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纳西族 课件
纳西东巴文-介绍课件

纳西东巴文的起源
约在公元7世纪左右
由原始图画文字演化而来,初期为图画象形文字,后逐渐发展成用细笔书写的 拼音文字。
与甲骨文和金文的关系
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一,与甲骨文和金文有一定的相似性。
纳西东巴文的发展与演变
01
早期的东巴文
主要用于记录纳西族原始宗教的经典,被用于祭祀、丧葬等活动。
Hale Waihona Puke 02作的。纳西东巴文的宗教文献
01
02
03
经书
纳西东巴教的经书是用纳 西东巴文写成的,包括 《崇搬图》、《祭天经》 等。
仪式手册
纳西东巴教的仪式手册是 用纳西东巴文编写的,详 细介绍了各种祭祀仪式的 程序和注意事项。
占卜书
纳西东巴教的占卜书是用 纳西东巴文写成的,包括 《卜辞》、《解卦》等。
04
纳西东巴文在现代社会的 应用
文字的读音与发音
读音规则
纳西东巴文的读音规则较为简单,一般来说,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但也有一些 特殊的音变现象。
发音特点
纳西东巴文的发音清晰响亮,富有节奏感,特别是元音的发音饱满有力,给人留 下深刻的印象。同时,纳西东巴文的声调变化也较为丰富,能够表达不同的语义 。
03
纳西东巴文的文献与作品
纳西东巴文的文献类型
纳西东巴文的文学作品
01
02
03
04
史诗
纳西族的史诗《创世纪》、《 鲁般鲁饶》等是用纳西东巴文
记录的。
叙事诗
纳西族的叙事诗,如《猴子战 蛇妖》、《青蛙骑白马》等, 也是用纳西东巴文创作的。
诗歌
纳西族的诗歌,如抒情诗、讽 刺诗等,也是用纳西东巴文写
成的。
小说
纳西艺术-东巴文化和图腾ppt课件

8
巴格图之说
讲女神盘兹莎美给人类的使者白蝙蝠天下所有的经书,但白蝙蝠途中不按照女神 的吩咐而私自揭开经箱想看个究竟,结果白风黑风吹起,将经书吹落四方,只有 一部上好的经书被龙王署美纳布收起而放在一个大蛙含时巴美嘴里。白蝙蝠重新 求告女神,女神点化他只能去到黄金大蛙含时巴美所栖身的地方请“史索督知” 三兄弟帮忙获取经书,于是这三兄弟应其请求而带上弓箭,射死大蛙含时巴美, “只见它的头颅朝南,尾朝北。将身死时,接连发出5次哀鸣之声,一一变成5 种‘津吾’(与藏语的‘元素’一词发音相近,指五行元素——引者按)。从此, 在居纳若罗神山上,在增含鲁美神石下,由黄金大蛙发出的5次鸣叫声幻化为5 种津吾的谱曲便永存于世(戈阿干注:‘译丛本’译为金色的神蛙,在将要断气 时,从口里说出5个字:木、火、铁、水、土,五行就此而出。 ‘石印本’原文译为‘叫了五声就产生木金水火土五行’。
3
4
关于青蛙图腾之说
• 在纳西族的东巴文化中还讲述了一只金
黄色的巨蛙的故事。在东巴经《自然神的
来历》中说:“五方五地的自然神都出自
金黄色的巨蛙的卵中。”在另一本东巴经
《白蝙蝠取占卜经》中说:“由于金黄色
的巨蛙吞食了白蝙蝠从天上取来的占卜经
书,被上天的神射手将其射死,从而形成
了“巴格图”(类似八卦图,是用于占卜
和推算方位、五行、九宫、天干地支等
的)。
5
6
从《巴格图》和《十二生肖的来历》等经书 上看,纳西族早就对四方四隅(类似汉族的八卦) 有了较为明确的概念;确定了二十八宿的方位和 用阴阳“精畏”(“五行”)配合十二生肖推算六 十花甲的方法;创制了以月亮圆缺定月,每月三 十天,一年十二个月,共三百六十天的历法,并 用十二属相来记日、记月和记年。民间还从对天 象及生物活动观察,摸出一套关于风、雨、花、 雪,以及布谷鸟、野鸭、大雁、白鹤等的活动规 律,来分别季节的特征,不误农时地进行农事活 动。
少数民族文化--纳西族

少数民族文化--纳西族纳西族,有人口278009人。
主要聚居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散布于维西、中甸、德钦、宁蒗、永胜等县。
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曾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
由于同音异写,汉文史籍曾以"摩沙"、"磨些"、"么些"、"摩梭"称之。
"纳"有大或尊贵之意,"西"意为人。
新中国成立后,统一定名为纳西族。
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由于与汉族来往密切,自元、明以后,纳西族主要使用汉语文。
至于古老的象形文字,主要由巫师"东巴"用来书写经典,故又称"东巴文"。
另有一种音节文字叫"哥巴文",使用范围很小,写成的经书也不多。
纳西族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南端,平均海拔2700米。
这里群山耸峙,江河交错。
丽江北部的玉龙雪山和中甸东南部的哈巴雪山,终年玉积琼堆,宛若腾空而起的玉龙。
玉龙山区植物群落多样,素以"植物仓库"著称,并以"花的世界"闻名,仅杜鹃花就有40多个品种。
金沙江上游自北向南流泻,至石鼓镇为山势所阻,于是形成万里长江第一湾;接着江流急转东北奔腾而去,在玉龙和哈巴两座雪山中间形成了的"虎跳涧"大峡谷,是世界上难觅的探险旅游胜地。
纳西族地区的气候差别较大,可分寒、温、亚热三种类型,宜农宜林宜牧。
珍贵的雪茶和丽江马一直名扬全国。
丽江名胜千年历史文化名城丽江是一座"无围之城",以坦荡的胸怀迎接着南来北往的客人。
它以四方街为中心,四条干道向外延伸,并与如网的小巷相连接,宛若一座巨大的迷宫。
街道全用石头铺成,由于长年累月的踩踏和风雨洗涤,被磨得十分光滑。
刮风不起尘沙,雨天没有泥泞。
纳西族——东方女儿国 ppt课件

摩梭人是母系社会,认为母为尊,女为贵,母亲是摩梭人生活
中的轴心和靠山,摩梭人离不开母亲,离不开以母亲为主的家 屋,女性在母系家屋中享有尊贵的地位;
摩梭人至今都保存着古老的“共耕分食”的形式。这种生产劳 动过程给男女青年提供了相互了解的机会,爱情也就在这种土 壤中产生了。
在白天,男女很少单独相处,只有在聚会上以唱歌、跳 舞的方式对意中人表达心意。
在她们这里,不存在“第三者”,也不存在“父母之命,媒妁 之言”的封建规矩,更不存在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说法。男
人、女人各住各的家,你不靠我养,我不靠你活,天下男子到 处有,东方“女儿国”的女子任我求。
石器时代晚期,近亲间婚姻关系的混乱导致了婴儿成活率低、 畸形儿和低能儿过多的恐怖现象。原始人对男女关系有了更严 格的界定。母权的逐步确立,引起了婚姻形式的改变。不同部
族间通婚了。种族外婚制,使我们的品种越来越优良,生产
力飞速提高。
人类开始形成对偶婚制。在欧洲大陆的部落里,当一个青年男 子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劫得或拐得一个姑娘的时候﹐这个姑娘便 被认为是那个青年男子的妻子。反之,要是被劫的女子背夫潜 逃,被另一個男子捕获,她就成为后者的妻子,前者就丧失了 他的夫权。男女关系,第一次形成了排他性﹐群婚消亡了。
人类的婚姻家庭形式,经历了漫长的变迁,从群婚到血缘家庭到, 从对偶婚到现在的一夫一妻制。在全人类都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 的今天,在泸沽湖却仍然保留着古代早期对偶婚特点的“阿肖” 婚姻形态。
走婚是泸沽湖摩梭人维持性关系 实现种族延续的特殊方式
走婚是摩梭人的一种婚姻制度
“走婚”男女,男不娶女不嫁
终身住在母亲家里,家庭内每一个成员都来自同一根(母 系血缘)
石器时代早期。蒙昧中的人类除了狩猎和逃命之外,在部 落内部还盛行毫无节制的性关系——每个女子属于每个男子﹐ 同样﹐每个男子也属于每个女子。这就是最早的血缘群婚。
纳西族 讲义

纳西族你可能见过都市的繁华,却可能没有领略过丽江古城的娴静;你可能惊叹现代城市建筑的宏大,却可能没有体验过纳西族民居的精巧与典雅;你可能沉醉于嘉年华活动的狂欢,却不知道摩梭风情的奇异、东巴文化的魅力。
曾经也有一个外国人对他魂牵梦绕——洛克被称为西方研究东巴文化的鼻祖,洛克是美籍奥地利人,在他38岁时来到丽江,并在这里度过了27年的时间。
刚到丽江时,他的工作是为美国农业部收集云南地区的植物和动物标本,但后来,他被神奇的纳西族文化所吸引,并把他在丽江的工作重心转向研究东巴文化。
直到50年才离开了丽江。
(幻灯片1)本节课要讲的纳西族。
(幻灯片2)纳西族史称“摩娑”、“磨些”等,摩梭人是纳西族的一个支系。
1954年,以“纳西族”作为本民族的统一族称。
2000年,据统计人口为30.88 万,分布在云南、四川、西藏交界的金沙江、澜沧江、雅砻江流域,主要聚居在云南省丽江市境内。
纳西“纳”,伟大或尊贵的意思;“西”,人或族的意思,合起来含义为伟大的民族,尊贵的民族。
由于地域上发展的不平衡性,生活在泸沽湖一代的纳西人在新中国成立时仍处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家庭阶段,至今他们仍自称为“摩梭人”,但在学术界他们被认为是纳西族的一个分支。
纳西族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也有发展,“丽江马”闻名全国。
金沙江两岸出产多种药材和特产。
看视频,找到视频中都看到了什么(幻灯片3——6)纳西族的文化多带东巴字样,东巴的意思,意为智者,是宗教活动的组织者、主持者,又由于他们掌握东巴文,能写经、诵经,能舞蹈、绘画、雕塑,懂得天文、地理、历法,所以成为纳西族古文化的重要传承者。
东巴教即因东巴而得名。
东巴音乐:是指东巴在宗教祭祀活动中所吟诵的一种曲调,并伴有器乐,是东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幻灯片7)这种音乐流传于东巴口头,或零星保存于东巴经和东巴画中。
除了占卜经书以外,东巴经书都是要通过诵唱表现出来的。
东巴唱腔有五十种左右。
东巴音乐的主要功能是请神悦神,喊鬼安鬼,压鬼驱邪,娱人娱己。
完整版的课件纳西族

第三节 少数民族之纳西族
民居
纳西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其 中,三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
三坊一照壁
三、民 俗 风 情
第三节 少数民族之纳西族
三、民 俗 风 情
第三节 少数民族之纳西族
四合1五天井摩梭人阿夏(注)走婚
“阿夏”婚是摩梭人婚姻制度,“阿夏”意为“亲密 的伴侣”。这种婚姻的主要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被称 作人类早期婚姻的“活化石”。
三、民 俗 风 情
第三节 少数民族之纳西族
婚俗
三、民 俗 风 情
第三节 少数民族之纳西族
饮食
以玉米、大米和小麦为主食,喜喝青稞酒,喜喝浓茶,吃 酸辣、甜味食品。特色食品有丽江粑粑、鸡豆凉份、纳西铜火 锅、琵琶猪、三叠水席、宁蒗鱼。
第三节 少数民族之纳西族
1 基本概况 主要内容
3 民俗
基本概况 东巴文化 民俗风情
一、基 本 概 况
第三节 少数民族之纳西族
名称:纳西族 人口:约32.万5万 语言:纳西语 文字:东巴文、哥巴文 信仰:东巴教、藏传佛教 地域: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市
二、东 巴 文 化
第三节 少数民族之纳西族
东巴教
“四合五天井” 节日:三朵节、棒棒会 禁忌:头客礼,尊长爱幼,女尊
语言文字:汉字白读 聚居地: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 信仰:本主崇拜,佛教盛行 服饰:“风花雪月”,崇尚白色 婚俗:一夫一妻制, 背婚 饮食:三道茶、砂锅鱼、 乳扇、雕梅等。 民居:“三房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 节日:三月街、绕三灵 禁忌:踩生,尊长爱幼,男尊
东巴文
东巴文又叫纳西象形文字,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象形文字,文字形 态比甲骨文还要原始。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然活着的象形文字,是人类社 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12.第十二章纳西族

三,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及禁忌
纳西族具有热情,知书达礼, 纳西族具有热情,知书达礼,尊老爱幼的传统美 在公共场所忌高声喧哗,说粗话. 德.在公共场所忌高声喧哗,说粗话.骑马到村前 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的地方. 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的地方.纳西族重 信用讲义气, 信用讲义气,一般不计较客人因不懂纳西族的习俗 但很看重平等与信用, 礼仪而产生的过 失,但很看重平等与信用,所以 在与纳西族交往时有什么要求最好能直接说明, 在与纳西族交往时有什么要求最好能直接说明,不 可欺瞒哄骗.在一般民居中, 可欺瞒哄骗.在一般民居中,白天待客多喜欢在檐 廊下,晚间待客多在正房堂屋. 如在木楞房里, 廊下,晚间待客多在正房堂屋. 如在木楞房里, 则在火塘边.座位虽无严格区分,但讲究老幼尊卑, 则在火塘边.座位虽无严格区分,但讲究老幼尊卑, 男女有别.如在饭桌或火塘边,其正位称"上八位" 男女有别.如在饭桌或火塘边,其正位称"上八位" 格故鲁" 是老人的优先位子. 或"格故鲁",是老人的优先位子
二,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及禁忌 婚丧,
在纳西族地区, 在纳西族地区,你不必因为一句随口而出的邀 请便贸然参加婚宴,也不能因为主人的"谢绝" 请便贸然参加婚宴,也不能因为主人的"谢绝"而 过吊丧的机会.因为对纳西族来说, 错 过吊丧的机会.因为对纳西族来说,灾难和悲 哀时刻得到的帮助将是友情最可靠的基础, 哀时刻得到的帮助将是友情最可靠的基础,甚至 可以消除平时的积怨.反之, 可以消除平时的积怨.反之,如果你只知在喜庆 时道喜, 慰问,将被视作是为人差. 时道喜,不知在悲痛时 慰问,将被视作是为人差. 办红,白喜事, 办红,白喜事,礼品种类和数量要根据血亲的远 近和交情的深浅而定.办事当天, 近和交情的深浅而定.办事当天,一般较亲密的 亲友在公开场合要送米, 酒和适量的钱. 亲友在公开场合要送米,麦,糖,酒和适量的钱. 这些礼品统称为" 人情" 这些礼品统称为" 人情",由两位专人当场清点记 称为"挂人情" 当日结算后当面交给主人. 录,称为"挂人情",当日结算后当面交给主人. 更亲近的亲友则在内部场合赠送衣物,家具等. 更亲近的亲友则在内部场合赠送衣物,家具等.
认识少数民族——纳西族(课件)-小学生主题班会

语分化为以丽江坝 维西、永胜等市县。 芒康县的盐井等地也使用
区为代表的西部方 此外,鹤庆、剑川、 西部方言。东部方言主要
言和宁蒗永宁为代 兰坪、德钦、宁蒗 通行于宁蒗、盐源、木里、
表的东部方言。 永宁坝皮匠村和四
盐边等县。
13
语言
两个方言间虽然语音、语法 基本一致,词汇相同率约在 70%,但互相交流有一定困 难。洱源纳西族在家庭内部 仍使用纳西语,由于长期和 当地的白、汉族交错杂居, 通常使用汉语和白语作为交 际语言
17
文学
纳西族的民间歌谣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大 调”,是相对于短小歌谣而言的一个概念, 特指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口传叙事长诗。其代 表作有《游悲》(殉情之歌)、《猎歌》、 《赶马》、《伐筝》、《鱼水相会》、 《蜂花相会》、《雪析相会》等。在表现形 式上,是入乐入调的演唱,每类作品都有相 对固定的曲调。
4
名称
居住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的纳西人自称“纳罕” (或译为“纳汗”);此外,还有少数自称为“玛丽玛沙” (居住在维西县)、“路路”(又音译为“鲁鲁”,居 住在丽江塔城、鲁甸等地)。上述自称中,以纳西、纳 日、纳罕、纳恒几种称谓居多,自称纳西的人占纳西族 总人口的六分之五,因此,根据本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 准,于1954年正式定族称为纳西族。“纳”一词有 “大”、“宏伟”、“浩大”、“黑”、“黑森森”、 “黑压压”等意思,“西”、“日”、“罕”等皆意为 “人”。
15
文学
16
文学
代表作如神话史诗《创世记》、《黑白之 战》、《哈斯之战》、《俄都奴杀猛鬼》、 《许瓦增古盗火》、《祭天古歌》等,反映 了纳西族顽强坚韧、崇勇尚武、认同心重、 凝聚力强的民族精神。《鲁般鲁饶》、《初 布游布》等作品,以浪漫瑰丽而凄婉的笔调 讲述了纳西族青年男女重感情、讲信义、不 惜以死殉情的动人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西族的服饰
丽江一带纳西族男子服饰寒冬 加穿羊皮披肩,中甸一带的穿大 襟长衫,着过膝肥腿裤,腰系羊 皮兜,扎绑腿。宁蒗、永宁、盐 源、木里地区的男子,上穿短衫, 下着长裤,宁蒗一带的男子还喜 戴手镯,老人穿麻布无领长衫, 外加青布坎肩,系腰带。近几十 年来穿藏服者渐多。
纳西族妇女的服饰因地区而异。1.丽江纳西族妇女穿长过膝、宽腰、大袖的 大褂,外加坎肩,腰系百褶围腰,下着长裤,披羊皮披肩。2.宁蒗纳西族妇 女穿短衫,下系长可及地的百褶裙,披羊皮,裹青布头巾,戴金、银、玉、 石等制作的耳环和手镯,并喜欢束“羊皮带”或“围腰带”。羊皮带用棉布 制成,每根长约四尺半,宽约二寸,使用时必须是成对的。围腰带非常精致, 只有在节日才系。它是一对长约三尺、宽约两寸的棉布带子,上面绣有盆栽 菊花、二龙戏珠等图案。3.永宁纳西族妇女用牦牛尾巴上的毛编成粗大的假 发辫,再在假发外边缠上一大圈蓝、黑两色丝线,并将丝线后垂至腰部。
洋为中用(打一 高俪凌 楼路辉 黄 茜 罗 苑 冯 燕
一、民族概况 二、纳西族婚俗 三、纳西族的服饰 四、纳西族的饮食
五、纳西族禁忌
六、课后作业
纳西族美丽传说
相传,古时有一天,突然发大水,只有一个叫崇忍利恩的人劫后余生,与 天神知劳阿普的女儿衬红裹白一见钟情。衬红裹白带领崇忍利恩上了天堂,但 知劳阿普坚决反对这门婚事,而且想出了杀害崇忍利恩的主意。知劳阿普让崇 忍利恩脚过刀梯,让他在一昼夜砍伐完九十九片森林,一昼夜烧光所砍伐的树 木,一昼夜砍伐完九十九片森林的地上撒下种子 ,一昼夜再把撒下的种子如 数收回等。 但知劳阿普没有想到崇忍利恩是九位开天男神、七位辟地女神的族系,他 是连翻九十九座山不知道疲惫、连涉七十七条深谷而不需要歇息的族系后代, 任何人打不死也不会被征服。当知劳阿普所有伎俩都用完后,只好将女儿嫁给 崇忍利恩。于是,崇忍利恩夫妻二人来到地上过着耕牧的生活。不久,他们就 有了恩恒三兄弟。这三兄弟长大后,却不会说话。后来,经过祭拜天父天母后, 三兄弟才会说话,但他们的话语却各不相同。大哥说的是藏语,后来发展成如 今的藏族;老二说的是纳西语,并逐渐发展成纳西族;而老三则讲白语,而后 发展成为白族。传说虽然过于浪漫,但说明纳西族与白、藏等语言有着千丝万 缕的关系。
纳西族的饮食
纳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 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 菜、汤等,特别喜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 不 论平原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 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 各种风味名菜。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 鸡等。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 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 的一道专用菜肴。
祭天、祭祖先、祭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参加"祭天"或"三多节"的人,事前要净手,并 要跨过由杜鹃枝等燃起的烟火堆,以示除秽。
有人出远门或出去做生意时候不能随出门人而扫地,太阳落山后不能扫地。客人在座不能 扫地。不得在客人离去时马上关门,应送客人至大门外。
课后 作业
一、准备一首纳西族的民歌,并试着学唱。 二、纳西族人火把节的由来,下节课由同学 来介绍。
纳西族民族概况
云南省是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有纳西族295,464人 (2000年人口普查),占纳西族人口的95.5%。 纳西语的基本语序:主语——宾语——谓语(S—— O——V)。 一般认为,纳西族有两种传统文字:东巴文(文字 形态比甲骨文还要原始)和哥巴文。 纳西族信仰东巴教、藏传佛教等宗教。丽江纳西族 还普遍信奉“三朵”神。 三朵节是纳西族最大的传统节日,节日民俗中最为 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 纳西族东巴祭祀经诗。 三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 居形式。 东巴文学三明珠 东巴舞蹈《热美磋》俗称“热热磋”或“窝热热”, 属于世界上稀有的、保存完好的原始歌舞的活化石。
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 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 十余年不变质。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寺。 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 典型食品主要有:丽江火腿粑粑、麻补、雪莲花 拼盘、丽春铜火锅等。
纳西族禁忌
在会客和饮食场合要坐姿端正,忌高声喧哗、猜拳行令,不要踩踏饭桌横档,当主人 敬烟酒、盛饭时,宜用双手相接,并表谢意。吃饭忌把筷子竖插在饭里(因为把筷子插 在饭里在死人上香的时候才会出现),忌敲碗筷,忌翻菜,忌接连不断地夹菜。注重节 约,不得浪费粮食。 在一般民居中,白天待客多喜欢在檐廊下,晚间待客多在正房堂屋,座位虽无严格区 分,但讲究老幼尊卑、男女有别。
谢谢
小组成员:吴银燕 王柳芳 吴凤婷 高俪凌 楼路辉 罗 苑
黄 茜
冯 燕
纳西族婚俗
在婚姻上也已实行一夫一妻和父母包办婚姻的制度。儿女婚事由父母做主, 媒人撮合,以牛、羊、猪,酒聘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三从四德,夫唱妇 随,在本民族内部,同姓不同宗的人可以通婚,但绝对禁止同家族的人结亲。 结婚,一股都要经过订亲、请酒,举行婚礼的程序。
在部分纳西族地区,仍存在着一种“抢 婚”遗风。这也是一种古老婚俗的遗风, 反映了女子对父系制从夫居的反抗。现代 社会中的“抢婚”,仅是一种形式,并非 真的强抢,而是男女双方的一种默契,为 了以“生米已成熟饭”来搪塞对婚姻持有 异议的女方父母。 纳西人的殉情风俗。情侣决定殉情后, 有的会把自己的决定告诉自己最好的朋友, 个别的殉情女子还会把这一决定告诉自己 的母亲,而母亲也同样会保守秘密。大多 数殉情者会选择在高山上险峻难达、草木 茂盛的地方自缢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