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魏文侯改过文言文翻译
魏叔文言文翻译

原文:魏文侯之时,子鱼为将,与秦、赵战于长平。
秦、赵之师,三战三北,魏叔子鱼以精兵五万,大破秦、赵之师。
魏文侯大悦,曰:“子鱼之勇,古之节制也,吾得与之共国。
”乃拜子鱼为上将军,封于卫,号为“卫侯”。
译文:在魏文侯当政时期,子鱼担任将领,与秦国、赵国在长平展开战斗。
秦国、赵国的军队,三次交战三次败北。
魏叔子鱼率领精锐之师五万人,大败秦国、赵国的军队。
魏文侯非常高兴,说:“子鱼的勇猛,可称得上古代的节制之将,我能与他共同治理国家。
”于是任命子鱼为上将军,封地于卫国,封号为“卫侯”。
魏叔子鱼,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成为魏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以下是对其生平事迹的进一步描述。
原文:子鱼为将,严于治军,赏罚分明。
士卒皆乐为之用,莫不欲效死。
子鱼尝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慎也。
”故其在军,号令严明,赏罚必信,故能克敌制胜。
译文:子鱼担任将领时,对军队管理严格,赏罚分明。
士兵们都愿意为他效力,没有人不想为国捐躯。
子鱼曾说过:“军队是国家的大事,关乎生死存亡,不可不谨慎对待。
”因此,他在军队中,号令严明,赏罚必信,所以能够战胜敌人,取得胜利。
原文:魏文侯崩,武侯立。
武侯欲以子鱼为相,子鱼辞曰:“臣闻之,君为舟,臣为水,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臣不敢当相国之任,愿为将军,以卫社稷。
”武侯乃止。
译文:魏文侯去世后,魏武侯继位。
魏武侯想任命子鱼为相国,子鱼辞谢说:“我听说,君王是船,臣子是水,水既能载舟,也能覆舟。
我不敢接受相国的重任,愿意担任将军,以保卫国家。
”魏武侯于是作罢。
魏叔子鱼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在政治上也表现出极高的智慧。
他的故事,成为了后世人们传颂的佳话。
2023年魏文侯从谏文言文翻译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2023年魏文侯从谏文言文翻译整理魏文侯从谏文言文翻译以魏文侯使乐羊取了中山国,然后将中山国与了其子的事情为引线,道出了帝王将相的生存之道。
下面内容由我为大家共享魏文侯从谏文言文翻译,一起来看看吧!原文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
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
”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
次问翟璜,对曰:“仁君。
”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知之闻君仁则臣直。
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译文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予以攻克,封给自己的儿子魏击。
魏文侯问群臣:“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大家都说:“您是仁德的君主!”只有任座说:“国君您得了中山国,不用来封您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算什么仁德君主!”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快步离开。
魏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君主。
”魏文侯问:“你何以知道?”回答说:“臣下我听说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
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因此我知道您是仁德君主。
”魏文侯大喜,派翟璜去追任座回来,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奉为上客。
解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名叫魏斯。
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使:派使。
乐羊:人名。
伐:讨伐、进攻。
中山:中山国,战国时的一个小国。
克之:攻占了中山。
克:攻下,攻克。
之:代中山。
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
趋出:快走。
这里是任座见主子盛怒,快步走出。
趋:指小步快走。
何以知之:依据什么这样认为。
知:识,熟悉,认为。
以:无义。
向者:从前,刚才。
是以:因此。
反:通“返”,返回。
以为:把……作为。
启示人皆有私心,却要与大局相权衡。
文侯虽贤达,却也难免生出些护短之心,取了块不错的土地,首先想到的'是留给自己的儿子,却被大臣任座指出不妥。
事实上后世江山都是儿子的,那么把一点眼前第2页/共3页让知识带有温度。
魏文侯文言文翻译

原文:魏文侯者,魏国之君也。
其为人也,聪明睿智,仁爱宽厚。
始即位,即以礼法治天下,崇尚贤能,远小人。
故国中之人,皆以礼法自守,风俗大变。
魏文侯既明察秋毫,又善用人才。
于武侯之世,有乐羊者,智勇双全,文侯以之为将,使攻中山,中山不服,羊以计破之。
又有吴起者,文武兼备,文侯任以为将,使攻西河,西河降服。
文侯以此威震诸侯,邻国皆畏之。
魏文侯之治,以法治国,严明法度。
凡有罪者,不论贵贱,皆依法惩处。
百姓畏法,不敢为非。
是以国中安宁,百姓乐业。
魏文侯又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使农业生产得到空前发展。
国库充盈,百姓富足。
于是,魏文侯威名远播,诸侯皆敬仰之。
魏文侯之时,国力强盛,邻国不敢侵犯。
文侯遂有统一天下之志,然未及实施,因病薨逝。
魏文侯在位期间,国家政治清明,社会风气淳朴,百姓安居乐业,实为一代明君。
译文:魏文侯,是魏国的君主。
他为人聪明睿智,仁爱宽厚。
即位之初,便以礼法治理天下,推崇贤能,远离小人。
因此,国内的人民都遵守礼法,风俗大变。
魏文侯既能洞察秋毫,又擅长任用人才。
在武侯时期,有乐羊这样智勇双全的人,文侯任命他为将领,让他攻打中山国,中山国不屈服,乐羊用计策攻破它。
又有吴起这样文武兼备的人,文侯任命他为将领,让他攻打西河,西河国归顺。
文侯因此威震诸侯,邻国都畏惧他。
魏文侯治理国家,以法治国,法度严明。
凡是有罪的人,不论贵贱,都依法惩处。
百姓敬畏法律,不敢为非作歹。
因此,国内安宁,百姓安居乐业。
魏文侯又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使农业生产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国库充实,百姓富足。
于是,魏文侯的名声远播,诸侯国都敬仰他。
魏文侯时期,国力强盛,邻国不敢侵犯。
文侯遂有统一天下的志向,然而未能实施,因病去世。
魏文侯在位期间,国家政治清明,社会风气淳朴,百姓安居乐业,堪称一代明君。
魏文侯轨事文言文翻译

魏文侯名斯,春秋时魏国之君也。
斯君性仁慈,好文学,尊敬贤士,政事修明,天下称之。
斯君之治,以德为先,以法为辅,故能内安百姓,外服四夷。
一曰:“文侯轨事,始于立国。
”魏文侯初立,即修明政治,重农桑,薄赋敛,以养民力。
斯时,诸侯纷争,民不聊生,文侯独能以德服人,安抚百姓。
及楚、齐、燕、韩四国之君来朝,皆称魏文侯为贤君。
二曰:“文侯轨事,以礼待人。
”文侯待人接物,谦恭有礼,不以富贵骄人。
有一年,魏文侯宴请各国使臣,席间,文侯亲自为各国使臣斟酒,以示敬意。
各国使臣深受感动,回国后,皆以魏文侯之德行传颂于诸侯。
三曰:“文侯轨事,选拔贤能。
”文侯深知,国家之兴衰,系于用人。
故他选拔贤能,不拘一格。
有士子吴起,原为魏国将军,因直言进谏,触怒文侯,被贬为平民。
文侯知其贤,遂召见,拜为相国。
吴起为相,竭忠尽智,使魏国日益强盛。
四曰:“文侯轨事,重教化。
”文侯认为,教化是治国之本。
故他重视教育,兴办学校,提倡礼乐,使民风淳朴。
时有学者孟子,游说各国,主张仁政,文侯闻之,欣然接受,命孟子为师,传授儒家思想。
五曰:“文侯轨事,善于纳谏。
”文侯虽为贤君,却谦虚谨慎,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一次,文侯与群臣商议国事,众臣皆言事,文侯一一听取,并采纳其中有益的建议。
是以,魏国政治日益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六曰:“文侯轨事,兴修水利。
”魏文侯深知,水利是农业之命脉。
故他兴修水利,治理河流,使农田得以灌溉,粮食丰收。
时有河水泛滥,文侯亲自率领百姓,修筑堤坝,使灾害得以缓解。
七曰:“文侯轨事,提倡节俭。
”文侯认为,节俭乃治国之道。
故他提倡节俭,反对奢华。
文侯自身,生活简朴,不尚奢华,使国家财政得以充实。
魏文侯轨事,可谓盛矣!斯君之德行,传颂千古,成为后世贤君之典范。
今吾人当以文侯为楷模,勤政爱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魏文侯守约的文言文翻译

昔者魏文侯,明智之君也。
其性节俭,好施与,惠及百姓。
当是时,诸侯争霸,天下纷扰,文侯守约,以德服人,终成霸业。
文侯守约,非独指其政事之简约,亦含其个人生活之朴素。
文侯常居茅茨,食不重味,衣不重彩。
一日,有使者至,见文侯之居,乃叹曰:“吾闻君之德,今观其居,信非虚言也。
”文侯闻之,笑而不答。
其守约如此,故得天下之敬。
文侯之守约,不仅在于自身,更在于治国有道。
文侯深知,治国之道,在于约己以约人。
故其居位,不敢懈怠,勤于政事,日夜不懈。
有谏者进言,文侯虚心纳之,不以为忤。
是以朝野上下,皆以文侯为楷模。
一日,文侯出行,见一农夫耕于田,汗流浃背,文侯下车,问之曰:“农夫辛苦,何不辞去?”农夫答曰:“吾虽辛苦,然得食自给,何乐而不为?”文侯闻之,心中感慨,遂命左右赐农夫金帛,以示鼓励。
农夫辞不受,曰:“吾虽贫,然有田可耕,有食可食,愿君勿赐。
”文侯叹曰:“吾之赐,非为农夫,乃为天下。
”于是,文侯以此为戒,更加勤于政事,以图天下之安。
文侯守约,亦在于法治。
文侯深知,法治之要,在于公平无私。
故其任用官吏,必选贤能,不论亲疏。
有罪必罚,有功必赏。
是以朝中无贿赂之风,民间无冤狱之苦。
文侯守约,更在于敬天爱人。
文侯敬天,不敢稍有怠慢。
每逢灾异,文侯必亲自祭祀,祈求上苍庇佑。
爱人,则在于体恤百姓之苦。
文侯常亲自巡视边境,慰问将士,以示关怀。
又常微服私访,体察民情,以知百姓之所需。
文侯守约,终成霸业。
其子武侯继位,承父之志,继续守约,使魏国更加繁荣昌盛。
后世传颂文侯之德,称之为“守约君子”。
文侯守约之事,实为后世之镜。
人若守约,必能成大事。
是以吾辈当以文侯为榜样,勤于政事,俭以养德,敬天爱人,以成大业。
如此,方能不负先贤之遗训,不负天下之期许。
魏文侯置相文言文的翻译

魏文侯置相,问于李克。
李克对曰:“臣闻之,国之所以治者,在乎得贤相也。
昔殷汤得伊尹,周武王得姜太公,故能成其大业。
今大王欲治魏,非得贤相不可。
”文侯曰:“然则吾何如?”李克曰:“大王之才,固有过人者,然欲成大业,非得贤相以辅之不可。
昔齐桓公得管仲,故能霸诸侯;晋文公得赵衰,故能兴晋国;楚庄王得孙叔敖,故能霸南方。
此四君者,皆以贤相辅而成其大业。
大王何不效之?”文侯曰:“吾欲置相,其人当何如?”李克曰:“所谓贤相者,必能决断,明察秋毫,善于用人,且能正己以正人。
昔管仲之相齐,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此其决断也;以五举其士,一以知其贤,此其明察也;以三归其国,一以得民心,此其用人也;以礼乐自正,一以化风俗,此其正己也。
大王若欲置相,此四者不可不察。
”文侯曰:“善。
然吾国中岂无贤才?”李克曰:“大王诚欲求贤,必先广求于天下,而后察其才行。
今大王之国,虽有贤才,未得而用之。
是以臣言:‘非得贤相不可。
’”文侯曰:“吾闻之,用人如器,各因其材。
然则吾国中材器如何?”李克曰:“大王之国,材器众多,然用之不均。
有才者不得志,有德者不得赏,是以贤才多隐而不出。
大王若欲使之出,必先去其弊,然后方可广求贤才。
”文侯曰:“善。
吾当如何去其弊?”李克曰:“大王宜先自省,去其骄奢,薄赋敛,宽刑罚,以养民心。
民心既安,然后可求贤才。
且求贤之道,不在一时,而在平日。
大王宜广求贤才,勿以一得而喜,一失而忧。
如此,则贤才自至。
”文侯曰:“吾受教矣。
吾将遵先生之言,广求贤才,以辅佐吾国。
吾国之治,庶几有望。
”李克曰:“大王能如此,必能成其大业。
臣敢贺大王之盛德,愿大王勉之。
”译文:魏文侯想要设立相位,便向李克请教。
李克回答说:“我听说,国家之所以能够治理得好,关键在于能否得到贤明的宰相。
过去商汤得到了伊尹,周武王得到了姜太公,因此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
现在大王想要治理魏国,非得贤明的宰相不可。
”文侯问:“那么我该如何做?”李克回答:“大王您的才能固然超过常人,但若要成就大业,非得贤明的宰相来辅助您不可。
魏文侯改过文言文翻译

【魏文侯改过文言文翻译】魏文侯用卜子夏、田子方担任国师,他每次经过名士段干木的住宅,都要在车上俯首行礼。
各地的贤才德士很多前来归附他。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了中山国,魏文侯把它封给了自己的儿子魏击。
魏文侯向群臣问到:“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大家都说:“您是仁德的君主!”只有任座说:“国君您得了中山国,不用来封您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
这算什么仁德君主!”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快步离开。
魏文侯接着问翟璜。
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君主。
”魏文侯问:“你凭什么知道?”回答说:“我听说国君仁德。
他的臣子就敢直言。
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我因此知道您是一位仁德的君主。
”魏文侯大喜,派翟璜去追任座回来,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奉为上宾。
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文侯说:“编钟的乐声不协调吗?左边高。
”田子方笑了,魏文侯问:“你笑什么?”田子方说:“臣下我听说,国君懂得任用乐官,不必懂得乐音。
现在国君您精通音乐,我担心您会疏忽了任用官员的职责。
”魏文侯说:“对。
”魏文侯的公子魏击出行,途中遇见国师田子方,下车伏拜行礼。
田子方却不作回礼。
魏击生气,对田子方说:“富贵的人能对人骄傲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呢?”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啦,富贵的人哪里敢对人骄傲呢!国君如果对人骄傲就将亡国,大夫如果对人骄傲就将失去封地。
失去他的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人拿他当国君的;失去他的封地的人,也没有听说有人拿他当一家之主的。
贫贱的游士,话不被听从,行为不合自己的心意.就穿上鞋子告辞了‘,到哪里得不到贫贱呢!”魏击于是谢罪。
魏文侯问李克:“先生曾经说过:‘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
’现在我选相不是魏成就是翟璜,这两人怎么样?”李克回答说:“地位卑下的人不参与地位高贵之人的事,关系疏远的人不参与关系亲近人的事:我在朝外任职,不敢接受您的命令。
”魏文侯说:“先生不要临事推让!”李克说道:“国君您没有仔细观察的缘故呀!看人,平时看他所亲近的,富贵时看他所交往的,显赫时看他所推荐的,穷困时看他所不做的,贫贱时看他所不取的。
魏文侯进谏文言文翻译

原文:魏文侯与群臣饮,而令公孙子质进酒。
公孙子质奉觞再拜,曰:“愿以闻于君。
”文侯曰:“何闻?”对曰:“臣闻之,天子有一言,天下遵之;诸侯有一言,境内遵之;大夫有一言,家内遵之;士有一言,朋友遵之;庶人有一言,乡党遵之。
今君之言,百姓未之遵也,愿君少进。
”文侯曰:“吾言即出,谁敢不从?”对曰:“臣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君能自安于民,则民乐矣;君不能自安于民,则民危矣。
君其审之。
”文侯曰:“善。
”乃罢酒。
翻译:魏文侯与群臣饮酒,便让公孙子质敬酒。
公孙子质捧着酒杯再次行礼,说:“我愿向您进言。
”文侯问:“你有什么要说的?”他回答说:“我听说,天子说出的一句话,天下的人都遵从;诸侯说出的一句话,国境内的人都遵从;大夫说出的一句话,家里的人都遵从;士说出的一句话,朋友都遵从;平民说出的一句话,乡邻都遵从。
现在您的言论,百姓还没有遵从,我希望您能稍微再说几句。
”文侯说:“我的话一旦说出,谁敢不听从?”他回答道:“我听说,君主就像一艘船,百姓就像水。
水能够承载船,也能够颠覆船。
君主如果能安心于百姓之中,那么百姓就会快乐;君主如果不能安心于百姓之中,那么百姓就会陷入危险。
请您慎重考虑。
”文侯听后说:“好。
”于是便停止了饮酒。
在这段对话中,公孙子质以“舟”与“水”的比喻,劝谏魏文侯要深知君民关系的重要性。
他提醒文侯,君主的地位如同舟,而百姓则是水,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
这警示君主必须时刻关注民生,不能忽视百姓的利益和感受。
文侯听取进言后,表示赞同,并停止了饮酒,这表明他接受了公孙子质的劝告,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这个故事强调了君主与百姓之间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以及君主在治理国家时应当谨慎言行的必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文侯改过文言文翻译
原文及译文供参考:
原文:
师经鼓琴,魏文侯起舞,赋曰:“使我言而无见违。
”师经援琴而撞文侯,不中;中旒(读音liu二声,古代君主冠冕边缘下垂的装饰物。
类似流苏),溃之。
文侯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左右曰:“罪当烹。
”
提师经下堂一等。
师经曰:“臣可一言而死乎?”文侯曰:“可。
”师经曰:“昔尧舜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不违;桀纣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违之。
臣撞桀纣,非撞吾君也。
”文侯曰:“释之,是寡人之过也。
悬琴于城门,以为寡人符;不补旒,以为寡人戒。
”
翻译:
乐师经(人名)演奏(古)琴,魏国的文王(因是诸侯国,故称侯)随音乐而舞蹈,(并依旋律)唱道:
“让我的话不被违抗。
”乐师经拿琴撞文王,没撞到;撞到了帽子的流苏,(帽子)破了。
文王对左右的人说:“作为臣子而撞他的.国王,他的罪是什么?”左右说:“罪该受烹煮(刑法)。
”抓乐师经到堂下第一级台阶。
乐师经说:“
我可以说一句话再死吗?”文王说:“可以。
”乐师经说:“过去尧舜当国王的时候,唯恐自己的话别人不反对;桀纣当国王的时候,唯恐自己的话别人违抗。
我撞的是桀纣,不是撞我的国王。
”
文王说:“放了他,是我的过错。
将琴悬挂在城门上,用以作为我错误的凭证;(破的)帽子不要补,用来做我的警示。
”【魏文侯改过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1.魏文侯文言文翻译
2.魏文侯问李克文言文翻译
3.盗牛改过原文及翻译
4.周处改过自新原文翻译
5.魏文侯轶事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6.《魏文侯问李克》原文及翻译
7.《魏文侯与虞人期猎》阅读答案及翻译
8.成语改过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