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医学中超声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估

合集下载

输卵管积水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的超声评价

输卵管积水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的超声评价

子宫内膜腺体的成熟 , 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胚胎着床行为。 关研究证 相 明, 输卵管积水患者子宫内膜整合素 0 yD钧 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下降趋 【
势, 并导致b F I 以及V G 诱导血管形成速度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中的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 S 1 .软件进行统计 . P S 2O
【 中图分类号 】 7 1 R 1. 6

【 文献 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6 2 2 2 ( 0 ) 6 0 1 - 2 17 — 5 3 2 1 0 — 7 8 0 2
学分析 , 经卡方检验并以p .5 <00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直 以来 , 卵管积 水都 是导 致女 l出 现不 孕问题 的最 关键原 因… 输 生
同时, 选取印倒处于正常生育期的女性作为对照组。 在经 阴道彩超 的作用下, 对观察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所表现出的子宫内膜流血分布以及子宫内膜
下 部流 血分 布指 标加 以观 测与 记 录, 两组各 项 指标 差 异 予以详 细 比较及 分析 。 对 结果 : 照血 流 分布 情 况进 行 划分 , 依 观察 组A 患者 中 , 例 划分 为 组 有8 I型 ,例划 分 为 Ⅱ型 , t划分 为 Ⅲ型。 察 组B 组患 者 中 , 1 例划 分为 I型 , 3 划分 为 Ⅱ型 ,例 划分 为 Ⅲ型 。 照 组 中有2 例划分 为 I型 , 9 1  ̄ 3, J 观 小 有 2 1例 5 对 2 5 例划分为Ⅱ型,例划分为Ⅲ型。 3 观察组AgI型患者的血流分布情况及B I型患者 的血流分布情况与对照组 I型患者的血流分布情况 间差异显著 , . V 组
观察组A 组Ⅲ型患者的血流分布情况 与对照组Ⅲ型患者 的血流分布情况差异显著, 具有可比性( O0 。 P< .5)结论 : 子宫动脉血流会在输卵管积水的作 用下发生阻力增加现象。 以致子宫内膜及子官内膜下部血流灌注明显减少, 进而导致子宫内膜的容受性降低 , 这一问题值得临床关注与重视。 【 关键词 】 单侧输 卵管; 侧输卵管 ; 双 子宫 内膜 ; 容受性 ; 积水 ; 阴道彩超 经

形态学和超声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价

形态学和超声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价

形态学和超声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价摘要】受精卵形成、胚胎发育及胚胎着床是受孕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性的步骤。

受精后,妊娠能否成功除受胚胎质量因素影响外,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也至关重要。

近年来关于如何准确、无创地评价子宫的内膜容受性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

本文主要从子宫内膜的细胞形态学和超声学两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指标。

【关键词】子宫内膜容受性;胞饮突;超声Morphology and ultrasound evaluation of endometrial receptivity.HAN Yu—fang, XIA Chun—lan.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service centre of Huangzhou area, Huanggang city, Hubei 438000 China.[Abstract] Fertilization, embryo development and embryo implantation are several key steps in the process of pregnancy. Except the embryo quality, the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alse plays a major role for pregnancy. For recent years, accurately and non-invasive evaluation of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has become a hot spot all over the world. We reviewed the latest progress research on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from cell morphology and ultrasound at home and abroad.[Keywords]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Pinopode; Ultrasound胚胎能否着床取决于胚胎质量和子宫内膜容受性这两个关键因素。

210991497_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估方法

210991497_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估方法
失败的妇女,移植前 行 宫 腔 镜 检 查 并 不 能 提 高 活 产
回声较弱,内膜和周围肌层有等回声出现;
C 型即均
质强回声,中线 回 声 消 失. 多 项 研 究 显 示 三 线 型 子
[]
宫内膜有 更 高 的 妊 娠 成 功 率.Cr
a
c
i
una
s等 1 报 道
子宫内膜三线征用 来 预 测 临 床 妊 娠 有 重 要 的 价 值,
[]
饮突与胚胎着床 具 有 密 切 联 系. 然 而,
Le
s
s
ey 等 7
能更为精准的 反 应 ER 的 情 况. 总 之,内 膜 厚 度 用
认为胞饮突并不 是 ER 的 可 靠 标 记,与 妊 娠 结 局 无
来评估 ER 和预测临床妊娠结局的准确性均不高.
相关性.所以,对于胞饮突评估 ER 的准确性,目前
率 [9].目前,子宫 内 膜 结 构 评 估 ER 的 相 关 研 究 也
2ml的患者未发现妊娠,由此认为,内膜容积至少需
评估 ER 的作用十分局限.
表明在预测患者的 妊 娠 结 局 中,内 膜 容 积 相 较 于 内
较少,且宫腔镜检 查 为 侵 入 性、费 用 较 高,所 以 用 于
>2ml是满足妊娠的一项基本条件.部分研究数据
近年来,宫腔镜在生殖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受到重视,
早在 2009 年,国内学者魏静等
子 宫 内 膜 类 型 是 指 内 膜 与 肌 层 相 对 回 声 状 态,
[
8]
通过观察窗口期子
宫内膜表面腺体开 口、血 管 分 布 情 况 发 现 宫 腔 镜 在
预测 ER 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国外一研究显
示,超声检查未发现 宫 腔 异 常 但 体 外 受 精 治 疗 周 期

辅助生殖治疗中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相关临床指标的研究进展

辅助生殖治疗中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相关临床指标的研究进展

辅助生殖治疗中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相关临床指标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3-03-23T06:41:37.991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1期作者:陈新宇1 花茂方通讯作者2 [导读] 随着当前女性工作和生活压力不断增大,且育龄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陈新宇1 花茂方通讯作者21扬州大学医学院江苏扬州 2250092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江苏连云港 222000【摘要】随着当前女性工作和生活压力不断增大,且育龄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使不孕不育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给女性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但随着医疗事业的进步,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ART)不断发展,体外受精、人工授精是治疗不孕症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经临床实验发现,单次移植的临床妊娠率依然很低,只有30%-40%,分析其原因,子宫内膜容受性(ER)不良占绝大比例,因此,通过对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相关临床指标,以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妊娠率,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辅助生殖治疗;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相关临床指标;研究进展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ART)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并为不孕症的家庭带来了福音,辅助生殖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试管婴儿)、人工授精等,但优质胚胎移植着床率低,从当前临床妇产科的实践研究来看,影响妊娠率的因素诸多,而子宫内膜容受性低下便是其中之一,只有当子宫内膜处于一种允许囊胚定位、黏附、植入等相应的受纳阳精和胚胎的状态,才能最终完成在特定的时间内接纳胚胎并使其成功着床【1】。

因此在无法对胚胎质量进行改变的情况下,提高子宫内膜受容性以提升种植率是临床医生所共同关注的热点内容,目前通过使用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形态、血流状态等,以及分子生物学标志和子宫内膜活检组织学分期等均是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指标【2】。

1.形态学标志临床上判断子宫内膜容受性最具代表的形态结构之一为胞饮突,胞饮突是着床窗期在扫描电镜(SEM)下所见的宫内膜腔面顶部膜状变大突起的光滑膜,呈花朵状,当胞饮突发育到此阶段时期正好与胚囊着床的时期相一致【3】。

经阴道超声评价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

经阴道超声评价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

经阴道超声评价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随着我国辅助生殖技术的迅速发展,体外受精后进行胚胎移植的方案为广大不孕症患者解决了生育问题,但其中胚胎质量与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决定是否能成功妊娠的关键。

有关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价方法包括免疫组化法、内膜活检法、经阴道超声方法等,其中经阴道超声评价具有操作简便、无创伤、重复性较好等优势,现已成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一种常规评价方法。

标签:经阴道超声检查;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研究进展子宫内膜容受性指的是子宫内膜处于允許胚囊定位、黏附、侵入,并改变内膜间质使得胚胎着床的一种状态。

子宫内膜容受性在治疗不孕症中倍受关注,子宫内膜和卵细胞发育同步是胚胎着床成功的关键条件,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状态对制定不孕症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1-2]。

目前,有关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指标尚无定论,早期研究多偏向于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分型、测量子宫内膜的厚度。

近年来,许多学者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测定子宫动脉及螺旋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如:阻力指数(Rl)、搏动指数(PI)等,还有学者运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测定内膜下血流参数,即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等,结果仍无定论[3-4]。

本文就经阴道超声评价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合论述。

1. 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ER)的分子生物学指标子宫内膜上皮主要由纤毛细胞、微绒毛细胞组成,在月经周期中纤毛细胞受激素影响作用较小,微绒毛细胞受激素影响较大,起初在细胞表面形成小突起,之后逐渐增大至形成胞软突,而含有丰富胞软突者成功妊娠率较高。

整合素作为一类细胞黏附分子存在于细胞表面,由α、β两个亚单位在非拱架键作用下形成异二聚体分子。

研究发现整合素α1β1、α4β1以及αvβ3表达和子宫内膜植入窗吻合,可将其作为评估ER的标志分子。

其中αvβ3可作为建立ER的标志分子[5]。

胞软突与整合素这两个ER分子生物学指标都需要对子宫内膜进行取材检测,会对患者造成一定损伤。

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估及改善方法

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估及改善方法

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估及改善方法胚胎质量与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影响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率的两个最重要因素。

当子宫内膜容受性存在缺陷会影响受精卵的着床从而导致不孕症和降低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

因此,对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行正确的评估与合理的干预是生殖医学界研究的热点。

标签: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干预;改善胚胎着床是一个复杂的涉及众多生物机制的程序化过程,其中胚胎质量与子宫内膜容受性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所谓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即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能力,是指子宫内膜处于一种允许囊胚定位、粘附、侵入并使内膜腺体间质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胚胎着床的状态。

当子宫内膜容受性存在缺陷,会影响受精卵的着床,导致不孕症和影响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

因此,对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行正确的评估与合理的干预、改善是生殖医学界研究的热点。

1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调节及评估1.1形态学评估1.1.1子宫内膜胞饮突大量研究证实,胞饮突是子宫内膜容受性建立和植入窗开放的重要形态学指标,成熟期胞饮突的出现标志着子宫内膜处于最佳状态。

扫描电镜对子宫内膜连续监测显示:自然周期中胞饮突于月经第18〜19 d开始出现,成熟时间于月经第20〜21 d,持续时间S48 h,与子宫内膜最大接受性出现时间一致。

有研究结果表明,动物胚泡的着床位置均出现在胞饮突区域,粘附在胞饮突顶端。

胞饮突表达量与胚泡着床率呈正相关,因此胞饮突被认为是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形态学标志[1]。

1.1.2超声学指标1.1.2.1内膜厚度超声检查时,子宫内膜厚度主要是指子宫前后壁的内膜厚度与宫腔间隙的总和。

有研究显示,在IVF助孕周期中,妊娠组和非妊娠组的妇女子宫内膜厚度有显著差异,内膜厚度2 mL时受孕率显著提高[5]。

1.1.2.4子宫动脉血流状况对子宫动脉血流情况进行诊断时,彩超检查可以确定其相关参数。

目前,阻力指数(RI)和博动指数(PI)是最为常见的检测指标,RI和PI低,说明血管阻力低,卵巢及子宫灌注良好,反之,血管阻力高,子宫动脉血流少,子宫的整体血流灌注较差。

超声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

超声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

第49卷第11期新疆医学Vol.49No.11 2019年11月XINJIANG MEDICAL JOURNAL November.2019•专题研究・超声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杨钦涵I,宋娜,黄卫东2(新疆佳音医院,乌鲁木齐830000)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183(2019)11-1076-04中国不孕不育患者人数到2012年已经超过4000万,并呈飞速增长的趋势叭随着宫腔手术操作的应用广泛增加,吕忠梅等卩研究表明具有宫腔手术史可通过改变子宫内膜厚度、类型来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影响妊娠结局。

从1978年全球首个试管婴儿出生,到之后的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术、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给不孕症患者带来福音并得到了快速发展叫但是,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即使筛选岀相对优质的受精卵,也只有50%左右的临床妊娠率。

所以,高质量胚胎和滋养胚胎的肥沃土壤是胚胎完成着床的关键,也就是说拥有高质量的子宫内膜容受性(endometrial receptivity,ER),ER即子宫内膜对胚囊接受的能力。

ER降低预示着胚胎种植失败的风险增加。

现阶段子宫内膜活检是临床较公认的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金标准”,随后进行组织及相关生物学指标的测定,但其为侵入性有创检查,不易被广大患者和医生接受,所以不具可操作性。

宫颈粘液生物标记物的测定,血清雌孕激素的表达测定及现阶段基因标记的研究,均缺乏敏感又准确的指标。

超声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式,具有客观、可重复、易操作等优势,在辅助生殖领域用于评估ER的指标广泛使用,现对超声评价ER 的研究及发展进行阐述。

1二维超声的评估1.1子宫内膜形态及厚度一直以来,二维超声技术是用做分析评价ER 的关键性方法,作为基础观察指标现在仍然广泛用于实际日常工作中。

主要是子宫内膜形态及内膜厚度的研究。

在1977年,Hackeloer等率先报道子宫内膜的黏膜层能够客观的体现岀卵巢的功能与状态。

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研究进展

DOI:10.12280/gjszjk.20200535谢娱新,王靖莹,杨超,姜婷,陈晓旭,路英丽△【摘要】胚胎着床是复杂且精密化的过程,主要由胚胎、子宫内膜及两者的交互对话共同调控。

随着胚胎实验室技术的发展,胚胎质量的提高及胚胎选择体系的完善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价体系及标准还未阐明。

近年来,随着个体化胚胎移植(personalized embryo transfer,pET)概念的提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精准评估成为焦点。

国内外对于如何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从未间断,从最初的超声及胞饮突检查到现在的各种分子标志物不断被提出,再到子宫内膜容受性阵列、子宫内膜容受性图谱及蛋白质组学、脂质组学等新技术的应用研究。

综述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各种指标及其临床实践应用与研究,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指导pET,提高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

【关键词】胚胎植入;蛋白质组学;子宫内膜容受性;子宫内膜容受性阵列;个体化胚胎移植Progress in Evaluation of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XIE Yu-xin,WANG Jing-ying,YANG Chao,JIANG Ting,CHEN Xiao-xu,LU Ying-li.Reproductive Center,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The Second Hospitalof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130041,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LU Ying-li,E-mail:************.cn【Abstract】Embryo implantation is a complicated and sophisticated process,which is mainly regulated byembryo,endometrium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mbryo laboratory technology,the embryo quality and embryo selection system have been improved significantly.However,the evaluation systemand standard of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have not been clarified yet.In recent years,the accurate assessment ofendometrial receptivity has become a focus with the proposal of personalized embryo transfer(pET).More and moreresearches were focused on how to assess endometrial receptivity,from the initial ultrasound and pinopodesexamination to various molecular markers,and to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array,endometrial receptivity profile andproteomics,lipidomics and other indicators.The author hereby reviews various indicators for evaluatingendometrial receptivity.It is helpful for the future work and study,such as individualized embryo transfer,so as toimprove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and live birth rate.【Keywords】Embryo implantation;Proteomics;Endometrial receptivity;Endometrial receptivity array;Personalized embryo transfer(JIntReprodHealth蛐FamPlan,2021,40:231-236)·综述·基金项目:吉林省财政厅卫生专项项目(ZXWSTZXEY034)作者单位:130041长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生殖中心通信作者:路英丽,E-mail:************.cn△审校者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是生殖领域的一个主要问题,在进行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的夫妇中,约48%存在RIF,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身心创伤[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生殖医学中超声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估张建伟,连 方,王希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济南 250011) 【摘要】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影响囊胚着床的重要因素之一。

超声作为临床普及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用以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预测辅助生育技术中不孕症患者的治疗结果,具有重要价值。

现对超声下监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方法、时间及检查指标与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关键词】 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容受性;综述文献中图分类号:R71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79(2002)04-0289-03 胚胎质量(embry o quality)与子宫内膜容受性(endometrial receptivity)是影响胚胎着床的主要因素,近年子宫内膜容受性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正常的子宫内膜受卵巢性激素调控,其厚度、形态、代谢及生殖内分泌功能呈周期性变化。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保证孕卵着床、胎儿和胎盘发育的重要环节。

超声检查作为临床普及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对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变化,检测子宫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有重要意义。

1 超声方法的选择 妇产科临床常用的超声诊断方法主要有B型显像法及多普勒超声法。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 DFI)使超声诊断成为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相结合的诊断,在生殖医学领域现已广泛应用。

检查途径分为经腹超声(T AS)及经阴道超声(T VS)。

人类辅助生育技术(ART)中T VS优于T AS,T VS探头频率高(5~7.5MH z),扫描视角大(85°~120°),最大扫描角度可达240°,探头靠近子宫及卵巢,用以观察子宫内膜及卵巢尤为清晰,且检查过程中无须充盈膀胱,不受患者肥胖的限制。

因此,研究子宫内膜变化多采用T VS。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T VC D)除具有一般阴道超声的优点外,尚可直观、定性观察盆腔脏器的血流分布状况,并能应用频谱多普勒流速曲线测量有关血流动力学参数,定量分析卵巢、子宫的血流,目前已成为生殖医学领域中应用最为前沿的探查方法,在子宫内膜容受性方面的评估价值日益受到重视。

2 超声检测时间的选择 文献报道,超声检测时间有所不同。

Leibovitz等1将取卵日定为Day0,对采用长方案行超促排卵的患者,分6期进行观察:1期:Day-20~-11;2期:Day-10~-6;3期:Day -5~-2;4期:Day0;5期:Day+7~+14;6期:Day+15~+ 21。

根据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特点,多数研究选择在围排卵期进行,探测时间分别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取卵日及胚胎移植日居多,采用不同时间的超声检测以了解子宫内膜的变化,分析它与胚胎植入和妊娠结局的关系。

尽管Sharara等2对行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 VF2ET)的86例患者,进行了103个周期的观察,提出取卵日的内膜类型用以预测内膜容受性比HCG注射日更准确,但目前大量的研究仍选择在HCG注射日进行。

3 超声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3.1 子宫内膜厚度(endometrial thickness) 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可反映内膜的功能状态,对预测子宫内膜容受性有较大意义。

Abdalla等3于胚胎移植日测量了59例赠卵接受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发现40例非妊娠者的内膜厚度为8.62±3.49mm,与19例妊娠者(10.24±2.63mm)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382),内膜<5mm者无1例妊娠。

Dickey 等4观察了451个促排卵周期HCG注射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并分析它与妊娠率的关系后,得出了相似结论,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大于非妊娠组,内膜≥9mm者妊娠率为14.1%;内膜6~8mm者,妊娠率仅为9.4%。

尽管目前对单以内膜厚度评估内膜容受性的可信度尚有争议,但多数学者认为,当围排卵期内膜厚度小于某一数值时,妊娠的可能性为零,该临界值文献报道差异较大,为5~8mm不等1,3-5,而内膜适宜着床的厚度经Issacs6采用相关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最佳范围是9~11mm。

3.2 子宫内膜类型(endometrial pattern) 子宫内膜形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

G onen和Capser7将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形态分为3型:A型:即三线型或多层子宫内膜,为外层和中部强回声以及内层低回声或暗区,宫腔中线回声明显;B型:为中部孤立回声,同子宫内膜肌层图像,宫腔中线回声不明显;C型:为均质强回声,无宫腔中线回声。

A型子宫内膜的着床率显著高于后两型。

Dickey等4也得出类似结果,在全组451例患者中内膜A型占56%,B型占43%,此两组妊娠率(29%、21%)及继续妊娠率(25%、15%)无差异,C型占1%,无1例妊娠。

Nakamura等8将同一切面子宫内膜超声回声图像分为4级:Ⅰ级显示低回声的功能层,伴最低限度的较强回声和基底层及明显的腔隙;Ⅱ级显示<50%强回声图像且伴有明显的腔隙;Ⅲ级显示>50%强回声图像,伴有最低限度中间低回声区及明显的腔隙,Ⅳ级显示为完全强回982现代妇产科进展2002年7月第11卷第4期 Prog Obstet G ynecol,July2002,V ol.11,N o.4声图像且无明显的腔隙。

分泌中期Ⅲ级回声图像的子宫内膜可能适合胚胎着床。

Sher等9则在采卵前2天用T VS观察子宫内膜,将厚度与分型结合作为分级依据,分为两级两亚型,Ⅰ级为内膜全层均质回声,Ⅱ级为外周高而中央低回声;A亚型子宫内膜厚度≥9mm,B亚型子宫内膜厚度< 9mm,其中ⅡA级妊娠率为最高(34.9%),ⅠA、ⅠB和ⅡB为不适宜妊娠内膜,成功率低(9.3%)。

目前文献多采用G onen 和Capser的分型标准。

3.3 子宫内膜容积(endometrial v olume) Rega等10借助三维阴道超声,观察了行I VF2ET72个周期的患者,依内膜容积分为3组:A组<2ml,B组2~4ml,C组>4ml。

内膜容积< 2ml者,妊娠率与种植率显著低下,而<1ml者无1例妊娠,认为三维阴道超声检测内膜容积将成为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新的参数。

3.4 子宫动脉血流参数(uterine artery blood flow parameter) Habara等11研究了49例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URS A)患者,于非孕周期的黄体中期测定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发现URS A患者PI是2.44±0.41,与正常对照组的2.19±0.4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证实子宫动脉血流阻力与内膜容受性密切相关。

S terzik等12在胚胎移植前测量了45例患者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12例妊娠者显著低于33例未妊娠者,前者为0.78±0.06,后者为0.84±0.08。

S teer等13在相关研究中,根据ET日的PI值,将82例患者分为3组:低阻力组(PI1.00~1.99),中阻力组(PI2.00~2.99)和高阻力组(PI≥3.00),其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及多胎妊娠率在低阻力组分别为41%、15.3%、27.3%,中阻力组为47%、22.2%、47.1%,而高阻力组则无1例妊娠。

Y okota等14的研究也得出相似结论,认为围排卵期子宫动脉PI较卵巢动脉PI测定更具临床评估意义。

有学者认为,ET日PI与RI测量的意义,不仅在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估,而且可根据内膜的具体情况,决定胚胎移植数目以减少多胎妊娠率的发生。

为此设立了评分系统,评分依据包括:ET日子宫动脉PI、动脉舒张初期切迹特征、内膜厚度等,评分>10分时,移植2个胚胎,7~10分时植入3个胚胎,≤6分时则延迟移植5。

3.5 子宫内膜动脉血流参数(intra2endometrial artery blood flow parameter) K uspic等15发现子宫内膜螺旋动脉的血流也有周期性变化,在自然排卵周期中,螺旋动脉PI由排卵前的1.13降至排卵后的0.72,而在诱发排卵周期,其PI值在排卵前反而上升至2.32。

进一步研究表明,在ET日子宫内膜动脉血流PI在妊娠组与非妊娠组有明显差别,前者为0.53±0.04,明显低于后者的0.64±0.04,而流量指数(FI)前者为13.2±2.2,则明显高于后者的11.9±2.416。

Y ang 等17选择内膜厚度10mm以上的85例患者,借助改良的彩色多普勒装置,测定内膜能量多普勒面积(E DP A),发现在妊娠率及种植率上,E DP A<5mm2者较≥5mm2者显著低下,认为该指标也可作为内膜容受性的评估参数。

因此,Chui等18认为内膜动脉血流的参数才能真正反映子宫内膜的血流灌注,作为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指标,预测胚胎移植的着床率及妊娠率。

另外,亦有部分临床研究中未发现超声探测指标在妊娠组与非妊娠组之间有明显差别19,且文献报道正常值范围相差较大,甚至与异常值之间存在交叉。

因此,有些学者对超声评估内膜容受性的价值持有不同观点,目前仍有争议,有待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作为方便、实用、无创性的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方法,临床上广泛用于监测不孕症妇女不同刺激周期的内膜状态,并用以指导生殖医学中超促排卵方案的调整,及促排卵周期HCG注射时机的选择。

尽管目前在部分问题上尚有争议,但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超声在预测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结果上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 考 文 献1 Leibovitz Z,G rinin V,RabiaR,et al.Assessment of endometri2 al receptivity for gestation in patients underg oing in vitro fer2 tilization,using endometrial thickness and the endometrium2my ometrium relative echogenicity coefficient J.Ultras oundObstet G ynecol,1999,14:19421992 Sharara FI,Lim J,Mcclamrock H D.Endometrial pattern on the day of oocyte retrieval is m ore predictive of implantationsuccess than the pattern or thickness on the day of HCG ad2ministrationJ.J Assist Reprod G enet,1999,11:162193 Abdalla HI,Brooks AA,Johns on IR,et al.Endometrial thick2 ness:A predictor of implantation in ovary recipientsJ?HumReprod,1994,9:36223654 Dickey RP,Olar TT,T aylor S N,et al.Relationship of endome2 trial thickness and pattern to fecundity in ovalation induction cycles:E ffect of clomiphene citrate alone and with human menopausal g onadotropinJ.Fertil S teril,1993,59:7562760 5 Ardaens Y,Leroy I,Lefebrre C,et al.C olor echo2D oppler and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in in vitro fertilization J.C ontraceptFertil Sex,1998,26:48524916 Issacs JD,Wells CS,William DB,et al.Endometrial thickness is a valid m onitoring parameter in cycles of ovulation induc2 tion with menotropins alone J.Fertil S teril,1996,65:2622 2667 G onen Y,Casper RF.Prediction of implantation by s onograph2 ic appearance of the endometrium during controlled ovarian stimulation for in vitro fertilizationJ.J In Vitro Fert Embry oT rans f,1990,7:14621528 Nakamura Y,Sugino N,Ono M,et al.E ffects of clomiphene citrate on the endometrial thickness and echogenic pattern ofthe endometriumJ.Fertil S teril,1997,67:25622609 Sher G,D odge S,Iaassarari G,et al.Management of subopti2 mal s onographic endometrial patterns in patients underg o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 o trans ferJ.Hum Reprod,1993,8:347234910 Rega F,Bonilla MF,Casan E M.Assessment of endometrial v olume by three2dimensional ultras ound to embry o trans fer:clues to endometrial receptivityJ.Hum Reprod,1999,14:28512285411 Habara T,Nakatsuka M,K onishi H,et al.E levated blood092现代妇产科进展2002年7月第11卷第4期 Prog Obstet G ynecol,July2002,V ol.11,N o.4flow resistance in uterine arteries of w omen with unexplainedrecurrent pregnancy loss J.Hum Reprod,2002,17:190219412 S terzik K,G rab D,Sasse V,et al.D oppler s onographic find2 ings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implantation in an I VF pro2gramJ.Fertil S teril,1989,52:825282813 S teer C V,Mills C,Campbell S,et al.The use of transvaginal color flow imaging after I VF to identify optimum uterine con2ditions before embry o trans fer J.Fertil S teril,1992,57:372237614 Y okota A,Nakai A,Oya A,et al.Changes in uterine and o2 varian arterial impedance during the periovulatory period inconception and nonconception cycles J.J Obstet G ynecolRes,2000,26:435244015 K uspic S,K urjak A.Uterine and ovarian perfusion during periovulatory period assessed by transvaginal color D opplerJ.Fertil S teril,1993,60:439244316 K uspic S,Bekaval I,Bjelos D,et al.Assessment of endome2trial receptivity by transvaginal color D oppler and three2di2mensional power D oppler ultras onography in patients under2g o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 proceduresJ.J Ultras ound Med,2001,20:125213417 Y ang J H,Wu MY,Chen C D,et al.Ass ociation of endometri2 al blood flowas determined by a m odified color D oppler tech2nique with subsequent outcome ofin2vitro fertilization J.Hum Reprod,1999,14:16062161018 Chui DK,Pugh ND,Walker S M,et al.F ollicular vascularity2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transvaginal power D oppler ultra2s onography in an I VF programme:A preliminary study J.Hum Reprod,1997,12:191219619 Schild R L,K nobloch C,D orn C,et al.Endometrial receptivi2 ty in an in vitro fertilization program as assessed by spiralartery blood flow,endometrial thickness,endometrial v ol2ume,and uterine artery blood flow J.Fertil S teril,2001,75:3612366(收稿日期 2001211226)妊娠剧吐并发Wernicke脑病2例分析山东省阳信县人民医院 张秀芝,张淑红,文玉梅 妊娠剧吐可引起Wernicke脑病的发生,临床可因诊断及治疗不及时而引起严重的后果,现将我院1990年至1999年间收治的2例患者介绍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