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CP理论在北京市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地理流空间分析》随笔

《地理流空间分析》随笔

《地理流空间分析》阅读记录目录一、内容综述 (3)1.1 地理流空间分析的重要性 (4)1.2 本书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5)二、基础知识 (6)2.1 地理流空间概念 (7)2.1.1 流空间的定义 (9)2.1.2 流空间与地理学的关系 (10)2.2 流空间分析的基本理论 (11)2.2.1 空间分析理论 (12)2.2.2 流空间分析的理论框架 (13)三、流空间分析的方法与技术 (14)3.1 数据收集与处理 (15)3.1.1 数据来源 (17)3.2 量化分析方法 (20)3.2.1 空间自相关分析 (22)3.2.2 空间聚类分析 (23)3.3 可视化技术 (24)3.3.1 地图可视化 (25)3.3.2 动态可视化技术 (26)四、流空间分析的应用实践 (27)4.1 城市规划与应用 (29)4.1.1 城市空间结构分析 (30)4.1.2 城市交通流分析 (31)4.2 物流与运输应用 (32)4.2.1 物流网络优化 (34)4.2.2 运输路径规划 (35)4.3 生态环境保护应用 (36)4.3.2 环境影响评估 (39)五、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40)5.1 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42)5.1.1 数据获取与处理难度 (43)5.1.2 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44)5.2 发展趋势与展望 (45)5.2.1 多元数据融合分析 (46)5.2.2 智能算法的应用 (48)六、总结与心得体会 (49)6.1 本书内容总结 (51)6.2 阅读本书的收获与启示 (52)一、内容综述《地理流空间分析》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更深入地理解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这篇阅读记录中,我将概述书中的主要内容,并重点关注那些对于理解和应用地理流空间分析至关重要的概念。

作者详细介绍了地理流空间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框架,包括空间动力学、空间结构分析和空间分类等方面。

这些概念是理解地理流空间分析的基础,它们帮助我们揭示了空间现象的动态性和复杂性。

北京市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

北京市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

理部 门的隶属关系不同, 隶属层次较多 , 使得指令不能
直接下达至合适的处置部门。另外 , 公共服务企业 内
部 体制 、 制也 降低 了 其 处 置 城 市 管 理 问题 的效 率 。 机
需要借助现代的科技手段 , 实现信息化、 准化 、 标 精细
维普资讯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 0 6年
第 8卷
第 5期
本刊 约 特
北京市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
武利亚
( 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 北京 103 ) 002
摘要 : 分析 了城 市公共 管理 与服务 的现 状 、 在 问题 及 改善 需求 , 存 阐述 了依托 信 息通 信 技 术 实现政 府 监督 协 调 、 业规 范运作 、 企 市民广 泛参与 的城 市管 理新模 式 , 强调在 政府 、 企业 、 民 良性 互动的 基础上 , 市 提供优 质 的公共
Ke r y wo ds:n r t n z to i f mai iai n;c t n g me t o o iy ma a e n ;GBCP mo e ;ma a e n n o a in dl n g me tin v to
1 城市管理与服务 的现状及对信息化的需求
11 城 市管理 与服 务 的现状 .

设到运行 , 政府都处 于主导地位 , 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 城市管理问题从发现、 解决 到监督评估 也完全是 由政
府 负总 责 , 众 只是 被 动 接受 政 府 的城 市 管 理 结 果 。 群
即使群众通过电话 、 信访等形式反映到相关部 门, 也要
看相关 部 门是否认定 问题存在 , 也没有 直接 的监督 群众 权 。这 是一条 由政府 到城市管理 问题 的单 向管理模式 。 城 市管理 中 , 业 的缺 位也 是 造 成 城市 管 理 问题 企 较 多 的原 因之 一 。 由于公 共服 务企 业与 市政府 专业 管

加快建设环京周边地区通勤圈

加快建设环京周边地区通勤圈

加快建设环京周边地区通勤圈作者:张超来源:《前线》2022年第07期[摘要] 通勤圈是衡量都市圈发育水平的重要标志,建设环京周边地区通勤圈将极大满足环京周边地区的通勤需求,优化首都都市圈空间形态。

率先构建一体化现代交通体系,京津冀地区将在“双枢纽”交通网络格局下,引导人口、产业等要素有序流动,推进首都都市圈跨区域协作。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环京周边地区; 通勤圈; 首都都市圈[中图分类号] F292; F512.7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2)07-0068-03现代化交通网络是都市圈建设的重要物理支撑。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依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提高1小时通勤圈协同发展水平,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

”1北京是京津冀区域交通网络的核心节点,在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进程中,环京周边地区通勤圈,是发挥北京“一核”辐射带动作用,支撑首都都市圈建设的重要空间载体。

通勤圈是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先行力量随着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加快实现,北京与周边地区交通可达性与便捷程度得到明显改善。

北京市内地铁不断向郊区延伸。

目前,除延庆区外的其他区均有地铁站点,已开通四条市郊轨道交通线路,未来将连接三河、涿州等地。

同城化交通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实现都市圈内空间重组提供了前提条件。

目前,廊坊市北三县(三河、大厂、香河)及固安等地作为北京产业腹地已承接部分健康养老、物流仓储、医药等产业,环京周边地区在吸引北京签约项目和意向投资额上均有明显增长;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北三县相继落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正稳步推进,奠定了核心地区与外围地区紧密连接的基本构架。

通勤圈建设是衡量都市圈发育水平的重要标志。

环京周边地区通勤圈大致是指北京核心区向外辐射50公里的范围,覆盖燕郊、大厂、香河、涿州、固安、武清等环京地区,是首都都市圈的核心地带。

加快建设环京周边地区通勤圈,既是构建一体化交通体系的要求,也是加快建设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必要条件,体现了市场与政府功能的良性互动。

智慧社区机房设施、综合布线的设计、验收评分表

智慧社区机房设施、综合布线的设计、验收评分表
a)在 FD、BD、CD 处,电话交换系统配线模块间宜采用图 B.3 的跳线互连;
图B.3 电话交换系统缆线与设备间连接方式 b)计算机网络设备与配线设备的连接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在 FD、BD、CD 处,计算机网络设备与配线模块间宜采用图 B.4 的跳线交叉连接;
图B.4 交叉连接方式 ⑵ 在 FD、BD、CD 处,计算机网络设备与配线模块间可采用图 B.5 的设备缆线互连。
19
DB42/T 1554—2020 A.5.2 主机房空气含尘浓度在静态条件下,大于或等于0.5μm的尘粒数应少于18000粒/每升。 A.5.3 主机房噪声在设备停机条件下,在主操作员位置测量应不大于68dB(A)。 A.5.4 主机房无线电干扰场强,在频率为0.15-1000MHz时应不大于126dB。 A.5.5 主机房磁场干扰环境场强应不大于800A/m。无法避开强电磁场干扰或为保障计算机系统信息安 全时,可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 A.5.6 主机房内绝缘体的静电电位不应大于1kV。
A.5 机房环境要求 A.5.1 主机房的温、湿度应满足计算机设备的要求,至少应满足以下要求:
a)开机时:温度为 18-28℃之间、湿度为 40-70%之间,温度变化率不大于 10℃/h 且不结露; b)停机时:温度为 5-35℃之间,湿度为 20-80%之间,温度变化率不大于 10℃/h 且不结露。
图B.1 综合布线结构示意图 B.1.3 应以用户接入点为通信设施工程的建设界面确定电信业务经营者和建筑物建设方的分工。 B.1.4 用户接入点的设置应符合GB 50846的要求。每一个光纤配线区宜辖70-300个用户单元。 B.1.5 入户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应符合4.3.6的要求,系统应包括如图B.2所示的总控TO和各房间的 分控TO´间的布线,其中:

北京地铁资产运维标准体系研究及其数字化应用

北京地铁资产运维标准体系研究及其数字化应用

北京地铁资产运维标准体系研究及其数字化应用傅 兵1 袁若岑1,2* 黄颖俊3(1.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2.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创新研究院分公司;3.北明软件有限公司)摘 要:本文基于北京地铁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维修业务精细化管控与信息化管理三重需求,提出北京地铁资产运维标准体系架构设计思路。

结合北京地铁智能运维平台的建设与运行,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与统一运维的原则,构建标准数字化转型的应用场景,围绕标准形式数字化与标准过程数字化两个转型方向,提出标准体系贯通应用于智能运维平台建设及应用场景的工作思路,推动标准化工作向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转型,并以北京地铁6号线智能运维平台试点应用为案例,验证了标准体系指导并规范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及运行工作的作用及意义。

关键词:标准体系,资产运维,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场景DOI编码:10.3969/j.issn.1674-5698.2024.04.011Beijing Metro Asset Operation Management Standards System andDigital ApplicationFU Bing1 YUAN Ruo-cen1,2* HUANG Ying-jun3(1.Beijing Subway; 2.Beijing Subway Technology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3.Beiming Software Co., Ltd.)Abstract: Based on the demands of Beijing Metro’s asset management, including life cycle management, maintenance business refinement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ideas of Beijing Metro’s asse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tandards system architecture. Combin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Beijing Metro Intellig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Platfor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unified planning, design, constructio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it builds the application scenario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standards, and focuses on the directions of the digitization of both standard forms and standard processes,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applying the standards system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llig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Platform and application scenarios, so as to push forwar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tandardization work to digitization, networking and intelligence. It then uses the pilot application of the Intellig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Platform of Line 6 of the Beijing Metro as a case study, to validate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andards system in guiding and standardiz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informatization system. Keywords: standards system, asse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digitalization, intelligence, application scenarios作者简介:傅兵,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资产综合管理、设备设施运维管理、智能运维管理等。

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的嬗变——访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委员武利亚

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的嬗变——访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委员武利亚

1 0
维普资讯
“ 共 服 务 企 业 ” 公 共 设 施 与 公 共 环 公 、“
北京市信息化城市管理 系统市级平 台

责任监管 系统 、 数据 独 立 的监 督 中心 与 指 挥 中心 , 城 、 境 ” 并 服 务 于 “ 众 ” “ 共 服 务 企 业 ” 据等一系列数据库 、 , 公 ;公 西 宣 交换 系统 等为技术支撑 ,构成一 个完整 武 、海淀 、丰台 、 作 为 “ 共 设 施 与 公 共 环 境 ”的 提 供 者 公 石景 山 5 个区设置 了
事 件 数 据 、 类 公 共 设 施 与 公 共 环 境 数 观 。 各
管 理 事 件 的动 态 管 理 。预 计 到 2 0 0 7年 底 前 , 网格 将 覆 盖 中心 城 区约 10 0 0平
武利亚 传统的城市管理非常明显 生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 。随着城
管理始终处于一种综合协调缺位 , 管理
工作不到位的尴尬境地 。
因此 ,城市管理信息化 迫在 眉睫。 城市 的发展 需要先进 的城市管理模 式 , 时代呼唤着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和监督
的 长 效 机 制 。北 京 市 委 、市 政 府 于 2 0 05
加之 管 理 方 式 上 过 多依 赖 突 击 式 和 运动 式 管 理 ,缺 乏 行 之 有 效 的 长 效 管 理 机 制 , 理的技术手段落后 , 式单一 、 管 方 粗 放 ,缺 乏 合 理 的 监督 评 估 机 制 ,使 城 市
高、 效率低 , 造成城市管理工作被动 , 发
能,借 助现代信 息技术 ,整合现有 城市 管理 资源 ,加 强市 民与政 府 的 良性互 动, 建立政府监督协调 、 企业规范运作 、 市 民广 泛参 与, 各司其职、 各尽其能 、 相 互配合 的城市管理联动机 制。 根据 “ 数 字北京 的总体战略部署 ,依据 7 号文 件精神 , 北京市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经

轨道交通路网运营指标体系

轨道交通路网运营指标体系

I
DB11/T 814—2011


本标准的附录 A 为规范性目录。 本标准由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战明辉、梁平、孙方、徐小林、郭初光、潘晓军、张通利、耿佩诗、邓济民、 李平、刘利忠、赵路敏、谢华、曹国梁、黄悦、张华兵、李岩、赵兴东。
运行速度
满载率
计划兑现
客运列车开行列数 开行总列数 兑现率
3
DB11/T 814—2011 表3 列车运行指标内容(续)
类别 运行晚点 指标名称 晚点列数 正点率 5 分钟延误事件 列车服务可靠度 清人列数 清人率 掉线列数 掉线率 通过列数 通过率
延误事件
清人
掉线
通过
4.2.4 安全指标 安全指标包括安检、运营事故2类6项指标,反映轨道交通路网安检、运营事故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安全指标内容
线路站间个数
站间距
A.2
客流指标 进站量(进线量) 车站进站量
A.2.1 A.2.1.1
统计期内,在轨道交通车站刷卡进站的乘客数量。单位:人次。 A.2.1.2 线路进线量
统计期内,在运营线路所属车站刷卡进站的乘客总量。单位:人次。
线路进线量 本线进出量 本线进其他线出量
注1:本线进出量指进站与出站均属于本线路的乘客在统计期内的值。 注2:本线进其他线出量指进站属于本线路而出站不属于本线路的乘客在统计期内的值。 注3:北京市轨道交通目前存在共用闸机车站,线路进线量不等于该线车站进站量之和。
II
DB11/T 814—2011


本标准在广泛调查研究、 吸收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 立足于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 管理的实际情况,明确了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运营指标体系,确定了指标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 本标准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运营指标体系和指标进行规定, 为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统计分析工 作提供支撑,使统计数据能够全面、真实、科学地反映北京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特点和发展趋势,使轨道 交通各企业、各部门运营统计工作进一步规范,从而促进北京市轨道交通规划、投资、建设、运营管理 一体化协调发展,提升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与服务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更好地适应北 京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

北京市数学市政管理服务系统初探

北京市数学市政管理服务系统初探

系统 为平 台 的综合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 同时 向上兼 容 市 政 府正 在筹 建 的北 京 紧急救 助 系统 、 应急 指挥 系统 、 首都 信息 资源 服 务呼 叫中 心 、 运监 控 系统 等 。 奥
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具 有以下 两方面特征 : 国外 ① 市政 管理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较高 , 国内相对落后 。 我 国许 多 系统还 处 于 筹 建过 程 中 , 一 系统 尽 管 已 经建成 , 应用状况也不是十分理想 ②针对市政管 理 不 同方 面的专用 系统 较 多 , 合 系统较 少 尽 管 综
委 ) 手筹 建 的大 型城 市综 合 管 理 信息 系统 系 统 着 将 以 当前 已经 建成 的 电子政 务 和正在 建设 的网上 审
批 系 统 为基 础 , 分 整 合 现有 供 水 、 气 、 热 、 充 燃 供 道 路 、 梁、 水、 桥 排 环卫 等方 面 的资 源 , 建 以地 理信 息 构
维普资讯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 0 2年

第 4卷
第 2期
北 京市 数 字市 政 管 理 服 务 系统 初 探
北 京市市 政 管理 委 员会 稃技 处 二 士 一世纪 空 间技 术 应用股 份 有 限公 司 蓄都 信 息发展 股份 有 限公 司无 缦及 GS组 I
美国、 日本 、 洲 等国家 和地 区分别采 用 GS技 术建 欧 I 设 _相 应 的紧急 事 故 管 理 系 统 。近 年来 . 内部分 r 国 市政 管 理水平 较 高的城 市也相 继建立 了一些 相应 的 业 务管 理系统 如 南 京 市 的户 外 广 告 管理 系统 、 上 海 的管 线管 理 系统 、 峰 市政 信 息化 系统 及 大 连 的 赤
城 市路 灯 监控管 理 系 统 等 . 高 了 市政 管 理 的工 作 提 效 率 和管理 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CP理论在北京市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摘要:北京市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依托GBCP的城市管理新模式,采用“1+8+N”的系统架构,符合“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三个主体”、“四个和谐”的城市管理和谐模式要求,在信息化城市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功能。

关键词:政府创新;GBCP理论;电子公务;信息化城市管理The Application of GBCP theoryin Beijing Informational City Management SystemLI Li-ming SONG Gang CAO Jie-feng LI Hong-jiang( Beijing Municipal Administration Commission, Beijing 100032 )Abstract:Guided by new pattern of GBCP city management, the Beijing Informational City Management System (BICMS) has been implemented under the framework of “1+8+N”. This system is implemented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the harmonious pattern, which can be summed up as "one goal", "two master lines", "three main bodies", "four harmonies". BICM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formation based society management.Key word: government reinvention;GBCP theory;eGBCP;informational city management页脚内容1以城市管理信息化工作实践为基础,我们已围绕城市管理GBCP、电子公务理论从定义、内涵、系统结构、系统功能、建设方针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

北京市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以电子公务理论为指导,围绕提供优质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通过区域管理网格化、专业管理网络化初步实现条块信息资源整合与联动,建立政府监督协调、企业规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的雏形,为依托信息通讯技术创新城市管理模式进行了很好的注解。

1 GBCP理论的落地在2006年第1期发表的《电子公务eGBCP初探》一文中,对电子公务eGBCP 理论,包括eGBCP模型及框架体系、在市政的应用案例、发展前景等作了论述,政府(G)、企业(B)、公众(C)、公共设施与公共环境(P)构成了涵盖城市公共管理服务个方面的完整动态循环系统,并构成以P为内点核心,G、B、C为外点的和谐三角。

如图1所示:图1eGBCP稳定三角结构GBCP反映社会复杂的动态和谐,结合现有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页脚内容2理体制,政府、企业和公众相对应的形成三个层次的城市管理运转结构,为公众服务的全部公共设施与公共环境都接受政府的管理与企业的运营。

如图2所示:图2 城市管理运行层级模型在市、区级管理层,政府及各专业委办局对各行业公司、企业进行监管,同时接受人大、政协以及媒体的监督。

在街道、社区级管理层,公共基础设施接受城管员的监管,企业负责城市管理事件的处置,共同为公众提供服务。

在城市和谐运行状态下,政府、企业、公众三个主体都围绕着公共设施自动稳定运行,三个管理层次之间维持和谐和统一。

当城市运转中某一主体发生页脚内容3了无作为,则同一层面上的三者能够互相约束、彼此推动。

下一层次运行不正常,信息会自动报到上一级,由上一级管理层下达命令、直接推动。

由此形成了和谐稳定的多层次、多级别城市管理运行体制。

2北京市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功能及标准为保证城市和谐稳定运转,需构建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并制定一系列系统建设技术标准。

北京市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成和投入运行,成为了电子公务eGBCP理论在城市管理信息化领域落地的应用案例,也为后续出台电子公务相关的标准提供了借鉴。

现就该系统的功能及标准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

2.1服务对象及服务内容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建成后的服务对象与服务内容如表1:表1 服务对象及内容表页脚内容42.2“1+8+N”系统架构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架构与现有城市管理体制的结合关系如图3所示,划分为市、区两级的管理层次,分别简称为“市级平台”与“区级平台”,各专业委办局各司其职,从不同侧面参与城市管理中,并对具体职能进行了分割。

页脚内容5图3 管理体制与信息化的结合关系市级平台连接到城八区的区级城市管理平台,同时连接到市属的行业集团以及相关的各专业委办局,即形成了“1+8+N”的城市管理总体架构。

如图4所示:页脚内容6图4 “1+8+N”系统架构图“1”即北京市市级城市管理信息平台,负责全市范围的城市管理呼叫、传递、协调处置和监督的统一信息接入,是联系“条”与“块”的枢纽和桥梁;“8”即城市各区的区级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即所谓“块”的信息系统,负责属地区域内城市管理问题的采集、核实、分派、处置、反馈、核查和评价,并实现与市级平台的对接;“N”即指各行业公司业务信息系统及城市管理相关委办局的业务系统,即“条”的信息系统,实现与市级平台的对接,负责及时处置从市级平台获得的责任范围内的城市管理问题,并反馈办理情况。

2.3系统功能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如下:页脚内容71、通过划分网格,对网格内部件进行普查,并登记造册建库整合,实现了对城市建成区的网格化、编码化、数字化动态管理;2、市属各相关委办局和行业单位接入平台后,消除了专业管理孤岛现象,梳理了市级与城市管理有关的各部门及公共服务企业的职责权限和职能分工;3、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对条块结合的工作流程进行了规范,体现了市区联动、政民互动、政企互动;4、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加强日常和应急指挥能力;5、依托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通过梳理城市管理业务流程,从评价对象、评价主体和方法、评价内容、评价指标等方面较全面加强了监督评价体系;6、建立了与社会公众的多种沟通手段,拓展了服务渠道,加强了城市管理的透明化和公众参与,强化了政府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功能层次如图5:图5 系统功能层次图页脚内容8以下将对各子系统的功能进行详尽的介绍。

2.3.1 基础支撑系统基础支撑系统体系如图6所示:图6基础支撑系统体系图1、呼叫系统呼叫系统采用统一的呼叫电话号码和统一的门户网站,为公众的服务请求提供业务咨询、业务查询、投诉建议以及业务受理等各项服务。

2、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城管通的定位功能能够实时了解各城管员、巡查员的动向。

各城管员、巡查员可通过城管通直接向系统上报采集到的各类数据信息。

3、表单系统表单系统包括事件处置过程中的各类业务流转表单。

表单的规范化有利实现了数据的一致性、有效性,保证了市、区两级平台以及各委办局专业业务系统的对接。

页脚内容94、数据交换平台数据交换平台通过对不同数据格式的统一转换实现不同单位之间的对接,市、区两极平台、各权属单位以及各委办局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数据共享。

系统数据交换结构如图7:图7系统数据交换结构图5、信息资源数据库通过固定检测设备、移动检测设备、周期检测设备等不同方式采集得到的信息存入信息资源数据库,经过加工处理为不同的用户提供服务。

信息资源数据如图8所示:页脚内容10图8信息资源数据图6、地理信息系统GIS基础支撑系统搭建GIS系统,能够在电子地图上实时查看各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分布情况、周边环境、地形地貌等空间地理信息,也可以查看城市部件的各类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

7、安全保障体系安全保障系统的建立是基础支撑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保密”和“保护”。

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的安全体系架构如图9所示:页脚内容11图9安全体系架构图2.3.2 市政业务管理系统城市运行的综合监管系统针对八个大类的业务建立专门的子系统。

以下将对八类子系统功能进行详细介绍:1、基础设施资源台帐管理基础设施资源台帐对城市运行基础设施进行统一的登记、维护、统计和管理,包括基础数据和运营数据。

基础设施的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如图10所示:页脚内容12图10基础设施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图2、市政综合地下管网管理市政综合地下管网的管理主要涉及城市地下管线整体规划、专项规划、设计审批、输油气地下管线工程管理、重大市政工程管理三类业务。

3、道路桥梁城市道路桥梁管理包含以下功能:城市道路桥梁报修管理、维护养护管理、建设审批管理、临时占道(掘路占道)审批、附属设施管理。

4、公用事业行业监管以燃气的监管为例,市政综合监管对各公用事业行业的管理包含的主要功能如图11所示:页脚内容13图11燃气管理系统结构图5、环卫作业环卫作业管理包括:专业规划和分期计划,卫生检查管理;环卫设施建设管理;清扫设备管理;道路清扫管理;垃圾渣土处理;尾气排放、道路降尘。

6、扫雪铲冰扫雪铲冰管理主要包括责任区分配、责任人管理、机动车管理以及机动车GPS监控调配。

7、户外广告户外广告管理主要包括户外广告规划、审批、监督、抢险调度。

8、综合整治城市综合整治包括垃圾分类、减量、无害化处理管理指导;综合整治项目管理;洗车点审批;小区物业管理监督;小广告处理;脏乱差据点管理。

页脚内容142.3.3 综合管理服务系统综合管理与服务主要受理公众和城管员上报的城市管理事件,包括以下七大类功能:1、信息发布通过网上公布、短信广播等方式,将城市管理相关政策、新闻、城市管理事件处置情况等各类信息向公众公布。

2、综合查询通过地图化的方式查询地下管线、地上部件、城市管理正在发生的动态事件、城管员和车辆的巡查情况、道路视频监控情况等各类信息。

3、综合值班市级平台值班人员进行事件的受理、登记、分派等一系列事件处置流程。

4、协调调度城市管理协调调度事件处置过程如图12所示:页脚内容15图6 事件协调处置过程图在数据采集阶段,系统通过多种手段将采集到的数据汇总到城市综合监控值班室。

在事件分派阶段,值班室工作人员将事件信息入库,并对事件进行分派。

在事件处置阶段,接到事件处置任务的各专业部门对事件进行处理。

在检查反馈阶段,各专业部门将事件处理结果反馈到值班室,监管部门对事件处置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并由专业巡查对事件的处置结果进行核查,同时将事件处置相关情况在外网门户上公布。

市、区两级城市管理联动的业务流程如图13:页脚内容16图7 城市管理业务流程图5、监督评价监督评价系统提供案件办理的结案率、警告率、办理时效等评价指标的配置管理、打分、得分对比等功能,效果如下图所示:页脚内容17图8 监督评价系统效果图6、信息报送将市领导较为关心的问题报送给市领导,领导对事件进行批示,或对事件的处置过程进行指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