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教学几种形式
绘本阅读教学几种形式

绘本阅读教学几种形式绘本阅读教学是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绘本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情感。
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提升孩子们的阅读水平和阅读思维能力。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绘本阅读教学形式。
1.故事讲解法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绘本阅读教学形式,教师先简要讲解绘本的故事内容,然后再由教师或学生逐页阅读绘本。
在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绘本的图画,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和角色特点,并帮助学生理解并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情感。
2.图画描述法这种形式侧重于绘本图画的讲解和描述。
教师可以选择一本精美的绘本,并在每一页停顿,详细描述绘本中的图画。
通过对图画的描述,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想象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和角色活动的细节。
学生还可以模仿教师的描述,用自己的话解释图画,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理解。
3.情感研究法这种形式侧重于绘本中的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选择一本充满情感的绘本,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受不同的情感,如喜怒哀乐、友情亲情等。
教师可以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了解他们对绘本故事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4.角色扮演法这种形式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绘本的阅读教学。
教师可以选择一本有明确角色的绘本,然后让学生扮演绘本中的角色,进行情节的复述和演绎。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深入体验绘本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5.创作绘本法这种形式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创作绘本。
教师可以先选取一本绘本作为模板,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自己的绘本故事和图画。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绘制自己喜欢的角色和情节,同时也可以在故事中加入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创作完成后,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绘本作品,提高他们的表达和分享能力。
绘本阅读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选择合适的形式进行教学。
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方法

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方法绘本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绘本阅读,幼儿可以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丰富想象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方法,以期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引导幼儿阅读,促进他们全面成长。
一、共读法共读法是指老师和幼儿在一起分享阅读过程,共同探索绘本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共读:1. 导读绘本:通过翻阅绘本封面,让幼儿猜测故事内容,激发他们的兴趣。
2. 朗读绘本:教师朗读绘本内容,引导幼儿观察插图,并帮助他们理解故事情节。
3. 互动提问:教师可以适时停下来提问幼儿,激发他们思考和表达能力,例如:“你觉得故事里的主人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4. 总结归纳:共读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幼儿总结故事的主要内容,并与他们进行交流。
二、故事重述法故事重述法是通过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讲述故事,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故事重述:1. 伴读绘本:教师与幼儿一起读绘本,重点关注故事情节和细节描写。
2. 引导幼儿重述: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回忆和重述故事,例如:“请你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我听一遍。
”3. 提供帮助和反馈:教师在幼儿重述过程中可以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反馈,鼓励幼儿用更准确、流畅的语言讲述故事。
三、情景再现法情景再现法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沉浸在故事情境中,提高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情景再现:1. 绘本讲述:教师先讲述绘本的故事情节,然后引导幼儿理解和回忆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景。
2. 角色扮演:教师分配角色并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可以利用简单的道具和服装增加情境真实感。
3. 情景演绎: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故事情节进行情景演绎,展示故事中的重要场景和情感表达。
结语以上介绍了几种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方法,包括共读法、故事重述法和情景再现法。
当然,这些方法并不是刻板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通过绘本阅读教学,幼儿能够培养综合素养,提高语言表达和想象力,为他们的全面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绘本教学的方法

绘本教学的方法绘本教学是一种通过图画和文字结合的教学方式,被广泛运用于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中。
绘本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进行绘本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绘本教学方法。
一、朗读故事在使用绘本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一本富有教育意义的绘本,用生动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语调为学生朗读故事。
通过声音的节奏感和情绪表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加专注于故事情节。
朗读故事时,可以模仿不同角色的声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二、提问引导在朗读完绘本故事后,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问题可以涉及故事的主要情节、人物特点、教训等方面,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通过提问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角色扮演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模仿角色之间的对话和行为。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深入地体验到故事情节,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角色扮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提升他们的情商和社交能力。
四、绘画创作绘本教学不仅可以通过文字呈现故事,还可以通过图画展示情节。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绘本故事的内容进行绘画创作,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绘画创作,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美术审美和表达能力。
同时,绘画创作也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加深对故事的印象。
五、小组讨论在绘本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让他们就故事内容展开讨论和交流。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互相启发和学习。
小组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促进他们的思维碰撞和交流互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故事内容。
综上所述,绘本教学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性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绘本阅读教学导入方法设计

绘本阅读教学导入方法设计绘本阅读是学前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对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以及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而为了让绘本阅读教学更加有效,提出一个合适的导入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适用于绘本阅读教学的导入方法设计。
一、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通过讲述一个与绘本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或者发问来引导孩子们进入绘本阅读的内容。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与绘本情节相关的小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通过提问帮助他们思考故事中的问题,进而促使他们对绘本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心。
二、图片导入法图片导入法是通过展示绘本中的精彩插图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绘本内容的兴趣。
教师可以选择绘本中一些精彩的插图,将其展示给孩子们观看,并引导他们描述图片中的人物、场景等,使他们对绘本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期激发他们主动参与阅读的热情。
三、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通过提出一系列与绘本内容相关的问题来激发孩子们思考,主动参与到阅读中来。
教师可以根据绘本的内容,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孩子们思考问题的答案,进而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绘本的内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四、角色扮演导入法角色扮演导入法是通过让孩子们扮演绘本中的角色,模仿对话和情节,引导他们进入绘本的故事世界。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有趣的人物或情节,邀请孩子们扮演其中的角色,让他们通过亲身参与角色的经历与情感,从而激发他们对绘本内容的兴趣。
五、音乐导入法音乐导入法是通过选择与绘本内容相关的音乐或歌曲,以及相应的动作、舞蹈等形式,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绘本的背景或人物特点选择适合的音乐或歌曲,与孩子们一起欣赏音乐,进行相应的动作或舞蹈,以此来导入绘本的内容。
通过以上不同的导入方法设计,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绘本内容和孩子们的兴趣特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引导孩子们全情投入到绘本的阅读中。
同时,结合导入方法,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活动、游戏等形式,来增强孩子们对绘本的理解与记忆,并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

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绘本作为儿童阅读教材的一种重要形式,因其生动、形象、易懂的特点,成为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工具。
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绘本阅读的效果,是每位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绘本阅读教学方法。
一、讲述故事在绘本阅读教学中,讲述故事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可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情节和思想。
在讲述故事时,教育者要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尽量生动活泼地讲述,让孩子们身临其境。
其次,教育者可以借助绘本中的插图,向孩子们展示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
这样有助于孩子们形象地理解故事内容,并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提问互动提问互动是激发孩子们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绘本阅读中,教育者可以灵活地运用提问互动的方式,与孩子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首先,教育者可以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孩子们思考。
比如:“你觉得故事中的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合作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思考和表达兴趣,以及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教育者可以使用闭合性问题,检验孩子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比如:“故事中,小明最喜欢什么颜色的花?”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以帮助孩子们回顾和巩固所读故事的内容。
三、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让孩子们更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感受的教学方法。
教育者可以将绘本中的角色分配给孩子们,让他们扮演相应的角色,并根据故事情节进行表演。
通过角色扮演,孩子们可以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中感受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经历,增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教育者可以引导孩子们讨论和分享他们在角色扮演中的感受和想法,进一步促进孩子们对故事的思考和理解。
四、创作绘本创作绘本是培养孩子们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方法。
教育者可以引导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经历和观察,创作属于自己的绘本故事。
在创作绘本的过程中,教育者可以指导孩子们选择合适的题材、构思情节,并帮助他们理清故事的逻辑关系。
幼儿园教师如何开展绘本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师如何开展绘本教学活动一、绘本教学活动的意义绘本是幼儿学习语言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还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绘本的选择1. 初学阶段幼儿可选择含有简单图形和文字的绘本,如《大卫,不可以!》、《蹦跳的橙子》等。
2. 中级阶段幼儿可选择故事性强、结构复杂的绘本,如《小丑皇帝》、《小青蛙的神奇旅程》等。
3. 高级阶段幼儿可选择题材广泛、语言艺术性强的绘本,如《最后的大侠》、《书呆子与聪明松鼠》等。
三、绘本教学的活动形式1. 故事阅读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认真听故事内容,感受绘本所描绘的情境和人物形象,同时,教师还需创造不同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学会语言表达和交流。
2. 绘本欣赏活动:在绘本欣赏活动中,教师可以选择一幅绘本图片,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欣赏,从中了解绘本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3. 绘本配乐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故事情节和情感变化,选取与其相配的音乐,让幼儿在听取音乐的同时,感受故事情感和氛围变化,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 角色扮演活动: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可以把故事当作剧本,让幼儿扮演相应的角色,体验并模仿角色的情感和行为,从而体验故事内容,学习社交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
5. 创造性绘画活动:教师可以把故事内容作为创作素材,引导幼儿进行绘画,让幼儿自由发挥,创造出自己的作品,并对自己的创作进行评价和总结。
四、绘本教学的教学步骤1. 教师进行绘本的筛选和评估,确定适合幼儿的绘本。
2. 教师讲解绘本的基本概念和语言知识,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3.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初步的阅读和欣赏,强化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4. 教师根据不同的活动形式,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绘本教学活动。
5. 教师对幼儿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帮助幼儿加深对绘本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可以帮助幼儿改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技能。
五、绘本教学的实施注意事项1. 教师要注意筛选适合幼儿的绘本,确保绘本的质量和内容的适宜性。
小学低年级语文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

小学低年级语文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绘本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学低年级语文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1.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可以讲述绘本故事、引导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2. 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绘本:教师可以搜集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绘本,包括故事类、科普类、诗歌类等,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
3.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与绘本情节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开展绘本导读1. 教师通过观察封面、标题、插图等,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绘本内容进行预测和推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 教师通过手段引发学生对故事的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教师对绘本内容进行解释和讲解,辅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三、进行绘本朗读1. 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朗读绘本故事,注重语音语调的变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
2. 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的绘本故事,让学生参与到朗读中来,可以让学生跟读、模仿朗读,让学生亲身感受语言的表达方式。
3.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绘本,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准确性,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 提问学生理解故事的关键信息,帮助学生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
2. 鼓励学生主动分析故事中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要素,从而获得更全面的故事理解。
3. 引导学生推测故事的结局或后续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进行绘本创作活动1.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创作自己的绘本故事。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本分享活动,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3.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创作绘本故事时,注重情节的连贯性、人物形象的刻画和语言的表达,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幼儿园绘本教学的方法与形式

幼儿园绘本教学的方法与形式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绘本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料,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绘本教学的方法与形式,旨在为幼儿园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培养阅读兴趣幼儿园绘本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教师可以选择内容有趣、图文并茂的绘本,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读绘本、讲故事等形式,将阅读变成孩子们的一种乐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游戏活动,引导孩子们在阅读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二、多元化教学方法幼儿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孩子的学习需求。
除了常规的阅读课堂,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大班讨论等形式,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绘本教学中。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三、尊重个体差异在幼儿园绘本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尊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方式,教师应该根据孩子们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绘本。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水平,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四、开展绘本创作活动除了引导孩子们阅读已有的绘本,教师还可以鼓励他们进行绘本创作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参与绘本插图的创作,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孩子们编写自己的故事,让他们成为自己绘本中的主人公。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五、家园合作绘本不仅仅在学校中应用,家庭也是孩子们接触绘本的重要环境。
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
教师可以向家长提供绘本推荐,同时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讨论绘本。
通过家园合作,孩子们将能够在学校和家庭两个环境中充分体验到绘本教学的乐趣和意义。
结论:通过有效的绘本教学方法与形式,幼儿园教师能够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绘本阅读教学的几种形式
目前,利用绘本图书为载体进行语言教学越来越受幼教同行的青睐,
不是为了赶时髦、追潮流,而是老师们越来越认识到绘本图书自身的价值和魅力。
很多人会问:“一本好的绘本应该以何种形式去组织幼儿集体阅读 ?怎
样挖掘其隐含的种种教育价值和元素呢?”这也是我们正在探索和关心的问题。
以前我们在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时,最常见的形式是整个活动都在你问
我答;除了观察、提问、再观察再追问以外,很少见到更生动、更有趣的集
体阅读形式,使得绘本阅读教学犹如镜中花、水中月,对老师们来说遥
不可及,很难驾驭;单一的阅读形式也大大降低了孩子对绘本阅读的兴趣。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重塑绘本阅读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我们针对阅读形式
进行了研讨和实践。
通过反复研讨和教学尝试,我们发现其实有效的阅读
教学形式有很多。
一、自我感悟式
学习是需要感悟的,阅读更是。
在组织集体阅读教学时,如果读本篇
幅较长、内容离幼儿的认知经验较远、情节复杂等,教师需要事先做好铺
垫,运用连贯阅读的方式进行阅读,帮助幼儿理解读本的内容、感悟读本
的精髓。
所谓自我感悟式,就是在阅读活动之前,老师先讲故事,使幼儿对整
个故事情节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在脑中形成一幅幅相关画面的表象,然
后提供图书进行阅读,使幼儿通过自己的感受获得阅读的经验。
如在绘本阅读《小猪的一天》中,因为它的篇幅长、角色多,如果采
用观察追问式的阅读,阅读时间会拉得很长,信息会释放太多,容易造成
孩子视听觉疲劳,降低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就把读本
用实物投影仪投在大屏幕上,以教师讲述故事的方式先带领幼儿集体阅读,
等幼儿对故事的情节、角色、背景等有了大概的了解后,再投放读本
让幼儿自主阅读,进一步阅读故事书的细节,在深度阅读的中获得阅读经
验,感悟文本的精髓,体验阅读的快乐。
《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小脚丫》等绘本都可以运用
此种形式开展阅读教学。
二、猜想创编式
利用读本细节丰富、令人浮想联翩等特点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幼
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阅读方式,称为“猜想创编式”阅读。
一些
好的读本不仅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或富含哲理或风趣诙谐,而且画面漂
亮细腻、细节丰富、每次阅读小朋友都会有新的发现。
如《亲爱的小鱼》、《肚子好饿的毛毛虫》等,在组织阅读时,就可以设计一些开放的、发散
的问题,让孩子根据画面的信息或提示进行猜想,在情节跌宕处设置悬念,激发幼儿创编出有趣的情节。
如我在组织《亲爱的小鱼》时我提了这样的问题:
你看到了什么 ?小猫心里可能在想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
鱼会对小猫说什么?小猫是什么心情 ?
猜一猜蝴蝶页和封底为什么要是同一个内容,,
每个问题都有无数个妙趣横生的答案,孩子们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
解,开展了生动而有趣的想象,大大地刺激了幼儿动脑思考和表达的欲望,效果非常好。
当读到小猫坐在海边等着鱼儿回来时,鼓励幼儿围绕三个问题编出故
事结尾:鱼儿去哪儿呢 ?它可能发生什么故事 ?小猫能等到鱼儿回来吗 ?幼儿编出的结尾丰富多彩,很有自己的思想。
这充分说明这种阅读形式适合这个读本――阅读形式运用得当,阅读
活动便能锦上添花,超越读本原有的价值。
三、情境表演式
情境表演在各个领域的运用十分广泛,尤其是语言教学。
在绘本阅读
教学中同样活跃,在情境中以表演的形式开展阅读活动深受幼儿喜欢,幼儿
年龄越小,效果就越明显。
它不仅丰富了阅读的形式、把绘本立体化,
而且可以让幼儿进行透彻地阅读、自信地阅读。
一些画面较大、句型重复、
情节或角色简单的读本都可用这种形式表现。
如《大灰狼娶新娘》、《从前有座山》、《妈妈我要去旅行》、《生日快乐》等。
如小班的《生日快乐》是个画面简单、情节单一、句型重复的读本:
桌上有各种颜色并套在一起的盒子,一层一层地打开盒子,最里面的小盒子
里装了一支生日蜡烛,然后大家为主人公点蜡烛、唱生日歌。
老师在阅
读之前制作了与故事里颜色、大小一样的许多盒子,盒子里也装着一支蜡
烛,用橡皮泥做了一个“蛋糕” 。
开始阅读时,读本先不提供,与幼儿围成一个圈,盒子放在中间,然
后用故事中语句说:“红色的盒子里有什么呢?”边说边打开红红的盒子,
“哦,原来是黄色的盒子”,“黄色的盒子里有什么呢?”打开黄盒子说:“哦,
原来是绿色的盒子” ,, ,一直打开到最后一个盒子里的蜡烛,用故事里
语言与幼儿一起唱生日歌、祝福生日。
一遍故事“读”完后,幼儿已经基本掌握了读本中的句型,此时再提
供故事书师幼一起回归阅读,幼儿表现得特别专注和自信,因为他们在情
境中已经熟悉了读本的内容,所以都能轻松地用完整的语言跟着老师一起
阅读,最后再让孩子个别阅读,他们的阅读兴趣将再次掀起高潮。
又如中班第一学期的《大灰狼娶新娘》,也是个画面大、角色少、语
句重复且情节简单的读本,在阅读时,老师出示了一些婚纱照,问孩子们
叔叔阿姨要准备干什么了 ?( 结婚 ) ,古时候的人结婚是怎么样的 ?―― PPT 出示坐轿子、系红绸、盖红头巾的画面。
“我们也来玩一玩结婚游戏吧 ! ”
说完出示红头巾、红绸带,老师做新郎 ( 边说边在自己身上系上红绸带 ) ,请一
位小朋友做新娘,帮新娘盖上红头巾后,老师就用故事里语言说:“新
娘新娘,请伸出你的手来给我看看” ,“新娘”伸出脚,“新郎”说:“哟,你的脚趾甲好尖呀 ! ”接着新郎让新娘伸出尾巴、手臂、牙齿和头,最后发现新娘也是一只大灰狼时表演结束。
用这种形式“读”故事,孩子们很兴奋,而此时老师并没有马上让幼
儿自己阅读,而是集体阅读大书,帮助幼儿巩固故事内容,加深记忆,然
后再个别阅读、分组表演,一个活动下来,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绘声绘色地
阅读,还学会了惟妙惟肖的合作表演。
生动有趣的阅读形式不仅提高了幼
儿的阅读热情,也提高了阅读技能。
四、自主讲述式
大班的孩子思维逐渐从表象向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过渡,他们开始会对
各种现象质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增强、阅读能力在提高,因此在组织绘
本阅读时采用适度挑战的形式,会更吸引幼儿。
所谓“自主讲述式”
就是老师先让幼儿自己根据图文尝试判断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在阅读中产
生疑问或提出的质疑,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取阅读经验,用自己的语言进行
讲述。
这种形式适用于大班孩子,可以促使幼儿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会主动寻找图文间的联系,学会讲述,最终学会阅读。
它要求读本难度适
中,情节既不太复杂,又不过于简单;画面相对丰富,细节较多等。
可
选用的读本有《爷爷一定有办法》、《狐狐》、《数数小兔子》、《鳄鱼在我床底下》等。
在自主阅读《狐狐》之后,孩子们提出很多问题,如为什么狐狸的家
要在地底下呢?为什么狐狐的爸爸妈妈都不说话?狐狸怎么爬到电线杆上
去了 ?在警察面前狐狸为什么这么小?还站在警察的手臂上
他们对画面有太多的好奇和问题,也对绘本有了一定的思考,有了这
样的基础再来集体阅读,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们很快就能领会
故事的意境、熟悉故事的内容,再组织讲述便容易多了。
五、迁移整合式
很多绘本不仅具有阅读功能,同时也具有其他的教育功能、知识承载
等功能,我们在组织阅读时就可以整合它的各种功能,巧妙地迁移到生活
中、教育中和其他领域中。
可以选用的读本有《老鼠娶新娘》、《海马先生》等。
《老鼠娶新娘》不仅可以作为读本进行一次纯语言的教学活动,也可
以它为载体进行社会领域的学会看别人长处的教育,或者也可以它为依托开展音乐节奏活动等,把绘本中的许多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整合,使绘
本发挥的价值更大。
如有的老师就围绕《老鼠娶新娘》中的“太阳、风、云、墙、老鼠谁最强 ?”的问题与幼儿展开许多丰富的活动:用图片围成循环圈,让孩子看图片说一说谁最强,暗示孩子每样东西都有他优点和弱势:然后迁移到孩子身上,请每个孩子说一说自己最强的方面:再说一说班里的同伴最强
的地方:最后通过游戏“抬花轿”让幼儿感悟“扬长补短”的涵义,学会正确看待自己和朋友的优缺点。
、
活动中整合了看图讲述、社会性教育、识字渗透、节奏训练等诸多领域的内容,学习经验从书本迁移、回归到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受到教育的同时,也能感悟到绘本的魅力。
绘本故事教学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教学形式。
故事中,小动物能像人一样会思考、会讲话、有感情;各种各样日常生活看似无法行动的、没有思
维的物品也变得活生生:受了伤会痛,会伤心、会落泪,有喜怒哀乐 ,, 这种拟人化的写作手法满足了孩子好奇心强的特点,同时,也满足了幼儿情感需要,让动物代替自己去思考、去体验。
因此,适宜的教学形式能使绘本教学绽放更精彩的光芒,能使孩子情感更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