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经典诗词及赏析

红楼梦经典诗词及赏析

红楼梦经典诗词及赏析

一把辛酸泪浸透了满纸的荒唐言,曹雪芹手中握了一卷一梦千古的红楼,眉宇间隐约一丝很远古的悲凉。红楼的宿命牵着前生后事的传说,黛玉亏欠宝玉的甘露,便要换一世的眼泪,纵然是情深意长,终究还是扯不断心事终虚化的无可奈何,泪尽而归的结果,也不过是为了偿还前世的风月情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经典诗词及赏析,欢迎阅读。

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红楼梦引子,是在《红楼梦》第五回《开生面梦演红楼梦,立新场情传幻境情》中出现的,是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十二仙子演奏的警幻仙子新制《红楼梦》十二支仙曲的引子。红楼梦引子是《红楼梦》十二支曲的总体引序,也是《红楼梦》中女性人物的情感引序和悲惨命运终结的引序。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一开始便是情字何其重要,那“鸿蒙”便是情。演红楼梦也从这个,情字入手,更加证明“宿孽总因情”了。谁为情种?试问世间谁是痴情的。

都只为风月情浓,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人人都围这情字转,天、日、时中,去奈何,去伤怀,去寂寞,这都是傻人在试遣愚衷而已。这情本是虚幻的,是无常的,是空的。当成真去看去做,岂不是傻?岂不是愚?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有时也写作“悲金悼玉”)。

金和玉从最宽泛的意义上来说,可以包括正、副、又副十二钗,甚至是整个贾府及与之相关的青春女性,但是从其特指意义上来说,却是指两对金玉,即金指宝钗和湘云,玉指黛玉和妙玉,怀和悼的些微差别正说明了小说中,四人结局的差异,也就是宝钗、湘云健在,而黛玉、妙玉早亡。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枉凝眉》,是中国著名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中的判曲。

主要以这首曲子写红楼梦的男女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理想”因各种缘故最终破灭的故事,林黛玉的泪尽而逝。曲名《枉凝眉》,意思是悲愁有何用,也即曲中所说的“枉自嗟呀”。凝眉,皱眉,悲愁的样子。

在87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枉凝眉》由王立平谱成曲子,作为电视剧的主题曲,由陈力演唱。

一、林黛玉是“阆苑仙葩”。“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黛玉原为太虚幻境中“绛珠仙草”,为报答神瑛侍者灌溉之恩而转世。

二、贾宝玉是“美玉无瑕”。贾宝玉衔玉而生,口中所含着的玉和他自己的前世——顽石,确实都是

“美玉无瑕”,“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晶莹的美玉”即宝玉所佩戴的“宝玉”,后来在二十回左右人石合一,贾宝玉即顽石。

典故出处

《集仙录》:西王母所居宫阙,在阆风之苑,有城千里,玉楼十二”,显然,“阆苑”为“阆风之苑”的缩写。

李义山也曾有“十二层城阆苑西”之句。

再看《红楼梦》第一回中交代的林黛玉前世绛珠仙草,生于“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西方”与“西王母所居宫阙”有相近之处,且“阆苑”与“灵河岸上三生石畔”都是仙境。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了歌》及《好了歌注》均为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经典诗词。这两首歌出现在《红楼梦》的第一回中。甄士隐家业破败后,夫妻俩到乡下田庄里生活。又赶上“水旱不收,鼠盗蜂起”,不得安身,只好变卖了田产,投奔到岳父家。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甄士隐“急忿怨痛”、“贫病交攻”,真正走投无路了。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疯癫落拓、麻履鹑衣”的'跛足道人走过来,叨念出这首歌。甄士隐听后,诵出了《好了歌注》。

《好了歌》和《好了歌注》,形象地刻画了人类社会的人情冷暖,世事无常。在这个传统的“人治”社会中,伦理道德变得虚伪、败坏,人们普遍丧失了对古典人文主义的信仰,人性恶劣的方面开始扩张,又加上政治环境的动荡、变幻,人们对现存秩序的深刻怀疑、失望都表现得十分清楚。这种“乱烘烘你

方唱罢我登场”的景象,是传统中国社会内部兴衰荣枯转递变化过程大为加速的反映,因为小农经济基

础已经日渐腐朽,但终究是上层建筑首先开始腐朽、堕落,这主要来自于人内心的贪欲与傲慢,是上层核心人物因为权力的过分集中、扩张、膨胀,而变得肆无忌惮、物欲横流,并且又因为“法制”精神约束的缺失,导致这些统治者们严重败坏了社会的整体道德风气和公平正义,导致国家趋向崩溃,这些征兆都具有时代的典型性。作为艺术家的曹雪芹是伟大的,他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极其生动的封建末世社会的讽刺画。当他尝试着对这些世态加以解说、并试图向陷入“迷津”的人们指明出路的时候,他走向了超越之路,走向了哲学与宗教形式上真正的“大自在”解脱。他善于借助机智的语言,去揭示那些人生无常、万境归空的超越性智慧和断绝俗缘(所谓“了”)便得解脱(所谓“好”)的透彻观照式的、古典却又精辟

的宣传,借此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究竟真理的向往。这样,他自然地就使自己开创出了新的哲学性思维和创作思路。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首曲子出自《红楼梦》,象征着世俗的“金玉良姻”终抵不过纯真的“木石前盟”,载入了警幻的仙册。它反映了曹雪芹的观点:情高于一切,如果两个人并不相爱,即使结婚也不会幸福。

《红楼梦曲·终身误》这首曲子写贾宝玉婚后仍不忘怀死去的林黛玉,写薛宝钗徒有“金玉良姻”的虚名而实际上则终身寂寞。曲名《终身误》就包含这个意思。

这首曲唱的是宝玉、宝钗、黛玉三个人。本来曲牌名都是固定的,如《山坡羊》、《寄生草》之类,按其格式往里填词。《红楼梦曲》的这些曲名全是作者临时撰杜的,既像曲牌,又是对内容的概括或提示。像这首《终身误》的曲牌名,就是对宝、黛爱情悲剧的感慨,可作标题看。

《红楼梦》之所以得名,是因为第5回中有一个《红楼梦组曲》。此曲一共十四首,除去开头与结尾是总叙以外,中间十二首正好分别吟咏了书中的十二个人物。曲中的“俺”,当然是宝玉。薛家到了荣国府后,就有一种舆论说,宝钗带的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宝钗具备封建阶级女性的一切“美德”,她比黛玉更符合荣府少奶奶的标准,不管她自己是否有意去争取,她都是胜利者。然而宝玉一心只在从小一起长大的林妹妹身上。第三十六回,宝玉睡中觉时连喊带骂地说出这样的话:“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宝、黛志向一致,趣味相投,在大观园长期生活中建立起死生不渝的爱情。

有情的不能成为眷属,无情的反倒硬被拉在一起,这是封建时代常见的婚姻悲剧,贵族社会也不例外。黛玉在那个“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里淌着眼泪度过了短暂的一生,死了。宝玉同冷美人宝姐姐结了婚。没有爱情的婚姻能有什么幸福?他对黛玉刻骨铭心的爱情一刻不停地折磨着他,加上家业破败,他亲爱的姐妹们或死或散,全部被抛入黑暗的深渊。他对这个世界彻底幻灭了,最后毅然“悬崖撒手”,当了和尚,一走了之。宝钗要孤独凄凉地去熬未来的岁月,其实也是个失败者。宝、钗、黛三人的爱情悲剧,实质是社会悲剧。

《葬花》吟黛玉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

手把花除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咽花自羞。

愿奴肋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掉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葬花吟》是曹雪芹创作的章回小说《红楼梦》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诗。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名为咏花,实则写人。全诗血泪怨怒凝聚,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其在生与死、爱与恨等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

其实《葬花吟》不仅仅是黛玉一个人的诗谶,同时也是大观园群芳共同的诗谶。她们尽管未来的具体遭遇各不相同但在“有命无运”这一点上却没有两样,都是在“薄命司”注册的人物。随着贾家的败落,

所有的大观园内的女孩儿都要陷于污淖、沟渠之中,都没有好命运。

红楼梦诗词大全及鉴赏

红楼梦诗词大全及鉴赏 红楼梦诗词及鉴赏篇1 《女娲石上偈语》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诗词鉴赏】 《红楼梦》的为了便于发抒感慨,也为了引起读者的兴味,在全书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迷离倘恍的神话世界,借人们都熟识的女娲补天的神话,奇妙地虚构了一个顽石“幻形人世”的故事。石头的经受,便是贾宝玉的经受;石头,便是贾宝玉的象征,也含有曹雪芹的影子。 《金陵十二钗》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痴,谁解其中味? 【诗词鉴赏】 这首五言绝句,也写在第一回里。书中说,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青埂峰下经过,把那块顽石上的文字从头至尾抄录回来,以《石头记》的书名在世上流传。 后来曹雪芹在悼红轩里把这部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整理成长篇章回体小说,并把书名改为《金陵十二钗》,并题写了这首诗。 当然这都是用的烟云模糊法,其实就是曹雪芹。这首小诗语言

虽然通俗浅近,感慨却颇为深远。 《太虚幻境石牌坊联语》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诗词鉴赏】 书中第一回说,当年姑苏〔如今苏州〕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旁住着一位乡宦甄士隐。此人摆脱名缰利索的员绊, 在家里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由的小康生活。一日午睡,在梦中遇见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有幸在他们手中见到那块顽石〔通灵宝玉〕, 又不知不觉地随着僧道到了“太虚幻境”见到了石牌坊上这副对联。佛教和道教是来历不同的两种宗教。 曹雪芹有意让和尚与道士同行,明显地带有调侃的意味,以增加小说的幽默感。况且用了“太虚”、“茫茫”、“渺渺”字样,就明明告知读者这是凭空虚拟的“假语村言”。 《荣禧堂联语》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诗词鉴赏】 第三回书中写林黛玉在贾雨村护送下,来到荣国府外婆家。见过贾母等人后,又去拜见其舅父贾政,中间经过荣国府正堂——荣僖堂,看到这副对联。 荣禧堂是荣国府的中心建筑。“荣禧堂”斗大的三个大字是皇帝亲笔“书赐荣国公贾源”的,下面是皇帝的印章:“万几还宸翰之

红楼梦中的古诗词赏析

红楼梦中的古诗词赏析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其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而备受推崇。作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红楼梦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精雕细琢的语言表达,深深吸引了读者。其中,古诗词是红楼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情节的补充,也是情感的抒发,同时也是展示时代背景和价值观的重要元素。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古诗词进行赏析。 1. 梦幻楼台声细柳,封对.静燕脂泪 这是《红楼梦》第五十回中的诗句,出自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对诗。这句诗以描写人物情感为主,通过楼台、细柳、燕脂泪等意象,表达了宝黛之间的深情厚意和离别之苦。这种描写方式巧妙地运用了景物的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加形象生动,使读者情感更加贴近人物,加深了故事情节的感人程度。 2.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红楼梦》第一百二十二回中岳云鹏的题诗。这句诗通过山的隐喻,表达了人们常常只看到表面的现象,往往无法看到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价值。这种揭示现象背后真相的方法,更深层地揭示了世界的复杂性和人们的通病。 3. 黛玉怨道:“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这是《红楼梦》第三十九回中的黛玉的古诗。这句诗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通过春天的草木、花草的盛开,表达了黛玉对短暂美好的追

求和人生的无奈。这种以自然景物来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既丰富了作品的意境,又增添了人物形象的鲜活感。 4. 粉罗葬花钿,冷束腰金带。画船听雨眠。 织纱笼金缕,画色黏红烛。画楼中冷绾。 糁狠不与等闲配,皆因鸳袅故人怜。 这是《红楼梦》第三十九回中的宝玉之诗。这首诗通过对粉罗、织纱、画船等物的描写,表达了宝玉对黛玉的怀念和思念之情。诗中的物象以及通过细腻的描写情感的诗句,使读者可以感受到宝玉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这种诗意的运用,不仅为情节的展开提供了有力的表达手段,也深化了读者对宝黛情感的理解。 5. 一曲红绡不知数,泪湿罗巾不耐看。 这是《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林黛玉自己的诗句。这句诗以描写内心情感为主,通过红绡和罗巾的形象,表达了黛玉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懊恼。这种内心独白式的写作手法增强了读者对黛玉内心苦闷的感受,使作品更加真实感人。 总之,红楼梦中的古诗词是作品中的亮点之一,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等多个层面,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和文化内涵。这些古诗词不仅是作品的补充,更是对当时社会风尚和价值观念的重要反映。通过细腻的诗句和深刻的内涵,红楼梦中的古诗词成为作品中深入人心的一部分。

红楼梦诗词鉴赏(精选30篇)_诗词

《红楼梦诗词鉴赏》 红楼梦诗词鉴赏(1): 题《金陵十二钗》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诗词鉴赏】 这首五言绝句,也写在第一回里。书中说,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青埂峰下经过,把那块顽石上的文字从头至尾抄录回来,以《石头记》的书名在世上流传。之后曹雪芹在悼红轩里把这部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整理成长篇章回体小说,并把书名改为《金陵十二钗》,并题写了这首诗。当然这都是作者用的烟云模糊法,其实作者就是曹雪芹。这首小诗语言虽然通俗浅近,感慨却颇为深远。 《红楼梦》这天已成为饮誉世界的名著了。但是在二百多年前作者写书的那个时代,小说被看做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无聊的东西,正统的知识分子是不屑为之的。从封建阶级的正统观念来看,作者写石头幻形入世是荒唐的,写大观园内小儿女之间你你我我、思恩怨怨的情爱也是荒唐的,揭露那些诗礼蓉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内部的腐朽堕落,则更是荒唐、无有好处的。所以作者解嘲似地承认是满纸荒唐言。然而作者自己深深懂得他绝不是为了给世人消愁破闷儿来写这部书的,而是把自己一生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经历,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塑造了众多类型的人物,来证明他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寄托他难以言喻的感慨,既是赞歌,又是悲歌和挽歌。 和作者关系最密切的脂砚斋(名姓已无可考)在书上写下这样批语: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甲戌本第一回)可见作者是以泪和墨写下这部书的。作者担心他这部呕心沥血之作不被后人理解,预料到有人会嘲笑他愚痴。果然不出作者所料,二百多年来人们对<红楼梦>及其作者的议论真是五花八门,赞叹其博学多才者有之,欣赏其生花妙笔者有之,艳羡书中描述的歌舞繁华者有之,以宝玉或笺玉自命者有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更有甚者,一些封建道学家认为这部书是诱为不轨、弃礼灭义,是淫书,主张烧毁禁绝;并且有人编出故事诅咒作者断子绝孙,死后得了冥报等等。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红楼梦诗词鉴赏(2): 女娲石上偈语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经典文学《红楼梦》诗词鉴赏

经典文学《红楼梦》诗词鉴赏 一、红楼梦诗词《薛宝钗咏白海棠》鉴赏 薛宝钗咏白海棠 作者:曹雪芹 原文: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注释: ①珍重:珍视,看重。芳姿:美好的姿态,指花容。 ②手瓮:可提携的盛水的陶器。 ③胭脂:即胭脂红色。洗出:洗掉所涂抹的而想出本色,北宋人梅尧臣《蜀州海棠》诗:“醉看春雨洗胭脂。”秋阶:秋天的台阶。影:指海棠花姿。冰雪:比喻刚洗过的白 海棠凝聚着露水像白雪一样。露砌:洒满露珠的石砌台阶。魂:指海棠花的品格。这两句 诗的大意是:刚浇上水的白海棠,像洗去胭脂的美女一样,在秋日的台阶上映出了她美丽 的身影;又好像在那洒满露水的台阶上招来洁白晶莹的冰雪做她的精魂。 ④玉:指白玉一般的海棠。痕:就玉说,“痕”是瘢痕;以人拟,“痕”是泪痕;其 实就是指花的怯弱姿态或含露的样子。此句的意思是花儿愁多怎么没有泪痕。 ⑤白帝:即西方白帝白招拒。是神化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主管秋事,《晋书·天文志》:“西方白帝,白招矩(矩亦作拒)之神也。”秋天叫素秋、清秋,因为它天高气清,明净无垢,所以说花儿报答白帝雨露化育之恩,全凭自身保持清洁,亦就海棠色白而言。凭:程乙本作“宜”,不及“凭”字能传达出矜持的神气。 ⑥婷婷:挺拔舒展、苗条秀丽的姿态。 赏析: 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描绘出人端凝庄重的性格。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封

建时代贵族少女的矜持心理。诗人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 自我的’一种表现。 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使用倒装,即“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 招来冰雪魂”。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 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露砌”和“秋阶”同指白海棠生长的环境。“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 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进一步描写白海棠的色彩、丰韵之美, 上句承“胭脂”句发挥,谓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颇合艺术辩证法,实写自我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下句承“冰雪”句开掘,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愁多”句应是以宝黛之多愁善感反衬自己的 宁静娴雅。 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帝”在此实指自然,全联的意思是说: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个黄昏。这实 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凭清洁”之语更可 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 此诗有意以白海棠关合自己,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 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李纨评此诗第一,就是因为“这诗有身份”。 二、红楼梦诗词《螃蟹咏》鉴赏 螃蟹咏 作者:曹雪芹 原文: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注释: (1)铁甲长戈:比喻蟹壳蟹脚。宋代陈郁为皇帝拟进蟹的批答说:“内则黄中通理,外则戈甲森然。此卿出将入相,文在中而横行之象也。”见《陈随隐漫录》。 (2)色相:佛家语,指一切有形之物。借用来说蟹煮熟后颜色好看。

红楼梦经典诗词及赏析

红楼梦经典诗词及赏析 红楼梦经典诗词及赏析 一把辛酸泪浸透了满纸的荒唐言,曹雪芹手中握了一卷一梦千古的红楼,眉宇间隐约一丝很远古的悲凉。红楼的宿命牵着前生后事的传说,黛玉亏欠宝玉的甘露,便要换一世的眼泪,纵然是情深意长,终究还是扯不断心事终虚化的无可奈何,泪尽而归的结果,也不过是为了偿还前世的风月情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经典诗词及赏析,欢迎阅读。 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红楼梦引子,是在《红楼梦》第五回《开生面梦演红楼梦,立新场情传幻境情》中出现的,是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十二仙子演奏的警幻仙子新制《红楼梦》十二支仙曲的引子。红楼梦引子是《红楼梦》十二支曲的总体引序,也是《红楼梦》中女性人物的情感引序和悲惨命运终结的引序。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一开始便是情字何其重要,那“鸿蒙”便是情。演红楼梦也从这个,情字入手,更加证明“宿孽总因情”了。谁为情种?试问世间谁是痴情的。 都只为风月情浓,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人人都围这情字转,天、日、时中,去奈何,去伤怀,去寂寞,这都是傻人在试遣愚衷而已。这情本是虚幻的,是无常的,是空的。当成真去看去做,岂不是傻?岂不是愚?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有时也写作“悲金悼玉”)。 金和玉从最宽泛的意义上来说,可以包括正、副、又副十二钗,甚至是整个贾府及与之相关的青春女性,但是从其特指意义上来说,却是指两对金玉,即金指宝钗和湘云,玉指黛玉和妙玉,怀和悼的些

微差别正说明了小说中,四人结局的差异,也就是宝钗、湘云健在,而黛玉、妙玉早亡。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枉凝眉》,是中国著名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中的判曲。 主要以这首曲子写红楼梦的男女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理想”因各种缘故最终破灭的故事,林黛玉的泪尽而逝。曲名《枉凝眉》,意思是悲愁有何用,也即曲中所说的“枉自嗟呀”。凝眉,皱眉,悲愁的样子。 在87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枉凝眉》由王立平谱成曲子,作为电视剧的主题曲,由陈力演唱。 一、林黛玉是“阆苑仙葩”。“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黛玉原为太虚幻境中“绛珠仙草”,为报答神瑛侍者灌溉之恩而转世。 二、贾宝玉是“美玉无瑕”。贾宝玉衔玉而生,口中所含着的玉和他自己的前世——顽石,确实都是“美玉无瑕”,“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晶莹的美玉”即宝玉所佩戴的“宝玉”,后来在二十回左右人石合一,贾宝玉即顽石。 典故出处 《集仙录》:西王母所居宫阙,在阆风之苑,有城千里,玉楼十二”,显然,“阆苑”为“阆风之苑”的缩写。 李义山也曾有“十二层城阆苑西”之句。 再看《红楼梦》第一回中交代的林黛玉前世绛珠仙草,生于“西

红楼梦著名诗词及赏析

红楼梦著名诗词及赏析 红楼梦著名诗词及赏析 红楼梦所有人都十分熟悉,这是我们中的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内容十分丰富动人,受到了许许多多人的喜爱。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红楼梦著名诗词及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护官符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赏析】 这几句俗谚口碑出现在第四回中。贾雨村靠贾家的关系,复职补授应天府知府,一上任就遇上薛蟠为争买英莲(香菱)而打死小乡宦之子冯渊的案件。雨村不知底细,立刻就要拿人判案。手下的门子葫芦僧使眼色制止他,并呈上这份“护官符”,提醒他:金陵城这四大家族“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薛蟠就是“丰年好大雪”的薛家的公子,不可莽撞。俗谚口碑就是流传在民间的顺口溜。称之为“护官符”,是說巴结这四家官僚贵族就能保住官;得罪了他们不仅要丢官,连脑袋也保不住。 石上偈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赏析】 这是作者依托神话表明《石头记》创作缘由的一首序诗。 诗中借顽石說自己不能匡世济时,被弃置世间,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只好转而蓍书,把自己对现实的观察和感受;与成小說《红楼梦》。所谓“无才”,貌似自惭,实则自负,是作者的愤激之言,是一种“缚将奇士作诗人”的感慨;以顽石为喻,表现自己不肯随同流俗的傲骨。

小說产生的清朝乾隆年间,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已经腐朽,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萌芽,封建制度行将全面崩溃。作者已在“太平盛世”的表象后,嗅到了封建阶级垂死的气息;他不满现实,而想“补天”,挽回本阶级的颓势,可是,他又看到封建制度的.“天”已那么破残,根本无法修补了,所以有枉生世间的悲叹。这也正是《红楼梦》中经常流露虚无悲观的宿命论思想的深刻的时代和阶级根源。 但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坚持了他所說的“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这样,势必如恩格斯所說,“就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从而把他拉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致玛·哈克奈斯》)这就使我们从曹雪芹所叙的“身前身后事”变即小說中所真实描绘的典型的封建大家庭的衰亡过程,看到了整个封建阶级必然“一败涂地”的无可挽回的历史命运。 宝钗(蘅芜君) 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 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赏析】 第三十八回写贾母领着众女眷在藕香树赏花饮酒吃螃蟹,欢乐非凡。 宝玉和众小姐们酒足蟹饱之后,诗兴大发,分题作了十二首咏菊诗,宝钗作了第一首。咏菊诗用韵与咏白海棠诗稍不同,即不限韵,各人可自由选择韵脚。这一首用的是“四支”韵。对这首诗,探春评价說:“到底要算荡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烘染出来了。”确实,这是最精彩的两句。 咏菊诗,把菊花拟人化了。忆菊,其实是忆人。宝钗这首诗预示了她未来独居时的“闷思”、“断肠”的凄凉情绪。这样看,她所忆

常见的红楼梦诗词鉴赏阅读_经典诗词鉴赏

常见的红楼梦诗词鉴赏阅读_经典诗词鉴赏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杰作。它那行云流水般的散文中处处沁透着诗情的芬芳。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常见的红楼梦诗词鉴赏阅读,供大家参考。 红楼梦诗词鉴赏1 寻玉乩书 寻玉乩书(第九十五回) 噫!来无迹,去无踪,青埂峰下以古松。欲追寻,山万重,入我门来一笑逢。 【说明】 宝玉丢失了通灵玉,一家人到处寻找,还测字打卦,都不中用,就请妙玉扶乩。据说,这就是仙乩在沙盘上所写下的话。 【注释】 1.乩——扶乩,一种占卜问疑的传统迷信活动,完全是骗人的鬼把戏。 【评说】 在曹雪芹的原稿中,宝玉后来也有失玉的事,但情况与续书所写的根本不一样。首先,玉是被人从宝玉的枕头底下“误窃”去的(第八回脂评),并非自动失踪;其次,有怡红院穿堂门前“凤姐扫雪拾玉”(不知是否即通灵玉)的事(二十三回脂评),而现在没有;最后,也不是癞和尚送玉救活宝玉,而是“甄宝玉送玉”(第十七、八回脂评)。虽然佚稿详情莫知,但有一点是清楚的:事情的先后经过在曹雪芹的笔下是按照现实生活中所可能有的形式来描写的。而续书则是改头换面地搬用了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通灵玉蒙蔽遇双真”的情节。续书者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可以简化人物性格的矛盾冲突,依靠情节的离奇来获得戏剧性的效果。比如他可以在同一天、同一时辰中让宝钗“出闺成大礼”、黛玉“魂归离恨天”,因为这样安排的主要困难已经排除——“行为偏僻性乖张”的宝玉被彻底解除了思想武装,他已经随着通灵玉的丢失变成了一个大傻瓜。为此,就要把失玉

这件事以及玉的去处说得越神秘越好,于是就硬派出身于官宦之家的妙玉来扮演巫婆的角色,让她画符念咒,见神弄鬼,以便得到乩书中这几句一览无余的话,为将来癞和尚送玉以至最后僧道挟持宝玉出家先造舆论。 红楼梦诗词鉴赏2 叹黛玉之死(第九十八回) 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说明】 这是续作者写到黛玉断气时的话。 【评说】 对句是旧小说中的俗套,它与尤三姐自刎时曹雪芹以“揉碎桃花”两句叹词为比喻代替对三姐死亡形象的具体描写是完全不同的。续书者写黛玉的死,有点象老太婆说见闻——不嫌其琐碎。诸如“回光返照”,“攥着不肯松手”,“出气大,入气小”,“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浑身冷汗”,“身子便渐渐的冷了”,“叫人乱着拢头穿衣”,“两眼一翻”……也不怕损害人物形象的艺术美感。如果曹雪芹写尤三姐之死,也写她如何躺在血泊中挣扎、痉挛、喘气、咽气,这能收到什么效果呢?秦可卿、金钏儿、晴雯之死,作者都不正面落笔,“是不为也,非不能也。”为写死而写死,曹雪芹是不屑于这样做的。至于续作者最后让黛玉直叫“宝玉!宝玉!你好……”而怀恨死去,这不但不符她生前向警幻说过要偿还“甘露之惠”的诺言(现在的结局,竟成了“以怨报德”),而且也最终否定了黛玉是宝玉的真正的知己。 红楼梦诗词鉴赏3 散花寺签(第一百一回) 王熙凤衣锦还乡 去国离乡二十年,于今衣锦返家园。 蜂采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行人至。音信迟。讼宜和。婚再议。 【说明】

《红楼梦》诗词原文、译文及赏析

《红楼梦》诗词原文、译文及赏析

娘娘那里赴宴归来的瑶池里最漂亮的姑娘,也一定是吹箫乘凤飞去的仙宫里无与伦比的弄玉下降。 注译:荷衣:用荷花做的衣裳。坞:四面高中间低的地方叫坞。袂:衣袖。靥:面颊的笑窝,称洒窝。云髻堆翠:云髻,云彩状的发形,古时都用“云”字形容妇女的头发黑而多的样子,翠,绿色的宝石。楚楚:鲜明的样子。的的:鲜明光亮的样子。蛾眉欲颦:蛾,蚕蛾,其触须细长而弯曲,古时用它比如妇女美丽的眉毛,颦,皱眉。莲步:古时称美女的脚步为莲步,《南史齐东封侯记》:“凿金为莲花以贴地,令潘妓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也”。闪烁文章:闪,火花跳动的样子,烁,光亮闪动,文章,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风回雪舞:旋风吹得雪花飞舞。凤翥龙翔:翥,高飞,翔,翱翔。素:未染的丝,此作白色解。王嫱:即王昭君,古代著名美人,汉元帝时宫人,后被远嫁匈奴。紫府无双:紫府,仙府,无双,独一无二的。 判词 五、晴雯 原文: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人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译文:雨后的明月多么难遇,灿烂的云霞容易消失。刚强的心比天高,奴婢的身份这么下贱。美丽聪明,招来了怨恨。年青青就死去了啊,全因为污蔑和流言。只有那多情公子,空自把你思念。 注译:霁月句:霁,雨住天晴,霁月:雨后月出,点出晴雯的“晴”字,彩云,成花纹的云彩,点出“雯”字,“难逢”和“易散”寓意晴雯的生活遭遇都不好。心比天高:指她的反抗性格。风流句:风流灵巧,指晴雯的美丽聪明。寿夭句:未成年死去叫夭,寿夭,年岁不大就死去了。多情公子:指宝玉。 六、袭人 原文:观后面画着一簇花,一床破席,也有几句写道: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译文:说什么性情温柔心地和善,空夸品德美好象秋桂春兰; 令多少人羡慕那优伶有福,谁知道公子反而与她无缘。 注译:优伶:旧时对歌舞戏剧艺人的称呼,她后来做了蒋玉函的妻子,故说优伶有福。 七、香菱 原文:首页也是画,画着一枝桂花,下面有一方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蓬枯藕败。曰: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译文:菱根儿挨着莲花在脉芳香,一生的命运实在令人悲伤;

红楼梦诗词赏析大全

红楼梦诗词赏析大全 导语:红楼梦诗词赏析大全,欢迎大家前来参考借鉴!《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1] ,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3] 。围绕《红楼梦》的品读研究形成了一门显学——红学。 红楼梦诗词赏析大全 贾雨村口吟联语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诗词鉴赏】 贾雨村吟完那首单相思的诗后,兴犹未尽,“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及搔首对天长叹”,又吟出这联联语。 贾雨村是个利欲黛心的人,同时又才干优长,不是草包。这种人正是封建社会名利场中富有竞争能力的好手。即便在穷困落魄之时,他也按掐不住勃勃的野心。在万家团圆的中秋月夜,他站在寂寞的葫芦庙里,对着冷月清浑,想着倾心的美人;又想到尚无出路,前程茫茫,念出这样联语,抒发自己大志难酬的情绪。这副联语恰合他的身分。这种“按头制帽”(清人张新之语)的手法,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 这副联语的高明处,还在于把贾雨村的“姓”和“字”自然巧妙地嵌了进去。“求善价”的“价”,谐“贾”的音;“待时飞”的“时飞”恰是贾雨村的字. 有人以为,上联的“玉”字隐指贾宝玉,隐喻宝玉后来被捕坐牢,黛玉忧忿而死,宝玉理想落空;下联的“钗”字隐指薛宝钗,隐喻宝钗安分守拙,但总想“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是否就是如此?可以聊备一说。又有人据“钗于奁内待时飞”句说,将来贾家败落后,宝钗要落到贾雨村手里,给他做妾。这种猜测倒是很有趣,可是嫌太牵强、武断了。 贾雨村对月口占五言律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诗词鉴赏】 这首诗出现在第一回中。甄士隐家隔壁的葫芦庙里寄居着一个贫困落魄的书生贾雨村。此人相貌魁伟,气度不凡,很得甄士隐的赏识。一日在甄家书房里,偶然瞥见甄家的丫鬃娇杏在院内掐花。这个娇杏因家主人常提起贾雨村,就回头多看了他两眼,贾雨村便以为娇杏看中了自己,狂喜不禁,回到庙里就害起了单相思。这首诗便是他中秋夜对月随口吟出的抒怀之作。 贾雨村在《红楼梦》中不是个无足轻重的角色。他赖甄士隐的慷慨资助赴京应举,名登金榜,穿戴着猩袍乌纱,得意洋洋地回来当了知府。不久因“贪酷之弊”,被政敌搞掉,又变成平民,做了林黛玉的蒙师。后来又靠走贾政的“后门”,起复做官,由于善于钻营,在官场中爬上得高位置。脂砚斋的批语说他是王莽、曹操一类人物,可能在贾家败落时,他还要有一番恩将仇报、落井下石的表演,可惜曹雪芹的书只给我们留下八十回,高鹗续作的后四十回又没完全体现作者原意,我们无法知道其具体情节了。从书的前几回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此人野心勃勃,城府极深,喜怒不形于色,心狠手辣,敢作敢为,可说是个乱世之奸雄。 在吟上面这首诗时,他还是个旅居僧房,向和尚讨粥吃的穷措大,所以看见个长得周正一点的丫鬟也使他动心,一厢情愿地想入非非。这首诗准确地反映了一个穷秀才向慕女色及荣华富贵的心理。诗写得挺像样,说明贾雨村很有才学。 破足道人念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红楼梦诗词鉴赏(精选30篇)

红楼梦诗词鉴赏 红楼梦诗词鉴赏(1): 题《金陵十二钗》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诗词鉴赏】 这首五言绝句,也写在第一回里。书中说,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青埂峰下经过,把那块顽石上的文字从头至尾抄录回来,以《石头记》的书名在世上流传。之后曹雪芹在悼红轩里把这部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整理成长篇章回体小说,并把书名改为《金陵十二钗》,并题写了这首诗。当然这都是作者用的烟云模糊法,其实作者就是曹雪芹。这首小诗语言虽然通俗浅近,感慨却颇为深远。 《红楼梦》这天已成为饮誉世界的名著了。但是在二百多年前作者写书的那个时代,小说被看做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无聊的东西,正统的知识分子是不屑为之的。从封建阶级的正统观念来看,作者写石头“幻形入世”是荒唐的,写大观园内小儿女之间你你我我、思恩怨怨的情爱也是荒唐的,揭露那些诗礼蓉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内部的腐朽堕落,则更是荒唐、无有好处的。所以作者解嘲似地“承认”是“满纸荒唐言”。然而作者自己深深懂得他绝不是为了给世人消愁破闷儿来写这部书的,而是把自己一生“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经历,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塑造了众多类型的人物,来证明他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寄托他难以言喻的感慨,既是赞歌,又是悲歌和挽歌。 和作者关系最密切的“脂砚斋”在书上写下这样批语:“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可见作者是以泪和墨写下这部书的。作者担心他这部呕心沥血之作不被后人理解,预料到有人会嘲笑他愚痴。果然不出作者所料,二百多年来人们对<红楼梦>及其作者的议论真是五花八门,赞叹其博学多才者有之,欣赏其生花妙笔者有之,艳羡书中描述的歌舞繁华者有之,以宝玉或笺玉自命者有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更有甚者,一些封建道学家认为这部书是“诱为不轨”、“弃礼灭义”,是“淫书”,主张烧毁禁绝;并且有人编出故事诅咒作者断子绝孙,死后得了“冥报”等等。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红楼梦诗词鉴赏(2): 女娲石上偈语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诗词鉴赏】 《红楼梦》的作者为了便于发抒感慨,也为了引起读者的兴味,在全书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迷离倘恍的神话世界,借人们都熟悉的女娲补天的神话,巧妙地虚构了一个顽石“幻形人世”的故事。石头的经历,便是贾宝玉的经历;石头,便是贾宝玉的象征,也内含作者曹雪芹的影子。 “无材可去补苍天”,是作者对自己处在封建社会末世不能有所作为的悲愤和感慨。他从自身的经历中看到他出身的贵族社会的腐败、堕落,他以前心爱的完美的一切也都随着无可挽回地破败下去了。他从一种朴素的辩证法的观点,认识到这种结局的必然性,认识到贵族阶级不配有更好的命运,因而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暴露和鞭笞。然而作者对他已往的富贵荣华生活又不无留恋,个性是对他热烈赞美的诸多人物随着封建家族的败亡而玉石俱焚,悲惋痛惜不已。他也曾想有一番作为,去补封建社会破了的“天”,但社会没有给他这样一个

红楼梦中的诗词鉴赏

红楼梦中的诗词鉴赏 红楼梦中的诗词鉴赏 导语: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作品透过贾宝玉、林黛玉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揭露和批判了以宁荣二府为代表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罪恶,预言了封建统治必然灭亡的趋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中的诗词鉴赏,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一、红楼梦诗词《薛宝钗咏白海棠》鉴赏 薛宝钗咏白海棠 作者:曹雪芹 原文: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注释: ①珍重:珍视,看重。芳姿:美好的姿态,指花容。 ②手瓮:可提携的盛水的陶器。 ③胭脂:即胭脂红色。洗出:洗掉所涂抹的而想出本色。北宋人梅尧臣《蜀州海棠》诗:“醉看春雨洗胭脂。”秋阶:秋天的台阶。影:指海棠花姿。冰雪:比喻刚洗过的白海棠凝聚着露水像白雪一样。露砌:洒满露珠的石砌台阶。魂:指海棠花的品格。这两句诗的大意是:刚浇上水的白海棠,像洗去胭脂的美女一样,在秋日的台阶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又好像在那洒满露水的台阶上招来洁白晶莹的冰雪做她的精魂。 ④玉:指白玉一般的海棠。痕:就玉说,“痕”是瘢痕;以人拟,“痕”是泪痕;其实就是指花的怯弱姿态或含露的样子。此句的意思是花儿愁多怎么没有泪痕。 ⑤白帝:即西方白帝白招拒。是神化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主管秋事。《晋书·天文志》:“西方白帝,白招矩(矩亦作拒)之神也。”

秋天叫素秋、清秋,因为它天高气清,明净无垢,所以说花儿报答白帝雨露化育之恩,全凭自身保持清洁,亦就海棠色白而言。凭:程乙本作“宜”,不及“凭”字能传达出矜持的神气。 ⑥婷婷:挺拔舒展、苗条秀丽的姿态。 赏析: 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描绘出人端凝庄重的性格。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封建时代贵族少女的矜持心理。诗人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我的一种表现。 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使用倒装,即“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露砌”和“秋阶”同指白海棠生长的环境。“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 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进一步描写白海棠的色彩、丰韵之美。上句承“胭脂”句发挥,谓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颇合艺术辩证法,实写自我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下句承“冰雪”句开掘,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愁多”句应是以宝黛之多愁善感反衬自己的宁静娴雅。 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帝”在此实指自然,全联的意思是说: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个黄昏。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 此诗有意以白海棠关合自己,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李纨评此诗第一,就是因为“这诗有身份”。 二、红楼梦诗词《螃蟹咏》鉴赏

经典文学《红楼梦》诗词鉴赏

经典文学《红楼梦》诗词鉴赏 经典文学《红楼梦》诗词鉴赏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经典文学《红楼梦》诗词鉴赏,欢迎阅读! 一、红楼梦诗词《薛宝钗咏白海棠》鉴赏 薛宝钗咏白海棠 作者:曹雪芹 原文: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注释: ①珍重:珍视,看重。芳姿:美好的姿态,指花容。 ②手瓮:可提携的盛水的陶器。 ③胭脂:即胭脂红色。洗出:洗掉所涂抹的而想出本色,北宋人梅尧臣《蜀州海棠》诗:“醉看春雨洗胭脂。”秋阶:秋天的台阶。影:指海棠花姿。冰雪:比喻刚洗过的白海棠凝聚着露水像白雪一样。露砌:洒满露珠的石砌台阶。魂:指海棠花的品格。这两句诗的大意是:刚浇上水的白海棠,像洗去胭脂的美女一样,在秋日的台阶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又好像在那洒满露水的台阶上招来洁白晶莹的冰雪做她的精魂。 ④玉:指白玉一般的海棠。痕:就玉说,“痕”是瘢痕;以人拟,“痕”是泪痕;其实就是指花的怯弱姿态或含露的样子。此句的意思是花儿愁多怎么没有泪痕。 ⑤白帝:即西方白帝白招拒。是神化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主管秋事,《晋书·天文志》:“西方白帝,白招矩(矩亦作拒)之神也。”秋天叫素秋、清秋,因为它天高气清,明净无垢,所以说花儿报答白

帝雨露化育之恩,全凭自身保持清洁,亦就海棠色白而言。凭:程乙本作“宜”,不及“凭”字能传达出矜持的神气。 ⑥婷婷:挺拔舒展、苗条秀丽的姿态。 赏析: 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描绘出人端凝庄重的性格。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封建时代贵族少女的矜持心理。诗人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我的一种表现。 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使用倒装,即“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露砌”和“秋阶”同指白海棠生长的环境。“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 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进一步描写白海棠的色彩、丰韵之美,上句承“胭脂”句发挥,谓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颇合艺术辩证法,实写自我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下句承“冰雪”句开掘,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愁多”句应是以宝黛之多愁善感反衬自己的宁静娴雅。 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帝”在此实指自然,全联的意思是说: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个黄昏。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 此诗有意以白海棠关合自己,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李纨评此诗第一,就是因为“这诗有身份”。 二、红楼梦诗词《螃蟹咏》鉴赏 螃蟹咏

红楼梦诗词鉴赏大全集_诗词鉴赏及赏析

红楼梦诗词鉴赏大全集_诗词鉴赏及赏析 读过红楼梦原着的朋友都知道,里面有很多着名的经典的值得回味的诗词。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红楼梦诗词鉴赏大全集,供大家参考。 红楼梦诗词鉴赏1 顽石重归青埂峰(第一百二十回) 天外书传天外事,两番人作一番人。 【说明】 一僧一道携通灵玉到青埂峰下,将它安放在女娲炼石补天处,然后各自云游而去。续书作者就插了这两句赞语。 【注释】 1.“天外”二句——上句说:这部从仙界顽石上抄录下来的天外书所传乃天外石头之事。下句说:顽石在青埂峰与宝玉在人世间的两番不同经历本同属一人,现在“真”与“幻”又合二为一了。下句句法上显得生造硬凑,续书者写诗或改诗多见这类疵病。 【评说】 石归山下,本象征在现实中碰壁后的觉悟,并非真为了编造天外人间的传说故事。续书者很难懂得这一点,所以只好说些内容空泛、含义不清的话。 红楼梦诗词鉴赏2 结红楼梦偈(第一百二十回)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说明】 续作者假托“后人见了这本传奇,亦曾题过四句偈语,为作者缘起之言更进一竿云”,便以此诗作为全书的结束。所谓“更进一竿”,是“百尺竿头须进步”的简语,本禅宗比喻宗教修养从较高的水平再提高一步的话,后用以泛说“更上一层楼”。 【注释】

1.“说到”二句——谓书中所写辛酸之处,因其用荒唐之言而显得更加可悲。 2.由来同一梦——自古以来,人生同样地都像是一场大梦。由来,从来。 【评说】 偈语的前两句乍一看说得比较好,因为它表示对作者在不得已的环境条件下借“荒唐言”来写“辛酸泪”的理解。但读了后两句,就知道作偈人对这部小说,包括作者《自题一绝》的精神的理解,原来都是错误的。 在自题诗中,“都云作者痴”的“痴”绝不是《好了歌》中“世人”追求功名富贵、娇宠妻妾儿孙的“痴”,同一个字所代表的“世人”和作者的观点是恰好相反的。对于“世人”的“痴”,作者是加以否定并通过小说情节尽情地嘲讽的,怎么可以“休笑”呢? 就算作者、续补者和“世人”都只能把人生看作是一场梦吧,但实际上,“历过一番梦幻之后”醒来的和只是在梦中说“梦”的仍有区别。对于那些口头上说“人生如梦”而一见世俗的利欲尊荣便垂涎三尺、拚命钻营的人,他们所存的“痴”心“梦”想为什么不该“笑”呢?劝人“休笑”,就是替曹雪芹在小说中所批判的对象进行辩护,就是拿“由来同一梦”作幌子,给“世人”的丑恶思想和行为遮羞。这样归结《红楼梦》,等于在取消它抨击封建主义腐朽意识形态的深刻的政治思想意义。 自诩在原作思想之上“更进一竿”的人,实在连“竿子”都还没有摸到哩! 红楼梦诗词鉴赏3 浮生着甚苦奔忙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简释】

红楼梦古诗词鉴赏大全赏析_经典的红楼梦诗词

红楼梦古诗词鉴赏大全赏析_经典的红楼梦诗词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典范。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红楼梦古诗词鉴赏大全赏析,供大家参考。 红楼梦诗词鉴赏1 吟月三首(第四十八回、四十九回) 【说明】 香菱跟黛玉学做诗,第一首写得不好,第二首还是不能令人满意。她不肯罢休,日夜苦吟,梦里也在做诗,第三首终于得到了众人的好评。 其一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注释】 1.月挂——“挂”,庚辰本作“桂”,王评本改作“到”,今从戚序本。中天——天中央。 2.皎皎——洁白明净。 3.助兴常思玩——常思玩月以助诗兴。玩,赏。 4.野客——山野之人,多指贫居不仕或对现实不满者,所以说“添愁”。 5.翡翠、珍珠——为求措词华丽给楼和帘加上的饰词。玉镜、冰盘——喻月。 6.银烛——银白色的蜡烛。 7.晴彩——晴空中月亮的光彩。 其二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注释】 1.香欲染——形容香气之浓。诗词中多写月夜梅花,所以用梅烘染月。 2.柳带——柳枝。 3.残粉涂金砌——阶台边沿涂上了一层淡淡的白粉。古代以“金粉楼台”称华丽建筑。粉,指金粉,即铅粉。残,言其淡薄。金砌之“ 金”即因涂饰金粉而言。 4.恍若——依稀彷佛,好象。 5.余容——指将要西沉的月亮。拟人说法。 其三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注释】 1.精华——月亮的光华。这句说云雾遮不住月亮。 2.影——指月的形。娟娟——美好。魄——指月的质,月称桂魄。 3.“一片”二句——诗的修辞句法。说秋闺怨女愁思不寐,直至五更鸡唱、残月西斜。所谓“谁怜明月夜,肠断听秋砧?”砧,捣衣石。参见《忆菊》等诗注。 4.“绿蓑”二句——上句即“野客添愁”意,下句说少妇望月感怀。绿蓑,防雨的蓑衣,古用草编,故言“绿”,今多用棕,指代“野客”。笛声,月夜闻之尤悲,小说中曾写到。红袖,指代女子。 5.“博得”二句——意思是对月伤怀的人们应引得月里嫦娥的同情,而使她感叹命运之神为何不使人们能永远团圆呢?月亮本身也要亏缺,嫦娥自己也寂寞,反怜人们之不幸,是诗意所在。今程高本“ 借问”作“自问”,则以嫦娥为主宰,意有不同。又“团圆”程高本作“团圞”,就月而说,义同,但与人事相关,应用“团圆”。不以词害义,今仍从脂本,以存原貌。

《红楼梦》诗词鉴赏

《红楼梦》诗词鉴赏 《红楼梦》诗词鉴赏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红楼梦》诗词鉴赏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红楼梦诗词《薛宝钗咏白海棠》鉴赏 原文: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注释: ①珍重:珍视,看重。芳姿:美好的姿态,指花容。 ②手瓮:可提携的盛水的陶器。 ③胭脂:即胭脂红色。洗出:洗掉所涂抹的而想出本色。北宋人梅尧臣《蜀州海棠》诗:“醉看春雨洗胭脂。”秋阶:秋天的台阶。影:指海棠花姿。冰雪:比喻刚洗过的白海棠凝聚着露水像白雪一样。露砌:洒满露珠的石砌台阶。魂:指海棠花的品格。这两句诗的大意是:刚浇上水的白海棠,犹如洗去胭脂的美女,在秋日的台阶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又好像在那洒满露水的台阶上招来洁白晶莹的冰雪做她的精魂。 ④玉:指白玉一般的海棠。痕:就玉说,“痕”是瘢痕;以人拟,“痕”是泪痕;其实就是指花的怯弱姿态或含露的样子。此句的大意为花儿愁多怎么没有泪痕。 ⑤白帝:即西方白帝白招拒。是神化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主管秋事。《晋书·天文志》:“西方白帝,白招矩(矩亦作拒)之神也。”秋天叫素秋、清秋,因为它天高气清,明净无垢,所以说花儿报答白帝雨露化育之恩,全凭自身保持清洁,亦就海棠色白而言。凭:程乙本作“宜”,不及“凭”字能传达出矜持的神气。

⑥婷婷:挺拔舒展、苗条秀丽的姿态。 鉴赏: 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描绘出人端凝庄重的性格。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封建时代贵族少女的矜持心理。诗人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我的一种表现。 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使用倒装,即“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露砌”和“秋阶”同指白海棠生长的环境。“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也是宝钗自写身份。 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进一步描写白海棠的色彩、丰韵之美。上句承“胭脂”句发挥,谓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颇合艺术辩证法,实写自我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下句承“冰雪”句开掘,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愁多”句应是以宝黛之多愁善感反衬自己的宁静娴雅。 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帝”在此实指自然,全联的大意是说: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个黄昏。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 此诗有意以白海棠关合自己,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李纨评此诗第一,就是因为“这诗有身份”。 二、红楼梦诗词《螃蟹咏》鉴赏 原文: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