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综述
我国高校教师压力与健康现状研究综述

我国高校教师压力与健康现状研究综述摘要:高校教师的压力与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从压力现状、健康现状、压力与健康的相关性、压力源、对策等几部分对目前我国有关此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从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对策的提出等方面对我国目前的研究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关键词:高校教师;压力;健康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问题凸显,人们在寻找原因时,教育往往首当其冲成为焦点。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大众的质疑。
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社会价值观中“拜金主义”等思想的盛行,教师实际上仍属于“弱势群体”。
一方面,社会认为高校教师作为学科前沿知识的传授者,应该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品德等各方面负责,另一方面,社会为高校教师提供的条件有限,教师在教学、科研的同时还面对着很多生活问题,如职称问题、家庭问题等。
在这种矛盾之下,教师必然要面对极大的心理压力。
此外,社会对高校教师的关注度远远不够,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小学教师往往由于面对着巨大的升学压力而备受社会关注,这就导致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高校教师悲剧性事件的发生也成为必然。
因此,对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压力问题进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由压力引起的高校教师的身心问题开始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有一批研究高校教师压力与健康的成果出现,本文将就这些研究成果做出总结,一方面是综合展示目前我国有关教师压力与身心健康的研究结论,另一方面也试着发现现有研究的不足,为其他学者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以“高校教师”、“压力”、“健康”等词为检索项,对CNKI中的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后得到有代表性的相关论文三十余篇。
这些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教师的压力及压力现状一般而言,研究高校教师的压力主要是指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也称之为工作压力。
但对于教师的压力,或教师的职业压力、工作压力,不同的研究者所给出的定义各不相同。
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综述

A Review ofResearchesontheOccupationalStressofSpecialEducationTeachersinChina
MAYing1,FENGChao2
(1SchoolofEducationalScience,HubeiNormalUniversity,Huangshi,Hubei,China 435000;
国外有很多学者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压力进 行了深入研究,主题涉及职业压力的测量及测量工 具的编制,[3]职业压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4],职业 压力的后果及缓解措施[5-6]等多方面,并取得了一 系列丰硕的成果。近年来,我国对该主题的研究也 在逐渐增 多,[7-10]但 缺 乏 对 已 有 研 究 的 总 结 分 析。 因此,本文旨在将国内关于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压 力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比较和总结,以期 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但何迎春201614在研究中得出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压力小于全国教师压力的平均水平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样本的特殊性何迎春的研究对象虽然达到610人但其中获区级以上奖项的教师占910并且这些教师多为特殊教育专业出身具有5年及以上的教龄他们有较丰富的应对压力的经验加之政府的奖励和肯定给教师们带来幸福感和满足感其压力得到进一步的缓解
二、文献来源
(一) 文献检索条件及步骤
1本研究旨 在 梳 理 国 内 特 殊 教 育 教 师 的 职 业 压力研究,因此,将文献检索范围锁定在中国知网 (CNKI) 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
2本研究 在 检 索 过 程 中 将 盲 人 学 校 教 师、 聋 哑学校教师、培智学校 (启智学校) 教师、辅读 学校教师、自闭症教育教师、学习障碍教育教师、 情绪与行为障碍教育教师、随班就读教师、融合教 育教师、特殊教育教师等列为搜索词,在 CNKI和 万方数据库中采用上述搜索词并含 “压力” 进行 精确高级检索,时间范围不限,共得到相关文献 1012篇。除去重复文献 270篇,专利、外文期刊、 科技成果等文献 8篇,剩余与特殊教育教师的压力 有关的研究 734篇。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综述

A bsr tThe c l ge ta he s c up ton te s a d m e a at r t ac : ole e c r ’o c a i alsr s n ntlhe lh p oblm s a e i c e sng at n i Thi pe e r n r a i te ton. s pa r s m m a i e her s a c tt sofc l et a h r ’oc u to lsr s m e t lhe l nd isi lue c n a t s c p— u rz st e e r h sa u ol eg e c e s c pai na tes , n a at a t nf n i g f cor , o h i g sr t gise c a m e a b oa ,a hi n os e tt ut er s a c r ndso o lget a he s n ta e e t . tho nd a r d nd t nk a d pr p c hef ur e e r h te fc le e c r ’oc u — c pa
大 略省 ,并 且 在过 去 5 内 ,有 4 %的 教师 感 到 年 0
压力 在 逐渐 增 大 ,与 压力 相关 的疾病 的患病 率 也
1高校教师的职业压 力
教 师 职业 压 力是 指 “ 由教 师 意识 到 他们 的 工 作 状 况对 其 自尊 和 健康 构 成威 胁 这一 知 觉过 程 而 引起 的 消极情 感 体验 ” 。在 2 世 纪 3 年代 ,美 0 0 国教育 协会 ( A,9 8就 曾对 5 5 名 教师进 行 调 NE 13 ) 10
Aug t 201 us 0
文章 编 号 : 1 7 4 6( 0 00 — 0 70 6 1 9 一 1 ) 30 9 — 4 8 2
浅析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趋向

浅析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趋向摘要:我国教师普遍承受着较重的职业压力,严重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工作。
目前,我国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还存在问题。
据此,未来的研究应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建立完善的理论指导体系;采用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相结合的设计方法;采用多种途径进行评价的评价方法;采用先进的统计技术。
关键词:教师职业压力;现状;未来趋向教师职业是一种压力颇重的职业,中国教师普遍承受着较重的职业压力。
教师职业压力对教师具有两重性:适度的压力能引起积极的反应,但过度的职业压力则会产生种种负面影响,严重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工作。
一、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的现状目前对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多集中在压力源、压力与健康、压力的应对与缓解策略等方面。
多数研究是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展开的,其中引入了许多中介变量,如人格特征、工作满意度、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度、自尊等,还有的考虑到了年龄、性别、教龄和环境等因素。
1.关于压力源的研究关于压力源的问题,国内外的研究较多。
如我国学者秦或认为,导致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压力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经济全球化要求教师要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完整的网络化知识、熟练运用外语的能力等等,这会使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担心难度大、恐怕不能胜任而产生心理压力,年龄大的教师尤其如此;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人的价值多元化的发展,使得一部分教师由于待遇低下而无心于教育工作,欲做其他工作又恐力不从心而产生心理压力;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使得学校对教师的评定只从学历、职称、科研、获奖情况等方面来衡量,这给许多青年教师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学生本身的特点(如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有创造性、对教师有高要求等)也给教师带来了压力。
梁芹生则从社会的要求和期望、教师的工作性质、学校的评价机制、学生的发展、教师自身(过高的期望、生活压力、人际关系、人格)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何晓威从客观(社会、教改、学校、学生)和主观(教师过高期望、能力素质不足、心理承受力)两个方面探讨了教师的压力。
教师职业工作压力调查报告

1.工作量过大
多数教师表示,工作量过大是他们感受到的最大压力来源之一。他们需要准备教案、批改作业、参加会议以及处理家长问题等等,这些任务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超时工作对教师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
2.学生问题
教师普遍表示,处理学生问题是另一个让他们感到压力的因素。学生表现不良、学习能力差、不遵守纪律等问题,需要教师不断耐心、关怀和引导。这样的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情感投入,因此教师常常感到心理负担沉重。
3.考核和评估
教师的工作表现常常需要接受校方、家长和教育部门的考核和评估。这其中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班级的管理效果和教学质量等。考核和评估的压力给教师增加了工作负担和紧张感。
4.工资待遇
一些教师也认为工资待遇不足是造成工作压力的原因之一。教师职业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和专业素养,但相比其他职业,工资待遇不尽如人意。这使得教师在物质上得不到充分的满足,从而增加了他们承受工作压力的难度。
教师职业工作压力调查报告
前言
教师职业是一项高度负责和要求的工作。教师需要在教育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智力、品德和社会技能。然而,与此同时,教师也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本报告旨在调查教师职业中的工作压力因素,并提供一些缓解压力的建议。
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涉及到300名中小学教师。问卷包括主观性和客观性问题,以便全面了解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的压力源。
缓解压力的建议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供以下建议来帮助教师们缓解工作压力:
1.合理分配任务:学校和校方应该合理分配任务,避免教师工作量过大的现象,确保教师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备课和休息。
2.建立支持体系:学校应该建立支持和帮助教师的体系,包括心理辅导、教学指导等。对于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学校应提供及时的支持和解决方案。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及对策研究随着中小学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之一。
然而,在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师也面临着诸多的心理和生理压力。
本文将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及其对策,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一、职业压力的来源中小学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教学任务中小学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
这项工作非常繁重,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且,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协调家校关系,解决学生的问题,这些都是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负担。
2.学生问题学生问题是中小学教师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包括不良行为、学习问题、家庭问题等。
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处理这些问题,往往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不少负面情绪和疲劳。
3.家长问题与学生问题相似,家长问题也是中小学教师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学生家长的期望和关注点往往与教师的课程和教学目标不完全一致,因此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与家长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4.教育环境教育环境也会对教师造成压力。
教育行业受到许多政策和管理限制,这些限制可能会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进而导致教师的职业压力。
二、应对策略在面对职业压力时,教师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以缓解压力并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1.保持积极的态度在工作中,教师应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教师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做出更好的应对。
2.合理规划时间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划,确定合适的工作量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疲劳。
当教师遇到更紧急的任务或需要更多时间来处理问题时,可以向上级领导或同事寻求协助。
3.提高自身职业素质教师的职业素质是缓解和预防职业压力的关键。
教师应加强对自身学科和教育教学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并注重交流和学习同行教师的经验。
4.及时寻求心理援助在面对职业压力时,教师需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及对策研究中小学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一员,他们肩负着培养未来的重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及对策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管理层和家长的期望过高,希望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包括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培养;二是教育体制改革和政策的不断更新,导致教师需要不断学习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三是学生的行为和学习问题,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学生的各种问题;四是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和工作压力,例如升职加薪、教学水平、工资待遇等问题。
面对这些职业压力,中小学教师需要提出一些对策来应对。
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对学校、学生和家长的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不要过分追求完美。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增强自信心和抗压能力。
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需要重视教师的安全和健康问题,提供相关的心理辅导和职业培训,并建立健全的职业保障机制,让教师在各方面得到应有的支持和关爱。
教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相应的待遇,保障其在工作中的权益和尊严。
针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及对策的研究,可以采取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研等方式,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具体表现和原因,找出教师面临的主要职业压力和问题。
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对比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特点和规律性,为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基于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和建议。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加以解决,不能简单地从一方面下手。
教师个人的职业观念和工作态度非常重要,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态度,才能更好地应对种种职业压力。
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让教师在工作中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和自我实现。
关于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

关于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人都会感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如今,教师这个职业正处在一个多变的环境中,来自社会和学校以及家庭的压力也接踵而至,教师在面临这些压力时,不仅影响身心健康,同时对工作、学生、学校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身兼班主任的教师,压力更为突出。
他们不仅要进行正常的教学,同时还是班级的组织和管理者,对学生是一种引领作用,也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联系,是学校和家长、社会的沟通桥梁。
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比其他教师更深。
本研究选取了平原县偏远乡镇某所小学的一位班主任老师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访谈及观察等方法,归纳小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职业压力,并分析其产生压力的原因,并对此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本文主要包括四部分:一、问题提出。
主要阐述本课题研究的背景、选题意义、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主要从教师工作压力和班主任工作压力产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及归纳。
三、个案呈现。
主要从小学教师的工作环境、学生、社会环境、工作负担四个方面研究。
四、结论与建议。
归纳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的内容,阐述其原因,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职业压力策略环境正文:职业压力在每个行业中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有人认为小学教师的教育对象年龄相对偏小,所以应该没有什么压力,殊不知,小学教师的压力也是常人所不能感受到的,我国的小学教师承受着中等偏大的压力,并表现出如下趋势:主科教师的压力高于副科教师,重点小学教师的压力高于普通小学,中年教师的压力高于其他年龄的教师。
本次设计中重点关注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小学教师的压力源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小学教师面临的主要压力源可以归为以下六个因素:职业期望、工作负荷、学生因素、考试压力、自我发展需要、家庭因素。
其中工作负荷大是最主要的压力源之一。
教师的劳动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是脑力和体力的双重支出。
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是教师的劳动, 课后调解学生矛盾、处理学生心理问题、做思想政治工作、与家长沟通等等都是教师的劳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现状综述摘要:教师职业压力及其应对一直是教师心理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过重的压力影响到教师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甚至影响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并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造成影响,因此把握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研究脉络,了解已有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成果,对于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的现状和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师压力;压力来源;应对一、教师职业压力的定义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30年代。
早在1933年Hicks就对600名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17%的教师“经常神经紧张”,而11%的教师忍受着神经失常的痛苦。
从20世纪50年代,塞利首次进行心理压力研究之后,“压力”(stress)一词广泛用于社会科学领域。
到了60年代,更多研究开始涉及教师由于工作问题而产生焦虑不安的事实。
1977年,Kyriacou和Sutcliffe在《教育评论》杂志(Educational Review)中发表了教师压力综述文章。
在该文章中,作者将教师职业压力定义为由于工作造成的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包括紧张、失望、焦虑、愤怒、压抑等。
此后,教师压力成为了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此后,不同的学者对教师职业压力有不同的定义方式。
例如,Litt 和Turk在1985提出教师压力是指当教师的幸福受到威胁时,所要解决的问题超过其能力范围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形与困惑;中国台湾学者周立勋(1987)将其定义为教师在教学工作时对潜在的工作情境因素或要求评估为威胁或有碍工作表现而产生的负面的情感反应;台湾学者程一民(1997)将其定义为教师在学校工作中,与人、事、物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情感;国内学者吕秀华(1998)则认为是因教师工作的因素所导致的紧张,使得教师感受不愉快或负面的情绪;而徐富明(2000)更多的倾向于是教师由于工作的原因,如工作时间过长、负荷过重、班额过大、学生行为不端而导致身心疲劳过度、神经紧张、挫折等的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感体验。
虽然研究者对教师职业压力界定的具体表述不尽相同,但其实质是基本一致的,即认为教师职业压力是指由于自身素质或外界各方面的原因而使教师产生的不愉快的负面情感体验,也称教师的工作压力。
二、教师职业压力的负面影响适度的压力是维持正常身心功能的必要条件,具有唤起、调整、加强等功能是主体应付生活的基本条件。
但过强、持续时间过长的压力会导致身心失调,产生生理、情绪、行为、认知等方面的不良反应。
教师职业压力对教师本身产生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心理、行为和生理方面。
1.对心理的影响1994年,市级重点研究课题:《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运用国际通用量表,对上海市3055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调查,结果发现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48%;其中12%有明显心理症状,2%较为严重,其余有轻度的心理症状。
2005年,武汉市对7城区1300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工作压力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武汉市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达40.4%,明显高于国内正常成年人。
2.对行为的影响工作压力会导致教师的消极行为增多,主要有:行为冲动、易冲动、暴饮暴食或食欲不振、吸烟喝酒等。
此外,工作压力致使教师在工作方面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主要包括旷工、改行、提前退休等。
2006年,香港当地组织“城市智库”向14所学校的382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发现,80%教师表示工作压力大,更有25%承认企图伤害自己。
香港教统局的数字显示,03/04学年至05/06学年间,中学教师流失率由3.9%增至5.1%。
3.对生理的影响2002年,广东省教育工会对19所高校8417名教师的健康状况调查发现,广东省高校教师随着年龄的提高,健康状况逐渐下降,患病率不断上升。
其中50岁以上教师的患病率达到50%,30岁至40岁的教师则多处于亚健康状态,比例为79.17%,而30岁以下年龄组的亚健康发生率也不低,为69.12%。
北京慈济健康体检中心于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为新东方、北京师大附中等17所学校共7000多名教师做了健康体检,结果显示仅有42人体检结果正常,占总人数的0.6%。
三、教师压力的研究现状1、教师压力的研究方法大量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采用了定性的方法,研究者通过访谈法、个案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研究教师压力源、压力中介变量和压力结果,少数研究采用定量的方法研究教师压力问题,研究者通过针对教师压力源、压力结果设计实验、用具体的手段对教师压力中介调节因素进行干预或训练。
2.教师压力的研究内容2.1 教师压力主要来源的研究基里亚克总结了六种教师的重要压力根源、时间紧迫感、社会地位低、学生无纪律、工作环境差、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同事间的冲突。
库伯列出了一个完全简明的六种工作压力源:有特点工作的压力、角色压力、人际压力、职业发展、组织结构和发展、家庭工作相互作用[1] Elaine研究发现:教师个体的角色准备、职业态度、健康状况职业自信心和自尊心是重要的压力来源[2]林小群研究认为:学生因素、家长因素、工作因素、考试压力、职业期望、学校组织气氛、自我发展需要是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3]。
虽然各个研究者对教师压力的来源进行的不同的研究,但是从他们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教师压力主要来源的认定具有很大相似性,综合起来有以下几部分即组织和工作的特点,工作之外的家庭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
2.2教师压力应对策略的研究应对(Coping)作为压力过程的中介调节要素之一,在众多有关压力处理的策略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Folkman 与Lazarus 将应对定义为:“所有认知和行为上对要求的掌握、减少和容人的努力,将应对方式分“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方式和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方式”马塞尼将应对分为斗争应对与预防应对。
国外关于教师压力应对的研究表明:教师常用的压力应对策略有,尽量适当的处理问题、避免对抗、工作后尽量放松、采取行动来解决问题、控制感情、给特别的工作更多的时间、与他人讨论问题交流感情、有一个健康的家庭生活、提前打算和优先解决问题认识自己的不足[4]。
陈德云提出了:开设教师压力管理培训研讨班、理性一情感疗法、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模式、校长为缓解教师压力而努力等四个应对策略[5]。
四、人口统计变量与教师心理压力的关系研究人口统计变量是指教师的年龄、性别、学历、教龄、学校和教学岗位类型等教师个人资料。
1.教师心理压力的性别差异研究Trueteman和Punc(1992)的研究发现,女教师受到压力和压力源的影响显著大于男教师,但是经过心理干预,女教师的心理压力感更容易得到缓释[6]。
宋利国(2004)关于初中教师心理压力情况的研究表明,女教师在工作负荷因素上的压力比男教师大[7]。
丁凤琴(2006)对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情况的研究表明:在学生因素与家庭人际因素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女教师的学生因素与家庭人际因素比男教师高,且差异显著[8]。
边保旗、樊富珉2006年对中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情况的调查表明,教师压力的性别差异显著,学校压力、素质压力、制度压力和需求压力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男教师要显著高于女教师[9]。
可见,不同研究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可能完全相反或有所区别,这是由于研究的样本不同,年级不同,或研究的方法或工具不同导致的。
2.不同教龄的教师心理压力的差异研究在教龄方面,Kyraeon 1989年的研究表明不同教龄的教师的压力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10]。
但我国岳民庆(2007)的研究表明,不同教龄教师的压力水平与有显著的差异[11]。
王沛、张国礼(2006)研究结果表明:教龄小于或等于5年的教师的压力水平要显著地高于教龄为11-15年以及大于25年的教师;教龄为16-20年的教师的总体压力显著地大于教龄为11-15年、教龄大于25年的教师,而其余的教龄段之间在总体压力感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12]。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问卷调查的样本不够大,或研究的区域有所不同,或研究的学校不同,有的是大学段,有的是高中段,有的是初中段,有的是小学段。
因此,年龄与教师的心理压力研究要针对不同的区域,针对不同的年段进行研究。
3.学历与教师心理压力的关系研究陈华(2002)、李军兰、李金碧(2005)、陈庆、张雪梅、岳民庆(2007)的研究都证实了这一观点[13]。
也有研究表明学历越高,压力越大。
许延礼、高峰强(2003)、宋利国(2004)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14]。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学历越高,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越强烈,如果得不到应有的满足就会产生较大压力。
4.学校类别、学校级别等和教师心理压力的关系在学校类别方面的研究表明,中学教师的压力要高于小学教师,初中教师的压力要高于高中教师。
王沛、张国礼(2005)的研究表明:小学教师的总体压力显著低于初中和高中教师,而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15]。
孙杰远、李青(2005)对黑龙江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省区小学和初中教师的调查表明:在不同城市和不同中小学校任教的教师心理压力存在显著差异[16]。
在学校级别方面,邵光华和顾泠沅(2002)的研究表明: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教师在对教师心理压力感的认知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自我压力感方面差异显著,普通学校的教师承受的压力更大[17]。
五、教师压力研究的评价及建议教师职业是一种全球普遍性的职业,教师压力也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研究的热门话题。
虽然对教师压力的研究已涉及研究方法与内容、压力来源、解决策略等方面,对教师心理压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提到了教师个人、学校、社会等一些方面,但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足,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对象范围不够广泛关于中小学教师压力的相关研究较多,其他教师群体如高校教师、幼儿教师、私立学校、职业学校、少数民族学校的教师的相关研究较少。
不同群体的教师,他们的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及所面临的压力等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的压力状况会存在差异。
但在现实的调查研究中,很多研究者却以某个群体教师的压力状况来判断教师压力的整体状况,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我们应该加强不同群体教师压力的研究多做一些横向的比较,揭示不同群体教师压力中存在的共同性与特异性。
2 研究方法缺乏多样性国内外有关教师压力的研究多数用定性的方法,探索产生教师压力的来源、教师压力应对策略、压力对教师身心健康与行为的影响等问题;同时这些研究通过因素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揭示了教师压力产生的来源,教师压力与教师身心健康及行为的相互关系;另外有少量研究用定量的方法,研究教师如何用合适的方法或策略进行压力应对。
我们需要结合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先调查后实验,通过现象揭示教师压力的本质,总结教师压力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