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症的影像学诊断

乳腺增生症的影像学诊断
乳腺增生症的影像学诊断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年7月第15卷第4期ChineseJMedImaging,July2007,Vol15,No.4

乳腺增生症的影像学诊断

杜红文张毅力张蕴张月浪徐贵平

【摘要】目的:评价影像检查对乳腺增生症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乳腺增生症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74例均做了钼靶x线摄影检查,其中19例做了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10例超声检查和3例核磁共振检查。结果:74例钼靶x线平片检查表现为片状高密度影44例(59.5%),结节影18例(24.3%),无异常发现者12例(16.2%)。19例乳头溢液患者的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表现为囊肿型8例,囊肿伴导管硬化型6例,导管增生硬化型3例,终末导管囊性扩张型2例。10例肿块性患者的超声表现:实性病变8例,呈低回声;囊性病变2例,呈无回声液性暗区,伴有明显的后回声增强效应。3例乳腺囊肿,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呈均匀的高信号。结论:乳腺增生症的多种影像学表现反映其复杂多样的病理特点,钼靶x线摄影联合超声、MRI检查对肿块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重要的意义;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对乳头溢液患者的诊断帮助很大。

关键词乳腺增生症;钼靶x线检查;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超声;MRI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816.91

ImagingDiagnosisofMammaryHyperplasia

DUHong—wen,ZHANGYi—li,ZHANGYun,ZHANGYue—lang,XUGui-ping(ImaginingCenter,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schoolofmedicineofXi’anfiaotongUniversity,Xi’an710061)

【Abstract】Purpose:Toevaluatethevalueofimagingexaminationindiagnosisanddifferentialdiagnosisofmammaryhyperplasia.Mate-rialsandMethods:Theclinicalandimagingcharacteristicsof74caseswithmammaryhyperplasia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Allofthemwereperformedx—raymammography.Amongthem,19caseswereperformedselectivegalactography,10caseswereunderwentultra-soundinspection,3caseswereunderwentMRI.R姻lllts:X-raymammographyshowedthehighdensityshadowsin44cases(59.5%),thenoduleormassshadowin18cases(24.3%),andnothingwerefoundin12cases(16.2%).Of19patientswithnippledischargeper-formedinselectivegalactography,therewerethecystpatternin8cases,thecystwithductsclerosispatternin6cases,thesclerosingductproliferationpatternin3cases,andthecysticdilatationofterminalductpattemin2cases.Of10patientswithbreastmass,8casesweresolid.2caseswerecyst.Thesolidlesionswerelow—levelinternalechoesandthecysticlesionswerenointernalechoeswithstrongposterioracousticenhancementinultrasound.Of3patientswithcysts.onT1WIthecystswerelowsignalintensitybutwereveryhighonT2WI.Con-clusions:Themanykindsofimagingfindingscallreflectthecomplexpathologiccharacteristicinmammaryhyperplasia.Mammographytom—binedultrasoundandMRinspectionhastheveryvitalsignificancetodiagnosisanddifferentiatemasslesions.Theselectivegalactographyisveryhelpfulindiagnosisforpatientswithnippledischarge.

Keywordsmammaryhyperplasia;x—raymarmnography;selectivegalactography;ultrasound;MRI

乳腺增生症是妇女常见病,50%有临床症状,近90%妇女在组织学上可见到乳腺增生性变化…。临床表现主要有乳房胀痛,乳腺肿块或乳头溢液等症状。乳腺疼痛程度及肿块大小常与月经周期有关。影像学表现对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重要的意义。

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1995.11~2005—12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增生症74例,其中4例病变区有局灶性癌变。以肿块就诊55例、肿块伴乳头溢液14例、乳头溢液5例。肿块单发62例、多发7例,边界不清楚64例、清楚5例。单乳孔溢液16例、双乳多乳孔溢液3例,乳汁样溢液3例、浆液性溢液5例、血性溢液6例、初先浆液性后血性溢液5例。乳房胀痛者48例,其中40例乳房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且经前明显。年龄27~69岁,平均45.6岁,40~49岁37例(50%)。病程3天~5岁,其中小于3个月52例(70%)。1.2方法74例均摄有乳腺钼靶x线轴位片和内外斜位片,19例乳头溢液的患者做了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乳腺肿块病例中,10例乳腺超声检查,3例乳腺MRI检杏。

作者单位710061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年7月第15卷第4期ChineseJNedImaging,July2007,Vol15,No.4

2结果

2.1钼靶x线平片表现74例中,片状高密度影44例(59.5%),密度高于周围腺体,较均匀,无明确边界。13例伴有钙化,砂砾状9例、杆状2例、小弧状钙化2例,散在分布,每cm2钙化数目均少于10个(图1,2)。结节影18例(24.3%),单发13例、多发5例,总共26个病灶。病灶密度均匀,大小0.5—3.0cm,边缘模糊19个、部分边缘清楚3个、边缘清楚4个,形态不规则(图3,4)。无异常发现12例(16.2%;图5,6)。

2.2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表现19例中,囊肿型8例,表现为主导管轻到中度扩张,分支导管或末端囊性扩张形成囊肿,形态规则(图7);囊肿伴导管硬化型6例,既有较大导管的囊性扩张又有其他乳管及其分支变细、僵硬(图8);导管增生硬化型3例,表现为主导管轻到中度扩张,分支导管变细、僵硬,管壁毛糙,管腔内可有多发颗粒状充盈缺损(图9);终末导管囊性扩张型2例,表现为终末导管扩张形成多发小囊,直径<5mm(图10)。导管增生扩张型和终末导管囊性扩张型病例在乳腺平片检查中无阳性发现。

2.3超声表现肿块性病变8例,呈局限性低回声,回声均匀5例、不均匀3例,边界不清5例,伴有纤维腺瘤形成的3例病变边界清楚,回声均匀,有部分包膜,瘤体直径4~12mm。多普勒显示病变内有少量的血流信号。病变内有囊肿形成2例,囊肿表现为无回声的液性暗区,边界光滑锐利,有明显的病变后方回声增强效应。2.4MRI表现双乳多发囊肿2例(图11,12)、单乳多发1例,囊肿直径2~35mm,边界清楚。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囊肿伴感染1例,T1WI增强扫描示囊肿壁轻度增强(图13,14)。

3讨论

3.1临床特点乳腺增生症是乳腺实质成分的良性增生,病理表现复杂多样,有乳腺小叶增生、导管上皮增生、乳头状增生、导管扩张,末梢导管囊肿形成和小叶实质内的纤维母细胞增生,甚至可发生上皮不典型增生及癌变等。发病机制与体内雌孕激素水平比例失调有关心J。突出的临床表现是乳房胀痛和乳房肿块,约5%有乳头溢液,乳房疼痛的程度和乳房肿块的大小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本研究选择以乳房肿块和乳头溢液两大症状就诊74例的患者,年龄27—69岁,平均45.6岁,其中40~49岁为高发病年龄组,占本组病例的50%。

3.2影像诊断要点以肿块就诊者的乳腺增生症,钼靶x线平片超过半数的患者表现为无明显边界的片状密度增高阴影,可伴有钙化灶。钙化为较粗大砂砾状、杆状、或小弧状,分布于乳腺局部,也可弥漫分布于整个乳腺,但每cm2钙化数目均<10个,与一般文献报道相似旧j。伴明显间质增生、纤维化或纤维腺瘤形成者,表现为结节样阴影。病变呈腺体密度,较均匀,形态可不规则,边缘模糊或部分边缘清楚。囊肿性病变也表现为结节状阴影,囊肿的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在钼靶x线平片上囊性病变和实性病变均表现为结

图1乳腺增生症。右侧乳腺钼靶X线内外斜位片显示乳腺上象限片状密度增高阴影,边界模糊不清。图2乳腺增生症。右侧乳腺钼靶x线轴位片显示乳腺片状高密度阴影伴有颗粒状钙化灶,大小不等,散在分布。图3乳腺增生症。左侧乳腺钼靶X线内外斜位片显示乳腺乳头水平深部2.0cm直径大小的结节影,边缘模糊,周围腺体可见散在的钙化灶。图4乳腺增生症。右侧乳腺钼靶x线内外斜位片显示乳腺多个结节影,病变边缘清楚。图5乳腺增生症。左侧乳腺钼靶x线内外斜位片显示乳腺未见异常。图6图5患者。左侧乳腺选择性导管造影外斜位显片示乳腺上象限1~2级导管轻度扩张,其远段分支导管变细、僵硬,部分扩张。图7囊肿型乳腺增生症。右侧乳腺选择性导管造影轴位片显示分支导管扩张形成多个囊肿,形态规则,其中一个囊内见不规则充盈缺损。图8囊肿伴导管硬化型乳腺增生症。右侧乳腺选择性导管造影轴位片

显示乳腺1~2级大导管的小囊性扩张,其分支变细、僵硬。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年7月第15卷第4期ChineseJMedImaging,July2007,Vol15,No.4

图9导管增生硬化型乳腺增生症。右侧乳腺选择性导管造影内外斜位片显示乳腺1—2级导管轻到扩张,分支导管变细、僵硬,管壁毛糙。图10终末导管囊性扩张型乳腺增生症。左侧乳腺选择性导管造影内外斜位片显示乳腺终末导管多发小囊状扩张,小囊直径在5mm以下。图11。12

囊肿型乳腺增生症。图1lT1WI显示双乳多发大小不等的囊肿,呈均匀低信号。图12T2WI示囊肿呈均匀的高信号。图13,14囊肿型乳腺增生症。图13T1WI显示左乳2个大小不等的囊肿,呈均匀低信号,边缘显示不清。图14T1WI增强扫描清晰显示乳腺上象限伴有感染的囊肿壁轻度增强。下象限囊肿壁无增强,囊壁显示不清,与图13相似。

节,囊肿性病变密度均匀,边缘光滑锐利,但有时两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实性病变超声表现呈局限性低回声,囊肿表现为无回声的液性暗区,边界光滑锐利,有明显的病变后方回声增强效应。囊肿之MRI图像,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呈均匀的高信号。T2WI对囊肿病变特别是微小囊肿的显示优于T1WI。绝大部分乳腺增生症患者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结合钼靶x线表现多能做出诊断。对较为复杂的、诊断困难的病例,乳腺超声和MRI是必要的检查手段,有助于鉴别诊断。

以乳头溢液就诊者,导管造影表现为主导管轻到中度扩张,分支导管或末端囊性扩张形成囊肿;既有较大导管的囊性扩张又有其他乳管及其分支变细、僵硬;主导管轻到中度扩张,分支导管变细、僵硬,管壁毛糙,管腔内可有多发颗粒状充盈缺损;终末导管扩张形成多发小囊等4种类型,除有钙化和较大囊肿存在外,乳腺平片检查中多无阳性发现,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是显示乳腺导管内病变的最佳方法,对诊断帮助很大。

乳腺增生症有发展形成乳腺癌的趋势,一般认为2%~3%的乳腺增生症可发生恶变。41。乳腺增生病变中导管不典型性增生和小叶不典型性增生被认为是乳腺的交界性病变,尽管不典型导管囊性增生与癌组织不同,但连续组织切片可观察到其向癌的移行的情况∞J。本组资料中,5.4%(4/74)的病例病变区有局限性癌灶发生,高于一般文献报道,这可能与本研究的病例选择有关。2例钼靶x线表现为乳腺内片状密度增高、1例为结节影、1例无阳性发现。平片无异常的1例选择性导管造影表现为导管轻度扩张,远段导管多发小颗粒状充盈缺损,乳头状瘤病形成。这些局灶性癌变仅在病理切片中发现,目前影像学检查尚不能做出诊断。因此定期常规乳腺检查非常重要,随访中,若发现原病变区密度增高、钙化量增多、或局部结构紊乱等早期乳腺癌的表现,应及时手术病理活检,使其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3.3鉴别诊断乳腺增生症的影像诊断需要与一些常见的乳腺良恶性病变相鉴别。

表现为片状密度增高影乳腺增生症需与乳腺癌、非哺乳期乳腺炎鉴别∞’7。:乳腺癌亦可呈片状、不规则高密度影,但病变区及其周围乳腺结构紊乱,纤维小梁增粗,可有簇状钙化灶,钙化量多,每em2钙化数目在10个以上,局部皮肤增厚、内陷。非哺乳期乳腺炎也表现为片状高密度阴影,境界模糊,好发于乳晕后区或内下象限,局部皮肤水肿增厚,逐渐向周围的正常皮肤延伸。乳腺局部皮温升高。乳腺增生症的片状密度增高阴影无明显边界,可伴有较粗大砂砾状、杆状、或小弧状钙化灶,散在分布于乳腺局部或整个乳腺,周围乳腺结构和皮肤无异常改变。

表现为结节者需与乳腺癌、纤维腺瘤鉴别。8J:肿块型乳腺癌以单发多见,呈致密的分叶形或不规则形肿块影,密度高于周围腺体,病灶边缘可见长短不一的毛刺样结构伸人周围正常组织,致使组织结构紊乱,常伴有簇状钙化灶。皮肤、乳头受牵内陷。乳腺增生症形成的结节病变形态可不规则,边界不清,钙化分布散

在,数目较少,每cm2钙化数目少于10个。增生腺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年7月第15卷第4期ChineseJMedImaging,July2007,Vol15,No.4?273

样变,结节多无包膜,通常没有晕环。而一般性纤维腺瘤形态以圆形、类圆形为主,边缘光滑锐利,常有完整的晕环。

乳头溢液患者乳腺导管造影检查通常可以做出诊断,增生形成的乳头状瘤病发生在中小导管,呈多发米粒状充盈缺损,而导管内乳头状瘤发生在乳晕后区大导管,以单发为主。

参考文献

1LoveSM,GenlmanRS,SilenW.Fibrocytic“disease”ofthebreast—anondisease?NEnglJMed,1982,307(16):1010

2娄丽华,沃兴德,陈英,等.乳腺纤维囊性病性激素周期节律的变化.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6,12(4):215

3鲍润贤.中华影像医学(乳腺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8

4郭钟行.乳腺增生症与乳腺癌.国外医学肿瘤分册,1986,(6):3315付丽,付笑影,草间律,等.乳腺交界性病不典型性囊性导管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33(3):221

6杜红文,张蕴.乳腺疾病影像诊断学.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2003,69

7杜红文,张蕴,张剑琴,等.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钼靶X线征象分析.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0,8(6):433

8杜红文,张蕴,张剑琴,等.乳腺癌的x线诊断.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998,6(3):181

(2006-06-28收稿2006-08-21修回)

骨水泥中抗癌药的释放、活性及抗肿瘤效应的实验研究

孙诚徐晓明齐朝月

【摘要】目的:确定化疗药丝裂霉素、长春新碱和5F一尿嘧啶掺入骨水泥后的释放及活性,评价其掺入骨水泥后经皮介入治疗小鼠移植瘤模型的抗肿瘤效应。材料和方法:采用洗提法和MTF法测量药物的释放及活性。60只昆明种小鼠,每只小鼠皮下注射,S180肉瘤细胞1X106,7天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3组为治疗组,每一组各以上述一种抗癌药骨水泥0.5ml瘤块内注入;另1组为对照组,仅注入单纯骨水泥0.5ml。记录每组10只荷瘤小鼠肿瘤大小变化,余5只作病理检查。结果:三种药物均可从骨水泥中释放并具有杀伤肿瘤细胞效应;3组治疗组中,肿瘤体积在1~10天内逐Et缩小或不增大;而对照组中肿瘤体积持续增大。病理检查见治疗组水泥块周边肿瘤组织片状坏死。结论:骨水泥携带常用抗癌药具有抗肿瘤效应。

关键词肿瘤;介入;丝裂霉素;长春新碱;尿嘧啶;骨水泥;MTT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815

TheRelease,ActivityandAnti-cancerEffectofChemotherapyAgentsfromBoneCement

SUNCheng,XUXiao—ruing,QIZhao—yue(、DepartmentofRadiology,theGeneralHospital对AirForce,Be讲ng100036)

【Abstract】Purpose:TodeterminethereleaseofmitomycinC,vincristinesulfateand5-flauouracilmixedwithbonecementandtheanti—canceractivityofthereleasedrugs.Theanti—cancereffectsofthembypercutaneousinterventionaltechniquewere

evaluated.MaterialsandMethods:Thereleaseofdrugswasstudiedbyelutiontest.Theanti—canceractivityofthedrugswasassessedbyMTrmethod.1x100¥180cellswasinjectedsubcutaneouslyinto60miceeach.Sevendayslater,themiceweredividedinto4groupsrandomly.Inthreetreatmentgroups,eachanti-canceragentbonecement0.5mlwasinjectedintotumortissueofeverymouse,respectively.Thechangeoftumorsizeandthepathologicalexaminationwereobserved.Results:Thereleaseofthosedrugscouldbedetectedwithin10—24daysandtheiranti-canceractivitylastedabout12or24hoursonMTTmethod.Themorevolumeofthosedrugsmixedwithbonecementwas.themorethereleaseandanti-canceractivitywas.Inthreetreatmentgroups,thetumorsizereducedgraduallyin10days.Butstillkeptedonenlargingincontrolgroup.Thetumortissuearoundanti—canceragentbonecementpresentednecrosisonthepathologicalexamination.Conclusion:Thosedrugsreleasedf而mbonecementhavetheanti.cancereffeCt.

Keywordsmitomycin;vincristine;uracil;bonecement;MTF;interventionalTechnique;tumor

椎体成形术应用于临床已有10余年的历史,国外

学者将骨水泥经皮注入椎体转移瘤和髋臼溶骨性肿瘤

作者单位100036北京空军总医院放射科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

---------------------------------------------------------------最新资料推荐------------------------------------------------------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王建华 [摘要]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甚至达到治愈的效果。 乳腺钼靶 X线摄影是乳腺癌诊断的常用方法,尤其对脂肪型乳腺,诊断价值较高。 超声检查无损伤性,可以反复应用,对乳腺组织较致密者应用超声检查较有价值,但主要用途是鉴别肿块系囊性还是实性。 CT 检查可用于不能扪及的乳腺病变活检前定位,确诊乳腺癌的术前分期,检查乳腺后区、腋部及内乳淋巴结有无肿大,有助于制订治疗计划。 MRI 具有较高的对软组织的对比性,它比 X 线、 CT 和 B超能更好的显示肿瘤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特征,使其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价值较高。 [关键词]乳腺癌;影像学诊断;钼靶 X 线摄影; CT;超声;MRI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少见于男性。 发病率逐年上升,平均年增长率为 2%~3%。 常见影像学检查方法有乳腺钼靶 X 线摄影、超声、 CT、MRI。 几种检查方法各有各自特点及优势,清楚了解各种检查方法特点,合理使用检查方法,能早期确诊乳腺癌的诊断,指导手术进行,适当减低患者经济负[1-4]。 1 / 11

担,具有明显的经济及社会效益1 病因及临床表现乳腺癌多发在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较高的妇女中,其病因尚未明了。 多数学者认为,与激素水平密切相关,当卵巢分泌雌激素过多时,长期慢性刺激敏感的乳腺组织,可导致乳腺组织的增殖和癌变。 乳腺癌多表现于无痛性肿块,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而易被忽视。 外上象限乳腺癌发病率最高,约占 43%。 肿块边界多不清(但髓样癌与黏液癌界清),活动度不大,质较硬。 部分患者乳头可有溢液,多为血性或浆液性,乳头回缩,皮肤呈橘皮样或酒窝样改变,少数可破溃或增厚。 乳腺癌常见淋巴结转移,可于腋下触及结节,其次是锁骨上、内乳区淋巴结,可沿血行转移至肺、胸膜、骨、肝、脑、肾等部位,部分可直接侵及胸壁周围组织。 2 病理学分型 2. 1 非浸润性癌是乳腺癌的早期阶段,当癌瘤局限在乳腺导管或腺泡内,未见突破其基底膜时称非浸润性癌。 包括: ①导管内癌;②小叶原位癌;③乳头湿疹样腺癌,不包括伴发浸润性癌者。 2. 2 早期浸润性癌包括①小叶癌早期浸润;②导管癌早期浸润。 2. 3 浸润性特殊型癌包括:

乳腺疾病的几种影像学诊断方法比较

乳腺疾病的几种影像学诊断方法比较 作者:唐振良韩小云陈坤赵海峰 【摘要】目的:通过对24例乳腺疾患病例影像学几种检查方法的对照分析,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乳腺疾患影像学检查的优缺点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该组病例均摄有乳腺X线轴(上下位)、斜位片。11例做了乳腺B超检查,2例作了MR检查。结果:24例中,依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6例(其中2例可疑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乳腺增生6例,纤维瘤9例,疑积乳囊肿1例,致密性乳腺2例;B超诊断乳腺癌3例,乳腺肿瘤(性质待定)2例,纤维腺瘤11例,增生伴导管扩张2例,其余为增生。结论:在乳腺的多种影像诊断方法中,乳腺钼靶X线摄片为首选检查方法,对于致密性乳腺的检查,囊实性病变的鉴别超声应作为首选,MRI多用于评价恶性病灶的范围和数目,是目前乳腺疾患诊断工作中的重要释疑手段。 【关键词】乳腺;影像学;评价 本文通过对24例乳腺疾患病例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照分析,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复习,对乳腺疾患几种影像学检查的优缺点做了一定探讨,为乳腺患者在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上作了有益提示,以期提高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与鉴诊水平,特别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具有积极

的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24例均为女性,年龄在18岁~71岁,平均年龄47.5岁,24例均为临床检查扪及明显肿块,其中2例患者有乳头溢液。该组病例均摄有乳腺(上下位)、斜位片。其中5例摄了侧位,11例做了乳腺B超检查,2例作了MR检查。24例中对钼靶或超声与临床不符病例或可疑病例,均行抽吸活检或经手术证实诊断。 2 结果 24例中,依钼靶X线诊断乳腺增生6例,纤维腺瘤9例,疑积乳囊肿1例,乳腺癌6例(其中2例可疑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致密性乳腺建议超声或其它检查。6例乳腺癌中,小于临床所触及的肿块者3例,2例伴粗细不等长短不一的毛刺,1例有同侧腋窝淋巴结明显肿大;2例见到泥沙状恶性钙化局部腺体密度增高,未见明确肿块影;1例系肿块伴周围“晕环”征。上述病例中(钼靶诊为良性)B超诊断纤维腺瘤11例,增生伴导管扩张2例,其余为增生见图1,图2。

乳腺X线诊断标准

1992 年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 - RADS) ,至今已是第四版。这个系统对规范乳腺X 线报告, 减少影像描写的混淆, 以及对普查的监测均起着很大的作用, 建议依据这个系统作为中国乳腺X线报告的常规。 影像表现

一、常见征象 (一) 肿块: 在两个不同投照位置均可见的占位性病变,有鼓出的边缘,以边缘征象对判断肿块的性质最为重要。仅在一个投照位置上见到的可疑肿块影称“致密影”; 无明显鼓出边缘的称“不对称”。 肿块的描述包括三个方面:形态、边缘和密度。 形态有圆形、卵圆形、分叶形和不规则形, 不规则形

多为恶性表现, 前三种形态要结合其他征象综合考虑。 边缘对诊断病变的性质最为重要, 包括以下五种描述:清晰、模糊、小分叶、浸润和星芒状。 边缘清晰是指超过75 %的肿块边界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晰、锐利, 剩下的边缘可被周围腺体遮盖, 但无恶性证据; 模糊是指肿块被其上方或临近的正常组织遮盖而无

法对其作进一步判断, 一般用在报告者认为这个肿块的边界是清晰的,仅仅是被周围腺体遮住的情况下; 小分叶表现为边缘呈小波浪状改变; 浸润是由病灶本身向周围浸润而引起的边界不规则, 而不是由于周围腺体遮盖所为; 星芒状可见从肿块边缘发出的放射状线影。 小分叶、浸润和星芒状边缘为恶性征象。对鉴别边缘模

糊和浸润有时会有一定困难,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前者多为良性改变,而后者是恶性征象,通过局部加压摄影、辗平摄影技术对鉴别边缘征象有帮助。 密度是以肿块与其周围相同体积的乳腺组织相比,分为高、等、低(不包括脂肪密度) 和脂肪密度四种描述。大多数乳腺癌呈高或等密度; 极少数乳腺癌可呈低密度; 乳腺癌不含脂肪密度, 脂肪密度为良性表

乳腺钼靶影像学诊断(大型设备上岗证复习资料)

乳腺钼靶影像学诊断 乳腺钼钯检查方法: 一、乳腺摄影的成像原理 利用软X线对乳腺组织进行投照,通过胶片进行感光,经过显影,定影等程序进行成像。 二、乳腺X线机的主要设备:X线球管乳腺压迫装置滤线栅操作台 1、X线球管:是获取乳腺高对比图像的主要决定因素。一般的X线机,球管的阳极钯面是钨,产生的波长为0.008---0.031nm,波长短,穿透力强,为硬射线。而钼钯产生的波长为0.063---0.071nm,波长长,穿透力弱,为软射线。铑钯产生的波长介于两者间,穿透力较钼钯强。对致密型腺体显示效果优于钼钯。通常用的波长为0.008---0.05nm. 2、乳腺压迫装置作用:1)、适当压迫可减少散射线对检测物的对比度; 2)、减少乳腺移动,使乳腺内结构离增感屏---胶片距离更近,降低图象的模糊度。 3、滤线栅降低散射线和改善乳腺对比度。 三、投照方法: 一)、患者体位拍片时可任意立位、坐位、侧卧位或俯卧位。一般取立位,因投照方便,但体位易移动而影响图像质量。可根据患者情况及特殊要求而选取合适的体位。 二)、投照位置:可有轴位、侧位、侧斜位、局部点片及点片放大摄影等。 1.轴位(CC):又称上、下位或头、足位。X线束自上向下投照。 2.侧位:又称内、外位;X线架旋转90度,将胶片置于乳腺的外侧,X线束自内向外投照。 (三)、侧斜位(MLO):可分内外斜位和外内斜位。内外斜位是将胶片置于乳腺的外下方,X线束自乳腺内上方以45度投射向外下方;外内斜位则相反。一般以内外斜位投照多见。 (四)、局部点片和局部放大点片:作为一附加投照位置,有时有很大的价值。一般在以下情况可进行投照此位: 1、临床触及硬物或肿块时,而X线片未能显示; 2、钼钯片疑有微小钙化而不能完全肯定时; 3、行乳管造影,疑有小分支导管病变时; 四、X线乳腺摄影图像质量的评价准则: 一)、CC位投影: 1、诊断要求成像的体位标准胸肌在影像边界的乳腺后脂肪组织的影像清晰显示乳腺中间的组织外侧组织的影像清晰显示影像不显现皮肤的褶皱左右两侧的胸像成像清晰对称 2、摄影条件的标准观片灯下可以看到皮肤的轮廓透过致密组织可以观察到脉管的结构所有脉管、纤维肌和胸肌边缘都清晰显示沿胸肌的皮肤结构所成的影像清晰明显 二)、乳腺内外斜位投影(MLO位) 1、诊断要求成像的体位标准胸肌的角度正常可见乳房下角乳腺外侧组织乳腺后脂肪组织胸部组织和/或标定的乳头影清晰明显影像不明显皮肤皱裙胸部左右两侧成像清晰对称 2、摄影条件标准:在观片灯下可见皮肤轮廓透过乳腺致密实质可见脉管结构所有脉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

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 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王建华 [摘要]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甚至达到治愈的效果。乳腺钼靶X 线摄影是乳腺癌诊断的常用方法,尤其对脂肪型乳腺,诊断价值较高。超声检查无损伤性,可以反复应用,对乳腺组织较致密者应用超声检查较有价值,但主要用途是鉴别肿块系囊性还是实性。CT检查可用于不能扪及的乳腺病变活检前定位,确诊乳腺癌的术前分期,检查乳腺后区、腋部及内乳淋巴结有无肿大,有助于制订治疗计划。MRI 具有较高的对软组织的对比性,它比X线、CT和B 超能更好的显示肿瘤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特征,使其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价值较高。 [关键词]乳腺癌;影像学诊断;钼靶X线摄影;CT;超声;MRI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少见于男性。发病率逐年上升,平均年增长率为2%~3%。常见影像学检查方法有乳腺钼靶X线摄影、超声、CT、MRI。几种检查方法各有各自特点及优势,清楚了解各种检查方法特点,合理使用检查方法,能早期确诊乳腺癌的诊断,指导手术进行,适当减低患者经济负担,具有明显的经济及社会效益[1-4]。 1病因及临床表现 乳腺癌多发在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较高的妇女中,其病因尚未明了。多数学者认为,与激素水平密切相关,当卵巢分泌雌激素过多时,长期慢性刺激敏感的乳腺组织,可导致乳腺组织的增殖和癌变。 乳腺癌多表现于无痛性肿块,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而易被忽视。外上象限乳腺癌发病率最高,约占43%。肿块边界多不清(但髓样癌与黏液癌界清),活动度不大,质较硬。部分患者乳头可有溢液,多为血性或浆液性,乳头回缩,皮肤呈橘皮样或酒窝样改变,少数可破溃或增厚。乳腺癌常见淋巴结转移,可于腋下触及结节,其次是锁骨上、内乳区淋巴结,可沿血行转移至肺、胸膜、骨、肝、脑、肾等部位,部分可直接侵及胸壁周围组织。 2 病理学分型 2.1 非浸润性癌 是乳腺癌的早期阶段,当癌瘤局限在乳腺导管或腺泡内,未见突破其基底膜时称非浸润性癌。包括:①导管内癌;②小叶原位癌;③乳头湿疹样腺癌,不

乳腺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乳腺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一、乳腺炎性疾病 (一)急性乳腺炎(acute mastitis) 急性乳腺炎常见于分泌期的乳腺,特别是初产妇产后的3~5周内。病原菌常为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链球菌。感染途径主要是病原菌从乳头皲裂处逆导管侵入。 急性乳腺炎的病理改变从单纯炎症开始,到严重的乳腺蜂窝组织炎,最后可形成乳腺脓肿。 临床表现为发病前有乳头皲裂现象,或有乳汁郁积,继而出现乳腺病变局部的红、肿、热、痛和硬节。全身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差、头痛发热,甚至寒战高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 【影像学表现】 X线:X线表现为乳腺内界限模糊的片状致密影,皮肤增厚,皮下脂肪显示较乱,有过多的淋巴管和血管阴影,并出现条索状结缔组织模糊影。有时可伴有泥沙样钙化灶。 USG:乳腺失去正常结构声像图,炎症局部呈不均质点状或块状混合回声,其周围增厚,边缘不清。皮肤也增厚。 【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根据产妇哺乳的病史及局部、全身的典型炎症表现,一般临床即可作出诊断。影像学检查的目的在于了解有无脓肿并发和观察病变吸收情况。 乳腺炎易与炎性乳癌混淆,后者多在哺乳期外发生,边界不规则,常有浸润。 急性乳腺炎的影像诊断首选超声。B超不仅能准确判断病变的部位、范围,而且操作非

常便利,病情需要时可在床边检查。 (二)乳腺脓肿(abscess of breast) 多数乳腺脓肿是继发于急性炎症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所致,少数乳腺脓肿源于囊肿感染。 脓肿可位于乳腺的不同部位,常单发,也可多发。脓肿局部波动感明显。脓肿可向外破溃,亦可穿入乳管,自乳头排除脓液。有时脓肿可破入乳腺和胸大肌之间的疏松组织中,形成乳腺后脓肿。 【影像学表现】 X线:X线表现为轮廓清晰锐利、密度增高的类圆形或不规则阴影,中心部分无结构,周围水肿区密度淡。在浅表形成脓肿时,临近皮肤增厚。 USG:乳腺内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晰的低声或无回声区,壁较厚,且不整齐。病变后方回声增强。 【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根据急性乳腺炎的现史和典型的局部体征,结合影像学发现脓肿的存在,即可确定诊断。 乳腺脓肿需与囊肿并感染鉴别。两者在X线上均可表现为类圆形阴影,中心部分无结构,病史有助于二者鉴别。后者声像图示囊肿壁薄,且较整齐,内部回声均质。 平片虽然能发现病灶,但有时难以与其他病变鉴别。B超、CT能更直观的显示脓肿。鉴别困难时,可在B超定位下穿刺活检。 二、乳腺增生症 乳腺增生症(hyperplasia of breast)又称乳腺结构不良(mammary dysplasia),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