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意象型习题
2023年八年级暑假诗歌鉴赏专练:诗歌的意象意境(含解析)

2023年八年级暑假诗歌鉴赏专练:诗歌的意象意境(共19题)一、复合题(共19题)课内外联读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木瓜《诗经·卫风》投我以木瓜①,报之以琼琚②。
匪③报也,永以为好④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注:①木瓜:一种有香气的椭形的瓜,可食用,后文木桃、木李皆为果名,可食用。
②琼琚(jū):与下文的“琼瑶”“琼玫”都泛指美丽的佩玉。
③匪:同“非”。
④好:友好。
(1) 这两首诗在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
(2) 下列对以上两首诗的解读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蒹葭》中三处“宛”字句,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暗示了伊人飘忽难寻。
B.《木瓜》采用重章叠唱的表现手法,通过酬答表现两人的深情厚谊。
C.《蒹葭》全诗流溢着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
D.“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远高于受赠的东西,体现了主人公对情意的珍视。
(3) 《蒹葭》中诗人以秋景起兴,渲染了凄清的气氛,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人物的感情。
从《木瓜》的内容来看,应是写男女互赠信物以定情的诗;“投”字用得也非常精当,既是“扔”,又像是“送”,像无意扔去,写出了主人公赠物时的心情。
古诗阅读。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 词的上片围绕字,描绘了一幅边塞秋景图,下片抒发了边塞征人思念家乡和的复杂情感。
(2)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在脑海中呈现出的画面。
期末诗歌意象意境习题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如何理解诗中蜡烛的形象及其作用?1、“蜡烛有心”谐音相关,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似乎那夜流溢的烛泪,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
总之诗中借物抒情,借蜡烛写出了诗人自己的伤感,形象生动,含蓄蕴藉。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杜甫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2、主抒发了杜甫遭逢战乱后漂泊流离、思乡怀归的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醉花间(唐)冯廷巳睛雪小国春未到,池边梅自早。
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
少年看却老。
相篷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作者通过“晴雪”“池”“梅”等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析。
(2分)3、作者用“晴雪”“池”“梅”等意象,描绘出“小园”蓬勃生机的早春气息。
(1分)词句中春虽未到,但不远矣,概因日晴雪融,梅花盛开,池水碧绿,在点明“小园”已经充满了活力与生机,这都是大地苏醒的先兆。
(1分)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4、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5、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24届高三意象意境巩固练

A.李白由江南农事春景联想到东鲁田地无人耕种,心生茫然之感。 B.李白思念一双儿女,追忆昔日春游漫步的场景,不禁泪下如泉。 C.这首诗叙事朴实,语言明白如话,亲切自然,堪称“天然去雕饰”。 D.这首诗展现李白柔情的一面,其风格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同。
(2021·天津·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 念奴娇 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 [宋]朱熹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注山头仙客。绝艳谁 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画角吹 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①桃树为诗人亲手所种,是家的象征。②桃树不断长高,是时光流逝的象 征。③桃树是抒情的线索,诗人由酒楼边的桃树想到桃树下的儿女。④桃树 是构造意境的要素,酒楼春景、娇女流泪、儿女行走,这些画面都包含桃树, 形成优美的意境。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 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020·北京·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寄东鲁二稚子【1】 李白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2】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注释:[1]这首诗作于金陵。[2]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 37.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
意象意境练习题

意象意境练习题学习卷科目语文设计者:张文娜高三年级班学生姓名意象意境题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子规【注】[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5分)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醉翁操【1】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
【2】蒉:草筐。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4】徽:琴徽,系弦之绳。
此处代指琴。
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
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秋夜纪怀[宋]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
④(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注]①明河:银河。
②太清:指天空。
③散关:即大散关。
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3分)(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3分)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江湖伟观刘黻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
万井人烟环魏阙,千年王气到钱塘。
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
诗歌鉴赏之意境意象题型38页文档

谢பைடு நூலகம்!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诗歌鉴赏之意境意象题型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意境与意象练习

意境与意象专题复习
意象:主观情感+客观事物
• 意境:意象+意象+意象构成的画面。
概括诗歌的意境,常用这样一些术 语: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 远、浩翰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 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 茫、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 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清净悠 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等
• 答题步骤:
•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运用意象构成 +修饰词的画面。 • ②分析: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我们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 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 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 体。比如只是回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 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春中田园作 王维 •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 远扬,荷锄觇泉脉。 •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 不御,惆怅思远客
问:诗人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一幅 怎样的景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江汉 杜甫(04年广东卷)
•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 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 二三联用了哪些意象,请 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 [注释] • ①渭川:即渭水。源于甘肃鸟鼠山,经陕西,流入黄河。 ②墟落:村庄。穷巷:深巷。荆扉:柴门。 • ③雉雊(zhìgòu):野鸡鸣叫。秀:麦子吐华曰“秀”。 • ④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 句,表归隐之意。
高一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训练题

高一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训练题1、卜算子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分析词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4、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5、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6、江宁夹口三首(其三)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方维深客船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
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沙洲”等意象,营造了孤独、凄凉的气氛,表达了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2、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之意象意境配套练习

题目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只选择了冲天而上 的鹤,有什么深意? 2.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在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答案
1.答:借写冲天而上的“鹤”这个积极向上的意 象,在遭遇贬谪时愈挫愈勇,奋发向上的精神。 2.答: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 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 的寂寥一扫而空。
答:诗人选取杨花子规两个景物起笔,一是取其季节 意义,点明时令是暮春;二是取其形象意义,给读者 以画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杨花飘零,暗喻征人 前途未卜,子规长鸣不如归去,啼声哀怨,两种事物 均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融情于景,流露了诗人叹 飘零,感离恨的心境,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以 及盼望其早日归来之情。
1.“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2.“落花时节又逢君”一句很有名,“落花”寓意甚多 ,请做简要分析。
答案
1.答: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世不再。 2.答:落花点明了相逢的季节,既有个人 身世之悲,也有对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题目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 样的理想?
答案
1.答:山雨初晴,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 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 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 寂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 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 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 操的写照,也是对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例1】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小练习1】李白《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意象:
意境:
【小练习2】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意象:
意境:
【小练习3】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⑵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
“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小练习4】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亭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示例2】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1)晚:归艘钟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用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意象+意象=意境。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范例剖析】
赏析意象与意境:
【例1】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和谐静谧----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三)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区别:(1)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则与全篇对应,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
(2)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些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小练习2】《秋思》
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
【例2】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问:创造出怎样的意境?
答:诗人借助缺月、疏桐、幽人、孤鸿、”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创造出孤独、凄凉、绝去尘俗的意境。但是诗人的心态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
意象:小楼深巷氛围:静谧幽邃,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
意象:春雨杏花氛围:江南早春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将到来
意境:寂寞的诗人躺在深巷小楼里,春天的脚步随着雨声来到深巷,进入小楼,给诗人带来一个不眠之夜,诗人设想明天早晨该能听到深巷传来的卖花声了,这两句构成的意境,其中有春天到来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喟
意象:
意境:
情感:
【考查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起到了什么样的的效果?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清选择角度,简要分析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忠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古典诗歌意境有:
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开阔苍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幽清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歌鉴赏专题学习
意象意境篇
【学习要点】
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2初步鉴赏诗歌意境
3了解考查模式,弄清景物形象命题指向
4掌握答题步骤,归纳答题的思维流程及答题模式,取得答题的最佳效益。
【知识铺垫】
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一)意象:“意”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就是具体事物,又叫“物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指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如孤寂冷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华美壮丽、清新自然等。
3.把握意象具体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规范格式:该诗抓住(采用)……(意象列举)等意象,给我们描绘了……的画面,营造了……的氛围,从而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例: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卢纶《送李端》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意象意境篇】答案
【小练习1】李白《子夜吴歌》:
意象:一片月色,家家户户捣衣声——浓郁的秋意,深切的思念。
秋风、玉关——寒衣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
意境:境界阔大。秋风乍起,明月高悬,长安城笼在浓浓的月色之中。家家户户传出捣衣之声,那急促而凄凉的声音散布出浓郁的秋意,这寒衣是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声声寒砧都传递着对于边关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