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基于通识教育模式下的大学数学教学
浅谈通识教育模式下的军校大学数学教学

对 于一些 相对 较浅的 内容 , 可让学员备课 代替教员走上讲 台 , 最后
再 由教员点评 、 总结 。这种互动式教学形式一方 面让学员更理解并 尊重教员 的劳 动 , 融洽师生关系 , 另一方 面有助于学员更好地 掌握 所学知识 ; 二要交互采用多媒体和板书教学。单纯依靠多媒体不利 于学员对定理及命题推导 、 公式计 算的掌握; 而单纯依靠板书 , 又难 以让学员全面 、 直观 了解所学知识 内容。若 教员在备课时能严密组
后学会数 学交 流。即培养学员用数学 口头言 、 书面语及图表 、 符号
等模拟情境、 交流信息 , 并发掘数 学思考力与数学推理能力。
2通识教 育下军校的大学数学教 学
教学 与教学管理 的最终 目的就是为 了让 学员更好地掌握 和运
规律的掌握 。此外 , 大学 数学课 程体系严 密完 整 , 知识之间并 不孤
I 数学教学
浅谈通识教 育模式下的军校大 学数 学教学
汪志 宏 陈之 宁
安徽 ・ 肥 合 203 ) 30 1 ( 放 军炮兵 学 院数 学教 研 室 解
中图分类号 : 4 G6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8 4 2 0 )5 1 6 0 1 7 9 (0 93 — 2. 2 -
育, 才会有理想的教学与学习效果 。 21军校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全面工作 .
大部分学员都有一套 自己的学习方法 。适宜个 体的学习方法
管理部门在通识教育实施过程 中要做好 以下几方面工作 : 首先
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进一步探索实施通识教育和个性化培养
虽多 , 但都有主动学 习的共性 。 怎样才能做到主动学习呢? 一要认 真做好课 堂笔记 。 笔记是教员授课 内容的再现 , 是书本 内容的精炼 。 学员做数学笔记有利于在思维上 与教员讲解保持 同步。学员有选
西安交通大学2014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分组及时间安排

附件1:
西安交通大学2014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分组及时间安排
第一组答辩时间:6月13日、答辩地点:主C-104、联络员:田宝明(82668306-801,tbaoming@)
第二组答辩时间:6月13日、答辩地点:主C-106、联络员:李远康(82668306-805,leeyuankang@)
第三组答辩时间:6月13日、答辩地点:主D-104、联络员:李柯廷(82668306-803,ting.lee@)
第四组答辩时间:6月13日、答辩地点:主D-105、联络员:李彬(82668306-802,libin@)
第五组答辩时间:6月13日、答辩地点:主D-206、联络员:宇润红(82668890,yrh416@)
第六组答辩时间:6月12日、答辩地点:中一楼2124 室、联络员:赵欣(82668931,apex_ec@)
第七组答辩时间:6月12日、答辩地点:中一楼2125室、联络员:左莹莹(82668931,zuoyingyingfly@)
第八组答辩时间:6月12日、答辩地点:中一楼2128室、联络员:李远康(82668306-805,leeyuankang@)
第九组答辩时间:6月12日、答辩地点:药教14、联络员:王渊(82656871,wangy0125@>)。
理念和行为的矛盾与思考——基于某研究型大学师生通识教育观念调查的研究

从 20 07年 以来 ,北京 某 研 究 型 大学 ( 后文 称 A大 学 ) 已经陆 续 召开 了多 次通 识 教 育工 作 会 议 ,
成立了通识教育委员会 ,通识教育改革工作正在稳
步开展 。我们 以 A校 为个 案 ,于 20 07年 开 始 陆续 对学校 师生进 行 了一次通 识教 育 的问卷调 查 。调查
育 的态 度 、期待 和参 与通识 教育 的意愿 的系统调查 和分析 ,对 大学本 科通 识教 育改 革进行 深入 分析 和
思考 。
出 “ 元培计划” 07年推 出元培学 院;20 ,20 03年 武汉大学全面启 动通识课程建设工程 ;20 05年复 旦大学成立复旦学 院;20 06年南京大学成立 了匡 亚明学院 , 09年中山大学推出博雅学院,等等。 20 这些学校的通识教育实践 ,是作为本科教育教学改
8
现代 大学 教育
21 00年第 1 期
理念 和 行 为 的矛盾 与思 考
基 于某研 究 型大 学 师生通 识教 育 观念 调查 的研 究
胡莉 芳 王亚敏
摘
要 :通识教育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的一个热点问题 。作为一种制度创新,通识教育改革能够在
多大程度上实现预设 目 ,关键在 于教师和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以北京某研究型大学为个案 ,对师生通识 标 教育观念进行 问卷调查,结果证明,理念上的认可和行为选择上的矛盾成为最显著的现 象。如何解决这个
矛盾将会 是 大学通识教 育是 否成 功 的 关键 指标 。 解 决理 念 认 识 与行 为 选择 的 矛盾 ,要 妥 善 处 理好 两个 关 系 :通识教 育与学 生就业 的 关 系、通识 教 育与教 师利 益的 关 系。 关键 词 :通识教 育 ;通识教 育理 念 ;行 为选择 中图分类 号 :C 4 ,0 6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7 —11 (00 1 0 0 0 6 1 60 2 1 )0 — 0 8— 5
实践钱伟长通识教育理念,推行研究型教学改革

2 0 1 3年 1 1 月
教 学 研 究
Re s e a r c h i n T e a c h i n g
V O 1 .3 6 No .6 NO V .2 01 3
实践钱 伟长通识教 育理念 , 推行研 究型教 学改革
顾传青
( 上海大学 钱伟长学院 ,上海 2 0 0 4 4 4 )
定 ,并进 行 了教 学 内容 改革 ,见表 l 。
1 . 2 接 口课程平 台
打 通基础课 和专业课之 间 的联系 。 学院现有接 口课程 7 4门, 分别属 于 1 3个学 院的有关专业 。 课 程 门数 随学生 自主选 择专业而 变化 。 课程 功能 : 接 口课 程属于学 生所选专 业的先修 基础课程 , 其 作用是打通 钱伟长 学院基础课 程和学 校 各专业课程 之 间的联系 , 为学 生进入专业 学习和
和“ 一对一因材施教”人才培养模式。 钱伟长学院 的两年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由四大基础教学平台和
接 口课程平 台组成 。
1 . 1 四大基础 教学平 台 在课程设 置上 , 钱伟 长学院实行包 括科学 与人
文领域基础性 内容的通识教育, 形成开放的文化以 及科 学视野 ,使学生 建立坚 实宽广 的学科基 础 。四 大基础教学平 台的 2 7门课 由钱校长亲 自审阅设
开展课 外小班研讨和个 别辅导 , 学 生可 以有选
择地参加 ,从而使 学生形成学科 爱好 ,可 以与任课 教师一起进 行系统 的讨论, 培养学 生的思辨能力和
沟通 能力;学生有 问题 ,可 以找得 到老师进行互 相
篓
舞
讨论和个别指导,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
浙江省2013年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附件2
浙江省2013年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项目编号 kg2013001 kg2013002 kg2013003 kg2013004 kg2013005 kg2013006 kg2013007 kg2013008 kg2013009 kg2013010 kg2013011 kg2013012 kg2013013 kg2013014 kg2013015 kg2013016 kg2013017 kg2013018 kg2013019 kg2013020 kg2013021 kg2013022 kg2013023 kg2013024 kg2013025 kg2013026 kg2013027 kg2013028 项目主持学校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项目名称 基于多媒体的沉浸式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以模块化方式培养综合性人才的药剂学教学改革 全校通识课《智慧与正义》教学创新 《国际贸易学》研究型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基于“1+3”(讲 授+文献导读→主题论文→Seminar)授课模式 基于拔尖学生能力提高的求是科学班“基础化学实验”多模式 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研讨启发式“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微机系统设计与应用”课程的“教法、学法、考法”改革与 实践 大类基础课《植物学》的研究型及国际化教学的实践与创新 “双螺旋上升式”教学模式在药理学中的应用 LBL结合PBL教学模式在精神病学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自控理论课堂教学优化 微积分课堂教学方法与课内外教学互动创新模式的探索及实践 虚拟与实体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课堂教学中培养土木工程师创新与实践综合能力的探索 搭建自协同学习平台,探索过程启发式教学——理论力学课堂 教学改革与实践 《学术英语写作与口头报告》课程改革研究 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的交互式教学研究 探索并改进“FlippedClass Model” 信息安全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 基于开放教育资源(OER)的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探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 先进材料实验课程自主开放、互动研究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 践 工程实例嵌入型教学方法在《土力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肝胆胰外科实习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体化创新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人体结构与功能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建构式互动教学在《生命科学基础》课程应用与实践探索 大班实时互动和分班专题研讨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完全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研究 主持人 盛跃东 高建青 张国清 严建苗 赵华绒 马皓 王立强 傅承新 丁玲 禹华良 王慧 苏德矿 邱利民 赵羽习 叶敏 丁展平 张兴宏 姚缨英 蔡亮 李艳 马建青 刘芙 胡安峰 吴李鸣 张晓明 柯越海 潘正权 朱柏铭 参与人 马以容,张昀,徐知媛,冯丽春 等 应晓英,袁弘,杜永忠,朱卡林 等 无 无 吴金龙,吴百乐,方文军,王彦广 等 徐德鸿,王正仕,石健将,陈宏 等 王晓萍, 刘玉玲,梁宜勇,张秀达 等 赵云鹏,姜维梅,邱英雄,于明坚 等 杨波,吴昊姝,应美丹,朱卡林 卢蕴容,郜彬,刘微波 邵之江,宋春跃,吴 俊,徐正国 等 童雯雯,毕惟红,朱静芬 甘智华,张小斌,孙大明,陈振英 等 段元锋,李育超 邓茂林,宦荣华,陈丽华,金肖玲 等 庞继贤,汪运起 王齐,涂克华,朱蔚璞,万灵书 范承志,樊伟敏,李玉玲 无 郭玉清,张剑平,董榕,张慕华 王东莉,封丽萍,陈小英,万慧进 等 陈立新,乔旭升,邬震泰,程继鹏 等 龚晓南,谢康和,谢新宇,黄大中 吴健,陆定,胡晨,徐军 等 欧阳宏伟,夏强,周俊,陈玮琳 等 傅承新,鲁林荣,卢大儒,程洪强 厉位阳,鲍世宁,应和平,阮永红 等 无
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实例一则及其再探索——以上海大学核心通识课为例

高等教育新教师教学我国在高等教育阶段开展通识教育已积累多年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和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对通识教育的众多研究中,“哈佛模式”是被提及最多的一种模式。
《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也被认为是通识教育领域绕不开的经典读物。
我国高校中现行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多半是参照美国高校的模式而来,却常被学生用来“充学分”和“刷手机”,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来自上海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试验上海大学自2011年实施大类招生与通识教育改革以来,通过三年的实践和努力,通识教育改革已进行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
2014年,经过长期酝酿和多次研讨,教务处在对原有的课程库逐一挑选、对课程框架精心改良、教师队伍重新组合后,23门核心通识课脱颖而出。
首批开设的23门核心通识课分为人文、经管、理工三个大类,涵盖“艺术修养与审美体验”、“科技进步与生态文明”、“经济发展与全球视野”、“人文经典与文化传承”、“政治文明与社会建设”五大模块,授课对象主要面向大一学生。
4学分的设置、教授领衔的教学团队、对自主学习的高要求,核心通识课处处充满着改革气息。
为了解学生修读核心通识课的基本情况和课程效果,课题组对课程进行了追踪调研,先后开展了话题征文、网络问卷、访谈、研讨等多种形式的调研活动。
调研历时一个学期,参与调研的人文、经管、理工三大类学生超过300人次,其中以理工类学生为主,被调研到的课程囊括了全部23门核心通识课。
调研收集到了丰富的一手资料,较为真实地反映了核心通识课“试水期”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情况,为上海大学进一步完善通识教育改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下面将从学生选课初衷、课堂情况反馈、教师情况反馈、作业与论文反馈四方面分析课程改革的成效。
就学生选课初衷而言,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出于个人兴趣,为选择专业做好准备。
第二类是自觉完善知识结构,有目的地进行自我提升。
第二类学生对核心通识课的认识更符合学校对于通识教育培养“全人”教学理念。
大学教学论-大学教学引论-多选题

21
一般教学的涵义包括( )。
A. 教学是教育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高级形态表现,是人类传承自身文明成果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B. 教学是一种人类重要的公益性活动,是促进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C.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通过以传递和发展人类经验为己任的专门性社会交往活动,生成生命意义与社会价值的协同过程D. 教学从一个侧面说是一种认识活动,从另外一个侧面看则是一种实践活动
D
10
有关布鲁纳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他是反对将心理学原理实践于教育的典型代表B. 他被誉为杜威之后对美国教育影响最大的人C. 他特别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D. 他积极倡导“发现法”
BCD
11
大学教学论的基本理论任务包括( )。
A. 大学教学论要确立自己的研究对象B. 大学教学论要有自己的问题意识C. 大学教学论要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D. 大学教学论应照搬教学论的理论体系
D
3
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在教学方面的差别主要体现在( )。
A. 大学要培养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B. 大学教学内容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开放性C. 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多样化特点D. 大学师生关系的民主性与交往的学术性
ABCD
4
有关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德国学者拉特克的论述正确的有( )。
A. 他在1612年向法兰克福诸侯呈交的学校改革奏书中自称“教学论者”B. 他的教学论是以教养的方法技术问题为中心的C. 他确立了“自然教学法”D. 他要求用国语作为教学工具
C
7
有关凯洛夫教学思想的论述正确的有( )。
A. 他的教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我国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B. 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特殊的社会实践过程C. 他把教学过程概括成“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D. 他强调双基和系统学科知识的掌握
研究型本科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构建

研究型本科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构建摘要: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最根本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积极探索构建研究型本科教育教学体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完善教学管理机制,着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研究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理念;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
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每所高校都面临的重要课题。
而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就是教育理念的提升和培养模式的改革。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长期的人才培养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了以研究型本科教育理念为先导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在充分发挥研究型大学优势、突出研究型教学特色、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倡导研究型本科教育理念1.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创新型人才是研究型本科教育的核心理念基于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是研究型本科教育体系的基本内涵之一,是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研究型本科教育体系的突破口。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教师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兴趣”这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培养目标上,强调把知识的“宽口径”与突出的“学习兴趣”这二者结合起来;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实施以学科交叉和综合性为背景的个性化培养方案,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能够落实到具体的实践环节中。
2.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研究型本科教育的实践理念学生既是知识的渴求与崇拜者,也是知识的探索与研究者,具有学习者和研究者的双重身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 9 8年在基础 学科教学 强化部 的基 础上成立 了基础学 科教育学 院. 0 6 3月 , 19 20 年 在我 国著名 的马克思
统一 的教学. 就大学数学教学 而言 , 我们认 为其内容 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 :
()对 《 积 分 》《 性 代 数 》《 率 统 计 》 基 础 课 程 的改 造 ; 1 微 、线 、概 等 ()学 生 自学 能 力 的 培 养 ; 2 ()形 象 思 维 和 抽 象 思 维 的训 练 ; 3
()数学哲学 、 4 数学史 与数学文化 的教育 ;
()教 学 互 动 ; 5
( )考 核 方 式 和 课 程 论 文 . 6
1 与 传统 的接 受性 教 学相 比较 , 究 性教 学具 有 如下 的特 征 研
1开放性. .
通常情况下 , 在接受性教学模式下 , 师和学 生对学 习的 内容有惯 常 的教 和学 的方式 、 预期 的标 准 老 有
9 7
知结论 , 而研究性 的教学则是使 学生置 身于某个历史 阶段 , 弃掉许 多 已知的 知识 , 当年 的先 贤们 一样 , 摒 象 体验并 学会在一 片黑暗 中摸 索前进.
3 多元 性 . .
传统 的教 学 内容基 本上局 限于课 堂 之 内 , 书本 之 内. 其学 习研 究 的多为 学科 内部 的 问题 , 般是 巳知 一 的、 明确 的. 在研究性 的教学模式下 , 探究 的因素贯穿 于整个课程 实施 过程 的始终 , 要学 习研究 的 问题 刚 所 开始 时好像 是具体 的 、 清楚 的 , 实 , 其 随着老 师的引导 , 生经过一个 过程 后才 慢慢发 现 自己需要 思考 的 问 学 题 , 随着学 习的深入 , 多值得思 考研究 的课题才逐 渐展开显 现 出来. 并 更 在这 过程 中 , 学生再 结合 自己的知 识结 构和所 学专业 就会 认识 到 : 课本 上 的看似 纯粹 数学化 的公 式 、 理有 丰富 的发 展 渊源 、 定 与其 他各 门学
主义 思 想 理 论 家 、 育 家 、 会 活 动 家 , 京 大 学 老 校 长 匡亚 明 诞 辰 i0周 年 之 际 , 京 大 学 决 定 将 基 础 学 教 社 南 0 南
科教育 学院命名 为匡亚 明学 院. 匡亚 明学 院 自成 立 以来 , 施“ 实 以重点 学科 为依 托 , 学科群 打 基础 , 按 以一 级学科 方 向分 流 , 通本科 和研究生教 育 ” 贯 的模 式 , 索适 合南 京大 学学 科特 点 的通识 教育 模式 和在 通识 探
传统教学通常 以问题为起点 , 以结论 为终点 , 即采用“ 问题
研究性教学则构建起“ 问题一 探究一解 答
解答一 结论 ” 的封 闭式数学 教学模 式 , 而
结论一 问题一 探究 ……” 的开 放式 的数学教 学模式 , 打破局 限
于学校的教育空间概念 , 促进课堂 向实践延 伸 , 向社会 延伸 , 向大 自然延伸. 在数学 研究性 学 习的过程 中, 学生会面临各种实际背景材料 、 涉及诸多方 面的知识 , 这些 知识 的学 习 、 积累 和运 用 以数学 问题为核 心 , 呈 现横向的相互交叉状态. 数学研究 性学 习正是 以“ 数学实 践” 数 学创造 ” 与“ 为指 向的学 习形式 , 获取“ 是 知 识” 与培育 “ 慧” 智 的辩证 过程.
主要应做 三件事 :. 会如何 做人 ;. 会如何 思维 ;. 习掌握 必要 的知识 和运用 知识 的能力 . 1学 2学 3学 大学数学 教育应改变 以应试为主 的教学模式 , 循教育 规律 , 遵 探索 面 向 2 世 纪 的教学理 念 和方 法 , 1 以培养 出高素质 的开拓型 、 复合 型及应用 型人才. 中国大学本科 教育缺乏跨 学科 的广 度和批 判 性思 维 的培养 , 注重 专业 性教 学 的传统 教育模 式 可 以培 养 流水线上 的合格工人 , 难 以培养有 创造性 的科学家 和工程师 . 但 而解 决这 个 问题 的一 剂 良方是 发挥通识 教育 的作用. 在美 国 , 很多大学 的本科 生前两年进 行通识教 育 , 接受 不 同学科 的浸润 , 两年 才开始 接受专 后 业教 育 , 根据兴趣 选择工作 或考研. 曾任 芝加 哥大 学校 长 的赫钦 斯 曾说过 :如果 没有 通识 教育 , “ 我们 就决
出证明的主导思想. 在教学过程 中, ” 引导学生模拟并学 习数学家 思考 问题 的方式 ,再 现” “ 数学研 究及应用 的过程. 这种在学习活动过程 中对数 学科学研 究 的“ 模仿 ”“ 用” 再现 ”正 是 引导学生进 行数 学研究 、运 和“ , 性学 习所具有 的最重要 的特征. 我们知道 , 在数学史上 , 创造性 的研究 发现往 往要经历 “ 猜测一不 断试证一 不 断纠错一 确证真理” 的过程 , 出的数学家基本都有类 似的经历. 国大数学家 阿达玛 ( a a r) 数 杰 法 H dmad 在《 学领域 中的发 明心理学 》 书中指出 :在数 学中我们不怕出错误 , 际上错误是 经常发生的. 一 “ 实 ”
教学 时我们通过它们 截然不同的起源引发 出学生 的好奇兴 趣 , 而讨论本 来看 似互不 相干 的它们之 间有 继
着令人惊讶 的密切联 系 , 以至于我们现在看到的它们“ 的好象是双胞胎 了” 它们 的记号是 类似的) 长 ( . 再以坐标系为例 , 传统的大学数学教学 中只是在 中学平 面直角 坐标系 的基础 上介绍 空间直 角坐标 系 的概念. 我们在研究性教学实践 中并不满 足于简单 的描 述 , 而是从 以下 几方面进 行教学 :1从 数学史 的角 () 度 阐释了坐标系概念引入 的伟大 意义 ;2 把平 面直角 坐标 系 、 () 空问 直角坐标 系 、 坐标系 、 面坐标 系等 极 球 纳入 一个整 体的框 架进 行学习讨论 , 使学生领悟到坐标 系的作用 和设置 的灵活性 ;3 对坐标 系 中象限 、 () 卦 限等 的用语 的介绍让 学生领略到 中西文化 的融合 , 感受到数学文化 的魅力.
第 2 6卷 增 刊 1
21 0 0年 1 月 0
大 学 数 学
CoLLEGE ATH EM ATI M CS
Vo . 6, u 12 S p 1
0 c. O O t2 1
研 究 性 教 学 的理 念 与 实 践
基 于 通 识 教 育 模 式 下 的大 学 数 学 教 学
不 能 办 好 一 所 大 学 . ”
通 识 教 育 不 只是 人 文 教 育 , 当代 社 会 , 学 和科 学 的思 考 方 式 正 以前 所 未 有 的影 响 力 广 泛 影 响 着 人 在 科
类 的各 项活动 . 完整的通识 教育必定是 包含科 学教育 的成 分在 内的. 通识 教育是培养 大学生综 合素质和 创新思维 方式 的重要 载体. 实行 通识教 育 , 不仅 需要有 创造 性 的教
[ 键 词] 通 识 教 育 ; 究性 教 学 ; 统 性 教 学 ; 式 关 研 传 模 [ 图 分类 号 ] G 2 中 41 [ 献 标识 码 ] C 文 [ 文章 编 号 ] 17—4 42 1 ) 刊 10 9—4 6 215 (0 0 增 -0 50
大 学 数 学 教 育 的 基 本 问题 有 三 个 : 什 么 教 ? 教 什 么 ? 以 及 怎 么 教 ? 为 要 搞清楚上 面的问题 , 自然 要 追 问 : 学 生 在 大 学 里 该 学 什 么 、 么 学 ? 杨 叔 子 说 过 , 学 生 在 校 期 间 大 怎 大
教 育 基 础 上 的个 性 化 人 才 培 养 体 系 , 施 研 究 型教 学 等 方 面 积 极 实 践 . 实
19 9 8年 , 国卡 内基 教 育 基金 会 发 表 了“ o e 报告 ” 提 出 “ 美 B yr , 重建 本 科教 育 , 国研 究性 大 学 发展 蓝 美
图” 推 荐 了 1 途 径 , 中前 两 条 是 : , 0种 其 () 研 究 为本 的 学 习作 为 标 准 ( k eerh bsdl rigtes n ad . 1把 ma e sac - ae ann h t dr ) r e a () 建 探 究 为 本 的第 一 学 年 (o s ut niq i — b sdf sma er. 2构 cn t c a ur . r n y ae r h ny a) e
错 去体 会 真 正 的科 学 研 究 . 传 统 教 学 中 , 有 探 索 性 的教 学 模 式 , 要 是 让 学 生 通 过 一定 的 探 索 去 发 现 已 存 在 书 本 或 教 材 中 的 预 也 主
增刊 1
范红军 , : 究性教 学的理念与 实践—— 基 于通 识教 育模 式下的 大学数 学教 学 等 研
形成假设 , 怎样进行论证 , 怎样形成真正 属于 自己的见 解. 要让 学生 领悟到 , 本上 系统完善 、 课 逻辑严 密 的
知识 并 不是 生来 就 有 的 , 科 学 发 展 的历 史 上 , 们 曾经 凌 乱 离 散 、 后 矛 盾 . 在 它 前
以微积分为例 , 导数与微分 、 定积分与不定积 分这两对概念 , 从表面上看计 算方 法是几乎差 不多 的, 在
学 生 大 都 怕 出错 , 个 看 似 简 单 的现 象 其 实折 射 出 在应 试 体 系 下 传 统 教 育 模 式 的 一 大 弊 病 . 史 告 诉 这 历
我们 : 学者们 出的错 通常要 比~般 的人 多 , 大 但他们 总是在不 断地加 以改正 , 以在最后 的结果 中那些错 所 误的痕迹 已不能看 出. 以要鼓励 学生去积极 尝试 , 所 不怕错 , 不怕 因问题 提的简单 而被嘲笑 , 通过 不断 的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