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中国保护理念的异同

欧洲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中国保护理念的异同
欧洲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中国保护理念的异同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题目: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4 年10月09日

目录

一、欧洲遗产保护.............................................................................................................. - 1 -

1、欧洲遗产保护派别................................................................................................ - 1 -

2、欧洲遗产保护特点................................................................................................ - 1 -

二、中国遗产保护.............................................................................................................. - 2 -

三、国际遗产保护观念的形成.......................................................................................... - 2 -

四、欧洲遗产保护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 3 -

五、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发展.......................................................................................... - 3 -

1、重视遗产的非物质价值研究................................................................................ - 3 -

2、重视遗产在人地和谐关系中的作用.................................................................... - 4 -

3、遗产保护、利用在类型与区域上的公平性........................................................ - 4 - 结语...................................................................................................................................... - 4 -

欧洲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中国保护理念的异同、

影响与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欧洲遗产保护和中国遗产保护的简述和对比,以及通过回顾国际上关于历史古迹修复的思想渐进过程,对照《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及《马丘比丘宪章》等国际历史保存及古迹维护的重要文件,诠释建筑遗产保护,探讨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发展途径与研究方向。

关键词:建筑遗产保护欧洲中国

一、欧洲遗产保护

欧洲在遗产保护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形成过程当中,欧洲国家的状况具有相当的代表性,集中地体现了遗产保护运动的行进轨迹,他们的实践探索和理论观点与现代的遗产保护运动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是现代遗产保护学科的基石。

1、欧洲遗产保护派别

19世纪中叶,对于建筑遗产保护,欧洲主要有两种互相对立又影响深远的学说[1]:一种是反干预的(Anti-interventionist),即历史性修复,另一种是主张干预的(Interventionist),即风格性修复。而后欧洲遗产保护分为三大流派分别是法国学派、英国学派和意大利学派。

法国学派:而勒·杜克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修复理论,即“风格修复”理论,形成了遗产保护的法国学派。(因为强调建筑物整体上的风格一致,所以风格修复也叫做整体修复)。风格修复很快传遍了欧洲,成为当时欧洲各国修复文物建筑的主导理论思想。

英国学派:英国以艺术评论家J·拉斯金为首发起了反修复运动。拉斯金激烈地抨击风格修复,认为“修复……意味着一幢建筑物所能遭到的最彻底的破坏”。认为文物建筑的物质结构的逐渐老化并最后坍塌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所以对文物建筑只需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和保养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修复它。

意大利学派:的起源是在1880年,意大利的两位文物建筑保护专家L,贝尔特拉米和C·博伊托提出了关于保护的新观念贝尔特拉米—提出保护工作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维修工作者不只是建筑师必须同时是个历史学家、文献学家,要在历史的、考古的研究工作基础上去确定维修的方式和目标,要根据确凿的证据去进行维修工作,决不允许个人去分析、推论。

2、欧洲遗产保护特点

遗产保护起源于欧洲,1790年法国国民议会设立了遗产保护机构,列出遗

产清单,到2005年底法国已有4.15万处古迹被列入保护名单。为了更好地在人们心中树立遗产意识,1984年法国人又创建了首个文化遗产日(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从《旅游文化资源:格局、过程与政策》一书研究的案例可看出欧洲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呈现以下特点。

欧洲的文化遗产保护强调保护工作不是单一的独立进行的,而是多元、齐头并进的。1975年欧洲议会为振兴处于萧条和衰退中的欧洲历史城市和文物古迹保护,发起了欧洲建筑遗产年的活动,并通过了《建筑遗产的欧洲宪章》,其中“特别强调建筑遗产‘人类记忆’的重要部分,它提供了一个均衡和完美生活所不能或缺的环境条件。城镇历史地区的保护必须作为整个规划政策中的一部分,这些地区具有历史的、艺术的、实用的价值,应该受到特殊的对待,不能把它从原有的环境中分离出来,而是要把它看作是整体的一部分”。书中指出,“合理利用”的定义为:利用文化遗产提供的多种机会,但同时也要尊重遗产的伦理价值。

二、中国遗产保护

1911年,我国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的缔约国,在遗产保护过程中,我国创建了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模式一‘黄山模式”与“丽江模式”。“黄山模式”的核心内容是景区游,区外居;“丽江模式”的内容则是:规范和控制古城的商业活动;加强对古城居民和游客进行文化遗产管理和名城意识的宣传、教育、引导等。这两种模式都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赞赏。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出现了许多新的作法,或者是开辟了新的领域;或是在原来的范围中突出了某些重点。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形成了“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三个层次。随着工作的深入,在三个层次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有些地方根据自己的特点,增加了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历史建筑”等新的保护概念。“历史文化风貌区”针对的是某些历史地段改动较多,已不适合用历史文化街区的较严格的方式保护,但它仍有一定的历史遗存,是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这个保护概念的保护要求较“历史文化街区”,稍低,保护、整治所占的比例小些,改建、重建可以相对稍多一些,但在风格、形式上要重现历史的风貌。

三、国际遗产保护观念的形成

1931年第一届国际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术专家国际会议在雅典召开,会议通过了“修复历史性文物建筑的”《雅典宪章》。提出了“彻底放弃修复以避免修复工作所造成的危害,而代之以经常持久的维护”,“由于坍塌或破坏而必须修复时,应该尊重过去的历史和艺术作品,不排斥任何一个特定时期的风格”,“为了延续文物建筑的生命,必须继续使用它们。但使用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它们的历史和艺术特性”这三个基本的保护原则。

1964年5月ICOM在威尼斯召开第二次大会,改名为ICOMOS-。大会通过了《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即《威尼斯宪章》。它重申了1931年第一次大会通过的《雅典宪章》在考古学基础上提出的关于文物建筑的价值观念和保护方法与原则。《威尼斯宪章》的诞生是遗产保护运动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它确定了

建筑遗产保护的观念和行为的科学规范,标志着遗产保护运动步入成熟并受到国际范围内的普遍重视。《威尼斯宪章》遂成为世界范围内建筑遗产保护的“宪法”性文件。

1977年2月一些城市规划师在利马制定了继《雅典宪章》之后第二个关于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国际文件《马丘比丘宪章》“城市的个性和特性取决于城市的体型结构和社会特征。因此不仅要保存和维护好城市的历史遗址和古迹,而且还要继承一般的文化传统。一切有价值的说明社会和民族特性的文物必须保护起来。保护、恢复和重新利用现有历史遗址和古建筑必须同城市建设过程结合起来,以保证这些文物具有经济意义并继续具有生命力。在考虑再生和更新历史地区的过程中,应该把设计质量优秀的当代建筑包括在内。”

四、欧洲遗产保护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目前,《威尼斯宣言》已成为国际上关于原真性问题的权威性文件。《威尼斯宪章》是多个国家联合制定的国际性文献,它要求各个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文化背景去遵守宪章中所规定的原则。中国古建筑的特色是木结构建筑,如果不能采用正确的方法加以维修和保护,难以长久保存。有人认为它有别于欧洲的砖石建筑,对《威尼斯宣言》提出质疑,由于结构的特点,如要修,也很难做到像西方那样,将新修的部分标明修缮的时间,与原物保持明显的分界,。木结构建筑露天很快就会墙倒屋塌,彻底毁掉,也就谈不上保护了。所以木结构古建筑只能是作为一个整体来修复”[2]。事实上,原真性不仅包括建筑的初始状态,而且包含岁月在建筑上所留下的印迹,如果完全复原会丢失重要的岁月价值。清华大学的陈志华教授认为“在西方主流的文物建筑保护的价值观、原则和方法中,看不出他们是仅仅从石质建筑的维修中引发出来的。它们讲的是一般的、基本的理论,与建筑的材料、构造等等没有关系”[3]

木结构古建筑并不是中国独有,在北欧等木材资源丰富的国家也有大量木结构建筑,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根据《威尼斯宪章》第十一款的原则,‘复原’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是这种复原不是把原有的古建筑推倒重建,而是要在充分尊重原有材料的前提下的复原,“必须使新更换的构件或构件局部与原有的有所区别,可以辨认”。可见,木结构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威尼斯宪章》中的规定并没有本质上的冲突。

五、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发展

文化与自然的兼容并蓄是中国古老文明的基本特点。中国的世界遗产地正是这一观念的极佳反应。

遗产是和谐社会中精神文化的载体,结合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我国遗产应当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重视遗产的非物质价值研究

遗产具有物质价值和非物质价值,其中非物质价值远大于物质价值。对于文

化遗产而言,在利用其旅游、观光功能的同时,更要重视其教育、科研、道德、伦理、地方文脉传承等方面的作用;对于自然遗产而言,在利用其经济价值的同时,要重视其生态服务价值。

2、重视遗产在人地和谐关系中的作用

遗产资源是以人为小心的价值体现,反映较长的历史时期以来人类协调人地关系所做的努力。因此,要在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理论的指导下来看待遗产的形成,引导遗产在社会和谐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遗产保护、利用在类型与区域上的公平性

全面、协调研究遗产资源,既要重视文化遗产资源,也要重视自然遗产资源;既要重视东部地区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也要重视中、西部地区遗产保护与利用;既要重视城市地区的遗产保护与利用;也要重视广大农村地区的遗产保护与利用。

结语

科学的保护理念对我国遗产保护至关重要,有了正确的理念才会有正确的行动。对待中国的木构建筑,最重要的不是一遍又一遍的重修,而是一天又一天的维护。时代不断地前进,我们要有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我们要正确对待古人的遗产,创造属于我们时代的建筑。

参考文献:

1 卢永毅. 历史保护与原真性的困惑.同济大学学报,2006(5):24-29.

2 林楠,章苒. 木构古建:保残还是复原.瞭望新闻周刊. 2002.10.14:52-53.

3 陈志华. 文物建筑保护中的价值观问题.世界建筑.2003(7):80-81.

中国的文化遗产怎么保护

中国的文化遗产怎么保护 都知道我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滔滔大国,我国的文化遗产也是数不胜数,每个人都能说出一两个,但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有哪些呢?要怎么保护呢?其实总共有52个各种各样的文化遗产。作为一个中国人,肯定要对这些遗产有所了解才不失为一个中国人,更要细心保护他们。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文化遗产? 结合文化遗产清晰条理的向我们说明了这个问题。文化遗产主要分为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法律意义上的文化遗产仅包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文化价值的人类杰作,即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遗产都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我们不会保护其中的糟粕。 ▲二、为什么要用法律保护文化遗产?

从文化遗产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即历史之见证、身份认同的纽带、文化多样性之体现、创造力之源、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遗产涉及不同主体生存和发展的正当利益和不同文化遗产权益和文化遗产权益与其他正当权利 之间可能发生冲突三个方面向我们展开。这三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文化遗产本身具有的重大意义与其保护过程中有诸 多问题之间的矛盾,而这个矛盾的解决必然需要法律的保障。 ▲三、怎么用法律保护文化遗产? 从国内到国际两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目前用于保护文 化遗产的法律。就国内而言,目前我国已经在宪法第22条、文化遗产基本立法、其他相关立法以及政府部门的行政立法和部门规章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明确的规定。而国际方面也有相关的规定。1954年颁布的《关于在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的海牙公约》、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及其他相关的国际公约也都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法理依据。 ▲四、公众如何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就目前中国文化遗产多的现状,王教授指出,只是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产,我们每位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主动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当中来。我们可以通过捐资募资、文物认领、文保义工、志愿活动等多种方

全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

民政部关于印发《全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北京、天津、上海地名工作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地名文化遗产是重要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是宝贵的文化财富。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部署,根据《民政部关于加强地名文化建设的意见》(民发〔2012〕106号)要求,民政部决定在全国全面开展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制定了《全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二年七月四日 全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民政部关于加强地名文化建设的意见》(民发〔2012〕106号),为深入开展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多次做出决议,强调地名是国家重要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要求各国采取行动予以保护。在联合国地名组织的推动下,许多国家开展了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地名浩如烟海。这些地名记载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有的认识和思考方式,记录着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形成、发展和传承的载体,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来,我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千年古县”等保护活动扎实开展,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是,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地名不断消失,破坏严重,亟需进行抢救和保护。深入开展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保护我国独特地名文化资源、促进地名文化繁荣发展、推动地名事业科学发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与实践

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与实践 卜华烨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州510006) 指导老师:汤国华 一、概说 1.概念 1.1建筑遗产 1)法定保护建筑 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 例如: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开平市,建设的目的是为了防御与防汛,加之它具有居住功能,所以成为中国乡土建筑一种特殊的类型。 中山纪念堂 中山纪念堂在竞标时即要求需要由中国本土的建筑设计师设计出符合中方文化的纪念建筑,所以,吕彦直所设计的饱含中国建筑精粹的宫殿式建筑在竞赛时脱颖而出,虽外观上呈现中国传统建筑形态,建筑内部采用钢结构、剪力墙、现浇混凝土屋顶等结构形式, 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已登记保护的文物建筑 例如:广州市基督教锡安堂 广州市基督教锡安堂在上个世纪30年代由一批旅美爱国爱教华侨捐资建成,绿色的瓦面与红色的砖墙,内部庭院楼阁,是中西方建筑的融合建筑,在经历了十年浩劫的文革之后,被损毁的锡安堂得到了修复,被保存至今。 历史建筑:指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未列入文物建筑和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法定保护建筑物。 广州市近年来一直进行着历史建筑的评定与保护,其评价标准即为:1)地方历史价值、2)建筑艺术、科学价值、3)历史事件载体与名人纪念价值、4)代表性、标志性价值、5)其他历史文化价值。 2)目前非法定保护建筑 传统风貌建筑:未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文物,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筑。 1.2.保护

据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内罗毕建议》中指出“保护”的内涵包括“鉴定、防护、保存、修缮、再生”。 维持传统地区及环境并使其重新获得活力。 这一内涵对“保护”的含义作了更为确切的表述,从鉴定开始,排除不利的因素,对建筑遗产进行保存,对破旧部分进行修缮,此外,要使得存封的建筑遗产获得新的活力。 1.3.利用 国家文物法指出“保护为主,合理利用”。 据《中国文物古迹保护法则》指出:利用主要是指服务于当前的实用功能,必须坚持以社会效益为准则,具体功能有“科学研究、纪念场所、教育场所、观光场所、休闲场所、宗教场所”。 保护文物古迹,在保护的基础之上谈合理利用,让文物古迹发挥他的休闲、观光、纪念、教育、宗教等价值。也可以为文物古迹带来新的生命力。 2.硕士研究生应如何研究与实践 1)学习文献,关注媒体报道 研究生在掌握了文献资料后,对文物古迹有了认识与学习,了解古迹的历史与发展,时刻关注媒体的报道,实现相关资料的整理与收集。 2)调查、勘查、测绘,如有可能参与修缮工作。 对文物古迹有了认识与了解之后,对古迹进行调研与测绘会帮助形成对古迹更深刻、更全面的认知;参与修缮工作会丰富自己对古迹的了解。 二.关于建筑遗产认定标准的认识 1.不可移动文物与历史建筑

论中国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

圆明园祭 ——从圆明园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 300年的岁月,对于浩浩汤汤,蔚为壮观的中国历史来说只是过眼云烟,然而对于一座园林,却可能是不能承受之重。三百年的雕琢,三百年的洗礼,于圆明园,即如此。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震撼于她的华美和无双,震撼于她沧桑的历史变迁,更震撼于这其中的巨大失落。曾经的万园之园,曾经的文化集萃,如今却只剩下残垣断壁,怅惘低回。 圆明园,这个五世皇帝的御用之园,经历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和经营。每一朝,从帝王到臣民,都对她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感情。尤其是皇帝们,他们亲自参与园林的设计,亲自督察施工情况,为每一处景色取名、题词。乾隆将他钟爱的南方园林创造性地复制到圆明园中,帝王们将中国无数的稀世珍宝藏于此园中,一年中大部分时候他们都在此度过。因此圆明园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一座园林了,于当时,她已俨然成为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又一中心,于今,她是一座文化宝库,不仅体现着清国帝王们的审美情趣和政治抱负,更体现出一种凝练和集萃,凝练出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和我们整个民族文化体系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核心,集萃中华民族灿烂夺目的艺术成就。 圆明园的美不仅得到国人的称赞,也让外国人惊叹不已。当时一批批来自英国、俄国的使者,视其为仙境和梦幻之所在。然而他们带来的不仅是这些,从那些来自西洋的贡品中早已透露出这样一个讯息:西方文明正在迅速崛起。但我们的天子们并未从那些精致的马车、大炮中读出更多的东西,却依旧沉迷在圆明园带给他们的安逸与平静中。 1860年10月6日,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入侵,惨遭洗劫与焚毁,并由此开始了她坎坷曲折而悲壮的命运。一切的荣耀、骄傲与奢华在大火中化为乌虚,在洗劫中粉身碎骨,帝王将相,君臣百姓无不失声痛苦。整个民族在滴血! 尽管皇帝太后们想通过修复的方式竭力挽回,然而对正处于刀尖上的中国来说,这已成为不能承受之重。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期,八国联军又给了原本脆弱的圆明园一致命的一击。 军阀混战的中国,文化大革命时的中国,都有太多的无奈。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已无力保护这座在风雨飘摇中挣扎的万园之园,尽管她已经面目全非,满目疮痍。园内的石块、木材、华表、碑帖、砖瓦…甚至是土地——这个稀世之园的仅存,仍被无情地掠夺与侵蚀着。而这个过程,长达六七十年之久。至此,她已失去了最后

原真性理解-旅游与遗产保护视角的演变与差异

原真性理解:旅游与遗产保护视角的演变与 差异 摘要:“原真性”是一个动态、多元和复杂的问题。遗产保护研究领域强调客体本身衡量标准,讨论建构公认的遗产保护标准体系与技术指标;而旅游研究则强调主体的实地体验,讨论主体对客体“真”、“假”的辨别及其体验效果。旅游与遗产保护是一个互动演进与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在旅游与遗产保护研究中要从互动与动态的角度来理解原真性概念。 关键词:原真性;旅游;遗产保护;演变;差异 原真性是世界遗产保护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但“由于被运用于多个语境和层面,原真性是一个很难被定义的概念”(Golomb 1995)。的确,原真性概念在哲学、考古学、语言学、文学、艺术、传播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都在相互传播与使用,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不断为原真性提出新问题,再加上国际间的文化差异,使得原真性概念理解越发困难。 在旅游与遗产保护研究领域,原真性概念在遗产保护与旅游研究两个甚至多个学科领域之间交替出现,关注视角的不同导致对原真性概念理解差异使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两

个本已经矛盾重重的管理部门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因此理清原真性概念在两个领域间的不同演变路径及其理解差异十分必要。本研究拟从authenticity的中英文词义人手,分析该词两种不同学科语境的词义与概念演变并进行分析比较。 一、“Authenticity”的起源及其中文译法 一般认为,“Authenticity”来自于希腊语和拉丁语“权威的”(authoritative)和“起源的”(original)两词。在宗教占统治力量的中世纪,“Authenticity”用来指宗教经本及宗教遗物的真实程度(阮仪三、林林,2003)。“authenticity”的英文词义表示“真正”(tr ile)、“真实”(real)、“原作”(original)、“诚实”(honest)、“神圣”(sacred)(Lowenthal,1994)。 “Authenticity”引入文化遗产领域始于《威尼斯宪章》(1964),在汉语中能与“authenticity”相对应的术语是用于鉴定文物的“真品”一词中的“真”,但仅针对可移动文物而言。根据英文辞典中对“authenticity”的“original(原初的)”、“real(真实的)”、“trustworthy(可信的)”三种含义,以及《奈良文献》中的相关理解,曹娟(2005)、徐嵩龄(2005:105)认为将“authenticity”译为“原真性”更能准确反映英文原词的含义。但此前,张松(2001)、阮仪三、林林(2003)在讨论文化遗产保护原则时就已经将“authenticity”译为“原真性”,同是文物背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单雯翔 摘要:2005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的发布,加快了我国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进程。本文系统地归纳了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与实践过程,主要包括早期文物保护理念的形成、新中国成立后多层次文物保护体系的建立和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扩展与实践。 关键词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 进入21世纪,面对蒸蒸日上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人们开始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概念不断扩大,保护理念也不断深化。今天,文化遗产保护已不再是单纯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是更多地立足于对自然生态环境、历史变迁轨迹、人的内心世界的尊重。因此,重新认识人类社会复合系统中的文化遗产保护,是新的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所在。 1、早期文物保护理念的形成 我国素有保护古代遗物的悠久传统,正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常见铭文“子子孙孙永保用”所表达的理念,人们存祈愿江山社稷世代相传的同时,对前朝的珍贵器物,也有了妥善保存、永续利用的愿望。商周时期,皇室、贵族宗庙内“多名器重宝”,保存着为数不少的青铜器、玉器以及其他前朝的遗物。汉代皇室收藏亦十分丰富,“创置秘阁,以聚图书”,其中既有典籍,也有绘画。但是,长期以来统治阶层只是将这些器物看做赋予其政权合法性的某种依据,或仅为满足个人私好。唐代文化鼎盛,从此时的诗句“每著新衣看药灶,多收古器存书楼”(张籍《赠王秘书》)、“唯爱图书兼古器,在官犹自未离贫”(朱庆余《寄刘少府》)中可以看,当时文人雅士即热衷于收藏和鉴赏前朝器物。宋代文化再兴,被视为中国考古学前身的金石学,即形成于北宋时期,主要是以肯铜器和石刻为主要对象,进行比较系统的分类、著录并加以考证和研究。北宋曾巩的《金石录》最早使用“金石”一词,之后,吕大临的《考古图》及《释文》是现存最早而较有系统的古代器物图录;赵明诚的《金石录》著录金石拓木已多达两千种。至南宋,无论是钱币、玺印、铜镜,还是画像石、砖瓦等物均有著录。于是,金石学开始在我国成为专门之学,为研究五代以前,尤其是研究商周秦汉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文物”一词在我国出现较早,最早见于战国初期成书的《左传》。《左传·恒公二年》中有“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的记载。在《后汉书·南匈奴传》中亦有“制衣裳,备义物”的记载,但是从文献记载中可以了解到,“文物”在当时主要是指礼乐典章制度,与现代的“文物”基本是不同的概念。但是到了唐代,杜牧诗:“六朝文物草连天,天淡云闲今古同”,其中所称“文物”即指前代的遗物,其含义已接近于现代所认识文物的概念。从宋代开始,往往将前朝器物统称之为“古器物”或“古物”。在民间,明代和清代初期比较普遍使用“古董”或“骨董”,到清代乾隆年间又有了“古玩”一词。 “文物”准确概念的产生是近代科学兴起与发展的结果。诞生于近代西方的考古学,尝试用科学发掘和断代的办法获取古代遗存,并将那些古代遗存变成科学地复原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工具,这些古代遗存也就有了“文物”这一具有全新内涵和意义的词汇。在我国,20世纪初通过对古代遗存发掘和研究,而重建古代历史的现代考古学出现,才带来了现代意义上的“文物”的概念。这一概念改变了人们对待古代遗存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对待古代遗存价值的认识也更多地从“物质”转到了“文化”。

意大利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佛罗伦萨为例

意大利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佛罗伦萨为例1 毛其智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100084) E-mail:qizhi@https://www.360docs.net/doc/a013836752.html, 摘要:本文在介绍意大利著名历史城市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状况和保护与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发表的《西安宣言》和“北京文件”,以及国内外近年来的保护运动和学术研究进展,从区域和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的角度,提出对中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思考。强调应从城乡规划入手,面向未来,开展“整体保护”和“积极保护”方面的探索;将保护的内容从相对孤立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其组织内的活动,逐步扩展到文物建筑的现代化、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城市土地利用及城乡经济发展等领域。应进一步明确科学保护的理念与途径,在保护理论与规划技术方法等方面同时推进,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事业作为我们时代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佛罗伦萨,城乡规划 2007年10月14日-26日,我们中国代表团一行11人,赴意大利佛罗伦萨市,参加题为“从勘察到计划: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更新的信息”(From Survey to the Project: Heritage & Historical Town Centers -- Information on urban regeneration)的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为期两周,共举行了10次正式会议,参观访问则主要安排在佛罗伦萨市区及周边属于托斯卡纳大区的几个小城镇。代表团成员来自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上海、无锡等城市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故宫博物院等方面的学者。意大利方面组织和参加研讨会的单位有: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政府、托斯卡纳经济促进局、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佛罗伦萨大学建筑学院等方面的官员和学者。举办研讨会的目的,除了促进中意双方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之外,还在于推广托斯卡纳在文物修复领域的先进企业和产品。[1] 近年来,我曾访问过世界许多城市,但在一个城市停留两周时间,专题进行有关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考察,这还是不多的。十多天的学术交流使我对城市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的问题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 1. 关于意大利和托斯卡纳大区 意大利的国土面积为301277平方公里,全国现有人口5913万(2006年12月),城市化水平接近70%。意大利的人口数量在俄罗斯、德国、法国之后,位居欧洲第四位。全国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6人,但南北方分布很不均匀,北方人口稠密,最集中地区是波河平原、第勒尼安海和亚得里亚海沿岸,南方人口稀少。经济状况同样是北高南低,近几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约为2万欧元(合人民币30万元)。全国划分为20个行政区,共有103个省,8088个市镇。 意大利的首都罗马(Rome),面积1507平方公里,人口255万。古罗马建立于公元前753年,是而后整个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发祥地。其它的主要城市包括:第二大城市米兰(Milan),面积182平方公里,人口130万。那波里(Naples),面积117平方公里,人口107万人口。都灵(Turin) ,面积130平方公里,人口90万。热那亚(Genoa),面积237 1本课题研究内容的一部分为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课题(编号:20040003053)的资助。

2017年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历史遗产保护规划与设计复试理论课真题

2017年北京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建筑历史遗产保护规划与设计 复试理论综合真题(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单选3’*10) 1、宋代屋顶构造 A.举架 B.举折 C.升举 2、故宫太和门的屋顶形式是() A.庑殿式 B.歇山式 C.悬山式 D.复合式 3、著有《疯狂纽约》《S,M,L,XL》,并创建OMA事务所的城市理论家在中国的设计是() A.国家大剧院 B.建外SOHO C. D.中央电视台大楼 4、清代斗拱所具备的作用不体现在以下哪个方面? A.材分制度 B.装饰艺术 C.结构支撑 D.模数 5、提出“形式服从功能”的美国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是() A.格罗皮乌斯 B.赖特 C. D.沙利文 二、填空题(2’*10) 1、雅典卫城建筑群中以女神柱作为廊柱的建筑是。 2、在代以前建筑使用偶数开间,只有都采用奇数开间。 3、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最后是由建成的,使用了作为穹顶的壳体材料。 4、阐述“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古代园林理论著作是由写的。 5、清代木构架建筑营造的模数制度将材分为等。 6、北京颐和园中的园中园“谐趣园”是仿照的园。 10、南京中山陵的设计者是,它是在口号的号召下建成的。 三、画图题(5’*4) 1、梭柱和卷杀 2、一斗三升 3、拉丁十字 4、古希腊柱式 四、简答题,并配简图进行说明(10’*4) 1、古罗马建筑的结构、功能、空间艺术有哪些特征? 2、古代木构架建筑屋顶构件“踩步金”是什么? 3、北京四合院是如何在建筑和空间层次上体现等级制度的? 4、“推山”构造是什么? 五、论述题(20’,二选一)

1、谈谈你是如何看待“风格式修复”的? 2、北京建筑师在旧城改造时对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第十七届会议于1972年11月16日在巴黎通过)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举行的第十七届会议,注意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一方面因年久腐变所致,同时变化中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恶化,造成更加难以对付的损害和破坏现象;考虑到任何文化或自然遗产的坏变或丢失都有使全世界遗产枯竭的有害影响;考虑到国家一级保护这类遗产的工作往往不很完善,原因在于这项工作需要大量手段而列为保护对象的财产的所在国却不具备充足的经济、科学和技术力量;回顾本组织《组织法》规定,本组织将通过保存和维护世界遗产和建议有关国家订立必要的国际公约来维护、增进和传播知识;考虑到现有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际公约;建议和决议表明,保护不论属于哪国人民的这类罕见且无法替代的财产,对全世界人民都很重要;考虑到部分文化或自然遗产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而需作为全人类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加以保护;考虑到鉴于威胁这类遗产的新危险的规模和严重性,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采参与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这种援助尽管不能代替有关国家采取的行动,但将成为它的有效补充;考虑到为此有必要通过采用公约形式的新规定,以便为集体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建立一个根据现代科学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在大会第十六届会议上,曾决定应就此问题制订一项国际公约。于1972年11月16日通过本公约。 Ⅰ.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定义 第1条: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文化遗产”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成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工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第2条: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自然遗产” 构成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第3条:本公约缔约国均可自行确定和划分上面第1条和第2条中提及的.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财产 Ⅱ.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家保护和国际保护 第4条:本公约缔约国均承认,保证第1条和第2条中提及的,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确定、保护、保存、展出和遗传后代,主要是有关国家的责任;该国将为此目的竭尽全力,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国资源,必要时利用所能获得的国际援助和合作,特别是财政、艺术、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援助和合作。 第5条:为保证、保护、保存和展出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本公约各缔约国应视本国具体情况尽力做到以下几点: 1.通过一项旨在使文化和自然遗产在社会生活中起一定作用并把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全面规划计划的总政策; 2.如本国内尚未建立负责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保存和展出的机构,则建立一个或儿个此类机构,配备适当的工作人员和为履行其职能所需的手段; 3.发展科学和技术研究,并制订出能够抵抗威胁本国文化或自然遗产的危险的实际方法;

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精)

阮仪三: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规划系教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 林林: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规划系2000级硕士研究生 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 阮仪三林林 摘要:原真性是国际上定义、评估和监控文化遗产的一项基本因素。本文提出原真性原则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用以剖析当前文物古迹的修缮、重建和新建仿古建筑中存在的片面认识和问题。关键词:原真性;文化遗产;保护原则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Authenticity in R elation to the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H eritage Ruan Y isan ,Lin Lin (School of A rchitect ure and U rban Planning ,Tongji U niversity ,S hanghai 200092,China Abstract :Authenticity is an essential element in defining ,assessing ,and monitoring cultural heritage.The thesis illustrates the implications of authenticity about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The test and principle of authenticity are applied to the conservation practice in China ,such as in relation to heritage sites and historic buildings. K ey Words :Authenticity ;Cultural Heritage ;Principle of Conservation 一、什么是文化遗产的原真性 “原真性”是英文“Authenticity ”的译名。它

古建筑保护与世界文化遗产_裘国伟

古建筑保护与世界文化遗产 裘国伟 (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武夷山354300) 摘 要 中国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是充满了文化底蕴的三座古建筑,与之相联系的脍炙人口的文学 作品王勃的5滕王阁序6、范仲淹的5岳阳楼记6、崔颢的5黄鹤楼6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本文拟 从这三座名楼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对古建筑保护和重修的有关措施。 关键词 古建筑;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K92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63(2006)04-0104-02 Ancient Architecture Protection and World Culture Heritage QIU Guowei (Nanping Teachers College,Wuyishan 354300,China) Abstract Yellow Crane Tower,Yueyang Tower,Pri nce Teng .s Pavilion,three famous towers of Southern Yangtze of China,are re - garded as the ancient architectures with full cul ture background.That is because they keep in touch wi th the popular litera - ture works:The Preface of Prince Teng .s Pavilion written by WANG Bo,The Story of Yueyang Tower wri tten by FAN Zhongyan and Yellow Crane Tower wri tten by C UI Hao,which bear a high statu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the way to protect and rebuild ancient archi tectures through the different si tuations analysis on three fa - mous towers. Key words ancient archi tectures;protection;world cul ture heritage 中国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是充满了文化底蕴的三座古建筑,与之相联系的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王勃的5滕王阁序6、范仲淹的5岳阳楼记6、崔颢的5黄鹤楼6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也是念念不忘的。现在当地政府花了大力气把黄鹤楼和滕王阁进行重建,对岳阳楼也进行了整修。使这几座名楼高高地耸立在长江、赣江和洞庭湖畔,成为了城市的象征,每天有成百上千的游客到此游览,看着雄伟的名楼,诵读着千古不朽的文章,让人感叹古人的文采和情怀。每当夜色降临,五彩的灯光照射在名楼上,光彩夺目,更有一番风光。尽管如此,它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一个如何保护和重建古建筑的问题了。5世界遗产公约6对作为文化遗产的古建筑的认定有严格的规定。它在评选标准中规定建筑物必须/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来看,在建筑形式、统一性,及其与环境景观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体。0对每一建筑物还定有真实性的标准。即:/在设计、材料、施工或环境方面符合真实性标准(重建只有根据原物的完整和详细的资料并且毫无臆断成分时,才可以接受)0根据世界遗产公约规定的约束条件来看,这三座名楼要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有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这里涉及到如何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重建方面的问题。本文拟从这三座名楼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对古建筑保护和重修的有关措施。 1 黄鹤楼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0的盛誉,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当时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的,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0(/武昌0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望。而民间传说中却有一个美好的故事,在武昌蛇山黄鹤矶头上,有一家姓辛的妇人开设的酒店,一天,有一位道士路过这里,受到了辛氏的热情款待。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0。至唐朝,黄鹤楼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0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而诗圣李白到此,却感叹/眼前有景说不出,崔颢有诗在上)104)*收稿日期:2006-08-21 作者简介:裘国伟(1955-),男,汉族,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第25卷4期 南平师专学报 Vol.25No.42006年10月 JOURNAL OF NANPING TEACH ERS COLLEGE Oc t.2006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现实意义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现实意义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文化遗产受到社会转型的猛烈冲击,有的正面临消亡。许多民族国家在文化上逐渐丧失自主、迷失身份,成为精神世界的“游荡者”。只有识别分析文化遗产,探寻其文化 信息和意义底蕴,才能不断强化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才能吐故纳新,铸造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支撑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支柱。所以,科学地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是现代化国家张扬民族精神,独立自主 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的文化诉求。 与时俱进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社会现代化进程加速前进,从而严重冲击着文化遗产的保存。传统社会的现代性转变造成与文化遗产保护 的尖锐矛盾,经济全球化掣肘文化多样性的共存共荣。但是,现代 性自觉也促进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1987年,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秦始皇陵兵马 俑坑和敦煌莫高窟首次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同年,泰山风景名胜 区被推选为中国第一个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1992年,九寨沟、 武陵源、黄龙名胜风景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1996年,庐山被评 为世界文化景观;2001年,昆曲首次被联合国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 遗产??中国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受到世界的公认和盛赞。其中,莫高窟取得“东方艺术明珠”之称,九寨沟被誉为“童话世界”,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有“世界第八奇迹”之誉,昆曲被认为是 中国“百戏之祖、百戏之师”。2004年7月,第28届世界遗产大 会在中国苏州举行,当时中国拥有30处世界遗产,在西班牙、意大 利之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前三名国家。从1985年加入《保 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中国共有37项世界遗产代表作。其中,文化遗产有23项、自然遗产5项、文化与自然遗产4项、文 化景观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作文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作文 世界文化遗产作文 秦始皇陵作为我国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其价值无可估量。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为研究秦朝时期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成为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坑内的陶塑艺术作品是仿制的秦宿卫军。近万个或手执弓、箭、弩,或手持青铜戈、矛、戟,或负弩前驱,或御车策马的陶质卫士,分别组成了步、弩、车、骑四个兵种。秦始皇兵马俑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 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从中可以看出秦兵来自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民族,人物性 格也不尽相同。陶马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 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曾在90年代,有人提出过,“卖几件文物来盖博物馆”。当时,有人大代表针对文 物工作的窘境,提出“卖它一个兵马俑如何”的动议。这本身就是本末倒置的表现,博物 馆就是为了更加良好的保护文物而兴建的,如果,出卖了文物,来盖博物馆,那这博物馆 本身就一直悲哀和耻辱。秦始皇兵马俑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怎么能单纯因为其数量众多, 就起了“倒卖几个又如何”的愚蠢无知的念头。破坏了这个完整的整体,于心何忍呢?在 物质社会中,也同样不能将“卖”字作为文物工作改革的出发点和突破口。 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的载体,是先民们智慧和创造力的见证。文物的特殊 性在于其不能再生。我们固然听说过像梵高、毕加索画作等艺术奇葩在国与国之间拍卖过,但从未听说过有哪家国立博物馆的藏品沦落到拍卖场上的,至于拍卖珍藏了几个世纪的顶 尖的馆藏文化则更是匪夷所思。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将整个民族的历史财富出卖。也没有 任何人可以给兵马俑定位价格,这是无价之宝。 在2002年,“陕西旅游”上市以 8000万股“卖”掉兵马俑再次引发争议。按照陕西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初设想,“兵马俑”的上市借鉴的是“黄山旅游”600054的模式,将门票经营权通过租赁等方式进入股份公司,进而上市融资。其中目的是开发旅游,资金重组,但要强调的是文物有没有 经营权,文物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能否分离?这才是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所在。公司负责人 一再强调不是“卖文物”,而是“卖门票”,以便于更好的保护文物。目前,这种“卖兵 马俑”的方式,仍然是一个争议颇多的话题。 当文物变为买卖的媒介时,是否就降低了自身的品格呢?靠着祖宗的宝藏,来融资上 市是否不够尊重历史呢?似乎这都是我们有待解决的观念谜题。 我国古代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文化遗产,如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浙江雁荡山、普陀山、杭州西湖、广西桂林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祖国的风光,也是我国古代人民为我们留下 的杰作和一些自然景观。

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

关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建议 朱晓英12号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被发现。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文化要求和休闲需求也越来越高,使得旅游越来越流行,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越来越重要。但现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 1.申请完毕就没人管理。虎头蛇尾. 许多文化遗产被发现后,没有人管理,使得自然原因和认为原因的因素,文化遗产被破坏。 2.宣传过大,导致游客众多,致使保护增加困难。 许多文化遗产被发现后,政府及媒体大力宣传,使得旅游人数越来越多,游客素质又不相同,导致文化遗产的各类认为破环更为严重,管理和保护越为困难。 3.不能有效地进行后续开发。 文化遗产发现总会有或都或少的损坏,但是恢复和修理技术不没有很完善。还有为了更多的经济利益,政府的后续开发并不是非常有效。 4.管理经常是外行领导内行。 许多文化遗产开发后就交给不同的人管理,而那些人并没有学习过文化遗产的管理,导致不能正确的处理文化遗产,使得文化遗产被破坏。 5.没有传承性,属于过了今天没明天那种,非常盲目 许多文化遗产被开发后,马上向大众人民开放,一时人流密集,使得文化被破坏而不能在传承下去,消失在历史之中。 6.历史文化遗产失去了历史的气息。 现在的历史文化大都向大众开放,使得各种各样的餐馆等现代化建筑越来越多,文化气息也越来越现代化。 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例如:我国法律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科学技术水平低是制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瓶颈等。 (一)面对这些问题,保护和管理历史文化遗产就越来越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需要三个层次: 三个层次分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三个层次,根据这些保护对象的不同性质、特点,采取不同的保护原则和保护方法。 1、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要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保存全部历史信息。要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带,提出控制要求,要特别注意保护文物古迹的历史环境,以便更完整地体现它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国外文化遗产保护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文化遗产保护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吴思震(苗族) 在当今的世界,不少国家都在执行和探索保护自己文化遗产的方式方法,诸如法国,日本,韩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就是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比较成功的国家。其中,有的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虽然这些国家所采取的保护举措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而且也未必完全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但从他们的各种保护举措来看,他们成功的历史经验给我国的遗产保护工作带来很多深层次的启示。 一、国外一些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状况 美国模式。美国从建国起虽只有2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还不太深厚,但美国政府及人民却不因历史短而忽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而是以非常虔诚的态度和相对完备的措施,促进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立法上,美国分别于1906年和1966年公布了《国家文物保护法案》和《国家历史保护法案》,就凭这两套法案,对历史留下的遗迹、遗址、场馆、各类主题建筑及文化娱乐表演、象征性纪念碑、艺术成果、手工制品等进行依法保护。因而在市政建筑中,美国各级政府都很恰当地处理如历史与文明的协调关系,使历史文化成为国民生活的重要精神食粮。大凡在50年以上有雕刻、装饰等文化内涵的建筑物,都列入了保护范围并纳入法制化管理,其如何保护与利用,不是由哪一个部门说了算,而必须经过专家咨询委员会来表决。美国文化遗产保护最突出的亮点是在教育上,美国政府把文化遗产纳入中小学教育的

重要课堂,当书本中涉及到文化遗产内容,就组织学生到相应的文博馆室和遗产地去进行现场教学,有教师讲解,老兵讲解,遗产地人民讲解。他们的遗产教育不是单一的参观而完全是一堂课,这种现场教学与我国学生进入遗产场所只仅仅为一种参观是完全不同性质的。美政府还拨专款鼓励诸如印第安人,美国苗族等有自己鲜明文化特征的民族开展自己的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地方教育部门专设有针对这种教育的执行委员会机构,在加利福尼亚我有好几位苗族朋友就是在其中任职。这种开放性教育方式成为美国文化遗产保护举措的一大看点。 法国模式。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国家,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而且也是一个文化遗产保护法制比较完善的国家。因此,法国民众自觉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特别浓。目前法国有1.8万多个文化协会保护和展示文化遗产。法国政府采取划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保护区内的历史文化遗产多达4万多处,如今这样的保护区已有100多个;划定保护区并不意味着将其封闭,反而是敞开大门,使之成为人们了解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窗口。法国人还规定“文化遗产日”,届时采取税收优惠,宣传推介等手段促进广大国民参与文化遗产参观学习活动。法国文化部下设有文化遗产局,地方上也有相应机构,负责依法调查、监督文化遗产的现状和维护情况,但具体管理上法国政府管理的重点文化遗产不足5%,近一半的由市级部门管理,另一半以上则为私人管理,如巴黎埃菲尔铁塔就是私人管理的。在法国里昂从事遗产保护工作的朋友李程鹰(苗名Maixiong,在中山大学留学期间曾多次到贵州,两次到黔东南)还告诉我说,但法国

关于建筑历史遗产保护_原真性原则_的理论探讨(精)

一.关于“原真性”的含义 原真性是英文“Authenticity”的译名,又译原生性、真实性。“Authenticity”作为一个术语,包含了权威性“Authoritative”+本源“Original”双层含义,其所涉及的对象不仅是有关文物建筑等历史遗产,更扩展到自然与人工环境、艺术与创作、宗教与传说等。对于一件艺术品、文物建筑或历史遗址,原真性可以被理解为那些用来判定文化遗产意义的信息是真实的1 。一般认为:判定一件艺术品应该考虑它的两个基本性质,即艺术品的创作和艺术品的历史。艺术品的问世由创作思维过程和实物营造所组成;历史则包含了能够界定该作品时代性的那些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变化、改动以至风雨剥蚀的现实情况的全部内容2。由此可见,创作和历史(信息共同构成了“原真”的基本价值。作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明确规定的检验世界文化遗产的一条重要原则,“原真性”是定义、评估和监控文化遗产的一项基本因素,是自然与文化遗产价值的基础,是进行遗产的科学研究、保护与修复规划及登录与管理的依据标准。 自60年代“原真性”引入遗产保护领域以来,有关原真性的观念随着现代社会的演化和对遗产的认识而发展,时至今日已远远超出了它的正统含义。 二.关于原真性的历史争论 原真性争论的焦点,实际上就是如何定义“真实”的价值标准。这场由来已久的争论始于东西方之间,以至于互扣“伪造”、“编纂”论和“效忠”、“愚忠”论的头衔。 西方原真性概念主要基于唯一性的观点,即艺术品和建筑物被理解为独一无二的作品,而不 摘要“原真性”一直是建筑历史遗产保护中关键的概念性问题,本文基于资料分析,展开针对性的理论探讨,并由此简略总结了现代意义上的保护观念和实践方法。提出有关于历史遗产保护原真性问题的争论和当下的现实困惑,正是促使我们向更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动力。关键词建筑历史遗产保护原真性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规划试题与答案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规划试题 第一部分判断题 1.导致历史性城市破坏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A.正确 2.非文物建筑与文物保护单位具有同样重要的历史价值,保护它们的意义在于他们对构成和表现城市某一方面或某一地段的特征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B. 错误 3.到2007年,我国拥有的世界遗产数量排名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遗产大国。B. 错误 4.建筑、城市与自然景观中,需要保护的要素都是历史的或传统的。B. 错误 5.我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国,独特的遗产无疑是城市参与未来竞争的王牌。B. 错误 6.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经历了单体到整体;局部到全局;国家立法到地区立法、国际立法的过程。A.正确 7.城市文化是建设和谐城市的重要基础,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影响并决定着城市发展的前景和方向。A. 正确 8.文化遗产保护是城市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A.正确 9.当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经历了从“文化遗产”到“文物”的历史性转型,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B.错误 10.文化遗址主要指能够见证某种文明,某种有意义的发展或历史事件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B.错误 11.城市中历史地段是城市整体机能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保护要求及方法与文物保护完全相同。B.错误 12.历史性城市的空间格局和外围环境保护是城市整体景观环境保护的重点。A.正确 13.从根本上说,城市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和集聚的产物,本身就是文化遗产。A.正确 第二部分单选题 1.在城市规划方面第一个国际公认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C.《雅典宪章》 2.全球历史性城市共同面临的挑战不包括下列哪一项D.城市缺乏应有的文化视野 3.“沃野千里,四塞以固”、“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这是形容下面那座城市的A.西安 4.哪一项不属于城市破坏的自然因素B.掠夺性挖掘 5.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哪一类在数量上占明显优势B.文化遗产 6.截至2007年,我国世界遗产拥有量,在世界上排名多少C.第三 7.截至2007年,拥有世界遗产总数最多的国家是哪个B.意大利 8.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文物保护学术研究机构是A.北京大学考古学研究所 9.下列关于中国营造学社的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C.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文物保护学术研究机构 10.下列选项,不属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中历史街区一项的是C.古文化遗址 11.下列选项,不属于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使用价值的是哪一项D.外交价值 12.下列城市中,哪一座可以作为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和远东地区传播历史的重要见证C.澳门 13.下列城市中,不是因为“作为古代不同朝代都城”而著名的是哪一座D.延安 第三部分多选题 1.下列选项,属于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有哪些 A.和城市的历史相联系的神话传说 B. 城市留存的古地名、古街道和里弄名称 C. 与城市有关的文学和戏剧作品 D. 音乐和绘画 E. 地方的民俗风情、传统节目和集市 正确答案:ABCDE 2. 下列城市中,因发生中国近现代重大事件而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有哪些 A. 延安 B. 洛阳 C. 上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