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地保护政策及其借鉴意义

美国农地保护政策及其借鉴意义
美国农地保护政策及其借鉴意义

美国农地保护政策及其借鉴意义

农地保护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美国在法律管制、经济激励、现代科技和管理方法应用以及非政府组织和公民参与等方面形成了系统的农地保护政策措施,维护了相关者的权益,促进了农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美国农地保护政策,值得我国农地保护借鉴。

标签:农地保护;土地发展权;美国

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生态调节的载体和粮食安全的保障,其科学有效的利用、开发和保护,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是粮食生产大国和农产品输出大国。这些不仅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更与美国长期实行的农地保护政策密切相关。当前我国农地保护正面临着快速城镇化和粮食安全等多重压力的挑战,美国农地保护政策的借鉴价值更加凸显。

一、美国农地保护政策的主要内容

美国实行土地私有制,超过一半的土地由私人企业和个人占有。美国政府为保护农地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1.立法与管制政策

(1)农地保护立法。为保障农业生产,美国制定了一系列农地保护法律。1935年通过的《土壤保护法》和1936年制定的《土壤保护和国内配额法》,两部法律使土壤保护成为农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农地保护确立为一项国家政策。之后,美国不斷完善土地保护方面的法律。1981年颁布的《农地保护政策法》和2000年颁布的《农业风险保护法》等法律进一步细化了农地保护法律制度。此外,一些州也制定了保护本州农地的相关法律,比如新泽西的《农地评价法》和密执安的《农地和开敞空间保护法》。法律成为美国保护农地的第一道防护网。

(2)城乡分区规划。美国在城乡规划中有明确的分区概念,划分城市建设区和农业生产区,并确定城市增长边界,在总体规划上保证农业用地的数量。城市增长边界是指为在城市周围预先确定增长界限,以控制城市规模无序扩大任意侵占农地。城市增长边界固定后,不得随意变动,调整需遵循法定程序。美国不仅有城市增长边界,还有农地区划政策,严格控制土地用途改变。农地区划政策,对划入保护区的土地所有者有比较多的限制,但一开始并没有给予任何补偿,有失公平。1970年代开始,美国开始通过设置土地发展权等对这一政策进行改进。

2.经济激励政策

(1)税收优惠。税收优惠政策是美国很多州实施的农地保护措施,包括农

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存在问题研究

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存在问题研究 The Study of Existing problems of Protection Poliey of China Arable land 姓名: ********* 研究方向:公共政策 完成时间: 2012年4月25日

摘要 (1) 关键词:耕地保护耕地保护政策土地政策 (1) 第1章绪论 (1)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1.1研究目的 (1) 1.1.2研究的意义 (1) 1.2研究方法与思路 (2) 1.2.1研究方法 (2) 1.2.2研究思路 (2) 第2章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及其执行效果 (2) 2.1耕地保护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其构成 (2) 2.2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执行效果 (3) 第3章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 3. 1耕地保护政策体系不健全 (3) 3.2耕地保护的政策环境不利 (4) 3.3耕地保护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 (4) 第4章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完善与执行 (5) 4.1国外部分国家耕地保护的经验 (5) 4.1.1美国的耕地保护经验 (5) 4.1.2英国的耕地保护经验 (5) 4.1.3韩国的耕地保护经验 (5) 4.2增强耕地保护政策系统性和相关政策的协调性 (6) 4.3建立清晰的耕地保护的产权机制 (6) 4. 4完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生态补偿政策 (6) 4. 5建立耕地保护经济激励机制 (7) 4.6完善耕地保护法律制度 (7) 4.7加强对耕地保护的监督环境建设 (7) 4.8普及耕地保护的理念,提高农民参与耕地保护的力度 (7) 4.9完善激励体制,鼓励地方政府落实耕地保护政策 (7) 4.10强化政府的依法执行 (8) 4.11完善政府的耕地保护公共责任机制 (8) 第5章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9)

农村耕地保护调查报告

农村耕地保护调查报告 关键词:耕地保护,耕地数量,耕地质量,使用情况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耕地的绝对数量是很大的,约占世界耕地总数的10%,但是我国更有世界22%的人口,巨大的人口数量意味着巨大的粮食需求,因此,耕地的保护,粮食产量的提高就成为了十分重要的问题。 导论:进入21 世纪后,我国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的迅速扩张、产业结构的剧烈调整以及政府的决策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土地利用结构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却造成了耕地资源的大量损失,引起了食物安全隐患和生态环境恶化,使有限的耕地资源所受的压力日益剧增,从而导致人地矛盾的日益尖锐化,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末端治理” 和以资源与环境为代价的高速经济发展已经不适应未来的发展,必须探索新的发展战略。因此,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倡导人地系统和谐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新时期,如何持续保证有限耕地资源的数量、地力以及环境保护与管理,使其得到永续利用无疑更倍受关注。 作为21世纪的新型大学生,我们不应该仅仅从书本、网络中获取知识,更应该投身社会实践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成为实事求是的创新型人才。我利用暑假这段空闲时间,在家乡重庆市武隆县的农村进行实地调查,收益颇丰。总结此次调研活动,我结合文献综述将成果、经验教训调查写成报告。 一、耕地现状分析 我国耕地的绝对数量很大,约占世界耕地总数的10%,但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巨大的人口数目使得人均占有耕地数很少,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0,且由于农民大量进城务工,耕地抛荒严重,再加上耕地滥占严重,这些种种造成耕地资源形势严峻,耕地保护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 从1996年12月31日的19.51亿亩,到2001年的19.14亿亩,再到2007年的18.26亿亩,耕地一年年地减少,已经迫近18亿亩红线,也迫近我们的心理防线。土地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土地违纪违法居高难下,2007年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查处违规违法案件3.1万件,涉及土地330万亩,全年违法案件查处9.24万件。与此同时,粮食危机席卷全球,国际粮价不断上涨。

我国耕地保护政策运行效果分析

第17卷第2期中国土地科学 Vol. 17 No. 2 2003年4月China Land Science Apr., 2003   我国耕地保护政策运行效果分析  翟文侠,黄贤金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210093)  摘要: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完善的耕地保护政策对于耕地保护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分析我国现行耕地保护政策体系、耕地面积变化及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构建我国耕地面积变化驱动力的多元回归模型,并据此分析了1984~1999年期间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运行效果。分析发现:1986年以来的耕地保护政策实施保护了相当于1999年耕地面积0.87%的耕地数量(112.85万ha);1997年以来的耕地保护政策实施保护了相当于1999年耕地面积0.76%的耕地数量(98.47万ha)。研究结果还表明我国的现行耕地保护政策还不够完善,而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政策实施效果的难度较大。就此问题,从整体完善耕地保护政策的角度,探讨进一步增强耕地保护政策实施效果的措施。 关键词:耕地保护;耕地保护政策;多元回归模型;运行效果 中图分类号:F30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58(2003)02-0008-06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Policies Oper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in China ZHAI W en-xia,HUANG Xian-jin (Department of Urban & Resource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l0093,China) Abstract: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is tied with the strategies of sustainable social-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hina’s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policies and factors related to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area,the paper establishes a multiply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about the effect of China’s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policies. Moreover, the effect of the policies in 1984-1999 wa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model. The policies reinforced since 1986 have protected 1128.5hm which is 0.87% of total cultivated land in 1999,while the policies reinforced since 1997 protected 984.7hm which is 0.76% of that in 1999. Namely,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policies are very important in process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But,the result also shows that it turns more difficult for government to reinforce the effect of the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policies in the next years. Finally, f ive major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reform China’s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policies. Key words: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variable of policy;effect of policy operation;multiply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收稿日期:2002-11-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01007)和国土资源部“WTO与耕地保护”专题联合资助。 第一作者:翟文侠(1975~),男,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硕士研究生。E—Mail : 64691301@https://www.360docs.net/doc/9d52641.html,

耕地保护制度和相关政策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耕地保护制度和相关政策 作者:潘明才 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北京,100035 刊名: 资源·产业 英文刊名:RESOURCES & INDUSTRIES 年,卷(期):2001,3(6) 被引用次数:3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郭晓丽基于新《土地管理法》的耕地保护制度浅析[期刊论文]-魅力中国2010(29) 2.李宏完善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研究[期刊论文]-特区经济2004(11) 3.杨峰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政策的建议[期刊论文]-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 4.李明艳.赵珂耕地保护制度供求机制探讨[期刊论文]-农村经济2005(9) 5.三十年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立过程[期刊论文]-江苏农村经济2008(11) 6.李伟毅.赵佳构建粮食安全政策保障体系[期刊论文]-农村经营管理2010(12) 7.徐柏园城乡统筹建设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的情况和政策建议[会议论文]-2004 8.李扬.LI Yang试析我国农业补贴政策[期刊论文]-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6) 9.朱秀燕.郑伟.韩延京全球性粮荒与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期刊论文]-现代农业科技2008(18) 10.姜丽明从四个方面建立农村金融政策扶持体系[期刊论文]-农村工作通讯2007(11) 引证文献(3条) 1.张宇.刘涛中国耕地保护制度研究综述[期刊论文]-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4) 2.万丽平我国耕地资源消费及其保护的体制与政策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5 3.章波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绩效评价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9d52641.html,/Periodical_zycy200106002.aspx

耕地保护制度

呼和木独镇国土资源管理所 耕地保护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当前法律规定的耕地保护制度结合我所辖区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该条第二款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采取措施,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不减少;耕地总量减少的,由国务院责令在规定期限内组织开垦与所减少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并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因土地后备资源匮乏,新增建设用地后,新开垦耕地数量不足以补偿所占用耕地的数量的,必须报经国务院批准减免本行政区域内开垦耕地的数量,进行易地开垦。” 三、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

经批准占用耕地,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的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四、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度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关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一项内容,并由上级人民政府监督实施”的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建立以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主要内容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每年进行考核。 五、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包括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区用途管制制度、占用基本农田严格审批与占补平衡制度、基本农田质量保护制度、基本农田环境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监督检查制度等。” 六、农用地转用审批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国务院批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该规划而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由原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机关批准。在已批准的

当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措施

当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措施 方忠敬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起飞阶段,人地关系矛盾更趋紧张,目前人均1.37亩,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40%。耕地保护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当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统计上报数据欠实的问题。 ●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对策措施建议:(一)提高认识,强化政府和市民对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保护意识;(二)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理论创新,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法律法规;(三)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落实有效保护空间;(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五)加大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的力度,建立耕地储备制度;(六)坚持耕地占补数量和质量的平衡,保护耕地生态条件;(七)加强资金和技术投入,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八)建立经济激励机制,统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起飞阶段,工业化水平的快速递增和城市化规模的急剧扩张意味着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人地关系矛盾更趋紧张,目前,耕地总面积已从1996年的19.51亿亩减少到2008年的1 8.2574亿亩,减少幅度达4.77%,人均耕地面积更是从1996年的1.59亩下降到人均1.37亩,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40%。另一方面,耕地保护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在现阶段农业科技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因此,如何处理好“建设”和“吃饭”的问题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在现阶段显的尤为重要。本文在简逑当前耕地保护面临的有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耕地保护的对策建议。 一、当前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

当前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当前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 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一、大力宣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增强全民保护耕地意识。 1、要加强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不仅要注意宣传对象,还要注意宣传内容。让干部群众都知道:耕地是我们的生命线,耕地是母亲,没有了耕地,就没有了衣食父母。还应该大力积极宣传耕地保护方面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同时加大对违法用地反面典型案件的报道力度,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树起全民保护耕地的意识。 2、要将耕地不断减少与人口不断增长结合起来宣传,哪一天真的人均耕地达到了世界粮农组织规定的0.8亩警戒线以下,不足以养活中国十几亿的人口,那么中国、中国的社会、中国的人民将会怎样? 3、要广泛开展全社会的舆论监督,开通各种信访渠道,群众的“眼睛”是最亮的,群众的力量是最强大的,将耕地保护置于社会监督之下,这样必然能取得一定的保护效果。 二、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在耕地保护方面空白,增强法律对耕地保护的严肃性。 《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这一《办法》的实施必将对耕地保护起到很大的作用。1、要增强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建议今后从国家到地方及各级部门不要再出台与法律相违背的政策文件,有法必依,违法必究。2、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的范

围,可参照《国土资源部划拨用地目录》来确定公共事业用地范围,从而限制那些美其名曰为了“公益利益”而用得过滥的“征地权”。3、美国土地管理实行分类实施用途管制制度,如俄勒冈州在制定城市规划时,确定“城市增长边界”,在边界内的土地才能在某一特定时期转变为城市用地,之外的土地是一直都不能作为城市用地。我国要继续从用途管制的角度出发,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增强规划管理的严肃性。建议尽快制订并出台规划法,将耕地保护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4、要强化基层干部群众,特别是村组干部的耕地保护责任。当前,各级地方政府逐级签订耕地保护责任状,但没有几人被追究过责任。村组干部、群众对当地的违法用地行为是最先知道,他们是土地执法监察强有力的“后备资源”,目前这部分的力量在保护耕地中的监察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应该在今后修改《土地法》时加入村组干部群众对保护耕地的责任,以弥补土地执法人员人手少,违法用地行为不能在第一时间内被发现和查处的不足。对村组干部,凡在其管辖范围内的耕地受到侵害的必须承担责任。对群众,谁耕种的地被非法占用、非法取土而其未制止、举报的,也要承担适当的耕地保护责任。5、建议应尽快出台关于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中新增耕地方面、基本农田建设中保证质量方面的一整套管理的法律法规,成立专门的新增耕地(含基本农田质量等级认定)验收机构,落实验收责任,从而保证新增耕地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均达到标准。 三、确立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加强地方政府耕地保护

我国耕地现状及耕地保护对策研究

我国耕地现状及耕地保护对策研究 土地是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资产。随着人口的迅猛增长,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总体质量差,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利用率低等现实问题日益显著,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当前,我国的耕地保护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全国耕地总面积仅剩18.27亿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只有1.39亩,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每年还有1亿亩左右的耕地不能得到灌溉,有近三分之一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侵害。根据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必须确保不低于18亿亩,这是一条直接关系到13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底线。加强耕地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一、我国耕地的现状 与世界上其他各国相比,我国的耕地具有如下特点:人均占有耕地数量少。1996年底我国耕地统计数为14.32亿亩,人均耕地为117亩,不及世界人均耕地3 75亩的1/3,而且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要比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要低。因此,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1.耕地总体质量差,生产水平低。从全国范围来讲,我国的优质耕地少,抗自然灾害能力差。耕地中还有近亿亩坡度在25度以上,需逐步退耕。耕地质量差和耕地与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造成我国耕地的生产水平较低,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100公斤以上。 2.耕地退化严重。我国许多耕地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影响。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40%的耕地不同程度地退化,全国有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3.耕地资源贫乏。据统计,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即使全部开发成耕地,人均增加耕地也不足0.1亩,而且建国以来,经过长期开发,剩余的后备耕地资源大多为质量差、开发难度大的土地。因而,我国必须要保护耕地。切实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是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 二、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开展耕地保护 1.我国的确实现了农产品严重短缺到供求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可以高枕无忧。农业仍然是我国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仍然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仍然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在21世纪,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人口与耕地、

耕地政策沿革及现状发展

第一篇制度沿革 (一)耕地无概念阶段 1、原始社会——氏族共享 2、奴隶社会——井田制“国王所有制” 3、封建社会 ——地主土地所有制(战国时期) “商鞅变法规定: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西汉以来都有)屯田制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春秋时期) “一部分奴隶和平民以及没落贵族自己垦种的这部分土地,使他们成为小块土地所有者,成为一家一户的自耕农。” (二)耕地潜意识时期 1、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发展迅速、没有明确提出土地革命路线 2、国共的十年对峙时期 ——“八七”会议确立土地革命方针 ——1928年12月,颁布《井冈山土地法》(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1929年4月,制定了《兴国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1929年7月,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土地问题决议案》(提出“抽多补少”的分田原则) ——1930年,毛泽东在赣南吉安县陂头村召开联席会议,规定“抽多补少”之外加上“抽肥补瘦”原则

——1931年2月,毛泽东致信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明确宣布:土地由农民私有3、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期——洛川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用纲领的形式正式确立“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为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土地政策 4、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1947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订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并在具体的土地改革中,贯彻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总路线) 5、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时期 ——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实行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三)耕地保护思想显现 第一阶段???1978~1985年 耕地保护意识觉醒期——耕地快速减少 特点:

简论加强土地管理提高耕地保护意识

简论加强土地管理提高耕地保护意识 发表时间:2019-05-08T15:00:49.07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期作者:韦登科[导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著。然而,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生活环境等诸多方面都在向土地伸手。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保护耕地资源,是一个值得相当关注的问题。本文就主要对加强土地管理提高耕地保护意识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韦登科 身份证号码:45072219780718XXXX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著。然而,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生活环境等诸多方面都在向土地伸手。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保护耕地资源,是一个值得相当关注的问题。本文就主要对加强土地管理提高耕地保护意识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土地管理;耕地保护;措施 前言 耕地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保护耕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改进和创新土管理机制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土地管理新机制,规范耕地使用与保护的相关制度,以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一、耕地保护前提条件 1、要摒弃发展经济与保护耕地“对立”观点。有些地方片面强调发展经济的重要性,认为保护就抑制了发展,要发展就须占用耕地。因此,为了发展不惜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在这种错误观念的指导下大量耕地被占用来搞开发,造成耕地锐减。须知只有保护好耕地,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发建设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而不是对立的。 2、要克服“无所作为”观点。有些地方,特别是资源相对贫乏的地方,在处理土地供需矛盾时,不是积极主动想办法解决,而是产生畏难情绪,消极应付,无所作为。这不但会耽误经济发展的时机,也不利于促进耕地的保护。因为经济发展了,实力壮大了,反过来又能保障耕地补充建设资金的落实,促进耕地保护工作。 3、宣传、贯彻、执行好党的方针政策。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信息渠道,大力宣传党的一系列扶持“三农”的方针政策,力求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宣传的同时要贯彻、执行好党的方针政策,包括土地长期承包不变的政策、两用地自主经营的政策、允许土地集约经营政策、种粮补贴政策、基本农田保护政策、耕地征用和补偿政策、失地职工的就业和生活保障政策等,以调动和激发职工经营好承包地的积极性。 4、大力开展“珍惜每一分土地”为主的思想教育。要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教育职工树立“珍惜土地光荣,浪费土地可耻”的观念。 二、当前在耕地的保护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耕地的管理体制还不健全 (1)保护耕地意识淡薄,没有形成一种全民参与和保护的激励机制。 (2)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上就不高。我国土地受偿的主体为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只能在集体经济组织中受偿,但是有的失地农民并不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而却丧失了土地承包经营权,享受不到生产和生活的保障。 (3)缺乏对耕地进行专门保护的法律法规。在操作过程中因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出现占用、买卖等非法转让土地和越权审批、或先征后批、或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占地的现象,导致农村土地流失。 2、缺少土地利用整体规划 我国和各个地区尚未形成整体的土地利用规划以及耕地保护规划措施,对土地的使用特别是耕地征用的随意性较大。一些地方不按照实际情况,随意扩大城市规划范围,并且更改耕地位置和调整农业结构,违反规划和计划批地、用地,缺乏对征用土地用途的管控,导致土地资源的减少与浪费。 3、耕地保护重数量轻质量 对于建设占用耕地我国往往是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方式来补充耕地。但是目前不论是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还是土地整理措施,其补充的耕地在质量以及生态方面,与其所占用的耕地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4、耕地后备资源贫乏,隐匿虚报耕地实有量 我国现仅有约2亿亩耕地后备资源,即使这些可开垦成的耕地得以实现,人均耕地也不足1亩。有些边远地区的乡镇以及农垦系统和军队农场之中,他们实有耕地面积大,而填报统计数量小,隐匿一部分耕地不报。 三、加强土地管理,提高耕地保护的主要措施 1、建立严格、完整的保障机制 首先,必须严格按新《土地管理法》规定规范用地管理。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通过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限定建设可以占用土地的区域,对各项建设用地实施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控制建设占用土地(耕地)的规模;占用耕地须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等,通过这些措施使各项建设占用耕地数量降到最低限度。只有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才有可能切实保护好人民的“饭碗田”。耕地保护工作应象抓计划生育和安全生产工作那样严厉的手段,将耕地保护作为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节约、挖潜用地上做文章,使耕地总量保持平衡基础上有所增加,在全社会营造“节约用地光荣,浪费土地可耻”,“增加耕地有奖,破坏耕地有罪”的社会氛围,真正扭转耕地保护力度不足的局面。另外,必须加强土地监察力度,及时巡查并制止侵占、破坏耕地的违法行为,对出现问题处置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及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2、明确耕地产权

试论我国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杨玉身

试论我国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杨玉身 摘要: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起飞阶段,人地关系矛盾更趋紧张, 目前人均1.37亩,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40%。耕地保护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耕地保护已成为当前我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 热点问题,本文将通过对当前耕地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揭露耕地保护的现状,并 为今后耕地保护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耕地保护;使用情况;现状;发展方向 引言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起飞阶段,工业化水平的快速递增和城市 化规模的急剧扩张意味着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人地关系矛盾更趋紧张,目前,耕地总面积已从1996年的19.51亿亩减少到2008年的1 8.2574亿亩,减少幅度 达4.77%,人均耕地面积更是从1996年的1.59亩下降到人均1.37亩,不到世界 人均耕地的40%。另一方面,耕地保护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在现阶段农业 科技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因此,如何处 理好“建设”和“吃饭”的问题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在现阶段显的尤为重要。 1 我国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地方政府缺乏耕地保护积极性 对于耕地保护工作,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但有的地 方政府却为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只关注于财政收入和经济产值的增长,对耕地保 护只停留在签订责任状、应付上级检查等表面上,缺乏耕地保护的积极性,这是 耕地锐减势头得不到遏制的直接原因。 1.2农民缺乏耕地保护的动力 耕地的主要利用方式是种植粮食作物,由于种粮效益低下,受经济利益驱动,农民缺乏耕地保护的动力。农民耕地保护意识薄弱,不但导致耕地数量的减少, 也加剧了耕地质量的降低。对耕地粗放利用、掠夺式利用、只用不养,致使水土 流失、土地沙化、土地贫瘠,耕地质量下降明显;另外,农民还随意在耕地上建坟、挖沙、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等,更加剧了对耕地的破坏。 1.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缺乏耕地保护意愿 一般来讲,物权人应该会积极主动地保护自己的产权物。但由于我国耕地产 权不清,耕地所有者在保护耕地问题上,明显缺乏主观意愿。因此,农村集体经 济组织不但缺乏耕地保护的意愿,而且还极有可能成为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积 极倡导者。 1.4城市建设扩展占用耕地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600多个城市,人均占地面积超过100平方米规定标 准的城市达400多个,推算存量土地约400万亩。第一,从城市领导者来看,认 为城市规模越大越好,盲目求大,滥铺摊子,乱上项目,易出政绩,致使城市不 断向外延扩张;第二,从投资开发商来看,不愿投资旧城改造。因拆迁安置费高, 工作难度大,往往选择城乡结合部位开发,逐渐蚕食城市周边的耕地,在城市中 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城中村”;第三,从征地价格来看,征收集体土地支付的各项费 用偏低。这样一来,城市周边的耕地一块一块地被“吃掉”了。 2 完善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几点建议 2.1强化政府和市民对耕地的保护意识 耕地资源涉及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对这一紧缺

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贾丙辉 20095761 09级02班摘要:我国现在有十三亿人,粮食安全问题,现在已经上升到战略高度。耕地是人类获取食物的重要基地,维护耕地数量与质量,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说到粮食,必须以稳定一定数量的耕地为保障中国明确规定“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基本国策,要求在有限时间内,建立耕地保护制度,保护基本农田 关键词:耕地耕地保护基本农田 1.什么是耕地保护 耕地保护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2.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 从自然因素讲也就是耕地的基本国情,可概括为“一多三”,即耕地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 2.1人均耕地少,分布不均衡。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可以说是幅员辽阔。但由于可利用土地少,加上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特别是作为农业生产基础的耕地更为紧缺。根据全国土地详查汇总的数据,我国耕地面积18.27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4亩,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仅相当世界人均耕地3.75亩的37%。[1] 2.2耕地质量差,退化严重。 全国66%的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只有34%的耕地分布在平原、盆地。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与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

150~200公斤。全国还有9100万亩耕地坡度在25度以上,长期耕作不利于水土保持,需逐步退耕。 2.3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耕地利用率低。 我国拥有宜耕荒地资源2.04亿亩,按照60%的垦殖率计,可开垦耕地1.2 2亿亩。但由于生态保护的要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今后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已十分有限。[2] 3.实行耕地保护的意义 3.1中国的确实现了农产品严重短缺到供求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粮食安全可以高枕无忧。 农业仍然是中国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仍然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仍然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在21世纪,保障粮食安全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人口与耕地、粮食矛盾是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大障碍。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粮食生产将仍然是农业的主体,农业现代化进程包含着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没有国家粮食安全及其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粮食安全水平是衡量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粮食问题备受关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3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9622万吨,比上年减产240万吨,减2.4%。1999年—2001年,中国粮食连续3年减产,2002年仍是产不足需。[3]但与此同时,粮食需求持续增长。所以必须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2严格保护耕地是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基本农田可定义为:从战略高度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社会安定和人口增加对耕地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保护耕地最重要的是把基本农田保护好,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基本农田,是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耕地问题的实质是农业问题特别是粮食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就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应当看到,目前中国耕地严重不足。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村人口依然占全国人口的70%,然而中国的人

耕地保护的效果与其提升措施

耕地保护的效果与其提升措施 摘要:本文对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耕地保护的重要性以及 耕地保护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耕地保护提升措施的几点建议,旨在为广大 农业工作者打开保护耕地的新思路。 关键词:耕地保护;效果提升;解决措施 1 引言 保障人类生活和生存必需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就是耕地。伴随着我国的城市 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耕地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从生态治 理的角度对耕地的调控政策、影响因素与功能属性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结论 是经济补偿不合理、耕地保护外部性以及耕地价值评估不科学是导致这一现状的 根本原因。本文基于我国当前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系统阐述了耕地保护 的重要性并剖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提升措施。 2 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就耕地的价值构成而言,当前的研究主要基于三种分类框架: 一是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分类。这一理论认为耕地资源不但有着经济产出价值,在生 物多样性、水土保持、社会稳定以及景观环境等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是 非市场价值与市场价值分类。Krutilla认为存在的资源非市场价值,源于大众对保 护现有资源有接受意愿或支付意愿,其与公众是否使用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三是 非使用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分类。 资源价值源于它的功能,有着一定的动态性、系统性。耕地资源的多功能性 决定了其多元化的价值趋向。耕地的直接使用者是农民,生产资料为耕地,主要 从事农业生产活动。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土地非农化与农民兼业化进程加快,导致了从事非农就业的农民和家庭对耕地生计依的存关系发生显著的变化, 就是从完全的依存慢慢向半依存、隐性依存、甚至是不依存转变,所以耕地对于 农民的功能价值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①对于生活彻底依存与半依存的农民来说,承包地承担着务农收入、粮食生产、家庭就业的重任,为农民家庭生计不可缺少 的生产资料,耕地农业生产的功能起到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经济产出的价值。 ②对于隐性的依存农民来说,非农就业收入实际上是家庭收入主要的来源,耕地的生产功能已经被弱化,但由于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下且不健全、非农就业不稳定,如果因年老力衰或经济波动而难以继续从事非农就业,耕地就是“最后得保障”,再这种情况下耕地的保障功能则非常突出,主要体现在养老保障、失业保障等社会保障价值。 3 耕地保护的效果与现状 在过去的30多年,我国的经济发展消耗了很多自然资源,同时也向自然环境排放了非常多的污染物,这些导致了我国的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因为不合理的 耕地利用与开发及生态环境恶化,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达50亿吨,为全球水土 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同时,我国的荒漠化面积持续扩大,荒漠化每年扩展面积 超过了66.67万公顷,其中就包括农田约20万公顷。此外,多达2 000万公顷的 耕地面积受重金属污染,其中有700 万公顷的耕地因工业“三废”污染,使每年粮 食减产100亿公斤。为了我国实现快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安全,首先要对生态 环境具有重要作用的耕地资源进行充分的保护,其次是要通过生态退耕方式放弃 部分对环境生态不利的耕地。1997 -2008 年的生态退耕降低了723.53 万公顷,占 到耕地减少量的58.8%,是该阶段我国耕地降低最重要的原因。从长期生态环境

中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

提要:利用国家、省、县三级行政单位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分析了我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特征和驱动因子。揭示出:1减少的耕地主要是分布在东部地区质量较好的耕地,而增加的耕地主要是质量较差的边际土地;2非农产业占地的多少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减仍十分敏感;3城市化和乡镇企业的分散程度对土地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者建议重新检讨现行的土地管理政策,提出了应尽快从行政区“耕地总量平衡”向“基本农田的有效保护”转移等政策措施。关键词:耕地损失/驱动因子/政策启示进入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1].由于全球变化研究领域更为侧重对地球系统的碳循环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研究,因而对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和湿地等类型的土地覆被变化投入了较多的精力。其实,另一种土地覆被变化可能对地球生命支撑系统的威胁更为直接,这就是有限的耕地资源在工业化过程中的丧失。就这种变化来讲,中国大陆在近20年来成为全球最为突出的地区。考虑到下个世纪初人口高峰到来时中国农业所面临的压力,耕地资源的变化无疑是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1耕地数量变化的总体趋势与淡水资源一样,土地资源属于典型的多功能性自然资源,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来自各方面需求的压力不断增大。特别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在这种需求的压力下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利用方式和质量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耕地资源变化总体趋势表现为向其他利用方式的转变,总面积持续减少。在“谁来养活中国”的论争和全球食物安全危机之背景下,耕地损失的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2、3].我国政府为了遏制耕地持续减少的势头,提出了以行政区“耕地总量平衡”为目标的耕地保护政策。对于我国耕地总量,一直缺乏权威的数据。比较长的时间序列数据是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4].根据统计局的资料,我国耕地面积在1957年达到高峰,其后经历了一次大幅度的减少。第二次大的滑坡发生在1965~1977年;第三次1980~1988年;第四次从1992年持续至今。改革开放以来耕地减少的速度是60年代至今最快的一段时间。根据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和国家统计局的资料计算 [5],1978~1997年累计增加耕地1140万hm2,累计减少1605万hm2,两者相抵,净减少465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5%,相当于整个江苏省的耕地面积。这段时间平均每年净减少耕地25万hm2,而在此前的10年(1968~1978)间,平均每年净减少16万hm2,速度明显加快。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间,耕地总量平衡中只有1979、1990、1995和1996年新增耕地面积超过了减少的耕地面积。但净增面积有限,不超过10万hm2.净减少最快的是1984~1988年,年均减少55万hm2,其中1985年是减少最多的一年,达100万hm2.1993~1995三年也很突出,每年净减少近40万hm2. 如果仅从全国尺度考察耕地总量变化,会忽视一些重要的现象。从耕地面积变化的空间分布上看,净减少最快的一是广东、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北京、天津及辽宁等沿海省份;二是陕西、湖北、四川、湖南、山西等中部省份。尽管从全国的趋势看个别年份耕地面积是净增加的,但这些自然条件较好的省份自1978年以来一直维持着净减少的趋势。那些自然条件较差的边远省份,如内蒙古、黑龙江、新疆、云南、广西、贵州、甘肃、宁夏等省,1988年以后耕地却基本上是净增加的。个别省份,如内蒙古和黑龙江等,增加的幅度还比较大。耕地面积变化的这种区域差异,说明在我国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中,生产力较低的耕地面积的增加,在数量上部分地抵消了优质良田的减少,因而掩盖了问题的实质。2耕地数量变化的构成和分布1988年以来,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每年公布耕地增减的统计资料,被认为是这方面比较权威的数据。根据该局1988~1995年的数据分析,8年中增加的耕地主要来源于荒地开垦,占76%;农业结构调整和复垦所占的比例较小,分别为13%和11%.在损失耕地的构成中,农业结构调整,包括转变为果园、鱼塘、林地及草地的耕地,占有最大的份额,为62%.其次为非农建设占地,占20%.自然灾害损毁(风蚀、水蚀、沙压、洪涝)的耕地面积占18%. 新开垦的耕地主要来于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新疆、云南、黑龙江、

面向2030年的耕地保护政策创新-中国土地科学

面向2030年的耕地保护政策创新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 吴宇哲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提出“保护耕地,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这个意见至少有三个层面的意思:(1)耕地数量保护重点是考虑政策改革的路径依赖;(2)耕地质量与数量结合旨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3)耕地保护中“生态”被强调,本身又有两个维度:一是保护耕地本身就是保护生态(如水田的生态功能),二是强调耕地数量保护不能忽略对生态的负面效应。如果进一步从时间维度来考察,那么强调耕地数量保护是1999~2014年的现实背景,落实永久基本农田是2014~2030年的耕地质量与数量双重保护的关键,而2030年后,耕地的生态功能应上升到第一位。 一、“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得失 1992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形成开发区热,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根据相关统计数据,1992~1995年间,每年我国因建设减少耕地21.86万亩,与1988~1991年间的年均减少14.85万亩相比,约为1.5倍。回溯历史,也正是这个时候,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谁来养活中国》的报告成为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形成的触发事件。布朗在报告中指出,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和膳食结构的改善,中国的食物需求急剧增长;而中国工业化和交通建设使得耕地锐减,以及由于技术进步对农业生产率提高的有限性和环境破坏对农业生产率的负面影响而导致粮食的供给存在缺口;与此同时,国际粮食储备降至历史最低点,从而国际粮食市场会难以满足中国将来的粮食赤字。此后的1996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开始对全国 66个 (50 万人以上)城市的建设用地扩张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进行监测,监测结果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 11号)关于冻结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一年的决定的出台提供了依据。联动效应是《土地管理法》 1998年修改完成,1999年开始新法实施。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1998年版《土地管理法》显示度最高的术语。2008年出台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更是通过18亿亩红线把“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或者说“占补平衡”推向了高潮。客观地说,耕地“占补平衡”因为增加了耕地占用的成本,尤其建设占用耕地指标采用自上而下控制的方式,对于遏制耕地锐减在当初的那个时期有着重要的意义。耕地“占补平衡”在实践中有很强的操作性,而这个“强操作性”是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