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教学方法探讨
《化工原理》课堂的有效教学研究

科技信息
高校 理科 研 究
《 化工原理》 课堂酌青 王 红芳 李英华
[ 摘 要 ]化工原理》 《 是化 学、 环境等 专业培 养计 划中的专业基础课 , 对该专业 学生后续课程的学 习至关重要。本 文从《 化工原理》 的 教 学实际出发 , 通过研 究该课程 自身的特 点, 从课 堂导入 、 互动式教 学和现代教 育技术三个方 面探计 了 该课 程的教 学改革思路 并在 实践 中应 用。实践证 明教 学方法和手段 的改进 , 对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 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有现实意义。 提 [ 关键词 ] 工原理 课 堂导入 互动式 现代教育技术 化 《 工原理》 化 是化 工及相关 专业的专业 技术基础课 , 课程在 化工 该 专业 的教学计划 中起到承前启后 、 由理及 工的“ 桥梁 ” 作用 , 是从 自然科 学领域的基础课 向工程科学专业 课过渡的入 门课程 ,对学生 的工程素 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 化工原理 》 这门课不仅 内容多 、 涉及 面广 , 且与化工生产过程及其采用 的各种化 工设备紧密相连 ,对 于没有 接触
化工原理教学方法探讨

摘 要 : 化 工原理是化工及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 础课 , 有极强的工程背景, 对缺少实践知 识的本科 学生来说 , 初学本课程 时会遇到较多的困
惑, 学习难度较 大。 作者 结合 多 年 的教学实践 , 从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学内容的合 理安排, 多 媒 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应 用以及实践环 节的加 强
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并取得 了 较 好的教 学效果。
关键词 : 化工原理
教 学内容 多 媒 体 实践环 节 兴趣
中图分类号 : G 4 2 4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 1 6 7 4 — 0 9 8 x ( 2 0 1 3 ) l l ( a ) 一 0 l 4 5 — 0 2
活实 际 相 结 合, 以 实 际例 子 或 大 自然 中普 遍 过滤 、 传热、 萃取、 吸收、 精馏、 塔设 备、 干 燥 的高低 , 对 化 工 及 相 近 专 业 学 生 的 专 业 素 存 在 的 现 象 为 出发 点 , 引出要 讲 授 的知 识 , 作为 课 堂 讲 授 内容 , 这 几 章 已涵 盖 了动量 、 养 和 工程 能 力的 培养 起 着至 关 重要 的作 用, 来激 发 学生 的 兴趣 , 促 使 其 积极 思 考 问题 。 热 量 和 质 量 传 递 的 重要 理 论 以及 相 应 的设 本 文 根 据 作者 自身的 认 识 和 教 学 实 践 谈 一 例如 : 在 流 体 流 动 章 节 的 讲 述 中, 在 静 力学 备。 其 中流 体 流 动 一 章是 本 课 程 的基 础 , 一 点教 学 体会 。 部 分, 我 们 会 以 U型压 差 计、 化 工企 业 的气 是传 质和 传 热 过 程 中往往 也伴 随 着 传 质; 二 柜 及 常 见设 备 的 液 封 装 置 为 切 入 点 ; 讲 述 是 “ 三传” 在 本 质上 有 共性 ; 三 是 在 流 体 流 伯努 利 方 程 时 , 通 常会 让 学 生 思 考 “ 水往 低 什 么 条 件下 才 成 立 , 介 绍 自然 界 的泉 化 工 原 理 的 主 要 内 容 是 围绕 “ 流 体 流 处 流 ” 隧 道 施 工 工程 中的 “ 突 水 ”或 “ 泄 湖 ”现 动 ( 动量 传 递) ”、“ 质 量 传 递 ”、“ 热 量 传 水 、 农业上的灌溉、 石 油 及天 然 气 的 长 距离 递” , 即“ 三传” 展 开, 解 决 各单 元 操 作 中的 象 、 并 结 合实 际案 例 进 行 分 析, 让 学 生 共性问题, 具 有 极 强 的 工程 背 景 , 对 缺 少 实 输 送 等 ,
化工原理少学时教学方法的探讨

操作 缺乏直观的认识 , 得学生对一些抽象 概念 和理论 使 比较 难以接受。为了使学 生在较少 的时间内更好 的 、 更
但 学习效果 良好 。 对于有些难度较大 的内容 , 量纲分 如“ 析” 导 , 推 则采用取消推 导过程 , 直接写 出推导公 式的结
进入新世纪 , 素质教育作 为一种教育思想 和观念 已 逐步成 为人们 的共 识 。培养学生 的工程 实践 能力 和创 新精神 的前提是教 师 自己必须具 有较强 的工程 意识 和 创新观念 ,所以高校教师应走 出校 门到实际生产 中去 , 了解相关专 业 的实际应用情况 , 边教边学 , 在教学 过程
中不断对 自己的教学 实践及其背 景以及实践 中出现 的 问题进行 反思和分析 , 以提高 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 。因 此 , 师不应仅 是知识 的传递 者 , 教 而应具有 不断进取 、 探
果, 但要说 明公式 的应用条件和使用该公式可 以解决 的 实 际问题 , 每个应 用都结合 例题讲解 , 这样做 可 以充分 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 , 教学效果好 。
设 计三个环节 ,是化工类及 相关专业 的基 础必须课 之 从化工原理课程开始 , 学生 的学 习转 向工 程科 学 , 研
一
。
究 的对 象是真实 的 、 复杂 的生产过程 , 维方 法也与 以 思 前所学 的基础课有 所不 同 , 以工程处理方 法为 主 , 如何 在较少的学时 内达到较好 的学 习效果 , 对毕业生将来在 工作过程 中业务素质 和工程能力 的发挥起 着至关 重要 的作用。 因此作为该门课程的教师 ,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 有 效组织课 程的 内容 , 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学生传授更多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

关键 词 :少数民族中职学生; 化工原理;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 号 Fra bibliotekG 7 1 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0 0 1 — 9 6 7 7 ( 2 0 1 3 ) 0 7 — 0 2 1 6 — 0 3
Te a c h i n g Me t ho d o f Pr i nc i p l e s o f Ch e mi c a l Eng i ne e r i n g Co ur s e f o r Mi no r i t y St ud e n t s
t e c h ni c a l r e s o u r c e s or f t h e l o c a l e c o n o my d e v e l o p me n t . Ke y wo r ds:mi n o r i t y s t u d e n t s i n s e c o n d a r y v o c a t i o n a l s c h o o l ;P in r c i p l e s o f Ch e mi c a l En g i n e e r i n g;t e a c hi n g me t h o d s
ma i n p a r t s o f s t ud e n t s,t e a c h e r s,t e a c h i n g me t h o d s a n d ma t e r i a l s we r e e x p l o r e d t o s t u d y h o w t o t e a c h t h e c o u r s e f o r t h e m.
W A NG . 1 i n g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C h e m i c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 X i n j i a n g 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c h o o l , X i n j i a n g U r u mq i 8 3 0 0 2 1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F o r t h e 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m a j o r ,P r i n c i p l e s o f 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i r n g C o u r s e w a s t h e s p e c i a l i z e d b a s i c c o u r s e w h o s e u n i t o p e r a t i o n a p p l i e d m o r e w i d e l y .C o n s i d e i r n g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m i n o r i t y s t u d e n t s i n X i n j i a n g ,f o u r
高职高专《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高职高专《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摘要】本文探讨了高职高专《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在文章介绍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正文中,主要讨论了课程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更新、实践教学环节拓展以及跨学科融合的实践。
在总结了本次教学改革的成果,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与展望,并指出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促进《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学习体验,并推动学科发展的进步。
【关键词】高职高专、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优化、方法改革、手段更新、实践教学、跨学科融合、成果总结、存在问题、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其内容涉及化学工业中常见的物理化学原理和基本工艺操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化工行业的迅速扩张,对化工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传统的化工原理教学模式存在着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已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
为了适应化工行业的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需要对高职高专《化工原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通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拓展实践教学环节、实现跨学科融合等探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技术人才。
对高职高专《化工原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1.2 研究意义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专业中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化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要求学生具备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对于高职高专化工专业的教学改革,特别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的关键。
通过对课程内容的优化和更新,可以更好地符合行业需求和学生实际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立德树人与工科人才培养融合的“化工原理”教学探索与实践

立德树人与工科人才培养融合的“化工原理”教学探索与实践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3)1.2 工科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挑战 (4)1.3 “化工原理”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意义 (5)二、立德树人与工科人才培养的融合研究 (7)三、化工原理教学现状分析 (8)3.1 化工原理教学的内容与特点 (9)3.2 化工原理教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0)3.3 化工原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需求 (11)四、“化工原理”教学中的立德树人实践探索 (13)4.1 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4)4.2 加强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教育 (15)4.3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6)五、工科人才培养与化工原理教学的融合策略 (17)5.1 优化化工原理课程体系 (18)5.2 创新化工原理教学方法和手段 (20)5.3 加强实践环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0)六、案例分析与实践成果展示 (22)6.1 具体案例分析 (23)6.2 实践成果展示 (24)七、结论与展望 (25)7.1 研究结论总结 (26)7.2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与趋势 (27)一、内容概要在当今社会,教育理念不断革新,对于工科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趋势,我们提出了“立德树人与工科人才培养融合”的教学理念,并以此为指导,对“化工原理”课程进行了深入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本课程以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扎实专业技能的工科人才为目标,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通过系统性的教学内容设计,我们旨在使学生不仅掌握化工原理的基础知识,更能够在实践中体现德育的引领作用,实现知识与品德的同步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设计和科研项目,以培养其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入行业专家讲座、企业实习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化工行业的最新动态,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立德树人与工科人才培养融合”的重要性。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1.课程性质《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类及相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是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物理》、《机械制图》、《算法语言》、《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技术基础课,也是学生学习《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传递过程》、《化工分离工程》、《化工系统工程》等课程的先修课程。
《化工原理》是研究和探讨化工生产中大规模改变物质物理性质的工程技术学科,它以化工生产中的物理加工过程为背景,研究物理加工过程的基本规律,应用这些规律解决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将这些规律按其操作原理的共性归纳成若干单元操作。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这一学科中最早形成、基础性最强、应用面最广的学科分支。
2.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讨论、自学、设备实物或模型现场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为辅。
3.课程学习目标与基本要求(1)单元操作的理论基础是流体力学(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理论。
通过课程教学,应使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主要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工艺计算和典型设备结构与设计;掌握本课程的主要研究方法,如数学模型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
(2)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具备根据各单元操作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特点,进行“单元过程和设备”选择的能力、过程的计算和设备设计的能力;具备进行单元过程的操作和调节以适应不同生产要求的能力;具备单元过程在操作中发生故障时如何寻找故障的原因并加以解决的能力;具备应用计算机进行单元操作辅助计算的能力;具备通过自学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等。
(3)通过课程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具备以下两方面的良好素质。
一是针对现有生产过程单元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善于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动脑分析、动手解决;二是针对现有单元操作中技术上不合理的地方,能够发现并提出改进措施,达到节能、降耗、提高效率的目的。
4.课程总学时:化学工程与工艺及制药类专业110学时,其中化工原理(一)A55学时,化工原理(一)B55学时。
浅谈《化工原理》的教学方法

习为主体 , 教师教学为 引导。提高学 生的 自学能 力才是教 育的角 终 目的。 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 的 自学 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 让 他 如蒸
馏 单 元 操 作 的 内 容 较 多 、 度 较 大 , 经 过 归 纳 总 结 就 便 于学 生 难 但
理 解 和 强 化 记 忆 。 根 据 蒸 馏 的 内 容 可 以 由简 到 深 分 为 三 块 来 理 解 。首 先 是 掌 握 描述 汽 相 组 成 和 液 相 组 成 的 二组 分 溶 液 的 汽 液 相
工业 的原料广 泛 , 产品种类繁 多 , 生产过 程复杂 , 是在化学 反应 但 前后的单元操作 , 却具有共 同的物理变化 特点和相 同的 目的。因 此, 只有学生 掌握化工原理 的基本知识 , 才能更好 、 更快 的适 应不 同的化工生产 岗位 。通过 多年的实践 总结了 以下几 点教学 经验 ,
( 者单位 : 疆化学工业学校 ) 作 新
根据 中职学生 的特点 , 有教学 内容 , 自己所 学 的知识进 行总结 , 教 还 把 将 学 内容重新 演绎 , 深入 浅出 , 以学 生能够接受 的方式进行讲 述。至 , 那么就 把这部分涉及 到流体的流 动和输送 内容拿 出 的理解 。还 有在学 习蒸馏 、 蒸发 、 等单元操 作时都会涉及到 传热的 内 干燥
容 。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这 样 的 例 子 还 很 多 , 师 要 细 心 的 梳 理 , 要 把 握 学 生 教 还
的学习程度 。
并取 得 良好 的 效 果 。
平 衡关系 , 内容有相组成方法 、 汽液平衡 相图 、 挥发 度和相对挥 发 度、 绘制 简单蒸 馏和精 馏 的相 平衡 图 ; 组分混 合液连 续精馏 的 二 分 析和计算 , 重点掌握全塔 物料衡算 、 馏段操作线 方程 、 精 提馏 段 操 作 线 方 程 、 板 数 的 计 算 、 流 比 的 选 择 ; 式 塔 的 结 构 和 特 塔 回 板 点, 及其流体力 学性能与操作 特性 。将精馏 繁复 的内容分成三 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e w o ds c e ia n i e rn r cp e ta h n eh d : s p o n c n lg y r : h m c l g n e i gp i il : e c ig m t o s e n u p sig t h o o y e
化工 原理 足高校 化学 工 与工艺 、应用 化学 、制 药工程 等专 业必 修 的 一 门技 术基础 课程 , 是学 从摹础 课转 向专 、 课学 习所 i 接触 的 . 上程 学科 。从 F然科 学到 工程技 术之 间 ,必须有 一个 『 1 1 中 问知识层 次 ,这一 中 问知识层 次 的教 育就是通 过化 工原理 等技 术基 础课程 来承 担 。化工 原理课 程 的教学对 学 生工程 实践 能力 的 培养 具有举 足 轻重 的作用 ,化 工原王 课 的教学 效果将 影响 到后续 甲 专 、 课程 的教 学、 甚 最 终影 响到学 生 的综合 素质 。但化 工原理 I 课 程涉及 的概 念公 式多 ,实践 性很 强,学 牛在 学习过 程 中反映课 程 难学 ,对 元操作 过程 理解 不够清 晰l J J 。因此 , 对这 一现 象, 。 针 笔 者根据 在化 上原理 的学 习和 教学 『 ,有下解 时不可 能做 到面 面俱 到 ,所 以需 要对 单 元操作 的 内容“ 削枝 强干” ,重 点突 出。此 外 ,在化 工原理 教学 中 , 教师还 应 该引 导学生 加强 各单元 操作 共性 及综 合性 的分析 ,如解 吸与提 馏 段、 吸收与 精馏 段在 原理和 工程 实现 手段 上 的共 性 ;对 流传热 中的给热 系数 和流 体流动 中 的摩擦 系数 求取 时 的共 性 等 。 在化 工原 理教 学过程 中 ,还需 要加 强方法 论教 学 ,培养 学生 在学 习这类 技 术基础 课程 时 ,形成 发散 性思 维 ,找 出单元操 作 的共性 与不 同 ,更好 的形 成工程 概念 。要 求学 生熟 悉单 元操作 的研 究方 法 ,找 出各个单 元操 作的重 点 ,由点带 面 ,实现知 识 的融会 贯通 。 化工 原理 是 ‘ 门工程 性很 强的 课程 ,而 学生 对知识 的 实用性 要求 尤其 迫切 。因此 ,在教 学过程 巾特 别注 意应 多结合 工程 实例 , 计 学生感 到学 以致 用 。T稃 实例 的引入 ,一方 面 ,给 学生 种成 就 感 ,认 为 自己是 有能 力解 决工程 实 际 问题 的工 程帅 ,从 而进一 步 调动 其主观 能动 性 。另一方 面使 教 学 内容 具体 化 ,加深 学生 印
Te c n pe i nc si e i a a hi g Ex r e e n Ch m c l Eng ne r ng Pr n i e i e i i c pl
Ca oZha a g nfn
( l g f h mi r n e c l n ie r g Ce t l o t iest C a gh 1 0 3 C ia Col eo C e s ya dChmia E gn ei , nr uhUnvri e t n aS y, h n sa4 0 8 , hn )
广
1 2 6
东
化
工
2 1 年 第 1 期 01 0 第 3 卷 总第 2 2期 8 2
Ⅵ w. c m .o V gd he t m
化 工 原理 教 学方 法探 讨
曹 占芳
( 南 大 学 化 学 化 1 学 院 ,湖 南 中 二 沙 4 08) 1 0 3
[ 要】 原理是 一 摘 化工 门重要 的技术 基础课 程 。文章 从建 立工程 概念 ,突 出重点 ,学 生参 与等几 个方面 入手 ,就如 何促 进课堂 教学 ,达 到学 生轻 松掌 撰理论 知识 ,灵活 应用 知识 的 目的做 了些 探讨 。 [ 词】 关键 化工 原理 ;教学 方法 ;技术 基础 【 中图分类 号]Q T [ 标识 码] 文献 A 【 编 号10716(011—120 文章 10-8 52 1)006 ・1
1明确课程 目的,建立工程概念
化工原理 课程 的教学 日的不但起承 上启下 的作用 , 更是 一门帮 助 学生建立上程概 念 的工干 技术课 。 上原理教 材L不仅 阐述 了理 罕 化 卜 『 论 、探 讨 r过程 的举 本 律 、相关设备 的结构 、性能 ,更 讲解 了如
何 应用理论去 分析和解决 具体的工程 实际 问题 。化上原理 需要学生 掌 握 的 问题 不 外 乎 两 大 类 :设 计 型 问题 和 操 作 型 问 题 。但 不 论 足 设 题还 足操作性 问题 ,都需要 我们学生首 尤建立 的是 一个工程 概念 , 也就 是说要 让学生有将 课本 上的理 论知 识运用到现 实生产 当 中的想法和 思考 ,这对 ‘ 个工科学 牛来说是 关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