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第五章呼吸

习题第五章呼吸
习题第五章呼吸

第五章呼吸

1.肺换气是指()

A.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B.外环境与气道间的气体交换

C.肺与外环境之间所气体交换D.外界氧气进入肺的过程

E.肺泡二氧化碳排至外环境的过程

2.有关胸内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胸腔内有少量的气体B.呼气时胸内压等于大气压

C.用力吸气时胸内压是正压D.胸内压的大小由肺回缩力决定

E.气胸时胸内压为负压

3、肺换气的动力是()

A.气体的分压差B.呼吸运动C.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D.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E.胸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4、肺活量等于()

A.潮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B.潮气量与补吸气量之和C.潮气量与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D.潮气量与余气量之和E.肺容量与补吸气量之差

5、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A.KHCO3 B.H2CO3 C.Na HCO3 D.HbNHCOOH E.物理溶解

6、CO2增强呼吸运动主要是通过刺激()

A.中枢化学感受器B.外周化学感受器C.延髓呼吸中枢

D.脑桥呼吸中枢E.大脑皮层

7、生理情况下,血液中调节呼吸的最重要因素是()A.O2 B.H+C.CO2 D.Hb E.NaHCO3

8、肺通气的原动力是:

A.气体分压大小

B.肺内压变化

C.胸内压变化

D.肺本身的舒缩活动

E.呼吸肌的舒缩活动

9、在下列哪一时相中,肺内压等于大气压:

A.吸气和呼气初B.吸气末和呼气初

C.呼气初和呼气末D.呼气末和吸气初

E.呼气末和吸气末

10、有关胸膜腔内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胸膜腔内存有少量气体B.有利于胸腔内静脉血回流C.在呼吸过程中胸内压无变化

D.胸内压大于肺回缩力E.气胸时胸内压为负压

11、肺的弹性回缩力见于:

A.吸气初

B.呼气初

C.呼气末

D.吸气末

E.以上都存在

12、有关肺表面活性物质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增加肺泡表面张力B.降低肺的顺应性C.阻止血管内水分滤入肺泡

D.增强肺的回缩力E.降低胸膜腔内压

13、下列哪一种情况下呼吸道口径增大:

A.交感神经兴奋B.副交感神经兴奋C.组胺释放D.内皮素释放E.前列腺素释放

14、下列有关肺总量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在不同个体,有年龄和性别的差异B.与体型大小、运动锻炼情况有关

C.是指肺所容纳的最大气量D.因体位变化而异E.是肺活量与功能余气量之和

15、评价肺通气功能,下列哪个指标较好:

A.潮气量B.功能余气量C.肺活量D.补吸气量E.用力呼气量

16、每分肺通气量和每分肺泡通气量之差为:

A.肺活量×呼吸频率

B.潮气量×呼吸频率

C.余气量×呼吸频率

D.功能余气量×呼吸频率

E.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17、关于影响肺换气的因素,错误的是:

A.气体扩散速率与呼吸膜厚度成反变B.扩散速率与呼吸膜面积成正比

C.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有利于肺换气D.通气/血流比值减小不利于肺换气

E.扩散速率与温度成反比

18、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气体的溶解度B.气体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C.气体分子量的大小

D.肺泡膜的通透性E.气体的分压差

19、PCO2从低到高的顺序一般为:

A.呼出气<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气

B.呼出气<肺泡气<静脉血<组织细胞

C.呼出气<肺泡气<组织细胞<静脉血

D.静脉血<呼出气<肺泡气<组织细胞

E.肺泡气<呼出气<组织细胞<静脉血

20、关于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O2和CO2都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中

B.O2的结合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

C.O2与血红蛋白结合快、可逆、需要酶催化

D.CO2主要以HCO3—形式运输

E.CO2和血红蛋白的氨基结合不需酶的催化21、当血氧含量等于血氧容量,则血氧饱和度为:

A.20% B.40% C.50% D.80% E.100%

22、氧离曲线右移是因为:

A.体温升高B.血液pH升高C.血液PCO2降低

D.2,3-二磷酸甘油酸减少E.H+浓度下降

23、运动时,下列哪一种叙述不正确

A.因潮气量和呼吸频率增加,引起肺泡通气量增加B.由于每搏输出量和心率增加,引起心输出量增加C.因蒸发散热增加导致体温下降

D.活动肌肉的小动脉舒张,而不参加运动的肌肉及内脏小动脉收缩

E.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增加氧的利用

24、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主要作用是:

A.调节脑脊液的[H+],维持中枢pH环境

B.在机体低氧时维持对呼吸的兴奋

C.当中枢化学感受器受抑制时维持机体对CO2的反应

D.当动脉血PCO2突然增高时引起机体快速呼吸反应

E.以上都不是

若人为保持脑脊液pH不变,则用含高浓度CO2的人工脑脊液灌流脑室不再引起通气加强,表明:

A、CO2可直接兴奋呼吸中枢可直接兴奋中枢化学感受器

通过改变脑脊液[H+]而兴奋呼吸中枢

通过改变脑脊液[H+]而兴奋中枢化学感受器

E.脑脊液中的H+可直接兴奋呼吸中枢

26、生理情况下,血液中调节呼吸的最重要因素是:

A.CO2 B.H+C.O2 D.OH- E.NaHCO3

27、慢性肺心病患者经常有CO2潴留,若吸入纯O2可致呼吸暂停,因为这种病人呼吸中枢兴奋性的维持主要靠:

A.高CO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B.高CO2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C.缺O2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D.缺O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E.缺O2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28、低氧对呼吸的兴奋作用是通过:

A.直接兴奋延髓吸气神经元B.直接兴奋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C.外周化学感受器所实现的反射性效应D.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而兴奋呼吸中枢

E.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29、有关肺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由肺扩张或缩小引起的反射B.又称黑–伯反射 C.肺泡内存在牵张感受器 D.初生婴儿敏感性较高 E.在平静呼吸时不起重要作用

30、下列关于通气/血流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指肺通气量和肺血流量的比值B.人体平卧时,平均比值等于

C.人体直立时,肺尖部的比值减小D.比值增大意味着肺泡无效腔减小

E.比值无论增大或减小,都不利于肺换气

31、下列关于大脑皮质对呼吸运动调节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对呼吸运动的随意控制必须依赖于大脑皮质

B.大脑皮质通过控制低位脑干呼吸神经元调节呼吸

C.在建立与呼吸有关的条件反射的过程中,大脑皮质起重要作用

D.在人类平时生活中,呼吸对环境的适应并不需要大脑皮质参与

E.言语与唱歌反映了大脑皮质对呼吸的控制作用

32、实验过程中,如果切断家兔的双侧颈迷走神经,呼吸运动表现为:

A.幅度加大,频率减慢B.幅度加大,频率加快C.幅度减小,频率减慢

D.幅度减小,频率加快 E.幅度和频率均无明显变化

33、维持胸膜腔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A、胸膜腔的密闭性

B、两层胸膜之间有浆液

C、呼吸肌收缩

D、胸膜腔内压低于大气压

E、肺内有表面活性物质

34、维持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性所必需的是()

A、缺O2

B、一定浓度的CO2

C、NaHCO3

D、一定浓度的H

E、HCO3

35、肺通气是指:

A.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B.外界环境与气道间的气体交换

C.肺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D.外界O2进入肺的过程

E.肺泡中CO2排至外环境的过程

36、有关平静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

B.吸气时膈肌收缩

C.呼气时肋间内肌收缩

D.呼气时胸廓自然回位

E.吸气是主动的过程

37、在下列哪一时相中,肺内压等于大气压: A.吸气和呼气初B.吸气末和呼气初

C.呼气初和呼气末D.呼气末和吸气初

E.呼气末和吸气末

38、有关胸膜腔内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胸膜腔内存有少量气体

B.有利于胸腔内静脉血回流

C.在呼吸过程中胸内压无变化

D.胸内压大于肺回缩力

E.气胸时胸内压为负压

39、胸膜腔内负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肺回缩力B.肺泡表面张力C.气道阻力D.吸气肌收缩E.无效腔的存在

40、维持胸膜腔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A.吸气肌收缩

B.呼气肌收缩

C.胸膜腔密闭

D.肺内压高于大气压

E.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41、平静呼吸过程中,胸膜腔负压最大值(绝对值)出现在:

A.呼气中B.呼气末C.吸气中

D.吸气末 E.吸气初

42.有关肺表面活性物质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增加肺泡表面张力B.降低肺的顺应性

C.阻止血管内水分滤入肺泡

D.增强肺的回缩力E.降低胸膜腔内压

43.下列关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和分泌B.主要成分是二软脂酰卵磷脂

C.减少时可引起肺不张

D.增加时可引起肺弹性阻力增大

E.增加时可阻止血管内水分进入肺泡

44.下列哪种情况下肺的顺应性增加:

A.气道阻力减小

B.气道阻力增加

C.肺弹性阻力减小

D.肺弹性阻力增加

E.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45.非弹性阻力主要成分是:

A.气道阻力B.肺泡表面张力C.组织粘滞阻力

D.肺回缩力E.惯性阻力

46.下列哪一种情况下呼吸道口径增大:

A.交感神经兴奋B.副交感神经兴奋

C.组胺释放D.内皮素释放E.前列腺素释放

47.潮气量增加(其他因素不变)时,下列项目中将增加的是:

A.补呼气量B.功能残气量C.补吸气量D.肺泡通气量E.肺泡C02张力

48.下列有关肺总量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在不同个体,有年龄和性别的差异

B.与体型大小、运动锻炼情况有关

C.是指肺所容纳的最大气量

D.因体位变化而异

E.是肺活量与功能残气量之和

49.评价肺通气功能,下列哪个指标较好:

A.潮气量

B.功能余气量

C.肺活量

D.补吸气量

E.用力呼气量

50.每分肺通气量和每分肺泡通气量之差为:

A.肺活量×呼吸频率

B.潮气量×呼吸频率

C.余气量×呼吸频率

D.功能余气量×呼吸频率

E.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51.人工呼吸的原理是人为地造成:

A.肺内压与胸内压的压力差

B.肺内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

C.腹内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

D.胸内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

E.肺内压与腹内压的压力差

的弥散系数与CO2的弥散系数相比较:

A.前者大,因为O2可与血红蛋白结合

B.前者小,因为O2的溶解度低

C.前者大,因为O2分压梯度大

D.前者小,因为O2的相对分子质量小

E.基本相同

53.O2分压最高的部位是:

A.动脉血B.静脉血C.组织细胞

D.毛细血管E.肺泡气

54.CO2分压最高的部位是:

A.动脉血B.组织液C.静脉血

D.肺泡气E.毛细血管血液

55.有关紫绀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1升血液中去氧血红蛋白量达50g以上时,可出现紫绀

B.CO中毒时不出现紫绀

C.贫血时一定出现紫绀

D.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出现紫绀

E.肺原性心脏病时可出现紫绀

56.关于影响肺换气的因素,错误的是:

A.气体扩散速率与呼吸膜厚度成反变

B.扩散速率与呼吸膜面积成正比

C.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有利于换气

D.通气/血流比值减小不利于换气

E.扩散速率与温度成反比

从低到高的顺序一般为:

A.呼出气<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气

B.呼出气<肺泡气<静脉血<组织细胞

C.呼出气<肺泡气<组织细胞<静脉血

D.静脉血<呼出气<肺泡气<组织细胞

E.肺泡气<呼出气<组织细胞<静脉血

58. 造成呼出气中CO2含量低于肺泡气的原因是:

A.潮气量

B.无效腔中的新鲜空气

C.肺泡气中的新鲜空气

D.补吸气中的新鲜空气

E.余气量中的新鲜空气

59.氧离曲线是:

A.PO2与血氧容量间关系的曲线

B.PO2与血氧含量间关系的曲线

C.PO2与血氧饱和度间关系的曲线

D.PO2与血液pH间关系的曲线

E. PO2与PCO2间关系的曲线

60.当血氧含量等于血氧容量,则血氧饱和度为:A.20% B.40% C.50% D.80% E.100% 61.氧离曲线右移是因为:

A.体温升高B.血液pH升高C.血液PCO2降低

D.2,3-磷酸甘油酸减少E.H+浓度下降

62.关于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O2和CO2都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中

B.O2的结合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

C.O2与血红蛋白结合快、可逆、需要酶催化

D.CO2主要以HCO3—形式运输

E.CO2和血红蛋白的氨基结合不需酶的催化

63.生理情况下,血液中调节呼吸的最重要因素是:

A.CO2 B. H+C.O2 D. OH+ E. NaHCO3

64.慢性肺心病患者经常有CO2潴留,若吸入纯O2可致呼吸暂停,因为这种病人呼吸中枢兴奋性的维持主要靠:

A.高CO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B.高CO2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C.缺O2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D.缺O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E.缺O2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65.基本的呼吸节律产生于:

A.脊髓B.延髓C.脑桥D.中脑E.大脑

66.缺氧兴奋呼吸的途径是通过刺激:

A.外周化学感受器B.中枢化学感受器

C.延髓呼吸中枢D.脑桥呼吸中枢E.下丘脑呼吸中枢

67.有关肺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由肺扩张或缩小引起的反射

B.又称黑–伯反射

C. 肺泡内存在牵张感受器

D. 初生婴儿敏感性较高

E. 在平静呼吸时不起重要作用

68.下列缺O2对呼吸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

B.直接兴奋脑桥呼吸中枢

C.主要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

D.严重缺O2时呼吸加深加快

E.轻度缺O2时呼吸加深加快

69.呼吸调整中枢位于:

A. 脊髓

B. 延髓C.脑桥D.中脑E.间脑

70.实验过程中,如果切断家兔的双侧颈迷走神经,呼吸运动表现为:

A.幅度加大,频率减慢B.幅度加大,频率加快

C.幅度减小,频率减慢D.幅度减小,频率加快

E.幅度和频率均无明显变化

生理第五章呼吸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呼吸 二、填空题1、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呼吸或组织换气肺通气肺换气 2、加温加湿过滤清洁 3、呼吸肌的收缩和舒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压力差 4、吸气呼气 5、肺组织本身的弹性回缩力肺泡表面力 1、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和三个互相衔接而又同时进行的环节。外呼吸包括和。 2、呼吸道对吸入气具有、、、以及引起防御反射等保护作用。 3、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直接动力来自。 4、平静呼吸时,是主动的,是被动的。 5、肺的弹性阻力除来自外,还与有关。 三、单项选择题(A型题)1、D 2、E 3、E 4、C 5、B 1.呼吸的概念是指() A.气体进出于肺的过程 B.气体进出组织细胞的过程 C.肺部气体交换的过程 D.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E.呼吸运动 2.外呼吸是指() A.血液与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C.肺泡气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D.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E.肺通气与肺换气的过程

3.呼吸运动是指() A.肺的扩大和缩小 B.肺压升高和降低 C.胸膜腔压的变化 D.呼吸肌的收缩和舒 E.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 4.关于平静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吸气是主动的过程 B.呼气运动不是由呼气肌收缩引起的 C.肋间外肌所起的作用大 D.膈肌所起的作用比肋间外肌大 E.吸气时没有辅助吸气肌参与 5.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来自() A.肺的舒缩运动 B.肺压与大气压之差 C.肺的弹性回缩力 D.呼吸肌的舒缩 E.胸压与大气压之差 四、多项选择题(X型题)1、ABCE 2、AC 3、BDE 4、ACDE 5、ABCDE A.调节气流阻力 B.使吸入气温暖、湿润 C.清洁过滤空气 D.实现气体交换 E.引起防御反射 2.平静呼吸时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有() A.肋间外肌 B.肋间肌 C.膈肌 D.胸大肌 E.腹壁肌 3.呼吸运动中,肺压等于大气压的时相有() A.吸气之初 B.吸气之末 C.呼气之初 D.呼气之末 E.呼吸道通畅且无气流流动时 4.吸气时可发生() A.胸负压增大 B.肺压不变C.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增加 D.气道口径变大 E.肺泡单位面积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第五章呼吸系统--人体结构学

第五章呼吸系统 一、大纲要求 1. 掌握呼吸道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2. 掌握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部位。 3. 掌握喉的组成、位置、喉腔的分部。 4. 理解气管、主支气管的位置、形态及微细结构。 5. 理解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区别。 6. 掌握肺的位置、形态和微细结构。 7. 了解支气管肺段。 8. 掌握胸腔、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 9. 掌握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 10. 了解纵隔的概念及境界。 11. 理解纵隔的分部及内容。 二、内容概要 外鼻鼻前庭 鼻腔固有鼻腔:外侧壁有三个鼻甲和三个鼻道 鼻上颌窦:最大,开口于中鼻道 鼻旁窦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额窦:开口于中鼻道 1.上呼吸道咽:(略)筛窦: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 鼻道 位置:颈前部,成人平第5~6颈椎高度 甲状软骨:最大,前面有喉结 喉软骨:环状软骨:惟一呈环形的软骨 杓状软骨:成对 结构会厌软骨:有弹性,形成会厌 喉腔喉粘膜:形成前庭襞和声襞,声门裂处 最狭窄 分部:喉前庭、喉中间腔、声门下腔(易 水肿)

位置:起于环状软骨,向下进入胸腔,至胸骨角平面分叉气管颈部:可在第3~5气管软骨环处进行气管切开 分部胸部:位于胸腔内 2. 下呼吸道形态:后壁扁平的圆筒形管道 主支气管右:粗而短,走行方向较垂直,异物易坠入 左:细而长,走行方向较倾斜 位置:左、右各一,位于胸腔内,纵隔的两侧 一尖:肺尖,突入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1/3以上2~3cm 一底:肺底,即膈面,与膈相邻 外侧面:肋面,与肋及肋间肌相邻 3.肺形态两面内侧面:纵隔面,与纵隔相邻,中央有肺门 前缘:锐利,左肺前缘下部有左肺心切迹 三缘下缘:锐利 后缘:钝圆 体表投影:下缘:锁骨中线交第6肋,腋中线交第8肋,肩胛线交第10肋

呼吸作用的导学案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组数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及类型 [自主学习1] 阅读教材P91文本,总结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 细胞呼吸是指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最终生成或其他产物,释放出并生成的过程。细胞呼吸分为呼吸和呼吸两种类型。 探究二、有氧呼吸 [合作探究1] 阅读教材P93~94文本,察看“图5-9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真核细胞中,有氧呼吸的基本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分别发生在什么场所? (2)有氧呼吸过程中,水是第几阶段的反应物?又是哪一阶段的产物? (3)有氧呼吸过程中,CO2产生于第几阶段?O2在第几阶段参与反应? (4)有氧呼吸过程中,哪个阶段产生的还原氢最多?还原氢在什么场所被利用? (5)有氧呼吸生成的水和CO2中的氧原子分别来自什么物质? 例 1.图示为真核细胞内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的基本过程,其中A、B、C等代表物质或能

量,①②③④表示过程或场所。请据图作答: (1)图中的A是,C是,D是,E是。 (2)过程④发生在,过程③发生在;能产生[H]的过程是(填序号),[H]被利用的过程是(填序号),能合成大量ATP的过程是(填序号),能合成ATP的过程是(填序号)。 (3)过程②中,物质D需穿过层磷脂双分子层,运输方式可能是。若①③④ 表示场所,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填序号)。 (4)产物水中的氢来自(填物质);若给细胞供应18O2,一段时间后,含有18O的物质是(填序号)。 [自主总结1] (1)有氧呼吸的基本过程 第1阶段第2阶段第3阶段 场所 条件 反应物 产物 释放能量多少 合成ATP多少 (2)写出有氧呼吸总反应式,并标出产物中各原子的来源(以葡萄糖为例)。

第五章呼吸

第十一章呼吸 一、名词解释 1.呼吸 2.肺通气 3.肺活量 4.时间肺活量 5.肺泡通气量 6.胸膜腔内压 7.通气/血流比值 二、填空题 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即_______ 、 _____ 和 。 2.肺通气的原动力是_________ ,直接动力是___________ 。 3.一般情况下,正常成人腹式呼吸与胸式呼吸同时存在,呈__________ 呼吸。 4.肺通气的阻力包括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两种,以__________ 为主。 5.胸膜腔内压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6.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_______ 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蛋白,主要成分是 _ 分布于肺泡壁液体分子层表面,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肺活量是______ 、________ 和 ______ 之和。 8.肺泡通气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正常成人安静时肺通气/血流比值约为_________ ,此时肺通气量与肺血流量配比最合适,肺换气效率__________ 。若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或减小,均可导致肺 换气效率_________ 。 10.影响肺换气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11.02和CO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式有两种,即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以 为主。02主要以形式运输,CO的化学结合的形式是和,以为主。 12.产生节律性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是___________ ,调整呼吸节律的中枢 是______ 。 13.参与呼吸运动调节的化学感受器,分为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两种。

第五章 呼吸系统知识讲解

第五章呼吸系统

第五章呼吸系统 一、选择题: A型题 1.肺通气的动力来自 A.肺的舒缩活动 B.肺的弹性回缩 C.呼吸运动 D.胸内负压的周期性变化 E.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 2.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A.呼吸道内存在一定压力 B.吸气肌收缩 C.呼气肌收缩 D.胸腔膜密闭 E.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3.下列使呼吸道口径变小的因素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跨壁压减少 B.呼气时 C.吸入气中CO2含量增加 D.副交感神经兴奋 E.交感神经兴奋

4.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是 A.潮气量 B.功能余气量 C.肺活量 D.补吸气量 E.用力呼气量 5.评价呼吸效率较好的指标是 A.无效腔 B.肺活量 C.肺泡通气量 D.每分通气量 E.功能余气量 6.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A.气体的溶解度 B.呼吸膜的厚度 C.气体分子量的大小 D.气体的分压差E.气体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 7.对肺泡气分压变化起缓冲作用的肺容量是A.补吸气量 B.潮气量 C.补呼气量 D.深吸气量

E.功能余气量 8.CO2通过呼吸膜扩散的速度比O2快20倍,主要原因是CO2 A.为脂溶性 B.在血中溶解度大 C.易通过呼吸膜 D.分压差比较大 E.相对分子量比O2大 9. 每次平静吸气时进入肺内的新鲜空气约占功能余气量的 A.1/2 B.1/3 C.1/4 D.1/5 E.1/7 10.单位分压差下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气体的ml数称为 A.潮气量 B.每分通气量 C.肺扩散容量 D.肺泡通气量 E.时间肺活量 11.当无效腔容量加倍而潮气量不变时,肺通气/血流比值的变化是: A.减半 B.不变

初中七年级生物: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Plant respirat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七年级上册中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第四节,此时学生已具备了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知道了光合作用的场所、产物、原料和条件,在此基础上,将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对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过呼吸作用需要o2的实验分析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也养成乐于探索和勤于探索的好习惯。通过组内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设计、实施“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的实验,尝试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和操作过程,并能通过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根据实验内容,通过有效的探究活

动,综合归纳、自主获得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小组内合作实验、讨论,培养和提高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通过实验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疑问驱使下尝试解决问题,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创新精神。投入率达100%。 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实验认同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认同率达100%。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设计对照实验,进行有效探究,探究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体验科学研究和自主学习过程。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课前准备: 教师:1、根据教科书中的知识,写出预习提纲。 2、根据教科书中的实验内容,准备实验材料和用具。 3、制作植物呼吸作用实质和意义的课件。 4、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有关呼吸作用的资料。 学生:1、根据预习提纲,预习本节内容。 2、派各组代表按要求准备实验。 3、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有关呼吸作用的资料。 课堂设计:

(完整版)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五章-呼吸

第五章呼吸 参考答案在后面! 一、名词解释 1、呼吸 2、肺通气 3、呼吸运动 4、肺内压 5、胸内压 6、弹性阻力 7、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8、潮气量 9、肺活量 10、肺通气量 11、生理无效腔 12、肺泡通气量 13、通气/血流 14、血氧饱和度 15、氧解离曲线 二、填空题 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和三个基本环节,其中第一个环节又包括和。 2、肺通气的原动力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 3、肺通气的阻力有和两种。弹性阻力用来度量,它与弹性阻力成关系。 4、肺的弹性阻力来自和,尤以为主。 5、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分泌的,其主要成分是,它以单分子层覆盖在肺泡液体分子层上,具有作用。

6、肺的非弹性阻力主要来自,它受气流速度、气流形式和气道口径的影响,其中是影响其阻力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7、肺总量等于四种基本肺容积:、、与之和。 8、功能残气量等于与之和。 9、生理无效腔等于和之和,其中正常人接近于零,因此生理无效腔等于或接近,后者正常成人约为 mL。 10、影响肺换气的因素主要有、和。 11、正常成人的通气/血流比值为。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增大,相当于;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减小,则相当于产生。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机体缺氧。 12、O2和CO2都以和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中运输,以为主。 13、O2主要以形式运输,CO2的化学结合形式主要是形成和。 14、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主要有、、、和血红蛋白自身性质。 15、氧合血红蛋白呈色,去氧血红蛋白呈色。若毛细血管中去氧血红蛋白含量超过,黏膜、甲床或皮肤将呈紫色,称为。 16、调节呼吸运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是和,可感受动脉血中的变化。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可感受的变化。 17、当动脉血中CO2浓度,H+浓度升高或O2分压时,均可使呼吸加深加快。 三、选择题 第五章呼吸 第一节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动力 1、推进气体进出肺的直接动力是:A A、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B、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间的压力差 C、胸膜腔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D、肺内压与跨壁压之间的压力差 E、胸膜腔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2、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D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知识与技能: 1.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2.通过资料分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法、资料分析等了解呼吸道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应自觉地维护环境中空气的清新、清洁。 2.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点: 通过资料分析,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道的作用。 难点: 掌握呼吸道的作用。 呼吸系统组成模式图 一、创设情境,实例引入 师: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 生:动脑思考后自由发言。 二、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 师:呼吸系统的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识图、填出呼吸道的组成的名称。 生:阅读课文中关于呼吸系统组成的信息。观察教材中呼吸系统的组成图片,并根据呼吸的常识,填出呼吸道组成的器官名称。 三、讨论呼吸道的作用 师:下发讨论题指导各组阅读资料并分析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分析。 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资料分析内容,围绕讨论题进行分析,尝试解决问题。 在讨论之后,组织各组学生选派代表对已经解决的问题发表意见,其他各组适当补充和修改,统一答案。对未解答的问题在教师的提示和启发下,再进行思考、分析,归纳出正确答案。 讨论题中的第1题采用抢答的方式回答,要协调好课堂纪律;其余的题组织各组选派学生代表回答。 在回答教材讨论题第2题之后提醒学生回答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哪一个好。(学生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根据刚才对讨论题的分析所掌握的知识,尝试解答问题,得出正确答案。) 在回答教材讨论题中的第3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并通过让学生举例分析,最终形成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关系的观念。 在回答教材讨论题第5题时注意提醒学生根据人体体温恒定和讨论题第2题中相关的知识来回答。 师:引导学生归纳呼吸道的作用,给以适当的鼓励和评价。 生:把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组间进行简单评议。 四、知识拓展 吞咽与呼吸的关系: 师:多媒体展示。 “吃饭时大笑会呛着”的小漫画和“吞咽与呼吸关系图”,引导学生叙述吞咽与呼吸的关系,鼓励学生发言,谈体会。 生:谈体会及家长对此事的看法。形成“食不言”的正确观点。 声音的发出: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章《呼吸作用及其利用》学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呼吸作用及其利用》 学案冀教版 1、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2、说明呼吸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意义 3、阐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 4、举例说明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自学指导: 1、阅读40页探究竟1思考下列问题本实验的变量是;密封瓶口,并用黑纸包裹的目的是;放入沾有煤油的细木条的目的是为了检测是否有;实验现象是;放入干树叶的广口瓶细木条,放新鲜树叶的广口瓶细木条实验结论是: 注入澄清的石灰水的目的是为了检测是否有;实验现象是:A瓶内的澄清的石灰水,B 瓶内的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结论是: 2、阅读40页探究竟2思考下列问题本实验的现象是:A瓶内的温度,B瓶内的温度实验结论是: 3、阅读41页知识链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呼吸作用的定义: 呼吸作用的公式: 呼吸作用的主要细胞器是 4、阅读41页知识链第二段了解呼吸作用对于植物生活的意义

5、根据本节内容及第四章内容填写下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区别条件场所过程结果产物原料联系 6、阅读41页知识链第四段回答下列问题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有、、、等 7、阅读实际用了解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中耕松土、及时排涝,有利于植物根部的呼吸贮存植物的种子或其它器官时,要降低、减少、降低含量,提高含量等措施以降低它们的呼吸作用 8、阅读43页开眼界了解新疆瓜果甜美的原因: 平行训练 1、任何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细胞的中进行的。 A、细胞片 B、叶绿体 C、细胞膜 D、线粒体 2、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A、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B、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C、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D、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3、下列表示呼吸作用的公式中,正确的是

第五章呼吸

第七章呼吸系统 一.基本要求: 掌握: 1. 呼吸的全过程。 2.肺通气的动力,肺通气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3.肺通气功能测定 4.气体交换原理,影响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因素 5.肺牵张反射和化学感受性呼吸调节。 熟悉: 1. 呼吸道的功能。肺通气的非弹性阻力,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2.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了解: 1. 组织换气的过程。 2.二氧化碳解离曲线和影响因素。 3.脑干呼吸中枢的组成和呼吸神经元的种类。 4.呼吸节律形成机制。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防御性反射。 5.病理性呼吸,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及调节。 二.基本概念 呼吸(respiration)、腹式呼吸(abdominal breathing)、胸式呼吸(thoracic breathing)、肺内压(intrapulmonary pressure)、胸膜腔内压(intrapleural pressure)、跨肺压(transpulmonary pressure)、气胸(pneumothorax)、顺应性(compliance)、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表面活性物质(surfactant)、潮气量(tidal volume)、余气量(residual volume)、功能余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肺活量(vital capacity)、时间肺活量(timed vital

capacity)、每分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肺泡通气量( alveolar ventilation volume)、无效腔(dead space)、呼吸膜(respiratory membrane)、肺扩散容量(pulmonary diffusion capacity)、通气/血流比值 (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氧解离曲线(oxygen dissociation curve)、呼吸神经元(respiratory neuron)、肺牵张反射或Hering-Breuer反射(pulmonary stretch reflex or Hering-Breuer reflex)、中枢化学感受器(central chemoreceptor)、外周化学感受器(peripheral chemoreceptor)、 三.重点与难点提示: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O2和CO2的交换称为呼吸(respiration)。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内呼吸三个环节。其中外呼吸是指外界空气与血液在肺部进行的气体交换,分为肺通气与肺换气。呼吸是重要的生命体征。 第一节肺通气 1. 肺通气原理 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 指外界空气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 1.1 肺通气的过程和动力 由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所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与缩小称为呼吸运动。当呼吸肌收缩或舒张,引起胸廓扩大或缩小使胸腔容积增大或缩小,肺也随之扩大或缩小,导致肺泡内的压力即肺内压(intrapulmonary pressure)降低或升高。由于肺与外界直接相通,肺内压低于大气压时气体进肺即吸气;肺内压高于大气压时气体出肺即呼气。可见肺内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人工呼吸的原理),而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胸廓扩大时肺随之扩大的原因有二:一是存在于胸廓与肺之间的胸膜腔内存在少量的浆液,由于浆液分子的内聚力使脏壁两层胸膜紧贴在一起,故胸廓扩大时紧贴于肺的脏层胸膜也扩大,肺随之扩大。二是胸内压的作用:胸膜腔内的压力称

呼吸作用学案

. 第五章第二节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导学案 主备人:王家梅编号:012 使用时间:2015-5-22 审核人:王安胜 学习目标: 1.掌握呼吸作用的过程,并掌握呼吸作用的公式。 2.举例说明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3.在实验过程中养成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和实事求是精神 重难点: 重点: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以做实验、观看实验操作视频形式突破重点) 难点:理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举例加以突破) 学法指导: 实验法(视频演示讲解);对比法(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所用原料、产物等方面的对比)。【知识链接单】 光合作用的公式: 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3.光合作用的动力是 4.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5.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变是 6.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变是 学习过程:一、自学问题单 1、导学要求: 自学课本68—71页,结合“问题单”中的问题,用笔勾画出重点,并熟练记忆,标记出疑点和盲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反馈单”。 2、问题单: ①呼吸作用的原料及产物分别是?如何验证?★★★★★ ②呼吸作用的场所是?★★★★★ ③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分别是?★★★★★ ④呼吸作用的意义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⑤了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⑥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是什么?★ 3、反馈单: 1.呼吸作用的公式

. 2.农田适时松土、涝害时及时排水,其目的是保证根的作用。 3.储存粮食时,应保持环境和;储存水果、蔬菜时,应适当降低 或,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减少植物体内的分解。二、探究问题单 实验一:探究种子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是否吸收氧气的实验 1.实验现象: 燃烧的蜡烛放进盛有萌发的种子的瓶里,火焰__________ 燃烧的蜡烛放进盛有煮熟的种子瓶里,蜡烛____________ 2. 实验证明:盛有萌发种子瓶里__________氧气 3.实验结论: 提示:氧气可以助燃,缺氧会使燃烧的蜡烛熄灭 【学以致用】 农民伯伯在进入储存蔬菜或地瓜的地窖时,要拿一只点燃的蜡烛,如果蜡烛熄灭,则不能进入地窖内,为什么? 实验二:探究种子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是否释放二氧 化碳 1.实验现象:盛有萌发的种子瓶里的气体使澄清的石 灰水变____________。 说明瓶里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__________。。 2.实验证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了。 3.实验结论: 提示: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三:探究种子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是否释放热 思考: 1、用什么仪器来测量种子呼吸作用释放出了热量? 2、为什么用保温杯而不用一般的玻璃杯? 1.实验现象: 装有萌发种子的瓶内的温度_____________。 装有煮熟的种子的瓶内温度。 2.实验证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了 . 3.实验结论:。 【走进生活】 冬天到了,妈妈买来几盆绿色植物,想美化儿子的房间,同时,天冷了不用开窗也可以净化空气,一家人都很高兴,可时间久了,儿子感到夜晚睡觉时室内很闷,心里十分奇怪。 为什么在冬季密闭的室内摆上绿色植物,夜晚睡觉有闷的感觉?

第五章呼吸生理.

【第五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3.肺泡通气血流比值 指肺泡通气量(V A)与每分钟肺血流量(Q)的比值,正常为0.84。 4.肺活量. 指尽力吸气后,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通常男性为3500 ml,女性为2500 ml左右,是反映呼吸功能贮备的重要指标之一。 7.生理无效腔 解剖无效腔加上肺泡无效腔则为生理无效腔。由于正常肺泡无效腔容积不大,故生理 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几乎相等 二、填空题 1.外界空气由呼吸道出入肺的过程,称为 ______ 肺通气____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肺换气 ________ 。 10.呼吸的无效腔越大,则肺泡通气量越—小。 12.低O 2对呼吸中枢神经元的直接作用是—抑制,而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 用是兴奋。 13.肺牵张反射包括肺扩张和肺缩小两个反射。 二、判断题

7. 一定范围内,浅而快的呼吸可明显增加通气效率 10.肺的顺应性越大,其弹性阻力也越大,故顺应性可作为弹性阻力的指标。(X) 12.温度升高可使氧解离曲线左移。(X) 14.C0 2在血液中的浓度变化所引起的呼吸运动变化,主要是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而起作用。(v) 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3.每分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之差为 a A.无效腔气量x呼吸频率 B.潮气量x呼吸频率 C.余气量x呼吸频率 D.功能余气量x呼吸频率 5.肺的有效通气量是指d A.肺活量 B.肺通气量 C.时间肺活量 D.肺泡通气量 6?呼吸频率从12次/min增加到24次/min,潮气量从500 ml减少到250 ml则 (b )

A.肺通气量减少 B.肺泡通气量减少 C.肺泡通气量增加 D.肺通气量增加 8.胸膜腔内压等于(d) A.大气压+肺内压 B.大气压+肺回缩力 C.大气压一非弹性阻力 D.肺内压一肺回缩力 10.某人肺通气量为7.5 L /min ,呼吸频率为20次/min,无效腔容量为 125/ml ,每分心输出量为5 L,他的通气血流比值是(c) A.0.8 B. 0.7 C .1.0 D.0.9 11.CO 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刺激(a) A.延髓化学感受器 B.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C.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D.延髓呼气神经元 13.切断兔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的改变是( b)

第三章呼吸系统用药

第三章呼吸系统用药 呼吸系统组成 第一节镇咳药 按作用机制分类

苯丙哌林 苯丙哌林除抑制延髓咳嗽中枢外,还可阻断肺-胸膜的牵张感受器产生的肺迷走神经反射,并具有罂粟样平滑肌解痉作用,故苯丙哌林镇咳作用兼具中枢性和外周性双重机制。镇咳作用较强,为可待因的2~4倍。 中枢性镇咳药 A 8.关于镇咳药作用强度的比较,正确的是()。3 A.喷托维林>苯丙哌林>可待因 B.可待因>苯丙哌林>喷托维林 C.苯丙哌林>喷托维林>可待因 D.苯丙哌林>可待因>喷托维林 E.喷托维林>可待因>苯丙哌林 【答案】D B型题【46-47】3 A.喷托维林 B.苯丙哌林 C.可待因

D.右美沙芬 E.羧甲司坦 46.选择性抑制延髓咳嗽中枢,并具有微弱的阿托品样作用,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无痰干咳的药物是() 47.可阻断肺胸膜的牵张感受器产生的肺迷走神经反射,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刺激性干咳的药物是() 【答案】AB 用药监护 (一)依据咳嗽的性质、表现和类型选择用药 1.刺激性干咳或阵咳症状为主--苯丙哌林或喷托维林 2.剧咳者--首选苯丙哌林,次选右美沙芬;咳嗽较弱者--喷托维林 3.白日咳嗽为主--苯丙哌林;夜间咳嗽--右美沙芬 4.对频繁、剧烈无痰干咳及刺激性咳嗽,可考虑应用可待因,尤其适用于胸膜炎伴胸痛的咳嗽患者 (二)注意伴有痰液者应与祛痰药联合用药 1.对呼吸道伴有大量痰液并阻塞呼吸道,引起气急、窒息者,可及时应用司坦类黏液调节剂如羧甲司坦或祛痰剂如氨溴索 2.镇咳药可增加呼吸抑制的风险,避免用于哮喘患者 3.对支气管痉挛者可选择外周性镇咳药,如复方甘草合剂(片)、甘草流浸膏、甘草糖浆、咳嗽糖浆。 (三)注意镇咳药的安全性 可待因可致哺乳期妇女嗜睡,哺乳期妇女服后可致婴儿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在哺乳期妇女服用可待因时,医生应选用最低剂量来缓解疼痛或咳嗽,应告知哺乳妇女如何辨别母子体内吗啡含量过高的征兆。如哺乳期妇女正在服用可待因并出现极度困倦或护理婴儿困难时,或受乳婴儿一次睡眠较常规延长,并有呼吸困难、疲倦等症状,请即与医生联系。 可待因为前药,在体内经肝药酶CYP2D6代谢为吗啡而起镇痛和止咳作用,但鉴于基因的差异,超速代谢型者较正常代谢型者的代谢速度快且转换量大,易致吗啡中毒,尤其是哺乳期妇女及受乳的婴儿 患者使用镇咳药后可能出现嗜睡,服药者不可从事高空作业、驾驶汽车等有危险性的机械操作。 主要药品 喷托维林[基][医保(甲)] 【适应证】急、慢性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无痰干咳 【注意事项】青光眼、心力衰竭、呼吸功能不全者禁用。 右美沙芬[典][医保(乙)] 【适应证】感冒、咽喉炎以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时的干咳 【注意事项】1.2岁以下儿童不宜用 2.用药期间不宜饮酒 3.胺碘酮可提高本品的血浆浓度。右美沙芬与氟西汀、帕罗西汀合用,可加重本品的不良反应。

第五章呼吸生理

第五章呼吸生理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呼吸 2.胸内负压 3.肺泡通气血流比值 4.肺活量 5.时间肺活量 6.血氧饱和度 7.中枢化学感受器 二、填空题 1.外界空气由呼吸道出入肺的过程,称为_______;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_______。 2.内呼吸指的是_______与_______之间的气体交换或称组织换气。 3.使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增加的神经是_______,该神经兴奋时释放的神经递质是_______,其作用的受体是_______。 4.使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减小的神经是_______,该神经兴奋时释放的神经递质是_______,其作用的受体是_______。 5.表面活性物质是由_______分泌的。其主要化学成分是_______,作用是_______。 6.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_______。肺通气的阻力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 7.迷走神经通过M型胆碱受体,引起支气管平滑肌_______,使气流阻力_______。 8.正常成人腹式与胸式呼吸同时存在,但以为主_______;小儿主要是_______呼吸;妊娠后期的妇女则以_______为主。 9.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另外还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形式。 10.呼吸的无效腔越大,则肺泡通气量越_______。 11.氧解离曲线为_______形曲线,它表示Hb中O2的饱和度与_______的关系。 12.低O2对呼吸中枢神经元的直接作用是_______,而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用是_______。 13.肺牵张反射包括_______和_______两个反射。 14.机体对呼吸运动调节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 15.调节呼吸运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是_______和_______。 16.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_______,它对细胞外液中_______浓度十分敏感。 17.调节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位于_______。 三、判断题 1.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迄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 2.功能残气量代表了吸气肌处于松弛状态时肺容量。( ) 3.关于胸内压,吸气时比呼气时低。( ) 4.呼吸的无效腔越大,则肺泡通气量越小。( ) 5.人体呼吸过程中CO2的运输主要是由肺至组织,而O2的运输主要是由组织到肺。( ) 6.肺回缩力主要来源于肺内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 ) 7.一定范围内,浅而快的呼吸可明显增加通气效率。( ) 8.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小肺的顺应性。( ) 9.气体在血液中运输时,其物理溶解形式是化学性结合的必要前提或中介阶段,溶解的气体量随分压增高而增多。( ) 10.肺的顺应性越大,其弹性阻力也越大,故顺应性可作为弹性阻力的指标。 11.通气/血流比值越大则肺换气越好,越小则肺换气越坏。( ) 12.温度升高可使氧解离曲线左移。( ) 13.在缺氧时呼吸中枢神经元兴奋性升高,因而使呼吸增强,以体现调节作用。( ) 14.CO2在血液中的浓度变化所引起的呼吸运动变化,主要是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而起作用。( ) 15.由于CO2的分子量比O2大,所以临床上常见到气体扩散障碍应该是CO2的扩散障碍。( ) 16.血液的氧容量越大,表示其含氧量越多。( ) 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评价肺通气功能,下列哪个指标较好 A.时间肺活量 B.肺活量

细胞呼吸导学案及答案

生成物产生ATP数量 丙酮酸、〔H〕2分子 和〔H〕2分子 ③概念: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 ②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的生物组织有酵母菌、大部分高等植物

④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随含水量增加而增加。

①图中A 是丙酮酸,其产生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 ②反应①②③④中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①②④

妹妹,你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茫茫的人海,消失在我日夜的想念中。不曾带走我对你的点点回忆。千重山,万重水,割不断的是情深似海如潮的的思念。 默默坐在屏前,手指在键盘上轻轻的划过,所有的怀想,所有根植脑海抹不去的记忆,都凝聚指尖,触动着流年的痕迹,把一纸素笺的心事,轻吟纸笺,等你从陌上归来。我的妹妹,你在哪里啊?哪里?问天,天不语,问己,己不明。想你的日子,见不到你的踪迹,让我陷入了沉思。有关你的一切,早已深深铭刻在心里。 妹妹,你是我心底最珍贵的爱!回想起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是那么的美好。所有的细节历历在目。还记得我们初遇的散文吧吗?第一次与你相遇,是在你的空间,欣赏你温婉如水的文字,一看到你的笔名冰格格,不问为什么,就一下子惊艳了我的目光,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你高贵典雅的名字,喜欢上了你才华横溢精彩的文字,喜欢上了你冰清玉洁的聪慧,喜欢上了你的一切。 妹妹,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姐姐能幸运的遇上你,是天意,是缘分,更是生命中注定让我们有共同爱好文字,走到了一起。在那些快乐美好的日子里,我们互相点评文章,互相推心置腹的发短信交流,很快,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说的网上好姐妹,彼此都会为伤感文字而流泪,也会为彼此的喜悦而欢呼雀跃 妹妹,姐姐永远不会忘记,在姐姐最困难的时候,是你不离不弃的向姐姐伸出援助之手,帮我渡过难关。是你一次次发短信打电话,询问病情,关心着姐姐。

生理学试题 第五章呼吸(复习)

一、名词解释: 1.肺的顺应性 2.肺表面活性物质 3.用力呼气量 4.通气/血流比值 5.中枢化学感受器 6.肺牵张反射 二、单选题: ( )1.有关胸膜腔内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胸膜腔内存有少量气体 B.有利于胸腔内静脉血回流 C.在呼吸过程中胸内压无变化 D.胸内压大于肺回缩力 E.气胸时胸内压为负压 ( )2. 以下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维持肺泡的扩张状态 B.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C.稳定肺泡容积 D.降低肺的顺应性 E.防止毛细血管内液体滤入肺泡 ( )3. 非弹性阻力主要成分是: A.气道阻力 B.肺泡表面张力 C.组织粘滞阻力 D.肺回缩力 E.惯性阻力 ( )4.平静吸气末, 肺内存在有 A.潮气量+机能残气量 B.机能残气量 C. 残气量 D.潮气量 E.残气量+补吸气量 ( )5.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气体的溶解度 B.气体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 C.气体分子量的大小 D.肺泡膜的通透性 E.气体的分压差

( )6. 氧离曲线受下列因素影响: A. 二氧化碳分压增高曲线左移 B. 温度增高曲线左移 C. pH增高曲线左移 D. 2,3-DPG增加曲线左移 E. CO增加曲线右移 ( )7. 氧离曲线右移是因为: A.体温升高 B.血液pH升高 C.血液PCO2降低 D.2,3-磷酸甘油酸减少 E.H+浓度下降 ( )8. 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方式是: A.直接溶解 B.和水结合成碳酸 C.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D.碳酸氢盐 E.与血浆中蛋白结合 对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9. 下列缺O 2 A.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 B.直接兴奋脑桥呼吸中枢 C.主要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 时呼吸加深加快 D.轻度缺O 2 E.不影响外周化学感受器 ( )10. 贫血患者Hb浓度降低,但一般并不出现呼吸加强,这是因为: A.颈动脉体血流量代偿性增加 B.动脉血Hb氧饱和度正常 C.动脉血氧含量正常 D.动脉血PO2正常 E.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发生适应 ( )11. 血液中CO 浓度对呼吸的调节主要是通过: 2 A.刺激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 B.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C.刺激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D.刺激脊髓运动神经元 E.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 )12. 慢性肺心病患者经常有CO2潴留,若吸入纯O2可致呼吸暂停,因为这种病人呼吸中枢兴奋性的维持主要靠:

内科呼吸系统总结

第三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一节慢性支气管炎() 一、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或更长时间,连续两年或两年以上,并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 二、病理:支气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后鳞状上皮化生,支气管壁的损伤修复过程反复发生,进而引起支气管结构重塑,进一步发展呈组塞性肺气肿可见肺泡腔扩大,肺泡弹性纤维断裂。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①咳嗽:晨间咳嗽为主,睡眠时有阵咳或排痰。 ②咳痰:一般为白色粘液和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 ③喘息或气急:喘息明显称喘息性支气管炎;伴有肺气肿可变现为劳动或活动后气急。 (二)体征:早期多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双肺底听到干、湿罗音,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四、实验室检查或其他辅助检查 ①X线:反复发作者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双下肺明显。 ②呼吸功能检查: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在75呀口50%市容量时流量明显下降。

③血液检查:细菌感染时偶可出现白细胞总数和(或)中性粒细胞增高 ④痰液检查:可培养出致病菌,多为杆菌。 五、鉴别诊断 ①支气管哮喘:以刺激性咳嗽为特征,抗生素治疗无效,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②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诱导痰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加(>3%可以诊断。 ③肺结核:常伴发热、盗汗、乏力及消瘦等症状。痰液查找抗酸杆菌及胸部X线(上叶多发、斑片状改变)可鉴别。 ④支气管肺癌:数年吸烟史,顽固性刺激性咳嗽或过去有咳嗽时现性质改变,痰中可带血。 ⑤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经过缓慢,胸部下后侧可闻爆破音。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可见网格状改变。 ⑥支气管扩张:患者表现为反复大量咯脓痰或反复咯血。X线胸 部拍片常见肺野纹理粗乱或呈卷发状。 ⑦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疾病:慢性咽炎、鼻后滴漏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某些心血管疾病等。 六、治疗 (一)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①控制感染:抗生素(左氧氟沙星、罗红霉素、阿莫西林等) ②镇咳祛痰:复方甘草合剂、复方氯化铵合剂、盐酸氨溴索等 ③平喘:有气喘者可用支气管扩张剂:氨茶碱、茶碱缓释剂、或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呼吸作用学案

呼吸作用学案 【考纲指南】细胞呼吸(Ⅱ) 【考点细化】 1、细胞呼吸的概念 2、细胞呼吸的类型 3、细胞呼吸的场所、过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及比较 4、有氧呼吸、酒精发酵、乳酸发酵的反应式 5、细胞呼吸的意义 6、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7、细胞呼吸的应用 8、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知识梳理】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 ,最终生成 或其他产物, 释放 并生成 的过程。 二、细胞呼吸的类型: 呼吸和 呼吸。 三.有氧呼吸 1、概念:细胞在 的参与下,通过 的催化作用,把 等有机物 氧化分解,产生 和 ,释放出 并生成 的过程。 2、场所: 、线粒体 3、线粒体: 层膜结构, 膜折叠形成 ,目的是 ,其 和 中含有多种 。 4、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场所: 过程:( )+( 第三阶段 场所: 过程:( )+( 有氧呼吸总方程式: 这个过程共产生 KJ 能量,其中 KJ 用于合成了 个ATP ,其余的以 形式散失。

四、无氧呼吸 1、细胞通过 的催化,把葡萄糖等有机物 氧化分解成为 和 或转化为 ,同时释放能量,生成少量 的过程。葡萄糖的能量大部分还存留在 或 中。 2、 4、1 mol 的葡萄糖分解成乳酸以后,只释放出 kJ 的能量,其中只有 kJ 的能量储存在 中,其余的能量都以 的形式散失了。 5、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比较 为生命活动 ;其中间产物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 。六、细胞呼吸的应用 1、有氧呼吸原理的应用 (1)包扎伤口应选用透气的材料,其目的是为了抑制 ; (2)及时松土有利于根系对 的吸收; (3)稻田定期排水有利于根系的有氧呼吸,防止无氧呼吸产生 而发生烂根、死亡; (4)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使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避免肌细胞产生大量的 ; (5)制作食醋、味精 2、无氧呼吸原理的应用 (6)乳酸菌发酵制作酸奶, 发酵酿酒; (7)破伤风芽孢杆菌可通过 进行大量繁殖,较深的伤口需及时清理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8)适当 条件下保存粮食、蔬菜、水果,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9)制葡萄酒时,初期进行 呼吸,使酵母菌大量繁殖,发酵时严格控制 环境,促进酵母菌的 呼吸。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场所: 过程:( 3 、无氧呼吸方程式: ( 1)乳酸发酵(动物、玉米胚、乳酸菌) ( 2)酒精发酵(绝大多数植物、酵母菌) (无氧呼吸产物不同的直接原因是酶的种类不同,根本原因是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不同) 无氧呼吸过程

《正常人体学基础》教案 第五章 呼吸系统

第5章呼吸系统 第1节概述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呼吸系统的组成 鼻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肺导气部 肺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 二、内脏的概念 概念: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统中器官的总称。三、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一)胸部标志线 1.前正中线 2.胸骨线 3.锁骨中线 4.胸骨旁线 5.腋前线 6.腋后线 7.腋中线 8.肩胛线 9.后正中线 (二)腹部的分区 第2节呼吸道一、鼻 (一)外鼻

(三)鼻旁窦 二、咽 (一)位置和形态 (二)分部 三、喉 (一)喉的位置 (二)喉软骨 (三)喉的连结 (四)喉肌 (五)喉腔 四、气管与主支气管 (一)气管 (二) 主支气管 (三)气管与主支气管的微细结构 第3节肺 一、肺的位置和形态 二、肺内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 三、肺的微细结构 四、肺的血管 肺血循环的特点:低压、低阻、大流量 第4节胸膜 一、胸腔、胸膜与胸膜腔的概念 胸腔是由胸廓与膈围绕形成的腔。 胸膜为紧贴在肺表面、胸壁内面、纵隔侧面和膈上面的薄而光滑的浆膜,分脏胸膜和壁胸膜两部分。 胸膜腔为脏胸膜和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延续而形成封闭的潜在性腔隙。 二、胸膜隐窝 肋膈隐窝:肋胸膜和膈胸膜转折处形成的较深的半环形间隙。 三、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 第5节纵隔 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间所有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 上纵隔 内有胸腺、气管、食管、头臂静脉、上腔静脉、膈神经、迷走神经、喉返神经、主动脉及分支、胸导管等。 下纵隔 前纵隔:胸腺下部、淋巴结、疏松结缔组织。 中纵隔:心包、心及出入心的大血管、膈神经、奇静脉弓等。 后纵隔:主支气管、 食管、胸导管、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干等。 第6节呼吸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