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基础底板的配筋如图弯矩计算LL
基础配筋率

基础配筋率一、什么是基础配筋率?1.1 定义基础配筋率是指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计算并确定混凝土构件的受力区域所需纵向和横向配筋的比例关系。
它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参数之一,直接影响到构件的受力性能和整体的稳定性。
1.2 作用基础配筋率的合理确定可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通过合理的配筋率设计,可以确保混凝土构件在承受荷载时不会发生超载或破坏,同时也可以减少构件的使用材料,降低建筑成本。
二、基础配筋率的计算方法2.1 弯曲构件的基础配筋率计算公式在进行弯曲构件(如梁、板等)的配筋计算时,可以采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基础配筋率:基础配筋率 = As / (b * h)其中,As是所需的纵向钢筋面积,b是构件的宽度,h是构件的高度。
通过计算得到的基础配筋率可以用于参考和判断设计是否合理。
2.2 剪力构件的基础配筋率计算公式在进行剪力构件(如柱、墙等)的配筋计算时,可以采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基础配筋率:基础配筋率 = As / (b * d)其中,As是所需的纵向钢筋面积,b是构件的宽度,d是构件的等效受力高度。
通过计算得到的基础配筋率可以用于评估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3.1 构件的受力情况构件的受力情况直接影响基础配筋率的确定。
不同的构件在承受不同荷载时,所需的配筋量也会有所不同。
需要根据具体的受力情况,合理地确定基础配筋率。
3.2 建筑结构的使用要求建筑结构的使用要求也是基础配筋率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不同的建筑用途和设计要求会对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提出不同的要求。
基于相关要求的基础配筋率计算是确保结构安全可靠的基础。
3.3 材料的力学特性材料的力学特性也会对基础配筋率产生影响。
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粘结性能等特性会影响到配筋率的确定。
需要根据材料性能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基础配筋率。
四、基础配筋率的优化方法4.1 结构分析与设计通过细致的结构分析和合理的设计,可以优化基础配筋率。
合理的结构布局和几何形状的选择都可以对基础配筋率产生积极影响。
第十一章-基础配筋计算讲解

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第11章基础配筋计算§11.1 桩基础的设计及验算§11.1.1. 设计资料表11-1 工程地址资料图11-1 柱网布置图由内力组合表可知,桩基作用到基础顶面处的设计荷载为:M=470.8KN.m N=2392.28KN V=-114.35KN146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基础梁及底层半墙自重:G=2.5KN/m⨯[(6-5.4)+(6-0.6)/2]+0.24m⨯[2⨯(6-0.6)/2]⨯4.55/2⨯18KN/m3=73.3KN12设计值:1.2G=1.2⨯73.312KN=87.99KN实际的内力控制值:M=470.8KN.m N=2392.28+87.99=2480.27 KNV=-114.35KN§11.1.2.确定桩的规格数量及初定承台的尺寸根据《建筑桩基础设计规范》(JGT194-94法):采用干作业钻孔灌注桩,据地质勘探资料,混凝土采用C30, HRB=235,确定第三层为持力层。
具体桩尺寸详见图11.2 , 图 11.3§11.1.3.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k=qpAp+μp∑qsiLi式中:qp:桩端土的承载力标准值,查规范得qp=15002 Ap:桩身的恒截面面积π/4⨯0.4μp:桩身的周长π⨯0.4qsi:桩周土的摩擦力标准值Li:按土壤划分的各段桩长Rk=qpAp+μ∑qsiLi=1500⨯π⨯0.42+π⨯0.4⨯(31⨯5.8+38⨯3.9)=918.136KN§11.1.4.确定桩的数量不计承台的重量,因偏心荷载受荷,桩数初选:n=(1.1 1.2)F/Rk=(1.1 1.2)⨯2480.27/918.136=(2.97 3.2)取n=4桩心距 3d=3×0.4=1.2m§11.1.5.桩承台的设计一. 承台尺寸:设计桩承台尺寸长2400㎜,宽2400㎜因为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桩的直径,且桩的外边缘至147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承台的边缘距离不小于150㎜,所以承台的尺寸取2400㎜×2400㎜。
配筋的计算方法

配筋的计算原理柱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 (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 (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顶层: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其中锚固长度取值: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02第二章配筋计算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第二章 配筋计算
已设计完成的配筋计算程序包括:单筋矩形截面受弯配筋计算、双筋矩形截面受弯配筋计算、T形截面受弯配筋计算、轴心受压配筋计算、偏心受压对称配筋计算、偏心受压非对称配筋计算、轴心受拉配筋计算、小偏心受拉配筋计算、大偏心受拉配筋计算等。下面分节介绍。
第一节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配筋计算 一、 采用公式及条件 大体公式:
20xhbxfKMc
sycAfbxf 公式符号说明: K——安全系数;
M——弯距计算值,弯距计算值中,考虑了荷载系数的影响;
cf——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yf——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h0 ——截面有效高度; x ——受压区计算高度;
sA——受拉区纵向钢筋截面积。
适用条件: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 085.0hxbξ min
其中,bξ为相对受压区高度限值,为配筋率,min为最小配筋率,软件自动知足这两个条件。
二、 操作方式
图 2-1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配筋计算对话框 使历时,用户点“单筋受弯配筋计算”菜单项,弹出如图2-1所示的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输入项目名称,选定结构型式(梁或板),选定结构安全级别及荷载组合(则安全系数K的值会自动转变),输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 入弯距计算值(依照2008规范的要求,弯距计算值中已考虑荷载系数的影响),设定钢筋和混凝土的级别(则钢筋和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值会自动转变),另外再输入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值等信息,就可点取“配筋计算” 按钮,程序会当即显示出钢筋计算截面积,用户再点“手动选筋”按钮,软件会弹出选配纵筋对话框,在该对话框顶用户还可更改最小直径、最大直径、误差上限和误差下限等参数,然后用户从所有可能的选配结果当选择适合的结果,关闭选筋对话框,返回到上一层对话框,若是用户点“保留文件”按钮,程序就会把已知条件和计算结果保留成一个文件,用户点“退出”按钮,程序退出当前的计算。
板配筋计算

板配筋计算 结构平面布置图楼面板恒荷载为3.82KN/㎡,A 、B 板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2.52/m KN ,C 板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3.52/m KN 。
混凝土等级为C35,钢筋等级为HRB400(2/360mm N f y =)。
恒荷载设计值g=3.82×1.2=4.58KN/㎡ A 、B 板活荷载设计值q=2.5×1.3=3.25KN/㎡ C 板活荷载设计值q=3.5×1.3=4.55KN/㎡ 统一取C 板活荷载设计值进行计算 合计g+q=9.13KN/㎡ 按弹性理论计算在求各区格板跨内正弯矩时,按恒荷载均布及活荷载棋盘式布置计算,取荷载 ㎡4.57KN/=q/2+g = g'㎡2.28KN/=q/2= q'在'g 作用下,各内支座可视作固定,某些区格板跨内最大正弯矩不在板的中心点处,在q’作用下,各区格板四边均可视作简支,跨内最大弯矩则在中心点处。
计算弯矩时,取荷载 ㎡9.13KN/q +g P ==计算结果见下表A-B 支座 ()m m KN m x /08.72472.69066.72'•=--= A-C 支座 ()m m KN m x /03.86484.44160.1121'•=--=配筋计算按公式095.0h f mA y S =进行,有效高度取值如下:跨中截面=h(短跨方向)-120=20100m m0x-=h1203090mm(短跨方向)=0y支座截面=h=h100m m。
0x配筋计算结果见下表:。
无偏心荷载基础底板配筋

无偏心荷载基础底板配筋
(1)无偏心荷载作用时,钢筋直径取决于基础宽度,即宽度*0.4*厚度/2=底板最小配筋率,由于采用了双向板,故此处的厚度应为200mm.
(2)有偏心荷载作用时,基础底板钢筋的最小配筋率按偏心距大小而定,同样由于采用了双向板,故此处的厚度也应为200mm.
(3)对于地下室外墙部分,钢筋配置方式与柱类似,只需将板面以上的箍筋设置在梁内,即可达到设计要求.
(4)根据计算,当基础底板受力筋配置密度较高时,可能会出现负弯矩,导致局部区域混凝土压碎、开裂等情况发生,因此建议基础底板中钢筋配置间距宜取250mm,并且沿着板厚均匀布置,每隔6~8根进行双向弯折,避免钢筋过早接触产生塑性变形.
(5)底板配筋时应注意,如果基础宽度>400mm,则需考虑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问题,即基础顶面至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应≥(0.5+1.0m).。
独立基础配筋计算

独立基础配筋计算步骤1:确定土壤承载力及基础尺寸首先,需要根据现场勘察和实验数据确定土壤的承载力。
常见的土壤承载力有正常压实土、泥质土、砾石土等,其承载力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选择合适的土壤承载力值非常重要,以确保基础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基础尺寸可以根据设计荷载和土壤承载力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基础的尺寸越大,其承载力和刚度也就越大。
在确定基础尺寸时,一般需要满足基础抗倾覆稳定性和结构荷载的要求。
步骤2: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及开挖深度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混凝土强度等级与基础的抗剪强度和抗弯强度有关。
开挖深度是指基础底部到平均地面水平面的垂直距离。
开挖深度需要根据基础的稳定性、荷载传递要求和施工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步骤3:计算基础设计荷载及压力根据建筑结构的类型和使用要求,确定基础设计荷载。
设计荷载包括垂直载荷(荷载由结构传递到基础上的重力作用),水平载荷(荷载由地震、风荷载等作用在结构上)等。
计算基础的承载力和压力,可以使用土壤力学方程和材料力学的原理。
基础的承载力与土壤的强度参数、基础形状和尺寸等因素有关。
基础的压力由施加在基础上的荷载与基础底面的面积之间的比值来计算。
步骤4:计算配筋面积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基础的受拉区域需求,计算基础所需的钢筋配筋面积。
配筋面积需要满足基础抗拉强度和变形的要求。
在计算配筋面积时,需要考虑基础内的荷载传递和基础在长期荷载和短期荷载下的变形要求。
通常情况下,可以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计算。
步骤5:确定钢筋的布置确定钢筋的布置是根据结构和工程要求来确定的。
钢筋的布置需要满足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在钢筋的布置中,需要考虑基础的受拉区域和受压区域,以及应力分布和钢筋的抗拉和抗压能力。
以上是独立基础配筋计算的基本步骤。
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和设计荷载,还可以进行细化和优化的计算和分析。
在进行配筋计算时,要遵循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基础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第3章扩展基础与联合基础设计说明

5. 当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边长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 宽度大于或等于2.5m时,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或宽度的 0.9倍,并宜交错布置。
6.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板在T形及十字形交接处,底板横向受力钢筋
仅沿一个主要受力方向通长布置,另一方向的横向受力钢筋可布置
到主要受力方向底板宽度1/4处。在拐角处底板横向受力钢筋应沿两
个方向布置。
钢筋混凝土柱和 剪力墙纵向受力 钢筋在基础内的 锚固长度应根据 钢筋在基础内的 最小保护层厚度 按 现 行 << 混 凝 土 结 构 设 计 规 范 >> 有关规定确定: (复习)
分布钢筋
横向受力 钢筋
横向受 力钢筋
扩展基础底板受力布筋图
As M / 0.9 f y h0
【例题2-7】
某砖墙厚240mm,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及基本组合作用在基础顶 面的轴心荷载分别为144kN/m和190kN/m,基础埋深为0.5m,地基承载力
特征值fak=106kPa,试设计此基础。
【解】 因基础埋深为0.5m,埋深较浅,故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混
必须保证发生在基础内的拉应力和剪应力不超过相应的材料强度 设计值。这种保证通常是通过控制材料的强度和对基础构造的限制 (台阶的宽度和高度比)来实现的,即基础每个台阶的宽度与高度之 比都不得超过如表2-9所列的台阶高宽比的允许值。设计时一般先选择 适当的基础埋置深度和基础底面尺寸。设基础宽度为b,则按上述限制, 基础高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pj
(
l 2
ac 2
h0 )b
0.7 hp
ft
(bc
h0 )h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1
要求为: 1:1~1:1.5。
1.抗压承载力验算(下压稳定计算) (1)基础底面压应力
①当轴心荷载作用时
P N GG
A
②当偏心荷载作用时 单a向. 基弯础矩底作面用边:缘mmain的x 压NN应AA力GGGG分布MWMW为yyxx 梯 如形图(e1x1-a62)3
计要求阶梯基础外伸宽度 b'与基础阶梯总高度H1
的比值有一定限度,
即:
b' H1
b'
H1
tg
式中 b' -阶梯基础外伸宽度
a-基础底面宽度;
H1-阶梯部分总高度; a1-柱子的宽度,与铁塔座板尺寸有关; δ-刚性角,混凝土刚性角;
要求为340~450
b' -宽高比容许值,混凝土宽高比容许值
0.875-内力臂系数γ s;
fy-钢筋强度设计值。 常用底盘的规格见表11-13
例11-5
刚性基础是按照扩大结构的刚性角,增加基础
宽度,使阶梯式基础形成正锥形的基础(如图11-
23上的虚线所示),这样基础抗压强度较大,体积
也较大,底板可以不计算筋,施工方便,但承受
拉力和弯矩能力差。为避免刚性材料被拉裂,设
b2a 6
(2)下压稳定验算
} P≤fa/γrf
Pmax=σmax≤1.2fa/γrf
同时满足
式中 γrf—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取γrf =0.75。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b. 基础底面边缘的压应力为三角形时
(ex
a) 6
公式略
工程中设计受压基础时,一般不宜出现压应 力呈三角形分布,除非基础底宽受到限制时才采 用。
双向弯矩作用:
式中
max
N
GG
A
Mx Wy
My Wx
min
N
GG
A
Mx Wy
My Wx
Mx—由水平力Hx产生的弯矩,Mx=HXh0;
My—由水平力Hy产生的弯矩,My=Hyh0;
Wx—抗弯截面模量,Wx=
ba 2 6
;
Wy—抗弯截面模量,Wy=
Asy
H xh1 nyex f y
②当有纵向水平力Hy作用时,与x轴平行的 单根钢筋截面面积为:
Asx
H yh1 nxey f y
③当有Hx与Hy同时作用时,四个角落处单 根钢筋截面为
Asy
1 ( Hxh1 H yh1 ) f y nyex nxey
(2)底板的配筋
当为刚性基础时,底板不需配筋
Vc Al t
式中
Al
-冲切验算时取用的部分基础底面积,如图 中阴影面积ABCDEF,计算公式为
Al
AAGHF
( ABGC
l ADHE ) ( 2
at 2
h0
)b
(
b 2
bt 2
h0 )2
t -扣除基础自重及其上方土重后相应于荷载效应基 本组合时的地基土单位面积净反力设计值,对偏心
bm
bt
bb 2
bt
(bt 2h0 ) 2
bt
h0
h0-基础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
例11-4
A
1 4
(a2
a12 )
a1
D2
4
e—梯形面积形心点至计算截面Ⅰ-Ⅰ的距离
e 1 (a a1)(2a a1)
6
a a1
2.作用在在底盘上弯矩
将A 、 q、e代入上式得
M
q 24
(a
a1)2 (2a
a1)
3.底盘配筋
As
M 0.875t0
fy
式中 t0-底盘的有效高度;
当为柔性基础时,底板需要配筋
柔性基础底板配筋计算
(3)柔性基础底板的配筋 ①抗弯承载力计算
如图:弯矩计算
σmin
M1=
max 48
1
(b
b'
)2
(2L
L'
)
2
M11=
max
48
min
(L
L' )2 (2b
b')
1
1
σ σ1
max
b’ b
2 L’ L1
②抗剪承载力计算 如图:冲切力计算
式中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本章第 一节所述计算;
γrf—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宜取γrf =0.75。 (二)底盘强度计算
1.作用在底盘底面上荷载
q N GG
A
式中符号与前式同
如右图 截面Ⅰ-Ⅰ的弯矩为
MⅠ=qAe
式中 A—带阴影线的梯形面积,
a1—梯形短边长,一般 和电杆腿直径相近, 即按电杆直径折算
受压基础可取基础边缘处最大地基土单位面积净反
力。
冲切承载力应满足以下公式:
Vc 0.7np ftbmh0
式中
np -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
当h≤800mm时,取1.0; 当h≥2000mm时,取0.9,其间按线性内插法取用;
ft -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
bm-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边长, 用下式计算
基底压应ba力分66e布eyx 不出(用现三min角 形N 分A布GG满足MW的yx >条0推件导是):
式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ex
N
Mx
GG
ey
N
My
GG
2.基础强度的计算 (按1水)平柱力身产段生h1的的弯配曲筋进行配筋,
①当有横向水平力Hx作用时, 与y轴平行的单根钢筋截面面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