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饮早茶的礼仪

合集下载

简单介绍广东早茶文化

简单介绍广东早茶文化

1、广东早茶是一种岭南民间饮食风俗广东人饮早茶,有的是当作早餐的,一般都是全家老小围坐一桌,共享天伦之乐有的喝完早茶即去上班,有的则以此休闲休闲族大多为街坊退休老人,他们一般来得最早,离去最迟,从早上茶馆。

2、2叉烧包叉烧包是广东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传统西关名点之一,是粤式早茶的“四大天王虾饺干蒸烧卖叉烧包蛋挞”之一叉烧包是因面皮内包入叉烧肉馅,故使用此名3马拉糕马拉糕是广东茶楼里常见的点心之一。

3、广东早茶蕴含着广东的特色传统文化,一旦失去这种传统,就谈不上传承了但广东早茶需要创新,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去感受它所具有的内涵,早茶,是放松自己的一种好方式,处于高效率生活方式下的年轻人其实更需要在周末与。

4、广式早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咸丰同治年间当时广州有一种名为一厘馆的馆子,门口挂着写有茶话二字的木牌,供应茶水糕点,设施简陋,仅以几把木桌木凳迎客,聊供路人歇脚谈话后来出现了茶居,规模渐大,变成茶楼,此后广东人。

5、早茶,中国社交饮食习俗早茶习俗多见于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广东和江苏扬泰地区谈及广东的传统文化,早茶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食在广州,味在西关西关是三百多年来广州美食文化的核心区域,也是最正宗广式点心的发源地。

6、广东早茶起源说起广东早茶的来源,要追溯到咸丰同治年间当时广州有一种名为“一厘馆”的馆子,门口挂着写有“茶话”二字的木牌,供应茶水糕点,设施简陋,仅以几把木桌木凳迎客,聊供路人歇脚谈话后来出现了茶居。

7、广东人饮早茶,有的是当作早餐的,一般都是全家老小围坐一桌,共享天伦之乐美味的茶汤,构成了广东人饮食的重要部分,同时也为另一种有趣的餐饮形式奠定了基础清末,广府文化的中心广州,一度是全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

8、广州早茶文化的介绍广州人嗜好饮茶早上见面打招呼就是问“饮左茶未”,以此作为问候早安的代名词,可见对饮茶的喜爱饮茶是广州人的一个生活习惯,也是“食在广州”的一大特色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饮茶,不仅。

广州吃早茶的规矩

广州吃早茶的规矩

广州吃早茶的规矩
广州吃早茶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

每天早上,人们都会来
到当地的小吃店和商店,尽情享受广州独特的早茶风味。

早茶有许多不同的口味,其中包括香槟乌冬面、豆沙煎饼、牛奶
面条、八宝粥、煎蛋饼等等,而人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配置各种
口味。

在吃早茶之前,最重要的是要挑选出隐藏在巷子里的真正餐厅,
这些可能会比它看起来更小些,但它们所提供的食物质量都很不错。

另外,可以使用新鲜的原料,像鲁花油,鸡蛋,猪肉等,有助于加强
食物的口感。

吃早茶时,要注意按照各个菜肴的正确顺序,以免影响口味。


果有人点的是牛奶面条,可以先将面条加入牛奶中搅拌几分钟,然后
加入煎蛋饼,以补充蛋白质、热量和矿物质。

此外,要注意吃早茶的方式,要经常搅拌食物,以便让口味更加
统一;还要注意搭配食物,如果吃到八宝粥,可以搭配芝士、火腿等,以补充营养。

吃完早茶后,还可以喝点清茶,以帮助消化。

最后,可以结账,
记得以零头形式支付,以免影响街边小餐馆的营业。

总之,广州吃早茶不仅味道诱人,而且在这里吃早茶还有许多礼仪,要保持最佳状态,才能体现出广州早茶的独特风味。

广州吃早茶的规矩

广州吃早茶的规矩

广州吃早茶的规矩
在中国,广州早茶是一种深受当地人和游客们喜爱的传统食物,
受到众多人们的青睐。

在广州,早茶拥有多样的风味,食材也各有不同。

首先,要买早茶前,最好先选择地道的广东小吃店,确保质量有
保障。

然后,在选择食材上有几个原则:选择新鲜的食材,避免使用
素食,特别是油炸的食材;素食包括素肉、素鱼、豆腐、豆浆、茶叶
蛋等。

此外,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一些腌制蔬菜,比如芥兰、苋菜、菠菜等。

最后,进行装盘时,尤其要注意摆放的艺术性。

广州早茶通常使
用竹筷子和瓷碗,建议使用竹盘来装盘,把红油、芥末、花生酱、蒜
泥酱等酱汁蘸料放入盘中,把食材装进中间,分成半月形或圆形,然
后摆上一位朋友聚餐使用的酒具,如酒杯和酒杯,装饰良好,这样看
上去更加美观。

在享用早茶时,也有一些规矩需要遵守,比如,以筷子作为工具,个人不要捡取他人共同使用的盘中的食材;尽量将自己喜欢的食材放
在自己的筷子上,以免影响他人享受;每到一次早茶店,都要遵守健
康的饮食习惯,不要暴饮暴食,以免影响健康。

总而言之,广州早茶虽然拥有诸多规矩,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根据
自己的口味选择自己喜欢的食材,没有严格的限制,只是要注意维持
一定的卫生和礼仪。

所以,您可以放心大胆的尝试广州早茶的美味,
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广州吃早茶的规矩

广州吃早茶的规矩

广州吃早茶的规矩**广州吃早茶的礼仪与规矩**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州的早茶文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美食体验。

在这个繁华的城市,吃早茶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饮食活动,更是一种社交和文化的体现。

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了解并遵循吃早茶的规矩,将为您的体验增色不少。

**1. 预订座位是必要的**广州的热门早茶餐厅总是座无虚席,因此提前预订座位是非常必要的一步。

这不仅可以确保您有一个舒适的座位,而且有助于更好地安排您的用餐计划。

在繁忙的早茶时间,预订还可以避免您在餐厅门口等待的不便。

**2. 时间要把握得当**广州的早茶时间通常是在早上9点到中午12点之间,因此务必把握好时间。

在这个时间段内,餐厅提供各式各样的点心,包括流行的烧卖、虾饺、叉烧包等。

记得早点到达,以免错过新鲜出炉的点心。

**3. 分清菜单中的点心种类**在广州的早茶餐厅,点心种类繁多,每一款都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味。

了解菜单上的点心种类,并根据个人口味选择合适的品种。

另外,可以询问服务员关于每款点心的特色,以便更好地挑选出自己喜欢的。

**4. 喝茶的顺序有讲究**在广州吃早茶,点心和茶是相辅相成的。

喝茶的顺序有一定的讲究,通常是先喝清淡的茶,再搭配点心。

例如,可以选择一杯清香的铁观音或龙井茶,让清淡的茶香在口中慢慢散发,再尝试各式点心的美味。

**5. 使用餐具的正确方式**在吃早茶时,正确使用餐具是非常重要的。

切记不要用筷子戳破点心,而是可以使用勺子和叉子。

这样可以保持点心的完整性,也符合用餐的文雅风范。

当然,如果您对使用餐具有疑问,可以向服务员请教,他们会乐意为您提供指导。

**6. 与人共享点心是一种习惯**在广州,吃早茶是一种社交活动,因此与人共享点心是一种被鼓励的习惯。

可以尝试多种口味的点心,与同桌的朋友分享美食的喜悦。

这也是一种拉近彼此关系的方式,使得用餐变得更加愉快。

**7. 保持安静的用餐环境**在广州的早茶餐厅,一般都注重用餐环境的安静和优雅。

外地人来广东茶楼喝早茶,如何装熟练?不想尴尬,8个规矩要牢记

外地人来广东茶楼喝早茶,如何装熟练?不想尴尬,8个规矩要牢记

外地人来广东茶楼喝早茶,如何装熟练?不想尴尬,8个规矩要牢记众所周知,广东人喜欢喝早茶,但他却不是喝茶那么简单哦!广式早茶是中国美食界的一大特色,也是一种饮食文化艺术,属于广东人最传统吃早餐的地方,但其中的讲究很多。

在茶楼里各种各样的点心多到让你震惊,还有风味小吃,讲究的是精、美、新、巧,让人眼花缭乱。

而当地人去茶楼吃早餐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一家人或三五个朋友相聚在茶楼里,泡上一壶好茶,点上几样点心小菜,可聊天,可谈生意,非常从容自在,当今茶楼也成了人们的一种社交活动场所。

广式早茶是以一种温柔的方式“入侵”全世界的,早早都传入东南亚各国,由于广东人“食不厌精”,点心的价格波动也会很大,所以穷富皆宜。

记得小时候在电视上,还在书本上看到精美的广式早茶后,就决定等我长大有了钱一定要去好好吃一次原汁原味的广式早茶,后来这个愿望实现了,第一次小姐姐一看就知道我是个不懂行的外地游客,所以几天下来花了很多冤枉钱。

吃亏总结经验,广东朋友也传授了一些广式早茶的规矩,套路和礼仪给我。

接下来一起看看外地人来广东喝早茶,如何装熟练?不想尴尬,8个规矩要牢记,连服务员小姐姐看到都以为你是老广东。

一,早茶时间不同的茶楼营业时间不同,一般营业时间在早上5点至11点,有的还会全天,礼拜天人多也最热闹。

由于现在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茶楼的营业时间也发生了改变,有的选择全天营业。

吃早茶时间是有区分的,像有的老广一般选择早上5点-11点之间这个时间段,坐上几个小时,看看报纸,不紧不慢,到了11点才会回家做午饭,而游客在11点-13点之间,这是午饭时间,来旅游肯定是要品尝一下大名鼎鼎的广式早茶的,所以时间上由你选。

二,问位点茶广式早茶一般是按“人头”收费的,所以一进茶楼就会问你几位,然后服务员递出号码纸,引导对号入座。

早茶早茶怎么能缺茶呢!没有一壶好茶,就难称之完美,接下来服务员会问你喝什么茶,千万不能说随便,茶水的价格是不同的,在茶楼里最常见的是普洱、铁观音、菊普、乌龙,可以根据个人对茶的喜好来点。

广州喝茶礼仪手势

广州喝茶礼仪手势

广州喝茶礼仪手势广州,作为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喝茶历史。

在广州,喝茶不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礼仪活动。

在广州喝茶时,人们注重手势的运用,以展示自己的礼仪修养和尊重他人。

下面将介绍一些广州喝茶的礼仪手势。

一、敬茶手势在广州传统的茶道中,敬茶是最重要的仪式之一。

当茶壶端到客人面前时,客人应以敬茶手势示意接受茶水。

敬茶手势是用右手掌心朝上,左手掌心朝下,两手交叉放在胸前,微微鞠躬。

这个手势体现了谦逊和尊重,也表示对主人的感谢之意。

二、斟茶手势在广州,斟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仪式。

当主人斟茶时,客人应以斟茶手势示意接受茶水。

斟茶手势是将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并拢,其他三个手指轻轻弯曲,然后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茶杯的把手,将茶杯稍微抬起,示意接受茶水。

这个手势要轻柔、稳定,以表达客人的谢意和尊重。

三、品茶手势品茶是广州喝茶的重要环节之一。

品茶时,客人应以品茶手势示意开始品尝茶水。

品茶手势是将茶杯轻轻抬起,离开茶盘,然后将茶杯放在鼻子下方,用鼻子轻轻吸气闻茶香。

接着,用舌尖轻触茶汤,品尝茶水的滋味。

最后,将茶杯放回原位,以示结束。

这个手势需要细致、敏感,以展示品茶者对茶的尊重和欣赏。

四、敬茶师手势在广州的茶馆或茶楼,茶师通常是熟练掌握茶艺的专业人士。

当茶师为客人泡茶时,客人应以敬茶师手势示意接受茶水。

敬茶师手势是将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并拢,其他三个手指轻轻弯曲,然后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茶杯的把手,将茶杯稍微抬起,示意接受茶水。

这个手势与斟茶手势相似,但表达的是对茶师的尊重和感谢。

五、谢茶手势当客人喝完茶后,应以谢茶手势表示感谢和结束。

谢茶手势是将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并拢,其他三个手指轻轻弯曲,然后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茶杯的把手,将茶杯稍微抬起,示意感谢并结束品茶。

这个手势要稳定、自然,以表达客人对茶的欣赏和感谢。

总结广州的喝茶礼仪手势体现了尊重、谦逊和感恩的精神。

在喝茶的过程中,手势的运用是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广州吃早茶的规矩

广州吃早茶的规矩

广州吃早茶的规矩
广州吃早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

从明末清初开始,人们就开始品尝早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

现在,早茶已经成为广州饮食文化的一个标志,每天都有许多人来到清一色的早茶店,欣赏久违的美味。

首先,要前往早茶店,必须遵守一定的礼仪。

在未点餐之前,顾客们应该先找到自己喜欢的座位,然后才去点餐。

在点餐时,要注意声音的大小,不要让其他人难受,采取比较低调的行为准则。

点餐完成后,应当用耐心等待上菜,不要着急,因为广州早茶店的提供的菜品比较多,往往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完成了上菜之后,就可以开始享受美味的早茶了。

吃早茶时,要让自己慢慢品尝,享受早茶带来的乐趣。

首先,应该把点的菜品放在最中央,然后再将吃的筷子放在最前面,这样既节约空间又方便开动。

有些早茶店会提供一种粘稠的沙拉酱,可以将沙拉酱涂抹在所有菜品上,以更好地发挥菜品的味道。

吃早茶期间,一定要注意卫生,不要将鼻子和口中的食物放回盘子里,以免妨碍其他客人的用餐体验。

吃完之后,要和服务员一起收拾自己当日的桌椅,让别人也能享受完美的早茶时光。

总之,前往早茶店就餐,要遵守适当的礼仪和卫生标准,尊重早茶的文化,欣赏精致的味道,享受快乐的时光!。

广州吃早茶的规矩

广州吃早茶的规矩

广州吃早茶的规矩
广州的早茶,吃起来是不一样的体验,味道浓郁,清淡可口。


那里吃早茶,有一些特定的礼仪及规矩,想要正确地享用好它,就要
遵守它们。

首先,准备好你想吃的东西,例如油条、豆沙饼、南瓜饼之类。

这些食物可以吃,也可以带给朋友们分享。

其次,所有人都应该面对着一桌子饮茶,一起体验这独特的风味。

当你开始享用这些美食的时候,可以选择两种茶,一种是清淡的花茶,而另一种则是甜味更浓郁的龙井茶。

再者,当大家都坐下来开始聊天的时候,可以试着将茶杯叫做
“老鼠乳”或“乳酪”,这是一个习惯的称呼,意思是每次舀茶杯的
时候,都要当心整个行为动作要灵敏、细腻。

同样,要特别注意不要喝太多,因为清茶中含有茶多酚,有时会
有刺激性,喝多了就会对胃不好。

当然,现在还有一个流行的文化,即把早茶和朋友一起享用,把
它当作一次聚会,当然,这一定要切实保持礼仪和文明。

总之,广州的早茶特别出名,由于其独特的口感和深度的文化历史,在这里享用的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其特色。

最后,希望大家吃早
茶的时候,要既尊重礼仪,又要注意健康,好好享受它带给你们的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楼是广东最有代表性的、最传统的吃早餐的地方。

茶楼里的点心有的几十种,有的上百种,比如虾饺、咸粽子、鱼片粥、米粉以及各种各样的小菜,等等,非常丰富。

这些东西放在一个推车里,推到客人面前,由客人随意选择。

外地人常常感到奇怪,每天那么忙碌的广东人,怎么舍得把早晨的大好时光消磨在茶楼上呢?其实,上茶楼也是一种社交活动,无论是会友聊天,还是去谈生意,这种场合都会让人感到非常从容,非常自在。

现这种文化在上海也越来越流行。

由于海外华人中广东人特别多,广东的早茶很早就传到了海外。

在纽约、旧金山这样的大城市,很容易找到广东茶楼,可以到那里去喝广东早茶。

就连偏远的南太平洋小岛上,也经常看到中餐馆的门前挂着“天天早茶”“全天供应早茶”的牌子。

在这里,早茶其实是一种广东的风味小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

进到茶馆里,首先是服务小姐给你一张记录卡,先问清楚有多少人并在卡上作记录(这叫茶位,每人一个茶位;每个茶位费要一到几块钱不等)。

选好桌子坐好,先来两壶茶。

茶叶是任选的,有乌龙、普耳、菊花、菊普(菊花加普耳)等等。

倒茶时也有学问:不能先倒自己的,必须从别人开始,最后一个才是自己。

别人给自己倒茶时为了表示谢意,应该用手指头在桌子上敲几下(用左右手似乎不限)。

这个简单的动作,来源于一个饶有趣味的传说。

话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有一次扮作仆人,给扮作主子的随从倒茶。

随从受宠若惊,若是在皇宫里,此等待遇当跪拜叩头谢之。

但是这是在宫外,不能暴露乾隆的天子身份,于是随从灵机一动,便发明了以上手势代替跪拜叩头之礼,并流传沿袭至今。

还有就是不管别人的杯子里是否满了,都应该点滴几下以示尊重。

点心是不用自己去拿的,茶馆有专门的服务人员推着小车轮流在大厅里面转悠,车上放着各色点心和风味小吃,只要小车到了跟前,你就可以把它叫停,看看有什么好吃的就尽管拿就是了,服务小姐会主动把账记在记录卡上。

这里要说明一下,所有的点心分为六等:小点,中点,大点,顶点,特点,超点,价格不用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啦。

如今小点一般三五块钱,超点就要十七八块了。

小姐知道各类点心的等级,用一个小章在记录卡的相应的等级上盖一个小印,最后结算时就凭这些小印来付钱。

粤点之王——虾饺虾饺,以鲜虾仁作馅,是名副其实的虾作饺子。

虾饺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是广州河南乡间一家小茶楼的老板所创制。

据说,小茶楼处于水乡,常有渔民在河面叫卖鱼虾,老板便收买活虾,配以猪肉、笋等作馅,别出心裁地制作出虾饺,以虾之鲜美而驰名广州。

后来虾饺的制作不断改进,其形如拇指头般小,呈半月弯形,透明的皮裹着鲜红的虾仁,可谓“红装素裹”,小巧玲珑,色、形、味俱全,体现岭南饮食的风味与特色,是广州早茶的美点。

干蒸烧卖广东小吃。

在20世纪30年代,干蒸烧卖已风靡广东各地,近20年来,又传遍广西的大中城市,成为岭南茶楼、酒家茶市必备之品。

用鸡蛋液、水和面作皮,猪肉、虾肉、冬菇作馅,捏成石榴花形,蒸制而成。

其色皮淡黄,蟹黄鲜艳,皮软、肉爽,稍含汁液,鲜美而香。

酥皮蛋挞蛋挞,台湾称为蛋塔,挞为英文“tart”之音译,意指馅料外露的馅饼(相对表面被饼皮覆盖馅料密封之批[派]馅饼pie);蛋挞即以蛋浆为馅料的“tart”。

做法是把饼皮放进小圆盆状的饼模中,倒入由砂糖及鸡蛋混合而成之蛋浆,然后放入烤炉;烤出的蛋挞外层为松脆之挞皮,内层则为香甜的黄色凝固蛋浆。

蛋挞以挞皮分类,主要分为牛油蛋挞和酥皮蛋挞两种:牛油蛋挞的挞皮比较光滑和完整,好像一块盆状的饼干,有一阵牛油香味,类似西点常用之馅批底皮(Pie Crust),口感像曲奇一样,所以又有曲奇皮之称。

酥皮蛋挞挞皮的为一层层薄酥皮,近似西点的牛油酥皮(Puff Pastry);但因使用猪油(Lard),口感较牛油酥皮粗糙。

另因挞皮较厚,故酥皮蛋挞的馅料量较牛油蛋挞为少。

叉烧包叉烧包是广东具代表性的点心之一。

以切成小块的叉烧,加入蚝油等调味成为馅料,外面以面粉包裹,放在蒸笼内蒸熟而成。

叉烧包一般大小约为直径五公分左右,一笼通常为三或四个。

好的叉烧包采用肥瘦适中的叉烧作馅,包皮蒸熟後软滑刚好,稍为裂开露出叉烧馅料,渗发出阵阵叉烧的香味。

又有一说传统叉烧包的标准要求是:「高身雀笼型,大肚收笃(顶端),爆口而仅微微露馅」。

叉烧包是饮茶时必备的点心。

叉烧包亦有急冻后放在超市出售。

不过其风味与茶楼内新鲜供应的相去颇远。

糯米鸡糯米鸡(Sticky rice in lotus leaf)是中国广东点心的一种。

制法是在糯米里面放入鸡肉、叉烧肉、咸蛋黄、冬菇等馅料。

然后以荷叶包实放到蒸具蒸熟。

相传糯米鸡起源是解放前广州的夜市,最初是以碗盖着蒸熟而成,后来为小贩为方便肩挑出售,改为以荷叶包裹。

古代糯米鸡以糯米、瑶柱、虾干粒,或去骨的鸡翼等作馅料精制而成。

传统的糯米鸡的份量较大,足有三四两米,吃一个糯米鸡已差不多是半顿饭量。

因此,1980年代起的广东酒楼推出材料相同,而体积小一半的“珍珠鸡”,深受顾客欢迎。

马蹄糕广东小吃。

以糖水拌合荸荠粉蒸制而成。

荸荠,粤语别称马蹄,故名。

其色茶黄,呈半透明,可折而不裂,撅而不断,软、滑、爽、韧兼备,味极香甜。

此品以广州市泮溪酒家的为最有名。

因其所处的泮塘是盛产马蹄的地方。

所产的马蹄粉,粉质细腻,结晶体大,味道香甜,可以做成多种点心、小吃。

以它做成的马蹄糕,是泮溪酒家的传统名食,四季皆宜。

及第粥及第粥(congee with pig's liver and kidneys)广东小吃。

用猪瘦肉丸、猪肝片、猪粉肠加入粥中煮熟而成。

色白鲜明,糜水交融,味鲜香厚。

及第粥的名字由来版本甚多。

一说“及第”一名与明代广东才子伦文叙有关,相传伦氏幼时家中甚贫,以卖菜为生。

隔壁粥贩怜其幼,惜其才,每天中午以买菜为名,着伦文叙送一担菜至粥贩家,送完菜后,粥贩便以猪肉丸、猪粉肠、猪肝生滚的白粥招待之,权当午餐。

后来伦氏高中,心念粥贩赠粥之恩,重回故地食了一碗当年老板给他熬的那种粥。

由于此粥无名,伦氏为其题名“及第”,并书一匾。

“及第粥”之名,便由之传遍广州。

第二种说法则与晚清时一肉贩有关。

相传此肉贩目不识丁,为记账方便,向家附近的塾师学了“猪肉”“猪肝”“猪粉肠”几个字。

后来开科,有人撺掇肉贩去应试,说功名全靠祖上积德。

肉贩信以为真,跑去应试,在考卷上写了“猪肉”“猪肝”“猪粉肠”几个字便把卷子上缴。

恰巧应届考官是那当年教他这几字的塾师。

塾师心中好笑,心想不如让他欢喜一场,便为肉贩另作一篇文章上交。

其后肉贩高中,塾师却开始后悔,担心肉贩再来混帐,于是吩咐下一科的考官,若见有人只在考卷上写了“猪肉”“猪肝”“猪粉肠”几字,便把卷子作废。

岂料下科考官见考卷之后,想起前科同僚之嘱,心想这之中莫不是有什么玄机,自己也乐得卖个人情,于是便又另作一篇,让肉贩再次中举。

后来肉贩上京赴考进士,沿途贪恋风光,不意竟迟到吃了闭门羹。

目瞪口呆之际,一王爷经过,遗下一个灯笼。

肉贩捡起灯笼,又溜达到试场门口,门卫一看是王爷家的灯笼,心想这人非同小可,赶忙迎进。

肉贩把灯笼架于桌边,又是如此这般在考卷上写了七个大字,交卷。

看到王府灯笼的考官忙战战兢兢地代作一篇呈上,肉贩又高中。

后来有人问肉贩靠什么高中,肉贩答曰:“猪肉、猪肝、猪粉肠。

”因此,后人便把用这三种材料熬的粥叫“及第粥”。

第三种说法则说清朝时,广东林召棠中状元回乡拜祖,他每天都喜欢用猪肝、猪腰和猪肚煮粥而食。

有一天,一位退居广州的御史前来探访林召棠,刚巧林状元正在吃粥,便问他吃的是什么粥。

林状元知道老御史盼望儿子能科场高中,因此指着那粥恭敬地回答:及第粥。

御史吃过及第粥后,回到家里便命厨人依法炮制,精心熬制及第粥给儿子吃,他的儿子果然高中状元。

老御史大喜过望,逢人便讲及第粥的好处。

因此,及第粥便广为流传开来。

第四种说法比较接近生活实际。

在猪肉行当和饮食行业中,广东人把猪的肠脏称之为“下水”,但在菜谱上不宜直书此诨号。

为了提高“下水”的地位,美食家便给它一个雅号,名曰“及第”。

其后,粥粉店也把猪内脏烹调的粥品,由“猪杂粥”易名为“及第粥”,又称“三元及第粥”。

肠粉肠粉是一种使用米浆作成的中国广东小吃,因其薄皮是以布拉成,所以又称布拉肠粉,或简称拉肠。

由广州西关泮塘荷仙馆创制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

肠粉传统以碎肉、鱼片、鲜虾仁为馅。

也是广州、香港酒楼常见的点心,一般常见的以鲜虾肠粉、牛肉肠粉和叉烧肠粉为主。

云吞面云吞面(粤语)、馄饨面(普通话)应该起源于广东。

吃云吞面也有讲究,不要以为几颗馄饨一把面加点汤就叫云吞面。

正牌的云吞面需要”三讲“:一讲面。

地道的面要从面粉加鸡蛋做起,而且最讲究的应该一点水都不用,完全靠鸡蛋。

这样做出来的面煮出来带点韧度,吃到嘴里非常爽脆。

二讲云吞。

关键在于里面的馅,用新鲜的虾球,也是一口咬下“剥剥翠”。

三讲汤。

用柴鱼虾壳熬出来的汤即要有鲜味还有清,加味精是大忌。

辨别云吞面真假还有一招:韭黄一定不能缺。

连面条盛放上桌也有讲究:碗底一般放五颗鲜虾云吞,然后把面条铺放在云吞上面,再加入大半碗面汤,汤里面如Curtner说的要放些韭黄丝,增添美味并带来清脆的口感。

因为要保持面条的弹性,所以要注意不能让面汤把面条全泡进去,必须有一部分面条露在汤上面,而且要趁热赶快吃。

凤爪把鸡爪修理干净后放入水里煮(放一勺麦芽糖、一勺白醋,可防止煮到皮烂)煮好捞起筛干水份放油锅里炸(油七八成熟时放进去)炸到变焦黄色时捞出晾干油份炸完后讲爪子放冷水里泡一个小时后,加花椒、桂皮、八角、少许盐、胡椒粉、白糖上笼蒸。

酱汁制法:玉米粉、生粉、面粉少许,加冷水搅拌成浆,锅内加水半碗、生抽、老抽少许、白糖60克、蚝油40克。

酱汁烧开后加豆豉,蒜茸、红椒圈、葱油、麻油即可把鸡爪放入搅匀。

将搅拌后的鸡爪放进蒸笼里蒸6分钟后就好了,(主要是把生蒜那股味去掉)鸡爪更入味。

蒸排骨排骨洗干净的直排用盐,料酒,生姜,美极鲜味汁,少许蜂蜜和葱,腌渍30分钟,然后用鸡汤泡在容器里面隔水蒸到肉烂(注意不要脱骨了),淋上豉椒油和配菜围边春卷春卷是用烙熟的圆形薄面皮卷裹馅心,成长条形,然后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浮起而成。

馅心可荤可素,可咸可甜。

品种有韭黄肉丝春卷、三鲜春卷、豆沙春卷等。

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盘的习俗演变而成。

制作春卷,一般要经过制皮、调馅、包馅、炸制4道工序。

以前为手工制作。

近年来,已能进行机械化生产。

广式春卷食时一般配上喼汁,酸味可化油腻,而且更加“惹味”。

喼汁的英文叫Worcester Shire Sauce(不知道中文是不是应该译成伍斯特郡汁),译名源自catsup,cat是猫猫,sup是啜,就是味道好,吃的人像猫啜一样,很早以前从英国引入香港,然后传入广州,“喼”还是专门为这种调味品发明的粤语方言,传统的广东人一定都知道这种调味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