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培训课件.ppt
2024版机关事业单位个人所得税业务培训ppt课件

2023REPORTING 机关事业单位个人所得税业务培训ppt课件•个人所得税概述•机关事业单位个人所得税政策解读•专项附加扣除政策解读与操作指南•机关事业单位个人所得税申报流程与注意事项•个人所得税改革趋势及对机关事业单位影响分析•总结回顾与互动环节目录20232023REPORTINGPART01个人所得税概述个人所得税定义及作用01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02个人所得税的作用包括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增加财政收入等。
纳税人义务与权利纳税人的义务包括按时申报、足额缴纳税款、接受税务检查等。
纳税人的权利包括知情权、保密权、申请减税免税权、陈述申辩权等。
征收范围及对象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等。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对象包括中国公民、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投资者等。
2023REPORTINGPART02机关事业单位个人所得税政策解读1 2 3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查找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税率表及速算扣除数应用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累计应预扣预缴税额计算收入额确定劳务报酬所得以每次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预扣预缴税款计算收入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年度汇算清缴居民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办理汇算清缴03年度汇算清缴居民个人取得稿酬所得,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办理汇算清缴01收入额确定稿酬所得以每次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02预扣预缴税款计算收入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稿酬所得计算方法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计算方法收入额确定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预扣预缴税款计算收入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年度汇算清缴居民个人取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办理汇算清缴2023REPORTINGPART03专项附加扣除政策解读与操作指南扣除标准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子女范围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继子女扣除主体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扣除主体包括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父母之外的其他人担任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的,比照执行•学历(学位)继续教育:4800元/年(400元/月)•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3600元/年•扣除主体:个人接受本科及以下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符合规定扣除条件的,可以选择由其父母扣除,也可以选择由本人扣除。
个人所得税培训课件(ppt 47页)

• 综合所得税是将纳税人在一定期间内的各 种所得综合起来,减去各项法定减免和扣 除项目的数额,就其余额按累进税率征收
• 混合所得税是先对纳税人各项所得分类, 从来源征税,然后再综合纳税人全年各种 所得额,如达到一定标准,再按累进税率 计税。
㈡所得税立法思想
• 源泉所得概念便于征收,但对其他收 入不征税不符合公平原则,且税基狭 窄。
• 净资产增加说把所有收益均视为所得, 但应税所的随消费增加而减少不合理, 执行也困难。
• S-H-S定义的应税所得包括一切来源 的收入,且与消费无关,符合公平原 则和中性原则,也比较容易执行。
(三)应税所得的特殊内容
• 我国个人所得税列举的应税所得有11项, 因为实行的是分类所得税制,计税依据 要分类计算。
㈡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 个人取得的应纳税所得,包括现金、实 物和有价证券。所得为实物的,应当按 照取得的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计算应税 所得额;无凭证的实物或者凭证上所注 明的价格明显偏低的,由主管税务机关 参照当地的市场价格核定应税所得额。 所得为有价证券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根 据票面价格和市场价格核定应税所得额。
-非法所得:各国规定不同 -实物所得:如资产分红、附加福利、花边利益等 -推算所得:是纳税人本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并由
本人消费这些产品或服务而隐含的收入,通常无法征 税 -资本利得:未实现的资本利得通常不征税,已实现的 资本利得需征税,征税轻重取决于公平与效率的均衡
(四)个人所得税的税制模式
目前世界上个人所得税的模式有三种:
• 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所得税制。
优点:1、按不同性质所得采用不同税率,有利于实现政策 目标;
个人所得税培训ppt课件

国债利息、国家发行金融债券利息、教育储蓄存款利息免税
转让有价证券、股权、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 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出租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 得的所得
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取得的所得。不扣除任
何费用
提供担保获得的报酬等
1
累进税率
税率
工资、薪金 7级超额累进税率
级数
含税级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1500元的
3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20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30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 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2、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5、保险赔款;
6、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 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8、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 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9、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10、见义勇为奖金---乡镇以上政府或县以上政府批准设立的基 金
11、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
12、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
个人所得税培训资料(PPT 80张)

证明由纳税人负担的该出租财产实际开支的修
缮费用。
55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4
二、纳税人
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虽无住
所但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以及
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但从
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包括:中国公民、个体工商户、外籍个人、
香港、澳门、台湾同胞等。
5
(一)居民纳税人与非居民纳税人
的判定标准
1、住所标准 2、居住时间
6
1、住所标准
我国税法将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 界定为: “ 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 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的个人”。
29
1、收入的形式
包括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
纳税人的所得为实物的,应当按照所取得实物凭证上所
注明的价格,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无凭证的实物或者凭 证上所注明的价格明显偏低的,由主管税务机关参照市 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所得为有价证券的,根据票面价格和市场价格核定应纳
税所得额。
25
(三)稿酬所得
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应纳税额减 征30% 。
(四)劳务报酬所得
适用20%的比例税率,对劳务报酬所得 一次收入畸高的,实行加成征收。
26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税率表
级数 1 每次应纳税所得额 不超过20 000元的部分 税率% 速算扣除数 20 0
2
3
超过20 000元~50 000元的部分
(四)扣缴义务人
税法规定:凡支付应纳税所得的单位或 个人,都是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
12
个人所得税培训课件(PPT 19张)

应纳税额=Σ每一级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每月收入减除一定费用后的余额 关于应税所得额 =(每月收入-2000或480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1、扣除2000元/月 2、扣除4800元/月:适用范围
(一)一般支付方式计算
1.某企业一职工本月工资单上的收入2800元,其中包 括误餐补贴100元,独生子女费100元,该职工应纳的 个人所得税? 2.在境内某公司受聘的美籍专家杰克逊(非居民纳税 人),2009年2月从公司取得工资收入计人民币20 800 元。杰克逊2月份应纳的个人所得税? 1.当月应纳税所得额=2800-200-2000=600(元) 当月应纳税额=600×10%-25=35(元) 2.当月应纳税所得额=20 800-4 800=16 000(元)
应纳税所得额=[(100 000-20 000)+1100×12]- 2000×12=69200(元)
相关案例
应纳税额=69200×35%-6 750=17470(元)
三、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 (个人独资、合伙)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1.查账征收:
应纳税所得额=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 注意:
1.投资者只允许扣除每月2000元计生费 2.企业向其从业人员实际支付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允许在 税前据实扣除。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发生的职工福利费、 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分别在工资薪金总额2%、14%、2.5%的标准 内据实扣除。 3. 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用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 可据实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二、对企业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1、对经营成果不拥有所有权(比照工资薪金计税) 2、对经营成果有所有权:承包、承租经营所得 应纳税所得额 =纳税年度承包、承租经营收入总额-必要费用 (每月2000元) 应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五级超额累进 ) 3、实际不足一年,按实际经营期为一个纳税年度
新个人所得税培训课件PPT((最新)

主要亮点
1 建立对综合所得按年计税制度
此次改革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4 项劳动性所得纳入综合征税范围,适用统一的超额累进 税率,按年计税,体现了量能负担原则。
3 首次设立专项附加扣除
增加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 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扣除,进一步增强税制的 公平性。
综合所得汇算清缴(居民个人)
综合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 预缴税款;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办理汇算清缴。
纳税人依法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向任职、受雇 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并报送《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附件1)。纳税人有两处以 上任职、受雇单位的,选择并固定向其中一处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人没有任 职、受雇单位的,向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预扣预缴税款计算方法(居民个人)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1.计算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三项综合所得以每次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费用按八百元计算; 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百分之二十计算。 2.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以每次收入额为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3. 计算预扣预缴应纳税额。根据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预扣率计算应预扣预缴税额。劳 务报酬:三档预扣率;稿酬、特许权使用费:预扣率20%。
预扣预缴税款计算方法(居民个人)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预扣预缴税款计算方法(居民个人)
培训个人所得税讲解PPT34页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 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 (表二 )
比例税率。
14
工资薪金的累进税率: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1500元的
3
2 超过1500元至 45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20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 30 分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 35 分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45
15
速算扣 除数
0 105 555 1005 2755
5505
13505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个人所得税实行分项扣除、分项定率、分项征收 的计征办法。
工资、薪金所得部分的个人所得税额=应税所得金额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2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 全年一次性奖金的无效纳税区 处理方法:放入补发工资。
23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三)劳动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 所得
(4000元以下)的个人所得税税额=(每次所得收入 一800元)×20%;
(4000元以上)的个人所得税税额=每次所得收入× (1-20%)×20%
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 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 (1)工资薪金的基本范围 ❖ ——基本工资、工龄工资、职务工资 ❖ ——各种补贴、津贴 ❖ ——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 ❖ ——与任职受雇相关的其他所得
6
三、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
❖ (一)应税所得的类别 ❖ (2)不属于工资薪金的项目 ❖ ——差旅费津贴、误餐补贴 ❖ ——按规定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
个人所得税培训课件

四、企业年金征收个税政策讲解
个人所得税培训
企业年金的概念
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 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 老保险制度。
个人所得税培训 29
企业为个人缴纳企业年金是否
征收个人所得税?怎样计算?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 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694号) 的规定,自2009年12月10日起:
个人所得税培训
“老算法”
❖ A: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的商数据以 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 B: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人所得税培训
特别提醒
❖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 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
❖ 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的单位,个人取得年 终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按年终奖金的办法 执行。
项目计算当期应纳个人所得税款,并由企业在缴费
时代扣代缴。
个人所得税培训
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得到细化补充
❖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补 充规定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9号)该 文件规定,自2011年1月30日起,企业年金的企业缴费 部分计入职工个人账户时,当月个人工资薪金所得与 计入个人年金账户的企业缴费之和未超过个人所得税 费用扣除标准的,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培训
工资薪金收入
❖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 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 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 关的其他所得。
❖ 个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与任职或者受雇有 关,不管其单位的资金开支渠道是以现金、 实物、有价证券或其他支付形式(比如奖励 旅游、购买商业性补充养老保险等)支付的, 都是工资、薪金所个得人所的得税征培训税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综合税制模式。
一般以家庭或个人为申报纳税主体,允许纳税人自行 选择夫妻合并申报、统一扣除或者个人分别申报。
OECD17个国家中,只有2个国家要求必须以家庭为申报 单位,其他国家要求以家庭或个人为申报单位。
以家庭一个纳税年度内全部收入扣除生计费用、赡养 老人和扶养子女费用、教育费用、基本住房、医疗费 用等基本支出后的余额为税基;更加符合家庭实际支 出情况,有利于兼顾不同家庭(如单亲家庭)的税负。
个人所得税政策业务及实际操作
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 山东省地方税务局
1
2020年3月29日星期日
主要内容:
一、个人所得税法改革问题研究; 二、个人所得税政策执行口径及实际操作; 三、股权激励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操作; 四、住房交易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
2
2020年3月29日星期日
一、个人所得税法改革问题研究
择课税; ——区别居民的纳税身份,各部门间信息共享,税务机关有能力监
控个人收支信息; ——通过终生唯一的社会保障号码,将纳税人的纳税与社保、就业、
贷款等所有需要政府办理的事项“挂钩”,个人纳税处于政府和 公众的监督之下; ——对现金流动控制较严,增加了涉税信息管控的力度。 ——法治化程度较高,偷税成本较大。
5
2020年3月29日星期日
一、个人所得税法改革问题研究
不区分收入项目、次数,统一按纳税年度内的 收支情况计税,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税基的计算采取定额扣除、比例扣除、单项扣 除、据实扣除等方式;
对基本家庭支出据实扣除或逐年调整扣除标准, 对一些弹性较大家庭支出项目限额扣除,既体 现公平税负,又兼顾大多数家庭收支实际,避 免完全扣除费用侵蚀税基;
11
2020年3月29日星期日
一、个人所得税法改革问题研究
(2)理论上可处理各类所得税负,但税率设 计技术要求高,一定时期内社会对勤劳所 得、资本所得的鼓励倾向具有弹性并且难 以科学判断,而税率调整有一定时滞和法 定程序,技术难度高,实际上难以妥善处 理各类所得税负;
12
2020年3月29日星期日
3
2020年3月29日星期日
一、个人所得税法改革问题研究
3、影响税制模式的选择的主要因素: 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个人对社会财富或所得的占有情况; 税收征管能力; 法制、法治、民主; 社会文化背景、习惯。 税收收入的使用情况。
4
2020年3月29日星期日
一、个人所得税法改革问题研究
一、个人所得税法改革问题研究
(3)以自然人为纳税主体,未充分考虑家庭负 担因素,只能有限度、低层次地公平税负;
(4)依托代扣代缴方式,自行申报纳税情形较 少;
(5)分类税制模式虽然主要适用于部分发展中 国家,但实际上实行完全的分类模式的国家较
少。 (中国及少数国家完全采取分类模式)
13
2020年3月29日星期日
(1)区分不同所得项目征税,收入来源多的自然人可以多次扣 除费用,其税负轻于收入来源单一的自然人,具有逆向调节 效应;
——劳动所得税负﹥财产性所得税负﹥资本性所得和其他所得的税 负;
——社会财富积累的次序:资本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劳动性收入;
——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作用的发挥不够理想,主要原因 在于初次分配不合理、不规范,实际上,既使初次分配透明、个 人所得税征管到位,也不能逆转社会财富的分配现状,只是调节 程度不同而已。
主要优点:
(1)通过差别税率对不同所得项目实现奖限政策, 综合税制模式在技术上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难度 大,只能通过规定减免税收入来体现;(优点也 是弊端)
(2)借助代扣代缴征税方式,降低征管成本,适用 于税收征管能力较低的发展中国家。
10
2020年3月29日星期日
一、个人所得税法改革问题研究
主要缺点:
算清缴,增加征纳双方成本,日本每年约有50
万人办理退税,给税务机关增加了很大的工作
量。
7
2020年3月29日星期日
一、个人所得税法改革问题研究
综合税制对外部征管环境要求较高: ——建立社会信息网络体系,税务机关能够就同一事项取得多方信
息; ——了解居民的家庭组成情况,有的国家综合税制也以家庭或个人选
8
2020年3月29日星期日
一、个人所得税法改革问题研究
5、分类税制模式。 主要特点,将居民收入或所得划分为不同税目,
分别制定不同的税率。 主要所得项目包括(1)劳动所得;(2)经营
性所得;(3)资本性所得;(4)财产性所得; (5)其他所得项目。
9
2020年3月29日星期日
一、个人所得税法改革问题研究
14
2020年3月29日星期日
一、个人所得税法改革问题研究
6、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税制模式。
(1)对个人所得项目有所取舍,对主要、经常性所 得,如劳动所得、经营所得、资本所得等列为综 合征税项目,采取累进税率;对一些临时性、偶然性所得继续来自分类项目征税, 单独设计税率;
考虑资本市场的发展,很多国家将资本性所得作 为分类项目;(相对较低税负)
(一)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介绍
1、概念:究竟对勤劳所得、资本性所得、财产性所得、 经营性所得以其他所得是统一合并征税还是分别征税。
2、税制模式的主要分类。 综合税制模式;(各项所得统一计税) 分类税制模式;(各项所得分别计税)
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税制模式;(部分所得项目统一计 税,个别所得项目分别独立计税)
一、个人所得税法改革问题研究
(6)由于未建立个人收支监控信息体系,透明 收入一般能按规定课税,但隐蔽性、临时性收 入漏税较多,征管难度较大,这也是当前社会 对个人所得税征管状况不满意之处。
我国当前选择分类税制模式的最主要障碍是税 收征管能力跟不上、税收信息化建设滞后、社 会各部门之间涉税信息未共享,导致大面积、 低层次、被动违法,而且违法成本低。
6
2020年3月29日星期日
一、个人所得税法改革问题研究
采取累进税率体现量能负担原则,有利于实现 横向公平;有效调节居民收入分配。
主要在少数发达国家实施,真正采取严格综合 税制模式的国家很少。其主要原因是对税收征 管能力、管理成本以及某些所得的特殊因素的 考虑。
日常代扣代缴税款具有“预扣”性质,年终汇
15
2020年3月29日星期日
一、个人所得税法改革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