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中繁漪人生悲剧的成因

合集下载

浅析繁漪悲剧的根源

浅析繁漪悲剧的根源

浅析繁漪悲剧的根源作者:周丹孟祥锋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1期摘要:繁漪是《雷雨》中一个极为复杂的人物,也是曹禺笔下所刻画的一个鲜明、深刻的艺术典型。

在她身上,既有人性单纯、善良的一面,又有在黑暗社会压迫下所暴露的自私与虚伪,而繁漪的这种既复杂又矛盾的性格形象,却是时代和环境造成的。

繁漪的悲剧是在一个封建的买办家庭中被逼形成的,使一个知识女性的未来陷入悲剧。

作者通过繁漪形象的塑造,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虚伪面纱,同时,也从另一层面反应出知识女性要想在封建社会得到真正的自由是根本不可能的。

关键词:繁漪;形象;家庭;社会;悲剧[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1-0-02曹禺的剧作《雷雨》自问世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剧中的人物更是读者谈论的话题。

特别是繁漪这个特殊又复杂的形象,更是始终牵萦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在读者中引起很大的反响。

人们对繁漪的认识各不相同,有人认为她是一个有主见的知识女性,有人认为她是一神经错乱的女人,也有人认为她只是封建家庭里的一个阔太太,一个自私自利的女人。

那么,繁漪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形成其悲剧的根源又是什么呢?繁漪是一个矛盾的复杂体。

许多特异的性格特征在她的身上都有所体现,她在剧中第一次出场时,作者就很清晰的明示了这一特点。

一方面她是个敢作敢为阴险狠毒的女人;另一方面,她又“娇弱”、“聪慧”、“安静”。

而在剧情的逐步发展中,似乎表现出来更多的是繁漪的“坏”,为一己私情,赶走四凤,挑动周萍、周冲兄弟相争,甚至周萍与四凤在屋里相会时,竟然从外面把窗户扣死,不惜置情人于绝路,不达目的,就要与自己所爱所恨的人同归于尽。

作者在剧中经常运用“阴险”、“冷笑”、“疯狂”、“刻毒”等词语,将繁漪身上不可爱的,甚至令人望而生畏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至。

但这只是繁漪人物性格的一个方面。

其实,繁漪本是一位单纯、善良的女性。

她受过一点新式教育,有过美丽的梦想和憧憬。

论《雷雨》的悲剧特点及根源(一)

论《雷雨》的悲剧特点及根源(一)

论《雷雨》的悲剧特点及根源(一)四幕悲剧《雷雨》,作为我国戏剧大师曹禺的代表作,一部中国式的悲剧巨作典范。

李健吾称之为“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是一部真正意义的悲剧。

《雷雨》写于20世纪前半叶,就题材来讲是家庭悲剧,并且触及了普遍意义上的悲剧主题,如个人的孤独,分裂的自我,神秘命运观,遗传与环境决定悲剧命运,以及人生的徒劳感。

然而,由于作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和个人经历的差别,又独具特点。

《雷雨》中体现出的因果报应观念,并且带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

一、故事结构和情节设置曹禺吸取英国戏剧创作流行的“三一律”的原则,组织了《雷雨》的情节。

剧本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两个场景(周家客厅和鲁家住房)内,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前后30年的矛盾纠葛剧中的戏剧冲突非常集中,人物都以自己为纽结点,与他人构成多向的网状矛盾关系,而且其中任何一组矛盾冲突的出现与展开,都与其他矛盾纠葛、关联。

周朴园力求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家庭秩序;繁漪要留住周萍,让他永远陪伴自己;周萍则要避开繁漪逃出周公馆;周冲在追着四凤;四凤又想跟周萍结合一起走;而侍萍却要把四凤带出周公馆使她脱离险地;鲁贵想能够永远保住在周公馆的饭碗;而鲁大海则要为工人阶级的利益同周朴园进行坚决的斗争。

极端复杂、极端紧张的矛盾冲突,就这样一下子交代并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一切纠葛又在一瞬间爆发,读者还来不及细细琢磨它究竟酝酿着什么,剧中的八个人全失败了,这个家庭向观众刚交代和呈现出故事,就一瞬间坍塌,死的死,疯的疯,活着的人也陷入永世不能拔出的痛苦泥沼中。

曹禺在此设置了一种悖论结构:每一个人物都在推动着悲剧的发展,他们制造了这个悲剧,可是又都是悲剧结果的承受者。

在面临生与死的二元抉择中,他们只能选择其一,死去的人和生存的人。

《雷雨》打破了中国传统戏剧的二元结构,用一种崭新的视角深入解读了戏剧的模式,使戏剧的结构形式走向了多样化。

二、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雷雨》中一共只有八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有其丰富的性格,从而构成了整部作品的冲突。

繁漪的人物形象分析

繁漪的人物形象分析

对文学创作的启示和借鉴
繁漪形象的意义: 揭示了女性在封建 社会中的困境与抗 争
繁漪对后世文学创 作的影响:提供了 深入探讨女性命运 和抗争的素材
繁漪形象的启示: 文学创作应关注女 性命运,揭示社会 问题
繁漪形象的借鉴: 如何塑造丰满、 立体的女性形象
对观众心灵的震撼和启迪
繁漪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女性地位的低下 繁漪的个性特点:独立、坚强、勇敢,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繁漪对观众心灵的震撼:通过她的悲剧命运,引起观众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繁漪对观众的启迪:启示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繁漪是周萍的 后母,她在家 庭中扮演着重
要的角色。
繁漪在《雷雨》 中是一个具有 深刻内心矛盾
的人物。
她的角色定位 体现了当时社 Biblioteka 伦理道德和 家庭关系的复杂性。
家庭矛盾的集中体现者
繁漪是周朴园的妻子,与周萍、周冲等人有复杂的家庭关系。
繁漪的命运被周朴园所控制,她对周朴园的专制和虚伪深感不满。
在家庭矛盾中,繁漪与周萍、周冲等人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成为了家庭矛盾的集中体现 者。
Part Three
繁漪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与周朴园的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繁漪是周朴园的第二任妻子,两人之间存在一定的感情纠葛。 家庭地位:繁漪在周家地位较高,具有一定的权力和影响力。 性格冲突:繁漪性格刚烈,追求自由和爱情,与周朴园的专制性格产生冲突。 情感纠葛:繁漪对周朴园抱有复杂的情感,既有爱又有恨,这种纠葛贯穿了整个剧情。
与周萍的母子关系
繁漪与周萍的关系是母子,两人之间存在深厚的感情纽带。 繁漪对周萍的成长和性格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的爱与关怀让周萍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 在剧情中,繁漪与周萍的母子关系经历了许多波折和考验,但两人的感情始终没有改变。 繁漪作为母亲,对周萍的未来充满期望,希望他能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完整版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完整版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摘要:繁漪是曹禹的成名之作《雷雨》中的一个被凌辱、被摧残的女性,同时也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家庭束缚的“叛逆”,一个阴鸷的女人。

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为了爱情,“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的搏斗”。

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她将“最圆满,最有秋序”的封建家庭劈得粉碎。

但她不仅毁灭了别人,也葬送了自己的幸福。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分析这一人物的悲剧形象。

关键词:《雷雨》繁漪封建社会形象悲剧正文:《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该剧是一部多幕剧,它写于一九三三年,一九三四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

繁漪是曹禺刻画的最具特色和最为鲜明的人物形象。

这个从走廊上静静走来的女人,阴鸷而沉郁,穿着一身镶灰花边的旗袍,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在满园的暮色里散发忧郁的芬芳。

她的眼睛大而灰暗,沉静地灼烧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

偶尔也会露出依稀的微笑:“红晕的颜色快乐地散布在她的脸上”。

①曹禺曾说过,繁漪的性格是最“雷雨”的。

在曹禺看来,繁漪是个“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并“敢冲破一切的桎桔,做一次困兽的搏斗”②的女性。

一、繁漪是资产阶级的新女性繁漪是个受过新思想影响的资产阶级女性,是“五四”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在她身上折射出不畏强权、争取自由、宁死拼斗的绚丽光彩。

首先,她出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当时的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对于人民的压榨和剥削日益深刻,人民群众没有人身自由,处于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

同时,刚刚过去的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光明与希望,要求民主,争取人权,要求自由的新思想、新观念,已经开始深入人心。

这种时代的特点,这种时代里要求个性自由的精神氛围,无疑给繁漪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提供了抗争的精神动力。

繁漪“雷雨”性格及悲剧根源分析

繁漪“雷雨”性格及悲剧根源分析

再低 三 下 四 , 甚 至 要 周 萍 带 四 风 和 自己 一 起 生 活 , 以维系 自
的追求和爱好在周朴 园开来是有病 的表现 , 多年来他 以逼迫繁 己的希 望; 在 周萍拒绝后 , 她 拉 出了周 冲, 喊来 了周 朴园 , 她要 漪 吃药的方式 , 来表现 自己作为封建大家庭家长的权威和丈夫 同 周萍“同 归 于 尽 ” , 她 不再是妻 子 , 不 是母亲 ; 她 不要孩子 , 不
企业导报
2 0 1 4年 第 1 1 期
繁漪“ 雷 雨” 性格及悲剧根源分析
口 邹 晓 天
( 雅 礼 中学 , 湖南 长沙 4 1 0 0 0 7 )

要: 曹禺的《 雷雨》 中有一个独特的女子 , 她既是 “ 雷雨” 情 节的推动者 , 更是 “ 雷雨” 性格的体现者 , 是作者在 封建“ 旧式” 的
的 权 利 , 以一 种 看 似 关 心 实 则 变 态 的方 式 折 磨 着 自己 的妻 子 。 要家 。对于繁漪 , 失去了周萍就意味着失去一切; 她 同样不能忍
彼时 , 两个 儿子都在, 为 了替孩子们作 出服从 的榜样 , 周朴园严 受受两代人的欺侮和欺骗 , 所以她义无 反顾 , 极端而偏 执。
女子 中寻找到的“ 新” 的反抗和渴望的代 言人 。她就是繁漪。一个犹豫 、 痛苦有 炽热 、 极 端的“ 恶之花” 的悲剧形 象。这样 的悲剧 既
与她 自身的性格有 关, 更与那个专制 、 闭塞的环境脱 不开关 系。本文就繁 漪的“ 雷雨” 性格及悲剧根 源做重 点分析。
关键词: 繁漪 ; “ 雷雨” 性格 ; 悲剧 根 源
周朴园 , 表达对他的极端愤恨, 第二回合繁漪依然没有妥协 。 受 成 为一 个“ 活死 人 ” 。 到挑战 的周朴 园不 能容 忍, 竟然要求 自己那个和妻子一般大 的 大儿子劝繁漪吃 药, “ 跪 下 !” , 这样 的杀手锏 终于让繁漪服输 , 药, 转过身来早就泪流满面 。 此 时, 我们观者对这样 的繁漪是同 知 。周 朴园这个地狱魔 王对繁漪 的折磨和戕害到 了如此冷酷 、 有 了周萍后 的繁漪,她把周萍视为唯一的一根救命 稻草 , 专注而偏执。最后当周萍要离开 自己时 , 她性 格中阴鸷 的一 面 切。这种非理性的反抗 带给她 的就是儿子周冲 的不幸和 自己 繁漪的觉醒和她身上 的惰性的矛盾也是其 悲剧 的原因。她

雷雨的悲剧性分析

雷雨的悲剧性分析

《雷雨》的悲剧性分析电影《雷雨》是曹禺创作的、孙道临先生导演的作品,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发生在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纠缠着父子母女两代人性爱和血缘关系的故事,揭露了资产阶级虚伪的本质,预示了畸形社会必将在雷雨中崩坍的历史向。

这是一个发生在20年代北方某城的悲剧:周公馆的少爷周朴园,玩弄了女仆梅侍萍,梅生下两个儿子周萍和大海后被撵出家门,她抱着大海漂泊辗转,再嫁鲁贵,又生下女儿四凤。

若干年后周朴园续娶繁漪,繁漪难耐寂寞,与周的大儿周萍发生乱伦关系,此时四凤来周家为佣,又被周萍纠缠不休。

大海在矿上做工,闹罢工和矿主周朴园发生冲突,梅侍萍寻女来到周家,恍然若梦,发现原来竟是30年前的伤心旧地。

在这里她与周朴园不期而遇,繁漪当众揭开她与周萍的隐情,周朴园责令周萍认侍萍为母,所有的人如遭雷击,四凤触电而死,周萍羞愧自杀,繁漪狂叫而疯,罪恶之家在雷雨交加的深夜土崩瓦解……每次看《雷雨》,都不免要扼腕叹息一番,这样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形象,无论可憎或可叹,都无一例外地走向了毁灭,这究竟是谁的罪过?是黑暗的社会现实,还是人类无法逃脱的命运?在曹禺看来,《雷雨》的世界是一口“残酷的井”、“黑暗的坑”,是一种拼命的突围和无法抗拒的失败,是一种保存自己的努力和难以逃脱的毁灭。

曹禺先生早年曾说过:“《雷雨》对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

《雷雨》可以说是我的‘蛮性的遗留’,我如原始的祖先们对那些不可理解的现象睁大了惊奇的眼。

我不能断定《雷雨》的推动是由于神鬼,起于命运或源于哪种显明的力量。

情感上《雷雨》所象征的对我是一种神秘的吸引,一种抓牢我心灵的魔。

《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电影一开始就给人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无论是在布景上、音乐上,还是人物的语言上,仿佛雷雨来临之前的沉郁,焦躁不安,并且这种气氛一直延续下去,直到那个雷雨交加、真相大白的夜晚。

浅析《雷雨》中蘩漪的悲剧形象

浅析《雷雨》中蘩漪的悲剧形象
《 雷雨》中蘩漪 的悲剧形象
朱洪博 西安外事学院
摘 要 :蘩漪是 《 雷雨》 最有特 色、个 性 最鲜 明的人 物。她 是五 四运 动 以来 追 求妇女解 放 ,争取 独立、 自由的新女 性代 表。 当然 ,她对 旧制度 的反 抗是 由一 种畸形 的方 式表 现 出来 的 ,她在 重压 下 ,常常无 助、 自卑、甚 至 自 虐 。这是 蘩 漪无 法摆 脱 的 弱点。 正象作 者 所说 ,她 陷入 了 “ 一 口残 酷 的井 。作 者用 力刻 画 了这个 人物 的 内心世 界。 蘩漪这 一 悲剧 形象 ,是 曹 禺对 现代 戏剧 的一 大贡献 ,深 刻地传 达 出反 封建 与个 性解放 的五 四主题。剧 中蘩 漪在双 重 的悲剧冲 突 中走 完 她 心灵 的全 部历程 。在这 个 悲剧 女性身 上 ,闪烁 出曹 禺卓越 的 艺术才 华。 关键 词 : 雷雨 ;蘩 漪 ;女 性 ;悲剧性
《 雷 雨 》是 曹 禺 的第一 部 话剧 ,是 中国现 代文 学 史上 的经 典作 品 ,被 认为 是 “ 中 国话 剧现 实主 义 的基 石 ” 。《 雷 雨 》给我 们展示 的是 一幕 人生大 悲剧 ,揭 露 了封 建大 家庭 的罪 恶 ,社会制 度 的不合 理 ,是 命运 对人残 忍 的作弄 。整 个故 事在 雷雨 中开始 又在 雷雨 中结束 ,注 定 了是 一幕 人生 大悲剧 。剧 中人 物个性 鲜 明,独 具特色 ,人 物命运 极具 传 奇色 彩 ,情节 跌 宕起 伏 ,发 人 深思 。 蘩漪 是曹 禺 《 雷 雨》 中的个 性最 鲜 明的人物 ,她 具有 “ 雷 雨 ”式 的性格 ,她 反 抗 ,她 追寻 ,她 妥协 ,最后 疯狂 。
一 一
作 者描 写 的那 个 蘩漪 ,在 周 朴 园面 前 ,她是 悲 哀 的、 可怜 的、文弱 的 、哀 静 的 。蘩漪与 周朴 园一样 ,也 是一位 新 旧结合 的人 物 。按剧 中的提 示 : 在封 建 的 旧 中国 ,作为 女 性 ,她 们最 高 的人 生价 值 、 美德 规 范就 是 做 一个 孝妇 、贤 妻 与 良母 。“ 男 尊女 卑 ”是 中国数千 年来盘 踞在 广大 国 民意识深 层 的观 念 。女人 只能 顺从 ,只 能是 弱者 , 不能 有半 点 反抗 。所 以当 2 0世纪 初 中 国剧烈 的社会 变革 与思 想变革 来 临时 ,女性们 开始 了反 封建 斗争 ,为 自 己的个 性 自由而 摇旗 呐喊 。繁漪 正是那 个 年代里 唯数 不多 的个性 派女 性 的代 表 ,她读 过一 些书 ,有 自己 的思 想 ,敢 于 作 出 自己 的决 定 ,即 使 在 成为 封 建 婚 姻 的牺 牲 品后 ,仍 敢于 冲破 封建 纲常 。 大 胆追 求 自 己的爱 情 。“ 我 不 是 周 朴 园 的妻 子 , 我不 是 周 冲 的 母 亲 ! ”她 就 是这 样 一个敢 于大 胆释 放 自己的 女性 , 比起 处在那 个时代 许 多把 自己的一生 归于 命运 安排 的女性 来说 ,她 的确勇敢 得 多 ,她不 屈服于 命运 ,她敢 于大 胆追 求 。正是这 ,才把 她 与那 些默默 忍受 政权 、族权 、夫 权 ,神权 的一大 群妇 女 区分 开来 ,显 出一 丝耀 眼的锋 芒 。

《雷雨》里繁漪的形象及其命运分析

《雷雨》里繁漪的形象及其命运分析

我们 的是深 深 的思考 。下面 就对 《 雷雨》 中繁 漪 的形 象 及其
命 运作 一番分析和探讨 :


病态 的家庭 、扭 曲的人性
《 雨》 中的繁漪作 为名 门之 女 ,正 值花样 年华 ,却 在 雷
十 八 岁 那 年 阴 差 阳 错 地 嫁 给 了 大 她 十 几 岁 的 周 朴 圃 。 这 是 一 场 令 人 窒 息 的 婚 姻 ,无 论 在 年 龄 上 还 是 在 思 想 上 , 他 们 两 者
2 00 01 .1文 学 教 育
行分析 ,我们就不难看 出繁漪有
着 资 产 阶 级 女 性 和 封 建 家 庭 妇 女
灭 了繁漪 的梦想和追求 ,使她成
为 这 个 家 庭 的 牺 牲 品 。周 朴 园作
“ , 好 了。这 一 次 我 求 萍 你 ,最后一次 求你 。我从来 不肯
两个角色 的祗牾 。繁漪性格 上 的 两重性 ,在新 版 《 雨》 中曹 禺 雷 先 生也曾经这样 说 : “ 她是一 个
剧 中 通 过 周 、鲁 两 家 三 十 年 间 的错 综 复 杂 的 矛 盾 和 当 时 社 会
的劳 资纠纷 、组 成 了扣 人心 弦 的戏剧 冲突 ,深 刻揭 露 了封 建 资产 阶级 家庭 的罪恶及 其必 然崩毁 的悲 剧命运 。它 是 中国现 代 戏剧 史 中表现 病 态 社 会 的经 典 之 作 。我 个 人 认 为 :话 剧 《 雨》 是一个 关于黑 暗的隐喻 ,剧 本不仅表现 了重大 的社 会 雷— 问题 ,而且 成功地 塑造 了繁漪 这个 丧失 了 自我 ,拼命 做人 性 挣扎 的美 丽女 囚。我认 为其个 性放 浪 同执 、敢 爱敢 恨的倔 强
恨 ,以 至 于 疯 狂 ,她 完 全 丧 失 了 做 人 的尊 严 ,悲 剧 的 结 局 是 她 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雷雨》中繁漪人生悲剧的成因
摘要:繁漪是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女性形象,但由于所处时代、所受教育以及性格特点,最终使她在反抗中毁灭了自己,酿成了悲剧
命运。

关键词:繁漪;雷雨;人生悲剧
繁漪是中国现代戏剧大师曹禺的名著《雷雨》中的主要人物。

她的人生悲剧主要是她极端的性格造成的。

但她性格的形成离不开她生活的环境,是那黑暗的社会、窒息的家庭气氛使她走上了不归途。

《雷雨》所反映的背景是五四运动前后几年,这正是中国社会由传统转向现代的标志性时代。

虽然中国社会已经接受新思潮的冲击,但中国毕竟是一个有着两千年封建传统的国家,封建意识根深蒂固,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自由观念真正取代封建礼教尚需时日。

中国仍然是一个封建传统浓厚的国家,广大妇女处于社会最底层,她
们深受政权、夫权、神权的束缚,从社会地位来说,是男人的奴隶与傀儡。

妇女解放虽已提出,但距离实现尚有远路。

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妇女的悲剧命运就是不可摆脱的宿命。

在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再来看一下周公馆这个小的社会的缩影。

周朴园是周公馆的男主人,他出身于封建家庭,却接受了新式教育,并到德国留学,他本应是一个开明的家长。

但实际上,他有着浓厚的封建意识,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家长。

周朴园是一家煤矿公司的董事长,外表是一副道德面孔,是慈善家,社会上有体面的好人物,但本质上他冷酷、自私、虚伪,是一个在背地里做出许多伤天害理
的事的伪君子。

在这个家中,他是统治者,他的意见就是法律,他把一切人看作是他统治、压迫的对象,包括他的妻子、儿子,企图建立一个他认为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

他扼杀一切生机和活力,不允许有个人独立自由的思想意识,更不允许有丝毫的反抗,以此来维持他的尊严。

在这个专横的暴君的统治之下,这个家是可以闷死人的。

繁漪作为这个家庭中的女主人,她的处境是可想而知的。

十八年前,繁漪这个有着火一般热情的少女走进周家,犹如走进了坟墓。

这个家没有爱,也没有温暖,她只是一个大家庭装点门户的摆设,周朴园所需要的妻子只是一个给孩子做出服从榜样的太太。

但这是违反繁漪的本性的。

她并不是一个人家说一句她就听一句的女人。

正如剧本中所说“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止的蛮劲,使她能够做出不顾一切的决定。

她爱起来像一团火那样热烈,恨起来也会像一团火,会把人烧毁。

”“有一股按捺不住的热情与力量在她心里翻腾着。

”周朴园的冷酷、专横对繁漪来说是一种残酷的精神折磨,而长期的折磨使她成了活着的死人。

其实她的要求并不高,她所渴望的只是一个女人对爱情、婚姻的最起码的要求,但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她的这点可怜的理想也是实现不了的。

但繁漪是不甘心被扼杀、被统治的,更不甘心静静的等死。

她要反抗,要挣扎。

这就使本来有着叛逆性格的她变得乖戾、阴鸷了。

当“五四”新思潮兴起,个性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之时,繁漪的心灵有了变化,她开始对生活有了新的渴望。

而这时恰好周萍从乡下回来,这个年轻人的到来使繁漪抓到了一棵救命草。

她开始了她畸形的反抗。

她把一切希
望都寄托在周萍身上,企图在周萍身上找回失落的爱情,以此来拯
救自己那孤独、落寞的灵魂。

这只不过是“踏着艰难的老路,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生自己。

”繁漪太天真了,周萍只是一时冲动,“年轻人一时糊涂,做错了的事”,如此而已。

而繁漪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使她自己走上了一条“母亲不是母亲,情妇不是情妇的道路”。

当周萍意识到“乱伦”这种事情的可怕性后,他毫不留情地抛弃了繁漪。

周萍的始乱终弃使繁漪看到了前途的无望。

但她的性格使她不能忍受别人的欺侮玩弄,不甘心失败的命运。

她终于意识到“我是一个人,一个真正活着的女人”,“一个女人,不能受两代人的欺侮”。

因此,她与周朴园、周萍的冲突愈演愈烈,她的反抗也愈演愈烈,她报复地对周朴园说,“我有神经病”,“我是疯了”,以此来获得报复的快感。

她更对周萍不止一次地提出警告,“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小心现在暴风雨就要起来了”。

这些咄咄逼人的威胁,正是繁漪绝望心理的表现。

她希望能抓住周萍做最后的挣扎,因为她明白一旦这最后的精神支柱失去了,对她而言意味着什么。

而周萍的咒语“我要你死”,使繁漪心灰意冷了,她真的绝望了。

两代人的欺辱,双倍的悲剧,使她的热情变为冷酷,她的反抗变成报复,她那交织着”最残酷的爱与最不忍的恨”的内心深处,喷发出令人眩目的反封建怒焰,毁灭了周公馆的一切。

总之,繁漪只是一个因长期禁锢在性格上扭曲的女人,她的心灵
在痛苦中挣扎,想摆脱不幸,却又绝望地发现无路可走,“人生最痛
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繁漪“雷雨”式的性格爆发了,毁灭了自己,也毁灭了别人。

参考文献:
1.曹禺.雷雨序.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
2.曹禺研究资料.田本相,胡书和.中国戏剧出版社.1991.
3.曹禺剧作论.田本相.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
4.雷雨人物谈.钱谷融.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