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司马光砸缸教案

幼儿园司马光砸缸教案

【篇一:大班语言《司马光砸缸》】

平江县幼教中心大班教学设计

【篇二:司马光砸缸】

标签:生字司马光砸缸课文板书杂谈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指导看图,从图中质疑。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得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题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1)知道“司马”是复姓。(2)识记司,组词。

2、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三、初读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采用各

种形式认读生字,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问题(1)(2)

4、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

(1)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

(2)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

(3)朗读指导。

2、学习4~6段,解决问题(2)

(1)看图读文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

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

(2)讨论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划出司马光的动作。理解:使劲砸。

(3)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4、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

5、朗读指导。

五、学会背诵技巧。

教师引导,让学生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

书背诵。

六、指导书写。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训练。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要求:大胆想象。八、作业布置。把故事讲给家人听。九、板书

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别的小朋友—————叫喊跑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得救了

司马光教学反思

课文教学进入尾声,学生了解了司马光在面对困难时沉着机智,想

出办法救出了自己的小伙伴,不仅值得赞扬,更值得我们向他学习,我借机想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你还能相处别的办法就出那个小朋

友吗?这一问,似一石激起千层浪,还没等我说“你先想一想”,就

有几个同学举起了小手,其中就包括“平时最喜欢发言,但他的发言

总是不贴边”的沈心,原本不想叫他说话,可是见他急的直晃举着的

小手,,就又一次“心软”叫到了他,他的办法是:把水缸推到,水

流出去了,缸里的小朋友也得救了。沈心一边说还一边用简单的动

作表演,我一听,笑了。心想:多好的办法呀!这小家伙今天的发

言最“贴边”了。看来,对于郭浩洋这样的孩子,今后还是要多给他

一些机会,不能老用那种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因为“人是在

不断的发展变化的”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篇三: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

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

法块小学付云才

一、教材

《司马光砸缸》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

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过对这个故事

的学习,启发小朋友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做个聪明勇敢的孩子。考虑小朋友年龄较小,他们在认知、发音、阅读和理解上存在一定

的困难的特点,给本文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目标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14个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动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小朋友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孩子。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材中司马光砸缸救人本身就是一个创造,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示

范作用,培养儿童愿意动脑的精神,使儿童主体得到发展,结尾处

设计了较为简单明了的发散思维训练。

三、教法。

采用看图法、质疑法、演示法,比较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

儿童思维的多样性,体现以儿童为主的人文情怀。

四、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质疑为主线,运用演示反馈法,引导

儿童质疑——表演反馈解疑——想象,培养儿童善于观察、善于比较、善于表演的思维方法。

五、教学过程。

针对我班儿童的情况,进行分层教学:a类儿童能够看懂图、学会

质疑并思考,b类儿童能够看图说话,c类儿童能够说出个别简单词

语如“司马光”“救人”。以下我主要针对a类儿童的教学三大版块:

从课件中质疑、通过自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创造性思维的训

练进行阐述。

1、从课件中质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儿童的思维是具体

形象为主的,课件生动的展示可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有利于

进入课堂情景。

(1)从课件中你都观察到什么?

儿童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

图中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

惊慌的样子。

(2)你有哪些看不懂的地方?

预设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

儿童所提问题正是目标3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图了解当时的情况,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读书,充分调动小朋友积极主动解决这些问题。

2、通过自己阅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

(1)在儿童质疑的基础上,围绕两个问题,儿童自读1、2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可以培养儿童边读边思考的读

书习惯,提高教学效率。

借助课件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2)读文后讨论,孩子是“不小心”没留神掉进缸里的,启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紧急。

(3)再读课文3—4自然段,解疑第二个问题。以自学的方法培养

小朋友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经过自读,儿童了解到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不知怎么办?从“有的??有的??哭、跑”这些词,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样想的?得出结论:让别人来帮忙,我这么小,没有办法,有的吓哭了,不知该怎么办,束手无策,而司马光是怎样做的?

为了从小培养小朋友的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读课文,独立思考当时司马光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经过反馈得出当时司马光想如何尽快让水离开孩子。做法:拿起石

头用力砸缸,一下子就把缸砸破了。水流出来,小朋友得救了。从

司马光的做法可以看出他是个敢想敢干、机智勇敢、遇事不慌的孩子。

3、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1)为了培养小朋友多向思维方法,结尾设计了一个情景,“假如

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把故事推向了高潮,

有利于小朋友想象能力的发挥。

(2)小朋友经过讨论,得出以下结果:

有人认为可以既不打破缸又可以救出人是最好的办法。如团结起来

把缸推倒;用桶往外舀水;这些小朋友都跳到缸里,因为缸里的水

是有限的,水一流出来。小朋友就得救了,缸也保住了;用网子捞??(3)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再与司马光的办法比较,发现只有司马光的办法能既快又保险地救出孩子。所以在遇到问题和困难要积极动

脑想办法,同时肯定同学们的想法。

五、板书。

板书条理清楚,一目了然,展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助于训练小

朋友的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训练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司马光砸缸

不小心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都慌了

别的小朋友—————叫喊跑

没慌

司马光———————捡石砸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作为幼儿的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思维特点,那就是具体形象性。在

对于他们的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他们的感观能动性,让他们在自己

熟悉的情境中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动脑动手的习惯。

《司马光砸缸》是小朋友们熟悉并喜欢阅读的一个故事,司马光的

沉着机智给小朋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讲故事中引导孩子理解

要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的重要性,然他们自己去理解要不要做一个

诚实的好孩子,怎样做。上课时小朋友积极配合,发挥自己的想象

力创造和表演,效果好,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教学

难点有所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