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系统同步回路的设计

合集下载

武汉理工大学液压传动ppt

武汉理工大学液压传动ppt
或局部油路的压力,实现稳压、调压、增压、减
压、保压等目的,以满足执行元件对力(缸)或力
矩(马达)的要求。
压 力 控 制 回 路

调压回路 减压回路 增压回路 卸荷回路 平衡回路 保压回路 泄压回路


压力调定回路 压力限定回路(过载安全回路) 双向压力回路 远程调压回路(多级调压回路)
用换向阀滑阀机能的卸荷回路 用二位二通旁路的卸荷回路 用先导式溢流阀的卸荷回路
电磁阀组成电磁溢流阀。当DT得电时,系统压力
由主阀调定。当DT失电时,k口接通。泵输出的油 液以很低的压力经溢流阀回油箱,实现卸荷。 这种形式的卸荷回路适用于较大流量的液压系统。
第五章 液压回路
电Hale Waihona Puke 溢流阀卸荷回路第五章 液压回路
五 、平衡回路 balancing circuit
平衡回路( balancing circuit )的功能在于使执
回路,系统的整体工作压力仍较低,可节省能耗。 2、双作用增压器的增压回路
图b)是采用双作用增压器的增压回路,它能连
续输出高压油,适用于增压行程要求较长的场合。
b)
第五章 液压回路 当工作缸4向左运动遇到较大负载时,系统压力 升高,油液经顺序阀1进入双作用增压器2,增压器活 塞不论向左或向右运动,均能输出高压油,只要换向 阀3不断切换,增压器2就不断往复运动,高压油就连
第五章 液压回路
按功能分类,液压基本回路分为:
压力控制回路
速度控制回路
多执行元件(多缸)配合工作回路
液压马达控制回路
第五章 液压回路
§5-1 压力控制回路
pressure control circuit
压力控制回路(pressure control

多缸工作控制回路及其他回路

多缸工作控制回路及其他回路
*
2.采用顺序节流阀的叠加阀式防干扰回路
当阀4、8的左侧电磁铁均通电时,液压缸A、B均由低压大流量泵2供油,实现快速向左运动。
1
当有快进转变成工进时,节流顺序阀打开,系统由高压小流量的泵1供油。由于高压油的作用,单向阀关闭。
2
当阀4、8的右侧电磁铁通电,实现快退。
3
当阀4、8的电磁铁均断电,液压缸停止运动。
6-3 多缸工作控制回路
在液压系统中,如果由一个油源给多个液压缸输送压力油,这些液压缸会因压力和流量的彼此影响而在动作上相互牵制,必须使用一些特殊的回路才能实现预定的动作要求。 常见的这类回路主要有以下三种:顺序动作回路、同步回路和多缸快慢速互不干扰回路。
一.顺序动作回路
顺序动作回路的功用是使多缸液压系统中的各个液压缸严格地按照规定的顺序动作。 按控制方式不同,可分为行程控制和压力控制两大类。
*
*
1.带补偿措施的串联液压缸同步回路
图中,缸1有肝腔的有效作用面积等于缸2无肝腔的有效作用面积。 补偿原理为:若缸1的活塞先运动到缸底,压下行程开关a使阀5得电。 若缸2先到缸底,先压下行程开关b使电磁阀4得电。 这种串联式同步运动回路只能用于负载较小的液压系统。
2.用同步缸的同步回路
1
图a为同步缸的同步回路,同步缸A、B两腔的有效作用面积相等,两液压缸的有效作用面积也相等。 该同步回路的同步精度取决于液压缸的加工精度和密封性,其精度可达到98%~99%。 由于同步缸的尺寸不宜作的太大,故只用于小容量的场合。
*
当各执行元件单独工作时,工作压力由各自的溢流阀调定。 若各执行元件同时工作,由于前一个回路的溢流阀受后一个回路的压力信号控制,泵转入叠加负载下工作。由于泵的出口压力随负载的变化而变化,故传动效率高,具有节能的效果。 特点:结构简单,由于采用定量泵供油,因而比较经济。但由于负载叠加,两个执行元件的负载不能过大。

毕业设计(论文)-双柱液压式汽车举升机液压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双柱液压式汽车举升机液压系统设计

目录1绪论 (1)2液压举升机概述概述 (4)2.1举升机的介绍 (4)2.2举升机的作用 (4)2.3举升机的种类 (5)3液压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及优缺点 (6)3.1液压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 (6)3.2液压系统的优点 (7)4液压系统的设计步骤与要求 (8)4.1设计步骤 (8)4.2设计要求 (8)5制定基本方案和绘制液压系统图 (9)5.1基本方案 (9)5.1.1调速方案的选择 (9)5.1.2压力控制方案 (9)5.1.3顺序动作方案 (9)5.1.4选择液压动力源 (10)5.2绘制液压系统图 (11)6双柱液压式汽车举升机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及特点 (12)6.1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12)6.2液压系统的工作特点 (13)7液压系统主要参数的确定及工况分析 (14)7.1升降机的工艺参数 (14)7.2工况分析 (14)8 液压系统主要参数的计算 (14)8.1初步估算系统工作压力 (14)8.2 液压执行元件的主要参数 (15)8.2.1液压缸的作用力 (15)8.2.2缸筒内径的确定 (15)8.2.3活塞杆直径的确定 (16)8.2.4液压缸壁厚的确定 (18)8.2.5液压缸的流量 (18)8.3速度和载荷计算 (19)8.3.1执行元件类型、数量和安装位置 (19)8.3.2速度计算及速度变化规律 (19)8.3.3执行元件的载荷计算及变化规律 (20)9液压元件的选择及计算 (22)9.1液压泵的选择 (22)9.1.1泵的额定流量 (22)9.1.2泵的最高工作压力 (23)9.1.3确定驱动液压泵的功率 (23)9.2选择电机 (25)9.3连轴器的选用 (25)9.4 控制阀的选用 (26)9.4.1 压力控制阀 (26)9.4.2 流量控制阀 (27)9.4.3 方向控制阀 (27)9.5 管路,过滤器选择计算 (28)9.5.1 管路 (28)9.5.2 过滤器的选择 (29)9.6 辅件的选择 (30)9.6.1温度计的选择 (30)9.6.2压力表选择 (30)9.6.3油箱 (30)10 液压系统性能验算 (31)10.1系统压力损失验算 (31)10.2 计算液压系统的发热功率 (32)总结 (34)致谢 (34)参考文献 (35)1 绪论本次毕业设计是根据我们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而编写的。

节流调速

节流调速

定量泵—变量马达的容积调速回路
变量泵—变量马达的容积调速回路
1、变量泵—液压缸的容积调速回路
(1)变量泵—液压缸开式容积调速回路
通过改变变量 泵的输出流量来进 行调速。 工作时,变量 泵的输出流量全部 进入液压缸,推动 活塞运动,为了防 止超载,回路中设 了一个安全阀,以 限制最高压力。
2、变量泵—定量马达的容积调速回路
解:
F p1 0.8MPa A1 p p p1 p
1)当 p p py 时,溢流阀处于关闭状态,泵流量 全部进入液压缸。节流阀不起调速作用,活塞速 度不变,但泵出口压力逐渐升高。 2)当 p p py 时,溢流阀开启分流,泵压恒定在 1.2MPa,此时节流阀开口变化,活塞速度随之变 化。
刚性:系统抵抗因负载变化而引起速度变化的程度 定义为: k 1 1 v v tg F
cAT 因:v 1 ( p p A1 F ) A1 1 1 则:k v tg cAT ( p p A1 F ) 1 1 A1 p p A1 F
在缸径相同时,由于A1 >A2 ,因而其刚性比 进口节流调速要稍差些。 但回油有了背压,所以运动平稳。 应用:同进口节流调速,但能承受负性负载。
与进油节流调速回路比较:
1)承受负值负载能力 2)运动平稳性 3)油液发热对回路的影响 4)启动性能
例3:图示进口节流调速回路,节流阀为薄壁孔型,流 量系数c=0.67,油密度 =900kg/m3,溢流阀 py= 1.2MPa , Q=20 l/min, A1=30cm2, F=2400N。试分析节 流阀从全开到逐渐关小过程中,活塞运动速度如何变 化及溢流阀的工作状况。
( A) ( B) (C )
A1 p1 R pA2 A1 p1 R ( pB p) A2 A1 p1 R ( pB p) A2

液压系统设计和使用中问题的分析

液压系统设计和使用中问题的分析
f 公称) 流量就是系统的实际流量 , 按经 济性原 则可 以等量选用 。
满 行程动作 , 系统压力 、 流量与 要求基本 匹配 。但 仔细 观察会 发现该 回路 中蓄能器 的作用 仅是应急 储备 ,而这种情 况下动
力源( 压力 、 流量 ) 必须 与系统要求 匹配 , 造成配 置增加 与能源 浪费 , 同时高 能耗又导致 了系统温 升异常 , 以系统 同步精度 所 变化和管线 泄漏就难 于避免 ( 介质 的黏度和温 度是影 响系统
满足工况要求外还必须 注意节能环保 ,其中较关键 的地方是泄
漏 与密封 、 振动与噪声 、 液压冲击和介质污染控 制 , 它们 在很大 程度上是相互影响的 , 应进行综 合考虑 。
2过滤器的选型与使用 .
计 , 因是系统噪声大 、 原 油泵( 系统 ) 压力 波动异常 、 管路安装液
压锁接头 密封泄漏造成不 同步 ( 同步 回路补油时间不稳定 )系 、 统温升现象严重 。
大为计 算 值 的 2 3倍 ,放 大系 统视 环 境温 度 与通 风 情况 而 - 定 ) 系统增 加压 力继 电器检测 , , 充分 利用 蓄能 器和 油泵 卸荷 实现能量供给和减少 系统 发热 。在满 足压力的前提下 , 最终确 定油 泵型号 为 Y — 2 , B E 5 同时 电机型 号改 为 1 K 4 5 油泵 1 W一 B , 电机组 的参 数变化减少 了泵源部分 5 %以上 的发热 ,同时也 0
发热量后得 以改善 。 考虑到 以后的设 备设计 , 建议液控单 向阀统

采用螺纹插装 阀( 直接集成在油缸上 ) , 减少 了密封点 , 不但 也
使平 整的面板在焊接和安装部件后变形 ,不能保证安装结合面
的有效密 封 , 形成空气呼 吸 口, 同时 , 泄漏在面板上 的介 质也会 沿着安装孔或其他开 口进入油箱 。笔者推 荐的做法是在所有安

液压基本回路

液压基本回路
返首页
在不考虑液压油的压缩性和泄漏的情况下
液压缸的运动速度 V = q / A 液压马达的转速 n = q / Vm 式中: q——输入液压执行元件的流量; A——液压缸的有效面积; Vm——液压马达的排量。
由以上两式可知,要想调速,改变进入液压 执行元件的流量或改变变量液压马达的排量 的方法来实现。为了改变进入液压执行元件 的流量,可有三种方法:
六、增压回路
1. 增压原理 2. 增压回路
二、 速度控制回路
速度控制回路:是调节和变换执行元件运 动速度的回路。 速度控制回路包括:调速回路、快速运动回 路,速度换接回路,其中调速回路是液压系 统用来传递动力的,它在基本回路中占有重 要地位。
(一)调速回路
调速回路:用于调节液压执行元件速度的回 路。
(2)特点 ①速度负载特性曲线在横坐标上并不汇交, 其最大承载能力随 AT 的增大而减小,即旁路 节流调速回路的低速承载能力很差,调速范围 也小。 ②旁路节流调速只有节流损失,无溢流损失, 发热少,效率高些。 ③由于旁路节流调速回路负载特性很软,低 速承载能力又差,故其应用比前两种回路少, 只用于高速、负载变化较小、对速度平稳性要 求不高而要求功率损失较小的系统中。
1 2 1 2 1 2
i
if p
p
A 2 A , then
1 2
F p 2p p A
0 c 2
i
p :液压泵出口至差动后合成管路前的压力损失;
i
p :液压缸出口至合成管路前的压力损失;
0
p :合成管路的压力损失;
c
3. 采用蓄能器的快速运动回路
(1)回路组成 (2)回路原理 (3)特点 ①可用小流量泵获快 速运动 ②只适用于短期需要 大流量的场合。

液压与气动传动第七章液压基本回路

液压与气动传动第七章液压基本回路

图7-13b 调速特性曲线
q1
当进入液压缸的工作流量为 、泵的供油
q q 流量应为
,供油压力p为 ,1 此时
p 液压缸工作腔压力的p正常工作范围是
p2
A2 16)
回路的效率为 :
c
(p1
p2 AA12)q1 ppqp
p1 p2 pp
A2 A1
(7-17)
(2)差压式变量泵和节流阀的调速回路
图7-6a 采用电接触式压力表控制的保压回路
2. 采用蓄能器的保压回路 图7-6b 采用蓄能器的保压回路
3.采用辅助泵的保压回路 图7-6c 采用辅助泵的保压回路
7.2 速度控制回路
7.2.1 速度调节与控制原理 7.2.2 定量泵节流调速回路 7.2.3 容积调速回路 7.2.4 快速运动回路
7.1.5 平衡回路 平衡回路的作用: 1.采用单向顺序阀的平衡回路
图7-5a 采用单向顺序阀的平衡回路
2.采用液控单向阀的平衡回路 图7-5b 采用液控单向阀的平衡回路
3.采用远控平衡阀的平衡口路 图7-5c 采用远控平衡阀的平衡回路
7.1.6 保压回路 保压回路的功能: 1.采用电接触式压力表控制的保压回路
(3)三种调速回路的刚度比较。根据式(7-12),可得速度负载 特性曲线,如图7-9b所示。
(4)三种调速回路功率损失的比较。旁路节流调速回路只有节流 损失,而无溢流损失,因而功率损失比进油和回油两种节流阀调 速回路小,效率高。
(5)停机后的启动性能。长期停机后,当液压泵重新启动时,回 油节流阀调速回路背压不能立即建立会引起瞬间工作机构的前冲 现象。而在进油节流调速回路中,因为进油路上有节流阀控制流 量,只要在开车时关小节流阀即可避免启动冲击。

液压传动双缸控制回路实验

液压传动双缸控制回路实验

液压传动双缸控制回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深入了解双缸顺序动作回路的组成、原理和特点;2. 掌握各种双缸顺序动作回路设计方法,掌握所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并能根据实验结果对所设计的回路进行分析。

二、实验要求对下列三种回路,选择一种,对实验完成实验操作、调试和报告内容。

三、实验装置1.THPYC-1B型透明液压传动与PLC实验装置2.用顺序阀和行程开关的双缸顺序动作回路:透明双作用油缸2个、行程开关1个、透明顺序阀1个、透明单向阀1个、透明换向阀1个、透明压力表1个、透明先导式溢流阀1个、软管若干。

3.用压力继电器和行程开关组合的顺序动作回路:透明油缸行程开关1个、透明O型换向阀1个、透明压力表1个、透明油缸2个、透明压力继电器1个、透明压力继电器2个、透明M型换向阀1个、透明先导式溢流阀1个、软管若干。

4.串联同步回路:透明油缸2个、透明手动换向阀1个透明压力表1个、透明溢流阀1个、软管若干。

四、实验步骤1.根据各回路图,选择所需的液压元件,把它们有布局的卡在铝型台面上,再用软管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组成回路。

2.并按照所选压力控制回路图组装液压回路,按照给定的继电器或PLC控制接线图接线,用继电器或PLC对液压系统进行控制;3.启动:液压泵出口接油箱,接通电源,启动电机,空运转几分钟;4.分别对各回路进行动作,实验压力的测试和控制。

(1)用顺序阀和行程开关的双缸顺序动作回路(如图2-16、2-17、2-18所示)实现的双缸动作顺序为:左缸前进,右缸前进,左右缸同时退回。

1、透明双作用油缸2、行程开关3、透明顺序阀4、透明单向阀5、透明换向阀6、透明压力表7、透明溢流阀图2-16双缸顺序动作回路系统图1)按钮操作 Z1得电①→②→先后伸出Z2得电双缸同时退回(管道油阻不同,有可能不能同时退回)2)将电磁铁的动作顺序填入表2-7中。

表2-7 电磁铁动作顺序表按动作表用继电器控制或PLC编程完成双缸顺序动作,其中继电器控制电气接线图如图2-17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通过对液压系统中同步回路的分析,介绍了各种同步回路设计时的优缺点及设计的改进措施,以便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同步回路。

关键词:液压系统;同步回路;串联缸;节流阀;分流阀1前言在液压系统设计中,要求执行机构动作同步的情况较多,设计人员通常采用节流调速、串联液压缸、分流阀及同步马达等一系列方案来实现。

由于在设备制造和运行中存在一系列内在和外在因素,如泄露、制造误差、摩擦和阻力等问题,使同步回路在应用时获得的同步效果有差异,这就要求在方案设计时针对不同工况选择不同的同步回路。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同步回路设计方法,为设计人员合理地选择同步回路提供参考。

2同步回路的设计2.1液压缸机械结合同步回路图1中回路由两执行油缸和刚性梁组成,通过刚性梁联接实现两缸同步。

图2中回路由两执行油缸、齿轮齿条缸组成,通过齿轮齿条将两缸联接在一起,从而实现同步。

两液压回路液压缸的同步都是靠机械结构来保证的,这种回路特点是同步性能较可靠,但由于油缸的受力有差别时硬性的机械作用力可能对油缸有所损伤,同时对机械联接的强度要求有所增加。

在实际应用上,我公司生产的6000t/h 堆取料机,其大臂俯仰油缸就是采用机械刚性联接实现同步的,满足了油缸同步的要求。

2.2串联液压缸同步回路图3中回路由泵、溢流阀、换向阀及两串联缸组成,要求实现两串联缸同步。

实现此串联液压缸同步回路的前提条件是:必须使用双侧带活塞杆的液压缸,或者串联的两油腔的有效作用面积相等,这样根据油缸速度为流量与作用面积的比值,油缸的速度才能相同。

但是,这种结构往往由于制造上的误差、内部泄露及混入空气等原因而影响其同步性。

对于负载一定时,需要的油路压力要增加,其增加的倍数为其所串联的油缸数。

为了补偿因为泄露造成的油缸不同步问题,在设计同步回路时可以采用带补油装置的同步回路,见图4。

图4中回路较图3增加了液压锁和控制液压锁打开的换向阀,这条油路的增加可使两串联缸更好地实现同步。

同样,缸Ⅰ的有杆腔A 和缸Ⅱ的无杆腔B 的受力面积相同。

在工作状态,活塞杆伸出液压系统同步回路的设计大连华锐股份有限公司液压装备厂王经伟重工与起重技术HEAVY INDUSTRIAL &HOISTING MACHINERY No.12010Serial No.252010年第1期总第25期的情况下,如果缸Ⅰ先伸出到底部,限位开关的作用使电磁换向阀得电,压力油进入B腔补入一部分油液,使油缸Ⅱ完成全部行程;如果缸Ⅱ先伸出到底部,限位开关的作用使电磁阀得电,液控单向阀打开,使A腔放出部分油液,使油缸Ⅰ完成全部行程。

2.3采用节流阀的同步回路用节流阀来控制工作缸的同步,其结构较简单,造价低廉,且同步效果较好,是液压同步回路设计中较常用的控制方法。

图5~图8的节流回路组成均是通过换向阀来控制节流阀以实现执行油缸的同步,不同的是节流阀的形式和安装位置不同。

采用节流阀的同步回路分为进油节流回路(见图5)、回油节流回路(见图6)、单侧进回油节流回路(见图7)和双向出油节流(见图8)。

图8的回路液压缸伸出和缩回均进行出油节流,调整节流阀可以实现两缸同时前进和后退。

在这种回路中,各个电磁换向阀必须同时切换,如果液压缸操作回路管路长度不同,还需要考虑压力差异的影响。

由于载荷、泄露与阻力的不同会影响其同步性,节流阀调速的同步精度一般低于4%~5%。

2.4采用分流阀的同步回路图5进油节流图6回油节流图7单侧进油节流图8双向出油节流(下转第32页)图10分流马达图9中分流阀由单向阀、分流阀、换向阀、背压阀和执行油缸组成。

此设计方案可以实现液压缸的上升、下降的双向同步,并且可以在中间任意位置停留。

回路中回油口装有背压阀,这个阀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液压缸在下降行程中活塞很快滑下,此背压阀的设定压力应该比最大负载时作用在液压缸上的负载压力要稍高。

其缺点是当活塞上升时功率损伤较大。

使用分流阀可以在瞬间得到等量的油,以达到同步工作。

使用分流阀的回路,系统简单、经济,其同步精度约为2%~5%。

2.5采用分流马达的同步回路图10中回路由四个柱塞缸、分流马达组成。

四个柱塞缸的同步靠四个分流马达来实现,其同步因素决定于每个液压马达每转排油量之差和液压马达的容积效率,所以在要求精确度较高的场合可以采用容积效率高的柱塞式液压马达。

由于分流马达具有增压器的功能,马达出口的溢流阀可以防止分流马达运行过程中因增压作用而导致马达出口产生过高的压力,起过载保护作用,即使回路中有一只液压缸已经提前完成了整个行程,其他液压缸仍可以完成其工作行程。

马达出口的单向阀和回油的溢流阀功能是:使分流马达每腔分配室都维持一定压力,保证系统最小工作压力,这样,当一个液压缸因为外力等因素运行加快时,最小工作压力就能保证速度最快的液压缸不会发生吸空现象。

2.6采用并联液压泵的同步回路图11中回路由液压泵、溢流阀和换向阀组成。

其特点是使用同一个电机带动两个等量液压泵,这样电机转速一致,等量泵供给2台油缸的流量是一致的,从而达到两执行油缸同步的目的。

这种靠并联等量泵的回路设计简便、经济,但该回路因受液压泵、缸和溢流阀制造误差等一系列因素,同步精度并不高,所以应用不普遍。

3特殊工况同步回路的设计3.1高精度同步回路以上介绍的方法适用于一般精度要求的系统,对于同步要求严格的情况,必须采用伺服控制或比例控制技术,结合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才能获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常用的高精度同步回路:油缸采用MTS 缸,由比例阀控制,液压缸的位移信号传递给PLC ,通过PLC 控制比例阀的节流口开度来控制流量,从而达到精确控制液压缸同步的目的。

3.2大差异多缸动作的同步回路负载差异大的多缸系统,要求同步时,负载小的液压缸或马达需要的流量要小,多余的流量就要产生热量,造成功率损失,因此,对于图9分流阀图11并联液压泵1kWh=860kcalη—单级传动效率,磨齿齿轮按η=0.995;γ—油的比重,γ=0.9kg/L;C—油的比热,C=0.4kcal/kg·℃;△t—进出油口温差,△t=10℃。

(2)轴承部分润滑及冷却所需润滑油量每个轴承所需油量Q2计算如下:Q2=0.5×D×B(L/min)(2)式中:D—轴承外径,mm;B—轴承宽度,mm。

两部分合计总用油量为:Q∑=Q1+Q2=91.929L/min(3)为保险起见,根据经验向上圆整至100L/min。

经对比,与意大利POMINI公司该型号减速机原图纸所标润滑油量一致。

我们依据此方法选取Φ550mm、Φ450mm、Φ350mm等轧机减速机与国外同型号减速机进行计算比对,基本与国外减速机标注润滑油量一致。

因此,多年来所设计的近二十条线轧机减速机的润滑油量均照此方法计算,结果所有减速机的运行一直良好。

4.2主要润滑元件的选取若润滑油量、润滑油牌号已确定,那么润滑元件的类型、型号规格的正确选取是保证润滑质量的重要前提。

(1)滤油网:一般轧机减速机采用集中强制润滑。

润滑站有滤油网,但对于要求较严的减速机,应在每台减速机进油口处再增加一个管式过滤器。

(2)压力表:应选用带电节点耐震压力表,以保证抵抗轧制工作中的震动。

非耐震压力表不适合此工作场合。

(3)喷油嘴:喷油嘴的型号选择至关重要。

喷油嘴看似是一个很小的零件,但由于型号众多,稍有不慎,选择型号不当,就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般根据齿轮宽度来布置喷油嘴的数量。

棒线材轧机减速机一般选取PZ6050B1型即可,板轧机等大型轧机减速机可适当选大一些的型号。

通常,轴承润滑进油口处应设有Φ2.5~Φ3mm的节流孔。

通过合适的喷油嘴和轴承润滑节流堵,来保证建立起润滑系统相应的工作压力。

(4)油流信号器。

油流信号器的流量范围、监测范围,以及接口尺寸要与减速机的润滑系统流量相匹配。

国外进口或引进技术生产的产品,能够显示出具体流量。

5结论润滑部分在齿轮传动方面的作用,看似是一个辅助系统,其作用足可以影响整个齿轮箱的使用寿命。

只有正确设计润滑系统,选择合适的润滑元件、润滑油牌号、合理地确定流量,定期检测及更换润滑油就可以保证齿轮及轴承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1]吴晓铃.齿轮传动的润滑.郑州大学[2]西马克轧机减速机设计.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翻译负载差异大的工况,在液压同步回路时要着重考虑系统发热引起的油温过高的问题,在元件和密封件等选择时注意其耐热参数,合理选择。

4结论通过对液压同步回路的分析,介绍了采用刚性联接、节流阀、分流马达及串联缸等同步回路的特点,设计人员应根据工况要求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并结合实际工况完善优化设计方案。

随着液压传动技术的迅速发展,液压系统同步回路设计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控制方法上,与电气控制结合更加紧密,从而实现了同步回路的过程可视性和可控性。

这样在控制执行元件动作时,更能准确、快速地响应,以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1]雷天觉.新编液压工程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丁树模.液压传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邵俊鹏.液压系统设计禁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上接第2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