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研究
轨道交通换乘模式研究

轨道交通换乘模式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愈发引人注目。
而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力军,在解决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中,换乘模式的研究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换乘模式不仅关系到乘客的出行体验,还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的通行效率。
在城市规划和运营轨道交通系统时,充分考虑换乘模式的科学性和高效性,能够为居民提供更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首先,研究轨道交通换乘模式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和人口分布。
城市的地理特征对于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和换乘站点的选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比如,在山区或河流交错的城市中,规划建设地下换乘站可能是一种合理的选择,有助于减少地面空间占用和交通阻塞。
其次,换乘模式的研究需要综合考虑乘客的出行需求和出行行为。
通过对城市居民的出行调查和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人群的出行习惯和喜好。
这有助于确定换乘点的位置和换乘方式的设计。
比如,对于短途出行的乘客而言,设置近距离换乘站点可能更加便利。
另外,换乘模式的研究还需要考虑到交通运营的需求和差异化服务。
根据城市的交通需求和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特点,可以制定相应的换乘策略。
比如,在城市中心区域设置换乘集散中心,能够提供相应的服务设施和信息导航,方便乘客顺利换乘。
此外,换乘模式的研究也需要关注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轨道交通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
通过引入智能导航系统、自助售票机等设备,可以减少人工操作的繁琐和等待时间,提高换乘效率和乘客满意度。
最后,换乘模式的研究还需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通过合理规划轨道交通线路,优化换乘模式,能够减少汽车的使用和空气污染。
同时,合理设置换乘站点和服务设施,鼓励步行、自行车等非机动出行方式,有利于提高城市交通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轨道交通换乘模式的研究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人口分布、乘客出行需求、交通运营需求、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接驳研究的开题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接驳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
然而,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公共交通工具,其覆盖范围有限,且线路通常是点对点的,因此需要通过与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无缝接驳,实现全方位的服务。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接驳即是指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其他公共交通线路相交汇的地点,为乘客提供无缝接驳、便捷快速、安全舒适的换乘服务,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大多数站点旁边都设有公交站台,并且不少站点还设有出租车、自行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但这些换乘接驳设施存在着利用率低、互访不便、交通拥堵等问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二、研究意义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接驳的不便已成为人们出行的一大瓶颈,解决这个问题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选取某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接驳情况的调查研究,探索优化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接驳的途径和方法,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便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接驳的优化方法和措施,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调查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点周边公共交通线路的布局和服务水平,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点内部交通流量特征和换乘需求,评估站点的接驳能力和换乘效率。
3.探索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点与周边公共交通线路之间的有效接驳模式和方案,通过仿真等方法分析和评价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
本文采用文献综合分析、问卷调查和仿真模拟等方法,从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综合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接驳问题。
四、预期结果和贡献本文预计形成一套系统的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接驳优化方案,从减缓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便捷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城市轨道交通的站点布局与换乘优化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的站点布局与换乘优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增长,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环保的交通方式,对于缓解交通压力、改善出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而站点布局和换乘优化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对于提高运输效率和乘客出行体验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论文旨在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站点布局与换乘优化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的重要性与现状(500字)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对于交通系统的运营和乘客出行具有重要作用。
本部分将首先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影响,然后分析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二、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的影响因素分析(500字)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涉及到多个因素,包括城市规划、交通需求、土地利用、地形地势等。
本部分将详细探讨各种因素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的影响,为后续的站点布局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三、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优化方法与模型建立(500字)为了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的站点布局,本部分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优化方法和模型建立技术。
例如,可以通过站点分布模型和网络分析,结合交通需求和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站点选址和布局优化。
另外,也可以采用图论、数理统计等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从而实现站点布局的最优化。
四、城市轨道交通换乘优化研究(500字)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优化是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乘客出行体验的重要环节。
本部分将着重探讨换乘问题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影响,同时介绍一些可行的换乘优化策略,如站点布局设计、换乘通道设计、信息服务等,以提升乘客换乘体验和减少换乘时间。
总结(200字)本论文通过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与换乘优化,旨在为城市交通规划和运营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并为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输效率和乘客出行体验做出贡献。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与换乘优化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城市轨道交通同站台平行换乘形式研究

许磊
(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 院集 团有 限公司 , 天津 3 0 0 2 5 1 )
XU Lei
( T h e T h i r d R a i l wa yS u r v e y a n d De s i g n I n s t i t u t 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Gr o u pC o r p o r a i t o n , T i a n j i n 3 0 0 2 5 1 , C h i n a )
同站 台平行换乘车站几种方案 中, 不 同的同 台 换 乘形式各有优缺 点和适 用条件 。通过比较分析 , 对一般 同站 台换乘车站 , 建议采用 3 层 叠岛同站台换乘; 对换乘客 流量较 大的线路 , 在条件允许 的情况下, 建议采用双站 双向 同站 台换乘 方案, 让 两条地铁线路 同方向和反方向的换乘客 流在相 邻的两个车站完成 , 使 不同方向的换乘客流都得到照顾 。
【 摘 要 】 通过对城 市轨道 交通 中几种常用的 同站 台换 乘形 式与一般的节点换乘方 式进行 分析 比较 , 重点对 两层 双岛四
线换乘 、 3 层叠 岛同向换乘 、 3 层叠岛反 向换 乘、 双站双向同站台换乘 的优缺 点及其适用性进行研 究, 并为抉 乘站设 计提供 借鉴 。 同站 台平行换乘车站是地铁车站设 计中换 乘最为便 捷的方式, 两条 线的换 乘客 流在同 1 个 站台层可以 实现换乘 在
i nu r b a nr a i l t r a n s i t , n df a o c us e s o nt h ea d v a n t a g e s a n dd i s a d v nt a ag e s o f t wo — i s l a n df o u r — l i n et r a n s f e r , t h r e e - l a y e r s u pe r i mp o s e di s l nd a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换乘方式及特点分析题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换乘方式及特点分析题
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的车站换乘方式主要有两种:分离换乘和直通换乘。
1. 分离换乘:也称为无缝换乘,是指在车站之间设置专门的换乘通道,乘客可以在不出站的情况下换乘不同线路的列车。
这种换乘方式的特点是方便快捷,乘客不需要额外购票或进站,换乘过程较为顺畅,减少了换乘时间和麻烦。
2. 直通换乘:是指换乘时需要先出站再重新进站的方式。
在换乘车站,乘客需要购票、出站后再购买新的票重新进站乘坐下一趟列车。
这种换乘方式的特点是乘客需要一定的步行距离,并且要进行票务的处理,相比分离换乘来说,换乘时间和步骤稍显繁琐。
两种换乘方式各有优劣,一般来说,地铁线路交叉密集的城市会采用分离换乘的方式,以方便乘客快速换乘不同线路,提高运输效率。
而地铁线路较为简单的城市则可能采用直通换乘的方式,来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此外,地铁车站换乘还会考虑人流量和站点布局等因素,以提供良好的乘车体验和便利的换乘环境。
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设计旨在为乘客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服务,提高公共交通的实用性和吸引力。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优化与规划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优化与规划研究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现代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和乘车体验,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优化与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轨道交通换乘优化与规划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换乘优化的重要性换乘是城市轨道交通中常见的乘车方式,尤其是在多线路、多站点的交通网络中更为常见。
优化换乘可以缩短乘客的乘车时间,提高出行效率,减少换乘的不便和不适。
此外,优化换乘还可以减少车站人流压力,降低交通拥堵,并改善乘客的出行体验。
因此,换乘优化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换乘优化的主要挑战在实际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换乘优化常常面临以下挑战:1. 路线规划挑战:多线路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如何确定最优的换乘路径成为关键问题。
需要考虑换乘时间、站点间距、座位容量等因素,同时还要兼顾换乘点人流量和换乘步行距离的影响。
2. 站点设计挑战:换乘站点的设计对换乘优化有着重要影响。
换乘站点应该合理布局,减少乘客的换乘时间和不必要的行走距离。
合理设计的站点结构和引导标识可以提高乘客的换乘效率和乘车体验。
3.人流控制挑战:在高峰期,换乘站点常常人满为患,导致出行拥堵和乘车不便。
如何合理控制人流,平衡换乘站点的负载,是换乘优化中的重要问题。
三、换乘优化的解决方案为了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体验,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解决方案:1. 多维度换乘规划:通过建立全面的乘车模型,结合时刻表、车辆调度等信息,利用最新的算法和技术,提供多维度的换乘规划。
这样可以为乘客提供更准确、更灵活的换乘选择,同时考虑到换乘时间、换乘步行距离、车辆负载等因素。
2. 站点智能设计: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换乘站点进行智能设计。
例如,在站点内设置导航标识,引导乘客快速找到换乘通道;合理布置站台和候车区,减少换乘乘客的行走距离;增设电子显示屏,提供实时列车信息,方便乘客及时获取换乘信息。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设计与优化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设计与优化研究随着城市发展的迅速和人口的增长,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愈发严重。
为了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乘客出行体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而在轨道交通网络中,换乘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设计与优化进行研究,以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
一、换乘站设计的原则换乘站是轨道交通网络中不同线路交汇和转换的重要节点,其设计需考虑以下原则:1. 便捷性:换乘站的布局应合理,使乘客在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过程快捷、方便。
站台之间的距离和换乘通道的长度应尽量缩短,减少换乘所需的时间和劳累感。
2. 易识别性:换乘站内应标明清晰的指示牌和标志,使乘客可以迅速找到所需的换乘通道和目标线路。
合理的导向系统和明确的换乘指示,对于乘客的换乘体验非常重要。
3. 安全性:换乘站的设计应考虑到乘客的安全。
站内应设置足够的出口、紧急通道和安全设施,并进行良好的照明和防滑处理。
4. 人性化:换乘站的设计应注重人性化,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站内应配置舒适的座椅、休息区和设备,同时提供便利的无障碍设施。
5. 多样性:换乘站应根据不同的乘客需求设置不同的设施和服务,如儿童乘车服务、残疾人辅助设施、购物和餐饮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二、换乘站优化的方法在换乘站的设计中,如何优化站点布局和运营服务,提高乘客的换乘体验以及交通运输效率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1. 换乘站布局优化:在换乘站的布局中,应根据实际需求和空间限制,合理安排不同线路的站台和换乘通道。
通过运用交通仿真模型和优化算法,可以评估不同布局方案的效果,并找出最优方案。
优化的目标可以是最小化乘客的换乘时间,最大化站台和通道的利用率,或者是减少换乘站的空间占用。
2. 运营服务优化:换乘站的运营服务是提高乘客体验和交通效率的关键。
通过引入智能调度系统、自动售票机、信息发布系统和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可以提高乘客的服务便利性和信息获取能力。
轨道交通车站换乘模式设计与研究

轨道交通车站换乘模式设计与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出行效率和舒适度的追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而在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营中,车站的设计和建设尤为重要。
其中,车站换乘模式的合理设计和研究,可以使乘客出行更加便捷和顺畅,提高轨道交通出行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就车站换乘模式的设计和研究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车站换乘模式的基本概念车站换乘模式,指的是旅客在轨道交通车站进行不同线路、不同车型、不同方向之间的转换,是轨道交通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车站换乘模式包括不同车站之间的换乘,同一车站内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不同站台之间的换乘等。
二、车站换乘模式的设计原则和方法1.设计原则(1)人性化原则。
要充分考虑乘客出行需要、习惯和心理特点,在车站的布局、设施、引导标示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使乘客能够更加轻松、便捷地完成出行。
(2)合理化原则。
要根据轨道交通线路的特点和运行情况,量身打造合理的换乘模式和布局,使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更为顺畅和高效。
(3)安全可控原则。
要加强车站换乘区域的管理和监控,保障乘客人身和财物安全,同时要保持车站正常运营秩序。
2.设计方法车站换乘模式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隔板式该换乘模式采用设置隔板或分离式站台的方式,以达到不同车站之间或同一车站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效果,适合于车站站台较长的情况。
例如北京地铁4号线的张坊站和金葫芦沟站。
(2)中央式该换乘模式采用在车站设置中央换乘区的方式,以实现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适用于同一车站不同线路之间换乘的情况。
例如上海地铁8号线的人民广场站和大世界站。
(3)岛式该换乘模式采用在同一站台设置多个线路岛式加接站台,以达到不同线路、不同方向之间的换乘效果,适用于车站站台较窄的情况。
例如深圳地铁2号线的岗厦站和会展中心站。
三、车站换乘模式的实践案例1. 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南京西路站为典型的中央式车站换乘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4 合用站台换乘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处于不同平面, 通过某一
图 6 多站台换乘 3 与私人交通工具的换乘
与城市轨道交通接驳的私人交通工具大致可分
为非机动车( 以自行车为代表) 和机动车( 以小汽车 为代表) 两大类型。
轨道交通与自行车之间的换乘按自行车和地面 常规公交两种出行方式等距离、等时耗的临界值( 也 称公交转换距离) 计算, 两种出行方式的公交转换距 离为 5~ 6km 或 30m in 左右。考虑到地面常规公交 向轨道交通运送客流的高效率, 可将自行车的合理 换乘距离定为 3km 以内, 在此范围内为骑车者设计 安全、舒适、方便的自行车道。对自行车交通网的设 计应考虑近距离出行方便, 远距离出行限制的原则, 并减少其对干道的冲击, 用大运量的轨道交通和地 面常规公交解决区域间的交通。但应注意这种换乘
# 83 #
总第 153 期
共交通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 P + R 系统已使换乘站成为一种交通建筑物, 即整幢大 楼从地下到地上都是为公交换乘服务的, 其间分层 布设了各类交通工具的换乘设施, 包括联系不同公 交线路下客站与上客站及私人交通停车场之间的交 通设施、便捷的通道及自动电梯等, 给乘客提供种种 方便。 4 结束语
( 见表 1) 。 表1
换乘形式比较
换乘形式
特点
适用范围
同站台
直接 换 乘, 换 乘 量 大
两条 线的列车停 靠同 一站台
站台 换乘 不同站台
站厅换乘 通道换乘
通过天桥 地道或 梯 道换乘 通过共用 站厅换 乘 或将各站 厅连通 进 行换 乘, 乘 客 需 上 下楼梯 车站 各 自 独 立, 通 过联络通道换乘
关键词: 轨道交通; 换乘; 城市交通运输经济; 交通工具 中图分类号: U 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6921( 2007) 23 ) 0082) 03
所谓/ 换乘0 , 是指乘客从一种交通工具转换到
另一种交通工具, 或从一条路线转换到另一条线路。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是指出行者为到达目的地, 进行
( 1. 兰州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2. 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北京 100044)
摘 要: 换乘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规划设计换乘站, 可使乘客换乘更 快捷、更方便, 同时也会减少各个方向的客流交叉。为此, 本文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多种交通工具的 换乘方式, 并分析探讨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性。
一个知识广博、门类众 多、信息 繁杂多变的社 会活 动, 企业决策的问题日益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要 适应这种形势, 必须用领导层集体智慧实现决策民 主化、科学化。任何一位企业领导, 不论能力多大, 单凭个人的经验和智慧, 难以完成复杂多变的决策 任务。因此, 要把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人才, 按照一 定规则合理地组建成能进行科学决策的领导层。 2. 3. 3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构筑企业内部合作协 调关系是保障。
只适合于城市外围的车站, 以有利于提供自行车的 停放场地, 对于市区尤其是市中心的车站, 由于路面 空间和停放空间的不足, 不宜采用自行车直接与之 换乘的方式, 地面常规公交与自行车的换乘设置也 应避免与轨道交通枢纽站重合和过分接近。
私家车与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在小汽车拥有率 较高的国家非常普遍, 即由居住点开车前往大容量 轨道交通车车站, 再利用轨道交通前往目的地。存 车换乘 P( Park) + R( R ail t ransport ation) 是现代化公
[ J] . 长沙交通学院学报, 2000, 16( 2) : 67- 72. [ 4] 蒋永康.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探讨[ J ] . 城市
轨道交通研究, 2000( 3) , 45- 48. [ 5] H. B. 普拉大金, B. R. 霹格列 依著, 刘其斌等
译. 枢纽内各种交通方式换乘研究[ M ] .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1988, ( 10) : 11- 93. [ 6] 蔡时君. 城市轨道交通[ M] . 上海: 同济大学出 版社, 2000: 1- 89. [ 7] 黄文娟.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 交换乘协调研究 [ D] . 西安: 长安大学, 2004: 23- 25. [ 8] 张学尽.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性 研究[ D ] .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 2004: 13- 17.
择合适的车站布置形式。根据上述原则, 结合两条
线路常见的相互交织形式, 如垂直交叉、斜交、平行 交织等情况, 换乘方式可分为同站换乘、通道换乘、
站外换乘和组合式换乘等多种形式。
在换乘方式的构思过程中充分运用无缝换乘的
理念, 最大程度的方便乘客。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
可分为: 同站台换乘、站厅换乘和通道换乘三种形式
车站深埋对换乘耗时影响甚大, 从节约乘客的 时间来看, 如果车站的空间布局能按上下楼梯的最 小高度布置的话, 地面车站是最有利的, 深埋车站对 乘客不太方便, 且上下自动扶梯的时间较浅埋车站 多出 0. 5~ 2 倍。在深埋相差过大的各路线间换乘 将造成许多不便并花费很多时间, 其垂直距离过大, 并且不符合乘客换乘心理。因此, 建设枢纽时应充 分考虑城市建 设现状及将来出现换乘 枢纽的可能 性。
量、城市用地约束条件、科学技术水平、施工能力、经 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布局时, 我们应注意 以下原则:
¹ 当公共汽车从主要干道进出换乘站时, 最好 能提供公交车优先的专用道或专用标志; º 公交停 靠站和站台的数目, 应有接驳交通工具的线路数目、 车辆配备、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车辆停靠所需空间 决定, 并应为将来线路发展留有余地; » 换乘线路应 尽可能短, 换乘枢纽应布置紧凑以减少换乘步行时 间; ¼当人流在广场汇集时, 应避免密集的地面交通 的平交, 可采用地下步行通道或地下步行广场与轨 道交通站台衔接。其衔接应有利于人流沿站台均匀 分布并符合客流量需求; ½ 车站与地面公交顺利换 乘, 应使公交车站尽可能靠近地铁出入口, 位于十字 路口的地铁车站, 如果在四个方向都有出入口, 应在 出入口处设置明显的指示通往 不同公交车站 的标 志; ¾出入口布置应有利于各方向乘客换乘, 应尽可 能使乘客横穿街道的次数减少。
图 1 邻站同层双岛换乘示意图
图 2 联合换乘站 通过研究得知: 换乘耗时与换乘路线上所有的 走廊, 自动扶梯, 楼梯的总长度成正比。事实上, 换 乘时间还取决于站台, 步行走廊, 自动扶梯, 楼梯等 的通过能力是否适应换乘客运量。因此, 须根据远 期客运量的要求来考虑: 2007- 05- 26 作者简介: 王相平( 1980- ) , 男, 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 与管理。
( 上接第 81 页) 其经营决策的信心。 影响企业决策机制的因素主要有: ¹ 结构性因
素。包括领导制度、组织设置、企业人员素 质结构 等; º 过程性因素。包括决策程序、决策方法、信息 渠道等。因此, 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不可忽视两个 重要问题: 一是组建能进行科学决策的领导层。当 企业发展至一定的规模, 最高领导层的决策能力便 成为决定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性因素。现代商战是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 轨道交通将成 为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其换乘问题也将日益 突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发展与城市规 划之间总存在一些矛盾, 给大多数轨道交通换乘站 点的建设留下了困难。因此, 对于轨道交通换乘站 点需要首先在城市规划中加以有效控制, 为换乘站 点寻求技术最优、投资最省、社会经济效益最好的换 乘方式提供条件; 轨道交通换乘站点的设置, 也要因 地制宜, 融人城市综合空间的开发中。地下空间是 城市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城市功能的延伸, 其综 合性的开发将是解决中心城区用地、交通等矛盾的 重要途径, 利用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建设机会建立综
内蒙古科 技与经济
合交通体系, 解决城市空间与城市交通功能之间的 矛盾。
[ 参考文献] [ 1] 李世雄. 城市轨道交通线的交叉、衔接及换乘
[ J ] . 上海铁道科技, 2001, ( 3) : 30- 32. [ 2] 沙滨等.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对比分析[ J] .
城市交通, 2006, 4( 2) : 11- 13. [ 3] 谭煜等. 城市综合客运交通 体系中换乘研究
# 82 #
王相平, 等 # 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研究
2007 年第 23 期
计。
2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共交通的换乘 按系统的观点,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交
通骨干, 其单独存在发展是不经济和非有效的。它 应该与地面公交、航空港、铁路车站、市郊铁路、自行
车等交通方式密切配合。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换乘形式与换 乘客流
图 3 常规公交路边停靠换乘 优点: 可以利用现有的公交车站, 不必另建, 适 用于换乘量小、站点受用地限制的车站。缺点: 换乘 时间受通道长短及通行能力的影响, 随着客流量的 增加站台宽度有可能不能满足要求, 换乘距离较长。 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处于同一平面, 公交车停 靠站和轨道交通车站的站台合用, 并用地下通道联 系两个侧式站台, 如图 4 所示。优点: 确保有一个方 向的换乘, 不但方位好而且步行距离短, 适用于某一 方向换乘客流量大、且有较大的用地来布置的车站。 缺点: 要求轨道交通的地下站厅宽, 另一方向的换乘 需要通过地下通道来进行, 工程量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