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河谷
干热河谷 教案

干热河谷【教学目标】1.重点复习气温、降水的影响因素;2.理解干热河谷的形成过程;3.理解干热河谷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微专题内容是干热河谷。
接下来,我将从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基本因素等四个方面讲解本节内容。
首先,如果提到攀枝花,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有同学可能会想到著名的攀枝花钢铁公司;而有的同学会想到芒果等热带水果。
攀枝花,地处亚热带,但为什么能种植出热带水果?其实,这里就处在著名的干热河谷区。
那么,什么是干热河谷呢?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
为什么会形成干热河谷呢?我们不妨来分析下定义。
具体来说,首先干,说明湿度低,往往要考虑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
而热,也就是气温高。
所以,想要搞清楚为什么形成干热河谷,我们要复习一下影响影响气温、降水的基本因素。
【教学环节一】气温、降水的影响因素●首先,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哪些呢?●然后,影响降水的因素,又具体有哪些呢?【教学环节二】干热河谷气候特征的形成复习了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接下来,我们来关注具体哪些因素影响着干热河谷气候特征的形成。
1.纬度低,气温高;2.位于河谷,地势(海拔)较低,气温高;3.谷地地形闭塞→不利散热→加剧高温;4.受山地阻挡,冬夏季均位于背风坡,产生焚风效应(气流下沉増温),气温高;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蒸发旺盛,干旱;【教学环节三】干热气候下的农业生产那么,在干热的背景下,具体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如何呢?首先,干热气候会有明显的不利因素缺水!但,凡事具有两面性,干热气候有没有对农业有利的影响呢?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全年高温→热量充足;晴日多→昼夜温差大;因此,攀枝花积极发展水果种植,比如攀枝花的芒果,就获得了很多荣誉。
同样出名的水果,还有很多,比如草莓、石榴也是很著名的。
这就是因地制宜。
【教学环节四】真题解析与强化练习【2019全国Ⅱ卷】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考地理微专题三十六 河谷夜雨、干热河谷

微专题三十六河谷夜雨、干热河谷【点拨高考】河谷夜雨、干热河谷是大气环境、地理环境差异性常考查的知识点,涉及到热力环流、自然带的非地带性现象,涉及知识面较广,历年考查山地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的考题和干热河谷关联较多,解题要首先搞清干热河谷的成因。
本部分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如2020年江苏卷考查的焚风效应对自然带的影响。
【知识梳理】一、河谷夜雨1、分布:除了湟水谷地外,在四川、西藏、贵州许多河谷、盆地地形中,夜雨也都非常多,比日雨还多。
在西藏拉萨、河西走廊的敦煌、马海一带,夜雨率超过80%。
青海柴达木盆地东部和湟水河谷上游等地夜雨率也都大于70%。
2、成因:一般情况下,谷地夜雨的形成原因:(1)河谷地形,空气中水汽含量大;(2)夜间山坡因辐射冷却,其降温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气更快,形成高密度冷空气;(3)冷空气沿坡地向下流入谷底,迫使谷底暖湿空气抬升,易形成降雨。
用语言加以描述的话可以这样去解释:河谷中的空气,水汽含量大;进入夜间,河谷边上的山坡,海拔相对高,地势较开阔,热量散失快,冷却快。
其降温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气更快,所以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局部高密度冷气团;然后冷气团就沿坡地向下流入谷底,因冷气团性质都比较重,所以沉积在谷底,迫使谷底暖湿空气抬升。
而暖湿空气在抬升的过程中,气温越来越低,遇冷凝结,形成降雨。
各地的谷地夜雨成因稍有差异,但基本上形成主要原因类似,因为谷地夜雨的形成除受大范围天气形势影响外,主要受局部地形条件影响所致。
正常的情况下一般需要具备以下四个关键条件:(1)河谷地形;(2)水汽充足;(3)正常的热力状况(即少有逆温现象)(4)不受焚风效应影响3、雅鲁藏布江谷地夜雨多:雅鲁藏布江谷地白天山坡太阳辐射强,受热面积大,增温快,形成低气压区;河谷受热面积小,增温较慢,形成高气压区。
气流从谷地上升形成谷风,在天空形成一朵朵顶部凸起、底部平坦、形如馒头的积云。
但是,白天太阳辐射强烈,云层中的小水滴容易吸热蒸发消散,所以云层变薄,乃至天空少云或晴空万里。
(完整版)干热河谷

横断山区在四川、云南两省的西部,大雪山、 云岭、怒山等南北向的山脉平行排列,横断东西 交通,总称横断山脉。
横断山区地形复杂,山岭与河谷之间气候差别 很大,所以当地人民说这里的气候是“一山有四 季,十里不同天”。在一些高山峡谷区,从山下 的热带气候到高山的亚寒带气候,垂直分带非常 明显。由于高山峡谷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所以 植物种类繁多,从热带植物或亚热带植物一直到 高山寒温带的植物,都可以见到。
因为水汽已经在山脉东岸形成了地形雨,等到达山脉 西岸也就是金沙江谷地时就非常干燥了,在加上风随着地 势由山至下温度越来越高,因此就形成了这种干热风 也 较焚风
而山谷风理论则针对河谷地形对谷底的 干热现象进行了解释:白天,山坡接受 太阳光热较多,成为一只小小的“加热 炉”,空气增温较多;与山顶相同高度 的山谷上空,因离地较远,空气增温较 少。于是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膨胀上升, 在山顶近地面形成低压,并在上空从山 坡流向谷地上空,谷地上空空气收缩下 沉,在谷底近地面形成高压,谷底的空 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这样便在山坡 与山谷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下层风 由谷底吹向山坡,称为谷风;到了夜间 空气环流反转,下层风由山坡吹向谷地, 则称为山风。在干热河谷,经常可看到 两侧山腰有一条云带,这就是谷风气流 上升而形成的
(1)嘎洒镇位于23°N附近,纬度较低,终年正午太阳 高度角大,全年地表面获热多,气温高。尤其是夏至日前 后阳光接近直射,地表面获得热量更多。 (2)嘎洒镇位于哀牢山东侧河谷地带,地形封闭,河谷 地形不易散热,加剧高温。 (3)该地夏季以西南风为主,嘎洒镇位于哀牢山东侧, 地处哀牢山的背风坡,风由哀牢山坡吹来,形成焚风效应, 降水少,多晴朗天气,气温高。 (4)这里距离冬季离冷空气源地较远,且北面有山体阻 挡冷空气进入,冬季比较温暖。 (5)干热河谷由于降水少,植被覆盖条件差,地表升温 快,气温较高。
微专题18干热河谷-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题组二】
(2019全国Ⅱ卷)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 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 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 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 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植被群落外貌为热带常绿肉质多刺灌丛、稀树灌草丛,空间成层结构中无明显乔木层,热带 种属常绿和落叶乔木呈独立单株散生;灌木层与草本层明显,灌木层是低伏灌木,草本层地 面覆盖度最高;植被形态在千热生境中出现变异,适应旱生形态显著。仙人掌等热带千性植 被生长茂盛已成树。
【自然环境特征】
(4)地质特征:风化作用强烈,岩层松散易发生,多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5)地貌:大风强烈,多风力地貌。
【题组一】
长江从青海玉树到四川宜宾之间被称作金沙江。下图为一名游客在金沙江干 流南部河谷拍下的照片,显示河谷两岸植被较为稀疏,多枯黄色,这样的河 谷在地理学中称为“干热河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稀疏、枯黄 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山高谷深,山谷 风显著
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 C.地处西南季风背风坡
【干热河谷成因】
(3)纬度:纬度较低,终年正午太阳 高度角大,全年地表面获热多,气温高。 (4)地形: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扩散, 加剧高温;距离冬季离冷空气源地较远, 且北面有山体阻挡冷空气进入,冬季比 较温暖。 (5)植被:植被覆盖度低,地表升温 快,气温较高。
【干热河谷成因】
(6)局地环流:山谷风局地环流。
(1)结合材料分析元江河谷干热的形成原因。(8分)
(1)(8分)纬度低,气温高;(2分)位于河谷,地势(海 拔)较低,气温高;(2分)受山地阻挡,冬夏季均位于背风 坡,产生焚风效应(气流下沉増温),气温高;(2分)地处 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蒸发旺盛,干旱;(2分)
微专题干热河谷

答案: ①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发展水果加工业; ②引 进并培育优良品种,树立品牌; ③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水果销售市场; ④促进以水果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 ⑤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
全球大视野 、地理微课堂,精准备,指向能力和素养!
全球大视野 、地理微课堂,精准备,指向能力和素养!
-11-
例1:(2019全国Ⅱ卷)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 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 (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 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全球大视野 、地理微课堂,精准备,指向能力和素养!
例4、亚热带的热带水果王国
-15-
芒果被誉为“热带水果之王”。 芒果树喜温暖,不耐寒霜,耐旱能 力强,但不耐涝。芒果生长的有效 温度为18~35℃、枝梢生长的适温 为24~29℃、坐果和幼果生长需大 于20℃的日均温,低于10℃新梢及 花穗停止生长,在-3℃时果树会被 严重冻伤或冻死。一般认为,北回 归线是芒果栽培的北缘。
-3-
01
课标考纲
1.3结合实例,解释内、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 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 关系。 1.5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 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02
高考考点
地形特点描述 气候成因分析 干热河谷原理
全球大视野 、地理微课堂,精准备,指向能力和素养!
学案9:2.7(微专题)干热河谷

微专题干热河谷【学习目标】了解干热河谷的成因、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自然环境特征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是对具备干、热两个基本属性河谷带状区域的总称。
干热河谷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盘江等地。
1.气候特征干+热。
如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年降雨量为623 mm,年蒸发量3 737 mm,年均温21.6 ℃。
2.植被特征植被稀疏,多低矮、多刺的旱生型灌丛,山地垂直地带性“倒置”。
3.土壤特征燥红土为主,土质黏重,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贫瘠。
4.地质特征风化作用强烈,岩层松散,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5.地貌特征大风强烈,多风力地貌。
●二、形成原因1.地势: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
2.气流:位于背风坡,焚风效应。
横断山区的山脉走向大体上垂直于西南季风或者东南季风,山脉迎风坡截留较多的雨水,背风坡少雨,风在背风坡的下沉还具有增温效应,致使河谷干旱。
3.纬度:纬度较低,终年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全年地表面获热多,气温高。
4.地形: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扩散,加剧高温;距离冬季冷空气源地较远,且北面有山体阻挡冷空气进入,冬季比较温暖。
5.植被:植被覆盖度低,地表升温快,气温较高。
6.局地环流:山谷风局地环流。
“山谷风”垂直厚度大。
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在干热河谷,经常可看到两侧山腰有一条云带,这就是谷风气流上升形成的);谷地盛行下沉气流,形成干热的环境。
●三、开发利用1.特色农产品生产我国西南的干热河谷,光照强、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冻害少,大多可以种植芒果、龙眼、咖啡等热带农作物。
但这里发展农业的不利因素也很明显,干旱缺水、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强烈、土壤退化严重、土壤贫瘠,土壤生产力低。
2.避寒圣地,特色旅游3.晒盐例如,在西藏芒康县盐井镇澜沧江河谷,盐民们在澜沧江江边挖井抽取地下卤水灌入盐田,在太阳和风的作用下自然制盐。
关于干热河谷的文献综述

关于干热河谷的文献综述摘要:一、干热河谷概述1.定义及特点2.分布与形成二、干热河谷的生态环境问题1.土壤侵蚀2.水资源短缺3.植被退化4.生物多样性降低三、干热河谷的治理措施1.植被恢复与重建2.水土保持工程3.水资源开发与利用4.生态旅游与发展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2.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3.生态补偿机制4.社区参与与宣传教育五、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1.综合防治技术研究2.生态功能评价与监测3.社会-生态系统耦合研究4.跨学科整合与创新正文:一、干热河谷概述干热河谷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观,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等省份。
干热河谷地区气候炎热干燥,降水少,蒸发强烈,具有以下特点:1.定义及特点干热河谷是指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干燥炎热,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的河谷地带。
这里的土壤贫瘠,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
2.分布与形成干热河谷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河谷地带,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地貌、气候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长期的河流侵蚀、风化作用使得河谷地区的土壤流失严重,地表破碎,自然环境恶化。
二、干热河谷的生态环境问题干热河谷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侵蚀由于气候干燥、降水少,土壤质地疏松,干热河谷地区的土壤侵蚀现象严重。
长期的侵蚀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肥力减弱,植被生长困难。
2.水资源短缺干热河谷地区降水量较低,水资源短缺,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水资源不足使得植被生长受限,土壤保持能力下降,加剧了水土流失。
3.植被退化由于气候恶劣和土壤侵蚀,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退化严重。
植被的减少使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生物多样性降低,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4.生物多样性降低干热河谷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许多特有物种面临灭绝危险。
生物多样性的降低使得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下降。
三、干热河谷的治理措施针对干热河谷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主要包括:1.植被恢复与重建通过人工造林、封禁沙漠化等措施,恢复和重建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提高土壤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高考地理干热河谷教学设计

高考地理干热河谷教学设计引言:干热河谷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地貌类型,它在高考地理考试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干热河谷的形成与特点,对高考地理的复习和备考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本文将以高考地理干热河谷教学设计为标题,针对高中地理教师,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了解干热河谷的形成条件和地貌特征;(2) 熟悉干热河谷的地理位置,掌握干热河谷的分布情况;(3) 理解干热河谷对人类的影响,如农业开发、旅游等。
2. 能力目标:(1) 能够运用地图解读的方法,分析干热河谷的地貌特征;(2) 能够分析干热河谷的气候特点,并对农业发展进行评价;(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干热河谷地区的生产生活问题。
3. 情感目标:通过干热河谷教学的实施,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1. 干热河谷概述(1) 干热河谷的定义;(2) 干热河谷的地理位置及分布。
2. 干热河谷的形成条件(1) 干热河谷的气候条件;(2) 干热河谷的地质条件。
3. 干热河谷的地貌特征(1) 干热河谷的河流特点;(2) 干热河谷的峡谷特征;(3) 干热河谷的沉积特征。
4. 干热河谷的经济价值(1) 干热河谷的农业开发;(2) 干热河谷的旅游开发。
三、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和实验等途径,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干热河谷的形成条件和地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多媒体展示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干热河谷的形成机理和地貌特点,让学生通过视听的方式加深对干热河谷的理解。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到干热河谷地区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亲身经历,加深对干热河谷地貌和自然环境的认识。
4. 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就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鼓励学生合作、参与并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探讨河流地貌的特点,引发学生对干热河谷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山谷风理论则针对河谷地形对谷底的 干热现象进行了解释:白天,山坡接受 太阳光热较多,成为一只小小的“加热 炉”,空气增温较多;与山顶相同高度 的山谷上空,因离地较远,空气增温较 少。于是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膨胀上升, 在山顶近地面形成低压,并在上空从山 坡流向谷地上空,谷地上空空气收缩下 沉,在谷底近地面形成高压,谷底的空 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这样便在山坡 与山谷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下层风 由谷底吹向山坡,称为谷风;到了夜间 空气环流反转,下层风由山坡吹向谷地, 则称为山风。在干热河谷,经常可看到 两侧山腰有一条云带,这就是谷风气流 上升而形成的。 …《中国国家地理》
关于干热河谷的成因,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被归结为:“焚 风效应”和“山谷风局地环流效应”。“焚风效应”是说横断 山区的山脉走向大体上垂直于西南季风或者东南季风,山脉迎 风坡截留较多的雨水,背风坡少雨,风在背风坡的下沉还具有 增温效应,致使河谷干旱。
西南季风吹过金沙江西岸的山脉后湿度已经非常小了,为 什么? 因为水汽已经在山脉东岸形成了地形雨,等到达山脉 西岸也就是金沙江谷地时就非常干燥了,在加上风随着地 势由山至下温度越来越高,因此就形成了这种干热风 也 较焚风
分析嘎洒镇干热河谷气候的成因。
(1)嘎洒镇位于23°N附近,纬度较低,终年正午太阳 高度角大,全年地表面获热多,气温高。尤其是夏至日前 后阳光接近直射,地表面获得热量更多。 (2)嘎洒镇位于哀牢山东侧河谷地带,地形封闭,河谷 地形不易散热,加剧高温。 (3)该地夏季以西南风为主,嘎洒镇位于哀牢山东侧, 地处哀牢山的背风坡,风由哀牢山坡吹来,形成焚风效应, 降水少,多晴朗天气,气温高。 (4)这里距离冬季离冷空气源地较远,且北面有山体阻 挡冷空气进入,冬季比较温暖。 (5)干热河谷由于降水少,植被覆盖条件差,地表升温 快,气温较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干热河谷
干热河谷在横断山区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按照自然地理水 平带的划分,横断山区中部与南部都属于湿润气候带,而北部属于 高原气候带的温暖和亚热带半湿润—湿润带。可是金沙江、澜沧江、 怒江流域的干热河谷中,一条条河谷,就像在湿润的横断山区中镶 嵌的“干旱带”,景色与横断山区的湿润地区大相径庭。
横断山区在四川、云南两省的西部,大雪山、 云岭、怒山等南北向的山脉平行排列,横断东西 交通,总称横断山脉。 横断山区地形复杂,山岭与河谷之间气候差别 很大,所以当地人民说这里的气候是“一山有四 季,十里不同天”。在一些高山峡谷区,从山下 的热带气候到高山的亚寒带气候,垂直分带非常 明显。由于高山峡谷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所以 植物种类繁多,从热带植物或亚热带植物一直到 高山寒温带的植物,都可以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