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马铃薯种植技术
膜下滴灌技术在马铃薯种植中的应用

水 灌溉 作 为项 目建设 的 重 中之 重来 抓 ,把 膜 下滴 灌
技 术应 用 到 马铃 薯 的种 植 中 ,大力 发 展膜 下 滴灌 技
术 灌溉 , 大 做强 马铃 薯 主 导产 业 , 得 了非 常显 著 做 取 的节水 效 果 和开 发效 益 ,群 众 的认 知 度 和积 极性 非 常 高涨 。
21 0 0年 夏 季我市 遭 遇 了 5 0年不 遇 的特 大旱 灾 .
特 的美 味而 闻名全 国。2 0 0 9年该 市被 中国食 品工 业 协 会 正 式命 名 为 “ 国 马铃 薯 之 都 ” 目前 马 铃 薯 已 中 , 成 为全 市农 民脱 贫致 富 的 主导产 业 。但 由于 地下 水 资 源 匮乏 和 连年 严重 干 旱 ,严重 制 约 了全 市 马铃 薯 的发展 和农 民增 产增 收 。 面对水 资 源严 重 短 缺 的实
业 生产 方 式 , 大 的发展 了农 业 生 产力 , 大 幅度提 极 在 高水 资源 利用 效 率 的 同时 .也 引发 了农 业 生 产 方式 的变革 。一是 改变 了传统 的农 田水 利建设 方式 , 高 提
了土地 利用 率 。成 片 的土地再 也不 用修渠 、 埂和挖 打 沟, 土地 利用 率平 均提 高 了 5 7 - %。滴灌不 受林 网 、 地
一
比漫灌 每 亩省 下 5个 ,有 效 地 减轻 了农 民 的劳 动强
度, 节约 了人 工开 支 。 2社 会 效 益 。膜 下 滴灌 技术 从 根本 上 改变 了农 .
滴地均匀 、 时、 定 定量 浸 润 作 物 根 系 发 育 区 , 根 供
系 吸收 。膜 下滴 灌 系统 由水 源 工程 、 部 、 下输 水 首 地 管 网 、地 上 输水 管 网 和滴 管带 组 成 ,具有 显 著 的节 水、 肥 、 产 、 节 增 增效 、 省工 等优 点 。 二 、 市 膜 下 滴 灌 实施 情 况 全 从2 0 0 9年 开 始 ,针 对 喷 灌 耗 水量 较 大 的实 际 , 我 市将 膜下 滴 灌作 为全 市 节水 技 术 发展 的重 点 和方 向 .主要 推 广 马铃 薯膜 下 滴灌 种 植 ,首 先在 局 部旗 县 进行试 验 示 范 ,0 0年 在 全市 大 面积 推 广 。目前 , 21
马铃薯滴灌高产栽培技术

控 制在 1~ 5 催 芽 1 0 1 ℃, 5天左 右 , 当芽 眼萌动见 到小
白芽锥 时切块 。
3切 块 拌 种 .
肥与种 薯分开 施 , 保持 1 米 以上 。 间距 O厘
四、 田间管理
1除 草 .
播前 2 3天切 块 , - 切块 大小 以 3 - 0克 为宜 , 05 每
药越早 、 温度 高 , 叶效果越 好 。 脱 我团 2 1 0 0年 9月 1 O 日前 喷 洒脱 叶剂脱 叶效 果最 好 , 叶率 为 8 % ; 脱 6 9月 1— 4日喷洒 脱叶剂脱 叶 率为 8 %; 01 2 9月 1- 8日喷 41 洒脱 叶剂脱 叶率为 7 %。 8 脱吐 隆在 1 ℃以上 , 5 温度 越
土严 实 。
3施 肥 .
3滴灌带铺 设 .
6 农村 技 21 1) 科 0( 02
N o n g C u n K e J i
- … 一 … ’ 一 … 一 ’ … 一…
i l i 几采 槁 采 净 率 措 施
察布 查 尔六 十七 团农技推 广站 张 茂兰
2调 种催 芽 .
种薯 在播 前 1 - 5天进 行调 种或 出窖 ,装 在麻 01 袋 或 网袋里 , 于有 散光 的室 内或 日光温 室 中 , 置 温度
未 施基肥 的地块 , 随播 种带 种肥 ,6 6 7米 二铵 带 1- 5千克或 三料 1- 5千 克 、 肥 8 1 01 01 钾 ~ O千克 。种
N ong
… … … 一 . … … … … … … … … … … ,
n
…
K
~
e
,
Ji
, … … …
_ .
马 铃 薯 滴 灌 高 产 栽 培 技 术
马铃薯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作者:王晓娟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2021年第3期王晓娟马铃薯是内蒙古地区的优势经济类作物和粮食型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100万亩以上。
最近几年,随着国家提出的马铃薯主粮化以及种植结构调整和马铃薯种植效益的提高,马铃薯的播种面积呈现逐年升高趋势,但由于受到传统栽培模式的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一直难以提升,限制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在今后马铃薯种植过程中,通过积极推广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带动地区马铃薯种植产业的发展。
本文主要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分析了马铃薯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现将具体研究内容介绍如下:一、选对种地通常情况下应该选择地势平坦,土壤疏松多孔,有机质含量丰富,以壤土和沙壤土为宜,要确保种植地周围有着充足的灌溉条件,排灌设施良好,前茬作物最好是玉米、高粱、谷子等禾本科作物。
避免连续多年再从一个地块种植切割类作物,要执行三年以上的轮作制度。
前茬作物收货之后立即进行土壤深松处,理深松深度控制在30~35cm,早春对土壤进行一次旋耕灭茬,确保地面平整,土壤细碎,不存在明显的大土块,不存在根茬,并结合整地每亩追施完全复苏的有机肥2000~3000kg,田间干旱时应该先灌溉再播种,营造一个良好的墒情。
再播种之前还应该做好土壤消毒工作,每亩选择使用90%的敌百虫晶体0.04kg和10kg的细土混合均匀之后撒施,很好地预防地下害虫。
二、种薯准备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种植制度,病虫害流行特点,栽培管理水平和市场需求,选择高、产稳、产生产性能优异、抗逆性较强的优质脱毒马铃薯品种。
在内蒙古巴林右旗常用的马铃薯品种主要包括克星1号、紫花白、夏波蒂、大西洋、早大白、费乌瑞它等。
播种前20~25天,将种薯从地窖当中取出,选择品种特性比较典型,种皮光滑,不存在病虫害威胁,色泽鲜明的健康种薯,剔除患病薯、畸形薯和已经生长出纤细丛生幼芽的种薯。
挑选出来的种薯放置在散射光下进行充分的晾晒,然后放置在催芽室当中进行催芽处理,保证温度控制在12~15度,避免阳光直射,防止低温冻害。
内蒙古察右中旗马铃薯膜下滴灌种植技术

内蒙古自治区察右中旗马铃薯膜下滴灌种植技术为了促进我旗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按照马铃薯示范基地项目的实施安排,将马铃薯膜下滴灌示范田设在我旗铁沙盖镇红土圪塔村,马铃薯膜下滴灌规范化高产种植技术实施方案如下:一、选地选择地势平坦、地块比较集中,便于机械作业的沙壤地做示范田。
二、品种选择选择高产优质、商品率高的品种克新一号脱毒原种做为主栽品种。
三、播前准备工作做好播前准备工作,是确保马铃薯膜下滴灌种植高产的关键。
因为,马铃薯膜下滴灌,一般滴灌管道的铺设、施肥、播种和铺膜都是一次性完成的。
因此,播前各项准备工作都不溶忽视。
(1)种子处理。
做好种子处理工作是确保马铃薯田苗全、苗壮、高产的主要措施,做好种子处理一般可增产18-20%。
种薯出窖与挑选:将马铃薯种子播前20—30天出窖,边晾晒边剔除病薯、畸形薯、杂薯和冻薯,选择薯形整齐、表皮光滑、品种特征明显的种子做种薯(或选50克左右的健康小整薯做种,可增产15-20%);催芽:将种薯放置在有光的室内让种子均匀受光,在芽长1—1.5厘米幼芽变绿变紫后切籽;切籽:切籽时为了防治环腐病,要进行切刀消毒。
(方法: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分钟;也可用开水消毒,即在煮沸的开水中加点盐,将切刀浸泡8-10分钟。
)切籽后用草木灰拌种,等刀口愈合后即可播种。
(2)施基肥。
覆膜技术是一项覆肥不覆瘦的高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化经营技术,因此,施肥量应比露地栽培多30—40%才能满足马铃薯对养分的需求。
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3000千克,碳铵50千克,或施用农家肥加马铃薯专用复合肥40—50千克,结合深耕翻入田中做基肥(一般耕翻深度为8-9寸);将二铵和硫酸钾各20千克做种肥,用播种覆膜机结合播种一次性施入。
四、播种(1)播种时间:一般在四月中下旬到五月初播种为易。
如果是机械覆膜人工点种的地块,要适当提前铺膜播种,以防延误播期。
(2)播种方法:播种密度,一般膜距1—1.1米,采取宽窄垄播种的方式,大行距70厘米,小行距30厘米,株距40厘米,亩保苗2800-3000株。
马铃薯覆膜滴灌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1 地块 选 择 与基 肥 施 用
1 . 1 地 块选 择
0 . 4 ~ 0 . 5 m 的迷宫 式滴 灌带 地 下茎 膨 大形 成经 济 产量 ,应 选 择 土层
深厚 ,肥力中上等 ,保水保肥 ,排水 良好 ,结构疏松 的轻 砂壤土 ,要求 达到地 面平 整土壤 细 ,无 前作 根茬 。 地块应做到深 、松 、平 、 净及有水源灌溉条件 ,一个
云 南 农 业 斟 技
3 6
Y u n n a n N o n g y e K e j i
2 0 1 3年 第 4期
蜀 罾覆羁 缅糟
商
豁熬
朱 丰
( 寻 甸县 羊街镇 农林 水 综合服 务 中心 ,云 南 寻甸 6 5 5 2 0 9 )
昆明市各地的积温 、日照条件和土壤条件都适合
收稿 日期 :2 0 1 2 - 1 1 - 2 1
滴灌 系统 的首部 枢纽 包 括 动力 机 、施 肥 ( 药 )装
2 0 1 3年第 4期
云 南 农 业 斟 技 Y u n n a n N o n g y e K e j i
3 7
置 ,过滤设施和安全保护及测量控制设备 。其作用是
独立 的输水 管道设计灌 溉单元 以 2 ~ 3 h m 土地为 宜 。
1 . 2 基肥 施用
滴 灌 系 统 一 般 由水 源 工 程 ,首 部 枢 纽 ,输 水 管 网 ,滴 头及控 制量 测装 置和保 护装 置 等组成 。
3 . 2 . 1 水 源工 程
滴 灌 系 统 的水 源 可 以 是 机 井 、泉 水 、水 库 、渠 道 、江河 、湖 泊 、池 塘等 ,但 水 质 必须 符合 灌 溉水 质 的要 求 。滴灌 系 统 的水源 工 程一 般 是指 从水 源 取水 进 行 滴 灌 ,及 修 建 的拦 水 引 水 、蓄水 、提 水 和 沉 淀 工
冬早马铃薯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其上,将地膜覆盖种植技术与滴灌技术相结合的 一种高效节水灌溉栽培技木 , 滴灌带利用管道系统 供水 , 让马铃薯根部供水成滴状、缓慢、均匀 , 定 时、定量地浸润马铃薯根系发育区 , 使马铃薯主要 根系区的土壤始终保持在最优含水状态 , 地膜覆盖 则进一步减少了马铃薯根部水分的蒸发 , 比漫灌节 水 20% ~ 60%以上、节肥 40%以上,增产 20%以上, 同时改善了马铃薯的品质 , 提高了商品率。
2018·11
技术推广·推广园地
冬早马铃薯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黎国荣 (师宗县农业局 , 云南师宗 655700)
摘 要:马铃薯膜下滴灌节水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 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效益的 有效措施。对马铃薯的品种选择、地膜覆盖、滴灌系统的铺设、水肥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产品收获等技 术进行了阐述 , 为师宗县冬早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冬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水肥管理;虫害防治
师 宗 县 五 龙 乡 低 热 河 谷 槽 区, 终 年 气 候 温 和, 夏 无 酷 暑, 冬 无 严 寒, 春 暖 干 旱, 秋 凉 湿 润,雨热同期,干湿分明。年平均气温 20 ℃,最 高气温 29.9 ℃,平均最低气温 9.7 ℃,年平均降雨 量 1204.6 mm,气温、日照、水、土壤都适合冬马 铃薯的生长。目前 , 师宗县马铃薯灌水绝大多数用 大水漫灌的形式,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马铃 薯膜下滴灌技木是指把滴水器铺于地表 , 农膜覆盖
北方马铃薯高垄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

2 选 地播 种
把 炼 芽 薯 块 置 于 阳 光 直 射 处 , 下 翻 动 l2次 , 严 格 精 选 上 再 1 次 待 幼 芽 变成 绿 色 或 紫 绿 色 , 上去 手感 像 硬 胶 皮 一 样 . 摸 出
芽较 整齐 . 长 约 l r 时 即可 切 块 播种 ( ~ d 。 芽 cl f 3 5 )
种薯时 , 严格去除表皮 龟裂 、 要 畸形 、 头 、 眼 坏 死 、 有 病 斑 尖 芽 生
或脐部黑 病 丰产 的重 要措 施 。播 前 催 芽 . 可 以促 进 早熟 , 高产 量 。 提 同时 , 芽 过 程 中应 淘汰 病烂 薯 , 催 以减 少
播 种 后 田间病 株 率或 缺 苗 断垄 现象 发 生 , 利 于培 育 全苗 、 苗 。 有 壮
催 芽 方 法 :播 种前 2 d将 精 选 好 的种 薯 摊 放 在 温 暖 避 光 的 0
室 内 . 度 保 持 在 1~ 0c. 隔 2 3 温 5 2c 每 ~ d翻 动 1 , 使 种 薯 见 光 次 不
内蒙古农业科技 2 1()12 0 l4 :0
I n rMo g l rc lu a c e c d T c n lg n e n o i Ag i u t r lS i n e An e h o o y a
北方马铃薯高垄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
金丽萍 . 张 雄 . 孙 国 梁
待 芽 眼 处 露 白芽 顶 出 . 摊 于 室 中地 上 . 散 射 光 ( 让 阳 散 见 不 光直 射 ) 上 下 翻动 1 2次 , 薯块 见光 均 匀 ( d左 右 ) , ~ 使 5 。
45 蹲 芽 .
马 铃 薯 与 其 他 作 物 合 理 轮 作 是 调 节 土 壤 养 分 . 少 病 虫 杂 减 草 蔓 延 危 害 的 重 要 措 施 。 马 铃 薯 适 合 与 禾 谷 类 作 物 轮作 . 宜 不 与 茄 科 作 物 或 块 根 作 物 轮 作 马铃 薯 不 宜 重 茬 或 迎 茬 . 实 行 要
膜下滴灌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营养 元 素失 衡 , 尤 其 马铃 薯 覆 膜 及 膜 下 滴 灌 技 术 是 一 项 高 投
入, 高 产 出的 集 约 化经 营技 术 , 因此 , 施 肥 量 应 比露 地 栽 培 多
方施肥、 病 虫 草 害综 合 防 治技 术 . 实现节本 、 低耗 、 高产 、 高 效
的 马 铃 薯 商 品薯 规 范 化 生 产 。下 面 是 亩 产 3 0 0 o千 克 马 铃 薯
栽培技术。
一
3 0 %~ 4 0 %, 才 能 满 足 马铃 薯 对 养 分 的 需 求 . 一 般 在 覆 膜 前结
合 整 地 亩施 优 质农 家 肥 3 0 0 0 ~ 4 O O O千 克 . 羊粪有机肥 2 5 0千
克, 测 土 配 方肥 ( 1 8 ~ 1 2 — 1 0 ) 5 0千 克 作 基 肥 , 测 土 配 方专 用 肥
是 对 窖 藏 或 调 回 的 种薯 在 播 前 2 O天 ,进 行 播前 催芽
晒种 , 在 切 种 前认 真精 选 一 次 , 剔除病烂和退化薯 , 二 是 种薯 切块要求在播 前 2 ~ 3天 进 行 .切 块 时 要 纵 切 将 顶 芽 一 分 为 二. 切成楔状 , 每个 切 块 留 存 2 — 3 个 芽眼, 平 均 单 块 重 量 达 到
可播 种 , 用播种覆膜机铺管, 覆膜 , 施种肥 , 播 种 一 次完 成 。
2 . 播 种 深 度 。砂 质 土 l 0 ~ 1 2厘 米 , 壤质土 8 — 1 0厘 米 , 粘
质土 6 ~ 8厘 米 。
选择地势平坦、 地块 比较 集 中 , 有灌 溉 条 件 , 便 于 机 械 化
3 0 — 5 O克 。 并在 切种时要注意切刀 和切板的 消毒 。 消 毒 液 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滴灌马铃薯种植技术(一)选地1、要选择土层深厚(40公分以上),土质疏松,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较丰富,地势较平坦,水源方便充足,无内涝的地块。
2、选择PH5.5~8.0的中性和微碱性的壤土或沙壤土。
3、马铃薯要尽量避免重茬,尽量避免与茄科作物(西红柿、茄子等)和根茎类作物(甜菜等)连作。
豆科作物、禾本科作物是马铃薯的良好前茬。
(二)整地选定的地块要进行深翻(以夏秋翻为最好),深度要达到30-35厘米左右。
翻后施肥耙平(顺翻横耙或对角把),做到地平、土细、上实下虚,疏松保墒,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三)选种1、根据种植目的,依据市场的需求、价格,选择种植不同的马铃薯品种。
目前北方种植的主要马铃薯品种有大西洋、费乌瑞它、克新一号、夏波蒂、底西瑞。
2、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和生产条件,以及当地的种植习惯与种植方式,选择种植早熟、中熟或中晚熟品种。
3、选择真正脱毒的、符合质量标准的原种或一级种薯作种薯。
(四)切种播前10天左右种薯出窖。
播前2-3天切种。
切块40-50克,机播以近正方形为好。
切刀用75%的酒精或0.4%的高锰酸钾液认真消毒。
切后及时拌种。
方法是:10000公斤薯块用3公斤78%科博加5公斤70%甲基托布津(或5公斤50%多菌灵)加100公斤滑石粉均匀拌种。
为预防早期低温冷害,促进根系发育,可用30毫升海绿素拌150公斤种薯。
装网袋后小垜防雨通风。
切种薯严把消毒关,防止细菌感染。
(五)播种1、播种时间:土壤10公分深处温度6-8度(固阳地区4月28--5月10日)为最佳播期。
2、播种深度:种子播在地平面下8-10公分处为宜,覆土13-15公分为宜。
土壤湿度大和膜下滴灌可适当浅播。
3、播种密度:根据品种和用途决定,商品薯每亩3200-3500珠左右,种薯5000珠左右。
4、播种方法:90公分大垄单行密植或90公分大垄双行小行距40公分地膜种植。
(六)施肥1、施肥原则按照农家肥和化肥相结合,底肥和追肥相结合,大、中量元素肥和微量元素肥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平衡施肥、全营养施肥。
2、施肥的根据(1)实践及试验数据提供,生产一吨马铃薯需纯氮5公斤、纯磷2公斤、纯钾8公斤、纯镁2公斤、纯钙0.5公斤、纯硫0.5公斤、纯硼10克、纯锌50克、纯锰50克、纯铁10克、纯铜2克。
(2)马铃薯萌芽后15天开始吸收养分。
氮营养期100天,磷营养期110天,钾营养期90天,中微量元素营养期100天。
氮肥的当年利用率约42%,磷肥的当年利用率约25%,钾肥的当年利用率约50%,中量元素的当年利用率约50%,高质量的微量元素当年利用率约65%。
(3)马铃薯从土壤中吸收养分除受温度、湿度及肥料移动性的影响外,还受土壤PH值的影响,当PH值小于6时大量元素难以吸收,而当PH值大于7时微量元素难以吸收。
(4)近年来随着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复种指数的增加,导致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加剧贫乏,马铃薯疑难杂症增多。
碱性土壤降低对锰、锌、铁、硼、镁等的有效吸收,影响产量的提高。
叶面补充高质量的微量肥已成为当今马铃薯生产中的一大趋势。
3、施肥量的确定(1)根据上年末土壤养分测定值确定当年施肥量施肥量(纯量)=目标产量需肥量-土壤当年供肥量土壤养分供应量(kg/亩)=土壤养分测定值(mg/kg)×0.15×校正系数0.8。
其中:0.15——是将养分换算成每亩耕层可提供养分数量的一个系数;校正系数0.8——马铃薯可利用土壤速效养分的80%。
施化肥数量=纯量÷(元素百分含量×当年利用率)。
(2)根据地力和经验确定施肥量以亩产3000公斤为例,在无科学测土情况下,土壤本身肥力按亩产1000公斤记,还需增加施入纯氮24公斤、纯磷16公斤、纯钾32公斤、纯镁5公斤、纯钙2公斤(主要由土壤、太阳、叶肥补充)、纯硫2公斤(由硫酸镁、硫酸钾补充)、纯硼30克、纯锌200克、纯锰200克、纯铁30克、纯铜8克。
(3)根据肥料品种的确定施肥量专用肥15-19-11肥每亩80公斤,50%硫酸镁每亩10公斤,46%尿素每亩20公斤,硝酸钾(13.5-0-44.5)每亩10公斤,50%硫酸钾每亩10公斤,52%水溶性硫酸钾每亩15公斤,99%磷钾动力每亩3公斤,11.1%全家福营养液每亩120毫升,50%海緑素每亩30毫升。
(计:每亩施纯氮22.55公斤、纯磷16.76公斤、纯钾27.05公斤、纯镁5公斤、纯微量元素18克)。
4、施肥方法(1)播前施底肥把已准备好的专用肥15-19-11肥每亩40公斤、硫酸镁10公斤混合均匀,在翻地后播种前用撒肥机撒入地里,要求是:不漏不重均匀准确。
(2)苗前中耕补底肥出苗15%左右(基本能看见垄),用撒肥机撒入混合均匀的(专用肥15-19-11)每亩40公斤、50%硫酸钾10公斤。
撒肥后及时中耕(前面撒肥后面中耕),培土约4公分(垄台面到种薯17-19公分),做到一次成垄。
(七)滴水追肥1、播后滴保证出苗水如果土壤墒情不好,不能保证出苗,播后3-5天内要进行滴水,一直滴到种薯下3-5公分为止。
最好7天左右滴完。
2、苗后滴水追肥(1)6月15日左右,进行第二次滴水每亩加尿素2公斤。
(2)6月23日左右,进行第三次滴水每亩加尿素3公斤、硫酸钾1公斤。
(3)7月1日左右,进行第四次滴水每亩加尿素3公斤、硝酸钾1公斤、硫酸钾1公斤。
(4)7月8日左右,进行第五次滴水每亩加尿素3公斤、硝酸钾2公斤、硫酸钾2公斤。
(5)7月15日左右,进行第六次滴水每亩加尿素3公斤、硝酸钾2公斤、硫酸钾2公斤、99%磷钾动力1公斤。
(6)7月23日左右,进行第七次滴水每亩加尿素3公斤、硝酸钾2公斤、硫酸钾2公斤。
(7)7月30日左右,进行第八次滴水每亩加尿素2公斤、硝酸钾1公斤、硫酸钾2公斤。
(8)8月5日左右,进行第九次滴水每亩加尿素1公斤、硝酸钾1公斤、硫酸钾2公斤、99%磷钾动力1公斤。
(9)8月10日左右,进行第十次滴水每亩加硝酸钾1公斤、硫酸钾2公斤。
(10)8月15日左右,进行第十一次滴水每亩加硫酸钾2公斤、99%磷钾动力0.6公斤。
(11)8月20日左右,进行第十二次滴水,每亩滴水时间比第八次少三分之一。
(12)8月25日左右,进行第十三次滴水每亩。
滴水时间比第八次少一半。
要求:第2-11次滴水必须滴透,25厘米土层内手握土成团,1米高落地不易散。
第12-13次滴水要减少,25厘米土层内手握土成团,1米高落地易散。
(八)除草1、化学除草:苗前可选择封闭性除草剂,如45%二甲戊灵(每亩100-200毫升)。
可杀灭75%左右的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
苗后杂草3-5叶用10.8%高效盖草能每亩50毫升,可杀灭90%以上的一年生禾本科杂草。
2、人工拔草:马铃薯封垄前、茎叶回头后人工拔草。
3、膜下除草:二甲戊灵80-100毫升每亩(九)虫害、病害防治1、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金针虫、根蛆。
防治方法:在播种的同时,每亩沟内喷施100倍液《48%毒死蜱》150-200毫升防治。
2、地上害虫:蚜虫、瓢虫、斑蝥、草地螟等。
防治方法:叶面喷施800-1000倍液歼灭(高效氯氰菊酯)加500倍液《比虫磷》加每亩5毫升《展透》防治。
3、侵染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放线菌病害、病毒病等。
(1)真菌性病害:晚疫、早疫、黑痣、干腐病;防治方法:轮作换茬、科学窖储、淘汰病薯、田间药剂防治。
(2)细菌性病害:环腐、黑胫、软腐、青枯病。
(3)放线菌病害:疮痂、粉痂病。
防治方法:轮作换茬、淘汰病薯、薯块杀菌、切刀消毒、药剂拌种与田间防治相结合。
(4)病毒病:X、Y、S、M、A 病毒,花叶、卷叶(PLRV)病毒。
防治方法:选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脱毒种薯,田间隔离,消灭蚜虫、蓟马、粉虱、增施锌肥。
4、非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缺素症、中毒症、黑心病、畸形薯、二次生长、空心等病害。
防治方法:平衡施肥、合理灌水,加强田间管理相结合;淘汰病薯,轮作换茬,改良土壤。
(十)收获马铃薯生理成熟期收获产量最高。
生理成熟的标志是:叶色由緑变黄转枯,块茎脐部与葡匐茎易脱落,块茎表皮增厚,色泽变老。
收获前7天杀秧,上冻前必须收获完毕。
(十一)储存收获后的马铃薯,在薯皮干燥后上冻前要及时入窖贮藏。
老窖要提前3-5天用福尔马林液消毒,入窖时淘汰病薯、烂薯。
堆高1-3米,温度1-4度,湿度80%左右。
加工和鲜食薯在储存期要实现保鲜、保质的目的,必须使用《抑芽剂》。
每吨土豆用400-800克,保鲜、保质120天左右。
方法是,薯皮干燥后再入窖内贮藏。
在入窖过程中,用美国仙农公司生产的戴科牌抑芽剂(2.5%氯苯胺灵粉剂)施于成熟、健康、表面干燥的土豆上,放一层土豆撒施一层药(用喷粉器效果更好),后将土豆窖密闭2天,再将捂盖物去除即可。
若储藏期延长,可在用药60天后至薯块芽痕萌动前,重新再施药400~500克抑芽剂/吨土豆,保持室温,避光封闭48小时。
种薯禁用。
附件:一、马铃薯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病(黑痣病)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病主要为害幼芽、茎基部及块茎。
幼芽染病有的出土前腐烂形成芽腐,造成缺苗。
出土后染病初植株下部叶子发黄,茎基形成褐色凹陷斑,大小1~6cm。
病斑上或茎基部常覆有紫色菌丝层,有时茎基部及块茎生出大小不等(1~5mm)形状各异的块状或片状、散生或聚生的小菌核;轻病株症状不明显,重病株可形成立枯或顶部萎蔫或叶片卷曲。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留种田,采用无病薯播种,发病重的地区,要特别注意适期播种,避免早播。
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10分钟。
实行2~3年以上轮作,不能轮作的重病地应进行深耕改土,以减少该病发生。
种植密度适当,注意通风透光,低洼地应实行高畦栽培,雨后及时排水。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3.2%恶甲水剂(克枯星)3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
此外用30%倍生乳油200~375mg/kg灌根,也有一定防治效果。
也可施用移栽灵混剂。
枯萎病马铃薯枯萎病症最初地上部出现萎蔫,剖开病茎、薯块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至粉红色菌丝。
病菌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在带菌的病薯上越冬。
翌年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从伤口侵入。
田间湿度大,土温高于28℃或重茬地、低洼地易发病。
防治方法:与禾本科作物或绿肥等进行4年轮作;选择健薯留种,施用腐熟有机肥,加强水肥管理,可减轻发病;田间必要时可浇灌12.5%增效多菌灵浓可溶剂300倍液,也可浇灌50%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或灌溉20%地菌灵(乙酸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
晚疫病染病叶片先在叶尖或叶缘产生水渍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