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法学导论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学导论重点

第一章法的概念

第一节法的起源和含义

三、中西方不同法律象征的比较

共同点:

(一) 体现了神判而非人判的特征。

(二) 体现了对正义、公平的价值追求。

(三) 体现了法律的惩罚功能。

差异:

(一)理性、科学性与自然、艺术性的差异

(二)对于程序正义认识上的差异

程序正义是按照类似处理的要求,将法律和制度所确定的规范以同样的方式平等地适用于类似的情况。

Justice must not only be done,but must be seen to be done.

(三)法治与人治的差异

(四)女性地位的不同

第二节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法的概念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二、特征

(一)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

1、规范性

为人们确立了明确的行为模式和标准。

2、概括性

提供的行为模式和标准是从各种具体行为中概括出来的一般尺度。

3、可预测性

内容具有稳定性,可以反复适用。

(二)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

“制定”,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原先并没有某种行为规则,立法者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

“认可”,是指社会生活中原来已经实际存在着某种行为规则,国家以一定形式承认并且赋予其法律效力。

(三)法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是指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权利主体所拥有的、正当的行为自由与行为控制。

义务是指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义务主体应当根据权利主体要求而必须进行的行为约束。

(四)法的实施由国家强制力作保障。

国家强制力是指国家强制人们服从的一种力量,违反了法律规定义务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由专门的国家机关依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法律的强制力不等于任意的暴力。

法律的强制力具有潜在性的特点。

国家强制力不是法律实施的惟一保证力量。

第一章法的要素

法的要素是法的基本成分,即构成法律的基本元素。

第一节法律概念

一、法律概念释义和特征

(一)概念

法律概念是指人们在不断地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对具有法律意义的现象和事实进行理性概括和抽象表达而形成的一些权威性范畴或术语

(二)特征

1、具有明确、清晰传达意义的特征。

2、具有法律意义,权威性和强制性强。

3、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

二、法律概念的作用

(一)法律概念的建构功能

(二)提升法律的明确性和确定性。

法条: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下列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3、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4、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三)法律概念是法律推理的有力工具。

三、法律概念的种类

(一)专业概念、日常概念和技术性概念

1、专业概念

从法律的理念抽象和实际运作中逐渐产生的仅适用于说明、反映法律现象的专门概念。如:法人是一种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组织。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之权利的制度。

2、日常概念

将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概念移植到法律领域以后反映有关法律现象的概念。

如:父母重伤

刑法:第九十五条本法所称重伤,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伤害:

(一)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的;

(二)使人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机能的;

(三)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

3、技术性概念

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概念或术语。如:病原体、电磁波

(二)主体概念、客体概念、内容概念和事实概念

1、主体概念

表现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如:公民、法人、代理人、原告、被告等。

2、客体概念

表现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如:物、动产、标的、作品等概念。

3、内容概念

表现法律关系内容的概念。如:所有权、专利权、请求权;债、赔偿责任。

4、事实概念

表现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原因的概念。

如:出生、死亡、违约、侵权等

第二节法律规则

一、法律规则

法律规则是指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

二、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一般把法律规则的要素区分为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种。

(一)假定条件

假定条件是法律规则中关于适用该规则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

法条: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二)行为模式

行为模式是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具体行为之方式或范型的部分。

1、可为模式。

例如: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2、应为模式。

例如:公务员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者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应当退休

3、勿为模式。

例如: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三)法律后果

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在做出符合或者不符合行为模式要求的行为时应承担的结果的部分。

一般而言,法律后果可以分为肯定性后果和否定性后果。

1、肯定性的后果是确认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利益和状态具有合法性和有效性,予以保护甚至奖励

2、否定性后果是否认行为及由此产生的利益和状态具有合法性和有效性,不予保护甚至对行为人施以制裁。

(四)对法律规则逻辑结构理解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1、任何一个完整意义的法律规则都是由上述三种要素按一定逻辑关系结合而成的。

2、在立法实践中,在表述法律规范的内容时,常常对某种要素加以省略。

3、应当把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区别开来。

三、法律规则的种类

(一)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和复合性规则

1、授权性规则

(1)授权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可以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及可以要求他人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