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作古诗词及诗词韵律
诗词的格律公式

诗词的格律公式诗词的格律公式是指通过诗句的音节、平仄、韵律等规则来构建诗词的形式习惯和美感。
在不同的诗词体裁中,格律公式有所不同。
下面将介绍古体诗词和近体诗词的格律公式。
一、古体诗词的格律公式:1. 五言绝句:古体诗词中最常见的一种体裁,每句五个字,四句构成一首完整诗。
五言绝句的韵脚通常采用平平仄仄平的韵律。
2. 七言绝句:与五言绝句相似,每句七个字,四句构成一首完整诗。
七言绝句的韵脚通常采用平平仄仄仄平平的韵律。
3. 七言律诗:七言律诗的特点是每句七个字,一般分为四联或八联。
每联中的各句韵脚要保持一致。
七言律诗的韵律比较严格,要求平仄错落有致。
4. 五言律诗:五言律诗与七言律诗的格律相似,每句五个字,一般分为四联或八联。
五言律诗的韵律比七言律诗更为严格,平仄要求更加准确。
上述的格律公式只是古体诗词中的一部分,还有一些特殊的体裁如律诗、绝句等也有独特的格律。
二、近体诗词的格律公式:1. 现代诗:现代诗词中没有明确的格律公式要求,常常追求自由的意象表达和声韵的变化。
现代诗词可以自由地运用音节,不受固定的韵律框架约束。
2. 五绝:近体诗中最常见的一种体裁,每句五个字,四句构成一首完整诗。
五绝的韵脚可以采用押韵或者半押韵。
3. 七绝:与五绝相似,每句七个字,四句构成一首完整诗。
七绝的韵脚也可以采用押韵或者半押韵。
4. 新体诗:新体诗是近体诗词中的一种形式,相较于古体诗词更加自由,没有明确的格律要求。
新体诗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可以采用不同的音韵节奏。
总结起来,古体诗词的格律公式要求比较严格,有明确的韵脚和平仄要求;而近体诗词的格律要求相对自由,追求更加个性化的表达。
在写作诗词时,需要根据不同的体裁和风格选择合适的格律公式,通过合理运用格律公式,可以增强诗词的韵律美和艺术感。
古诗词的音韵与韵律

古诗词的音韵与韵律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卓越的艺术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享誉世界。
而古诗词的音韵与韵律,更是其独特之处。
本文将深入探讨古诗词的音韵与韵律,从字音、韵部和律诗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对古诗词的音韵之美的理解。
一、古诗词的字音古诗词是通过字音的合理运用,形成了独特的音韵美感。
古人在写作古诗词时,注重音韵的平仄配搭,力求表达出诗情画意。
字音的平仄是指字的声调的长短,平音为长,仄音为短。
通过选用平声字或仄声字,构成起伏有致的音乐效果。
例如,李白的《月下独酌》中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给人一种感染力强的美感。
二、古诗词的韵部韵部是指古诗词在音韵上的一种组织形式。
古代诗人常常以平仄和押韵相配合,通过变化的韵部,使诗句更富韵律美感。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押韵,使整首诗语言优美流畅,具有深入人心的韵律美。
三、古诗词的律诗律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它以字数和韵脚为基础,并严格遵守平仄和韵律的规范。
律诗的格律和韵律使得诗句更加规整有序,给人以清新优美的感受。
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律诗,它的韵律和平仄的运用使整首诗更具艺术感,让人难以忘怀。
总结起来,古诗词的音韵与韵律是其独特之美。
字音的平仄配搭、韵部的选择和律诗的规律运用,使得古诗词在音乐性上更加出众。
它们通过声音的饱满与变化,让诗词的意境更加深远、细腻,使读者在阅读时仿佛听到了诗歌的歌唱和韵律的流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们对古诗词的音韵与韵律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但是美感是主观的,不同人对于音韵和韵律的感受有所差异。
因此,不同的诗句和诗人可能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而这正是古诗词之美的多样性所在。
综上所述,古诗词的音韵与韵律是其独特之处,它们通过字音的平仄配搭、韵部的选择和律诗的规律运用,赋予了古诗词一种动听而饱满的艺术美感。
在欣赏古诗词时,我们不仅要注重其意境表达,更要品味其中的音韵之美,领略其与众不同的韵律之美。
如何运用古诗词中的对仗和押韵提升文章的节奏和韵律感

如何运用古诗词中的对仗和押韵提升文章的节奏和韵律感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湛的表达技巧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其中,对仗和押韵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够赋予作品以美感、节奏感和韵律感。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古诗词中的对仗和押韵提升文章的节奏和韵律感。
一、对仗提升文章的节奏感对仗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指的是按照一定的音韵规律将词句进行配对,使得整个作品在朗朗上口的同时也增加了节奏感。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借鉴古诗词的对仗方式,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对仗的方式来提升自己文章的韵律感。
比如,在叙事性的文章中,我们可以使用平仄对仗的方式,即通过平声和仄声的交替使用,使得文章的音韵更为和谐、动听。
例如,“江山如画,风景如诗”中的“江山”与“风景”、“如画”与“如诗”之间就存在着平仄的对仗。
其次,对仗还可以用于提升文章的节奏感。
通过对句子结构和音韵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得文章的行文更加流畅。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依山”和“入海”之间的对仗,使得整句话的节奏感十分明显,让人读起来耳目一新。
二、押韵增加文章的韵律感押韵是古诗词中的另一种修辞手法,指的是通过词句末尾的音韵进行配对,形成韵律和谐的效果。
在写作中,我们也可以运用押韵来提升文章的韵律感。
首先,押韵可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美感。
通过将具有相同韵脚的词句放在一起,有助于加强词句之间的联系和呼应,提升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中的“相思”被押韵三次,使得整句词句相扣,表达了作者对相思之苦的深刻体验。
其次,押韵也可以使文章的韵律更加明显。
通过运用押韵,我们可以使诗句或句子在韵律上具备一定的规律性,加强文章整体的节奏感。
例如,“天阔阔,风也会有选择,我曾经失落,但不会绝望”中的“阔阔”和“选择”、“落”和“绝望”之间的押韵使得整句话的韵律感十分明显。
三、运用对仗和押韵的注意事项在运用古诗词中的对仗和押韵提升文章的节奏和韵律感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不要过度使用对仗和押韵。
古诗韵律

许多古文学爱好者时而文思泉涌,诗兴大发而赋诗题词,对古代诗歌情有独钟,却苦于对标准古诗平仄格律一知半解,往往只能凭心而估随意而作,并不知道所作诗词是否合乎规范。
导致许多意境上佳的诗歌词赋因为格律不齐平仄有误,只得沦为“打油诗”。
诚为可惜~鉴于此,特在此浅谈一下古代诗歌入门最粗浅的要领,基本的规则,使大家大致认识古诗,帮古诗爱好者们答疑解惑。
大家常常听说,古代诗词都讲究个“平仄”。
那么什么是平仄?古诗里又是如何规定平仄的呢?大家都知道普通话分四个音,目前通常来说第一第二声为平,第三第四声为仄。
七绝五绝等格式,开头平起与仄起平仄格式不同,一般一,二,四句尾字同韵。
若一二四句尾音平,第三句尾音必定为仄;反之则相反。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
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例如:妈麻马骂(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简单来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另外古代汉语读音与现代普通话拼音相比相差甚大,例如:如杜牧《山行》一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韵为“ia”。
读出来为:“石径斜,有人家,二月花”。
其中斜字就明显不能押韵。
因为现代普通话念做倾斜(xie)。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的唐代大诗人杜牧,此等以七绝闻名天下的诗词名流,怎么可能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呢?显然不合乎情理。
其实在唐代古音里面这个斜字做“xia”(第二声);这样一来就完全押韵了。
即使用现代语言中保留古汉语等古汉族文化最全面的客家话,念出来也是完全押韵的,读“xia”(第二声)。
古诗的韵律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拼音中所谓的韵母.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古诗词的范围太广了,以律诗为例.古人写律诗,是严格地依照韵书来押韵的.明清代常查阅《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韵书不但可以说明明清代的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说明唐宋律诗的用韵.诗韵共有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上平声15韵: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下平声15韵: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这些只是代表字.表示韵母的种类.有些字的发音,古代和现代不一样,所以这些只能做为一种参考.。
有关古诗作文(精选29篇)

在平⽇的学习、⼯作和⽣活⾥,⼤家⼀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义的古诗,泛指鸦⽚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编精⼼整理的古诗作⽂(精选2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作⽂篇1 我爱古诗词,是因为它诗句优美瑰丽、意境深沉;我爱古诗词,是因为它富含⽣活哲理;我爱古诗词,是因为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化遗产…… 在成长路上,我学会的第⼀⾸诗,就是《咏鹅》。
记得⼩时候朗诵时,我咬⾳不准,竟把“鹅”读成“饿”,惹得家⼈捧腹⼤笑时,我仍⼊情⼤声地诵读。
每次看到池塘,我都会情不⾃禁⼤声吟诵《咏鹅》,引得路⼈驻⾜观看,连声赞叹,这些情景恍如昨⽇,历历在⽬。
慢慢地,我爱上吟诵古诗。
在⽗亲引导下,每个周末,我都会观看⼏集《中国诗词⼤会》,我眼界⼤开,领略了精彩绝伦的古代中国瑰宝——古代诗词,让我兴奋不已;评委⽼师丰富的诗词⽂化知识和⾼超的绘画技巧,令我陶醉着迷。
慢慢地我痴迷上了古诗词。
早晨去爬⼭,⼀踏进神光⼭⼤门,我就看见假⼭上如瀑布般倾泻⽽下的流⽔,嘴中⽴刻蹦出李⽩的两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步流星地跑向旁边的玻璃桥,站在玻璃桥上,那些如头发似的柳丝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美极了!这时我⼜联想到⼀句诗:“碧⽟妆成⼀树⾼,万条垂下绿丝绦。
”爸爸竖起了⼤拇指,我⼼⾥像吃了蜜糖似的。
古⼈说,不读诗词,不知春秋历史;不读诗词,难品⽂化精粹;不读诗词,不⾜以感天地草⽊之灵。
诗与词,中国独有的⽂化,是其他国家⽆法⽐拟的。
诗词,是现实⽣活的升华,融⼊了诗⼈的美好情感与奇特想象。
它源于平凡⽣活,却⾼于⽣活。
我爱古诗词,不仅因为她语⾔优美,⽣动传神,更重要的是她能够纯净我们的⼼灵,激发我们健康向上的奋⽃热情! 古诗作⽂篇2 从我上⼀年级开始我的妈妈就让我每⼀天都试着去背⼀⾸古诗,妈妈说如果我这样做了我的语⽂⽔平⼀定会得到⼀定的提升的。
俗话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不会作诗也能吟。
如何写作古诗词及诗词韵律模板

如何写作古诗词及诗词韵律(一)律诗律诗,五律和七律,每两句话构成一组,一共是八句四组,这四组分别是:起、承、转、合、也就是说:前两句是开头,接下来的两句要承接上文,再接下来的两句要转折,最后两句作总结。
比如:今天下雨了,我不由得想起了老朋友容若。
(起,开头)容若是我相处三年的老朋友了,我们相处一直很愉快。
(承,承接上文)但容若最近不大爱理我了,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转,转折)不管为什么,我还是把他当朋友的,我这就去找他。
(合,总结)了解了这个律诗的章法,再读《锦瑟》就不再困难了: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开头:锦瑟有五十弦,每根弦都让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承接上文:逝去的华年如梦似幻,而且春心泣血,有几多感情的悲欢。
——这两句只要知道是“承接上文”的,意思便很好理解。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转折,以意象来写情绪:我很难过,我很迷茫。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总结:等以后回忆这些感情,“只是当时已惘然”——这话可以有两解,这里就不细论了。
)律诗分为四段,即首颔颈尾,律诗四段八句,绝句二段四句.在律诗中偶句必须押韵(即每一联的下句)。
二联和三联必须对杖,所谓对杖就是讲,词句的对偶。
关于律诗的平仄,上下句平仄相间,即是2。
4。
6工整,1。
3。
5不论。
什么是古诗词的平仄?在上古诗词时,略讲到诗歌的平仄,今天的学生对这个很陌生,其实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
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古诗词的韵律和押韵

古诗词的韵律和押韵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押韵形式,给人们带来了深深的艺术享受。
本文将从古诗词的韵律和押韵两个方面展开讨论,为读者揭示这些音韵之美的奥秘。
一、古诗词的韵律古诗词的韵律是指诗句中音节的组织和排列方式。
它可以分为平仄、轻重和抑扬格三个层面。
首先是平仄。
古代汉语有平声、仄声之分,平仄声的使用决定了古诗词的韵律。
在平声字中,声调先升后降;而仄声字则声调先降后升。
通过平仄的运用,古诗词的音节可以达到谐美之效。
其次是轻重。
轻重是指每个音节的重音和轻音之分。
重音音节在发声时重压,轻音音节则较轻。
轻重的运用可以调整语调的韵律感,增强整首古诗词的节奏感。
最后是抑扬格。
抑扬格是指字句中音韵高低的起伏。
古诗词常常使用抑扬格来表现情感的抑扬顿挫,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通过平仄、轻重和抑扬格的运用,古诗词形成了独特的韵律美,使得读者在朗读或欣赏时能够感受到抑扬顿挫的魅力。
二、古诗词的押韵古诗词的押韵是指诗句中音韵相同或相近的字词排列。
它可以分为押平韵和押仄韵两个类型。
押平韵是指在诗句中押平声字,使得音韵和谐。
例如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诗中的“屏”和“萤”、“水”和“星”都是平声字,通过押平韵的运用,使得诗句更加和谐。
押仄韵是指在诗句中押仄声字,使得音韵相近。
例如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诗中的“行”和“声”、“白”和“明”都是仄声字,押仄韵的运用增强了整首诗的音乐感。
通过押韵的方式,古诗词形成了优美的音韵,并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感受。
押韵除了使诗歌更具韵律美外,还有助于人们记忆和传播古诗词。
综上所述,古诗词的韵律和押韵是其独特之处。
通过运用平仄、轻重、抑扬格以及押平韵和押仄韵等手法,古代文人通过抒发思想情感,创作了一首首优美动人的古诗词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写作古诗词及诗词韵律(一)律诗律诗,五律和七律,每两句话构成一组,一共是八句四组,这四组分别是:起、承、转、合、也就是说:前两句是开头,接下来的两句要承接上文,再接下来的两句要转折,最后两句作总结。
比如:今天下雨了,我不由得想起了老朋友容若。
(起,开头)容若是我相处三年的老朋友了,我们相处一直很愉快。
(承,承接上文)但容若最近不大爱理我了,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转,转折)不管为什么,我还是把他当朋友的,我这就去找他。
(合,总结)了解了这个律诗的章法,再读《锦瑟》就不再困难了: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开头:锦瑟有五十弦,每根弦都让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承接上文:逝去的华年如梦似幻,而且春心泣血,有几多感情的悲欢。
——这两句只要知道是“承接上文”的,意思便很好理解。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转折,以意象来写情绪:我很难过,我很迷茫。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总结:等以后回忆这些感情,“只是当时已惘然”——这话可以有两解,这里就不细论了。
)律诗分为四段,即首颔颈尾,律诗四段八句,绝句二段四句.在律诗中偶句必须押韵(即每一联的下句)。
二联和三联必须对杖,所谓对杖就是讲,词句的对偶。
关于律诗的平仄,上下句平仄相间,即是2。
4。
6工整,1。
3。
5不论。
什么是古诗词的平仄?在上古诗词时,略讲到诗歌的平仄,今天的学生对这个很陌生,其实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
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
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
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
这就是交替。
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
这就是对立。
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则,下文律诗的平仄及词的平仄中还要详细讨论。
现在先谈一谈我们怎样辨别平仄。
如果你的方言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
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
象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
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
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已方言里有几个声调。
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
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已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
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
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
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
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
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
注意,凡韵尾是-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
如果就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
总之,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
这个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才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
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古诗词中的平仄韵律(自用)一、什么是“平”,什么是“仄”?分清平、上、去、入四声的字,平就是平声字,上、去、入是仄声字平就相当于普通话的1,2声,上相当于3声,去相当于4声但是你要注意,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字,普通话里的“入”声字已经被分到了平、上、去3声里面了二、写诗:格律诗中,5绝、7绝,5律、7律分别都有4种不同的平仄,王力的《诗词格律》上有,把他全都记下来,然后按格律写诗。
根据粘对规则,我们就可以推导出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一、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二、仄起首句押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三、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四、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五言律诗跟这相似,只不过根据粘对的原则再加上四句而已。
比如仄起首句押韵的五言律诗是: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三、填词:填词就看词谱,词谱网上能找到,书店也有,新手推荐《百香词谱》这个谱相对要宽松1些。
谱子里面要求仄声的字您就填个仄声字,谱子里面要求平声的字您就填个平声字,可平可仄的就可以随便填。
最基本的词谱: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于古诗词中的平仄韵律,分清平、上、去、入四声的字,平就是平声字,上、去、入是仄声字平就相当于普通话的1,2声,上相当于3声,去相当于4声但是你要注意,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字,普通话里的“入”声字已经被分到了平、上、去3声里面了。
具体要做的是:找一部平水韵或晚翠轩词韵(网上有,BAIDU搜1下即可)帮你搜了1个平水韵看里面的入声韵部的入声字,读这些字,如果您是南方人,您会觉得入声字的发音方法和平、上、去3声不同,那您就可以多读多熟悉,做到能分清楚普通话里归到平声里面的入声即可;如果您是北方人,那么恭喜您,您不可能通过读分出入声字,您就需要把归到平声里面的入声背下来。
写诗:格律诗中,5绝、7绝,5律、7律分别都有4种不同的平仄,王力的《诗词格律》上有,把他全都记下来,然后按格律写诗。
填词:填词就看词谱,词谱网上能找到,书店也有,新手推荐《百香词谱》这个谱相对要宽松1些。
谱子里面要求仄声的字您就填个仄声字,谱子里面要求平声的字您就填个平声字,可平可仄的就可以随便填。
1、平起式(一、二、四、六、八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简称首联)[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简称颔联)[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简称颈联)[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简称尾联)*这个句型如第五字用仄,第三字必须用平。
“[ ]”内可仄可平。
2、仄起式(一、二、四、六、八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个句型如第五字用仄,第三字必须用平。
“[ ]”内可仄可平。
五、五言律诗定格形式:仄起式(首句不压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六、七言绝句定格形式:仄起式(首句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其实这写诗和文章一样,一定要注意抑和扬。
就象人的钢和柔,钢柔并济。
(一)1:平声,现代汉语的一声。
字可平可仄,这里读平声现代汉语的一声。
2:阳平声,也就是现代汉语的二声。
同一个韵脚里,平仄不能通押。
3:入声字,入声字读成四声但要尽可能读得短促一些。
开篇“一霎灯前醉不醒”,先来说说韵脚:这个“醒”字古音有平有仄,按现在的说法,它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阳平声,也就是现代汉语的二声。
诗词押韵有一个死规定:同一个韵脚里,平仄不能通押。
我看过不少诗词爱好者写诗填词不知道这个规矩,觉得只要韵母一样就算押韵,其实真要那么押韵,读起来就太别扭了。
大家以后如果看到古典诗词里同一个韵脚里有平有仄,要知道那不是古人写错了,而是因为存在古今读音的差异,就像“醒”字的这个情况一样。
“只看愁损翠罗裙”,“看”字可平可仄,这里读平声,现代汉语的一声。
“麝篝衾冷惜余熏”,“惜”是入声字,读诗词遇到入声字有一个很不规范但很方便的替代方法,那就是把入声字读成四声,比如“惜”可以读成“戏”,但要尽可能读得短促一些。
“可耐暮寒长倚竹”,“竹”是入声,方法同上。
“便教春好不开门”,“教”字可平可仄,这里是平声,现代汉语的一声。
下面,把这些影响声音流畅的字换成括号里的字,大家再读一下,感觉就不一样了。
常常这样练习一下就逐渐能体会到古典诗词的音律之美了:欲问江梅瘦几分。
只看(刊)愁损翠罗裙。
麝篝衾冷惜(戏)余熏。
可耐暮寒长倚竹(住),便教(交)春好不开门。
枇杷花底校书人。
古诗词的平仄与入门(一)(一、押韵韵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现代汉语中的韵母。
所谓押韵,是指把同韵部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到同一位置上,一般都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
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的回环的美。
古人押韵是按韵书的。
古人所谓的“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
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是基本上一致的,按韵书压韵也是很和谐的。
宋代以后,由于语音的变化较大,诗人仍然按旧韵书压韵,就不那么和谐了!今天如果我们写旧体诗,并不一定要按古人的韵书,但是如果要学习旧体诗词,还是要了解古代的韵书的,这样,我们才不致误认为古人写诗不押韵!二、四声四声,指汉语的四种声调。
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四个声调,古代汉语的四声则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二者关系如下:1、平声,后代演变成阴平和阳平。
2、上声,后代有一部分演化成去声。
3、去声,后代绝大部分仍然是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