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分析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下肢复杂骨折康复效果

合集下载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在治疗下肢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在治疗下肢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在治疗下肢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李阳【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于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内接收的下肢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中选取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接受动力化方式治疗,观察组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临床疗效,并观察手术基本情况以及术后骨不连处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骨不连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成角畸形率、下肢短缩畸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可缩短骨不连愈合时间,改善骨不连愈合情况.【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9(025)010【总页数】2页(P57-58)【关键词】锁定钢板内固定\r;下肢骨折;\r髓内钉内固定\r;骨不连\r;术后感染【作者】李阳【作者单位】天津市天津医院天津 3002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下肢骨折在临床中发病率极高,车祸、摔倒、撞伤、韧带损伤等均可导致下肢骨折,患者骨折后常以关节疼痛或肿胀、功能障碍、活动异常等为主要表现,易导致骨不连、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髓内钉内固定是治疗下肢骨折的常见方式,但术后易导致骨不连情况的发生,针对此种病症,临床上常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促进患者骨不连部位的复原。

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于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内接收的下肢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中选取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

观察组中,男27例,女14例,年龄27~44岁,平均(35.5±8.5)岁;对照组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24~41岁,平均(32.5±8.5)岁。

闭合复位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闭合复位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闭合复位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 2019 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 80 例胫腓骨多段骨折患者,其中采用切开复位普通钢板内固定的 4 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 4 0 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 2 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 P< 0 . 05)。

结论在胫腓骨多段骨折的治疗中,闭合复位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瘢痕小、愈合快等优势,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胫腓骨多段骨折闭合复位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临床效果胫腓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科疾病,多由直接暴力,如冲撞、打击、压砸等导致,临床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畸形等症状,直接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

胫腓骨多段骨折是全身骨折常见类型,表现为成角、重叠移位,多伴有粉碎性的严重骨折和皮肤条件不理想。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易破坏骨折部位血供,导致伤口愈合不良、骨不连等,影响预后。

本文收集了 80 例胫腓骨多段骨折患者的资料,讨论闭合复位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 2019 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 80 例胫腓骨多段骨折患者作为试验对象,男 4 3 例,女37 例;年龄 9 岁 ~64 岁,平均年龄( 32.42±4.54)岁;闭合性骨折67 例,开放性骨折 1 3 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4 5 例,重物压伤 23 例,跌倒伤 1 0 例,其他 2 例。

入组标准[1 ]:通过 X 线检查,确诊为胫腓骨多段骨折,骨折 > 3 段;具有外科手术指征,均耐受手术;无其他部位骨折;了解研究内容,同意入组。

将 80 例患者遵循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 0 例,2 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 P> 0.05)。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效果探讨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效果探讨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效果探讨摘要】目的:分析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8年5月所收治的共计56例四肢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完成后的整体恢复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的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钢板内固定手术;微创经皮锁定;效果【中图分类号】R6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6-0070-02在当前来看针对四肢骨折的主要手术方式为通过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手术的方式需要剥离骨膜,对骨折的位置会产生一定的伤害,增加了骨折部位的恢复时间。

因此本次研究主要就当前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整体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究,具体的数据资料情况如下所示: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8年5月所收治的共计56例四肢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通过我院的诊断和分析均符合四肢骨折的诊断标准,同时将所有的患者按照电脑随机分号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人数共计28例,男性人数15例,女性人数13例,年龄为32~78岁,平均年龄为50.4±2.3岁。

同时观察组人数共计28例,男性人数16例,女性人数12例,年龄为30~77岁,平均年龄为52.3±4.2岁。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如性别、年龄等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钢板固定方式进行治疗,首先所有的患者均实施硬膜外麻醉,同时在骨折的部位进行切口、剥离皮肤组织、肌肉,实施骨折复位手术后进行螺钉固定以及钢板植入工作,外包扎固定需要在手术完成后进行。

股骨远端复杂骨折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探讨

股骨远端复杂骨折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探讨

股骨远端复杂骨折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探讨目的:探讨股骨远端复杂骨折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股骨远端复杂骨折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

结果:32例患者中,优15例(46.9%),良14例(43.7%),一般3例(9.4%),差0例(0.0%),优良率为90.6%。

骨折愈合时间为6.2~12.5个月,平均(7.9±1.7)个月,32例患者均未出现感染、畸形愈合、内固定移位、骨折不愈合等情况。

结论:股骨远端复杂骨折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标签:股骨远端复杂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股骨远端复杂骨折一般由重物撞伤等引起,由于股骨远端解剖具有复杂、特殊的性质,发生复杂骨折后往往波及关节面,使膝关节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股骨远端复杂骨折治疗方式较多,但由于并发症较多,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挑战。

本组病例中均采用锁定加压钢板(LCD)治疗,笔者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股骨远端复杂骨折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2.6岁。

病因:车祸15例,坠落11例,重物砸伤6例。

骨折分型:A型18例,B型12例,C型2例。

临床表现:股骨远端肿胀、疼痛,股骨髁增宽、畸形,个别患者有肢体远端血管及神经损伤。

1.2方法开放性股骨远端骨折均予以彻底清创,行胫骨结节牵引,予以抗感染治疗等,待骨折肿胀消退后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屈曲膝关节40°~60°,取股直肌与股外侧肌间隙逐层切开,远端取髌骨外缘处逐层切开,直至髌腱外缘,注意保留髌骨外缘韧带5mm,充分暴露骨折块。

直视下正骨正位复位骨折,并使用克氏针进行暂时固定,骨缺损部位先行植骨填充。

分析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

分析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

分析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分析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引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实践的积累,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应用逐渐增多。

目前对于该方法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研究尚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探讨和总结。

本研究旨在对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分析,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治疗依据,促进该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评估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观察和随访,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比较分析该治疗方法与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在骨折愈合、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效果差异。

希望通过本研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治疗方案和决策参考,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也旨在为进一步完善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技术,提高其临床应用的水平和效率,为骨折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和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期望为临床实践和未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2. 正文2.1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的原理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是一种内固定技术,广泛应用于四肢骨折的治疗中。

其原理主要是通过手术将一根加压钢板植入到受伤骨折部位内,通过锁定螺钉将骨折部位固定在一起,促进骨折愈合。

具体来说,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通过X光或CT等影像学检查确定骨折部位及骨折类型;然后,经过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进行切口及解剖,将加压钢板精确植入骨折部位;接着,选择合适的锁定螺钉,通过适当的角度将骨折端对准,将锁定螺钉穿过加压钢板与骨折端,形成固定连接;最后,对手术部位进行彻底清洁、缝合,确保伤口愈合。

这种内固定技术的原理是在尽可能减少创伤的基础上,通过加压钢板和锁定螺钉的固定作用,有效控制骨折部位的位移,促进骨折愈合,缩短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观察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观察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6-11-01T16:25:44.16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0期作者:郑强[导读]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若处理不当可能发生膝关节畸形、关节功能障碍[1]。

(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外四科甘肃定西 743000)【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作为观察对象,将其中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30例设立为I组,其余30例应用普通钢板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设立为Ⅱ组,比较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I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I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膝关节恢复的优良率显著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优于普通钢板,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普通钢板;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0-0053-02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若处理不当可能发生膝关节畸形、关节功能障碍[1]。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多需要进行手术复位结合内固定治疗以恢复关节面的平整[2]。

锁定钢板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材料[3],本研究旨在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2~68岁,平均(39.1±6.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2例、高处坠落伤8例,重物砸伤10例。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

四肢骨折是临床上一种较常见的骨折,患者伤情普遍较严重,多累及邻近脏器、血管与神经组织,且可与多种并发症同时发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非常明显。

常规闭合复位与石膏固定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出现解剖复位不理想、再移位的概率较高[1]。

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对四肢骨折患者实施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处理,手术效果较满意。

现作如下归纳与总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实验设计采集206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系统诊疗且证实病情,已签署实验研究知情同意书。

其中男性121例,女性85例,年龄范围25~73岁,中位年龄(53.2±4.8)岁;骨折部位主要位于胫腓骨、股骨、肱骨以及尺桡骨,骨折原因:108例为交通意外伤,37例为高空坠落伤,45例为挤压砸伤,16例为其他原因致伤。

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两组(103例/组)实验,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基线资料使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予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经复位处理后,给予局部骨膜剥离,于骨折端后方置固定器,经骨面置入钢板与螺钉,术毕按常规标准给予抗生素、抗骨质疏松等处理。

实验组予以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处理,术前为避免骨折严重累及邻近组织,可先给予石膏外固定[2]。

经全身麻醉后,做纵切口(长度:2~3cm)于骨折近端或远端,利用骨膜剥离子分离位于深筋膜下骨膜外的软组织,建立一条隧道,完成后于X线监视下置钢板,于骨折远、近端各置螺钉1枚,检查无复位不良情况后,取锁定螺钉2~4枚并经远、近端置入,术毕给予切口缝合、抗生素等处理。

1.3 评估项目观察并记录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率以及骨折愈合率。

1.4 统计数据分析实验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经卡方和t检验,由率(%)和的方式描述,P<0.05,说明实验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实验组的骨折愈合率为100.0%,骨折愈合时间为(5.78±1.03)个月,并发症率为4.9%,与对照组数据相比,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胫骨中下段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包括胫骨中下段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两种方法。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而且在治疗过程中都可能伴有一些并发症。

本文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比较,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1. 疗效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优势在于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较轻。

通过内固定器将骨折段固定,可更好地促进骨折愈合,术后不需要过多的康复训练。

这种方法对于髓内钉适用的骨折类型疗效较好,而且可以减少周围软组织的受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2. 并发症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并发症危险性较低,一般来说术后并发症较少,主要是由于手术不当或者术后护理不当导致的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损伤等。

由于在术中需穿透髓腔,如果操作不慎可能引起畸形愈合或者髓内感染。

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相比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手术方式更加直观,手术时能够更好的复位和固定骨折断端。

术后骨折稳定性较高,对于那些骨折断端移位较大,骨质较差的患者有着更好的疗效。

而且钢板内固定的稳定性较大,骨折愈合时间较短,恢复期较快。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并发症相对更多一些,主要原因是手术创伤较大,手术持续时间较长,更容易导致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

术后钢板松动、螺丝断裂等问题也会导致患者的痛苦。

三、比较及总结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1. 从手术创伤和恢复情况来看,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的手术方式更为小创伤,术后恢复更快,对于年龄较大、体质较差的患者更适合。

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的恢复期较长,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训练。

2. 从骨折固定效果来看,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的稳定性较强,对于移位较大、骨质较差的患者效果更好。

3. 从并发症的角度来看,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的并发症危险性较低,术后并发症较少;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则可能出现更多的术后并发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分析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下肢复
杂骨折康复效果
目的探讨分析下肢复杂骨折治疗中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关节松动术的康复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下肢复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两组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术后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均随访6个月~1年,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康复效果。

结果随访6个月~1年后,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下肢功能恢复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

结论给予下肢复杂骨折患者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能有效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和下肢功能恢复。

标签:下肢复杂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关节松动术;康复效果;下肢功能在骨科临床中,下肢骨折占较大比例,患者下肢骨折后两肢长短不同,骨折部位疼痛剧烈,踝膝关节功能被削弱,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加重其家庭负担[1]。

有些下肢骨折患者会出现下肢复杂骨折,临床治疗中固定较难,虽然有多种方法治疗该类骨折,但通常存在下肢功能恢复差、预后不良等不足,需寻求联合疗法进行治疗,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早日康复。

本文选取32例下肢复杂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的康复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6月~2009年8月入院治疗的32例下肢复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9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20~75岁,按骨折类型可分为18例股骨骨折,14例胫腓骨骨折。

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下肢复杂骨折临床诊断标准,无关节松动术禁忌证。

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术后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具体如下:
1.2.1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行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前,牵引复位骨折,消除骨折处肿,并硬膜外麻醉。

钢板内固定时,将3~5cm切口分别做于骨折线远近两侧,为避免破坏骨折部位软组织和血运,严禁显露骨折区域。

通过C臂X线透视检查将骨折牵引复位后,选用适当长度的锁定钢板插入切口处,之后骨折远端临时用1枚普通皮质骨螺钉固定,让钢板和骨干保持2cm贴附,待骨干良好复位后,用锁定螺钉进行固定,同时更换临时固定的螺钉。

X线透视下骨折良好对位且稳妥固定锁定钢板,即可冲洗切口和放置引流管,最后缝合切口,可给予患者适量抗感染和止痛药物。

1.2.2关节松动术行关节松动术时,患者取坐位或卧位,用从小至大的力度漸渐接近关节运动受限和运动痛角度,且每次用同一角度和方法控制<1min,若患者关节疼痛采用I、II级手法,关节僵硬采用III、IV级手法。

沿横向内外侧和纵轴上下分别推动髌骨3min,增加髌骨活动度;并分别长轴牵引、前后滑动、后前滑动、旋转摆动股胫关节和胫距关节1min,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增加膝关节伸活动范围。

以上手法每日或隔日1次,以10次为1个疗程,需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下肢功能评定标准以优、良、差表示患者治疗后下肢功能恢复情况。

优:治疗后,患者两肢长度相同,下肢能正常屈伸,X线显示解剖对位;良:患者两肢长度相差0.8~1.2cm,下肢屈伸范围降低8~12°,X线显示解剖对位良好;差:患者两肢长度明显不同,下肢屈伸范围降低超过12°,X线显示解剖明显不对位。

患者下肢功能恢复优良为优+良。

1.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表明有统计学差异意义[2]。

2结果
2.1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对比两组下肢复杂骨折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后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1.3±
3.7)w,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7.6±
4.1)w,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对比,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

2.2两组下肢功能恢复对比随访6个月~1年后,研究组16例患者下肢功能恢复优良,优良率为92.31%;对照组16例患者下肢功能恢复优良,优良率为74.36%。

两组下肢功能恢复优良率对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5231,P=0.0334,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

3讨论
下肢复杂骨折多由车祸、跌伤、压砸等导致,骨折粉碎且明显移位,骨折后患者通常出现两肢长度不同、疼痛、关节功能降低等表现[3]。

随着下肢复杂骨折发生率的不断升高,加大了临床治疗难度,不及时采取有效方法治疗,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研究了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下肢复杂骨折的康复效果,结果表明,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可以在保证骨折端活力的同时有效稳固骨折,关节松动术不仅能促进韧带伸张,减轻关节疼痛,还能有效修复下肢肌腱和挛缩肌肉,进而促进患者骨折愈合[4]。

总之,给予下肢复杂骨折患者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能有效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促进下肢功能恢复,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忠耀.锁定钢板治疗下肢骨折68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555-556.
[2]罗胜明,陈泽雁,莫子亮,王国亮.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治疗53例下肢复杂性骨折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07):64-65.
[3]韩铁江,王涛,李香民.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复杂骨折30例观察[J].山东医药,2008,48(43):90.
[4]戢守琴,邢大勇,刘桂红,张雁峰.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IV-VI型骨折[J].中外医疗,2010,29(36):91-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