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激素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合集下载

口服避孕药对高FSH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口服避孕药对高FSH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we r e a d mi n i s t r a t e d it w h o r a l c o n t r a c e p t i v e p i l l s f o r t h r e e c y c l e s .T h e e n d o me t r i a l b i o p s i e s we r e p e r f o m e r d i n t h e mi d一1 u r e a 1
p h a s e b e f o r e( g r o u p 1 )a n d a f t e r( ro g u p 2 )t h e t h e r a p y .T h e p a r a me t e r s o f e n d o me t r i a l r e c e p t i v i t y i n c l u d i n g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p i n o p o d e s nd a b i o c h e mi c a l m a r k e r s , e . g .1 e u k e m i a i n h i b i t o r y f a c t o r( L I F ) ,v a s c u l a r e n d o t h e l i l a r g o w t h f a c t o r( V E G F ) ,
A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c h a n g e s o f e n d o me t r i a l r e c e p t i v i t y i n i n f e r t i l e w o m e n w h o w e r e t r e a t e d b y o r a l e o n  ̄ a c e p — t i v e p i l l s d u e t o a n e l e v a t e d b a s a l f o l l i c l e s t i m u l a t i n g h o r mo n e( F S H) .Me t h o d s : F i  ̄ e e n i f n e r t i l e w o m e n w i t h e l e v a t e d F S H

补肾调经法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补肾调经法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第79期5·论著·补肾调经法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申奏秦旋,申可佳(通讯作者),邓菁瑛,齐萌(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摘要: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大量临床及实验证明中医辅助IVF-ET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而提高妊娠率,其中补肾调经法是常用的辅助疗法。

本文就补肾调经法对IVF-ET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相关影响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补肾调经法;IVF-ET;子宫内膜容受性中图分类号:R271.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79.003Kidney menstrual function method and the receptivity of endometriumShen Zou qin-xuan,Shen Ke-jia (Corresponding Author),deng Jing-ying,Ji Meng(Hu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208)ABSTRACT:The receptivity of endometrium is effect in vitro fertilization - embryo transfer (IVF - ET)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of success, a large number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 prove tha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uxiliary IVF - ET can improve the receptivity of endometrium, and increase the rate of pregnancy, including kidney menstrual function method is a common adjuvant therapy.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of filling kidney menstrual function of IVF - ET and the receptivity of endometrium related effects are reviewed. KEY WORDS:Kidney and menstrual function regulation method;IVF-ET;Endometrial receptivity0 引言随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迫切需要提高IVF-ET的妊娠成功率,满足不孕不育患者的孕育渴望。

万艾可对促排卵期子宫发育不良患者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万艾可对促排卵期子宫发育不良患者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w ith endom etrial m aldeve lopm ent were se lected and d ivided in to two groups( group A, B). C lom ifene( CC) and hum an cho
rion ic gonadotroph in( hCG) were adm in istra ted for ovu la tion induction in 65 cases of group A and 57 cases of group B, then
既往促排卵周期中子宫 内膜生长不良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 为两组, A组 ( 65例 ): 于克 罗米芬 ( CC) /人绒毛 膜促性
腺激素 ( hCG) 促排卵第 8天阴道放置万艾可 ( 100 mg /d)至排卵, B组 ( 57例 )单纯 CC /hCG促 排卵。检 测用药前后
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 、内膜形态学变化、子宫动脉血流搏动 指数 ( P I)和血 流阻力指数 ( R I)、以 及妊娠率。 结果:
[ 关键词 ] 西地那非; 万艾可; 子宫内膜容受性; 妊娠
[ 中图法分类号 ] R 714. 1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6- 9674( 2010) 06- 0503- 03
E ffects of Va gina l S ildena f il on E ndom e tr ium R ecep tivity in P a tients w ith a Th in E ndom e tr ium
tients. R e s u lts The thickness of endom etrium and the ra te of type A endom etr ium were sign 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A (P <

整合素β3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系

整合素β3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系
彭 映 辉 杨正 望
【 摘要 】 多囊 卵巢综合 征 ( C S P O )是 青春 期及 育龄 妇女 最 常见 的妇 科 内分 泌病之 一 。近年 研 究 发现 ,P OS患者体 内 复杂 的内分 泌和代谢 C
环 境影 响 了子 宫 内膜 容 受性 ,从 而 导致 生育 力减弱和 不 良妊娠 结局 。 本文探讨 了整合 素 p 与 P O 发病之 间的 关 系,研 究表明 ,它影 响 C S
主要受雌 、孕激 素的调节 ,孕激素诱导子宫 内膜表 达整合素 ,而雌激
般 认为 ,排 卵后的 5 7 ~ 天是子宫 内膜 容许胚胎种植 的一 个短暂
时期 ,被称为着床窗 口期 ( ei p n t n i o t l t i n w),这一时期的子 h m a ao w d

表达 在 “ 着床 窗 口期 ”呈现强 阳性 ;氯米芬 ( C 及绝经期 促性腺 C )
激素 (MG) 抑制 qV、 1 的表达 ,使其表 达呈弱 阳性 ;促性 腺激 h 3 素释放激素 激动剂对整 合素 V D 々 达无影响 ,由此得 出结 论 , 、 表 使用 C 、C C C/h 促排 卯时 黄体 中期子宫 内膜容受性下 降,整 合素 MG V p表 达下降或缺 失。刘润侠等”认 为,子宫内膜整合素 的表达 、

综述 。
1整合 索的结 构及 生理 作用 整合索是一个细 胞黏附分子膜 受体家族 。每个成 员的分子都 由 a 和 p 条靠共 价键连接形成 的异源双体跨膜糖 蛋白。至 今已经证 明存 两
性变 化,黄体 中期被认 为是最适合胚胎着 床的窗 口期 。整合素 p 有 j
助于子宫 内膜 由非黏 附状态 到黏附状态 的转 变 ,为胚泡黏 附及植 人作 好准备 ,是 “ 植入 窗 L”期子宫内膜接受 性的标记分子…。 1 l

子宫内膜增厚的异常原因是什么

子宫内膜增厚的异常原因是什么

子宫内膜增厚的异常原因是什么?子宫是女性的生殖器官,是孕育胚胎、胎儿和产生月经的器官,可见其重要性,如果子宫出现了问题,那必然会给女性造成非常大的伤害。

比如子宫内膜增厚症,这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是一种非生理学、非侵袭性的内膜异常增殖,长有异常子宫出血等症状,会给女性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那么,子宫内膜增厚异常的原因是什么呢?1、激素受体分:一般来说,子宫内膜复杂增厚是和激素受体的分布有关系的,这种可能会呈息肉状,而且子宫内膜复杂增厚哈可能混杂着其他类型的增厚。

2、卵巢功能紊乱。

如果卵巢激素紊乱,易导致异常子宫内膜增厚,即子宫内膜增值症,临床表现为不规则的多量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可以在长时间闭经后出现持续的出血部分患者也表现为周期缩短、经期延长,出血时间可达1个月。

3、雌激素分泌异常。

女性体内激素腺体分泌激素不均衡,出现不排卵的情况,子宫内膜长期地受雌激素的影响,没有周期性分泌期的转化,子宫内膜长期处于增厚的状态。

这是女性子宫内膜增厚的原因中常见因素。

4、肥胖病。

肥胖女性的肾上腺分泌雄烯二酮,在脂肪组织的内芳香化酶作用后转变为雌酮,血浆中雌酮水平上升,容易出现持续性雌激素作用,引起女性子宫内膜增厚。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增厚异常的原因非常之多,且会对患者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所以患者一定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治疗,不要拖延。

在治疗子宫内膜增厚上,西药以调节雌激素分泌为主,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选择通过这类药物来控制病情,但是西药治疗会有抗药性,而且副作用也大,不能根本性的治疗好子宫内膜增厚。

而中医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放使疼痛发作。

或因脏腑不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气聚为瘕,血结为症。

在治疗方面,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利湿功效的专利中药妇炎丸不但不会产生任何的副作用,而且还可以帮助患者调理全身、修复受损的器官组织,从而达到去病固本的效果,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靠的办法。

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年6月第6卷第18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是治疗不孕症的重要手段。

随着生殖医学技术的进步,临床上在获取高质量胚胎方面取得较大进步,但目前每个周期的活产率仍在25%~30%[1]。

如何提高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率已成为生殖医学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般认为,妊娠的建立主要取决于胚胎的质量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在获取高质量胚胎技术较成熟情况下,不孕症患者在多次移植周期后仍无法成功妊娠的原因可能是子宫内膜容受性存在缺陷。

子宫内膜容受性指内膜的特定状态,在这状态下囊胚能够定位、黏附,穿入内膜并诱导内膜间质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植入内膜,整个过程受严格时间、空间限制。

一般认为,最佳子宫内膜容受性出现在自然周期促黄体生成素激增的6~9d 或激素替代周期予孕酮后的4~7d [2],通常被称为着床期或种植窗。

着床期内,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因素众多,包括内膜厚度、形态、血流分布,细胞表面胞饮突的改变,相关因子变化可对内膜的状态产生不利影响,使胚胎无法顺利着床,导致着床率与妊娠率较低。

本文从解剖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宏观至微观说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因素及超声检查方法。

1解剖学1.1子宫内膜厚度与类型子宫内膜厚度(EMT )在月经周期中的规律变化可反映内膜功能,因此常被用于评估内膜容受性,但对内膜厚度与妊娠率、成功妊娠所需内膜厚度下限值存在争议。

研究认为,内膜厚度在7mm 的临界点对容受性及妊娠结局有显著影响。

Ribeiro 等[3]对3350个移植周期进行单中心回顾性分析,发现EMT 与活产率呈非线性相关,EMT <7.0mm 时活产率最低,且对新生儿体重有显著影响。

2019年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中,研究者将采用了个体化促排方案的患者,根据注射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当天EMT 分为A 组(EMT <8mm )和B 组(EMT ≥8mm ),比较临床妊娠率与活产率。

结果发现,A 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明显低于B 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校正年龄、体质量指数、移植胚胎数后,发现EMT 仍是影响妊娠率的风险因素[4]。

维生素D联合二甲双胍对PCOS-IR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GLUT4表达的影响

维生素D联合二甲双胍对PCOS-IR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GLUT4表达的影响

维生素D联合二甲双胍对PCOS-IR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GLUT4表达的影响作者:万娜张广清刘艳红王珍芳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1年第23期【摘要】目的:研究维生素D联合二甲双胍对PCOS-IR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GLUT4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1-10月于本院就诊的162例PCOS-IR患者,根据掷硬币法将PCOS-I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80)和研究组(n=82)。

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内膜厚度、内膜容积、内膜螺旋动脉RI和PI、子宫Vmean和Vmax、子宫动脉RI和PI、子宫内膜多层率、内膜分型、Salle评分)及GLUT4和αvβ3表达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内膜厚度、内膜容积、内膜螺旋动脉RI、内膜螺旋动脉PI、子宫动脉Vmean、Vmax、子宫动脉PI、子宫动脉RI和子宫内膜多层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内膜厚度、内膜容积均高于治疗前,内膜螺旋动脉RI和PI、子宫动脉PI和RI、子宫内膜多层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动脉Vmean和Vmax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内膜厚度、内膜容积均高于对照组,内膜螺旋动脉RI和PI、子宫动脉PI和RI、子宫内膜多层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内膜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内膜分型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Sall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all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GLUT4和αvβ3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LUT4和αvβ3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飞速发展,子宫内膜容受性已成为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近年来,众多研究者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涉及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内分泌学等多个领域。

本文旨在综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定义、评估方法、影响因素到提高策略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以期为提高IVF-ET成功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介绍了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定义及其重要性,随后详细阐述了目前常用的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方法,包括超声学、组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等。

接着,本文重点分析了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多种因素,如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子宫内膜微环境等,并探讨了这些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胚胎着床的影响。

本文总结了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宫腔灌注、干细胞治疗等,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综述,旨在为生殖医学领域的研究者和临床医师提供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IVF-ET成功率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因素子宫内膜容受性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如基因表达、内分泌调控、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等,以及外在因素,如年龄、生活方式、疾病状态和治疗方案等。

基因表达在子宫内膜容受性中起到关键作用。

一些基因如HOALIF、integrin β3等已被证实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密切相关。

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和调控机制对于维持正常的子宫内膜功能和胚胎着床至关重要。

内分泌调控也是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重要因素。

在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协同作用对子宫内膜的生长和分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雌激素通过促进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而孕激素则通过抑制雌激素的作用,共同维持子宫内膜的容受性。

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也对子宫内膜容受性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等生长因子,均在子宫内膜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激素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发表时间:2013-03-26T10:07:45.5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芶飞飞肖雁冰[导读] 胞饮突出现的时间-般是在正常月经周期的第20~21天,这-时期恰好与胚囊着床的时期相-致。

芶飞飞肖雁冰(遵义医学院贵州遵义 563000)【中图分类号】R4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338-02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作为治疗不孕症的主要手段之-,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虽然临床妊娠率达40%-60%,但胚胎着床率低,仅为20%-30%,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有关。

仅为20%-30%,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不良有很大的关系。

胚胎的成功着床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良好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若能采用-些方法,使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提高,将有可能大大提高试管婴儿的成功率。

在目前的辅助生殖技术中,促排卵药物如:氯米芬、尿促性素、促卵泡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对于排卵问题引起的不孕治疗效果显著,然而,却可能影响子宫内膜发育,导致子宫内膜发育迟缓,子宫内膜的发育与胚胎发育不同步,流产率明显增加。

因此,对于子宫内膜容受性方面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刻不容缓,就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我们了解到某些激素类药物,如:雌孕激素、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可以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从而提高临床妊娠率,故现就各种不同激素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概述如下:1、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顾名思义,是指子宫内膜对于即将植入其中的胚胎的容纳和接受的能力,在时间和空间方面都受到严格的限制,它涵盖了从胚胎的粘附到植入子宫内膜的特定的过程,对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价,我们可以从子宫内膜的形态学、超声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其进行判定。

1.1 形态学评价子宫内膜上皮主要由在整个月经周期受各种激素影响较小的纤毛细胞(呈比较恒定的状态)和在黄体期变化较明显的微绒毛细胞构成,微绒毛细胞-开始是在细胞的表面形成小的突起,然后逐渐增大,最后失去微绒毛而形成胞饮突[1],其出现就标志着子宫内膜的最佳容受期。

胞饮突出现的时间-般是在正常月经周期的第20~21天,这-时期恰好与胚囊着床的时期相-致。

发育成熟的胞饮突仅持续24-48 h。

充分发育的胞饮突被认为是子宫内膜容受性良好的超微结构性标记。

Nikas G等研究表明,胞饮突是否丰富与临床妊娠率有密切关系:胞饮突缺乏的患者,胚胎植入后着床反复失败,然而胞饮突越丰富的患者,临床妊娠率越高[2]。

连续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研究观察发现:正常月经周期和COH周期子宫内膜均有发育完全的胞饮突出现,但出现的时间不同。

在COH周期,充分发育的胞饮突出现在月经周期的第18-19天(平均d 19.3 +-1.1),和正常月经周期(平均d 21.0+-0.8)相比较,提前了1-2天。

COH周期中胞饮突的提前出现可能是因为控制性超排卵对子宫内膜超微结构产生了影响,使胞饮突提前萎缩,子宫内膜着床窗向前移动,从而导致了胚胎发育和内膜发育的不同步,种植窗较早开放,使周期的着床率降低。

胞饮突作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形态学标志,在临床上可为胚胎移植提供重要线索,预计胚胎移植的时间。

胞饮突的检测对反复IVF—ET失败的妇女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通过治疗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可望人人地提高试管婴儿的成功率[2]。

1.2 超声学评价1.2.1 子宫内膜厚度在正常的月经周期中,随着卵泡的发育及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子宫内膜呈周期性生长。

排卵前,随着卵泡发育成熟,子宫内膜厚度可达8~13mm[4]。

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是较易测得的超声学指标,在-定程度上反应了子宫内膜的生长发育情况,适宜厚度的子宫内膜是胚胎顺利着床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关于子宫内膜厚度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观点不一[3]。

有不少学者认为,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关,当围排卵期内膜厚度小于某-数值时,妊娠的可能性为零,该临界值文献报道差异较大,为5-8mm不等,有不少学者报道认为,妊娠所需子宫内膜厚度不少于7mm。

而内膜适宜着床的厚度经Isaacs等采用相关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最佳范围是9-11mm,内膜过薄或过厚均对着床不利。

虽然对子宫内膜厚度是否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这-观点存在争议,监测子宫内膜厚度不能对妊娠结局做出可靠的预测,但对内膜过薄者可应用药物改善或稍推迟注射HCG时间,使内膜进-步增厚,有利于指导临床,提高妊娠率[4]。

1.2.2 子宫内膜类型Gonen等按阴道超声子宫内膜形态学判断标准将内膜形态分为A、B、C型。

A型典型三线型,外层和中央为强回声线,外层与子宫腔中线之问为低回声区或暗区。

B型,均-的中等强度回声型子宫腔的强回声中线断续不清。

C型,均质强回声,无宫腔中线回声。

李红、刚春玲等研究了66例接受治疗并自然妊娠的患者,监测其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研究显示,子宫内膜形态为A型的不孕症患者自然妊娠率最高,B型次之,c型最低。

不同子宫内膜类型的妊娠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后A型妊娠率高于C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型妊娠率有高于B型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型与C型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

除了子宫内膜厚度和类型评估内膜容受性外,近年国内外学者就子宫内膜容积、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能否成为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新参数做了相关研究,结论不一。

1.3 相关因子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形成除雌、孕激素外,还需要多种分子参与调节,包括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等。

子宫局部分泌的细胞因子能调控胚胎着床的各个环节,参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调节,各个因子的表达及相互调节是正常妊娠的关键所在。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可上调整合素B的表达,促进胚胎的粘附及着床,围着床期表达LIF是判断内膜对胚泡是否具有接受性或胚泡能否着床的主要标志之-,是胚胎正常发育的关键因子,同时也是着床启动调节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EGF)是-类连接特殊受体的蛋白质,有细胞分化和增殖作用。

VEGF调控内膜血管的发生,大量研究也证实,种植窗期VEGF的高表达将利于胚胎着床及早期绒毛血管的形成,提高内膜的容受性。

近年来研究发现,人类子宫具有完整的IGF系统,与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容受性、胚胎的种植和发育密切相关。

IGF-I主要受雌激素调节,促进内膜增生,IGF-Ⅱ主要受孕激素调节,可能与与内膜分化有关,IGFBPs 可通过与IGF形成复合物,降低游离IGF浓度,而IGFBPs的水解酶能增加IGF的生物利用度[5]。

2、各种激素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2.1 雌激素及孕激素子宫内膜在雌孕激素的作用下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随着卵泡发育,雌激素水平升高,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细胞增生,至增殖期晚期,子宫内膜可增厚至3-5mm。

于排卵前,雌激素的分泌达高峰。

排卵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黄体形成,开始分泌雌激素及孕激素,子宫内膜在孕激素的作用下向分泌期转化,螺旋小动脉增生、弯曲,子宫内膜间质水肿、疏松,进-步增厚,分泌期晚期达10mm,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

适宜的雌孕激素有利于胚泡着床,是保持内膜良好容受性和胚胎良好种植潜能的关键因素。

在对去势大鼠的子宫内膜进行研究发现,使用外源性雌激素可使各组子宫内膜均增厚,且当使用时间-定时,子宫内膜厚度与雌激素用量呈正比,当使用激素量-定时,子宫内膜厚度与使用时间呈正比。

Levi等对不同COH后35个ICSI—ET周期研究,雌激素在移植后下降幅度越急剧,妊娠率越低。

推测雌激素下降可能通过影响IL-1、TNF-a和IFN等而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

而高水平的雌激素亦可能影响黄体功能,促进分泌早期子宫内膜发展,导致子宫内膜的成熟与胚胎种植不同步。

在超促排卵时,雌孕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影响着床期子宫内膜种植窗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

故在黄体期添加小剂量的雌激素可纠正超促排卵时的雌孕激素比例失衡,上调LIF表达,增加子宫内膜容受性,增加移植成功率。

2.2 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是-种由垂体前叶细胞分泌的调节生长发育的多肽类激素。

除了具有促进生长发育、调节体内代谢的作用外,在生殖内分泌领域,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能增加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产生,从而促进卵巢卵泡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GH可促进早期卵泡的发生,阻止卵泡的闭锁,加快卵母细胞的成熟,并且增强卵泡对促性腺激素的敏感性,减少卵泡细胞的凋亡,有利于排卵。

2.3 GnRHaGnRHa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可刺激垂体急剧释放促性腺激素,持续7-14天后,垂体细胞表面的GnRH受体减少,对GnRHa 的刺激不在敏感,产生降调作用,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能有效地防止在使用HCG前出现过早的LH示腺上皮线粒体、内质网和核管系统等亚细胞结构发育不良,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胚峰,从而避免引起正在发育的卵泡细胞过早成熟、过早闭锁而不能受精,提高卵子质量,降低流产率。

参考文献[1] 王纯正,徐智章主编.超声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89.[2] 汤惠茹,李蓉,张青萍,等.阴道B超下子宫内膜形态与试管婴儿成功率的关系[J].放射学实践,2005,20:265-267[3] 李红,刚春玲等,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与不孕症患者自然妊娠的关系[J]. 山东医药,2011,51(42):101-102[4] 袁华,李慕军等,阴道超声评估不孕妇女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价值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9,18(2):125-128[5] 匡文娟陈夏静等,17p-雌二醇对去势大鼠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1;33(1):16-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