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敏试验结果解读及临床应用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药敏试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不同药物对细菌的敏感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材料及方法1. 实验材料:试验细菌、各种抗生素药品、琼脂培养基、平板培养基、培养皿、试管等。
2. 实验方法:(1) 细菌培养:取一根无菌的接种棒,沾取细菌液悬浊液,在琼脂平板上划线接种。
(2) 药物敏感性试验:将各种抗生素药品通过滴定法或漏斗法加入琼脂平板培养基中制成不同浓度的培养基,然后滴加在含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上。
(3) 实验观察:观察不同抗生素对细菌的抑制情况,通过测定菌落直径,判断细菌对该药物的敏感性。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不同细菌对不同抗生素药物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
对于某些细菌,某种抗生素可能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而对于另一些细菌则无效。
这表明细菌的敏感性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药敏试验,我们获得了一些细菌对不同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信息。
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该信息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实验中发现不同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很大,这与细菌的生物特性、遗传变异、环境因素等有关。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应该充分了解细菌的敏感性情况,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药敏试验结果只是一种参考,我们不能单纯地根据结果选择抗生素。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用药历史、并发症等因素,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方案。
继续深入研究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是必要的,只有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细菌的抗药性机制,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抗生素滥用导致的抗药性问题。
五、参考文献1. XXX,XXX,XXX. 药敏试验在临床中的应用和意义[J].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0,35(4).2. XXX,XXX,XXX. 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研究进展[J]. 临床药学杂志,2019,15(2).。
三基三严-从药敏结果到临床应用

头孢哌酮/ 舒巴坦
26(KB 法)
问题1:头孢曲松MIC显示为敏感,为何
结果判定为耐药?
• 临床资料显示,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对铜绿假 单胞菌治疗无效,故AES自动修正为耐药。
问题2:为何推荐药物中没有一、二代头孢菌素?
• 几乎所有铜绿假单胞菌对1、2代头孢菌素均已耐药或 治疗效果不佳,故首选药物都从3代头孢开始。
含舒巴坦的复合制剂(或舒巴坦)+ 多西环素+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利福平+多粘菌素等。
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常需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尝 试通过增加给药剂量、增加给药次数、延长给药时间等方
法设计给药方案。
我院尚未出现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从耐药率来看,碳青 霉烯类及阿米卡星对其仍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
g/ml) 敏感性
药物 亚胺培南 阿米卡星 庆大霉素 托妥布霉素
MIC(µg/
ml)
敏感性
≥32 ≥32 ≥128 ≥64
R R R R
≤1 16 4 4
S S S S
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
头孢唑啉
头孢呋辛
头孢噻肟 头孢吡肟 氨曲南 厄他培南 呋喃妥因
≥64
≥64 2 ≥16 ≤0. 5 ≥512
R
R S R S R
折点(breakpoint)
举例:
实验室获得的信息 用纸片扩散法测得利奈唑胺对肠球菌的抑菌圈 临床需要的信息
直径为26mm,S/I/R?
S
用稀释法或E-test法测得利奈唑胺对肠球菌的 MIC为0.5µ g/ml,S/I/R?
S
结果解释
敏感(susceptible):是指菌株能被使用推荐剂量治疗感染部
药敏试验报告的准确解读与合理用药的分析

敏感的细菌变为耐药菌。获得性耐药是目前临床 面临的最主要的耐药问题。由天然敏感菌基因突 变或获得一段基因片段,使其基因型改变而产生耐 药。获得性耐药不断在变化,其变化频率与抗生素 使用相关,不能预测,需要做药敏试验。 2.4 药敏试验药物的选择
目前,抗菌药物多达 200 种,药敏试验不可能 也没必要测定每 1 种药物。药敏试验药物的选择
bility Testing;Ninetee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S].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M100- S19 ed.2009,28(1):23. [8] 李傍娣,莫顺华.临床药效与药敏试验结果不符原因分析 [J].宜春学院学报,2011,33(12):116-117. (收稿日期:2013-07-22 修回日期:2013-08-10)
克林霉素
所有
林可霉素。
氨苄西林
肠球菌
青霉素。
青霉素 G
葡萄球菌属、淋病奈瑟菌
苯氧甲基青霉素,苯氧乙基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海他 西林,羧苄西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阿洛西林和替卡西林。
头孢噻吩
肠杆菌科
头孢匹林,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克洛,头孢羟氨苄。
氨苄西林
所有
阿莫西林,巴氨西林和海他西林。
不作为敏感报告的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曲南
第 1、2 代头孢菌素、头霉素、氨基糖苷类 青霉素类、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孢类和亚胺培南 氨基糖苷类(除高浓度外)、头孢菌素类、克林霉素和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异噁唑
β-内酰胺类抗菌药
生长;⑶苛养菌,如嗜血杆菌、军团菌、淋球菌等原 因,其培养基营养成份不佳或培养条件限制,导致 漏检;⑷特殊病原体,常规培养无法检测的病原体, 如厌氧菌、结核杆菌、衣原体、支原体、病毒等。
如何正确解释真菌药敏结果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系,并根据实验室报告的MIC来选择是否选用该药物。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y and Therapeutics. 2001;26:159-169
使用伊曲康唑的真菌感染病例
PK/PD参数- MIC值和临床效果
临床效果 ITCZ的MIC (µg/ml) 0.125 0.25 0.5 患者编号
剂量
200-400mg/d 400-800mg/d 800-1600mg/d
氟康唑治疗重症念珠菌感染剂量日益增加!
•氟康唑折点:S,MIC≤8 、SDD,16~32、 R,≥64
Hopenthal et al, Diagn Microb Infect Dis, 2004, 48:153-160
临床治疗如何借鉴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8 12 2 7 1 13 14 16 3 11 15 6 9 5 10 4
CL(L/hr) AUC(ng ·hr/ml) AUC/MIC
3.07 3.49 3.79 3.25 3.34 3.6 3.84 3.74 3.17 3.78 4.57 4.16 3.86 8.32 7.11 5.12 65.1 57.3 52.8 61.5 59.8 55.6 52.1 53.5 63.1 53 43.7 48.1 51.8 24.1 28.1 39.1 521.1 458.7 211.1 246.1 119.6 111.2 104.2 107.1 63.1 53 43.7 24 25.9
5-FC、AMB、氟康唑、 伊曲康唑、伏立康唑
研发公司
M38-A
肉汤稀释法
ATB半自动药
敏系统
5-FC、AMB、氟康唑、 法国生物梅里 伊曲康唑、伏立康唑 埃生产
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及报告解读

明确提出在二级以上医院设立感染科与感染临床药师(第12、
13条),及临床微生物室(第14条)
6
Company name
概况和制定过程
第一章 总则
第六章 附则 第五章 法律责任
共六章 53条
第二章 组织机 构和职责
• 组织医院管理、临床、药学 、微生物检验、感染等方面 专家起草《抗菌药物临床应 用管理办法》
19
Company name
培养条件(一)
需氧菌: 35℃ ±2 ℃ ,16-18小时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20-24小时 葡萄球菌:33-35 ℃ ,OXA、MET、NAF、VAN24小时 肠球菌:VAN 24小时 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奈瑟氏菌属等:20-24小时
20
Company name
操作:
无菌棉签蘸取菌液,在管壁内将多余菌液旋 转挤去后,在琼脂表面均匀涂布接种3次, 每次旋转平板60度,最后沿平板内缘涂抹1 周。 室温干燥或35℃干燥5-15分钟 用纸片分配器或无菌镊子将药物纸片紧贴于 琼脂表面 纸片间距 20mm 纸片离平板内缘 15mm
15
Company name
抗生素药敏试验质控
• 4月11日起征求全国意见
• 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
第三章 抗菌药物 级管理目录》
临床应用管理
• 4月15日期征求全国意见
第四章 监督管理
7
Company name
第三章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 三级医院 不得超过50种,二级医院 不得超过35种 • 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
葡萄球菌属 Mueller-Hinton(MH)琼脂
药敏试验的实验报告

药敏试验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药敏试验是测定抗菌药物在体外对病原微生物有无抑制或杀灭作用的方法。
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临床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了解病原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以提高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二、实验材料1、菌株本次实验所采用的病原菌均来自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包括血液、尿液、痰液、脓液等。
经过分离培养和鉴定,确定了菌株的种类。
2、培养基采用 MuellerHinton 琼脂培养基,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制备和灭菌。
3、抗菌药物纸片选用了常见的多种抗菌药物纸片,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等。
这些纸片的含量和质量均符合相关标准。
4、实验器材无菌镊子、无菌培养皿、移液器、恒温培养箱等。
三、实验方法1、菌液制备将经过培养和鉴定的病原菌接种于无菌生理盐水中,调整菌液浓度至 05 麦氏浊度标准,相当于 15×10⁸CFU/ml。
2、接种用无菌棉签蘸取调整好浓度的菌液,在培养基表面均匀涂抹 3 次,每次旋转 60 度,最后沿平板边缘涂抹一周。
3、贴纸片用无菌镊子将抗菌药物纸片均匀贴在已接种菌液的培养基表面,纸片之间的间距应不小于 24mm,纸片距平板边缘应不小于 15mm。
4、培养将贴好纸片的培养皿倒置放入 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18-24 小时。
四、实验结果1、结果判断根据抑菌圈的直径大小来判断病原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抑菌圈直径越大,表示病原菌对该抗菌药物越敏感;抑菌圈直径越小,表示病原菌对该抗菌药物越耐药。
判断标准参照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制定的标准。
2、具体结果以下是部分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示例:菌株 1:大肠埃希菌头孢曲松:抑菌圈直径 22mm,敏感。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抑菌圈直径 18mm,敏感。
环丙沙星:抑菌圈直径 15mm,中介。
庆大霉素:抑菌圈直径 12mm,耐药。
如何解读临床微生物药敏结果以及常见的耐药机制ppt课件

自动化仪器与手工法的比较
1. 结果分析智能化:仪器能够将具有特殊耐药机制 的细菌报告,而这类细菌用药方案与常规不同。如 ESBL、MRSA等等。此外,体外药敏结果可能与体 内效果不一致时,对该结果提出预警。
2. 药敏组合更为合理、全面:仪器做药敏时,按照 不同类别细菌将抗生素合理组合,避免将不适用的 抗生素报告给临床。如:红霉素用于报告对阳性球 菌的药敏,但不能报告对阴性杆菌的药敏。同样, 头孢哌酮用于报告对阴性杆菌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 的药敏,但一般不报告对阳性球菌的药敏。
6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危害
1 细菌产生耐药性 2 菌群失调,导致二重感染 3 药不对症,感染加重恶化 4 引起药源性不良反应, 轻者感到不适,
不便, 重者致残, 死亡 5 浪费药物资源, 增加医疗费用负担
7
细菌为什么会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
细菌产生抗生物质
人类提取这种抗生 物质制成抗生素
细菌被抗生素诱导 产生灭火酶或改变 代谢途径以求生存
❖ 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VRSA
❖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 VRE(VREF)
❖ (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
❖ 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
PRSP
❖ 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肠杆菌科阴性杆菌
10
抗菌药物不合理或不恰当使用原因分析
1. 缺乏正确的病原学诊断的依据
2. 对发热病人不作常规细菌学与病毒学诊断性检 验,使临床上普遍存在把抗菌药不恰当地用于 非细菌感染病人。
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如何解读临床微生物药敏结果
及常见的耐药机制
1
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的意义
2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
卫办医发〔2008〕48号
药敏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介绍

与NCCLS
PDM-ASM MIC相关值
药敏试验的错误来源一
• 每个系统特有的局限性 快生长菌〕 • 培养基成分、厚度、pH、离子浓度 • 各种材料的正确保存 纸片-20℃ • 操作步骤
– 纯菌、35℃、16-28h – 葡萄球菌、肠球菌 24h
药敏试验的错误来源二
• 体内、体外试验的不一致性 • 某些菌测某些药;结果有误
8
Antibiotic concentration ug/ml
6
Drug A
4
Drug B
2
B
0
A
Time above MIC
Time
Drug A present at concentration of 2 ug/ml for 50% of dosing interval Drug B present at concentrationSloidef n2o ug/ml for 30% of dosing interval 40
40
60
80
100
Time above MIC %
Craig. 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 1996; 25:213–217
24-hr AUC/MIC
Correlation of serum pharmacokinetics with MIC susceptibility of an organism
肠球菌 青霉素;氨苄 万古霉素
庆大
常规测试并报告的药物分组3
一级 二级 三级
流感嗜血杆菌 氨苄;青霉素 TMP/SMZ 头孢肤肟;噻肟 他啶;氯霉素 阿奇;头孢克罗 环丙;亚胺培南
肺炎链球菌 青霉素;红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