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系统的规划
道路网格化布局的道路规划方案

道路网格化布局的道路规划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道路规划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道路网格化布局是一种有效的道路规划方案,通过合理的网格划分和道路布局,可以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便利性。
本文将从道路网格化布局的概念、优势以及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道路网格化布局的概念道路网格化布局是指将城市道路网划分为一系列规则的网格,每个网格内部的道路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交通系统,通过网格之间的连接,实现整个城市道路的高效运行。
这种布局方式可以使城市交通系统更加有序,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二、道路网格化布局的优势1. 提高交通效率:道路网格化布局可以将城市道路划分为相对独立的网格,每个网格内部的交通系统相对封闭,减少了交通流量的交叉干扰,提高了交通效率。
2. 便于交通管理:道路网格化布局可以将城市道路划分为多个小区域,便于交通管理部门进行交通管控和规划。
可以根据每个网格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提高交通的流畅性和安全性。
3. 便于出行规划:道路网格化布局使得城市道路系统更加清晰,出行者可以根据网格的划分,更加方便地进行出行规划。
通过合理的网格连接和道路布局,可以减少出行距离,提高出行效率。
4. 促进城市发展:道路网格化布局可以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便利性,吸引更多的人口和企业进入城市,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三、道路网格化布局的实施方案1. 网格划分:首先需要对城市道路进行网格划分,可以根据城市的规模和交通流量等因素确定网格的大小和形状。
划分网格时需要考虑到道路的连通性和通行能力,确保每个网格内部的道路系统相对封闭。
2. 道路布局:在每个网格内部,需要合理布置道路系统,包括主干道、支路和步行街等。
主干道应该贯穿整个网格,连接不同的小区域,而支路和步行街则可以满足居民的日常出行需求。
3. 网格连接:在道路网格化布局中,网格之间的连接非常重要。
需要合理设置连接道路,确保不同网格之间的交通畅通。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ppt课件

由上班、上学引起的出行又称为通勤出行或生存出行。
P18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2、人均出行次数: 出行次数的定义有以下几点: (1〕凡是从甲地到乙地,同时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的即为一 次出行,A、完成一次有目的的活动,B、利用有路名的街 道或公路,C、步行单程时间在5分钟以上,或交通工具单 程在400米以上。 (2〕凡是以步行〔自行车〕方式出行,以购物为目的的连 续出行,以其出发点为始点,最远到达地点为终点,计为 P一19 次出行。
P28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P29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5、出行距离 C、与出行方式有关 a、步行范围:居民出门到某一地点,如果步行或乘车所花的时
间相等,则在这段时间内所到达的距离范围,称为步行范围 。 b、对于不同的交通方式,出行时耗的构成不同 对于步行出行,T步=出行距离/步行速度 对于自行车等个体出行 其时耗为T自=出行距离/自行车速度+t存取。 P对30 于公交出行,其时耗为T交=t步1+ t候+ t车内+ t步2。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城市规模 >200万人 100万-200万 <100万 中等城市 小城市
最大出行时耗 60分钟 50分钟 40分钟 35分钟 25分钟
P25
LOGO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 4、出行时耗分布
指居民一次出行所消耗的时间,当出行距离一定时,平
p421城市人口规模1人口规模是决定城市居民出行总量的最主要因素2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出行次数3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时耗4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距离5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时辰分布第二节居民出行特征四城市规划与居民出行关系logo当二次电子数最少为一个时可代替初始电子的作用继续不断从阴极发出电子形成不依赖外界因素的初始电子从而产生自持放电
居住区道路规划

第四 居住区步行系统规划设计
居住区步行系统是居住区内全部室外步行空间旳综合,涉及居住区级、 小区级绿地和公建中心,以及各级道路边上旳人行道。由步行道、小 广场、小游园、老年人或小朋友话动场地等构成。
一、步行系统旳规划设计原则
1、系统整体原则 步行系统应该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旳整体,使步行于其中旳行人免 受汽车旳干扰。建筑、活动场地、健身场地、绿地空间等应经过步行 系统融为一种有机旳整体。。
4、立交式
在居住区内部空间架设与各住宅楼相连旳架空平台,平台下为车行 道和车库,平台上作为步行空间和居民户外活动空间。
造价较高,人旳活动受到-定限制。
5、混合式
发挥以上不同模式旳特点,结合地形和建筑物布置,在不同旳区域 设置经济合理旳步行道布置方式。
三、居住区步行系统规划设计 平台、楼梯、广场、公园、绿地。 步行系统规划设计要考虑下列几种方面旳原因:
2、分组明确.逐层衔接
道路等级、宽度和断面形式,不同等级旳道路归属于相应旳空间层 次内,做到逐层衔接。
3、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路网
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和四面旳环境条件以及居民旳出行方式,选 择经挤、便捷,合理旳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便民.利于通风日照 。利于设施旳安排,满足地下管线旳埋设要求。
在人车混行旳路网中,机动车、非机动车和步行三种交通共用同一条 道路,其中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使用同一空间——车行道;步行空间与 之分开,形成专门旳步行系统,井兼有散步休闲等功能。
人车混行与分行相结合旳路网中,一般小区级或组团级道路与人车混 行方式一致,组团或邻里生话院落内旳道路按步行道路设计,但应考 虑服务性车辆旳进出需求。
者结合使用。
在人车混行旳住区,一般使用完全人车混行或局部人车混行旳方式 布局道路。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第一章1.概念解释:交通、城市交通系统、城市道路。
交通:是指“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备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交通更为广义的概念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涵盖了航空、水运、铁路等不同的交通方式。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体现了城市生产、生活的动态的功能关系。
城市交通系统主要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所组成。
城市交通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城市道路:是城市中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
2.城市道路如何分类分级,城市道路的功能有哪些?城市道路分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城市道路的功能:①城市交通的主要措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②组织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③是通风、采光和防火的通道④公共工程基础设施(地上、地下管线)的主要空间⑤是城市面貌和建筑风格的媒介,是城市景观的组成媒介3. 现代道路系统规划思想是什么?①城市道路系统的交通分流②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离是现代化城市交通和城市道路系统演变的必然和特点③注重城市非机动交通环境的营造④城市快速路与高架路:快速路应该与到达性的机动车流分离,采用立交或联系匝道的方式实现快速路交通与常速路交通之间的转换。
高速道路在城市中的建设应该慎之又慎。
第二章1. 名词解释:交通生成指标;车流密度;动力净空长度;停车视距;道路容量。
交通指标生成:确定不同性质、不同分类的城市用地生产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表示交通的生产和吸引量与城市用地等相关因素的关系。
人的交通活动特性: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
车流密度:车流密度D指道路单位长度上的车辆数,D=Q/Vs(V速度.Q流量)动力净空长度:保证前后两车之间安全的车头距(车头间距)的长度,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L。
小城市道路系统专项规划论文

小城市道路系统专项规划论文摘要:交通性道路两侧往往布置大量商业建筑,通过性的交通与区域交通的迭加,造成交通量增加、各类型交通间干扰加剧。
规模较大的小城市以及功能分区划分明显的小城市要相应设置少量交通性道路,按道路所赋予的功能对周边用地及进出口提出限制性要求。
一、前言当前时期,随着城市居民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道路所面临的运营压力越来越重,而且车辆对于道路的破坏程度也日益加剧。
城市道路规划的相关部门对道路进行专项规划设计,推动道路交通优化运行的路网系统的形成,已经成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必要措施。
从城市道路的专项规划工作中的路网控制的角度出发,可以很好地对道路进行专项规划工作的必要性及规划工作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解,从而改善小城市的交通问题,并且可以通过合理的路网控制达到对于城市道路规划进一步优化。
二、小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规划的现状研究(一)小城市道路规划的现状与大中城市相比,小城市道路系统明显地具有等级低、密度大、自由式道路多的特点,交通流量较小,交通结构中机动车交通流量比重较低,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流量比重较高。
根据对一些小城市的现状调查,小城市道路大多路网密度(含8 m宽以上街坊路)在8到12 km/ km2。
小城市现状道路功能分类不明确,等级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
生活性道路、交通性道路混淆不清,商业道路上有大量穿行或通过性交通,市区交通往往处于一种自发的、原始的、无组织状态,客运与货运、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及行人在出行之间的线路上存在较大冲突。
由于小城市居民平均出行半径较小,造成机动车出行比重较小,非机动车及步行出行比重较大,尤其是赶集或节日,大量农民涌入市区,非机动车步行交通量增加幅度很大,这就要求道路断面型式要有针对性,充分满足非机动车及步行交通需求。
道路交通状态存在着新建道路与原有道路不匹配,新路标准高宽度大但往往交通量较小,旧路标准低宽度小往往交通量较大,公路穿城而过的情况较为普遍,造成过境交通和对外交通对市区交通的严重干扰,交通环境及交通之间,道路面积率8%到 11%。
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笔记整理

第一章 总论1城市交通含义:a 广义上城市交通是指城市范围内的交通,或称为城市各种用地之间人和物的流动。
b2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的。
城市道路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行为而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3 .TOD 模式Peter以公共交通线路为轴线,以轴线上公交站点为中心的“点轴式”的完整社区型的集约发展。
不能适应城市中心地区密集型、高强度综合发展的客观实际,不符合形成功能基本完备的城市基本组合体缩需的规模的要求,也忽略了城市双向和多向发展的必然性,是与一般城市的发展规律不相符的。
1898年英国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
1901年法国建筑师戛涅提出工业城市。
4 雅典宪章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局部放宽、改造道路已经不能解决问题,要从整个道路系统的规划入手,考虑适应机动交通发展的全新的道路系统;应该对街道进行功能分类,分为交通干路、市内客运交通 对外客运交通 自行车交通、其他交通 步行交通 小汽车通 公共交通 专业货运交通 出租货运交通 市内货运交通 城市综合交通 城市对外交通 城市交通 单位个体货运交通 对外货运交通住宅区街道、商业区街道、工业区道路等;要按照交通资料确定道路的宽度。
5 邻里单位一是以细胞来组织居住区。
二是力图解决现代机动车交通对居民,特别是小学生上学的安全的影响。
6 扩大街坊(警官屈普)把城市主、次干路同地方支路分开,在城市中开辟容量高、速度快的干路,划出大街坊,干路上设置少量交叉口以允许和限制交通进入大街坊内的地方支路,街坊内有自己的地方性商业服务设施,还可以组织内部的步行道路系统。
7 立体交通德国规划师希尔博赛默在不同平面把行人交通和车行交通分开的立体交通方案双层城市模式:建筑底层为商业和企业事业使用,与地面车行交通道路相联系,而建筑的上层为居住房屋,用架空的人行道相互连接,形成双层城市模式。
城市道路网的系统规划

城市道路网的系统规划发布时间:2021-09-01T06:22:32.157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4月第12期作者:巩平[导读] 现阶段,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镇化率一路提升,随着这一趋势的不断深入,我国小城镇也迎来一系列挑战,作为一项居民基本活动的出行,巩平葫芦岛市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 125000摘要:现阶段,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镇化率一路提升,随着这一趋势的不断深入,我国小城镇也迎来一系列挑战,作为一项居民基本活动的出行,与其相适应的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水平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文章从我国城镇道路交通系统的特点与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出发,围绕城镇道路交通系统展开论述,结合我国城镇道路交通系统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我国城镇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标准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城市;道路网;系统规划1 前言城市交通对于城市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目前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城市交通的建设和使用。
因此,本文将通过对传统交通系统规划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规划目标,促进城市交通的健康发展。
2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概述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是对城市辖区范围内各种不同功能的干道、支路、广场以及附属交通设施所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的规划。
城市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通过城市道路系统,将它们联结成一个相互协调、有机联系的整体。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应以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组织为前提,根据城市现状及自然坏境特点,经济合理地布局规划城市道路系统,既满足城市交通的需要,又形成良好的城市面貌,并对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各项用地提出布置意见,达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目的。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要求为:①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组织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完整的道路系统和合理的交通运输网;②满足、适应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③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性质,结合具体城市的用地情况组成不同的道路系统;④充分利用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合理规划干道路线走向,减少工程量;⑤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⑥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地铁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市政工程之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不断向外扩张。 大城市往往采用放射环式道路网,典型城市有:
莫斯科、巴黎、沈阳等。
放射环式路网(莫斯科)
(三)自由式道路系统 由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道路结合自然地形选线
呈不规则状布置而形成。 1、优点:路网没有一定的格式,变化较多。能
充分结合地形,节约道路工程造价,以利城市用地 布局和建筑布置,处理得当可以形成活泼、丰富的 景观效果。
➢ 道路结构:基本部分是路基、路面、桥涵,辅助部分是边沟、 盲沟、护坡、护栏等。
➢ 道路线形:指路在平、纵、横三维空间的几何形状。要流畅、 安全、美观。
➢ 道路网布局:着眼于整个道路网进行规划和设计,可提高运 输效率、增加可达性、节约投资,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棋盘形、带形、放射形、放射环形较 典型。
生活性道路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联系城 市各分区的生活性主干路,这部分常根据城市布局 形态形成方格状或放射环状的路网;一部分是分区 内部的道路网,在旧城中心区呈方格状,在城市边 缘新区呈自由状。
生活性道路的人行道比较宽,绿地系统与道路景 观要求也比较高。
§3-2 影响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因素
➢ 影响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因素有很多方面,最主 要的是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运输的要求。进行城 市道路系统规划还必须以城市原有路网为基础, 结合地形条件,考虑与城市四周公路系统的衔接, 与铁路线的关系,考虑城市环境以及城市地面排 水与管网布置等。
2、城市道路网的功能分工 主要分为交通性路网和生活性路网两个相对独立
又有机联系的网络。 ①交通性(疏通性)路网:要求快速、畅通,避
免行人频繁过街干扰;交通性路网还必须与公路网 具有方便的联系,与城市中除交通性用地(工业、 仓储、交通运输用地)以外的城市用地(居住、公 共建筑、游憩用地等)有较好的隔离;线形力求顺 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