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综合其他新闻理论的笔记

完整版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综合其他新闻理论的笔记
完整版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综合其他新闻理论的笔记

新闻理论十讲

第一讲新闻——叙述事实

一、新闻与宣传

1. 新闻: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受者晓其事

宣传: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传者扬其理

2. 新闻:满足受众获知新消息的需要宣传:满足宣传者输出观点的需要。

3. 新闻和宣传的六个方面的区别:

(1)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

(2)新闻重新异,宣传重反复。

(3)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

(4)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

(5)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

(6)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

二、新闻与舆论

1. 舆论:在一定的范围内,持某种意见的人数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才可以将这样的意见视为舆论。

2. 关系:新闻可以反映舆论,特别是在报道某个群众性事件的时候。但是,多数新闻报道的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事实,而且往往与大局没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具体的新闻反映了舆论。

3. 总结:媒体是舆论的载体,但在某些情况下,传媒不一定代表舆论。但是,一般情况下,可以说传媒是舆论界。

三、新闻的特性

1. 报告现实事物。

2. 强烈时效要求。

3. 可以公开传播

4. 现代新闻传播业造成了公众对新闻的持续关注

第二讲新闻价值

一、新闻价值理念得以产生的前提

1. 传受双方的共同认可

2. 接受者的“不知”

3. 接受者的兴趣、关心和需要

二、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价值判断,即意见事实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因素。

1. 对媒体:对事实的选择标准

2. 对读者:使用价值

三、新闻价值的十个要素

1. 事实发生的概率越小,便越有新闻价值。

2. 事实或状态的不确定性越大,减少不确定性的事实或信息,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3. 事实的发生与受众的利益越相关,越具有新闻价值。

4. 事实的影响力越大、影响面越广、越能立即产生影响力,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5. 事实与接受者的心理距离越近,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6. 越是著名人物,其身上发生的事实,越具有新闻价值;越是著名地点,那里发生的

事实也越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

7. 凡是含有冲突是事实,多少都有新闻价值;内含的冲突越大,越具有新闻价值。

8. 越能表现人的情感的事实,便越是具有新闻价值。

9. 越具有心理替代性的故事性事实,越具有新闻价值。

第十、事实在比较中带有的反差越大,越具有新闻价值。

四、传播者满足接受者享用新闻使用价值是有限的

1. 意识形态角度:宣传要求压抑着传播者遵循新闻价值标准选择事实经常遇到

2. 传媒市场角度:报道一个负责的事实,不如报道一个善恶分明的

简单事件。

3. 新闻实务的角度:事件在一天的什么时候发生、记者是否恰好在场、值班主任的个人偏好、照片的清晰度、版面文字的容量或事件容纳新闻条数的限制、信息登记的确定、版面的位置等等,都会影响新闻价值的实现程度。

五、传媒选择事实的实际运作标准

1. 传媒运转的时间周期。

2. 事实的强度和重要性。

3. 事实的清晰度。

4. 文化接近或者利益接近相关的事实,容易被选中。

5. 与先入为主的观念相符的事实,容易被选中。

6. 符合报道连续性的事实容易被选中。

7. 版面或节目组合整体均衡——有对比特色的事实容易被选中。

六、新闻价值的五个属性:时新性、接近性、兴趣性、重要性、显著性

第三讲新闻真实——事实的真实

一、新闻真实受到的各种自然制约

1. 选取很少的事实报道——呈现世界的真实程度有限

2. 新闻工作面临的基本矛盾:具体事件的纷繁复杂&新闻报道不可避免的简约——具体新闻的真实,只能表现为一个认识过程

3. 接受者是否认同。

4. 选择事实的文化背景、现实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真实性难以被完全确

弊病:

1. 把新闻事实类型化(新闻其实是老故事)。

2. 新闻礼仪化。

3. 传媒有意无意对事实的命名、定义。

4. 权势人物占据新闻亮点。

5. 传播符号表达意思的有限,使得新闻接受者对真实的理解也会发生差异。

二、造成新闻不真实的诸多具体因素

1. 文学想象造成具体的新闻失实。

2. 体制性失实,即由政治、经济价值观引发的失实。

3. 新闻采访、写作与编辑过程中造成的失实。

4. 新闻策划造成“传媒假事件”泛滥。

5. 故意制造、传播虚假事实或虚张声势地夸大事实。

6. 套话、套路写作造成的不真实。

7. 有意不报道公认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公开发生的事实。

四、传媒对科学的误解

1. 记者对科学事实的选择偏重于事实的轰动性和影响力。

2. 科学的结论:不确定、有很多附加条件新闻报道的接受者通常希望得到肯定的

事实,而且是就是,非就非。

3. 以叙述性和形象性为特征的新闻语言表达科学术语,注定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扭曲。

五、传媒假事件(新闻真实、新闻自律)

传媒假事件:传媒制造或推动了事实的发展,然后报道该“事实”。“假事件” 是假新闻中的一类,但是表现形式和假新闻有些不同。传媒假事件是指一些传媒为了迅速扩大知名度或增加美誉度,以弘扬主旋律的名义,策划、推动的事实。

1、假事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1)最简单的是电视新闻节目的某些街头采访,实际是找人念稿。

(2)相对基层领导的表演事实,传媒明知是表演是在表演,仍然当做新闻加以报道。

(3)传媒推动事实的发展。

(4)陷阱新闻。

2. “假”的特征:

(1)消息来源与报道者重合。

(2)隐藏着传媒自身的公关需求/ 记者的单纯职业主义动机。

(3)方式: 传媒或记者导演事实。

(4)事件媒介化: 媒体对自己导演的事件进行报道。传媒运用处理新闻的各种技巧,来对事件进行诠释,或通过报道框架,提供给受众一种经传媒精心组合的“媒介真实”。(5)暧昧的“真实”。这种由传媒自己建构的社会真实已经存在,但它是传媒掌控的“客观存在”,由传媒决定事实的发展方向。

3 、一些“假事件”中,目的合理性模糊了人们对手段的道德评价。马克思: “目的

使手段变得神圣” 。

目的会对手段形成先在的限制。“以公众利益” 的名义采用不合法或不合理的手段本身,证明了目的的不真实。

第四讲新闻客观性原则

一、“客观性理念”出现的历史背景

1. 19C 中叶起:政党报刊向商业报刊转变。

2.19C 以来:哲学认识论关于事物可知的信念得到确认。

3. 传播科技的发展(照相术、电影、电视)支持着客观性理念。

总之,19C中叶前后报业自身经营理念的变化、当时哲学观念的发展、传播科技的发展——传媒和记者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世界。客观性理念在无形中形成。

二、马克思所说的“ 一般的公正”

“一般的公正” 是与客观相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可译为“共同的公

正”,即在报道新的事实、争论的观点,报刊一般应持一种形式上的公平、平衡的态度。“一般的公正”是报刊的一种形式上的姿态,就具体的关于事实的报道或描述而言,“公正”则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全面反映。于是便出现了所谓“客观报道”。马克思把这种方式概括为“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 。恩格斯则进一步提出了这种报道方式的基本原则,就是你可以有你的观点,但是你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

三、客观性首先是一种新闻职业理念

1. 诚实。

2. 超脱、平衡、公正地对待事物。这是一种职业理念的表现。

3. 无党派色彩,不抱成见或持偏见、不固执己见。

4. 不牵扯个人利益。

5. 只相信事实,怀疑出于价值观的别人的判断,努力将二者分来。

四、客观性成为一种报道方式

1. 将事实与意见(包括价值判断)分开。

2. 以超脱情感的中立观点表述事实。

3. 努力做到公平和平衡,为事实涉及的各方提供应答机会。

不同表述体裁做更为具体的说明:第一、叙述性新闻,所叙述的内容要能够被核实。

第二、分析性新闻,能够列出一系列消息源清单。第三、因果性新闻,使用推断和猜测的语句。

五、客观主义以往的“客观主义”,是指不分主次、不分本质与现象,把一大堆各不相属的现实加以罗列,以示其客观性,又被称为“自然主义” 、“纯客观”。

学术上的“客观主义” 是中性概念,指新闻报道要坚持客观性原则这种认识或主张。

政治上的“客观主义” ,在以前的背景下,是批评性的政治概念,是对新闻客观性理念的否定。

六、我国新闻中较多的主观操纵现象

1. 主题先行,不能客观地描述人物,而是硬要人物服从某种宣传目的,这种报道很难客观,也难以让公众接受。

2. 对于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经济领域的负面报道,则有效地防止了人们认识上的片面和偏激,从而有利于维护国内社会的安定团结。

3. 我们的传媒在报道新闻时,通过带有倾向性的副词、形容词和方向性的位于动词,传达了太多的主观意愿。

七、客观的职业理念受到的各种自然而无形的影响

1. 记者在报道事实之前,其认识问题的方式和思维习惯已经存在了,即使他真诚地想要客观报道,但是他本人已经被先前的经营和生活环境规定好了,建构好了。超越个人的局限是可能的,但是超越传统和文化的束缚很难。

2. 不少事实本身,体现了一定的立场观点。

3. 人对事实的感觉和知觉具有相对性,不可能完全相同,因而会有此一时彼一时的情况。

4. 信息时代信息过载,人们在传媒提供的海量事实面前虽然无暇思考,只能接受传媒提供的“事实” ,但他们有自己的体验和选择标准,即使记者真诚地以客观的理念来报道所选择的事实,仍然难以让每个受众都感到客观。

八、有闻必录

过去的新闻理论教材里,“有闻必录”是指只要有人讲过或见之于其他文字材料的事情,采访者即可持之为据,照录报道,而不对所报道事情的真假负责。这里的“有闻必录” 是对新闻客观性原则的一种扭曲理解。如果某篇报道以众多事实为依据得出负面结论,有人就会说,我们不能有闻必录,你这是客观主义。

有闻必录” 在中国最早出现在上海的报纸上,它是报纸的广告招徕语,从来不

是对新闻客观性的内涵表述。

“有闻必录”也可以正面使用,它的内涵是自我宣传,尽可能让受众指导些新闻,而不是把所有东西都录下来,我说得很全面,仅此而已。

我的摄影学习笔记

摄影笔记 1.首先我要提出的几种拍摄场景的问题 (1) 突出被摄主体,虚化背景,怎么拍? (2) 突出细致景物,色调艳丽,背景适中,怎么拍? (3) 夜景无支架,怎样表达无颤抖和夜色效果 (4) 夜景有支架,怎么拍 (5) 微距特写怎么拍 (6) 全景怎么拍,怎么连接? (7) 如何拍光束? 2.拍摄主体是什么? 从室外的风景照而言,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1)以人物以中心。绝大多数摄影属于此列。我们到风景点旅游或是到公园闲庭信步,拍照留影主要作为日后的美好回忆,可选择代表性的建筑、花丛、草地、湖水等等背景来衬托主体人物。人物在画面中应占据主要地位,成为视觉中心,若能进一步通过表情、动作等内容生动再现人物的内在气质,那必将使其值得永久珍藏! (2)以风景为中心,用人物作点缀。多用于表现特别的景致。如拍大佛像,以画面中占了很小比例的人来反衬佛像之大,以表现古代文明之伟大成就;再如杭州太子湾公园,春天草坪养护期间,圈起保护的大片大片嫩绿的草地连绵至远处墨绿的青山,再加上孩子们吹的泡泡随风飘逝,形成绝妙的人造自然景观,在构图中把绿色作为主体,人物点缀其生机,以展现那种人间天堂的美景。 阴阳脸与大黑脸“阴阳脸”是指人像面部受到90度侧光的照射,一半黑,一半白,这种方式的拍摄往往表现强烈的戏剧效果,若作为生活摄影就不太合适。大黑脸是指逆光人像曝光不足的后果。若拍摄人物背影或侧面,倒是可以达到剪影效果。而拍摄正面人像,最好是适当加以补光,比如用闪光灯或是反光板之类的工具加以弥补。初学者往往不注意光线在整体构图中的作用,或者总是习惯性地使用一成不变的某种光线,所以难以提高。先了解光线的基本知识,再动手实践,勇于突破,才能跨越自己。头上长树由于照片的平面造型特点,一不小心,很容易把远处的树枝、电线杆“嫁接”到主体人物上,仿佛从头上长出来一样,使原先可能很好的照片美中不足。其实只要在拍摄的时候,稍加留意变换角度就可以避免。 3.拍摄主体与景深 通俗的说,景深就是照片上图像前后的清晰范围。 景深大小的控制主要决定于三个因素:光圈大小,镜头焦距长短,拍摄距离远近。 光圈与景深的关系(主要)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背景越糊 镜头焦距与景深的关系(次要) 焦距越长,景深越小,背景越糊(所以要拍长焦) 拍摄距离与景深的关系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_笔记_总结讲解

一、新闻与宣传 1.两者的定义和差别 新闻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叙述,是在追求“不断发生的事情”中对事实的叙述。 新闻传播的归宿是“受者晓其事”。 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宣传行为的归宿是“传者扬其理”。 在政治宣传中,观点的赞同者可能会积极地接受宣传,而观点相佐者,则会回避接受和抵制宣传。在商业宣传中,只有需要者才会响应宣传,其他人很少会主动接受宣传、喜欢宣传。 从表现方式看,新闻与宣传的差别是: 第一,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 第二,新闻重新异,宣传重反复。 第三,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 第四,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 第五,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 第六,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 2.宣传的“最大-最大策略”。 在你我双方的关系中,增加我的利益,同时也会增加你的利益。 3.宣传伦理 戈培尔发动“波兰威胁”的宣传攻势时有一句名言:“宣传只有一个目标:征服群众。所有一切为这个目标服务的手段都是好的”。 4.新闻中的宣传,分析问题的参照系 美国传播学者约翰·梅里尔等列举了11种常用于新闻报道的宣传技巧(Merrill,Lee & Friedlander,1990)。这些宣传技巧的使用便形成了语义噪音,给受众带来了信息解码的困难。它们是: (1)用单向和静态的方式表现人物和事件,使受众形成定向思维(creation of stereotypes); (2)把观点包装成事实(presentation of opinion as fact); (3)有选择地使用引语,通过表面客观的手段达到主观的目的(speaking through sources) ; (4)使用情感动词和副词对直接或间接引语呈现否定或肯定的态度(biased attribution); (5)在信息方面有所选择,如记者有时使用某些事实而不用另外一些事实(information selection);(6)不顾受众的知情权,对某个新闻事件完全不报道或漏掉新闻事件的某些事实(news management);(7)采用不同的称号(use of labels),如,一个新闻事件中的“游击队员”(guerrillas )可能在其它地方就变成了“自由战士”(freedom fighters); (8)用笼统的词语进行概述(vague authority),比如使用“许多人”或“大多数人”(many people或most people)等词语; (9)根据要塑造的形象选择性地使用不同的语言、照片或音响资料(selective factuality); (10)以偏概全,用个体代表整体(one-person-cross-section); (11)借口无法查对,对事实不再进行追踪(the “not available” ploy),这种方法经常用在报道结尾。这样,新闻报道经过层层把关人的把关,并运用了记者和编辑的宣传手段之后才得以形成的产品,读者所读到的信息已经和原始的事件有了一定的差异。 5.新闻≠舆论另注意:公众舆论一词是错误用法 新闻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叙述。舆论是社会中自然产生的、自在的意见形态。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1.构件:独立的运动单元/零件:独立的制造单元 机构: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有一个构件为机架的、用构件间能有确定相对运动的连接方式组成的构件系统(机构=机架 (1个)+原动件(》1个)+从动件(若干)) 机器:包含一个或者多个机构的系统 注:从力的角度看机构和机器并无差别,故将机构和机器统 称为机械 1.机构运动简图的要点:1)构件数目与实际数目相同2)运动 副的种类和数目与实际数目相同3)运动副之间的相对位置以 及构件尺寸与实际机构成比例(该项机构示意图不需要) 2.运动副(两构件组成运动副):1)高副(两构件点或线接触) 2)低副(两构件面接触组成),例如转动副、移动副 3.自由度(F )=原动件数目,自由度计算公式: F =3n (n为活动构件数目)-2P(P L为低副数目)-P H( P H为高副数目) 求解自由度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1)复合铰链2)局部自由

度3)虚约束 4.杆长条件:最短杆+最长杆w其它两杆之和(满足杆长条件则机构中存在整 转副) I)满足杆长条件,若最短杆为机架,则为双曲柄机构 II )满足杆长条件,若最短杆为机架的邻边,则为曲柄摇杆机构 川)满足杆长条件,若最短杆为机架的对边,则为双摇杆机

IV )不满足杆长条件,则为双摇杆机构 5. 急回特性:摇杆转过角度均为摆角(摇杆左右极限位置的夹 角)的大小,而曲柄转过角度不同,例如:牛头刨床、往复 式输送机 急回特性可用行程速度变化系数(或称行程速比系数) K 表 示 二为极位夹角(连杆与曲柄两次共线时,两线之间的夹角) 6. 压力角:作用力F 方向与作用点绝对速度V c 方向的夹角a 7. 从动件压力角a =90°(传动角丫 =0° )时产生死点,可用飞 轮或者构件 本身惯性消除 8. 凸轮机构的分类及其特点:I )按凸轮形状分:盘形、移动、圆 柱凸轮(端面) II )按推杆形状分:1)尖顶一一构造简单, 易磨损,用于仪表机构(只用于受力不大的低速机构) 2)滚 子一一磨损小,应用广 3)平底一一受力好,润滑好,用于高 速转动,效率高,但是无法进入凹面 川)按推杆运动分: 直动(对心、偏置)、摆动IV )按保持接触方式分:力封闭 (重力、弹簧等)、几何形状封闭(凹槽、等宽、等径、主回 凸轮) 9.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从动件运动方向与凸轮给从动件的力的 方向之间所夹的 锐角a (凸轮给从动件的力的方向沿接触点 的法线方向) 压力角的大小与凸轮基圆尺寸有关,基圆半径越小,压力角 t l t 2 180 180 - — K -1 -…180 -一' '■ /t2 ■^Ttl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练习题答案

?226. 在进行项目的管理中, 命令、发布指示或行动被称为: A.权力 B.合法的权力 C.领导 D.影响 ?227. 组建的项目团队通常表现出下列哪一项特性? A.职权明确的渠道 B.角色冲突争斗 C.信任 D.认识了解团队 ?228. 职能组织的主要的一个缺点是: A.对于项目员工, 没有事业生涯连续性和缺乏机会 B.没有单个人直接地对整个项目负责 C.没有建立好沟通渠道 D.预算和成本控制的困难 ?229. 经理有项目团队所需要的信息,但是隐瞒住该信息。这是一种: A.正面对抗 B.信息过滤 C.影响区域 D.基本沟通力 ?230. 为了使项目经理完全而且有效地回应项目干系者的个人担忧或委屈,可能有必要 A.要求对问题的书面描述,并且经过项目办公室来递交 B.安排与项目利害相关方的经理进行讨论 C.与项目利害相关者建立更清楚的沟通联系 D.让项目业主作为一个仲裁人 ?231.在项目管理领域内, 许多员工不愿意接受晋升, 因为他们担心他们将会失去满足其需要的源动力。 A.自尊 B.归属 C.自我实现 D.安全 ?232. 在组织图中的虚点线意味着: A.关系的存在与否取决于组织的性质 B.当图表被完成时, 关系还没有被完全地定义 C.非正式的权限与责任的关系 D.独特的而且清楚地定义的关系

?233. 作为一个项目经理,基于你在主题领域上的专长, 你能够说服项目团队来遵照一定的行为方式。团队服从你是因为你的 A.职位权 B.领导力 C.影响力 D.专家权力 ?234. 职权结构包括纯粹的职能型(传统的管理)和双重职权型(矩阵式), 即项目经理和职能经理两者都具有权威的管理方式。矩阵式管理本身也呈现出不同的程度范围变化, 从弱矩阵式, 平衡式到强矩阵式。在项目管理中,弱矩阵式与强矩阵式之间的主要差别是: A.公司的文化 B.项目经理对于所安排的职能资源的相对影响程度 C.项目规模对于公司的重要性 D.信息流?235. 在线性责任图(LRC)中, 不会考虑下列哪一类信息? A.谁负责项目的一般的和操作性的管理 B.在每个活动上必须并且能咨询谁 C.专门化的责任被安排分配在哪里 D.每个活动要什么时候完成?236. 项目经理在创建高效项目团队时,经常会碰到障碍。由于项目角色和责任的安排,为了避免矛盾冲突,项目经理应该: A.设计一个项目团队责任分配矩阵 B.职能小组之间避免分享详细工作情况 C.严密监控团队活动 D.亲自指导团队的工作活动 ?237. 当一个项目需要公司内外的很多组织机构的参与时,担 列哪一个是最需要项目经理承的角色: A.教练 B. 风险经理 C. 整合者 D. 指导者 ?238.项目经理不仅要激励项目团队成员去实现项目目标,还要帮助团队成员完全理解: A.不同的经理可能发出矛盾冲突的指示 B.他们未来的提升只依赖于项目的成功 C.技术知识对项目成功是必不可少的 D.要进行新项目对团队成员不容易 ?239. 在项目执行期间,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会出现绩效偏差,必须采取纠正行动。这些纠正行动可能对其他项目经理有所帮助,应该分享并记录归档,借助于: A.变更控制委员会 B. 指导委员会 C. 定量风险分析 D. 经验教训学习过程 ?240. 在下列哪一组织结构类型中, 项目经理职位被认为是全职工作? A.职能组织 B.弱矩阵式组织 C.项目化组织 D。紧急事务式组织

纪录片创作期末考试笔记总结.doc

4 辨析专题片和纪录片的异同:相同:1都是取材真实的现实生活,都以真实性、现实感作为创作生命(只内容和拍摄方法)2表现手法,纪实特质,都采用纪实主义拍摄手法 区别:1反应生活方式不同:纪录片以事信人,专题片以理服人 2表现手法不同:纪录片采用新闻镜头属于新闻范畴,专题片表现生活需要,多采用艺术镜头。 3时空处理不同:纪录片采用进行时来再现生活,专题片则可以灵活运用。 4镜头运用方式不同:纪录片采用头牌、隐性拍摄,专题片用艺术表现 5结构形态不同:纪录片一般以时间变化纵向结构,专题片采用空间变化横向结构 6思维方式不同:纪录片思维立足展现生活,专题片则是在展现生活的基础上表达思想 7纪录片的内涵: 1纪录片是非虚构非表演的影视纪实艺术2纪录片是对客观世界进行记录的影视作品 3纪录片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视听形象纪实性。 8 纪录片的片种属性:(一)表现对象的非虚构性a纪录片艺术的影像本性:再现物象原貌,照相本性,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视听形象纪实性b纪录片艺术的永恒主题:人,以人为主表现对象c纪录片的照相本性与思辨性共存,通过主观意识反应客观现实。(二)内容领域的丰富性a纪录片的选题范围是非常广泛、丰富的,自然的、人与自然的,历史的、人与社会的,人与人的题材,这些都可以纳入纪录片创作者的视野。b我国目前的纪录片题材多集中于社会生活层面,对资源题材。科技题材历史题材等方面涉及较少。C扩宽题材的范围,一方面需要有资金、设备、人员、技术等条件的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纪录片工作者随时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世界。唯有这样,纪录片的发展才会出现一片更广阔的前景。(三)艺术手法的多样性纪录片是多种艺术手段的综合产物(四)语言元素的综合性字幕(说明画面、抒发导演情感,调节影片节奏甚至确定影片风格、激发观众好奇心调动气氛,转场)镜头语言(长镜头是纪实性电视纪录片增强真实感的重要美学手段)画面语言(叙事和表意)、音响语言(也叫同期声)、文学语言(指解说词)、音乐语言 9 纪录片的社会功能:(一)传播知识和舆论导向功能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载体,纪录片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反应生活,记录历史,传播知识和舆论引导、审美作用等,也存在社会功利性。(二)记录历史和解释历史的功能它最直接的功能就是记录,真实记录丰富多彩、纷纭复杂的现实生活。由于他真实,所以具有文献性。(三)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功能纪录片在社会现实生活中起到了传播真实的信息,扩宽人们的视野,交流和宣泄人们情感、启迪人的智慧,引导人们去思索的作用。(四)给人以愉悦的功能优秀的纪录片是艺术创造,他真实,因而具有真实美,它万巨额人们熟悉但熟视无睹的情况,因而产生陌生的距离美。 10 纪录片的分类:(我国)(一)纪实型专题节目:指用自然朴实的方法,真实地报道、反应社会生活和人文现象的电视专题节目。(二)创意型节目:指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渗透创作者浓重的主体意识,具有较强的创作意识的电视纪实节目 11纪录片使用电影艺术的母体,在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中陆续分化出故事片、新闻片、动画片等不同片种。电视普及后,纪录片在电视上空前发展,出现了“电视纪录片”。 12外国纪录片的起源和发展 (一)卢米埃尔简单纪实的原始电影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被称为活动照片。代表着纪录电影的开端。坚持“影片是再现真实生活《工厂大门》《火车进站》 (二)弗拉哈迪(美国)和《北方的纳努克》 (1)纪录片之父是罗伯特.弗拉哈迪。纪录片创始人。《北方的纳努克》是第一步完整意义上的纪录片。(2)《北方的纳努克》是一部有人物、有故事、充满诗情画意的现实生活的纪录片,他是写实传统与技术主义的矛盾产物。弗拉哈迪的创作主题:赞扬现代文明入侵以前的自然美和人性美。弗拉哈迪的重要贡献:坚持非虚构的原则下,积极介入生活、真实性生活场景和作者主观感情的完美结合。利用搬演,某些东西与事实不符。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章节题库(第七讲 新闻法)【圣才出品】

第七讲新闻法 一、概念题 1.新闻法规[复旦大学2013年研] 答:新闻法规是以立法形式通过的法律条文和行政颁布的规定、规则,是国家实施管理的主要依据。它要处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保护新闻自由,同时必须防止滥用新闻自由,从而在确保国家利益、公众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鼓励新闻媒体满足公众需要,促进国家发展。世界各国的新闻法规有三种形式:①以立法形式正式颁布的《新闻法》;②以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的判例为标准来审理新闻案件,即判例法,而没有成文的《新闻法》;③有些国家并没有单独成文的《新闻法》,而把新闻法规的有关条文写入《宪法》、《民法》、《刑法》以及其他的专用法律条款中。 2.新闻纪律[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研] 答:新闻纪律是新闻媒介的控制者(政党、组织、财团等)为维护所属新闻媒介的性质、工作秩序,实现预期的传播目的而制定的工作制度和行为准则。主要内容包括:履行自己的职责,执行有关的决议和命令,遵守特定的规章制度,保守规定范围内的秘密等。宣传纪律有三个明显的特征:①强制性,对所辖从业人员有着普遍的组织约束力;②阶级性,具体体现新闻媒介所从属的阶级的利益、意志和追求;③随动性,即随着传播目的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增删和调整。 3.新闻法治[人大2009年研] 答:新闻法治是争取民主与自由的产物,同时又是促进民主与自由、实行正当新闻自由的强

制性规范。把新闻活动纳入一定的法理体系,即纳入法的正义与公平,构成新闻法治的理念。新闻活动的法律规范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制定专门的新闻法(又称成文法),另一种是在宪法、刑法、民法、保密法、著作权法、判例法等法律中含有适用于新闻出版的法律条款(又称条文法),对媒介行为进行必要的保障和限制。新闻活动的法治,既是新闻自由的重要保障,也是新闻控制的主要手段。 4.隐私权[南开大学2010年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清华大学2007、2005年研;南开大学2006年研] 答: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生活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受他人侵扰、知悉、使用、披露和公开的权利。隐私权的主要含义包括:①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②隐私的内容包括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生活信息;③侵害隐私权的方式通常包括侵扰自然人的生活安宁,探听自然人的私生活秘密,或在知悉他人隐私后,向他人披露、公开,或者未经许可进行使用。隐私权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生活安宁权,个人生活信息保密权,个人通讯秘密权和个人隐私使用权。 5.表达权[复旦大学2013年研] 答:从一般意义上看,表达权又称表达自由,是指“公民通过口头或书面以及特定行为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包括言论自由、著作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等”。在新闻传播领域,主要是指新闻媒介的表达自由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自由,对于受众而言,则进一步细化为受众在媒介上的表达权。在任何国家,受众作为公民的表达权既有保障也有限制,任何表达自由必须在法定范围内。

系统集成知识点归纳总结

系统集成知识点归纳总结 软件工程: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 软件需求的分析方法(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设计约束) 1)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是面向数据流的分析方法,(分层的)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描述加工逻辑的结构化语言判定表判 定树是SA的工具 数据流图描述了对数据的处理流程,用来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 数据字典在需求分析阶段建立,通常作为数据流图的补充说明 数据字典最重要的作用是作为分析阶段的工具。在结构化分析,数据字典的作用是给数据流图上每个成分加以定义和说明 E-R 通常在需求分析后建立的实体关系模型,可用于描述数据流图数据存储及其之间的关系 需求分析阶段会用到层次方图,用例图,IPO图,不会用到N-S图IPO图:模块的输入输出,处理内容,模块的内部书库和调用关系N-S盒图,程序流程图,PAD图用于表示软件模块的执行过程,而E-R 图不适用 软件需求说明书是需求分析阶段最后的成果之一,包含数据描述功能描述,性能描述,不包含系统结构描述 SRS(Software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软件需求说明书 的编制是为了使用户和软件开发者双方对该软件的初始规定有一个共

同的理解,使之成为整个开发工作的基础。包含硬件、功能、性能、输 入输出、接口需求、警示信息、保密安全、数据与数据库、文档和法 规的要求 一个软件系统的生命周期包含可行性分析和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设计(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 程序流程设计在详细设计和实现阶段,软件的总体结构设计在概要设计,并在概要设计说明说进行说明 详细设计:程序流程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人机界面设计 软件设计包软件的结构设计,数据设计,接口设计和过程设计 结构设计:定义软件系统各主要部件之间的关系 软件测试的对象包括源程序,目标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 软件的完全测试是不可能的原因:输入输出量太大,输出结果太多以及路径组合太多,测试依据没有同统一的标准 软件测试可以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白盒测试:根据程序内部结构进测试,对程序的所有逻辑分之进行测试,逻辑覆盖属于典型的白盒测试,,在进行动态测试时,需要测试软件内部的结构和处理过程,不需要测试产品功能;在进行静态测试时有静态结构分析法,静态质量度量法,代码检查法

摄影基础知识学习笔记之光与色光与色

摄影基础知识学习笔记之光与色:光与色 1.光源色:不同的光源有不同的颜色。如果用三棱镜将白光进行分解,就能分解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在不同色光的照明下,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例如,同一个白色的物体,在白光的照明下,显示出的物体固有色即白色物体变成了绿色;在红光照明下,白色物体变成了红色…… 2.物体的固有色:物体本身的颜色只有在柔和的白光照明下,才能准确地显示出来。例如,白光照射到黄色物体上所色光的波长,所以,看上去是黄色;白光照射到红色物体上反射的光波长相当于红色光的波长,看上去呈红色…… 3.光的三原色:三原色光是指光谱中的红、绿、蓝三种色光,而不是绘画中的红、黄、蓝三种原色。红、绿、蓝三光,光的三原色以不同的比例进行混合,可获得不同的复色光。 红、绿、蓝光的混合 4.光的三补色:两种色光相加,如果能获得白光,那么,这两种色光互为补光。如: 红光+青光=白光 绿光+品红光=白光 蓝光+黄光=白光 也可以说,从白光(由三原色光等量相加的光)中减去任何一种原色光,余下的色光即为被减去的色光的补光。如:白光-绿光=品红光(红光+蓝光) 白光-红光=青光(绿光+蓝光) 白光-蓝光=黄光(红光+绿光) 因此,品红、青色、黄色又称减色法中的三原色。彩色胶片、彩色印刷的染料和油墨就是以此为基础的。 5.色彩三要素:色别、明度和纯度是色彩的三要素,是色彩识别和分类的基本依据。 (1)色别:色别是指彩色给人们视觉上某种特定的感受,色别与光谱成分(波长)有关。一般把色彩分为红、橙、 色别。 (2)明度:色彩的明度,是指物体表面对色光的反射程度。反射的色光越多,物体表面的色彩越明亮,明度越高。决于照明光源的亮度和物体的固有色。例如,当照明光源发射出的光不是纯白光,而含有蓝色成分,照射到白色的物面呈现出一种蓝色调。在相同的照明下,不同的色别明度不同。假定白色的明度为100,黑色的明度为 0,各种色 白色 100黄色 78.9橙色 69.85绿色30.33红色 4.93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n P t P α γ C D A B ω P 12δδt h s = 12ωδt h v = 2=a 21222δδt h s =12 1 24δδωt h v =22 124t h a δω=2122)(2δδδ-- =t t h h s )(4121 2δδδω-=t t h v 22124t h a δ ω-=绪论:机械:机器与机构的总称。机器: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的组合。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有一个构件为机架的用构件能够相对运动的连接方式组成的构件系统统称为机构。构件:机构中的(最小)运动单元一个或若干个零件刚性联接而成。是运动的单元,它可以是单一的整体,也可以是由几个零件组成的刚性结构。零件:制造的单元。分为:1、通用零件,2、专用零件。 一:自由度:构件所具有的独立运动的数目称为构件的自由度。 约束:对构件独立运动所施加的限制称为约束。运动副:使两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可动联接。高副:两构件通过点或线接触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低副: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根据两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形式,可分为转动副和移动副。F = 3n- 2PL-PH 机构的原动件(主动件)数目必须等于机构的自由度。复合铰链:三个或三个以上个构 件在同一条轴线上形成的转动副。由m 个构件组成的复合铰链包含的转动副数目应 为(m-1)个。虚约束:重复而不起独立限制作用的约束称为虚约束。计算机构的自由度时,虚约束应除去不计。局部自由度: 与输出件运动无关的自由度,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可删除。 二:连杆机构:由若干构件通过低副(转动副和移动副)联接而成的平面机构,用以实现运动的传递、变换和传送动力。优点:(1)面接触低副,压强小,便于润滑,磨损轻,寿命长,传力大。(2)低副易于加工,可获得较高精度,成本低。(3)杆可较长,可用作实现远距离的操纵控制。(4)可利用连杆实现较复杂的运动规律和运动轨迹。缺点:(1)低副中存在间隙,精度低。(2)不容易实现精确复杂的运动规律。铰链四杆机构:具有转换运动功能而构件数目最少的平面连杆机构。整转副:存在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构成:整转副是由最短杆及其邻边构成。类型判定:(1)如果:lmin+lmax ≤其它两杆长度之和,曲柄为最短杆;曲柄摇杆机构:以最短杆的相邻构件为机架。双曲柄机构:以最短杆为机架。双摇杆机构:以最短杆的对边为机架。(2)如果: lmin+lmax >其它两杆长度之和;不满足曲柄存在的条件,则不论选哪个构件为机架,都为双摇杆机构。急回运动:有不少的平面机构,当主动曲柄做等速转动时,做往复运 动的从动件摇杆,在前进行程运行速度较慢,而回程运动速度要快,机构的这种性质就是所谓的机构的“急回运动”特性。 压力角:作用于C 点的力P 与C 点绝对速度方向所夹的锐角α。传动角:压力角的余角γ,死点:无论我们 在原 动件上施加 多大的力都不能使机构运 动,这种位置我们称为死点γ=0。解决办法:(1)在机构中安装大质量的飞轮,利用其惯性闯过转折点;(2)利用多组机构来消除运动不确定现象。即连杆BC 与摇杆CD 所夹锐角。 三:凸轮: 一个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构件。从动件: 被凸轮直接推动的构件。机架: 固定不动的构件(导路)。凸轮类型:(1)盘形回转凸轮(2)移动凸轮 (3)圆柱回转凸轮 从动件类型:(1)尖顶从动件(2)滚子从动件(3)平底从动件(1)直动从动件 (2)摆动从动件 1基圆:以凸轮最小向径为半径作的圆,用rmin 表示。2推程:从动件远离中心位置的过 程。推程运动角δt ;3远休止:从动件在远离中心位置停留不动。远休止角δs ;4回程:从动件由远离中心位置向中心位置运动的过程。回程运动角δh ;5近休止:从动件靠近中心位置停留不动。近休止角δs ˊ;6行程:从动件在推程或回程中移动的距离,用 h 表示。7从动件位移线图:从动件位移S2与凸轮转角δ1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从动件位移 线图。1.等 速运动规 律: 1、特点:设计简单、匀速进给。始点、末点有刚性冲击。适于低速、轻载、从动杆质量不大,以及要求匀速的情况。 2、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 推程等加速段运动方程: 推 程 等减速段运动方程: 柔 性冲击:加速度发 生有限值的突变(适用于中速场合) 3、简谐运动规律: 柔性冲击 四:根切根念:用范成法加工齿轮时,有时会发现刀具的顶部切入了轮齿的根部,而把齿根切去了一部分,破坏了渐开线齿廓,如图这种现象称为根切。 根切形成的原因:标准齿轮:刀具的齿顶线超过了极限啮合点N 。 不根切的条件可以表示为: 不根切的最少齿数为: 标准齿轮:指m 、α、ha*、c* 均取标准值,具有标准的齿顶高和齿根高,且分度圆齿厚s 等于齿槽宽e 的齿轮。 成型法:加工原理:成形法是用渐开线齿形的成形铣刀直接切出齿形。加工:(a) 盘形铣刀加工齿轮。(b)指状铣刀加工齿轮。缺点:加工精度低;加工不连续,生产率低;加工成本高。优点:可以用普通铣床加工。 范成法:加工原理:根据共轭曲线原理,利 用一对齿轮互相啮合传动时,两轮的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加工:(a)齿轮插刀:是一个齿廓为刀刃的外齿轮。(b)齿条插刀(梳齿刀):是一个齿廓为刀刃的齿条。原理与用齿轮插刀加工相同,仅是范成运动变为齿条与齿轮的啮合运动。(c)滚刀切齿:原理与用齿条插刀加工基本相同,滚刀转动时,刀刃的螺旋运动代替了齿条插刀的展成运动和切削运动。 九:失效:机械零件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正常工作时,称为失效。类型:(1)断裂。在机械载荷或应力作用下(有时还兼有各种热、腐蚀等因素作用),使物体分成几个部分的现象,通常定义为固体完全断裂,简称断裂。静力拉断、疲劳断裂。(2)变形。由于作用零件上的应力超过了材料的屈服极限,使零 1 1PN PB ≤2 sin sin * α α mz m h a ≤ α 2* min sin 2a h z = )]cos(1[212δδπt h s -=)sin(2112δδπδωπt t h v =)cos(2122122δδπ δωπt t h a =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材笔记精华归纳整理

教材结构 第一章信息化基础知识 1、信息化基础知识 2、电子政务 3、企业信息化 4、商业智能 第二章信息系统服务管理 1、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体系 2、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 3、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4、ITIL与IT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审计 第三章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 1、信息系统集成简述 2、信息系统建设 3、软件工程 4、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 5、软件架构 6、典型应用集成技术 7、计算机网络知识 第四章项目管理一般知识 1、什么是项目 2、项目的组织方式 3、项目生命周期 4、典型的信息系统项目的生命周期模型 5、单个项目的管理过程 6、项目管理高级话题 第五章立项管理 1、立项管理内容 2、建设方的立项管理 3、承建方的立项管理 4、签订合同

第六章项目整体管理 1、项目整体管理的主要活动和流程 2、项目启动 3、编制项目范围说明书(初步) 4、制定项目管理计划 5、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 6、监督和控制项目 7、整体变更控制 8、项目收尾 第七章项目范围管理 1、产品范围与项目范围 2、编制范围管理计划 3、范围定义 4、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5、范围确认 6、范围控制 第八章项目进度管理 1、项目进度管理概述 2、活动定义 3、活动排序 4、活动资源估算 5、活动历时估算 6、制定进度计划 7、项目进度控制 第九章项目成本管理 1、项目成本管理概述 2、制定项目成本管理计划 3、项目成本估算 4、项目成本预算 5、项目成本控制 第十章项目质量管理 1、质量管理基础 2、制定项目质量计划 3、项目质量保证 4、项目质量控制

1、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及有关概念 2、项目人力资源计划编制 3、项目团队组织建设 4、项目团队管理 第十二章项目沟通管理 1、项目沟通管理的基本概念 2、沟通管理计划编制 3、信息分发 4、沟通管理对组织过程资产的邮箱 5、绩效报告 6、项目干系人管理 第十三章项目合同管理 1、项目合同 2、项目合同的分类 3、项目合同签订 4、项目合同管理 5、项目合同索赔处理 第十四章项目采购管理 1、采购管理的相关概念和主要过程 2、编制采购计划 3、编制询价计划 4、询价 5、招标 6、合同及合同收尾 第十五章信息(文档)和配置管理 1、信息系统项目相关信息(文档)及其管理 2、配置管理 第十六章变更管理 1、项目变更的基本概念 2、变更管理的基本原则 3、变更管理组织机构与工作程序 4、项目变更管理的工作内容

摄影吴师自通笔记整理课件资料

一、基础一 1、测光 画面反差不是很大,受光反差不大——评价测光 背光照片。光线反差极大,停电点燃一根蜡烛——局部测光、点测光 局部测光、点测光的精确度 中庸的测光方式——中央重点,主题和环境存在不大的反差 2、白平衡 固有色的还原 条件色的还原 自动白平衡 色温——光线的颜色,光线的颜色越冷越偏蓝,色温越高,光线的颜色越偏暖越低,色温越低。 阳光的色温——5200到5500 闪光灯——5500 阴影——7000 阴天——6300 阴天光线偏蓝 钨丝灯——3200 以5000多为界,高于5000多,就偏蓝,低于,就偏暖 3、自动对焦测距 连续对焦——运动的物体,跟拍。 三四岁的小孩,无法预知其动静 4、ISO——相对感光度感光度越低,较多的光线 天气晴朗的室外 100——400 阴天到傍晚 400——1600 黑暗的室内到夜间 1600——6400 只要光线允许,光线够强,使用最低的ISO,让更多的光线进来。 抖了糊了 闪光补偿控制相机的闪光灯 自动闪光灯系统。非常暗的室外,估计错误,多补光,使用闪光补偿,设置低一点的值。负补偿。 内置闪光灯有效距离 4米多一点

5、测光——调节光圈快门获得正确曝光 专业标尺显示游离的光标内置测光表。 使得游离的光标在正中间,一般情况下可以获得准备曝光。 尼康 LV 及时显示 lock 游离的光标受到大致的位置 6、入门级照相机 只有一个拨盘通过屏幕菜单控制 中端左边键有两项功能 二、基础四快门光圈与各种曝光模式 1、视觉的产生 眼球凸透镜瞳孔视网膜(传感器) 猫眼高感光度 2、曝光 光圈、快门、感光媒体的感光度 快门速度-曝光时间 糊了与快门的关系 准备的曝光——亮度无异 快门控制着进光时间曝光量画面的效果 快门速度高的时候,高速运动的瞬间被凝结了 快门速度低的时候,一个运动的过程被记录下来了 高速快门捕捉瞬间低速快门记录运动的轨迹 慢速快门相机相对静止三脚架动静结合 慢速快门拍摄水流 低速快门拍摄静止的物体比较抽象的效果 3、数值越小光圈开口越大 光圈与景深 景深——景物纵向上清晰的深度 小景深照片,前景清晰背景模糊——大光圈,虚实对比很强烈的照片合影小光圈大家都清晰焦点是群体 快门与光圈的成级变化 T:1/2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F:1、1.4、2、2.8、4、5.6、8、11、16、22…… 1.4相比于1 进光量减少了一倍 A或Av 光圈优先光圈先决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8×5=40分) 1.舆论 2.公民新闻 3.宣传者 4.客观性报道 5.新闻框架 二、简答题(15×3=45分) 1.简述新闻客观性原则的内涵。 2.如何理解新闻自由的相对性? 3.简述新闻专业主义。 三、论述题(第1题15分,第2、3题各25分,共65分) 1.试述新闻法制和新闻法治的关系。 2.新媒体的发展对新闻传播主体带来了怎么样的变化?对新闻职业带来什么影响?3.试述新闻职业道德的概念及其本质特征。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8×5=40分)

1.舆论 答:舆论是指在一定社会范围内,消除个人意见差异,反映社会知觉和集合意识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在舆论的定义中,最关键要讨论的是,舆论的本体是“意见”还是“态度”。舆论是公众的意见或群众的言论。舆论就是普通大众的言论或意见。目前学界对于“舆论”的定义主要有:“舆论是社会生活中经济政治地位基本相近的人们或社会集团对某一事态大体相近的看法。”“舆论是社会生活中一部分群众或一定集团对某种事态发展所持的大体一致的意见。” 2.公民新闻 答:公民新闻,是指积极地让受众参与报道重要公民事件的新闻实践。公民新闻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闻界提出的新闻理念,是对社会责任理论呼吁满足组成“大共同体”的各种不同团体的需要的直接反应。公民新闻是一种交互式新闻的形式,打破了现有的专业媒体组织垄断新闻内容的格局,使新闻生产的权力由媒体为中心向受众中心转变;同时,它通过多渠道的新闻信息报道满足日益多元化发展趋势下公民的知情权需求。“公民新闻”还使传统媒体的信源结构发生变化,传统媒体对新闻信息的议程设置功能受到影响。 3.宣传者 答:宣传者是构成宣传过程的主体性因素,不但指某一个人,也包括一个团体或宣传机构(例如报社、电台、电视台)。宣传者不但是宣传活动的组织者,是一切宣传的信源,而且宣传者的自身形象是决定宣传成败的重要因素,在有些情况下,是决定性因素。宣传者的自身形象主要是指宣传者在受众心目中的信任度,信任度和宣传效益成正比。

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第6版)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齿轮传动【圣才出品】

第11章齿轮传动 11.1复习笔记 【通关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及标准直齿锥齿轮传动的作用力和强度计算。学习时需要掌握齿轮传动的作用力分析及计算、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计算载荷及参数选择,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针对三种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由于计算难度较大,通常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方式考查其中的重难点,比如设计计算中,许用应力的计算和选取,齿轮的受力分析等。复习本章时不应以计算为重点,需理解记忆其中要点。 【重点难点归纳】 一、轮齿的失效形式和设计计算准则 1.轮齿的失效形式(见表11-1-1) 表11-1-1轮齿的失效形式

2.齿轮设计计算准则 (1)对于闭式齿轮传动,必须计算轮齿弯曲疲劳强度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对于高速重载齿轮传动,还必须计算其抗胶合能力。对于一般的传动,选择恰当的润滑方式和润滑油的牌号和粘度。 (2)对于开式传动,只需计算轮齿的弯曲疲劳强度,以免轮齿疲劳折断。 二、齿轮材料及热处理(见表11-1-2) 表11-1-2齿轮材料及热处理

三、齿轮传动的精度 1.误差对传动的影响 (1)影响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2)影响传动的平稳性; (3)影响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2.齿轮传动精度等级的选用 齿轮的精度按国家标准规定,可分为13个精度等级:0级最高,12级最低。常用的是6~9级精度。 四、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作用力及计算载荷(见表11-1-3) 表11-1-3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作用力及计算载荷

五、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强度计算(见表11-1-4) 表11-1-4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强度计算

摄影入门讲座笔记摘要

摄影入门讲座笔记摘要 1.器材使用 a)站位: 两脚前后45度,支撑臂靠近身体,留出一只眼睛(建议左眼)观察整体动向(比如在拍摄足球运动中,右眼盯住长焦镜的图像,左眼观察传球的动向);善于使用现场的物体作为支撑架。 b)术语解释与应用 i.Iso,曝光度,iso越高,曝光率越高,适合高速运动和黑暗条件下的拍摄,同时噪 点也越多;相反,iso越低,图像颗粒越细腻,色彩越逼真,可以放大较高倍数而不失真。 ii.Aps-c:数码相机的焦距补正系数,cannon 1.6,nikkon1.5,olympus2 iii.景深:以对焦点位中心能够清晰成像的区域。景深与光圈大小成反比、与焦距成反比、与距离成正比 iv.半快门(快门按到一半会卡一下的那个状态):曝光的实际开始时间从半快门开始算起、半快门阶段保持曝光补偿、定焦等参数不变;把握抓拍与半快门的权衡,长按半快门可以增加抓拍的曝光时间,但是会牺牲对于曝光补偿和定焦的修正程度。 v.快门优先vs光圈优先;前者能够在短时间连续拍摄,适合拍运动中的物体;后者曝光时间较长,画面色彩好,适合拍较静止的物体 c)常见的问题与解决 i.画面虚:成因,跑焦、抖动。应对: 跑焦,在纯色背景下对焦,要对准有清晰线条和色彩分界线的地方(比如人的五官、色彩变化的边界),然后用半快门转移;延长曝光时间或者增加进光量;收缩光圈。 抖动,增加iso,用支架,增加进光量 ii.主体不突出:靠近主体,注意选择陪体(简洁、少量、得体) iii.画面过暗:增加曝光补偿(开阔地形闪光灯的效果会削弱) 2.场景摄影技巧 a)会议摄影: 需要拍摄全景照、发言照以及穿插的重要内容或典礼仪式 i.全景照的注意事项: 1)四平八稳,画面不要倾斜; 2)中心突出(摄影事件、出席人员); 3)主要内容要形成封闭图形(即尽量拍全会场正面,比如说百年纪念讲堂的 舞台边框); 4)宁可让主席台过度曝光也要排出条幅内容(需要手动正向修正曝光补偿); ii.发言照的注意事项: 1)跟开口音(或者发言人停顿的瞬间),否则容易出现奇怪的表情; 2)要在发言人抬头的时候拍; 3)发言人身高与讲台不协调的时候,或者纵向改变俯仰角,或者横向变化拍 摄角度(注意麦克风不要挡在脸前) iii.穿插活动: 1)快门优先,曝光时间过长容易拉出“鬼影”; 2)授奖仪式要注意抓拍向台下示意的瞬间,特别注意要选好角度,不要让证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章节题库(第十讲 舆论学)【圣才出品】

第十讲舆论学 一、概念题 1.舆论[华南理工2013年研;中南财大2010年研;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研;华中师范农业大学2009年研;南京师大2008年研;上海财大2007年研;山东大学2008年研] 答:舆论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公共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并因此具备许多独有的个性。具体表现在:①公开性;②公共性;③急迫性;④广泛性;⑤评价性。 2.舆论监督[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中山大学2012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5、2007年研] 答: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运用新闻媒介,对偏离或违背社会正常运行规则的行为依法实施的新闻批评。舆论监督借助新闻媒介的传播优势,以公开的方式反映公众对某一社会现象、某个社会事件或社会问题所形成的比较一致的意见,实际上它是代表公众的意志对社会现实作出的强有力的主动回应,因而在实施社会监督方面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3.舆论引导[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 答:新闻媒介具有反映舆论、表达舆论、组织舆论、引导舆论的功能。其中,引导舆论,在这四种作用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是现代报刊、广播电视的最主要的任务。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广播电视是联系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舆论工具。

正确引导舆论,坚持党的宣传思想战线极其重要。正确引导舆论,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牢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通过有力的宣传和思想动员,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党的基本路线上来。如果不能用正确的、健康的舆论去占领新闻阵地,而是任其按商品交换关系发展,那么其后果,轻则会使报纸、广播电视节目流于媚俗,严重则会出现错误的政治导向。 4.舆论及其基本要素[南京师大2002年研] 答:舆论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的基本要素包括:①舆论的主体——公众。公众是指一定社会中有着共同的利益,面对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或现象,有着大致相同的意见、态度的人。②舆论的客体——某个特定的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它或是社会现象,或是社会问题,或是社会伦理,也可以是突发性的社会事件。③舆论的本体——人们大致相同的意见或态度的总和。意见实际就是针对特定事物所形成的判断,以语言或行为形式表现出来,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评价性。④舆论的载体(渠道)——公开的传播活动。公众对于涉及自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所形成的一致意见要成为具备社会影响力的舆论,其间必须经过公开表达的形式向社会传播。 5.舆论的持续性 答:舆论的持续性,又称“舆论的韧性”,任何舆论都要持续一定的时间,它与舆论客体的情况有关。如果人们议论的客体所体现的理念与公众差距过大,或“问题没有解决”,舆论持续的时间就会较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