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学》作业及复习资料

《教育法学》作业及复习资料
《教育法学》作业及复习资料

《教育法学》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 B

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政府规章

D.教育单行条例

2.清末最重要的、一直沿用到1911年清政权灭亡为止的教育法规是( B

A.《钦定学堂章程》

B.《奏定学堂章程》

C.《京师大学堂章程》

D.《蒙学堂章程》

3.近代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制度赖以建立和存在的理论基础是“三权分立”说。“三权分立”是指( D

A.决策权、立法权、行政权的分立

B.司法权、决策权、立法权的分立

C.行政权、司法权、决策权的分立

D.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分立

4.教育督导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工作的监督制度,这种制度属于( C

A.权力机关的工作监督

B.司法机关的司法监督

C.行政机关的行政监督

D.执政党的党务监督

5.教育法律责任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其区别于其他社会责任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 C

A.导向性

B.对等性

C.强制性

D.有序性

6.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属于( D

A.企业法人

B.机关法人

C.社会团体法人

D.事业单位法人

7.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实行的是( B

A.校长负责制

B.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C.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D.校务委员会制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时间是( B

A. 1986年4月12日

B. 1993年10月31日

C. 1995年3月18日

D. 1996年5月15日

9.根据《教师法》第14条的规定,下面哪种情况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A

A.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B.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C.过失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D.过失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10.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B

A. 14周岁以下

B. 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 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

D. 18周岁以下

11.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是( A

A.国家财政拨款

B.城乡教育费附加

C.社会集资、捐资

D.教育专项资金

12.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主要由( D

A.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实施

B.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实施

C.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实施

D.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实施

13.根据《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的规定,农民个人脱盲要识( B

A. 1000个汉字

B. 1500个汉字

C. 2000个汉字

D. 2500个汉字

1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规定,学士学位由( C

A.国务院学位办授予

B.教育部授予

C.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

D.高等学校自行授予

15.我国教育督导机构分为( C

A.两个等级

B.三个等级

C.四个等级

D.五个等级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简述教育法的法源的类型。

教育法是由众多的教育法律规范组成的,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关某一方面教育活动的,规范形式为单一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另一种是有关教育活动的规范性条款包括在其他法律文件或法律规范之中,例如教育法中有关行政管理和行政处罚的规定。

2、简述教师的基本权利。

⑴、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简称教育教学权。

⑵、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简称科学研究权。

⑶、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简称管理学生权。

⑷、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署假期的带薪休假。简称获取报酬待遇权。

⑸、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简称民主管理权。

⑹、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简称进修培训权。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以学校为中心分析教育法的法律关系。

1、法律关系是由法律规范所规定的和调整的社会关系。

2、教育法调整的基本法律关系有: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校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学校与政府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政府依法对学校进行行政管理、干预和影响,学校处于服从的地位。同时学校依法享有独立自主的办学权利并可以对政府行使监督权。政府在此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是学校与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间的互相协作互相支援的关系,最突出地反映在所有权关系、相邻权关系和合同关系上。

学校与教师、学生的关系:学校与教师的关系就其行政性而言,是一种有权责分配和学校工作的特性所决定的管理关系。二者所处的地位不对等。学校与学生之间即是教育预备教育的关系,也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3、教育法调整的法律关系有两类:一是纵向型的教育行政关系,另一类是横向型的教育民事关系。

2、试述教育法律关系的基本特点。

教育法律关系就其性质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纵向型的法律关系,也称行政法律关系;另一类是横向型的法律关系,也称民事法律关系。

教育行政关系是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其教育行政权力过程中发生的关系。这一关系反映的是国家与教育的纵向关系,其实质是国家如何领导和管理教育的活动。教育行政关系与一般行政关系相比,虽有共同的特征,但又有很大的差异性。这是因为学校活动是在民主化、科学化的要求下进行的,参与这一活动的主体教师、科研人员以及学生是脑力劳动者,从事着精神领域中的创造性活动。它要求尊重知识、尊重创见和实践,尊重教育客观规律。这就要求法律在调整这方面的关系时,不能将它与一般的行政关系同等对待。

教育民事法律关系是在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学校与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团体、个人之间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这类法律关系是在共同意思表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各个平等主体之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引起的财产所有和流转是这类关系的基本内容。教育法律关系涉及面颇广,有些具有明显教育特征的民事关系,往往并不属于民法的调整范围,如近些年来办学体制出现的多元化等,这一类特殊的具有民事性质的社会关系,单靠民法调整是很不够的,必须由教育法和民法共同完成这一任务。

高等教育法律法规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 第一章教育法基本原理 1、简述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①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原则;②教育的公共性原则;③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④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2、试述教育法体系的基本结构。 纵向和横向结构 3、试述我国的基本教育制度。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4、我国有哪些现行有效的教育法律? 七部 1980:《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最新修改 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第二章教育法制与教育管理 1、如何理解教育法制。 三种含义: 1)、指国家制定的有关教育的法律和制度,是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制度的总合。 2)、指有关教育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活动过程。 3)、将其理解为依法治教,按照依法治理的原则和方式来管理和规范各种教育活动。 2、试述教育法制的特征。(P36) 1)能保障国家教育权的有效行使;2)能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3)能保障学校自主办学;4)有完善的立法制度和法规体系;5)有明确的法律责任规定;6)有完善的法律监督制度;7)有与法治社会相适应的法律文化。 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依法执教。 依法执教指依照法律管理教育事业。具体而言,是指国家机关以及有关机构依照有关教育的法律规定,在其职权范围内从事有关教育的治理活动,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依照有关教育的法律规定,从事办学活动、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其他有关教育的活动。 依法执教包括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依法执教 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 1)加强制度建设。2)保护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3)完善民主监督机制 第三章教育法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1、简述教育立法的程序。 1)教育法律议案的提出;2)教育法律草案的审议;3)教育法律的通过;4)教育法律的公布。

教育法学

一辨析 1.制定和实施教育法规应以教育政策为指导 答:正确。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本质上是一致的,教育政策市教育法规制定的依据。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实施的保障,成熟的教育政策可以转化为教育法。教育政策不仅指导教育立法的过程,体现在教育法律规范之中,而且也指导着教育法规的实施。在一些教育法规中,常设有“总则”部分,这部分的某些条文的实质就是政策性的说明。可见教育法规的制定往往要以教育政策为依据,教育法规的实施也要以教育政策为指导。 2.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的第一部教育基本法是《义务教育法》 错我国的第一步教育基本法是《中国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教育法》是我国的教育基本法,对整个教育全局起宏观调控作用。它的颁布为我国教育法规的建设提供全面的法律依据。3.第一次提出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政策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 答正确,纲要是1993年十四大提出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明确提出了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战略和指导方针。 4.“三教统筹”中的三教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答错,指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提出来的,是为了实现农村的教育综合改革而提出的管理运作模。《中共中央关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了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成立国家教育委员会,负责领导全国教育事业。 5.学历和学位都是由高等学校自主授予的 答错。学业证书,是指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颁发的,证明学生完成学业情况的凭证。它是用人单位衡量持有者知识水平和能力的依据。学业证书有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等。国家承认学历证书持有者的学历,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给与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国家不承认非学历证书持有者的学历,用人单位视情况确定其工资和福利待遇。学位制度是国家或高等学校以学术水平为衡量标准,通过授予一定称号来表明专门人才知识能力等级的制度。我国的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个等级。 6.教师体罚学生是一种违法行为,在这种教育法律关系中主体是教师。 答错,1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包括三类: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2.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属共同指向的对象。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形成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权利和义务就无从承担。在教育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指向客体与义务主体,指向的客体具有一致性,即都指向同一对象。 7.教育法第八条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体现了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答正确,这个规定确定了我国的教育教育公共性原则第一国家通过教育政策、法规等手段主导教育发展的进程,无论是公立教育还是私立教育都在国家的政策法规调控下实施公益性教育第二教育发展利益的社会共享。教育通过知识技能和规范的传递使个体社会化并得到智慧和精神的发展,从而使个体成为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成员。教育的目标在于促进公共利益的扩大,提升公共生活的质量。第三教育培养具有公共理性和参与公共事务意识的公民。二简答题 1.我国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原则是什么? 答: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并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两个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具体比例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第四套) (一) -06-26 18:20:57 来源:信阳考试网作者:编辑组信阳考试网【大中小】浏览:802次评论:0条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 共20分) 1.1632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了出来。 A.培根 B.斯宾塞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2.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A.《论语》 B.《学记》 C.理想国》 D.《雄辩术原理》 3.中国学校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 A.”诗、书、礼、乐、射、数” B.”诗、书、礼、乐、御、数” C.”礼、乐、射、御、书、数” D.”礼、乐、射、御、诗、画”

4.提出”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从做中学”等口号的现代教育派的代表是 A.卢梭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5.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A.教育的社会性 B.教育的平等性 C.教育的阶级性 D.教育的生产性 6.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A.教师、学生、教材 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 7.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A.社会生产 B.人口数量 C.科学技术 D.自然环境

8.”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原则是中提出的。 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9.马克思主义认为, 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A.从事智力劳动 B.从事体力劳动 C.接受教育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0.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1.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 这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教育学一体化第四次作业复习资料

第十章 单选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写的()中说:“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 《学会生存》 《儿童权利公约》 《爱弥尔》 《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A 第十章 单选题 “儿童中心论”以美国教育家()为代表,他认为教师应该放弃向导和指挥官的任务,不应该是儿童学习的主宰者,而应该是他们学习的看守者和助理。 蒙台梭利 赫尔巴特 杜威 洛克 C 第十章 单选题 在1924年的()中,成人社会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正式确认了儿童的权力。《学会生存》 《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儿童权利公约》 《日内瓦儿童宣言》 D 第十章 单选题 ()在其《普通教育学》中提出,学生的成长全依仗于教师对教学形式、阶段和方法的设计和定位。 洛克 凯洛夫 赫尔巴特 杜威 C 第十章 单选题 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尤其是情感、意志力、毅力、战胜困难的信息等,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 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 道德因素 意识因素 A 第十章 单选题 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并不重要的时期 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没有效果的时期 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B 第十章 单选题 近代的教师中心论以()为代表。 杜威 赫尔巴特 卢梭 马卡连柯 B 第十章 单选题 ()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体和心理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学生的心理特点 学生的身体特点 学生的思想特点 学生的年龄特点 D 第十章 单选题 童年期的学生在发展上表现为相对()。 缓慢 高速 平稳 迟缓 C 第十章 单选题

()是指动机、情感、意志、兴趣、个性等出了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 智力因素 体力因素 情感因素 非智力因素 D 第十一章 单选题 学校管理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把学校工作做好,不需要集中。 导向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B 第十一章 单选题 实行()有利于充分利用人才资源,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责任感,有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教师资格制度 教师管理制度 教师考核制度 教师聘任制 D 第十一章 单选题 1997年财政部、国家教委印发的(),分别对中小学财务制度做了具体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中小学财务制度》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 第十一章 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学校管理主要内容的是()。 教育教学管理 教育财务管理 教育人事管理 教育原则管理

(完整版)教育法学题库及参考答案.

《教育法学》复习题本科 一、单选 ( A ) 1.我国的教育基本法是_____。 A.《教育法》 B.《教师法》 C.《宪法》 D.《义务教育法》 ( C ) 2.教育法律规范由三个要素构成,即_____。 A.条件、内容和处理 B.假定、责任和制裁 C.假定、处理和制裁 D.处理、责任和制裁 ( C ) 3.根据宪法和法律(包括教育法律)授权,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_____。 A.教育基本法 B.单行教育法 C.教育行政法规 D.教育行政规章 ( A )4.根据我国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学校事故一般适用_____。 A.过错责任原则 B.过错推定原则 C.无过错责任原则 D.公平原则 ( B )5.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_____。 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 C.教育政府规章 D.教育单行条例 ( B )6.一般说来,教育法规的解释可以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 A..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 B.法定解释和学理解释 C..行政解释和地方解释 D..学理解释和司法解释 ( C )7.最早提出义务教育概念的是著名的宗教改革运动领袖是_____。 A.加尔文 B.胡格诺 C.马丁·路德 D.林肯 ( D )8.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权的结构一般由_____组成。 A.家庭教育权、学校教育权、教师教育权组成的 B.学校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学生教育权组成的 C.国家教育权、社会教育权、教师教育权组成的 D.国家教育权、家庭教育权、社会教育权组成的 ( A ) 9.教育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是_____。 A.教育法律规范的存在 B.教育法律现象的存在 C.教育法律制度的存在 D.教育法律意识的存在 ( D ) 10.《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系指______到______岁的中国公民。 A.0——16 B.0——.14 C.0——15 D.0——18 ( D )11. 1995年,_____的颁行,标志着我国教育法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A. 教师法 B.高等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 D.教育法 ( B )12.《教师法》属于______。 A. 法律 B.行政法规 C. 地方性法规 D.规章 ( D )13.《教育法》中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____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知识要点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知识要点 1.我国新时期依法治教的背景 一、新《宪法》的理念 1、以人为本 2、尊重和保障人权 3、正当程序原则 二、教育法律的范式转型 1.从单向度的政府选择模式到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的相互博弈; 2.从制度意义上的公益性到实践意义上的公益性; 3.从教育效率到教育公平。 三、事业单位改革 1.事业单位的概念 “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的目的,由国家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2. 传统事业单位制度的特征 (1)政治、社会保障、服务功能的合一性; (2)资源的不可流动性 (3)事业单位主体之间的身份关系 3.事业单位改革的内容 (1)从单位到法人:自主权 (2)从财政拨款制到分类管理:经费体制改革 (3)从任命制到聘任制:人事制度改革 (4)从平均分配到差别分配:分配制度改革 2.我国已经通过的教育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年2月12日通过,1981年1月1日起施行,共20条); 《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通过,1986年7月1日起施行,共18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10月31日通过,1994年1月1日起施行,共43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通过,1995年9月1日起施行,共84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5月15日通过,1996年9月1日起施行,共40《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8月29日通过,1999年1月1日起施行,共69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年12月28日通过,2003年9月1日起施行,共68条)。 3.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 学校是指经教育行政主管机关批准或登记注册,以实施学制系统内各阶段教育为主的教育机构。 《高等教育法》第六十八条:本法所称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 学校的法律地位是指其在法律上享有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 4.高等学校的权利和义务 高等学校的权利: (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学校权 (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权 (3).招收学生权 (4).学籍管理权 (5).对受教育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权 (6).聘任并管理教师及其他职工权 (7).对本单位设施和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权

《宪法学》课程第一次平时作业

《宪法学》课程第一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领导的、以为基础的的国家。 2、宪法实施监督的方式主要有:事先审查、、 和。 3、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 机关和机关。 4、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5、世界各国有关宪法监督的机关主要有:监督、或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监督,专门设立的宪法法院或监督。 6、宪法是制定国家普通法律的和。 二、选择题 1、宪法实施的监督包括以下内容()。 A、审查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 B、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为的合宪性 C、审查公民行为的合宪性 D、审查政党、社会团体等行为的合宪性 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无产阶级专政。 A、就是 B、形式上是 C、实质上是 D、不是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颁布过()。 A、两部宪法 B、三部宪法 C、四部宪法 D、五部宪法 4、根据宪法的效力与修改程序的不同,可将宪法分为:()。 A、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 B、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B、钦定宪法与民定宪法D、理想宪法与现实宪法 5、我国现行的宪法是()。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6、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 A、到会代表的1/2以上的多数通过 B、全体代表的1/2以上的多数通过 C、到会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D、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7、法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宪法性法律是()。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自由大宪章》 D、1791年《法国宪法》 8、世界法律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A、意大利宪法 B、英国宪法 C、法国宪法 D、美国宪法 9、宪法和一般法律的区别主要有()。 A、宪法的内容与一般法律不同 B、宪法的法律效力与一般法律不同 C、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与一般法律不同 D、宪法的文本形式和普通法律不同 10、宪法实施监督的方式概括起来主要有()。 A、事先审查 B、事后审查 C、附带性审查 D、宪法控诉 三、问答题 1、论宪法的主要作用。

南大《行政法学》第一次课程作业

作业名称行政法学第(1)次作业作业总分100 起止时间2017-4-20至2017-5-19 23:59:00 通过分数60标准题总分100 题号:1??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下列哪项不属于行政法在内容上的特点() A、行政法律规范数量繁多,没有统一的行政法典 B、行政法内容广泛,技术性较强 C、行政法律规范的内容易于变动 D、行政法始终都将行政关系作为自己的调整对象,具有确定性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2??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在我国不能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国家机关为() A、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D、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和经济特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3??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下列关于行政法渊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宪法是具有最高效力等级的渊源 B、国际协定属于我国的行政法渊源 C、我国的行政法渊源是“法典式”的 D、行政法规是行政法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4??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A、行政法律关系 B、行政关系 C、行政主体 D、相对人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5??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部行政关系() A、包括行政机关与公务员之间的关系 B、是基于社会管辖关系而形成的 C、受行政法调整的范围大于外部行政关系 D、各类主体处于平等地位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6??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3 如果行政主体对相对人的管理建立在行政隶属关系上,则该相对人为内部相对人,如果行政主体对相对人的管理建立在行政管辖关系上,则该相对人为外部部相对人 1、错 2、对 标准答案:2 说明: 题号:7??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3 如果公务员的行为是执行单位的命令或委托,不管单位的命令或委托是否超越权限,都属于单位行为 1、错 2、对 标准答案:2 说明: 题号:8??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3 相对人有服从和协助行政人进行行政管理的义务,同时享有建议、批评、控告、申诉等权利。 1、错 2、对 标准答案:2 说明: 题号:9??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3 行政机关必须以行政主体而不是以机关法人的身份出现,它必须是处于实施行政权的过程中 1、错 2、对 标准答案:2 说明: 题号:10??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3 行政司法权是介于行政权和司法权之间的一种权力,是行政主体所拥有的行政职权之一 1、错

教育学(第二次在线作业)

教育学(高起专)高起专小学教育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60 分。)得分:0V 1. 谈话法、讨论法和陶冶法的共同特征是( )。 A. 以教师为主的活动 B. 以学生为主的活动 C. 师生双边活动平衡 D. 运用多媒体技术 正确答案:A 满分:3 分得分:0 2. 不属于社会教育途径和形式的是( )。 A. 街道 B. 社区 C. 校外机构 D. 家长会 正确答案:D 满分:3 分得分:0 3. 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入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正确答案:C 满分:3 分得分:0 4. 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教师的()。 A. 知识拓展能力 B. 设计教学的能力 C. 教学创新能力 D. 教育教学能力 正确答案:D 满分:3 分得分:0 5. 写出《爱弥尔》一书的教育家是()。 A. 卢梭 B. 洛克 C. 斯宾塞 D. 康德 正确答案:A 满分:3 分得分:0 6.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明了()。 A.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 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正确答案:A 满分:3 分得分:0 7. 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 凯洛夫的《教育学》

B.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正确答案:A 满分:3 分得分:0 8.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A. 义务教育要求 B. 素质教育要求 C. 全面发展中导向作用 D. 奠基工程 正确答案:D 满分:3 分得分:0 9. 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 课程设置 B. 学科顺序 C. 课时分配 D. 学年编制 正确答案:A 满分:3 分得分:0 10. 教学是( )。 A. 学校的辅助工作 B. 学校的全部工作 C. 学校的中心工作 D. 学校的教师工作 正确答案:C 满分:3 分得分:0 11. 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劳动具有()。 A. 责任性 B. 创造性 C. 复杂性 D. 长期性 正确答案:B 满分:3 分得分:0 12.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的特点所决定的。 A. 劳动内容 B. 劳动对象 C. 劳动手段 D. 劳动方式 正确答案:B 满分:3 分得分:0 13. 下面不属于对“学生主观能动性”描述的是() A. 学生具有自觉性 B. 学生具有独立性 C. 学生具有创造性 D. 学生具有可塑性 正确答案:D 满分:3 分得分:0 14.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 A. 强制作用 B. 辅助作用 C. 主导作用

高等教育法律法规

《高等教育法规实用教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高等教育法律法规教程》是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培训,使新教师比较系统地全面掌握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熟悉高等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条文内容,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涉及高等教育法律法规问题的能力;帮助新教师树立依法治教的意识,正确行使权利,切实履行义务,并学会运用高等教育法律法规维护学校、学生和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讲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法律干预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近现代西方国家对高等学校的法律干预的主要领域,了解我国对高等学校的法律干预的立法发展概况。(一句话有两个的) 讲授内容 一、高等教育的起源 二、特许状制度与大学自治传统 三、近现代西方国家对高等学校的法律干预 四、我国对高等学校的法律干预 讲授重点 1、近现代西方国家对高等学校的法律干预的三个领域 2、我国对高等学校的法律干预的概况 第二讲高等教育活动中的法律关系及法律责任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法律关系的概念和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了解高等教育活动中的行政法律关系及法律责任,了解高等教育活动中的民事法律责任。 讲授内容 一、高等教育活动中的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

(二)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二、高等教育活动中的法律责任 (一)高等教育领域的两种行政法律关系及其责任形式 (二)高等学校作为行政相对人的行政法律责任 (三)高等学校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法律责任 三、高等教育活动中的民事法律责任 (一)民事责任形式及其归责原则 (二)高等学校领域的特殊民事责任 讲授重点: 1、高等教育活动中的法律关系、法律责任 2、高等学校作为行政相对人的行政法律责任 3、高等学校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法律责任 4、高等学校活动的特殊民事责任 第三讲我国高等学校法人治理结构 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高等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基本模型的基本要素,包括确立高校法人的公共利益目标、法人内部治理结构的权利机制、法人外部治理结构的权利机制、高校法人内部权利主体的权利制衡等。 讲授内容 一、处于转型期的我国高等学校 二、急需法人治理的高等学校 三、高等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实质 四、我国高等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模型 学习重点 我国高等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模型 第四讲学业证书制度与学位制度 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学业证书的意义、种类及其法律效力;了解学位制度的意义、学位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知识要点汇总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知识要点 1简述教育法治化的内容与特征 教育法制化内涵:通过法律规章来协调、规范和引导教育关系以及教育行为,从而保障教育秩序,实现教育目的教育法制化是教育法律化和制度化的简称,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完备的教育法律,并依照法律的规定来领导和管理教育事务,促进教育管理的法制化和制度化教育法治化包含以下内容:教育立法;教育执法;教育守法。 教育法治化具有以下特征:教育法治的权威化;教育治理的法律化;教育关系的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教育法治化的核心是法治精神。 2试述高校教师法治素养提升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及提升的路径。必要性:教师作为公民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的法治素养要求:p9 (1)教育的育人本质指向教师法治素养的提高。育人的本质决定了法治社会的教师更应该知法、守法和用法,教师法治素养提高了,才有可能培养出具备法治素养的学生。 (2)教育的复杂性指向教师法治素养的提高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和价值需求使得教育问题复杂化,只有教师的法治素养提高了,才更可能依法执教,维护自己和学生的权力,从容面对各种教育问题,促进教育的繁荣与发展教师法治素养主要表现为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 (1)法治意识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前提。 (2)法治思维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重点。 (3)法治精神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保证。 教师法治素养提升的路径 (1)加强法治学习,树立法治意识

(2)加强法治实践,锻炼法治思维 (3)塑造法治文化,提升法治精神 依法治教和教育法治化的关系:依法治教体现的是高等教育的“管理”,教育法治化对应的是高等教育的“治理”,依法治教的实质是通过法律来管理教育,强调的是自而下的行政化的管理,法律是管理的工具 推进一流大学和一式 第一步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千学科进入世界流学料前列; 第二步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前列,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 4简述《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规定的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 (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心地位);(3)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4)提升科学研究水平:(5)增强社会服务能力:(6)优化结构办出特色:(7)促进高校办出特色,(8)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流学程 5、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高棱设置专业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1)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期,(2)有相关学科专业为依托:(3)有稳定的科会人求,(4)有科学、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有

教育法学课程纲要

《教育法学》课程讲课提纲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教育法学的知识基础,包括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以及基本分析方法2.通过学习,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形成独立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提出观点并进行系统论证的能力 3.通过学习,形成教育法学的学科意识,培养教育法的问题意识、实践意识以及教育法的敏感意识 二、学习要求: 1.每个同学必须选择一个教育法方面的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包括这个案例中所涉及到的法律关系、法律责任及主要依据,字数1000字左右,并做7分钟的案例分析汇报,同时汇报时要做好PPT,汇报案例在前10周确定好并报给学习委员,避免重复。 2.每个同学必须对每个专题都有所了解,每堂课都必须先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资料阅读相关文献,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全班7人形成一个教育法学学习小组,共7个学习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要求每组围绕一个专题进行文献资料搜索,至少要搜索10篇以上文献资料(包括博硕士论文),同时翻译一篇相关的英文文献,一学期至少开展两次以上讨论活动,所选的专题不可重复,具体由班长和学习委员落实,教师会不定期的进行抽查。 4.课程实行闭卷考试,主要考查教育法学基本理论以及对教育法学基本理论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三、讲课专题: 第一讲教育法学概述:包括基本概念、历史发展、研究方法等 第二讲教育法的概念、价值、规范与法律责任 第三讲有关教育行政机关的法律 第四讲有关学校的法律 第五讲有关教师的法律 第六讲学生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第七讲教育立法 第八讲教育法的实施 第九讲教育法律救济 第十讲教育法律监督 第十一讲有关证据的法律知识 第十二讲法律文书的写作格式与注意事项 第十三讲学生进行案例汇报 第十四讲学生进行案例汇报 第十五讲学生进行案例汇报 第十六讲复习课 四、参考文献: 1.沈宗灵主编《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6月第2版 2.黄崴主编《教育法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11月第1版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作业4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作业4 作业4 一、单项选择题 ADBBDD 二、简答题 1.简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答:①、家庭教育是其它教育的坚实基础。②、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步入社会的起点。③、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④、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是学前儿童 性格养成的条件。 总之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父母的一言一行是学前儿童学习的榜样,家 庭教育时刻影响着学前儿童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家庭教育是任何其他教育所不能代 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 2.列举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 答:①、志愿者,可以负责部分教育活动。②、家长俱乐部。如定期会面、论坛、博客、QQ群等。组织家长俱乐部吸收家长参加各个班级活动。③、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工作。 根据幼儿园教学计划可在适当时机,邀请家长参与教学过程,利用周围资源,为孩子的发 展服务。 3.简述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义。 答:(1)优化社区学前教育的功能;(2)提高学前教育正式机构的教育质量;(3)促进社区学前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4.简述幼小衔接的意义。 答:(1)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过渡期的存在;(2)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儿童入 学适应不良;(3)现在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儿童的长远发展。 5.简述各国幼小衔接实践的基本特征。 答:各国幼小衔接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小学向幼儿园靠近、幼儿园向小学靠近和幼 儿园与小学一体化。 国外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的共同特点是:(1)入小学的预备教育必须为幼儿身体、认知、情感、道德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奠定基础;(2)小学预备班的教育始终保持幼儿园的特点;(3)加强教师素质的训练。 三、论述题 1. 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般会面临哪些问题?幼儿园教师应如何帮助解决?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学习心得 通过对《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其中一员的我对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自身的定位也有了一定认识。以下对《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各章重点,高等教育的法律地位、以及结合本人在高等学校工作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 一、《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各章重点内容总结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共七章内容,其中第一、二、三章分别阐述了高等学校、高等学校教师、高等学校学生的法律制度;第四章论述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第五章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法律制度,第六章讲的是民办高等教育法律制度的相关内容,第七章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了总结。 第一章——高等学校法律制度,共五节内容;分别从高等学校的类型、设立变更与终止、权利与义务、章程、以及内部组织机构五个方面对其内容进行了阐述。高等学校的类型:按举办主体划分,分为公立高等学校和民办高等学校;按办学形式划分,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按办学层次划分,分为本科层次院校和专科层次院校;高等学校的设立:原则、基本条件、程序;高等学校的变更具体内容有基本形式、变更的审批、变更的核准;高等学校终止包含了学校终止的情形、审批;高等学校的权利:自主管理权、教育教学权、招生权、学籍管理权、颁发证书权、聘任权、管理财产权、拒绝干涉权、其他权;义务:遵纪守法义务、贯彻方针义务、维护权益义务、提供情况义务、合理收费义务、接受监督义务;高等学校章程包含了地位、内容、制定与修改的主要内容;高等学校的内部组织机构:校长负责制。 第二章——高等学校教师法律制度,共五节内容;论述了高等学校教师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高等教师资格制度、职称制度、聘任制度,以及高等教师常见的法律纠纷和权利救济等问题。教师的法律地位,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教师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位置;高等学校教师的权利: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学生管理权、报酬待遇权、参与管理权、进修培训权;高等学校教师的义务:遵纪守法义务、教育教学义务、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义务、尊重学生人格义务、保护学生权益义务、提高自身思想业务水平义务;高等学校教师的法律地位,具体来说是

四川电大《环境保护法环境法学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作业》1-课程号:5108174学习资料答案

环境保护法环境法学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作业_0001 说明:每学期的课程题目都可能更换,请认真核对是您需要的题目后再下载! 四川电大-课程代码:5108174 【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题目】2008年政府机构改革中新成立的国务院环保部门是() [A.]环境保护委员会 [B.]环境保护部 [C.]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D.] 国家环境保护局 [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正确答案是:B 【题目】在国际环境法实施的经济刺激手段中,“泡泡制”主要表现为() [A.]金融保险 [B.]生态标志 [C.] 财政补贴 [D.]弹性许可证 [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正确答案是:B 【题目】下列关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卸、存放中符合安全规定的是( ) [A.]某工厂未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上安装必要的防爆、泄压设施 [B.]装卸工人在搬运危险化学品时随意拖拉、猛烈撞击、抛掷 [C.] 为确保安全,某港口修建了危险化学品专用码头和仓库 [D.]库房工作人员对大量危险化学品未进行检查和登记,即运入存放 [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正确答案是:C 【题目】依照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狩猎证持有者可以猎捕的野生动物是() [A.]国家一级保护的 [B.]国家二级保护的 [C.] 非国家重点保护的 [D.] 《濒危物种贸易公约》禁止贸易的 [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正确答案是:C 【题目】大气污染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排入大气中污染物的() [A.]种类 [B.]浓度 [C.] 排放源的高度 [D.]来源 [仔细分析上述题目,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正确答案是:B

法学教育应推进模拟法庭教学课程化

法学教育应推进模拟法庭教学课程化 摘要:由于我国模拟法庭教学起步晚,仍处在早期建设阶段,将其独立设置为课程还有待进一步努力。为此,本文结合吉林大学法学院模拟法庭课程化实践,从课程价值定位、课程独立设置、多元师资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实践考核方式、提供资源保障等方面,探讨了模拟法庭教学课程化的要件,进而将模拟法庭教学课程化作为高校法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 关键词:法学教育;卓越法律人才计划;模拟法庭;课程化;吉林大学法学院 一、模拟法庭课程设置的要件 鉴于目前高校模拟法庭教学活动的非常规化和以“表演”为主的现状,我们认为开设模拟法庭课程,应将其教学安排与内容常规化和专业化,实现与现行法学教育体系的无缝对接,即在不放松理论教学的前提下,调整部分理论课程的设置,在不改变总体学分的设计下,通过合并或适当减增理论与实践学分,逐步将模拟法庭课程嵌入整个教学计划之中,改变单就某一部门法理论教学辅之以模拟法庭训练的模式,全面提升模拟法庭课程的地位,这将有助于改善和克服现阶段以模拟法庭为主要形式的校内法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系统提升模拟法庭在法学实践教学中的作用,整体推进法学实践教学。为此,经过吉林大学法学院近三年来的摸索实践,我们认为一个较为成熟、行之有效的模拟法庭课程开设条件,至少需要具备以下构成要件。 1. 明确的课程价值定位 模拟法庭课程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理论教学的实践性教学,其通过模拟庭审程序和诉讼角色扮演的形式,为法科学生提供一种逼真的运用所学知识的教学场景。虽然,目前在模拟法庭教学的推广过程中,仍然将模拟法庭作为一种技术层面的教学辅助手段,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和诉讼程序的理解,还未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但是,我们认为,随着法学教育改革的深入、法学实践性特征的凸显和法科学生现实执业需求的明确,模拟法庭必将成为一门专业的教学课程,纳入正式的教学计划。 首先,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社会科学,法学教育具有学术性和实践技能性的双重属性,这一点业已成为国内外法学教育界的共识[1]。法学院校培养的学生多数将进入司法实践领域,成为职业化的法律工作者。法学理论和实践技能在学生的培养中不相伯仲,同等重要。其次,模拟法庭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创新能力,与理论学习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模拟法庭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既考核了学生的理论基础与文本理解能力,也开阔了学生的法律实践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再次,模拟法庭课程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理论学习不同,模拟法庭是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模式。在模拟法庭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突破传统的概念记忆的学习方法,强化自我学习的意识,提

教育学第一次作业

黄济《小学教育学》绪论、第一章和第二章,黄甫全《教育学》第一章 教师教育学院 08小教李雪英学号:2008110119 小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摘要: ***生活化的教育 1、教育学是指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三中心”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 3、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及其启蒙作用。 4、我国现行学制: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5、教育的起源:关于教育起源的动因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生物学冲动说”(生物起源说)、“心理模仿说”(心理起源说)、“劳动决定论”(劳动起源说)和“生活需要说”。 6、原始生活化的教育:生活化的教育形式使得儿童的“教育过程从这里开始,而且教育过程最一般的各阶段的最终职责也必须寄托于此”。人们获取生活必需品的过程以及宗教仪式、礼拜或巫术活动的过程也就是教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儿童是在家庭和族群各种活动的观察和参与中,习得基本的技能和必要的观念。生活化的教育,成为人类关于儿童与年轻人教育的最初形式。 ***学校化的小学教育 一、学校化小学教育的特点: 1.在教育目的上,象征性的形式目的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功用性的实用目的不被重视。 2.在教育内容上,经过精心编排和组织的典籍以及宗教的经典成为主要的课程。3.在教育方法上,格外重视识记和背诵,具有刻板性和专制性。 4.在教育权利上,统治阶级大权在握,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二、现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小学教育的基础性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被确定。(生产性) 2、小学教育公立化和法制化。(革新性) 3、教育对象扩大,普及小学义务教育成为潮流。(民主性) 4、小学教育内容世俗化。 5、小学课程设置学科化。(科学性) 三、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全民性、义务性和全面性。 ***走向学习共同体的小学教育 走向学习共同体: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前主席波伊尔认为:“学校应成为学习共同体,校长和教师应成为领导者,家长成为合作伙伴,语言的中心地位,整合的课程,对成就的测量,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孩子们服务的支持体系,致力于品格的塑造。”他专门设计出了基础学校新的整合课程形态的基本结构为:语言是学习的核心,包括语文、数学和艺术;带共性的基础课程,包括科学、历史、文学、公民学和地理;通过评价测量结果,制定语言和核心知识方面的基本标准,为学习服务,对家长、学生和社会负责。 走向学习共同体的小学教育,其基本的前提假设是“小学教育作为学习化文化的存在”。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小学,其核心的价值是着眼于为儿童终身发展服务。走向学习共同体的小学教育从内在的运行状况而言,被纳入个体的整个终身学习历程,因此必须注重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以及小学教育与中等教育的衔接。今天在我国所倡导的九年一贯制就是其鲜明的表现。从外在的学习环境的建构而言,它一方面把学校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社区与生活场域,强调学校的学习化与生活化,小学生在这里进行知识的获得、经验的建构以及价值态度的养成;

2010年高等教育法律法规试题习题及部分答案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法律法规试题习题及部分答案(11-5-6-No1) 选择题 1.我国建国以来,由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第一部有关教育的法律是 A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教育行政法规是由---------制定和发布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C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教育部 3.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B A.传统文化 B.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C.知识与技能 D.讲文明礼貌 4.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属于---D--------。 A.企业法人 B.社会团体法人 C.机关法人 D.事业单位法人 5.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C--,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A.传授专业知识 B.传授实验技能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6.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D---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A.低于 B.高于 C.同等于 D.不低于或者高于 7.学校对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教师,可以给予--B------。 A.行政处罚 B.行政处分或解聘职务 C.撤销教师资格 D.追究民事法律责任 8.在我国教育法系中,居于第一层次的法是-----C----。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制定机关为--B-。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10.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D---,国家保障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 A.保障 B.前提 C.先锋 D.基础 1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C,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A.传授专业知识 B.传授实验技能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12.高等学校的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D-的原则,由高等学校的校长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 A.服从学校发展需要 B.由教师自己申请 C.学校规章制度确立 D.双方平等自愿 13.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年限为---A---。 A.9年 B.10年 C.11年 D.12年 14.受教育者有在---D--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 A.学业成绩 B.品行 C.身体状况 D.学业成绩和品行 15.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日内,作出处理。B A.20 B.30 C.45 D.60 16.世界上最早对教育进行立法,也是最早研究教育立法的国家是--A----。 A.美国 B.日本 C.德国 D.英国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是基本法源-- A--。 A.宪法 B.民法 C.行政法 D.民法通则 18.教育部门规章是由--D--制定和发布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国务院 D.教育部 19.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B-----------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