕特罗克洛斯穿上阿基琉斯的盔甲冲上战场,挽救了希腊军队,但被特洛亚统帅赫克托尔杀死。阿基琉斯再次愤怒,重返战场为好友报仇,最终杀死了赫克托尔。赫克托尔的父亲、特洛亚老国王普里阿摩斯找到阿基琉斯,希望他归还儿子的尸体。阿基琉斯被打动了,将尸体交还老国王。《伊利亚特》就在赫克托尔的盛大葬礼中结束。 (二)《伊索寓言》:伊索(约前620年-前560年),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他曾做过雅德蒙家的奴隶,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伊索寓言收录有30多则,大多是动物故事。《狐狸与乌鸦》,告诉人们虚荣心要不得;《龟兔赛跑》,告诉人们不要骄傲;《农夫与蛇》,告诫人们不要相信像蛇那样的恶人。用狼、狮子等凶恶的动物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他们的专横、残暴,反映了平民或奴隶对奴隶主的不满和反抗的思想感情;他创作的寓言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 二、戏剧: 1.起源: 2.三大悲剧作家及作品 (1)“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作品《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埃斯库罗斯将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写成了三联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被释的普罗米修斯》、《带火的普罗米修斯》是一系列完整的故事,遗憾的是后两部悲剧都没有流传下来。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其中最感人的。英雄普罗米修斯是神的子孙,他从宙斯那里盗取火种,把火送给了人类,让人类得到光明温暖,教给人类用树皮兽皮遮身,建造房屋,捕鱼,播种谷物,因而触怒了宙斯,宙斯将他绑在高加索山的悬崖绝壁上,叫一只巨鹰去啄食他的肝脏。他忍受了种种苦难,但是他的精神从来没被敌人的暴力所压倒。普罗米修斯是一个英雄的人物形象。他的自我牺牲精神,世世代代受到人们的称颂。

德国文化及风俗

德国的人文文化 人口 8237万(2001年底),主要是德意志人,还有少数丹麦人、吉卜赛人和索布族人。有750万外籍人,占人口总数的9%。通用德语。居民中33.7%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33.2%的人信奉罗马天主教。 文化 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德国的18世纪文学走向顶峰。歌德、海涅、席勒、莱辛和格林兄弟都是杰出的代表。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有托马斯?曼、海因利希?曼和贝托尔特?布莱希特。作家海因里希?伯尔和贡特?格拉斯分别于1972年和199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德国有3000多座博物馆,收藏内容十分丰富。此外,每年都举行各种艺术节、博览会和影展等。法兰克福和莱比锡是德国图书出版业中心。德国图书出版量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占第二位。 音乐是德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德国造就了各个不同时期的音乐大师,如贝多芬、巴赫、门德尔松、瓦格纳等。柏林爱乐乐团更是享誉世界。 教堂、宫殿和古堡德国重要的文化遗产。著名大学有科隆大学、慕尼黑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海德堡大学等。 德国人时间观念比较强,无论是在商务上还是在私人交往上,德国人注重准时。德国人重视商业信誉,一般不轻易更换合作伙伴。 德国的教育和文化艺术事业由联邦和各州共同负责,联邦政府主要负责教育规划和职业教育,并通过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协调全国的教育工作,在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和进修方面,主要立法和行政管理权归属于各州。全国性的文化艺术活动由联邦政府予以资助。对外文化交流由外交部负责协调。大、中、小学和职业教育发达,实行12年制的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学费全免,教科书等学习用品部分减免。小学学制4-6年,中学学制5-9年。高等学校享有一定自主权,原则上实行自由入学,对部分学科采取名额限制。职业教育实行“双元制”,即职业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中的实践相结合,成人教育和业余教育普及。教师为终身公职人员,必须受过高等教育。

古希腊文化与古罗马文化的异同

古希腊文化与古罗马文化的异同 艺术:这个不用我多说了吧,希腊被称为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创造了美丽的艺术品和令人如痴如醉的神话传说,而罗马,罗马人虽然征服了希腊,但却非常崇拜希腊的文化,比如,罗马的主神朱庇特就是宙斯,丘比特就是厄洛斯,朱诺就是赫拉等,罗马的神大部分都是从希腊那里“偷”来的,罗马的“五位贤帝”之一的哈德良还模仿希腊人蓄起了大胡子,在此之前罗马人是从不蓄胡子的. 哲学和诗歌,在希腊很多而在罗马很少,但不是没有,其中最伟大是就是奥维德,他的诗歌和书籍现在都还在出版,但的确,罗马人瞧不起艺术家并且对艺术家的作品管束很严,奥维德就是因为了写了《爱的艺术》而被奥古斯都大帝流放而死. 政治制度:有人曾经说过,罗马为什么那么强大,因为它有世界上最完美的政治制度(同时代相比,这是事实,和罗马同时代的任何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无法和罗马相比),罗马分为两个时期,罗马国和罗马帝国(注意!!!是国!!!),罗马城刚建立时,的确是有国王的,传说到了第7个国王时,这个国王是个暴君,结果被人民赶下台,从那以后罗马人就非常厌恶国王这个称号,在此后的几百年里,罗马的“议会”元老院的地位空前加强,罗马的统治者由2个从元老院里选出来的元老来担任,被称为执政官,任期1年,不得连任. 但尽管如此,罗马的平民还是觉得罗马的统治阶级权力太大,于是便宣布,如果不让平民也得到政治权力,他们就拒绝服兵役,这对于当时四处征战树敌的罗马来说是致命的,于是元老院选择退让,在平民中每年选出2个护民官(后来增加到10人),专门设定保护平民的法律和活动. 当然,制没有善始善终,在奥古斯都(屋大维)上任后,宣布自己为罗马的终生独裁者,标志着国的结束,但因为罗马人天生的对国王的憎恨,奥古斯都称自己为“第一公民”,从那以后,元老院形同虚设,大权全部在国王的手中,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谁都看得出来,古罗马的政治体制已经很现在的体制非常接近了. 而希腊,被征服前一直在走着和其他民族一样的国王独裁制,这种制度的缺陷在于,帝国的兴衰全部掌握在国王的手里,一个好国王可以使国家昌盛,而昏君和暴君则会使一个强大的帝国覆灭. 影响:罗马向来对于的统治是很宽松的,他们虽然造了万神殿来专门祭伺罗马的众神,但他们也允许别的存在并建建筑物来祭拜其他的神,但惟独一点,罗马人疯狂的迫害基督徒,因为基督徒认为他们的上帝是唯一的神,否认和诋毁其他的神并拒绝崇拜国王,这使得国王大为光火,下令将基督教定为邪教,惩罚一切有关基督教的事物. 但历史偏偏要和基督徒和罗马开一个天大的玩笑,在罗马分裂成东罗马和西罗马时,东罗马帝国的国王君士坦丁在一次辩论会上确定基督教为国教,将基督教发扬光大,决定了基督教在欧洲的宗主权. 希腊没有什么重要的,对与历史有很大影响的,希腊后来也从了东罗马信基督教. 对战争的态度:这个是在太明显了,罗马是怎么建立的?战争!怎么毁灭的?战争!希腊也是靠战争脱颖而出的,但更主要的还是它的文化,罗马人城自己为战神的子,他们从建立到灭亡,没有一秒钟不在打仗,而且大部分战争是扩战争,埃及,高卢(法国和比利时),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和葡萄牙),迦太基(突尼斯),波斯,小亚细亚(土尔其),这些地方都是罗马的国土,全都是靠令人信服的战争征服得的.罗马的国家财经支出至少有一半都是军费开支,许多国家还是让士兵自己花钱买装备的时候,罗马就已经给士兵发装备了,这是世界军事的一大开创啊(汗...)

中国史前艺术和欧洲史前艺术的比较

中国史前艺术和欧洲史前艺术的比较 中国史前艺术和欧洲史前艺术的相同点: 1、中国史前艺术和欧洲史前艺术最早都出现在旧石器时代,它们最早的美术作品出现在旧石器时代。 2、中国史前艺术和欧洲史前艺术都主要体现在石器、建筑、雕刻、绘画和工艺这几方面的文化,随着各地区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出现了各自独立发展的美术传统,不同程度地演化为新石器时代的美术,但它们的重要特色都集中体现在新石器代, 中国史前艺术和欧洲史前艺术的不同点: 1、从世界范围来看,在中国史前美术考古中,尚未发现如欧洲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 2、从特色的主要体现来看:中国史前艺术的重要特色集中体现于七千年至四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玉器上,陶器在中国新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史前社会常见的另一记事方式为刻画符号,它和陶绘纹饰图案一起,是文字的前奏;而欧洲史前艺术的重要特色集中体现在洞窟壁画,用工具加饰雕刻的洞窟艺术和岩石艺术。 3、从岩画文化来看:中国早期岩画的艺术风格是独特的,豪放粗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所有题材中,动物凿刻得最具风采,其手法简练,形象完整,风格质朴,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夸张,突出最主要的对象特征;新石器时代的欧洲岩画,完全脱离了旧石器时代洞窟艺术和器具艺术中的写实传统,这种状况在中石器时代已经有所预示。欧洲史前艺术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主导趋势是逐步程式化、简括化、符号化,在北欧史前美术中可以看到这个过程渐次的演化过程。黎凡特地区写实风格盛行时,也已经并存有符号化艺术倾向,这种倾向可能最早产生于地中海东岸,后来扩展到伊比利亚半岛。在西班牙的南部和西南部,集中了许多几何化、程式化图形的岩壁和洞窟。葡萄牙、西班牙北部也有所发现,同时还出土了雕像、凿刻过的石器以及带有花纹的陶器。

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特征讲课教案

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特 征

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特征 一、古希腊文化及其文化特征 古希腊文化作为古典文化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爱琴海文明虽较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伯来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迟,但其影响却更为巨大。换言之,上述文明以淘汰于历史长河之中,而古希腊文化精神却未被湮没,足可见其文化内涵的深刻性。希腊是城联邦,各城即是独立的奴隶制国家,没有统一的政体。所谓的希腊文明是个包罗万象的文明,主要是包括雅典文明、特洛伊文明、斯巴达文明等等。比较注重文学、哲学、数学、天文学等科学,总得来说都是比较先进。 古希腊文化的特征主要有四方面:1、理想主义。古希腊的一个重要的美学思想就是和谐是美。古希腊人很早就提出黄金比例的观点,并运用于绘画雕刻。毕达哥拉斯学派哲学观一最根本的思想,就是宇宙和世界按照“数”的关系和原则构成的,因此是最和谐的`最具有数的规律性。文学作品中,男性大多具有非凡的力量`英俊的相貌`发达的肌肉。女性则有惊世的容貌,诱人的胴体。神其实与人一样拥有情感`缺点,只是他们拥有人不具有的神力,换言之,神只是理想化了的人。2、人文主义。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决不偶然。古希腊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希腊人重视个人价值,追求自由,享乐。希腊神话中经常出现半神般的英雄,像赫拉克勒斯`忒修斯`珀修斯等,不需要再举例。神同人一样,追求女色,争强好胜。3、理性主义。希腊人是奔放的,拥有所谓的“酒神情绪”。但比起其他民族,理性色彩还是比较突出的。古希伯人信奉上帝`埃及人崇敬太阳神,印度人膜拜的就更多了。希腊人对神的态度与其说是崇拜

不如说追求向往。人甚至敢开神的玩笑。这种理性主义使得苏格拉底可以为真理喝下毒酒。希腊人将这运用到哲学,思考世界的本原,探讨悖论的逻辑;运用到科学,研究杠杆`滑轮`浮力,发现数的奥秘。4、悲剧性。自身的追求与命运的矛盾,就形成悲剧。严格说,每个民族都有悲剧性,但希腊最浓,似乎只有日本与其向近。荷马史诗就是悲剧的代表。阿喀琉斯和赫克托尔是两种典型的悲剧人物。前者是自身追求与命运矛盾,后者是自身思想与国家使命矛盾。这里不祥加介绍。5、雄伟性。这点是上面一点的延续。悲剧不是侧重写悲,而是写悲壮雄伟。希腊的史诗戏剧大多体现英雄主义色彩,抒情性较强。语言高亢,句式短促。希腊建筑帕特农神庙高大壮观,雕塑《掷石饼者》形象健美,都体现这一点。 二、古罗马文化及其文化特征 古代罗马兴起于意大利半岛,与希腊毗邻。公元前5世纪希腊古典文化高度繁荣之时,罗马还是一个刚刚步入文明的城邦。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罗马文化也影响越来越大。罗马文化是西方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希腊文化有着千扮万缕的历史联系。无论在建筑、宗教、科学、折学,还是在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可以看到希腊文化的影响和印记,是对希腊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但它在这些方面的成就却又比希腊更胜一筹。 罗马人早期是一个农业民族,在很长的时间内,他们一直保持着一种浑厚质朴、勤恳务实的民风。共和早期的罗马人生活节价、不事奢华,人们衣着朴素、饮食简单。在罗马民族精神的影响下,质朴务实成为罗马文化最重要的特征。如:罗马艺术更倾向于实用,在形式上追求宏伟壮观,在人物表现上强调个性。罗马艺术的突出成就表现在建筑和雕刻上。罗马建筑在整体规划、建筑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代表人物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代表人物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是 文艺复兴的艺术代表人物,被誉为”文艺复兴三杰“。 15、16世纪是欧洲历史上辉煌的时期,在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出 现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繁荣,这便是“文艺复兴”。这一名称的含义,是“再生”、“复活”,是希腊和罗马的古典形式在世界文学、艺术和建筑中的复活,它标志着资产阶级思想萌芽的产生。恩格斯曾经热 情地赞颂: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伟大时代。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就是这个时代出现的艺术巨匠,史称“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 达?芬奇(1415—1519),出生于意大利北部的芬奇村。他是15、16 世纪意大利的一位杰出的艺术大师和科学巨匠,也是整个欧洲文艺 复兴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可以说他是一位全才,他是画家和雕 塑家,作品完美而超过前人。作为科学家和发明者,他的理论和发 现比他的时代先进几百年。这位实践工程师,可以从容地造出战争 工具和和平年代的纪念碑,同时他又是一位有成就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他解剖过尸体,测量过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正因为他博学多才,所以他的绘画作品才那么的杰出、那么的耐人寻味,如《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自画像》等等,多少年来以其隽永的魅力吸引后世,倍受美术爱好者的赞赏和推崇。

达?芬奇对建筑、雕刻和绘画创作都以大量素描为构思和研究的基础,每个人物,甚至每个手势都准备了充分的素描习作及写生。可以这 么说,达?芬奇的素描起到了相当于甚至超过现代摄影作品的作用。例如在素描作品《自画像》中,画家观察入微,用的线条丰富多变、刚柔相济,尤其用浓密程度不同的斜线表现了明暗的微妙变化。而 且用线生动灵活、概括性很强,寥寥数笔却包含着许多转折和体面 关系,立体感很强,人物表情也相当传神。整个意大利,确切地说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达?芬奇是个天才,正因为他多才多艺,精通各方面的知识,有着很深的文化素养,所以他能将前辈画家关于人体解剖、透视和素描等研究成果,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上升到系统理论。他将透视法运用到绘画中,将中世纪的平面装饰的风格改用焦 点透视法,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他总结了明暗造型的规律,使用 暗部和亮部的光线把物体表现的结实而又真实,例如名作《最后的 晚餐》。 在技法上,他也不断探索,经常改变颜色的调法,创造出一种被称 为“薄雾法”的表现手法。当时文艺复兴初期的一些绘画技法中, 仍然残存着哥特式宗教祭坛画的痕迹,单线平涂,色彩比较单调, 体积感和空间感相对较弱。而达?芬奇“薄雾法”则将人物的边线逐渐消失,若有若无,更加接近真实。如作品《蒙娜丽莎》,如今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